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存储原理
❶ 运用于电子计算机的磁带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在磁带存储器中,利用一种称为磁头的装置来形成和判别磁层中的不同磁化状态。磁头实际上是由软磁材料做铁芯绕有读写线圈的电磁铁。当写线圈中通过一定方向的脉冲电流时,铁芯内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磁通。由于铁芯是高导磁率材料,而铁芯空隙处为非磁性材料,故在铁芯空隙处集中很强的磁场。上述过程称为写入。显然,一个磁化元就是一个存储元,一个磁化元中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当载磁体相对于磁头运动时,就可以连续写入一连串的二进制信息。当磁头经过载磁体的磁化元时,由于磁头铁芯是良好的导磁材料,磁化元的磁力线很容易通过磁头而形成闭合磁通回路。不同极性的磁化元在铁芯里的方向是不同的。负号表示感应电势的方向与磁通的变化方向相反。不同的磁化状态,所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不同。这样,不同方向的感应电势经读出放大器放大鉴别,就可判知读出的信息是1还是0。
❷ 磁带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实际上就是许多铁磁性小颗粒。
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带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个磁极方向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铁”,声音信号就这样记录在磁带上了。
放音头的结构和录音头相似。当磁带从放音头的狭缝前走过时,磁带上“小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放音头的线圈。由于“小磁铁”的极性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它在线圈内产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断变化,于是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放大后就可以在扬声器中发出声音。
(2)磁带存储原理扩展阅读:
磁带按用途可大致分成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带和仪表磁带四种。
1、录音带
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是用量最大的一种磁带。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成盒式录音带,由于具有轻便、 耐用、 互换性强等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
2、录像带
自从1956年美国安佩克斯公司制成录像机以来,录像带已从电视广播逐步进入到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电影和家庭娱乐等领域。
3、计算机带
计算机带作为数字信息的存贮具有容量大、价格低的优点。主要大量用于计算机的外存贮器。如今仅在专业设备上使用(比如计算机磁带存储器、车床控制机)。
4、仪表磁带
也称仪器磁带或精密磁带。近代科学技术,常需要把人们无法接近的测量数据自动而连续地记录下来,即所谓遥控遥测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磁带
❸ 唱片、磁带、磁盘和光盘的原理
唱片:是因为在唱片本身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凹槽,指针在凹槽上划过上下震动,于是就发出了声音.所以唱片是由指针在凹凸不平的凹槽上划过发声的.
磁带: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个磁极方向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铁”,声音信号就这样记录在磁带上了。
磁盘:磁盘是一种采用磁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在密封于洁净的硬盘驱动器内腔的若干个磁盘片上。这些盘片一般是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涂上磁性介质所形成,在磁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个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在每一面上都相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所以不同磁头的所有相同位置的磁道就构成了所谓的柱面。硬盘在上电后保持高速旋转,位于磁头臂上的磁头悬浮在磁盘表面,可以通过步进电机在不同柱面之间移动,对不同的柱面进行读写。
❹ 磁带存储器的读写原理
在磁带存储器中,利用一种称为磁头的装置来形成和判别磁层中的不同磁化状态。磁头实际上是由软磁材料做铁芯绕有读写线圈的电磁铁 当磁头经过载磁体的磁化元时,由于磁头铁芯是良好的导磁材料,磁化元的磁力线很容易通过磁头而形成闭合磁通回路。不同极性的磁化元在铁芯里的方向是不同的。当磁头对载磁体作相对运动时,由于磁头铁芯中磁通的变化,使读出线圈中感应出相应的电动势e。负号表示感应电势的方向与磁通的变化方向相反。不同的磁化状态,所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不同。这样,不同方向的感应电势经读出放大器放大鉴别,就可判知读出的信息是1还是0。
❺ 磁带机的磁带存储的工作原理
磁带是磁带存储系统是所有存储媒体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该类磁带又分为DLT(数字线性磁带)磁带和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带两类。由于DLT磁带技术发展较快,已成为网络备份磁带机和磁带库系统的重要标准,又因为容量大、速度高和独一无二的发展潜力,使其在中高备份系统中独占鳌头。DLT磁带每盒容量高达35GB,单位容量成本较低;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带是由IBM公司生产,每盒磁带的存储容量可达10GB,所对应的驱动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磁带库,可以存放多盒磁带,其机械手可自动选择其中任意一盒磁带到驱动器上。
❻ 磁带存储是什么原理
"在磁带存储器中,利用一种称为
磁头
的
装置
来形成和判别磁层中的不同磁化状态。磁头实际上是由
软磁材料
做
铁芯
绕有读写
线圈
的
电磁铁
(1)写操作
当写线圈中通过一定
方向
的
脉冲电流
时,铁芯内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磁通。由于铁芯是高
导磁率
材料,而铁芯
空隙
处为非磁性材料,故在铁芯空隙处集中很强的
磁场
。在这个磁场作用下,载
磁体
就被磁化成相应
极性
的磁化位或磁化元。若
在写
线圈里通入相反方向的脉冲电流,就可得到相反极性的磁化元。如果我们规定按图中所示
电流
方向为写1,那么写线圈里通以相反方向的电流时即为写0。上述
过程
称为写入。显然,一个磁化元就是一个存储元,一个磁化
元中
存储一位
二进制
信息。当载磁体相对于磁头运动时,就可以连续写入一连串的二进制信息
(2)读操作
当磁头经过载磁体的磁化元时,由于磁头铁芯是良好的
导磁材料
,磁化元的
磁力线
很容易通过磁头而形成闭合磁通
回路
。不同极性的磁化元在铁芯里的方向是不同的。当磁头对载磁体作相对运动时,由于磁头铁芯中磁通的变化,使读出线圈中
感应
出相应的
电动势
e。负号表示感应
电势
的方向与磁通的变化方向相反。不同的磁化状态,所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不同。这样,不同方向的感应电势经读出
放大器
放大鉴别,就可判知读出的信息是1还是0。
❼ 磁带能记录声音的原理是什么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磁带录音机是以磁带做存储介质,应用磁记录原理,用来记录和重放声音的音响设备。它具有储存声音,多次重放,多次复制的特点。
1、录音原理
录音时,声音通过话筒转变成音频电信号,经过录音放大器,放大的音频电流同偏磁电流一起通过录音磁头的线圈,在磁头的缝隙处便会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磁带与录音磁头的缝隙紧贴在一起,同时不断移动,这样变化的磁力线就通过磁头缝隙前的磁带形成闭合电路,使磁带磁化。由于磁力线是随音频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段磁带在移动过程中被磁化的程度也随音频信号电流的强弱而变化,这样就能把声音记录的磁带上。
2、放音原理
将录有声音信号的磁带按录音时相同的速度,紧贴着放音磁头的缝隙前进,磁带上所记录的按音频信号变化的剩磁磁力线通过放音磁头的铁芯形成闭合回路。在放音磁头的线圈上就感应出与磁带上剩磁相应的电压。再经过放音放大器放大,通过扬声器还原出声音信号。
3、抹音原理
抹音又叫消磁,就是把记录在磁带上的交流剩磁消除掉。抹音有直流抹音和交流抹音两种。
直流抹音就是让一定强度的直流电流通过抹音磁头,以产生一个单向强磁场,当磁带经过抹音磁头时,磁带被磁化至饱和,将原有信息全部覆盖。由于直流抹音在磁带上会留下饱和剩磁,导致重放时直流噪声增加,因此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交流抹音。
交流抹音又叫做超音频抹音。抹音时,抹音磁头的线圈通有几十khz的超音频电流,在磁头缝隙处产生一个随超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比磁带上音频信号的磁场强得多,当磁带经过抹音磁头的缝隙时,受到由弱到强的交变磁场的反复磁化,使剩磁逐渐增大,至缝隙中心时剩磁最大,达到饱和状态,从而掩盖了磁带上原有的剩磁。过了中心线后,交变磁场的强度逐渐减弱,使磁带上的剩磁逐渐减小为零,这样磁带上原来录有声音的剩磁就被全部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