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boot分区在哪个位置
Ⅰ 安卓hboot分区是什么radio分区是什么recovery分区是什么boot分区是
特别行政区……等于现实我们中国开放特殊的地区!深圳珠海
Ⅱ 如何调整安卓data,system和cache分区
让我们开始在Android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标准的内部存储器分区的列表。这些是: / boot目录 /系统 = /system /恢复 = /recovery /数据 = /data /缓存 =/cache /杂项 =/misc 此外,还有的SD卡分区。 / SD卡 =/sdcard / SD-EXT /boot 需要注意的是/ SD卡被发现在所有的Android设备,其余的是目前只有在选择设备。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每个分区的目的和内容。 / boot目录 这是分区,使手机开机,正如其名称所暗示的。它包括引导程序和内核。如果没有这个分区,该设备将根本就没有能够启动。擦拭从恢复分区只应在绝对必要时,一旦完成,该设备必须重新启动,然后再安装一个新的,它可以通过安装ROM,其中包括一个/ boot分区。 /系统 此分区基本上包含了整个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引导以外。这包括了Android用户界面,以及所有的系统预安装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来。擦这个分区将删除从设备的Android不使其无法启动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把手机恢复或bootloader模式,安装一个新的ROM。 /恢复 恢复分区可以被视为一个可供选择的引导分区,让你进入恢复控制台启动设备,进行先进的恢复和维护操作。要了解更多有关这个分区及其内容,请参阅“关于Android的恢复我们的指南,ClockworkMod恢复”部分。 /数据 也称为用户数据,数据分区包含用户的数据 - 这是在您的联系人,邮件,设置和已安装的应用程序,你去。擦这个分区基本上是在您的设备上执行出厂重设,恢复它的方式是当你第一次启动时,它的方式,这是最后一次正式的或自定义ROM安装后的。当您执行擦除数据/工厂复位恢复,这是分区,你是擦。 /缓存 这是Android的存储经常访问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组件所在的分区。擦拭缓存不会影响你的个人资料,但根本摆脱现有的数据,这将会自动重建,如您继续使用该设备。 /杂项 此分区包含各种系统设置,在形式的ON / OFF开关。 USB配置和某些硬件设置等,这些设置可能包括CID(承运人或地区ID),这是一个重要的分区,如果是损坏或丢失的,一些设备的功能将无法正常工作。 / SD卡 这是不是内部存储器的设备,而是在SD卡上的分区。在使用方面,这是您的存储空间,使用您认为合适的存储媒体,文件,光盘等就可以了。擦拭它是完全安全的,只要你备份所有的数据,你需要它,你的电脑。尽管一些用户安装的应用程序保存在SD卡上的数据和设置,抹这个分区将让你失去所有的数据。 在内部和外部SD卡 - 三星Galaxy S和几片 - 总是用来指到内部SD卡/ SD卡分区的设备,如设备。对于外部SD卡 - 如果有的话 - 替代分区时,器件的不同。在三星的Galaxy S系列设备的情况下,它是/ SD卡/ SD,而在许多其他设备,它是/ sdcard2,。 / SD卡不同,没有系统或应用程序的任何数据自动存储在这个外部SD卡,一切都存在于它已添加的用户。您可以放心地擦拭后,你需要保存的任何数据备份。 / SD-EXT 这不是一个标准的Android分区,但已成为流行的自定义ROM的场景。它基本上是你的SD卡/ data分区时使用的ROM中有特殊的功能,称为APP2SD +或data2ext启用的,作为一个附加的分区上。这是特别有用的设备上很少有内部内存分配的/ data分区。因此,用户要安装更多的程序比内存允许,可以使这个分区,并使用一个自定义的ROM支持此功能,安装自己的应用程序,以获得额外的存储。 ,擦这个分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擦/ data分区 - 你失去你的联系人,短信,市场应用和设置。
Ⅲ Boot分区和root分区是什么
boot分区概述:
/boot分区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及在引导过程中使用的文件,一般是几年前的版本要求划分的一个区,大小为100MB左右,但现在的新版本都不需要对这个分区进行单独划分,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不分/boot。
安装linux只要求两个基本分区,即根分区及交换分区,如果你的磁盘空间足够大,可以多划分空间给根分区,你也可以把常用的目录新建到桌面,如下载的软件包,放到桌面不影响你进入Linux系统的速度,当然这要求你有足够大的根分区。
BOOT目录下的文件:
vmlinuz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执行的Linux内核,它位于/boot/vmlinuz。
vmlinuz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zImage/boot/vmlinuz”产生。zImage适用于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
二是内核编译时通过命令make b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bzImage /boot/vmlinuz”产生。bzImage是压缩的内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误解,bz表示“big zImage”。 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压缩的。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这两个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gzip解压缩代码。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内核文件中包含一个微型的gzip用于解压缩内核并引导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zImage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initrd-x.x.x.img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简写。initrd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引导的状态。initrd-2.4.7-10.img主要是用于加载ext3等文件系统及scsi设备的驱动。比如,使用的是scsi硬盘,而内核vmlinuz中并没有这个scsi硬件的驱动,那么在装入scsi模块之前,内核不能加载根文件系统,但scsi模块存储在根文件系统的/lib/moles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导一个能够读实际内核的initrd内核并用initrd修正scsi引导问题。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压缩的文件,initrd实现加载一些模块和安装文件系统等功能。
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创建的。mkinitrd实用程序能够创建initrd映象文件。这个命令是RedHat专有的。其它Linux发行版或许有相应的命令,:man mkinitrd下面的命令创建initrd映象文件[1] 。
System.map
System.map是一个特定内核的内核符号表。它是你当前运行的内核的System.map的链接。内核符号表是怎么创建的呢? System.map是由“nm vmlinux”产生并且不相关的符号被滤出。
编译内核时,System.map创建在/usr/src/linux-2.4/System.map。像下面这样:
nm /boot/vmlinux-2.4.7-10 > System.map
nm vmlinux | grep -v '\(compiled\)\|\(\.o$$\)\|\( [aUw] \)\|\(\.\.ng$$\)\|\(LASH[RL]DI\)' | sort > System.map
然后复制到/boot:
cp /usr/src/linux/System.map /boot/System.map-2.4.7-10
是System.map文件的一部分:
在进行程序设计时,会命名一些变量名或函数名之类的符号。Linux内核是一个很复杂的代码块,有许许多多的全局符号。
Linux内核不使用符号名,而是通过变量或函数的地址来识别变量或函数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这样的符号,而是像c0343f20这样引用这个变量。
对于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更喜欢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这样的名字,而不喜欢像c0343f20这样的名字。内核主要是用c写的,所以编译器/连接器允许我们编码时使用符号名,当内核运行时使用地址。
然而,在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符号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对应的符号。这由符号表来完成,符号表是所有符号连同它们的地址的列表。就是一个内核符号表,可知变量名checkCPUtype在内核地址c01000a5。
Linux 符号表使用到2个文件:
/proc/ksyms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个“proc file”,在内核引导时创建。实际上,它并不真正的是一个文件,它只不过是内核数据的表示,却给人们是一个磁盘文件的假象,这从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出来。然而,System.map是存在于你的文件系统上的实际文件[1] 。
当你编译一个新内核时,各个符号名的地址要发生变化,你的老的System.map具有的是错误的符号信息。每次内核编译时产生一个新的System.map,你应当用新的System.map来取代老的System.map。
虽然内核本身并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lsof和ps等软件需要一个正确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错误的或没有System.map,klogd的输出将是不可靠的,这对于排除程序故障会带来困难。没有System.map,你可能会面临一些令人烦恼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数驱动需要System.map来解析符号,没有为你当前运行的特定内核创建的System.map它们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内核日志守护进程klogd为了执行名称-地址解析,klogd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应当放在使用它的软件能够找到它的地方。执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没有将System.map作为一个变量的位置给klogd,那么它将按照下面的顺序,在三个地方查找System.map:
/boot/System.map
/System.map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够智能地查找正确的映象(map)文件。
root是管理员的配置信息目录
root在linux和unix里是最高权限
Ⅳ 安卓手机系统分区解释详细介绍是怎样的
Android系统中的分区:
hboot:
这个分区是最基本的引导分区也类似电脑中的BIOS,这个区坏了,差不多就变砖了,所以我们刷SPL时才要如此小心啊。
boot:
这个分区应该是linux操作系统的引导分区。
radio:
这个分区是手机的一些底层设备相关的驱动或功能程序吧,如打电话和发短信等,不同的系统版本会有不同的radio配套,我们平时刷了高版本的ROM后,如果不刷高版本的Radio就有可能导致打电话不正常之类的。
recovery:
这个分区装的就是前面提到的recovery程序了,这个刷不同的recovery版本可以带来不同的功能,一般来说,刷recovery最主要的就是提Root权限。
system:
是一般发布的ROM的主要功能程序分区了,我们说的ROM功能和自带程序的定制应该就是基于这个分区的修改和编译了。
userdata:
用户数据。
cache:
缓存,一般是用来OTA升级时的缓存。
Ⅳ 怎么查看android手机的分区
安卓系统一般把rom芯片分成7个区,如果再加上内置sd卡这个分区,就是8个:
hboot分区----------负责启动。
radio分区----------负责驱动。
recovery分区-------负责恢复。
boot分区-----------系统内核。
system分区---------系统文件。
cache分区----------系统缓存。
userdata分区-------用户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前6个区的容量在系统信息里面是看不出来的,我们看到的rom总容量,其实就是第7个区userdate区的大小,这个区主要装一些软件,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分区。这个分区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安装软件的数量。也就是说userdate区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用rom”
在安卓里,虽然软件可以安装到卡中,但是一些系统软件最好还是安装到userdata分区,否则会出现加载的一些小问题,比如使用的桌面软件和一些在桌面上显示插件的软件。并且就算你把软件都装到卡里,userdata分区还是会不断减小。就像在电脑里,就算你把软件装到D盘,仍然会在c盘生成一些系统文件,占掉c盘空间一样。
8g的应当是系统分区,内容用re管理器可以查看。
Ⅵ 安卓手机硬盘如何分区
安卓系统一般把rom芯片分成7个区,如果再加上内置sd卡这个分区,就是8个。
1、hboot分区----------负责启动。
2、radio分区----------负责驱动。
3、recovery分区-------负责恢复。
4、boot分区-----------系统内核。
5、system分区---------系统文件。
6、cache分区----------系统缓存。
7、userdata分区-------用户数据。
Ⅶ 在android系统中,内核(kernel)被储存于设备的哪一个分区中
kenel存在于boot分区中,但具体分区不同手机所在的分区就不同,可以通过分区列表获取。
Android(安卓),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开源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OHA,开放手持设备联盟)持续领导与开发中。
Android已发布的最新版本为Android 5.0(Lollipop)。
Ⅷ android boot.img在哪个目录
out/target/proct/你自己的产品(generic)/一般在/dev/mtd/目录下, PC端运行adb shell,进入命令行模式,输入cat /proc/mtd查看你的分区表,boot分区一般是mtd2, 那么输入cat /dev/mtd/mtd2 > /sdcard/mtd2.img即可备份boot
Ⅸ Android手机的boot.img如何取得
一般在/dev/mtd/目录下, PC端运行adb shell,进入命令行模式,输入cat /proc/mtd查看你的分区表,boot分区一般是mtd2, 那么输入cat /dev/mtd/mtd2 > /sdcard/mtd2.img即可备份boot
Ⅹ 如何查看自己的android手机各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安卓系统一般把rom芯片分成7个区,如果再加上内置sd卡这个分区,就是8个:
hboot分区----------负责启动。
radio分区----------负责驱动。
recovery分区-------负责恢复。
boot分区-----------系统内核。
system分区---------系统文件。
cache分区----------系统缓存。
userdata分区-------用户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前6个区的容量在系统信息里面是看不出来的,我们看到的rom总容量,其实就是第7个区userdate区的大小,这个区主要装一些软件,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分区。这个分区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安装软件的数量。也就是说userdate区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用rom”
在安卓里,虽然软件可以安装到卡中,但是一些系统软件最好还是安装到userdata分区,否则会出现加载的一些小问题,比如使用的桌面软件和一些在桌面上显示插件的软件。并且就算你把软件都装到卡里,userdata分区还是会不断减小。就像在电脑里,就算你把软件装到D盘,仍然会在c盘生成一些系统文件,占掉c盘空间一样。
8g的应当是系统分区,内容用re管理器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