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600内非阴影区箍筋如何配置
‘壹’ 非阴影区的伸入进的箍筋是否可以代替阴影区的拉筋
非影区是暗柱的主要部分,纵筋及箍筋都要按大样图来进行设置,而阴影部分纵筋就是墙的纵筋,但箍筋要按大样图来进行设置。
‘贰’ 剪力墙配筋图怎么看啊图上哪个是箍筋,哪个是拉筋还有这个暗柱在暗柱定位图上的Lc=600是什么意思
箍筋拉筋区别:
1、它们的型号不同
拉筋一般为“S”型或“C”型,而箍筋一般为“口”型(闭口箍)或“门”型(开口箍)。
2、它们在工程中的作用不同
拉筋是指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的钢筋,主要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箍筋是建筑物中用来箍扎保固的钢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
Lc=600就是超出边缘构件部分的长度。
(2)lc600内非阴影区箍筋如何配置扩展阅读: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
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箍筋分类:
分单肢箍筋
开口矩形箍筋
封闭矩形箍筋
菱形箍筋
多边形箍筋
井字形箍筋
圆形箍筋
拉筋长度计算公式:
1、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2d1)+11.9【抗震弯钩长】*d1*2 d1为箍筋直径
2、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11.9【抗震弯钩长】*d*2
‘叁’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纵筋和箍筋的异同点
因为非阴影区的纵筋同剪力墙筋(只要剪力墙的纵筋间距不大200),定义暗柱(lc1)部分就可以,非阴影区的箍筋和拉筋在其他钢筋里输入,注意箍筋的长度与(lc2长度及lc1的纵筋间距有关),比如说:lc2=600;
lc1的纵筋是c16,间距=150;
lc2的箍筋长度单边=600+150+16+10=776,
‘肆’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是用箍筋还是拉筋怎么区分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是用箍筋还是拉筋区分,非阴影区就用箍筋还是拉筋,这可不一定。应按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是否能≥1/2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确定,最好以施工图的设计标注为准。
‘伍’ Lc非阴影区域内的墙体竖向钢筋型号同阴影区域内的柱筋吗还是只有箍筋和拉筋相同
墙的组成部分是墙身和边缘构件,Lc表示这个边缘构件的范围;Lc包括阴影区和非阴影区;
边缘构件是用增加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来加强这片剪力墙的,Lc的非阴影区可视为是增强的过度区;
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规定阴影区的横向钢筋(箍筋及拉钩)的体积配箍率用不同抗震等级规定的配箍特征值λ来控制,而Lc的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用λ/2来控制;
有时,体积配箍率也可计入墙的水平分布筋,但不得超过体积配箍率的30%。
‘陆’ 约束边缘构件中非阴影区的箍筋是不是阴影区箍筋的一半间距加大一倍吗
非常正确!这是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里规定的基本抗震措施。(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用配箍特征λ计算的,非阴影区配箍率是用配箍特征λ/2计算的)
施工者应照 “墙柱大样表” 配筋,因为有的图纸非阴影区配的是拉钩。
‘柒’ 剪力墙暗柱有阴影区和非阴影区,是什么意思
阴影区和非阴影区是人为的划分的剪力墙的一个范围,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纵筋和箍筋)都需要分别按照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范围配置钢筋。比较来说,阴影区是边缘构件的核心区,需要配置足够的纵筋和箍筋,保证剪力墙墙端有足够的受压变形能力。非阴影区则仅需要配置阴影区一半的箍筋就行了。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范围划分及配筋要求楼主可以翻阅《抗规》6.4.5条,上面说得很详细。
‘捌’ LC=600是YBZ以外尺寸吗
剪力墙结构中的YBZ(注意必须是大写字母,这是规矩)是墙肢的约束边缘构件,LC是约束边缘构件尺寸范围。
边缘构件包括各种边缘端柱、边缘暗柱、各种转角墙、各种翼墙、暗柱等。LC包括阴影部分及非阴影部分,LC以外就是普通墙身。阴影部分箍筋的间距是沿高都很密的(不能叫加密!),阴影部分的箍筋的体积配箍特征λv依结构抗震等级而不同;非阴影部分箍筋的体积配箍特征不应小于λv/2。
配置在高层建筑加强部位的边缘构件是约束边缘构件YBZ,其它部位的边缘构件是构造边缘构件GBZ。
‘玖’ 非阴影区的伸入进的箍筋是否可以代替阴影区的拉筋
按理论说最好不取消,但是实际情况钢筋工很多都为了省事,都取消拉筋用那个箍筋代替。其实,理论上是不行的。设置拉筋和封闭箍筋各有个的作用。在阴影部分设置拉筋作用是在阴影部分,非阴影部分同理。如果都可以互换,那还区分阴影和非阴影部分干什么?它俩是不同概念就应该用各自的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