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物的配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 植物体内的同化物的分配有何规律
1、安源库单位分配:通常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
2、优化分配生长中心:营养生长是茎叶,生殖生长是果实和种子
3、就近原则:一个库的生长,主要靠它附近的源叶来供应
4、同侧运输:指同一方向的叶制造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同方位器官
2. 同化物指的是什么
同化物:
比方说人,人新陈代谢的时候分同化和异化.,同化就是把从外界摄入的物质转化成为自身的物质。异化则相反,是把自身的物质氧化分解,排至体外。所谓同化产物就是同化作用产生的物质。如吃了东西,转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等为自身结构和功能服务的这些东西就叫同化产物
3. 同化物分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同化物分配的主要特点是:
1、优先分配生长中心,由于不同生育期植物体库有所不同,因此同化物的分配方向在不同生育期也发生明显不同。
2、就近供应。
3、同侧运输,源叶形成的光合产物一般优先供应给与其临近的、相同方位的代谢库。
同化物分配规律有四点:
由源到库、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就近供应、同侧运输,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做摘心、去枝等处理,这样就能减少“无谓”的消耗,增加向经济器官的分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化物向各个器官的运输与分配直接直接关系到植物体的生长和经济产量的高低,源库在动态变化中相互协调取得平衡,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基础。
4. 简述同化物从韧皮部卸出的途径
同化物从韧皮部卸出的途径有两条:
(1)共质体途径 如正在生长发育的叶片和根系,同化物是经共质体途径卸出的,即蔗糖通过胞间连丝沿蔗糖浓度梯度从SE-CC复合体释放到库细胞中。
(2)质外体途径 在SE-CC复合体与库细胞间不存在胞间连丝的器管或组织(如甜菜的块根、甘蔗的茎及种子和果实等)中,其韧皮部卸出是通过质外体途径进行的。在这些组织的SE-CC复合体中的蔗糖只能通过扩散作用或通过膜上的载体进入质外体空间,然后直接进入库细胞,或降解成单糖后进入库细胞。
5. 同化物是有机物吗
是的。
同化物:比方说人,人新陈代谢的时候分同化和异化.,同化就是把从外界摄入的物质转化成为自身的物质。异化则相反,是把自身的物质氧化分解,排至体外。所谓同化产物就是同化作用产生的物质。如吃了东西,转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等为自身结构和功能服务的这些东西就叫同化产物。
有机物简介:
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羰基金属、不含M-C键的金属有机配体配合物,部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M-C键的物质)等主要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质。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相关的物质,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塑料、有机玻璃、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与有机化合物有着密切联系。
6. 林业专业知识
林业专业知识太多了,要看你要那些方面的
现代林业考试大纲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现代林业的概念和内涵。
(2)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目标。
(3)我国现代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的内容。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其原则。
(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特征。
(6)林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建设的内涵。
(7)林业碳汇及“碳汇交易”的概念。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8)* “十一五”林业发展中的五个重大问题。
(9)我国传统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0)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及内涵。
(11)近自然森林经理的概念、特征及技术要点。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2)我国现代林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13)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14) 07年8月10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主要内容。
(15)* 湖南现代林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16)* 湖南林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考试大纲
林政管理与林业法规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森林法》的基本内容、我国林业法规体系的组成。
(2)证据的特点、种类,违法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
(2)林业行政处罚的原则、种类、条件、程序。
(3)林业行政复议、林业行政诉讼原则、范围、管辖、程序、条件。
(4) 林权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林权的概念;林权的主要内容;林权登记的内容、程序;林权流转;占用、征用林地主要法律规定;林权争议解决的办法、程序。
(5)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森林林种的划分、林业长远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清查与森林资源档案制度。
(6)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7)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
(8)森林限额采伐的范围、制定年采伐限额的原则及程序。
(9)木材经营、运输管理,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进出口管理的的主要内容
(10)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对象、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程序等相关制度的基本内容。
(11)林木种子法律制度包括种子的审定、生产、经营、使用的主要内容。
(12)违反森林法的主要法律责任及种类。包括盗伐、滥伐林木,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林木,违法发放、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等证件、文件,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未按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未经批准擅自在林区经营、加工木材,违法改变林地用途、非法运输木材等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与处罚规定。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林业分类经营的基本做法、意义。
(3)我国对林业进行扶持的主要措施。
(4)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政策障碍及改进措施。
(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意义及实施的主要途径。
(6)我国林业税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改进措施。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异同
(2)政策、林业政策、林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林业三定、退耕还林政策、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非公有制林业、育林基金、林业跨越式发展等概念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组成
(3)林政管理的原则、主要职责范围。
(4)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职责;森林公安机关、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地位、作用。
(5)与承包经营、林地流转相关的合同法律知识,包括合同的条款、履行、违约责任及合同争议解决办法。
林学专业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
1、森林植物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2)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植物分类学基本原理 (2)植物学名的组成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科属种
2、土壤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2)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影响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 (2)林业上常用肥料的特性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湖南土壤分布规律 (2)植物营养诊断方法技术
3、植物生理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植物生长物质在林业上的应用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与分配(2)植物的生长生理、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2)*植物的抗逆生理
4、森林生态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2)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与物质循环过程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森林种群和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2)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原因与演替模式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生态模型的现状和前景(2)*森林生态学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林木遗传育种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及杂交技术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种质资源的调查方法(2)种质资源的保存保存技术与研究方法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林木遗传育种学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2)*湖南省林木育种工作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6、森林培育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林木花芽分化与结实、种子形成的基本理论(2)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意义、方法和特点(4)林分改造的意义和对象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种子产量预测的统计学和生物学原理及操作方法(2)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森林抚育间伐的理论基础(4)天然林保护的有效途径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建国后湖南省营造林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湖南省林木种苗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种苗学的发展趋势及目前的前沿技术
7、森林保护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管理方法(2)森林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及综合防治方法(3)害虫生物防治技术(4)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森林害虫资源化管理的途径和技术(2)主要林木害虫爆发成灾机理和发生规律(3)林木病虫害调查(4)林火扑救技术和善后管理(5)森林防火综合技术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湖南主要林木病害发病规律(2)湖南主要森林害虫概要(3)微生物在林业上的应用
(4)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治(5)森林火灾评估
8、水土保持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土壤侵蚀的基本原理(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3)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2)流域治理措施体系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流域系统分析与评价(2)流域规划治理与实施
9、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2)中国森林资源现状与特征
(3)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理论与技术。(4)森林结构调整
(5)利用GIS编制林业专题图(4)我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体制。木材采伐证、运输证申办流程。(5)林地征地管理流程。(6)森林资源政策(7)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法正林理论(2)森林收获调整概念(3)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4)森林经营管理决策(5)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6)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7)遥感技术的发展(8)遥感图像处理(9)航空摄影和航空像片的几何特性
10 数理统计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与应用的基本条件(2)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步骤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对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区间估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专业知识
1、掌握采种母树林的集约经营与管理技术
2、了解主要造林树种种子特性,掌握其储藏方法和技术
3、掌握提高苗木产量与质量的方法技术
4、掌握混交林营造技术
5、掌握整形修剪的原则和方法
6、熟悉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木及栽培
7、掌握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原料来源及种类
8、熟悉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各种处理
9、了解低产低效林形成原因,掌握其改造措施
10、*了解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上的应用
11、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在林业中的应用
12、掌握1—2个树种的种子保鲜技术
13、掌握1—2个湖南主要造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14、掌握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15、掌握中国南方主要森林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
16、掌握经济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17、掌握森林火灾扑救技术和火灾善后管理技术
18、*了解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和森林保护上的应用
19、*了解数理统计方法在森林病虫鼠害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三、新技术知识
1、掌握苗圃地的布局及现代化设施的配置
2、*了解林木育种新技术
3、*了解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本方针
4、*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5、经济林优质高效经营新技术
6、经济林产品保鲜与加工新技术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树木学(南方本),编写委员会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土壤学,林大仪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3、植物生理学(第四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森林生态学(第二版),李景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5、林木育种学,王明庥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6、森林培育学,沈国舫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7、森林防火基础知识,文定元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8、森林昆虫学(第二版),张执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9、树木花卉病害,吴光金主编,海洋出版社
10、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遥感技术基础教程》,林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13、《测树学》,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4、《林业系统工程》,徐国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5、《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亢新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6、《数理统计》, 盛骤,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7、《林业经济学》,邱俊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8、《测量学》冯仲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9、森林保护学,魏美才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20、植物检疫学,朱西儒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自然保护区学,马建章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2、野生动物管理学,马建章等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3、《经济林栽培学》(第一版),中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林产工业考试大纲
木材加工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
1、木材学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宏观构造(2)木材细胞壁结构(3)木材的显微构造
(4)木材的化学性质、木材的物理性质、木材的力学性质*
(5)木材的缺陷及其对加工的影响*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环境学特性(2)竹材的构造与性质
2、木材保护学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科学保管(2)木材防腐与防虫处理(3)木材的阻燃处理*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材色处理(2)木材的脱脂处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木材的尺寸稳定化处理(2)木材的强化处理(3)木材保护中的环境问题
3、木材干燥学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材与水分 (2)木材干燥介质的性质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木材干燥常用的方法(2)木材干燥常用基准(3)木材干燥室的各种型式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干燥设备与测量仪表(2)木材干燥理论
4、木材加工装备学基础知识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液压传动基本概念(2)木材加工装备中的液压传动系统*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人造板生产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家具生产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专业知识
1、木材加工工艺学的主要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制材生产的原料与产品(2)原木供应与保管(3)原木锯解工艺
(4)实木加工的基本产品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集成材生产技术(2)实木地板生产技术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国内外木结构的应用与发展(2)原木旋切的定心方法
(3)实木加工中的木材不同处理方法
2、人造板生产工艺学的主要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人造板分类、人造板的性能与应用(2)人造板的主要生产工艺
(3)人造板对原材料的要求(4)人造板胶粘剂及添加剂*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基本单元制造(单板制造、薄木制造、刨花制备、纤维分离)
(2)基本单元干燥(单板干燥、刨花干燥、纤维干燥)
(3)基本单元的再加工
(4)基本单元施胶(胶粘剂调制、单板施胶、刨花施胶、纤维施胶)
(5)板坯成型和预压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热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人造板的后期加工(3)人造板工艺设计与计算
(4)特种人造板(水泥复合人造板、石膏复合人造板、无胶胶合人造板、大片刨花板、非木材植物人造板)结构与特点
3、人造板功能性处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人造板的基本特性(2)表面装饰用材料(3)表面装饰用胶粘剂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浸渍纸贴面工艺(2)浸渍纸生产工艺(3)装饰层压生产和贴面工艺(4)薄木贴面工艺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基材防火、防水处理(2)薄木制造工艺
4、家具制造工艺的主要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木制家具的基本机械加工工艺
(2)木制家具结构设计{家具各种部件的内在结构与接合方法}
(3)木制家具各类接合方法与技术要求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木制家具的类型(各类家具的概念、特点、使用功能要求及基本尺寸)
(2)家具透视图
(3)木制家具设计原则与步骤
(4)木制部件机械加工(弯曲成型零部件制造工艺、覆面板制造与加工、雕刻等)
(5)木制家具装配工艺(6)木制家具的基本用材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木制家具艺术处理(2)木制家具表面装潢
(3)家具造型设计的美学法则(4)家具的人体工效学
三、新技术(方法、材料)知识
1、掌握木材加工工业原材料的来源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2、熟悉人造板工业近些年在产品开发、工艺变革、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动向
3、熟悉家具工业近些年在产品设计、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新设备的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动向
4、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5、了解速生工业人工林木材的材性及改性利用的最新进展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刘一星、赵广杰主编.木材资源材料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顾炼百主编.木材加工工艺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李黎主编.木工加工装备.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谢拥群,高金贵主编.木工加工装备.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朱政贤主编.木材干燥.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6、华毓坤主编.人造板生产工艺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7、邓背阶等主编.家具制造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李坚主编,木材保护学,科学出版社,2006
9、韩健.人造板表面装饰工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0、向仕龙、蒋远舟编着.非木材植物人造板.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林产化工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
1、有机化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常见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提纯方法
附:主要有机化合物包括以下几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天然有机化合物(黄酮、生物碱与木脂素)等。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各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各种常见的官能团化合物的正确名称与结构
2、化工原理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基本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
(2)常见过程的计算和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或选型
附:化工单元操作的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热交换、蒸发、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基本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三传理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理论)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常用典型设备结构和选型依据
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典型化工设备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刚体受力分析及平衡规律
(2)压力容器中的薄膜应力、弯曲应力与二次应力
(3)内压容器与外压容器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板壳的力学基础理论
(2)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3)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常用材料
(4)压力容器上的标准件与附件
4、木材化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木材细胞壁结构物质—三大素(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式及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木材细胞壁木材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及分析方法和名词术语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木材的构造:宏观构造,微观构造
(2)针叶材及阔叶材的构造特征
二、专业知识
1、林产化工工艺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连续水蒸气蒸馏法松脂加工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设备特点
(2)影响松香产品的颜色、软化点、结晶趋势的因素
(3)了解浸提工艺特点,影响浸提液产量与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4)蒸发、干燥的工艺条件与设备,亚硫酸盐在栲胶生产中的作用
(5)活性炭的气体活化、化学活化的机理、典型工艺及设备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松脂、松香、松节油的基本组成特点与理化性质
(2)水蒸气蒸馏法松脂加工原理
(3)溶剂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栲胶的基本组成、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5)植物原料中主要成分的热分解过程理论
(6)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吸附性能与用途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松脂、松香、松节油各组份的分离检定方法
(2)松脂采集原理、方法、特点及影响松脂产量的因素
(3)粗木浆浮油提取与加工工艺与路线
(4)栲胶的用途
(5)植物原料热分解主要产品
2、林化产品分析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林化产品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的分析测定方法;具体实验内容包括
(1)栲胶可溶物和不溶物的测定
(2)栲胶中单宁含量的计算
(3)松香颜色与外观检定
(4)松香软化点的测定
(5)松香结晶趋势的测定
(6)松节油颜色和外观的鉴定
(7)松节油折射率的测定
(8)松节油相对密度的测定
(9)粉状活性炭亚甲基兰脱色力的测定
(10)粉状活性炭PH值的测定
(11)粉状活性炭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12)物理法及化学法活性炭制备工艺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理论
(2)常规化学分析理论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
(2)常规仪器设备的构造、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
(3)林化产品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
3、制浆造纸工艺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备料工艺方法、工艺条件与设备
(2)化学法制浆(含碱法制浆和亚硫酸盐法制浆)的生产方法、工艺设备及工艺技术、废纸浆的生产。
(3)纸张的洗涤、筛选与净化、纸张的漂白。
(4)蒸煮废液的回收利用。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化学法制浆(含碱法制浆和亚硫酸盐法制浆) 的基本理论
(2)高得率制浆(含高得率化学浆、半化学浆、化学机械浆和机械浆)的基本理论、生产方法与工艺技术和设备。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制浆理论与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动向
三、新技术知识
1、林产精细化工工艺学知识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各种松香松节油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的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松香松节油的深加工产品主要有: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涂料、萜类香料等
(2)植物鞣剂、胶粘剂的合成工艺路线、工艺条件。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1)各种松香松节油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的加工理论
(2)植物鞣剂、胶粘剂的作用原理及加工合成机理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松香松节油、栲胶、活性炭等主要林化产品的深加工及应用情况和发展方向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安鑫南.《林产化学工艺学》(第一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2、杨淑蕙.《植物纤维化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年
3、张可君.《林化产品分析》,中南林学院自编教材
4、隆言泉.《制浆原理与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
5、姚玉英等.《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6、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7、伍忠萌.《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8、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7.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1)同化物分配的总规律是:由源到库,由某一源制造的同化物主要流向与其组成源-库单位中的库:①多个代谢库同时存在时,强库多分,弱库少分,近库先分,远库后分;②优先供应生长中心;③就近供应; ④同侧运输。
(2)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上这些基本规律,来协调“源”“库”关系,能过保护剑叶、果穗叶等提高“源”强度,通过培育大穗(果)、打顶摘心、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等手段控制“库”数量和大小。同时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等措施加快同化物运输。
8. 急需《农学概论》、《土壤学》的复习资料(带答案的,尤其是大题答案),非常非常谢谢。
《农学概论 浙江大学24学时》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Q3q934USwrCZCc6SOeQquQ
9. 我想知道2012年农学考研大纲
化 学
Ⅰ.考察目标
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 50%
有机化学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填空题 35空,每空1分,共35分
计算、分析与合成题 8小题,共55分
Ⅲ.考查范围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
考试内容
分散系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稀溶液的通性 胶体溶液
考试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5.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掌握化学反应的△rHm、△rSm、△rGm、△rGm的计算。
5.掌握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6.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 反应速率理论 化学平衡及移动
考试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5.掌握△rGm 与K 的关系及应用。
6.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7.掌握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8.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四、物质结构
考试内容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间力
考试要求
1.了解波粒二象性、量子性(量子化)、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能级、能级组、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等概念。
2.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掌握其取值规则。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
4.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掌握a键和π键的形成及特点。
6.掌握杂化轨道(sp、sp2、sp3)的空间构型、键角及常见实例,不等性sp3杂化轨道(H20、NH3等)的空间构型。
7.掌握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五、分析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定量分折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滴定分析法概述
考试要求
1.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六、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平衡 缓冲溶液 酸碱滴定法
考试要求
1.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3.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
5.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6.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七、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考试内容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沉淀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掌握由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
4.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银量法[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Volhard)法、法扬司(Fajans)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八、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
2.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或分压)、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4.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和程度)。
5.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6.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
7.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
8.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及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九、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配位平衡 配位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配合物定义、组成及命名,了解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2.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sp、sp2、sp3、sp3d2)和内轨型配合物(d2sp3、dsp2)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3.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的计算。
4.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5.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
6.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
8.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十、分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分光光度法概述 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因素。
3.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4.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十一、电势分析法
考试内容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
考试要求
1.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含义。
3.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方法。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有机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反应特性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形象。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3.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特征及基本类型。
二、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碳原子的sp。杂化,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表示方法(Newman投影式和透视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及习惯命名法。
3.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了解自由基反应机制,掌握不同类型碳自由基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三元环、四元环的加成反应,五元环、六元环的取代反应)。
三、不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双键碳原子的sp2杂化、烯烃的异构现象,三键碳原子的sp杂化,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
2.掌握烯烃的命名,构型的顺、反和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炔烃的命名。
3.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烯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催化氢化、过氧化物催化下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仪一氢的卤代反应;了解亲电加成反应机制(Markovnikov规则);掌握不同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HCN),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6.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一加成和1,4一加成(加卤素、卤化氢)、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四、芳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掌握苯和萘及衍生物的命名。
2.掌握苯的结构、芳香性及Huckel规则。
3.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苯和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及碳正离子重排、酰基化),侧链的氧化反应,侧链的卤代反应;掌握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5.了解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机制,掌握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电子效应的影响五、旋光异构
考试内容
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偏振光与旋光性、旋光度与比旋光度、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与旋光活性、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2.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掌握构型的R/S和D/L标记法。
3.了解环状化合物和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结构。
4.了解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六、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卤代烷的异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3.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与H2O/Na0H、NaCN、RONa、氨或胺、AgNO3/乙醇反应)、消除反应(Saytzeff规则)、与金属Mg的反应。
4.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SN1、SN2机制及立体化学特征;理解消除反应的E1、E2机制。
七、醇、酚、醚
考试内容
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醇与金属Na、Mg、Ca的反应,醇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醇的卤代反应(与HX、PX3、PX5、氯化亚砜、Lucas试剂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及碳正离子重排(分子内、分子间脱水),醇的酯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
4.掌握酚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化、磺化、卤代),酚的氧化反应,酚与FeCl3的显色反应。
5.掌握醚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醚键的断裂;了解醚过氧化物的生成、检验和处理。
6.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加水、氨或胺、醇、卤化氢、格氏试剂)。
八、醛、酮、醌
考试内容
醛、酮、醌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醛、酮、醌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HCN、NaHS03、RMgX、ROH/H+、氨的衍生物、H2O的反应),a一氢的反应(a一卤代、羟醛缩合),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醛、酮的还原反应。
4.了解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
九、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考试内容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包括重要羧酸的俗名)。
2.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物理性质。
3.掌握不同结构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分解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羧酸仪一氢的卤代反应。
4.掌握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Claisen酯缩合反应,酯的还原反应,酰胺的酸碱性,酰胺的Hofmann降解反应。
5.掌握各种羟基酸的脱水反应,a一羟基酸及a一酮酸的氧化反应,a一酮酸及β一酮酸的分解反应,β一酮酸酯的酮式一烯醇式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和丙二酸酯合成法。
十、胺
考试内容
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理化性质重氮盐的制备及应用尿素的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胺的物理性质。
3.掌握不同结构胺的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反应(Hinsberg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香胺的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及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硝化)。
4.掌握重氮盐的制备及反应(与H2O、H3PO2、CuX、CuCN反应),重氮盐的偶联反应。
5.掌握尿素的碱性,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及反应。
十一、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嘧啶、喹啉、吲哚、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2.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结构与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关系。
3.掌握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还原反应,吡啶侧链的氧化反应。
十二、糖类
考试内容
糖类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核糖、2一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的链状结构(Fischer投影式)、变旋现象和环状结构(Haworth式和构象式)。
2.掌握核糖、2一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及其糖苷的构型及命名。
3.掌握单糖的异构化、氧化、还原、成脎、成苷、醚化和酰基化反应。
4.掌握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的结构和组成,二糖的理化性质(还原性和非还原性)。识别二糖的连接方式。
5.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组成及连接方式,淀粉的鉴别。
十三、氨基酸、肽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二肽和三肽的命名
考试要求
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了解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α一氨基酸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肽的生成及二肽和三肽的命名。
十四、脂类
考试内容
油脂、蜡、磷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和高级脂肪酸的命名 油脂的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油脂、蜡、磷脂(脑磷脂、卵磷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和高级脂肪酸的命名。
2.掌握油脂的皂化反应及皂化值的计算。
3.了解皂化值、碘值、酸值的概念。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Ⅰ.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 50%
生物化学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 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Ⅲ.考查范围
植物生理学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
3.细胞骨架
4.胞间连丝
(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3.胞间信号
4.跨膜信号转导
5.胞内信号转导
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
三、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水势的基本概念
2.水分的运动方式:扩散、渗透、集流
3.植物细胞的水势
4.植物细胞的吸水
5.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土壤的水分状态
2.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3.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
4.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气孔蒸腾
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
2.水分运输的机制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植物的需水规律
2.灌溉的指标
四、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
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1.植物需肥特点
2.施肥的指标
五、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光能吸收与传递
2.光合电子传递链
3.光合磷酸化
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
(四)光合碳同化
1.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
2.光呼吸
3.光合作用的C4二羧酸途径(C4途径)
4.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5.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合速率及测定方法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
(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1.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
2.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
3.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
2.呼吸速率的测定
3.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
(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1.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
2.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3.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
七、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一)同化物运输
1.运输途径、方向、速度
2.运输物质的形式
3.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
(二)韧皮部运输机制
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胞问连络束与胞质泵动假说,P蛋白收缩推动假说。
(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
(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八、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
(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1.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
2.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
3.赤霉素代谢途径
4.脱落酸代谢途径
5.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
(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2.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
(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1.植物激素作用模式
2.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
3.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方法
九、植物生长生理
(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
1.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
2.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
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
(二)植物的生长
1.生长的基本规律
2.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
(三)生长的相关性
(四)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五)植物生长的调控
1.基因的调控作用
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
3.环境的调控作用
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信号传递过程。
4.光对生长的调控作用与光受体
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
(六)植物的运动
1.植物运动种类
2.向光性运动及其机制
3.向地性运动及其机制
4.膨压运动及其机制
十、植物生殖生理
(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二)成花诱导生理
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2.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5.光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
(三)春化作用
1.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2.春化作用的机制
(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五)花器官的形成
1.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2.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3.植物的性别分化
4.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六)受精生理
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
2.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
3.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十一、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1.种子休眠的原因
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3.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
4.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二)芽的休眠和萌发
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
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
(三)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
2.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
(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2.呼吸跃变期
3.果实成熟的机制
(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
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
2.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3.衰老的机制
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5.叶的脱落与机制
6.果实的脱落
十二、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逆境和抗逆性
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
3.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
生物膜与抗逆性,逆境蛋白与相关基因,渗透调节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二)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
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
(三)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冷害和抗冷性
2.冻害和抗冻性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4.热害和抗热性
(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1.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
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五)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
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膜透性的测定
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