android生态
㈠ 华为鸿蒙为何让谷歌的安卓如鲠在喉
谷歌最近因华为“鸿蒙”系统而“如鲠在喉”,我觉得原因有两点:
美国“禁售令”之后,谷歌终止了与华为的业务往来,撤销了华为的安卓许可,华为将不能使用包含谷歌移动服务(GSM服务)的安卓版本,并且第一时间将华为从android Q的测试名单中移除。 华为“鸿蒙”系统曝光,并且在海外注册了ARK OS,谷歌又重新将华为手机列入了Android Q的测试名单。
最近,谷歌试图向美国政府表明: 如果从美国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希望可以继续向华为提供新技术。
1)鸿蒙系统的壮大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支持手机、电脑、平板、智能穿戴设备,形成统一的操作系统。
以前三星、微软、亚马逊都推出过自家的操作系统,但是并没有影响到的android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然后,华为的情况有些不同, 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经过7年的研发,华为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依附,而且国内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软件生态 ,并不依赖google的GSM服务。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拥有操作系统壮大的两个必要条件: 庞大的用户量、自给自足的软件生态。
2)安卓系统的占有率
安卓系统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与手机厂商的广泛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在全球华为有3亿多的手机用户,2019年第一季度,华为智能手机销量为5840万部,市场份额超过苹果,位居世界第二(第一是三星)。
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可观带动了谷歌全家桶的装机量,对于谷歌来说,营收入主要依赖广告,而广告的份额与谷歌全家桶装机量和覆盖度有关。 google停止授权华为手机使用GMS服务,那么也同样削弱了谷歌全家桶的全球覆盖率。
3)对标Funchsia系统
谷歌正在研发FUnchsia系统,用于替代android系统,而这套系统同样兼容安卓应用,同时支持电脑、平板、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与华为“鸿蒙”系统的设计思路有高度的一致性, 华为的”鸿蒙“系统提前推出,将对谷歌Funchsia系统的发布和推广造成严重的影响,完全打乱了谷歌的节奏。
总之,谷歌当前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华为的mate 20 Pro重回谷歌的android Q名单,并且与美国政府沟通希望“继续向华为提供新技术”,种种行为表明,谷歌仍然希望与华为合作共同维护android生态系统,避免华为“另起炉灶”。
任正非大方承认:华为海外手机销量下降40%!确实谷歌的切断GMS服务的行径,对于华为的海外市场影响深远。但是,华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迅猛增长。 谷歌影响的是华为的海外销售,对于中国销量,谷歌却无能为力!
更令谷歌感觉到害怕和担忧的事情是:华为系统即将发布! 不论华为系统到底表现如何,它的两点内容却让谷歌难以招架:
自然,我们看到的是华为系统对于安卓系统的影响,我们也要看到安卓系统的好日子本身就不长了。除了这一次华为的离开,更为主要的是:安卓系统的碎片化。
我一直觉得安卓系统的碎片化是严重影响安卓系统发展的,因为安卓系统的开源性,让各家厂商都有自己定制的系统,开发者必须要一个一个的适配,增加了手机开发的难度,而且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统,因为不同手机的存在,碎片化越来越严重,等开发者感觉到长篇累牍难以支持的时候,也就是安卓系统可能走向衰落的时候!
因此,安卓系统的未来本身就是渺茫的;国产系统必须要有一个标杆性的存在,华为系统如果可以,很可能成为第一面旗帜。
原因很简单。
俗话说,做事情都讲究一个:
五年前,甚至三年前,如果他们说:
你们说,国人的反应会是怎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只会呵呵。
这并不表示,国人不愿意出现这么一个系统。而是那时……
国人根本就没有信心。
大家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最后是,这还存在一个信任与否的问题。
但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是我们想推出一个系统,而是特朗普先生不打算再让我们用他们的安卓系统。
虽然安卓系统不是他老人家折腾出来的,但他利用美国大棒,就是不打算让我们用。
除非你向他屈服,否则,你们的手机不能再用这个系统。
谁能用?这得看他老人家的心情。
于是,所有的条件,瞬间就成熟了。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人们会对鸿蒙系统抱有很大的期望,人们希望她成功。
只有她成功了,我们才不用跪下。
数十年来,推出自有系统,没有那一次的条件有现在好,这是真的。
我们看到了这种人心向背,谷歌当然也看到了。
他们不希望分裂,他们希望,世界上也就三大操作系统,分别是:
话说,我们之前也是默认的。
话说,我们之前也是信任他们的。
但架不住特朗普先生超级厉害呀。
他不断地挥舞大棒,到现在,他把美国的牌快打完了。
墨西哥招架不住,投降了。
于是他发推特说:瞧,我多厉害!
他怎么能不厉害呢,“炸弹”得在关键时刻才出。
可他早早就把“炸弹”扔出来了,你说厉害不?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王炸,以前的奥巴马怎么不扔?
因为他知道王炸的珍贵。
王炸使用一时爽,但后患无穷。
最后,题目说谷歌如鲠在喉,这可能有点夸张了。
也许,他们也是无所谓的,毕竟,此事不是由谷歌主动挑起,而是他们的总统,他们也是极其无奈。
毕竟,鸿蒙还没有出来。
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样。
但我们希望,她能出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如此,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这是好事。
鸿蒙系统的推广,给谷歌微软和苹果迎头痛击。。
受美国禁令影响,苹果和谷歌微软只能放弃北斗和鸿蒙,同时中国市场范围方向基于鸿蒙系统开发的诸多APP也会自然的优先服务鸿蒙,是不是也要有苹果版就是个问题。。
在市场有两套体系的时候,哪怕苹果是第二名,也会有APP照顾苹果的用户。。但是一旦华为的鸿蒙开发出来,基于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基于国家安全中国整个党政银行信息体系都要升级为鸿蒙系统之后,美国的系统就面临被边缘化,苹果手机版也自然的落到第三名更加边缘化。。
中国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是有特定市场掌控力的,鸿蒙系统会随着这些特定市场逐步走向全世界,鸿蒙在努力兼容,但是美国的系统在对华搞技术壁垒。。
系统被区隔之后美国的芯片也会被广泛备份,在与别的产品备份化的进程中,美国芯片价格高的问题就会凸显,会被进一步边缘化。。
大飞机法国友好中国俄罗斯合作的919-929,芯片和系统再边缘化,欧亚非大市场在一步步整合成型,美国货还有什么能货卖全球就是个问题了,制成品就剩下武器是不行的。。
首先华为的鸿蒙系统还没有正式发布,这个时候盲目的吹捧或者恶意的贬低都是不合适的。只有等鸿蒙系统正式亮相,并且实装到华为手机和其它终端产品上后,我们才能更加可观的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华为和谷歌的关系其实还不错,作为谷歌安卓系统的使用者,华为一直以来为谷歌提供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谷歌本身并不希望与华为反目,只是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它无法拒绝来自美国政府的禁令。虽然谷歌曾经一度将华为Mate 20 Pro从最新的Android Q系统支持列表中删除,但后来又重新将它恢复到列表当中。只是未来的华为新机能否继续升级到Android Q目前还不确定。
第三,在谷歌宣布可能会禁止华为未来的手机使用安卓系统之后,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华为手机的海外销量一度下跌了40%,后来才收窄到20%。这是因为海外用户对安卓系统和谷歌服务非常地依赖,失去了谷歌的支持,对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打击很大。
不过如果华为顺利推出鸿蒙系统,并且能够让其拥有和普通安卓系统类似的使用体验,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对谷歌的安卓造成很大的威胁。
虽然华为手机的销量在海外市场持续下跌,但在国内市场却高歌猛进。在刚刚过去的618电商节期间,华为旗下的子品牌荣耀就连续第五次夺得了京东单品牌手机销量第一。月初上市的荣耀20仅14天销量就突破百万台。可以说由于华为在国际市场的不公正对待,反而激起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让华为手机的销量节节攀升。在京东公布的手机销量排行榜中,华为和荣耀手机占据了20名中的9名,几乎是“半壁江山”。
而中国又是仅次于美国第二大消费市场,一旦在中国销售的华为手机全部更换为鸿蒙系统,那么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就会出现较大的下滑。而如果鸿蒙系统进一步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甚至吸引小米、OPPO、vivo等其它中国品牌也使用该系统,那么鸿蒙迟早有一点会在中国市场彻底替代安卓。
即使是在海外市场,谷歌的安卓也并非具有绝对的统治力。要知道谷歌Play商店和苹果Appstore一样,是需要从用户的付费中抽成的。一些应用开发者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发布应用。普通用户也早已厌倦了安全问题频出的安卓系统。所以如果未来华为在海外市场推出一款新的手机系统,同样也会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
再就是随着5G的到来,华为作为5G通信设备的提供商,本身就有先天的优势。如果华为手机的5G网络信号更好,网速更快更稳定,那么也会有一部分海外用户愿意尝试华为的鸿蒙系统。
所以最终华为的鸿蒙肯定会从谷歌的安卓手中抢下一部分市场份额,这对于谷歌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有了这一次的教训,即使未来中美关系缓和,谷歌重新选择与华为合作,华为肯定还是会继续鸿蒙系统的研发。因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妥当的!
我们知道,目前手机端的操作系统基本已被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瓜分完毕。在智能手机发轫之初,操作系统也曾出现过群雄并起的局面。曾经的手机之王诺基亚也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塞班;而桌面系统的霸主微软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押注移动操作系统,而WP系统还是最终退出了擂台;当诺基亚退出智能手机赛场后,三星这个新霸主也想学苹果,联合桌面CPU巨头英特尔搞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Tizen,结果只敢在自己的低端机上用,最终用着用着就消失了。可见移动端操作系统是多么的难搞。
1.操作系统为什么难搞
手机移动端操作系统,这么多家牛逼的企业去搞,都没有撼动IOS和Android,其实并不是系统本身多难搞,而是系统搞出来以后的生态怎么培养。Android在智能手机发轫之初以免费共享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而应用程序的开发企业也跟在Android的后面亦步亦趋的迭代升级。而IOS是凭借着苹果硬件产品的超强能力,硬推自己的系统,受于苹果的强大号召力,应用程序的开发企业同一个应用软件,不得不基于IOS重新开发一个版本。本身每个应用软件开发两个版本就够繁琐的了,其他想推出新操作系统的企业发现,系统推出了,没有应用软件公司愿意适配这个系统,而没有应用层序的系统只能是一片无垠的荒漠。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华为的机会
其实华为操作系统多年前就已经秘密进行了,之所以不发布,只是等待着时机。中国人做事情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随着5G技术的商用,万物互联的兴起,华为的天时已经来临。从余承东爆料来看,华为的操作系统要打通手机移动端,电视端, 汽车 移动端及桌面系统,说白了,华为就是要打造一个万物互联时代的统一系统。当然,这个天时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在这个天时到来的那一刻,有没有准备好。目前来看,华为是准备好了。因为太多牛逼的企业搞系统都失败,其实华为在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上也是十分小心的,在推出系统之前,先推出一个方舟编译器。通过这个方舟编译器编译的Android应用程序,据说流畅度能提升60%,提升流畅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基于Android的应用层序,通过方舟编译器编译以后,可以很好的适应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这个就厉害了,这一步妙棋从而绕过了培养自己操作系统生态的珠穆朗玛峰。生态是Android的生态,也是我鸿蒙的生态,更何况,在我鸿蒙上运行那如丝般顺滑的流畅远超Android系统。果真如此的话,华为的系统基本成功了一大半了。
3.谷歌的烦恼
我们都知道,Android系统的最大问题是碎片化,新手机新系统用起来顺爽无比,半年一年后都能卡出翔!另一个方面,很多手机厂家为了能更好的优化,结果把一个Android改的五花八门,每一个手机厂家都有自己的OS.而基于这些,谷歌也一直在研究新的操作系统Fuchsia,还曾经就该系统和华为深度合作。谷歌打算五年内用Fuchsia代替Android,而就在Fuchsia还没成气候的时候,中美贸易战的战火烧到 科技 领域,美国禁止谷歌等一票美 科技 企业和华为合作,那好,你不跟我合作,我就弄自己的操作系统,也不用遮遮掩掩了,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了,华为直接上方舟编译器和鸿蒙操作系统!你说气不气人,美国 科技 战没搞趴下华为,却把华为越搞越强了,而把自己的 科技 公司搞的人心惶惶!
4.华为的胜算几何
赶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大潮,华为N年前就时刻准备着这一刻的到来,又赶上美国 科技 战的神助攻,华为这个天时赶的再巧不过了。美国的 科技 战,对华为手机业务的海外市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据6月17日,任正非透露影响估计在40%的样子,同时任正非也透露国内的增长非常迅速,按照大陆这么大的市场来说,应该可以很好的弥补海外市场的下滑,华为置身于大陆14亿人的超大市场,华为系统的出世,不仅占据这天时,这个地利是其他外国牛逼公司无法拥有的。同时,在贸易战, 科技 战正酣的时候,国人可谓同仇敌忾,历来国人对一个公司的支持从未如此之高!甚至不仅华为手机,就是华为电脑都出现了400%的增长(这里可以稍稍瞥一眼联想)!华为真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鸿蒙系统看样子不成都难喽!!!
5.谷歌不是如鲠在喉,而是如剑在头!
由于谷歌的新系统Fuchsia目前还指望不上,鸿蒙最迟也是明年春(2020年春)推出,更可能今年秋就推出。一旦鸿蒙占据着先机,迅速占领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市场,无论谷歌多么的牛逼,到时候的结果都是一样,只能回头看看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移动CPU时代的因特尔,移动操作系统的微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操作系统市场就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基本上不会有老三了!谷歌现在不是如鲠在喉,而是如剑在头!
华为与谷歌之间从合作伙伴的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这是谷歌最不愿接受的情况。
那么,华为鸿蒙系统为何会让谷歌的安卓系统如鲠在喉呢?
㈡ 什么叫安卓生态系统
就是安卓系统的根系统,各家手机厂商都对自己家的手机硬件相匹配的程序进行了优化,使程序更好的与硬件结合。优化的前提就是从根系统出发,各家手机厂商还好给系统里加载些自己家特色插件或者铃声,这样的系统命和根系统版本号一样,但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的系统,即根系统。
㈢ 安卓平板生态不好是什么意思
适配横屏的应用多不多。安卓平板生态不好意思是平板电脑与手机的屏幕大小不同,分辨率不同,横竖使用场景不同,适配横屏的应用不多。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Google(谷歌)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
㈣ 在国外,Android的生态是怎样的
Android需要运行在不同指令集的CPU上面,也就是"跨硬件平台",要处理"跨硬件平台"的问题,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传统的Linux软件发布形式,即软件以源代码的方式发布,用户安装App的时候,直接下载App源代码然后用make来编译;二是以虚拟机来应对不同的硬件平台,软件只需要编译为虚拟机的指令集就行了;三是为每一种可能用到的CPU都编译一个版本,安装的时候根据CPU的类型来选择实际使用的版本。第一种方式既不能简化用户的使用,又无法保证商业App的利益,所以显然是不可行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版本都是可行的,但第三种版本的成本最高,需要考虑的情况太多,并且打包出来的软件的体积也是N倍的大小(对于早期的移动网络来说,App的体积很重要),所以Android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在第二种方式里面,当时使用最广性能最高的虚拟机语言就是Java,所以最终就选择了Java为主要的开发语言。相对的,因为iOS就苹果一家用,硬件设备是统一的,不需要考虑跨硬件平台问题,所以一开始就可以使用ObjC这样的native语言来开发。
但是Java在性能上确实与native语言有差距,所以一方面Google在不断的优化Java的执行环境(Java虚拟机和JIT/AOT算法),在不影响开发者体验的前提下提高App性能,一方面也推出了C++语言的开发接口NDK,即上文提到的第三种"跨硬件平台"方式,以此来应对一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比如多媒体游戏),所以现在,很多App都已经是用C++开发的了。
㈤ 电脑培训分享android程序员必须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IDC最近一份关于移动应用开发的调查报告显示,Androdid开发者对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的兴趣正在下降。尽管依然有79%的开发者表示对Android“非常感兴趣”,但IDC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迹象表明在2012到2013年间,Android将随着遇到的问题,市场份额会出现大的变化。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谷歌如何维持Android生态系统的活力来说意义重大。同样,独立开发者也要意识到这些问题将给自己的商业计划带来困难。
1、Android的碎裂化问题
现如今,用户手中的Android系统版本各异。相信你已经看到过有很多关于开发者如何为最低通用版本编码的文章(现在可能是2.3版本了)。但是,不止在操作系统方面存在Android版本碎裂化这个问题。在SDK开发工具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你可能要为六种尺寸的屏幕编码,不同的按钮、键盘,有的可能根本就没有按钮好吧,你可以在一个代码分支上为所有的这些设备编码(这种方案即笨拙又不容易实现),或者开发多个版本(听起来就很糟糕)。当然,如果回报还不错的话,这么做也未尝不可,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2、投资的回报
这似乎是既定的法则:Android应用的利润一般都比iOS应用的利润少。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买手机时更关注它的功能而不是应用的质量,但是这意味着开发者将获得较少的利润。如果开发者拥有的时间和资源有限,在需要选择平台时,平台已经建立的基础将变得不再重要,他们更关心的将会只是:“我能否赚到钱?”
3、克隆应用的数量
让我们先假设你有一款优秀的应用,它能做一些与众不同的工作,可能是能够联机到社交网络上、处理PIM数据,或者能提供一种新的游戏玩法。然后你有办法让你的应用从成千上万个应用里脱颖而出。但是,接下来就会有数不清的开发者开发出克隆版本,从而拉低你的应用的价格,和你展开竞争。Android商店几乎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让开发者面对不公平的竞争,还有多少开发者愿意在里面做应用推广呢?
4、选择哪家商店销售你的应用?
GooglePlay商店、亚马逊的Android商店、BarnesandNoble’sNookApps有很多地方你可以选择用来销售你的应用。这是市场方面的碎裂化问题,而且,有时候它也会让设备型号变得纷乱繁杂。这就意味着要建立更多的版本、协议等等,这些都会是令你头痛的工作。与此相反的是,iOS和Windows手机就没有这么多繁杂的工作要做。
像EA和Ubisoft这样的公司或许可以应付这些问题,但是那些个人开发者是不可能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应用商店的管理上的。有时候,电脑培训http://www.kmbdqn.com/认为当平台已经不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开放和免费并不是做好的选择。
㈥ 什么是安卓原生态系统
原生android是指Google公司发布的最原始纯净的安卓系统,没有经过手机厂商的任何修改。
Android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
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8月由Google收购注资。
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6)android生态扩展阅读
Android本身是一个权限分立的操作系统。在这类操作系统中,每个应用都以一个系统识别身份运行(Linux用户ID与群组ID)。系统的各部分也分别使用各自独立的识别方式。Linux就是这样将应用与应用,应用与系统隔离开。
系统更多的安全功能通过权限机制提供。权限可以限制某个特定进程的特定操作,也可以限制每个URI权限对特定数据段的访问。
Android安全架构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在默认设置下,所有应用都没有权限对其他应用、系统或用户进行较大影响的操作。这其中包括读写用户隐私数据(联系人或电子邮件),读写其他应用文件,访问网络或阻止设备待机等。
安装应用时,在检查程序签名提及的权限,且经过用户确认后,软件包安装器会给予应用权限。从用户角度看,一款Android应用通常会要求如下的权限:
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彩信、修改/删除SD卡上的内容、读取联系人的信息、读取日程信的息,写入日程数据、读取电话状态或识别码、精确的(基于GPS)地理位置、模糊的(基于网络获取)地理位置、创建蓝牙连接、对互联网的完全访问、查看网络状态;
查看WiFi状态、避免手机待机、修改系统全局设置、读取同步设定、开机自启动、重启其他应用、终止运行中的应用、设定偏好应用、震动控制、拍摄图片等。
㈦ 3.围绕Android系统平台,google打造了哪些技术生态链,未来的技术热点会是什
围绕信息服务为核心谷歌生态链,未来的技术热点会是可穿戴设备市场。
在近5年中,新谷歌的广告收入占据了整个公司收入的接近90%。保证其广告业务持续增长与高频地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密切相关。而要实现高效与个性化,可以总结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贴近用户,另一个是了解用户。“贴近用户”与端的渗透密切相关。谷歌最早以PC终端为切入点,再通过其上建立的包括浏览器,操作系统,提供谷歌的系列软件服务。而随着硬件终端往移动设备迁移,面对Facebook、亚马逊等企业在终端入口布局的挑战,逼迫其向服务链与制造链一体化方向发展。通过Chromebook笔记本,Pixel手机,GoogleHome智能音箱,Waymo无人驾驶汽车等终端的布局,进一步贴近用户。
此外,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增速放缓的行业大背景下,谷歌和苹果都无一例外将目光投向了被业界称为“下一个摇钱树”的可穿戴设备市场。AndroidWear系统的首次发布更是将这一概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除非有庞大的应用产业链条来支持可穿戴设备,否则消费者是不会花钱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显然谷歌所创建的安卓系统生态链,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
㈧ 圈子成败,雷军为何痛恨Android生态圈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是常理。进入职场和商场之后,我们又知道了圈子决定你的人脉,异或者发展机遇。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圈子同样是如此,就拿iOS和Android的圈子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包括微软的Windows Phone也是这样。这样的生态链孕育了多种结构的圈子。近日,雷军斥安卓生态圈太贪婪:隐私越轨,恶意扣费。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雷军呼吁维护Android这个大家共同的家园。雷军直接把矛头指向开发者:曾用小米2S配原生的android系统,装了最流行的100款应用,把手机放在桌上什么都不用,12个小时之后就没电了。雷军认为,第三方应用过度消耗的不止电量,还有流量、运算能力、内存等资源,而过度消耗流量需要用户买单,过度消耗运算能力、内存会造成死机。为何会造成这样?雷军作为一个制造商在痛斥开发者的时候,是不是也能从开发者的角度去想一想?制造商给开发者带来了什么?指责开发者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自省?此外,雷军还对Android阵营中的两个问题痛恨不已。一是“隐私越轨”行为,比如获取智能手机用户的短信记录、通话记录、通讯录,二是恶意扣费。有人说,登陆某社交网络客户端,会弹出四个窗口,分别显示“谁@了你,谁回复了你,谁私信了你,谁粉了你”,大部分应用为了提升日活跃度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长驻内存。还有一些应用会频频出广告,导致桌面很乱,过度耗电、占用内存、CPU资源,造成用户体验下降,还导致手机运行速度变慢、死机等现象。用户隐私的窃取也非常严重,不法的APP运营商和开发者,采用重新封包的形式在APP中加入扣费插件,诱骗玩家下载运行。手机厂商认为,一个原因是因为谷歌不作为。谷歌为了追赶苹果,对应用不加审核,造成应用良莠不齐;手机厂商也一样,即使推出应用商店,首要任务是丰富应用数量,在与其他运营平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期望与应用厂商之间进行分成,再造硬件销售的商业模式。有人把苗头指向了应用供应商,认为他们贪婪。每个应用都在想自己的用户是不是实时在线,能不能给用户发信息,用户能不能实时联系自己,没人关注是不是耗电,是不是耗流量,是不是会造成死机,运行缓慢,是不是损害整体用户体验。那么为何出现这种境况?应用供应商需要生存,他们没有手机制造商的硬件收入,也没有平台商的模式收入,更多就是靠应用搭载的广告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不断地释放着吸引用户的“干扰”。雷军说:安卓作为开放平台,给应用的权力太大,每个人都在滥用这些权利,都在毁坏这个生态链。但是,移动互联时代不仅仅是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更是创新难以持续,创新更易遭受克隆的时代,因为各种应用转换太快,而且空手套白狼的应用颇多,想沉淀的创业者或许根本沉淀不起,就倒下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指望他们自律无异于痴人说梦。那么把责任推给谷歌可以吗?原则是可以的,但是谷歌开放是一直不变的策略,也是叫板苹果iOS的底蕴,指望谷歌收紧开源的监管也有点鞭长莫及,更主要的是,谷歌根本就不愿意如此做。那么还有一点就是手机制造商本身是否可以发挥一些能量?手机制造商是不是可以和内容供应商达成合作,相互之间释放权限和利润,合理共担产业链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和过错归咎给内容供应商,好像手机制造商是一个受害者似的。要知道手机利润的第一道关口是被制造商攫取的。而且内容应用的更迭更会刺激用户升级换代,如果手机制造商把过错都甩给内容商,显然也不厚道。圈子混乱,吸金点少。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乱象之一,不过在发展初期,经历乱象也会沉淀一些东西,为未来的浴火重生奠定基础。手机制造商应该增加更多的作为,并且主动滤除更多的恶意内容,给用户不断地净化空间,长期下去,市场自然也会有更多的改观。另外,就是给开发者多一些生存机会,扶持和帮助他们获得更加合理的收益也是一种责任。
㈨ 平行视界——扭转安卓平板的软件生态,真正摆脱大号手机的隐喻
安卓平板的软件生态发展一直都很慢,不像隔壁的水果,安卓几乎没有推出HD版的软件,这让它成为了一款大型手机。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我们需要等厂家慢慢适配。然而,直到它的出现,一切都变了。
平行视界,扭转了安卓软件的生态。华为M6是第一个适应这种技术的,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右边显示下一层操作界面。
使用平行视界,鸿蒙系统已经适应了4000+款软件,刚刚推出的MIUI13也适应了3000+款软件,在国产软件适配方面开始高于iPad。
日常使用中,平行视界的左右分屏让操作更高效,使用更高效。中间的黑条还可以调节左右接口的大小。
点击顶部的小横条,左右两边不会有联系,可以作为软件双开使用,可以做购物商品的比较,文章的比较等等。
平行视界使用时很有艺术感,因为它总是保持左选择右弹出的模式,尤其是下一层出现的时候也会继承这个模式。当左右互换时,一种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艺术感开始呈现
在没有平行视觉技术的iPad上,有些软件没有适配,只能垂直使用,有些有黑边,使用起来不舒服。有了平行视界,体验立刻上升一个等级。
这么好的平行视界有什么缺点吗?其实平行视界现阶段也有很多缺点。例如,在通知栏中打开消息的软件只能在单个屏幕上弹出。
QQ有平板界面,但不能用手机和平板同时登录。因为本质上是手机版的QQ。
而且平行视界有些软件也没那么好看,只能用横屏,最重要的是,目前并不是每个软件都支持双开和大小调整。所以这项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但它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好、更舒适的软件生态系统,一个比HD版APP更舒适的软件生态系统。没有什么比左边选商品,右边比价更有效率了。
当然,这项技术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三星和小新只支持很少的软件平行视界。小米MIUI13直到发布才开始大量支持。但这项技术不仅仅属于平板电脑,它还有其他应用场景:折叠屏手机。
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可以在电脑上以平行视界的界面运行安卓软件。
特别的,比如淘宝,甚至在ipad上做了平行视界展示。
有人认为这项技术是一种过渡,是一种应对界面,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它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软件,厂商不再需要将运行在电脑上的安卓软件的界面单独适配为折叠屏和平板。而且在很多软件下,这种模式更加美观高效。
而且因为是手机界面,平板上的小窗口也很舒服,屏幕可以轻松拆分,但是平板应用不行。在电脑上使用时,当程序形式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只会出现一列。因此,这项技术可以使一个软件直接适应四个平台,成本极低,几乎不需要软件供应商做任何事情。不要担心平板软件更新比手机软件慢的问题。
我不敢想象这项技术未来会出现多少场景。只是觉得它的未来太广阔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去适应它,去拥抱这项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软件都适合这种模式,尤其是音乐软件。可惜的是,互联网是滞后的,当今的互联网很少提到这项革命性的设计。但它的前瞻性,将会在未来5年不断涌现。剩下的就是让时间给我们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