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卓系统 » 深入剖析android

深入剖析android

发布时间: 2022-04-28 16:48:59

❶ Android内核剖析和深入理解Android哪个更好

内核剖析不错!强烈建议!
深入理解,不如内核剖析与源码结合的紧密。

❷ 安卓开发的入门书籍大家推荐几本

1、《GoogleAndroidSDK开发范例大全》

《GoogleAndroidSDK开发范例大全》是201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书共分10章,主要以范例集的方式来讲述Android的知识点,详细介绍了开发Android的人机交互界面、Android常用的开发控件、使用Android手机收发短信等通信服务。

2、《Android软件安全权威指南》

本书主要介绍Android平台上的软件安全技术。从平台搭建和语言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Android平台上的软件攻防技术。本书共12章,系统地讲解了与Android软件安全相关的环境搭建、文件格式、静态分析、动态调试、Hook与注入、软件保护技术、软件壳等多个主题。

3、《Android开发精要》

《Android开发精要》是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范怀宇。该书讲述的是如何才能写出贴近Android设计理念、能够更加高效和可靠运行的Android应用,通过Android的源代码去了解其底层实现细节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4、《Android应用性能优化》

《Android应用性能优化》是201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 Hervé Guihot。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快速高效地优化应用,让应用变得稳定高效。

5、《Android应用UI设计模式》

《Android应用UI设计模式》面向Android 4.0+操作系统,是市面上第一本深入解析Android界面设计的佳作。《Android应用UI设计模式》从适用于移动设备和平板的通用模式以及Android UI设计指南出发。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GoogleAndroidSDK开发范例大全》

网络—《Android软件安全权威指南》

网络—《Android开发精要》

网络—《Android应用性能优化》

网络—《Android应用UI设计模式》

❸ 深入理解Android的媒体推荐

作者是Thundersoft多媒体组的牛人,技术精深,乐于分享,对Android系统有真正的理解。《深入理解Android:卷1》内容给力,语言生动,全书没有一句废话,各章中的“拓展思考”尤为精彩,体现了作者对Android实现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为什么Android的短信群发很慢?为什么拔出SD卡时有的程序会退出?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诸如此类的各种实际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读者能够对Android的整个体系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如果你通读了这本书,请一定投一份简历给我们。
——Thundersoft(中科创达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对于Android开发工程师而言,本书不可多得,分析透彻深入,针对性极强。Android系统本身极为庞大,如果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面面俱到且细致入微地分析,恐怕不是一两本书能完成的。本书从开发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对Android系统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功能模块的源代码实现进行了剖析,这样既能帮助开发者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使分析深入透彻,而不是停留于表面。强烈推荐!
——机锋网
这本书非常实用,绝不是枯燥的源代码分析,是深入理解Android工作机制和实现原理的一本好书。为什么说它实用呢?因为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停留着源代码分析上,而是要帮助开发者解决实际问题,于是所有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都是从开发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的。与一般的源代码分析的书相比较而言,本书在语言上多了几分幽默,更加生动易懂。更重要的是,本书的分析十分深入,探讨了Android相关功能模块的本质。
——51CTO移动开发频道
随着Android 系统越来越流行,Android应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开发者而言,深入理解Android系统原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市面上Android 开发相关的图书已经很多,但真正能够系统、深入地讲解Android系统原理的书还乏善可陈。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该书同时兼备深度和广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优雅的语言,深入分析到各个模块的源码与原理。另外,它启发性的讲解方式,更有助于读者的学习和思考。
——开源中国社区

❹ 深入理解android telephony原理剖析与最佳实践 是android 什么版本de

卷1主要讲的一些Android世界的由来和一些学习底层库所需掌握的知识,然后讲了音频Audiolinger和图像Surfacelinger,和一些其他的服务,对应用层和框架层开发意义不大。卷2主要讲的是框架层Framework的知识,对系统开发有帮助。卷3主要讲和UI相关的,对应用帮助最大就是这本书了,里面也讲了很多系统开发相关的知识。

❺ 怎样评价罗升阳的android系统源代码分析

我干了3年Android sdk开发,觉得到了瓶劲没法更进一步,于是花了一年多点时间,大概摸到点门径。根据前辈的经验,Android底层完全入门需要两年。 先说下我的入门过程: 第零步,下载源码,我下的4.2的,框架层源码10G,内核2G多,ctags给框架层建的标签文件都有600M,当时让我有点震撼,用的vim+ctags+cscope来阅读,还算不错,架构挺清晰的。 第一步,我找到了一本好书《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卷》它讲了Android框架层的启动,初始化,服务框架初始化,Binder,消息循环,PackageManagerService,ActivityManagerService。据作者说后面会出讲UI子系统的第二卷,拭目以待。其实这本书看了几十页我就发现需要第二步的知识,否则看不下去,于是跳去第二步。 第二步,学习Linux系统编程,在看《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的时候我发现,框架层的Native部分,全是Linux编程。为了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花了4个月学习了《Linux系统编程手册》(TLPI)这本1000多页的书,我以前是搞WIndows文件系统这块的,所以C语言还比较熟,TLPI的习题很有意思,量也比较大,坚持下来还是收获很多。 第三步,花了4个月学习了一些Linux内核的知识,看了LKD,PLKA看了一半多。越学越没底,觉得不懂得越来越多,不过这个也正常,只有靠慢慢磨,估计以后要不断的磨这块。 第四步,回头看Android源码,这次一口气看完了《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卷》,终于对框架层有了谱。同时真的数次把我看晕,前面看Linux内核源码都没这么晕,不断在Java层和Native层之间跳有点磨脑浆。其中我又觉得Java的基础没有打太牢,回去补了一个月的《Core Java》第八版。但是这书没有涉及UI子系统,于是又看了《Android内核剖析》 第五步,《Android内核剖析》(这本书实际上是讲框架层的,作者也是个搞嵌入式的,所以他在写框架层的时候文笔不太好,很罗嗦,不过还是有很多看点,到他后来写做ROM,玩开发板时估计是说到了他的本行,一下子遛起来了看得出还是挺有水平的,这本书知识有点旧毕竟讲的是2.3很多代码已经过时,但是作者很多点子很有参考价值)这本书讲UI子系统和按键/触摸消息处理系统还是很有分量的,尤其13章View绘制那里,结合源码研究很有收获。而后面他讲编译框架和ROM相关的东西都是挺宝贵的资料。 第六步,为了再补一下其他诸如电源管理模块等子系统的知识看了,《深入理解android》系列,个人认为这个系列看起来有点不太舒服,不过作为补充印证还是比较有价值。 第七步,《Android系统源代码情景分析》,罗升阳的源码分析大作,比《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分析得更细致,但缺点是涉及到模块比较少,选用的源码也比《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更旧一点。看完书后需要去研究作者的博客,东西挺多的,一定让你满意。 第八步,买块开发板自己玩。这步我还没走到,原因是我觉得我还差点准备知识。可能要再几个月,到时准备入块6410或者树莓派。 最后,由于我11年以前都是搞Windows这块的,所以对Linux知识不是很了解,不得已看了这么些书,如果是一直做Linux的人,很多步骤估计可以省掉了。直接上源码才是正道。 我本身做着移动GIS开发的工作,学框架层全是因为兴趣,但招聘平台Android框架层开发人员还是蛮有竞争力的有不少定制ROM,智能电视的工作都处于人才难求状态,毕竟有一定的门槛,现在各种ios培训,让奔着钱干开发的人纷纷涌入,而ios只能干sdk开发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一堆新手老手,菜鸟大牛全挤在SDK开发这块,我觉得不太妙。 反观Android这边,虽然入门菜鸟没有搞ios来钱,但是可持续性很好,从sdk-》框架》驱动》内核这样干下去。干着干着发现自己渐渐变成了Linux开发者/嵌入式开发者的人也不少,新人,老手,菜鸟大牛各居其位,层次性很好。 转载

❻ 深入理解Android的作品目录

第1章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 1
1.1 系统架构 / 2
1.1.1 Android系统架构 / 2
1.1.2 本书的架构 / 3
1.2 搭建开发环境 / 4
1.2.1 下载源码 / 4
1.2.2 编译源码 / 6
1.3 工具介绍 / 8
1.3.1 Source Insight介绍 / 8
1.3.3 Busybox的使用 / 11
1.4 本章小结 / 12
第2章 深入理解JNI / 13
2.1 JNI概述 / 14
2.2 学习JNI的实例:MediaScanner / 15
2.3 Java层的MediaScanner分析 / 16
2.3.1 加载JNI库 / 16
2.3.2 Java的native函数和总结 / 17
2.4 JNI层MediaScanner的分析 / 17
2.4.1 注册JNI函数 / 18
2.4.2 数据类型转换 / 22
2.4.3 JNIEnv介绍 / 24
2.4.4 通过JNIEnv操作jobject / 25
2.4.5 jstring介绍 / 27
2.4.6 JNI类型签名介绍 / 28
2.4.7 垃圾回收 / 29
2.4.8 JNI中的异常处理 / 32
2.5 本章小结 / 32
第3章 深入理解init / 33
3.1 概述 / 34
3.2 init分析 / 34
3.2.1 解析配置文件 / 38
3.2.2 解析service / 42
3.2.3 init控制service / 48
3.2.4 属性服务 / 52
3.3 本章小结 / 60
第4章 深入理解zygote / 61
4.1 概述 / 62
4.2 zygote分析 / 62
4.2.1 AppRuntime分析 / 63
4.2.2 Welcome to Java World / 68
4.2.3 关于zygote的总结 / 74
4.3 SystemServer分析 / 74
4.3.1 SystemServer的诞生 / 74
4.3.2 SystemServer的重要使命 / 77
4.3.3 关于 SystemServer的总结 / 83
4.4 zygote的分裂 / 84
4.4.1 ActivityManagerService发送请求 / 84
4.4.2 有求必应之响应请求 / 86
4.4.3 关于zygote分裂的总结 / 88
4.5 拓展思考 / 88
4.5.1 虚拟机heapsize的限制 / 88
4.5.2 开机速度优化 / 89
4.5.3 Watchdog分析 / 90
4.6 本章小结 / 93
第5章 深入理解常见类 / 95
5.1 概述 / 96
5.2 以“三板斧”揭秘RefBase、sp和wp / 96
5.2.1 第一板斧——初识影子对象 / 96
5.2.2 第二板斧——由弱生强 / 103
5.2.3 第三板斧——破解生死魔咒 / 106
5.2.4 轻量级的引用计数控制类LightRefBase / 108
5.2.5 题外话—三板斧的来历 / 109
5.3 Thread类及常用同步类分析 / 109
5.3.1 一个变量引发的思考 / 109
5.3.2 常用同步类 / 114
5.4 Looper和Handler类分析 / 121
5.4.1 Looper类分析 / 122
5.4.2 Handler分析 / 124
5.4.3 Looper和Handler的同步关系 / 127
5.4.4 HandlerThread介绍 / 129
5.5 本章小结 / 129
第6章 深入理解Binder / 130
6.1 概述 / 131
6.2 庖丁解MediaServer / 132
6.2.1 MediaServer的入口函数 / 132
6.2.2 独一无二的ProcessState / 133
6.2.3 时空穿越魔术—defaultServiceManager / 134
6.2.4 注册MediaPlayerService / 142
6.2.5 秋风扫落叶—StartThread Pool和join Thread Pool分析 / 149
6.2.6 你彻底明白了吗 / 152
6.3 服务总管ServiceManager / 152
6.3.1 ServiceManager的原理 / 152
6.3.2 服务的注册 / 155
6.3.3 ServiceManager存在的意义 / 158
6.4 MediaPlayerService和它的Client / 158
6.4.1 查询ServiceManager / 158
6.4.2 子承父业 / 159
6.5 拓展思考 / 162
6.5.1 Binder和线程的关系 / 162
6.5.2 有人情味的讣告 / 163
6.5.3 匿名Service / 165
6.6 学以致用 / 166
6.6.1 纯Native的Service / 166
6.6.2 扶得起的“阿斗”(aidl) / 169
6.7 本章小结 / 172
第7章 深入理解Audio系统 / 173
7.1 概述 / 174
7.2 AudioTrack的破解 / 174
7.2.1 用例介绍 / 174
7.2.2 AudioTrack(Java空间)分析 / 179
7.2.3 AudioTrack(Native空间)分析 / 188
7.2.4 关于AudioTrack的总结 / 200
7.3 AudioFlinger的破解 / 200
7.3.1 AudioFlinger的诞生 / 200
7.3.2 通过流程分析AudioFlinger / 204
7.3.3 audio_track_cblk_t分析 / 230
7.3.4 关于AudioFlinger的总结 / 234
7.4 AudioPolicyService的破解 / 234
7.4.1 AudioPolicyService的创建 / 235
7.4.2 重回AudioTrack / 245
7.4.3 声音路由切换实例分析 / 251
7.4.4 关于AudioPolicy的总结 / 262
7.5 拓展思考 / 262
7.5.1 DuplicatingThread破解 / 262
7.5.2 题外话 / 270
7.6 本章小结 / 272
第8章 深入理解Surface系统 / 273
8.1 概述 / 275
8.2 一个Activity的显示 / 275
8.2.1 Activity的创建 / 275
8.2.2 Activity的UI绘制 / 294
8.2.3 关于Activity的总结 / 296
8.3 初识Surface / 297
8.3.1 和Surface有关的流程总结 / 297
8.3.2 Surface之干坤大挪移 / 298
8.3.3 干坤大挪移的JNI层分析 / 303
8.3.4 Surface和画图 / 307
8.3.5 初识Surface小结 / 309
8.4 深入分析Surface / 310
8.4.1 与Surface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 / 310
8.4.2 SurfaceComposerClient分析 / 315
8.4.3 SurfaceControl分析 / 320
8.4.4 writeToParcel和Surface对象的创建 / 331
8.4.5 lockCanvas和unlockCanvasAndPost分析 / 335
8.4.6 GraphicBuffer介绍 / 344
8.4.7 深入分析Surface的总结 / 353
8.5 SurfaceFlinger分析 / 353
8.5.1 SurfaceFlinger的诞生 / 354
8.5.2 SF工作线程分析 / 359
8.5.3 Transaction分析 / 368
8.5.4 关于SurfaceFlinger的总结 / 376
8.6 拓展思考 / 377
8.6.1 Surface系统的CB对象分析 / 377
8.6.2 ViewRoot的你问我答 / 384
8.6.3 LayerBuffer分析 / 385
8.7 本章小结 / 394
第9章 深入理解Vold和Rild / 395
9.1 概述 / 396
9.2 Vold的原理与机制分析 / 396
9.2.1 Netlink和Uevent介绍 / 397
9.2.2 初识Vold / 399
9.2.3 NetlinkManager模块分析 / 400
9.2.4 VolumeManager模块分析 / 408
9.2.5 CommandListener模块分析 / 414
9.2.6 Vold实例分析 / 417
9.2.7 关于Vold的总结 / 428
9.3 Rild的原理与机制分析 / 428
9.3.1 初识Rild / 430
9.3.2 RIL_startEventLoop分析 / 432
9.3.3 RIL_Init分析 / 437
9.3.4 RIL_register分析 / 444
9.3.5 关于Rild main函数的总结 / 447
9.3.6 Rild实例分析 / 447
9.3.7 关于Rild的总结 / 459
9.4 拓展思考 / 459
9.4.1 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知识介绍 / 459
9.4.2 Rild和Phone的改进探讨 / 462
9.5 本章小结 / 463
第10章 深入理解MediaScanner / 464
10.1 概述 / 465
10.2 android.process.media分析 / 465
10.2.1 MSR模块分析 / 466
10.2.2 MSS模块分析 / 467
10.2.3 android.process.media媒体扫描工作的流程总结 / 471
10.3 MediaScanner分析 / 472
10.3.1 Java层分析 / 472
10.3.2 JNI层分析 / 476
10.3.3 PVMediaScanner分析 / 479
10.3.4 关于MediaScanner的总结 / 485
10.4 拓展思考 / 486
10.4.1 MediaScannerConnection介绍 / 486
10.4.2 我问你答 / 487
10.5 本章小结 / 488

❼ 如何分析 iOS,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的 UI 设计

iPhone、Galaxy S3 以及 Lumia 920是市场上如今最引人注目的三款智能手机,正好对应iOS、Android及Windows
Phone三大平台,尽管三大操作系统在市场份额、出货量以及用户认可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但更能我们兴趣,更有讨论价值的其实是这三大平台在设计方面的差异,这不仅最终决定着用户的体验,也决定了开发者的参与热情。

这篇文章从包括变局、导航逻辑、设计风格等六大方面的差异对三大平台的交互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极具参考价值。

一,布局形式的差异

1)iOS 经典的“tab bar”

在 iOS 应用内如果要切换不同的模块,或者页面内要切换不同的栏目,往往都会用到“tab bar”这一形式的控件。这个经典设计从 iOS
早期沿用至今,大部分 iOS 应用都是这样设计的。当然,iOS 本身是很包容的,最近也很流行抽屉式导航。但是 tab bar
一直是最受欢迎也最好被用户认知的方式:

2)Android 提供了 2 种视图控制方式

在 Android 4.0 规范出来之后,Android 提出了 2
种视图控制方式,一种是直接在导航栏的标题下加入一个触控按钮,点击后会弹出切换栏目的菜单(图中 2 标注的位置)

比如日历应用点击后可以切换不同的视图,另外一种是直接在导航栏的下面加入了一个视图控制栏(下右图中 2 标注位置),和 iOS 的 tab bar
很像,不过是仅放在了上面,而且提倡支持手势滑动切换:

3) Windows Phone 的创新

Windows Phone 与上面两个平台就差距很大了,因为 Windows Phone 独特的 Metro UI
提倡回归传统的阅读体验,像浏览报纸和杂志一样浏览手机上的内容,更关注与内容而不是修饰,所以 Windows Phone
整体都给人一种像在看杂志的感觉。Windows Phone 的视图控制通过一种叫做“全景视图”的方式展开(下图)。

实际上,4 个视图的内容是在一个页面上的,而且是一个页面同时加载的。用户的手机默认只显示第一屏的内容,通过滑动把后面的内容拉出来。

这种视图方式很创新,而且方便阅读,不得不说浏览的体验好了很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其实这3个栏目是同一页面视图,所以不要将内容放的过多,否则加载会很慢影响效率;

•对交互设计过程中的排版和视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外,Windows Phone 还提供了一种叫做枢轴的方式,枢轴和 iOS 的 tab bar
相差不是很大,只不过完全是通过滑动来切换栏目的:

(枢轴布局)

二,导航逻辑的差异

大家都知道 iOS 是没有实体返回按键的,所有返回都是通过导航栏的 back 按钮来完成。

在iOS的导航逻辑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整个程序是一页一页的切换,就像一个幻灯片。而返回按钮也就是切换到上一页。所以,iOS
的返回控制的是页面。

但是 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就不是这样了,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是有物理返回按钮的,点击物理返回按钮,控制的不光是一个页面,而且包括了上一步的操作,比如说:

进入页面 A,点击文本框弹出键盘。那么点击返回按键就是收起键盘。

所以 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的返回逻辑是按照时间流来判断的,而不仅仅是页面,返回按钮控制的是动作。

需要特意提一下的是:Windows Phone 的返回逻辑不单限于应用内,还影响到应用之间。也就是说你当前正在桌面,再点击一次
back,就会进入你上一次打开的应用。

另外在 Android 4.0 开始,提出了一个向上的概念,就是导航栏标题前面的一个小箭头,点击这个箭头,是回到该页面的上一个层级:

三,应用之间联系的差异

众所周知,iOS 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 Android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我们可以比喻 iOS 每一个应用都是一个小房间,每个应用都在自己的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互相之间不进行任何来往。而 Android
则是一个大大的办公区,每个应用虽然也有自己的工位,但是可以互相串门或者借用东西,而 Windows Phone 则遵循着和 iOS 差不多的方式。到了 iOS
6 的时候可以支持应用直接互相跳转了,但那也仅限于你跳出去了,就不再回来了,也就是说到了那个房间你就是那个房间的人了,与之前的房间没有关联了。

这样的差异意味着,iOS 和 Windows Phone
应用的权限变得很低,身为应用的你既不能修改系统的一些属性(除非越狱了),也不能修改其他应用的内容。而 Android
的一款应用不但可以控制系统的一些操作,还可以控制其他应用执行某些特定的操作。

这种差异会让 Android
上的应用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身为设计师的你可以根据这一特性设计很多不错的功能,比如系统美化或者系统优化,杀毒,拦截电话等功能,而 iOS 和 Windows
Phone 就不能。但是这也让 Android 系统面临了很严峻的安全问题,所以Android上各种优化和杀毒软件很流行。

四,多任务的差异

多任务的差异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iOS 和 Windows Phone 都是假的多任务,而 Android 是真的多任务。

如果你设计的应用有下载,那么 iOS 和 Windows Phone 切换到后台下载就被暂停了,而
Android 不但不会暂停,你还可以设计一些偷偷在后台运行的功能!

五,分辨率的差异

亲,你知道Android现在有多少种分辨率吗?

(TECH2IPO 注:此数据图显示的是 2011 年 Android 手机状况,现在,相关问题已经有所缓解和减轻。)

适配一直是 Android
很头痛的问题,身为前端往往要为不同的分辨率调效果而保证界面不会变形和模糊。而分辨率问题不仅仅影响视觉这一块,对交互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手机往往屏幕比例也是不同的,你需要考虑不同的长宽比下,你的界面布局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在设计
Android 的时候,你不能要求把界面布局写死,应该尽量保证每个控件都是浮动的,而且自己能评估出各种古怪的布局下的效果。

iOS 和 Windows Phone 就会好很多。iOS 分辨率分为 320x480,640x960,640x1136,Windows Phone
分辨率分为
480x800,800x1280,800x1136。虽然看起来也蛮多的,但是界面的比例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对于交互上的布局影响并不是很大,视觉设计师也可以通过脚本缩小裁图简单的解决问题。

六,设计风格的差异

设计风格是这 3
个客户端自己独特的个性,设计风格不单影响的是视觉设计的层面,对交互设计也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考虑动效,拟物化交互的时候需要重视。iOS
的设计风格偏向拟物化风格,这个拟物化不光是视觉上做出很多拟物的小按钮小控件的,为了配合视觉,你往往在交互上也可以加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

比如说像最新的
Path,进入商店时遮阳板会有一个收起的效果,小卡片也会根据重力感应而摇摆。如果交互上就能体现出平台的设计风格的话,无疑会非常讨好用户,增加产品细节上的亮点。

Android 平台就简单一些了,在整体的布局和交互形式和 iOS 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的简洁,呈现一种科幻的风格即可以了。Android
平台尽量少用拟物化的动效,因为 Android 系统对于动画效果的渲染比较差,如果太复杂的话可能会让界面非常的卡。

Windows Phone 平台则有着很大的不同,Metro UI
的理念要求设计者更多的考虑如何展现内容,使用平滑的过渡动画。而且还对设计者的排版和平面设计提出了一些考验。所以建议交互设计的人好好读读WindowsPhone界面设计准则,并且平时就积累一些Windows
Phone界面的视觉界面感觉,不然视觉设计师很可能会埋怨你哦!

❽ 有研究android系统源码的博客吗

我干了3年Android sdk开发,觉得到了瓶劲没法更进一步,于是花了一年多点时间,大概摸到点门径。根据前辈的经验,Android底层完全入门需要两年。

先说下我的入门过程:
第零步,下载源码,我下的4.2的,框架层源码10G,内核2G多,ctags给框架层建的标签文件都有600M,当时让我有点震撼,用的vim+ctags+cscope来阅读,还算不错,架构挺清晰的。

第一步,我找到了一本好书《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卷》它讲了Android框架层的启动,初始化,服务框架初始化,Binder,消息循环,PackageManagerService,ActivityManagerService。据作者说后面会出讲UI子系统的第二卷,拭目以待。其实这本书看了几十页我就发现需要第二步的知识,否则看不下去,于是跳去第二步。

第二步,学习Linux系统编程,在看《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的时候我发现,框架层的Native部分,全是Linux编程。为了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花了4个月学习了《Linux系统编程手册》(TLPI)这本1000多页的书,我以前是搞WIndows文件系统这块的,所以C语言还比较熟,TLPI的习题很有意思,量也比较大,坚持下来还是收获很多。

第三步,花了4个月学习了一些Linux内核的知识,看了LKD,PLKA看了一半多。越学越没底,觉得不懂得越来越多,不过这个也正常,只有靠慢慢磨,估计以后要不断的磨这块。

第四步,回头看Android源码,这次一口气看完了《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卷》,终于对框架层有了谱。同时真的数次把我看晕,前面看Linux内核源码都没这么晕,不断在Java层和Native层之间跳有点磨脑浆。其中我又觉得Java的基础没有打太牢,回去补了一个月的《Core Java》第八版。但是这书没有涉及UI子系统,于是又看了《Android内核剖析》

第五步,《Android内核剖析》(这本书实际上是讲框架层的,作者也是个搞嵌入式的,所以他在写框架层的时候文笔不太好,很罗嗦,不过还是有很多看点,到他后来写做ROM,玩开发板时估计是说到了他的本行,一下子遛起来了看得出还是挺有水平的,这本书知识有点旧毕竟讲的是2.3很多代码已经过时,但是作者很多点子很有参考价值)这本书讲UI子系统和按键/触摸消息处理系统还是很有分量的,尤其13章View绘制那里,结合源码研究很有收获。而后面他讲编译框架和ROM相关的东西都是挺宝贵的资料。

第六步,为了再补一下其他诸如电源管理模块等子系统的知识看了,《深入理解android》系列,个人认为这个系列看起来有点不太舒服,不过作为补充印证还是比较有价值。

第七步,《Android系统源代码情景分析》,罗升阳的源码分析大作,比《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分析得更细致,但缺点是涉及到模块比较少,选用的源码也比《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更旧一点。看完书后需要去研究作者的博客,东西挺多的,一定让你满意。

第八步,买块开发板自己玩。这步我还没走到,原因是我觉得我还差点准备知识。可能要再几个月,到时准备入块6410或者树莓派。

最后,由于我11年以前都是搞Windows这块的,所以对Linux知识不是很了解,不得已看了这么些书,如果是一直做Linux的人,很多步骤估计可以省掉了。直接上源码才是正道。

我本身做着移动GIS开发的工作,学框架层全是因为兴趣,但招聘平台Android框架层开发人员还是蛮有竞争力的有不少定制ROM,智能电视的工作都处于人才难求状态,毕竟有一定的门槛,现在各种ios培训,让奔着钱干开发的人纷纷涌入,而ios只能干sdk开发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一堆新手老手,菜鸟大牛全挤在SDK开发这块,我觉得不太妙。 反观Android这边,虽然入门菜鸟没有搞ios来钱,但是可持续性很好,从sdk-》框架》驱动》内核这样干下去。干着干着发现自己渐渐变成了Linux开发者/嵌入式开发者的人也不少,新人,老手,菜鸟大牛各居其位,层次性很好。
转载

❾ 深入理解Android的内容简介

《深入理解Android(卷1)》共10章,第1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Android系统架构和源码阅读方法的介绍;第2章通过对Android系统中的MediaScanner进行分析,详细讲解了Android中十分重要的JNI技术;第3章分析了init进程,揭示了通过解析init.rc来启动Zygote以及属性服务的工作原理;第4章分析了Zygote、SystemServer等进程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讨论了Android的启动速度、虚拟机HeapSize的大小调整、Watchdog工作原理等问题;第5章讲解了Android系统中常用的类,包括sp、wp、RefBase、Thread等类,同步类,以及Java中的Handler类和Looper类,掌握这些类的知识后方能在后续的代码分析中做到游刃有余;第6章以MediaServer为切入点,对Android中极为重要的Binder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深刻揭示了其本质。第7章对Audio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AudioTrack、AudioFlinger和AudioPolicyService等的工作原理。第8章深入讲解了Surface系统的实现原理,分析了Surface与Activity之间以及Surface与SurfaceFlinger之间的关系、SurfaceFlinger的工作原理、Surface系统中的帧数据传输以及LayerBuffer的工作流程。第9章对Vold和Rild的原理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探讨了Phone设计优化的问题;第10章分析了多媒体系统中MediaScanner的工作原理。
《深入理解Android(卷1)》适合有一定基础的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阅读。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大家将能更深刻地理解Android系统,从而自如应对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难题。

❿ 安卓开发需要学习什么

学习分三个阶段:

1,Android基础阶段:平台架构特性(JAVA/C) Market/应用程序组件 环境搭建与部署/打包与发布 AVD/DDMS/AAPT 调试与测试 相关资源访问/资源制作 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Content Provider/原理(生命周期)及深层实现

2,Android进阶初级:组件Widget/ 菜单Menu/ 布局Layout 详解 Xml解析(Pull/Dom/Sax)/JNI 解析SQL数据库原理,。

SQLite /SharedPreferences/File详解 多媒体Audio/Video/Camera 详解

3,Android进阶高级:蓝牙/WIFI SMS/MMS 应用实现 深层次解析GPS原理。

实现LocationManager/LocationProvider 进行定位/跟踪/查找/趋近警告以及Geocoder正逆向编解码等技术细节 2D图形库(Graphics/View)详解 SDCARD/传感器/手势 应用实现

(10)深入剖析android扩展阅读:

知识体系

1、Unix/Linux平台技术:基本命令,Linux下的开发环境

2、企业级数据库技术:SQL语言、SQL语句调优、Oracle数据库技术

3、Java 语言核心技术:Java语言基础、Java面向对象编程、JDK核心API、Java集合框架、Java网络编 程、JavaI/O编程、Java多线程编程、Java异常机制、Java安全、JDBC、XML

4、软件工程和设计模式:软件工程概述、配置管理及SVN、UML、基本设计模式

5、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Android开发平台、Eclipse+ADT开发环境、AVD及传感模拟器调试、Android核心组件、Android常用组件、Android高级组件、文件及网络访问、SQLite数据库编程、后台服务编程

6、互联网核心技术: HTML、CSS、JavaScript、JQuery、Ajax应用

7、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音频视频摄像头、互联网应用、GPS和位置服务、Google Map、2D3D绘制、传感器开发、游戏开发、电话及SMS服务、网络BluetoothWi-Fi等。

8、Android系统级开发:移植、驱动、NDK(C方向)。

9、JavaEE核心技术:Servlet核心技术、JSP核心技术、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

热点内容
加密ovpn 发布:2025-05-12 12:01:55 浏览:44
python练手项目 发布:2025-05-12 11:14:07 浏览:122
压缩听算音频 发布:2025-05-12 10:58:12 浏览:801
数据库系统报告 发布:2025-05-12 10:43:17 浏览:603
日产高配有哪些配置 发布:2025-05-12 10:32:16 浏览:475
大众朗逸哪个配置值得入手 发布:2025-05-12 10:31:20 浏览:505
压缩包的后缀 发布:2025-05-12 10:20:35 浏览:942
烟台招聘编程 发布:2025-05-12 10:04:21 浏览:53
sql查询所有表名 发布:2025-05-12 10:01:28 浏览:666
用python编译器的简单代码 发布:2025-05-12 09:48:40 浏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