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如何配置
⑴ 吡虫啉和戊唑醇溶和在-起打小麦
6%戊唑醇拌种超量影响小麦发芽。
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使用技术
(1)合理配置浓度:使用杀菌剂(包括水剂和可湿性粉剂)喷雾时,都需要用水将药剂配成或稀释成适当的浓度.不同的杀菌剂其使用浓度都有其特殊要求,配置浓度时一定要严格按照 使用说明书 操作,不可随意加大或缩小.如果浓度过高就极易造成药害,而浓度过低则达不到用药防治病害的效果。
(2)选准喷施时问:一般而言,喷施杀菌剂的时间过迟或过早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喷药时问过早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降低防治效果.而喷药时间过迟则因大量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或造成危害,这时即使喷内吸治疗剂,也因亡羊补牢结果事倍功半.因此,使用杀菌剂时应根据作物不同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以及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用药.通常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均应掌握在发病前(保护用药)或发病初期(防患于未然)为佳。
(3)掌握用药次数:杀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菌剂的喷药次数主要是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遇特殊情况,如施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一次。
(4)提高用药质量:杀菌剂的喷药质量包括用药数量和喷药质量.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一方面会增大成本,另一方面还极易造成药害.而用药过少则无法达到用药目的.用药质量要讲究,喷药时要求雾点细密,喷药均匀,要喷遍植株茎干和叶片正反面,力求做到不漏喷。
(5)严格防止药害:杀菌剂造成药害有多种原因,首先一般水溶性较强的药剂容易发生药害,其次不同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例如波尔多液一般不会造成药害,但对铜敏感的作物也可以产生药害.豆类、马铃薯、棉花则对石硫合剂敏感,药害的几率较高.再者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另外,药害与气象条件如气温、日照等也有一定关系,一般高温干旱、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等条件下用药均易引起作物药害。
(6)谨慎药物混用:杀菌剂不少为碱性农药,故不能与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杀虫剂混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呈碱性不能和1605、乐果、敌敌畏等混合使用,否则会造成两败俱伤 .还有一些杀菌剂如多菌灵、白僵菌等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托布津等杀菌剂混用,同样会造成杀虫(菌)微生物丧失生理活性和杀虫(菌)能力而失效.另外,一些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并致药害的也不能 乱点鸳鸯谱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杀菌剂都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有少数杀菌剂与农药混合后还能起到增效的作用.例如,乐果与酸性杀菌性如代森锌或可湿性硫磺或胶体硫等混用,不仅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反而还有提高药效的作用。
(7)注意规避抗药性:使用杀菌剂也存在作物病害的抗药性问题,长期使用单一的药剂(主要是内吸杀菌剂),就会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即使多次重复用药也无济于事,甚至变本加厉.为规避病害抗药性,要科学选用农药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不同类型的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严禁长期单独使用一种农药。
⑵ 苹果花后到套袋前三次用药治疗性杀菌剂如何配置
1、花后第一遍药
用药时期:谢花后7-10天
防治对象:白粉病、黄蚜、早期落叶病、霉心病、叶螨、康氏粉蚧、红蜘蛛、绿盲蝽
推介用药:30%吡唑醚菌酯2000倍+30%哒螨灵3000倍+60%吡虫啉6000倍+25%甲维盐·灭幼脲1500倍+钙肥。
要点:
谢花后之套袋前是苹果需钙的临界期,也是苹果补钙预防苦痘病的关键时期,从此期开始喷施钙肥3-4次,间隔10-15天。
2、花后第二遍药
用药时期:谢花15-20天,果毛脱除期
防治对象:白粉病、炭疽病、黑红点病、棉铃虫、绵蚜、食心虫、早期落叶病。
推介用药:42%戊唑醇·多菌灵1000倍+60%吡虫啉6000倍+5%功夫2000倍+钙肥。
要点:
果毛脱除、皮孔形成期是幼果易发生隐性药害的敏感期,此期禁止喷洒劣质代森锰锌、退菌特、福美双、波尔多液及其他铜制剂和增效剂等。
3、花后第三遍药
用药时期:套袋前用药
防治对象:黑红点病、褐斑病、苹果黄蚜、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
推介用药:
1、30%吡唑醚菌酯2000倍+60%吡虫啉6000倍+25%甲维盐·灭幼脲1500倍+34%螺螨酯4000倍+钙肥。
2、40%氟硅唑50g+丝润5g兑水30斤、涂抹主干及枝杈处,此时期是防治腐烂病的关键时期。
要点:
1、杀虫剂和杀菌剂以选择水乳剂、悬浮剂等为宜。果袋以优质双层袋尾号,全树套袋,套袋前浇一次透水;
2、此时期应该继续加强腐烂病的防治,主要以刮除老皮、保护中央领导干为主;
3、此时期如果白粉病严重可以使用30%吡唑醚菌酯2000倍进行防治。
(2)吡虫啉如何配置扩展阅读:
谢花后至套袋前要喷三次药的原因
苹果幼果和嫩叶上的皮孔(绒毛)是开放的,一般杀菌剂对初侵染病害的有效控制期为7-12天。也就是说上次喷药后,如果7天内有降雨,杀菌剂的有效期为7天;如果上次喷药后,天气晴朗无降雨,杀菌剂的有效期为12天,最迟也必须在上次喷药后13-15天内喷施第二次。
苹果黄蚜、红蜘蛛、卷叶蛾等虫害也是如此,当它累积到一定数量,喷药再细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在高温条件下就会叠加繁殖,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
同时,谢花后30天是果实的需钙期,幼果吸收的钙约占整个生育期的90%,由于钙的移动性很差,套袋后就很难补充。套袋果后期缺钙就会诱发苦痘病、蜜果病、水裂纹,并影响果实表面光洁度。
⑶ 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吡虫啉如何混配药量每亩各取一半针对害虫出现的抗药性。是不是这样混配杀虫效果好
这个没法说的,各地情况不一样,作物种类不一样,建议你小面积做一下实验。
1、高效氯氟氰菊酯:用于小麦、玉米、果树、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防治麦芽、吸浆虫、粘虫、玉米螟、甜菜夜蛾、食心虫、卷叶蛾、潜夜蛾、凤蝶、吸果夜蛾、棉铃虫、红龄虫、菜青虫等,用于草原、草地、旱田作物防治草地螟等。
2、吡虫啉: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碱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⑷ 怎样给兰花盆面施吡虫啉
兰花盆里发现千足虫有两种方法可以清除,一种方法是用小白药放置在盆面、吡虫啉或三唑灵兑水稀释后灌根来进行杀灭,另外一种方法是让盆内的环境偏干通风一些,千足虫自然就不喜欢呆在里面,自行离开寻找更合适的环境了。
1、土壤
一般选择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土来养殖兰花,可以直接用腐叶土种植,也可以自己配置兰花土。将腐叶土、珍珠岩、河沙按照7:2:1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培养土,珍珠岩也可以用堆肥代替。
2、水分
不同品种的需水量是不同的,但是大体遵循湿润但无积水的原则,保持盆土的微潮状态。秋天气候比较干燥,水分可以适当增加,也可以用喷壶往叶面上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春秋季节两三天浇一次水,夏季光照强,蒸发旺盛,可以一天一到两次。
冬天温度低,兰花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休眠期,这时候要适当减少水量,避免积水烂根或者上冻,间隔一周浇一次水即可。
3、光照
兰花喜欢半阴环境,忌阳光直接照射,尤其是墨兰。养护兰花时,春夏秋三季都要进行遮阴处理,可以搭建遮阴棚或者放在屋檐下等阴凉通风的地方养护,可以接受散射光,清晨和傍晚的光线最佳。冬季可以放在有光照的室内窗台下,阳光直接照射不到的地方。
4、温度
兰花喜欢温暖的环境,一般正常的室温就能茁壮成长,温度控制在15到25度。冬天气温比较低,把他搬进室内养护,温度在11度左右,夜间5到10度为宜,在室内养的时候要注意通风,湿度不要太高。夏季气温过高,主要不要被阳光灼伤,温度控制在28度以下。
5、肥料
兰花不要施加过多的浓肥,多使用液肥,也可用叶面肥,在生长旺盛的时期,可以每半月到二十天施加一次沃叶氨基酸水溶肥或者腐熟的饼肥水,也是薄肥。由于兰花的根系特殊,是肉质根,为了避免烂根,施用的肥料都要经过腐熟。
⑸ 养花蚊虫多这点小东西就能杀光光,家家都有!
洗洁精&白醋
1、准备洗洁精、白醋、清水、塑料瓶(最好是500ml的)。 2、将塑料瓶装满水,500ml左右即可,加入2瓶盖白醋,滴入4~5滴洗洁精。 3、摇匀后,装入喷雾瓶里,对准了花丛上生了虫子的地方喷洒即可。一般1次就可以奏效,但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喷洒2~3次。4、此方法对于蚜虫(又被称之为腻虫、蜜虫等)有奇效,而且干净无污染哦~
⑹ 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如何理解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公斤兑水2000公斤喷雾就是了。
若一小包10克则兑水20000克即20公斤即可
⑺ 您好,我打李子树的,请问氯氰菊酯能与吡虫啉混用吗比例如何配
在李子树上,氯氰菊酯能与吡虫啉混用。
在生长季节,喷洒2000倍液的这两种药剂的混合液(1:1:2000),可以防治蚜虫、毛虫、飞虱、食心虫等多种害虫。
⑻ 十万告急,急问,480克/升吡虫啉如何解释
吡虫啉是一种低毒杀虫剂,多制成:2.5%和10%可湿性粉剂,5%乳油,20%浓可溶性粉剂等剂型.
480克/升吡虫啉则指在1升水加入480克吡虫啉(可能指特定剂型的吡虫啉,要看说明书).
⑼ 70吡虫啉在水产上七如何使用方法
摘要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