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存储模式
❶ 大数据常用文件格式介绍
图片看不见的话可以看我CSDN上的文章:
https://blog.csdn.net/u013332124/article/details/86423952
最近在做hdfs小文件合并的项目,涉及了一些文件格式的读写,比如avro、orc、parquet等。期间阅读了一些资料,因此打算写篇文章做个记录。
这篇文章不会介绍如何对这些格式的文件进行读写,只会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底层存储的编码格式 。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5104a-1547368703623)]
使用sequencefile还可以将多个小文件合并到一个大文件中,通过key-value的形式组织起来,此时该sequencefile可以看做是一个小文件容器。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d03a2-1547368703623)]
Parquet是一个基于列式存储的文件格式,它将数据按列划分进行存储。Parquet官网上的文件格式介绍图:
[图片上传失败...(image-92770e-1547368703623)]
我们可以看出,parquet由几个部分构成: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91e57-1547368703623)]
Orc也是一个列式存储格式,产生自Apache Hive,用于降低Hadoop数据存储空间和加速Hive查询速度。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a6160-1547368703623)]
目前列式存储是大数据领域基本的优化项,无论是存储还是查询,列式存储能做的优化都很多,看完上面对orc和parquet的文件结构介绍后,我们列式存储的优化点做一个总结:
在压缩方面 :
在查询方面 :
就网上找到的一些数据来看,Orc的压缩比会比Parquet的高一些,至于查询性能,两个应该不会差距太大。本人之前做过一个测试,在多数场景,hive on mr下,orc的查询性能会更好一些。换成hive on spark后,parquet的性能更好一些
本文介绍的4种大数据存储格式,2个是行式存储,2个是列式存储,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支持分割的。这是大数据文件结构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因为可分割使一个文件可以被多个节点并发处理,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 。
另外,当前大数据的主要趋势应该是使用列式存储,目前我们公司已经逐步推进列式存储的使用,本人也在hive上做过一些测试,在多个查询场景下,无论是orc还是parquet的查询速度都完爆text格式的, 差不多有4-8倍的性能提升 。另外,orc和parquet的压缩比都能达到10比1的程度。因此,无论从节约资源和查询性能考虑,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orc或者parquet作为文件存储格式是更好的选择。另外,spark sql的默认读写格式也是parquet。
当然,并不是说列式存储已经一统天下了,大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来决定使用哪种存储格式。
Sequencefile
https://blog.csdn.net/en_joker/article/details/79648861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1778681/advantages-of-sequence-file-over-hdfs-textfile
Avro和Sequencefile区别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4236803/difference-between-avrodata-file-and-sequence-file-with-respect-to-apache-sqoop
parquet
https://www.cnblogs.com/ITtangtang/p/7681019.html
Orc
https://www.cnblogs.com/ITtangtang/p/7677912.html
https://www.cnblogs.com/cxzdy/p/5910760.html
Orc和parquet的一些对比
https://blog.csdn.net/colorant/article/details/53699822
https://blog.csdn.net/yu616568/article/details/51188479
❷ 传统大数据存储的架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数据源:所有大数据架构都从源代码开始。这可以包含来源于数据库的数据、来自实时源(如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及其从应用程序(如Windows日志)生成的静态文件。
实时消息接收:假如有实时源,则需要在架构中构建一种机制来摄入数据。
数据存储:公司需要存储将通过大数据架构处理的数据。一般而言,数据将存储在数据湖中,这是一个可以轻松扩展的大型非结构化数据库。
批处理和实时处理的组合:公司需要同时处理实时数据和静态数据,因而应在大数据架构中内置批量和实时处理的组合。这是由于能够应用批处理有效地处理大批量数据,而实时数据需要立刻处理才能够带来价值。批处理涉及到长期运转的作业,用于筛选、聚合和准备数据开展分析。
分析数据存储:准备好要分析的数据后,需要将它们放到一个位置,便于对整个数据集开展分析。分析数据储存的必要性在于,公司的全部数据都聚集在一个位置,因而其分析将是全面的,而且针对分析而非事务进行了优化。
这可能采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仓库或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具体取决于公司的需求。
分析或报告工具:在摄入和处理各类数据源之后,公司需要包含一个分析数据的工具。一般而言,公司将使用BI(商业智能)工具来完成这项工作,而且或者需要数据科学家来探索数据。
“大数据” 通常指的是那些数量巨大、难于收集、处理、分析的数据集,亦指那些在传统基础设施中长期保存的数据。大数据存储是将这些数据集持久化到计算机中。
❸ 大数据存储的三种方式
不断加密,仓库存储,备份服务-云端。
不断加密,随着企业为保护资产全面开展工作,加密技术成为打击网络威胁的可行途径。将所有内容转换为代码,使用加密信息,只有收件人可以解码。如果没有其他的要求,则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增强在数字传输中有效地到达正确人群的机会。
仓库储存,大数据似乎难以管理,就像一个永无休止统计数据的复杂的漩涡。因此,将信息精简到单一的公司位置似乎是明智的,这是一个仓库,其中所有的数据和服务器都可以被充分地规划指定。
备份服务-云端,云存储服务推动了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的应用越来越繁荣。数据在一个位置不再受到风险控制,并随时随地可以访问,大型云计算公司将会更多地访问基本统计信息。数据可以在这些服务上进行备份,这意味着一次网络攻击不会消除多年的业务增长和发展。最终,如果出现网络攻击,云端将以A迁移到B的方式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
❹ 大数据的存储方式有哪几种什么特点
我好觉得一般来说的话,这种存储都还是比较稳定的一种方式
❺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生态大数据的存储新模式
区块链,当之无愧的2019最靓的词,在 科技 领域闪闪发亮,在实体行业星光熠熠。
2019年的1024讲话,让区块链这个词焕然一新,以前它总是和传销和诈骗联系在一起,“区块链”这个词总是蒙上一层灰色。但是如今,区块链则是和实体经济融合紧密相连,成为国家的战略技术, 这个词瞬间闪耀着热情的红色和生意盎然的绿色 。
“产业区块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是继“互联网”后的又一大热门词汇,核心就是区块链必须和实体产业融合,脱虚向实,让区块链技术找到更多业务场景才是正道。
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数据库,而且是采用的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作为一名区块链从业者,今天就来讲讲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生态大数据 结合后,碰撞产生的火花。
当前的存储大多为中心化存储,存储在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如果服务器出现宕机或者故障,或者服务器停止运营,则很多数据就会丢失。
比如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的图片,在抖音上传的视频等等,都是中心化存储。很多朋友会把东西存储在网上,但是某天打开后,网页呈现404,则表示存储的东西已经不见了。
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则能很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是由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决定了的。 区块链上的数字记录,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智能合约让大家更高效地协同起来,从而建立可信的数字经济秩序,能够提高数据流转效率,打破数据孤岛,打造全新的存储模式。
生态大数据,其实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每天的天气预报,所吃的农产品的溯源数据等等,都是生态大数据的一部分。要来谈这个结合,首先咱们来看看生态大数据存储的特点。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生态大数据在存储方面有具有如下特点:
从数据规模来看,生态数据体量很大,数据已经从TB级跃升到了PB级别。
随着各类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雷达和视频感知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不仅来源于传统人工监测数据,还包括航空、航天和地面数据,他们一起产生了海量生态环境数据。近10年以来,生态数据以每年数百个TB的数据在增长。
生态环境大数据需要动态新数据和 历史 数据相结合来处理,实时连续观测尤为重要。只有实时处理分析这些动态新数据,并与已有 历史 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挖掘出有用信息,为解决有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决策。
比如在当前城市建设中,提倡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模型建设中,需要大量调用生态大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和制定方案。但是目前很多 历史 数据因为存储不当而消失,造成了数据的价值的流失。
既然生态大数据有这些特点,那么它有哪些存储需求呢?
当前,生态大数据面临严重安全隐患,强安全的存储对于生态大数据而言势在必行。
大数据的安全主要包括大数据自身安全和大数据技术安全,比如在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中,由于黑客外部网络攻击和人为操作不当造成数据信息泄露。外部攻击包括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数据传输攻击、数据内容攻击、数据管理和网络物理攻击等。
例如,很多野外生态环境监测的海量数据需要网络传输,这就加大了网络攻击的风险。如果涉及到军用的一些生态环境数据,如果被黑客获得这些数据,就可能推测到我国军方的一些信息,或者获取敏感的生态环境数据,后果不堪设想。
生态大数据的商业化应用需要整合集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 社会 多来源的数据。只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相互连接、碰撞和共享,才能释放生态环境大数据的价值。
以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很多城市都在全方位、多维度建立知识产权、种质资源、农资、农产品、病虫害疫情等农业信息大数据中心,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建设此类大数据中心,离不开各部门生态大数据的共享。
但是,生态大数据共享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包括气象、水利、生态、国土、农业、林业、交通、 社会 经济等其他部门的大数据,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和多源数据。虽然目前这些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互不连通,只是一个个的数据孤岛。
其次,相关部门因为无法追踪数据的轨迹,担心数据的利益归属问题,便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因此,要想挖掘隐藏在生态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实现安全的数据共享是关键,也是生态大数据产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大数据来之不易,是研究院所、企业、个人等 社会 来源的集体智慧。
其中,很多生态大数据涉及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目前的中心化存储无法保证知识产权的保护,无法对数据的使用进行溯源管理,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侵犯和隐私数据的泄露。
这些就是生态大数据在存储方面的需求。在当前产业区块链快速发展的今天,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是可以为生态大数据存储提供全新的存储方式的。 这个核心前提就是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和数据追踪特性 。
把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搭建此类平台,专门存储生态大数据,可以设置节点管理、存储管理、用户管理、许可管理、业务通道管理等。针对上层业务应用提供高可用和动态扩展的区块链网络底层服务的实现。在这个平台的应用层,可以搭建API接口,让整个平台的使用灵活可扩展。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有如下特点:
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能够实现真正的生态大数据安全存储。
首先,数据永不丢失。这点对于生态大数据的 历史 数据特别友好,方便新老数据的调用和对比。
其次,数据不易被泄露或者攻击。因为数据采取的是分布式存储,如果遭遇攻击,也只能得到存储在部分节点里的数据碎片,无法完全获得完整的数据信息或者数据段。
区块链能够实现生态数据的存储即确权,这样就能够避免知识产权被侵害,实现安全共享。毕竟生态大数据的获取,是需要生态工作者常年在野外驻守,提取数据的。
生态大数据来之不易,是很多生态工作者的工作心血和结晶,需要得到产权的保护,让数据体现出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保护生态工作者的工作动力,让他们能够深入一线,采集出更多优质的大数据。
同时,利用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也能够打破气象、林业、湿地等部门的数据壁垒,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机制,让数据流转更具价值。
现在有部分生态工作者,为了牟取私利,会将生态数据篡改。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则没有那么容易了。
利用加密技术,把存储的数据放在分布式存储平台进行加密处理。如果生态大数据发生变更,平台就可以记录其不同版本,便于事后追溯和核查。
这个保护机制主要是利用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满足在使用生态大数据的各类业务过程中对数据的安全性的要求。
区块链能够对数据提供安全监控,记录应用系统的操作日志、数据库的操作日志数据,并加密存储在系统上,提供日志预警功能,对于异常情况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展示出来,便于及时发现违规的操作和提供证据。
以上就是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能够在生态大数据方面所起的作用。未来,肯定会出现很多针对生态大数据存储的平台诞生。
生态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料 ,引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相关的生态大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能够保证生态大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有效共享,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推动产业区块链的发展。
作者:Justina,微信公众号:妙译生花,从事于区块链运营,擅长内容运营、海外媒体运营。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❻ 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特点及技术路线分析
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特点及技术路线分析
大数据时代,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从存储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对数据的存储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性、扩展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虑功能集成度、数据安全性、数据稳定性,系统可扩展性、性能及成本各方面因素。
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的特点分析
“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其常见特点可以概括为3V:Volume、Velocity、Variety(规模大、速度快、多样性)。
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大(Volume)且增长速度快的特性,其数据规模已经从PB级别增长到EB级别,并且仍在不断地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和企业的再发展继续扩容,飞速向着ZB(ZETA-BYTE)的规模进军。以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淘宝为例,根据淘宝网的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淘宝网最高单日独立用户访问量超过1.2亿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120%,注册用户数量超过4亿,在线商品数量达到8亿,页面浏览量达到20亿规模,淘宝网每天产生4亿条产品信息,每天活跃数据量已经超过50TB.所以大数据的存储或者处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当前数据规模需求,更需要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1)大数据的存储及处理不仅在于规模之大,更加要求其传输及处理的响应速度快(Velocity)。
相对于以往较小规模的数据处理,在数据中心处理大规模数据时,需要服务集群有很高的吞吐量才能够让巨量的数据在应用开发人员“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不仅是对于各种应用层面的计算性能要求,更加是对大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读写吞吐量的要求。例如个人用户在网站选购自己感兴趣的货物,网站则根据用户的购买或者浏览网页行为实时进行相关广告的推荐,这需要应用的实时反馈;又例如电子商务网站的数据分析师根据购物者在当季搜索较为热门的关键词,为商家提供推荐的货物关键字,面对每日上亿的访问记录要求机器学习算法在几天内给出较为准确的推荐,否则就丢失了其失效性;更或者是出租车行驶在城市的道路上,通过GPS反馈的信息及监控设备实时路况信息,大数据处理系统需要不断地给出较为便捷路径的选择。这些都要求大数据的应用层可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带宽从存储介质中获得相关海量的数据。另外一方面,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之间也在发生数据交换,虽然这种交换实时性不高可以离线完成,但是由于数据规模的庞大,较低的数据传输带宽也会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而造成数据迁移瓶颈。因此大数据的存储与处理的速度或是带宽是其性能上的重要指标。
(2)大数据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具有数据多样性的特点。
所谓多样性,一是指数据结构化程度,二是指存储格式,三是存储介质多样性。对于传统的数据库,其存储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格式规整,相反大数据来源于日志、历史数据、用户行为记录等等,有的是结构化数据,而更多的是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数据,这也正是传统数据库存储技术无法适应大数据存储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存储格式,也正是由于其数据来源不同,应用算法繁多,数据结构化程度不同,其格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有的是以文本文件格式存储,有的则是网页文件,有的是一些被序列化后的比特流文件等等。所谓存储介质多样性是指硬件的兼容,大数据应用需要满足不同的响应速度需求,因此其数据管理提倡分层管理机制,例如较为实时或者流数据的响应可以直接从内存或者Flash(SSD)中存取,而离线的批处理可以建立在带有多块磁盘的存储服务器上,有的可以存放在传统的SAN或者NAS网络存储设备上,而备份数据甚至可以存放在磁带机上。因而大数据的存储或者处理系统必须对多种数据及软硬件平台有较好的兼容性来适应各种应用算法或者数据提取转换与加载(ETL)。
大数据存储技术路线最典型的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采用MPP架构的新型数据库集群,重点面向行业大数据,采用Shared Nothing架构,通过列存储、粗粒度索引等多项大数据处理技术,再结合MPP架构高效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完成对分析类应用的支撑,运行环境多为低成本 PC Server,具有高性能和高扩展性的特点,在企业分析类应用领域获得极其广泛的应用。
这类MPP产品可以有效支撑PB级别的结构化数据分析,这是传统数据库技术无法胜任的。对于企业新一代的数据仓库和结构化数据分析,目前最佳选择是MPP数据库。
第二种是基于Hadoop的技术扩展和封装,围绕Hadoop衍生出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应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较难处理的数据和场景,例如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计算等,充分利用Hadoop开源的优势,伴随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场景也将逐步扩大,目前最为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通过扩展和封装 Hadoop来实现对互联网大数据存储、分析的支撑。这里面有几十种NoSQL技术,也在进一步的细分。对于非结构、半结构化数据处理、复杂的ETL流程、复杂的数据挖掘和计算模型,Hadoop平台更擅长。
第三种是大数据一体机,这是一种专为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而设计的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由一组集成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为数据查询、处理、分析用途而特别预先安装及优化的软件组成,高性能大数据一体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纵向扩展性。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特点及技术路线分析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❼ 大数据时代“数据动车”的存储模式
大数据时代“数据动车”的存储模式
大数据席卷全球,相关理论与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和应用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并掀起了一场空前的研究热潮。大数据的海量存储、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大数据带来的商业价值、大数据的学术分析……大数据,正在迎接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场“革命”。
大数据的“争宠”之路
大数据之所以成为商界“新宠”,源于它分析洞察的魔力。人们可以通过对存储下来的大量目标数据的分析,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实故事或事件主因。正因它有如此魔力,大数据被广泛的应用在政府职能部门、商业领域、医学领域等各行各业。
大数据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应用。如:美国孟菲斯警局借助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以往大量案件的分析,得出一些犯罪的模型,列出了犯罪的“热点地区”,从而有效布置警力,最大限度的遏制犯罪的发生等。
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如:美国卡夫食品公司在进军澳大利亚市场时,借助数据分析的技术,很快便“入乡随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数据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在加拿大,研究人员针对早产儿的安全问题,正在开发一种大数据手段,以便能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早产婴儿体内的感染。通过把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水平等16种生命体征转化成每秒1000多个数据点的信息流,他们已经能够找到极其轻微的变化与较为严重的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最终,这项技术将使医生能够提前采取行动,从而拯救生命。
大数据的影响正在向四面八方的辐射,不仅可以为我们排忧解难,强化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而且能帮助我们创造更大的商业利润。
大数据的“掘金”之路
在国外,大数据正在与各行业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从数据中“掘金”不仅是一个愿景,而是真实的现状。如:美国医药贸易商McKesson将大数据技术融合到每天处理200万个订单的供应链业务中,节省了超过1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加拿大皇家银行在大数据上每投入600万美元,就能获得1.2亿美元的收入回报……
Gartner报告称2012年全球各大企业用于大数据业务的投资总额达43亿美元,预计2013年全球各大企业用于大数据业务的投资总额仍将增至340亿美元。IDC报告称,在中国,与大数据建设相关的硬件软件服务在2011年市场规模约达7760万美金,而2016年这一数字将超过6亿美金,连续增长率将达到51.4%。大数据已经加速到来并迅速渗透至各行业,并带动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世界各国也纷纷推出本国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已发起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承诺为此投资超2亿美元;英国政府也宣布投资1.89亿英镑推进大数据和节能计算……
大数据已全然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在大数据的海量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大数据的“信息”之路
这是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所有信息已数据化,而大数据的来源宽泛,有社交网络数据、有持续保存下来的历史数据等等,不难看出,我们的数据源不仅仅有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有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用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已经不符合要求,而且本身的要求也是有变化的,对于结构化的数据处理方式的要求和现在大数据处理方式的要求不完全一样。作为云存储厂商,目的是研发适合的产品,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一个更完善、更完整的数据存储、管理和处理体系。
初志科技高性能安全存储一体机--“数据动车”,正是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出现的,我们借鉴动车组的设计理念,根据存储需求,增加相应节点和机柜,而每个存储节点都由一台X86服务器作为动力源,随着设备的增加,数据的读取速度随即加速,并且数据和设备可自由延展而无需预留空间,避免多余的采购导致浪费。增加了海量数据的存储,访问速度、信息吞吐量等都大大提高。
大数据标志着社会处理信息方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可能会改变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并利用越来越多的数据来理解事情和作出决定,人们很可能会发现生活的许多层面是随机的、而不是确定的。
❽ 海量数据存储有哪些方式与方法
1、容量可线性扩展,单名字空间达EB级,2、海量小文件存储,百亿级文件高效访问,3、中心灵活部署,容灾汇聚分发更便捷,4、支持大数据和AI,统一数据存储和分析,你可以问下瑞驰信息技术,做数据存储很专 业,技术很牛的。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到你的问题
❾ 大数据的数据的存储方式是什么
大数据有效存储和管理大数据的三种方式:
1.
不断加密
任何类型的数据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通常被认为是私有的,并且在他们自己掌控的范围内是安全的。然而,黑客攻击经常被覆盖在业务故障中,最新的网络攻击活动在新闻报道不断充斥。因此,许多公司感到很难感到安全,尤其是当一些行业巨头经常成为攻击目标时。
随着企业为保护资产全面开展工作,加密技术成为打击网络威胁的可行途径。将所有内容转换为代码,使用加密信息,只有收件人可以解码。如果没有其他的要求,则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增强在数字传输中有效地到达正确人群的机会。
2.
仓库存储
大数据似乎难以管理,就像一个永无休止统计数据的复杂的漩涡。因此,将信息精简到单一的公司位置似乎是明智的,这是一个仓库,其中所有的数据和服务器都可以被充分地规划指定。然而,有些报告指出了反对这种方法的论据,指出即使是最大的存储中心,大数据的指数增长也不再能维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会租用一个仓库来存储大量数据,在大数据超出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而LCP属性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毕竟,企业不会立即被大量的数据所淹没,因此,为物理机器租用仓库至少在短期内是可行的。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是永久的成本承诺。
3.
备份服务
-
云端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管理和存储正在迅速脱离物理机器的范畴,并迅速进入数字领域。除了所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增长得更快,以这样的速度,世界上所有的机器和仓库都无法完全容纳它。
因此,由于云存储服务推动了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的应用越来越繁荣。数据在一个位置不再受到风险控制,并随时随地可以访问,大型云计算公司(如谷歌云)将会更多地访问基本统计信息。数据可以在这些服务上进行备份,这意味着一次网络攻击不会消除多年的业务增长和发展。最终,如果出现网络攻击,云端将以A迁移到B的方式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