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碳收集和存储

碳收集和存储

发布时间: 2022-11-28 00:32:00

⑴ 二氧化碳捕获与储存

CO2捕获与储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的雏形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用CO2进行驱油来提高石油采收率(Enhanced OilRecovery,EOR)的技术。经过近40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发展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近年来,欧洲成为CCS技术研发的先驱(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011)。

根据《IPCC特别报告———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5,以下简称“IPCC特别报告”),CCS技术是指把CO2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源里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储存场地,并长期与大气隔绝的过程。

IPCC特别报告认为,CCS技术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行动组合中的一种选择方案(IPCC,2005)。尚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向低含碳量燃料转变、核能、可再生能源、增加生物汇以及非CO2温室气体的减排等。从应用层面上简单地说,CCS技术就是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行捕获并将其安全地储存于地下深部的地质构造中(陈文颖等,2007),从而减少CO2向大气环境的排放。

一、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的主要组成部分

CCS技术主要包括CO2捕获、运输和储存三大主要环节(图1-1)。

1.碳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2)将温室气体的“源”定义为任何向大气中释放产生温室气体、气溶胶或其前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温室气体的“汇”为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其前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点源”是指局限在一个单点位置的排放源(ICPP,2005)。

CO2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排放源既包括大型燃烧设备,如燃煤发电厂;也包括小型分散源,如汽车发动机、居民和商业用户使用的燃烧炉。还可从一些工业生产过程、石油天然气加工处理以及焚烧森林植物等过程中排放。CO2的捕获主要用于较大的CO2点源,包括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工业企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等(师春元等,2006)。

全球大于10×104t/a的CO2固定排放源情况见表1-1。这些排放源分布在全球各地,其中北美(美国中西部和东部)、欧洲(西北部地区)、东亚(中国东部沿海)和南亚(印度次大陆)是四个特殊的排放群。相比之下,大范围的生物质排放源数量则要少得多。同时,上述排放源并不都适合进行CO2的捕获。

目前,中国各区域CO2排放量差异显着,呈现由东南部沿海向中部和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高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蒙古、河南等少数内陆省份,总体形成内蒙古—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的高排放带(以环渤海区和长三角区为主)和珠三角高排放区。

图1-1CO2捕获和储存(CCS)主要组成部分示意图(据CaptureReady.com新闻通讯双周刊,2011)

表1-1全球大于10×104t/a的CO2排放量固定排放源情况

2.捕获

CO2的捕获(Capture)是指将CO2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压缩的过程。对于大量分散型的CO2排放源尚难实现碳的捕获(ICPP,2005;巢清尘等,2006)。CO2的捕获主要用于大规模排放源,如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等。

目前,燃煤电厂主要有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和富氧燃烧技术3种不同的捕获技术(许世森等,2009)。

燃烧前脱碳技术(PCDC):是指在碳基燃料燃烧前,首先将其化学能从碳中转移出来,然后再将碳和携带能量的其他物质进行分离,这样就可以实现碳在燃料利用前进行捕获。最典型的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IGCC是结合了煤气化技术与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新型发电技术。它对气化得到的煤气进行变换反应,使煤气转变为CO2和H2,最终将燃料化学能转移到H2上,然后再对CO2和H2进行分离。

基于IGCC的PCDC处理的气体具有高的气体压力和CO2浓度,从而使得物理吸附法比化学吸附法更能体现出优势。分离CO2的典型物理吸收法是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法)和低温甲醇法(Rectisol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低温吸收过程,Selexol法的吸收温度一般为-10~15℃,低温甲醇法的吸收温度一般为-75~0℃。另外,这两种技术能够同时脱除CO2和H2S,且净化度较高,可在系统中省去脱硫单元,但相应需要采用耐硫变换技术。

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多项降低CO2排放的洁净煤发电计划中,绝大部分是基于IGCC发电技术的,并集成了燃料电池、氢气轮机、碳捕获与储存等技术手段,最终实现包括CO2在内的温室气体近零排放。

燃烧后脱碳技术(PCC):是在燃烧设备(锅炉或燃机)后的烟气中捕获或者分离CO2。该技术几乎可用于任何现有的煤基电厂,并且对原有的电厂系统改动较小。现有的绝大多数火力发电技术,包括新建和改造,都只能采用PCC的方法进行CO2的分离。但另一方面,采用PCC方法需要处理的烟气量大、排放压力低、CO2的分压小,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富氧燃烧技术:是利用空分系统获得富氧或纯氧,然后将燃料与氧气一同进入专门的纯氧燃烧炉进行燃烧,一般需要对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重新回注燃烧炉。一方面降低了燃烧温度;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CO2的体积分数。由于烟气中CO2的体积分数高,可显着降低CO2捕获的能耗,但必须采用专门的纯氧燃烧技术,需要专门材料的纯氧燃烧设备以及空分系统,这将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投资成本。目前,大型富氧燃烧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黄斌等,2007)。

3.运输

所谓CO2运输(Transport),就是将CO2从捕获地运往地质储存场地的过程。CO2的运输方式主要有管道运输、公路槽车运输、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四种。这四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都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在技术上,公路槽车和铁路罐车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除小规模运输之外,这类运输与管道和船舶运输相比则不经济,不大可能用于大规模的CO2运输(ICPP,2005)。

公路槽车运输CO2时,可利用绝缘罐将液态CO2进行运输。一般而言,公路槽车运输成本最高,运输费用可达17美元/(100km·t),但相对灵活,适合于运量小的场地。

铁路运输的成本比汽车槽车低,运输量比汽车槽车大,但必须依托现有的火车铁路运输设施,否则初期投资相对较大。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长途运输或需将CO2运至海外时,使用船舶运输CO2则更为经济,但因需求有限,加之存储CO2的设备必须要承受高压或低温条件,该类运输规模较小。

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利用管道输送。管道是一种已成熟的市场技术,一般将气态的CO2进行压缩提高密度,以降低管道的运输成本。据APEC官方统计,管道运输成本最低。如果每年管道的运输量大于1000×104t,运输费用为2~6美元/(100km·t),但管道运输只适用于特定的条件,尤其是要解决运输过程中的CO2腐蚀和泄漏问题。

4.储存

CO2储存(Storage)是指把捕获、压缩后的CO2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进行长期储存的过程(刘嘉等,2009)。目前,主要的储存方式有地质储存、海洋储存、矿物固化以及森林和陆地生态系统储存等。另外,一些工业流程也可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和存储少量被捕获的CO2

二、二氧化碳主要储存技术

目前潜在的可用于储存CO2的技术有地质储存、海洋储存、矿物固化以及森林和陆地生态系统储存(师春元等,2006)。尽管用于工业生产中也是CO2储存的一种途径,但由于储存量少,对减少CO2排放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图1-2给出了可能的CCS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中集中展示了CO2可能的来源、运输以及储存方案。

图1-2可能的CCS系统构成示意图(据IPCC,2005)

1.地质储存

CO2地质储存(CO2geological storage,CGS)就是把从集中排放源分离得到的CO2注入地下深处具有适当封闭条件的地质构造中储存起来。CO2地质储存场所多种多样,主要有沉积盆地内的深部咸水含水层、开采中或已废弃的油气藏和因技术或经济原因而弃采的煤层,以及开采过的大洞穴、盐岩溶腔和废弃的矿藏等(李小春等,2003;张洪涛等,2005;沈平平等,2009)。CO2地质储存的主要技术方案见图1-3。

CO2地质储存就是利用CO2具有的超临界特点,即当温度高于31.1℃、压力高于7.38MPa时,CO2进入超临界状态。在超临界状态,CO2是一种高密度气体,并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态的性质,同时还保留着气体的性能。超临界CO2的典型物理特性为密度近于液体,是气体的几百倍,使得储存空间大大减少;黏度近于气体,与液体相比,要小两个数量级;扩散系数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约为气体的1/100,比液体大几百倍,因而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韩布兴,2005)。

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arbon Sequestration Leadership Forum,CSLF)(2008)指出CO2地质储存机理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贮存和化学贮存。其中,物理贮存包括构造地层贮存、束缚贮存和水动力贮存;化学贮存包括溶解贮存和矿化贮存。

欲实现CO2地质储存必须满足CO2以超临界流体态的形式储存于地下,埋藏深度必须≥800m,CO2-EOR(CO2-EOR即“二氧化碳提高石油回采率”技术,下同)和CO2-ECBMR(CO2-ECBMR即“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下同)除外。CO2地质储存相当于营造一个地下人工气藏,其选址条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位于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地震、火山、活动断裂不发育,所储存的CO2向大气泄漏的可能性微小;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高,有一定厚度,能达到所需要的存储库容;上覆有不透气的封闭盖层。

图1-3CO2地质储存方案示意图(据IPCC,2005)

与天然气储气库储层条件不同的是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储层压力超过CO2的临界值,在这种压力下CO2受到压缩,密度达到600~800kg/m3,浮力低于天然气而高于原油;较低的地热梯度和地热流值,使CO2在较小的深度下能达到较高的密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小(沈平平等,2009)。

IPCC的研究表明,CO2性质稳定,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储存。若地质储存场地是经过谨慎选址和精心论证、设计、施工与管理的,注入其中的CO2的99%都可储存1000年以上。

2.海洋储存

海洋储存CO2有两种潜在的途径。一种是经固定的管道或船舶运输将CO2注入并溶解到海洋水体中(以1000m以下最为典型);另一种是经由固定的管道和安装在深度3000m以下海床上的海上钻井平台将其沉淀,在海底形成一个CO2“湖”,从而延缓CO2分解于周围环境中(图1-4)。

被溶解和分解在海洋里的CO2将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并最终与大气中的CO2达到平衡。在目前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室和小规模试验中,已针对各种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相关的物理化学现象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阶段,海洋储存CO2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得到应用。

3.矿物固化

CO2的矿物固化是模仿自然界中钙/镁硅酸盐矿石的侵蚀和风化过程来实现的,由瑞士学者W.Seifritz于1990年率先提出。该反应过程的通式为: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基础及场地地质评价

图1-4海洋储存CO2方法示意图(据IPCC,2005)A—溶解型;B—湖泊型

随后,Dunsmore(1992)研究了用钙/镁碳酸盐矿物固化CO2的方法。这个过程也被称作增强自然风化,Lackner等(1995)详细研究了该过程的细节问题。此后,矿物碳酸盐化研究开始加速,欧美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开展CO2的矿物固化研究工作。

矿物固化主要是指利用含有碱性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矿石与CO2反应将其固化,生成永久的、更为稳定的诸如碳酸镁(MgCO3)和碳酸钙(CaCO3)之类碳酸盐的一系列过程。

在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着大量的钙/镁硅酸盐矿物,如硅灰石(CaSiO3)、橄榄石(Mg2SiO4)、蛇纹石[Mg3Si2O5(OH)4]和滑石[Mg3Si4O10(OH)2]等。这些钙/镁硅酸盐矿石与CO2之间的反应可以自发地进行,生成稳定的碳酸盐,但反应过程极其缓慢,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矿物固化应用于CO2固定时,需要通过过程强化,加速CO2与矿石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工业上可行的反应速率并使工艺流程更加节能。除天然的硅酸盐矿石外,某些含有钙/镁的固体废物也可以作为矿物固化的原料。

CO2以及所有碳酸盐化合物中,碳元素都处于最高价态形式,相对最稳定。但由于碳酸盐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较CO2更低,因而碳酸盐化合物形式相比CO2更为稳定。矿物固化CO2具有以下优势(陈骏,2009)。

1)遵循了自然界中CO2的矿物吸收过程,即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矿石与CO2反应,生成热力学上更为稳定的碳酸盐矿物,从而实现CO2的永久固化。由于没有泄漏的风险,因而不需要长期投资进行监测;

2)原料十分丰富,包括含钙/镁的天然矿石,如镁橄榄石、蛇纹石、滑石和水镁石等,以及超基性岩和基性岩(如玄武岩)等,均可实现大规模CO2地质处置;

3)天然矿石的副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使得矿物固化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

4)可因地制宜实现排放源的就地固化或者矿石所处的原位固化。因此,研究CO2的矿物固化技术对未来CO2减排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际上提出了两种CO2的矿物固化方式:一种为异地(ex-situ)固化。即将矿石等固化原料运送到CO2排放源附近,通过反应装置将CO2碳酸盐化,从而达到固化目的;另一种为原位(in-situ)固化。即将CO2直接注入地下多孔的基性—超基性岩岩体中,使CO2与岩石矿物直接反应,转变为碳酸盐(图1-5)。

图1-5矿物固化CO2流程示意图(据IPCC,2005)

4.森林和陆地生态系统储存

最近研究表明,全球生物生长可储存CO2约20×108t/a(光合作用吸收600×108t/aCO2,通过有机物质的分解又有580×108t/a被释放出来)。在一个典型森林的生命周期中,每万平方米森林每年的生物质增长量为3~10t(干基),约相当于固定等重的CO2。由于森林的成熟需要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部分储存的碳可通过树木的腐烂或燃烧重新释放回环境。一旦森林成熟,CO2的吸收就增加较少了(师春元等,2006)。

近20年来,中国森林吸收温室气体CO2的能力明显增加,每年工业排放出的CO2平均有5%~8%,约2600×104t被吸收,从而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毁林开荒等因素,中国森林向大气净排放了大量的CO2。但在最近20年里情况发生了逆转,森林净吸收CO2的功能明显增强,近20年共净吸收约4.5×108t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工业CO2年均排放量的一半。在被“固定”的碳中,人工林占了80%。据悉,中国人工林累计面积目前已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也上升到16.55%(师春元等,2006)。

⑵ 人类固碳的方式

常见的固碳方法有两种:光合作用,如各种绿色植物和光合自养微生物(如蓝藻等);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氨合成有机物等。

生物固碳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减少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固碳,是指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将无机碳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即碳水化合物,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

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物捕获、收集并封存到安全的碳库中。人们可以通过CO2减排和碳封存两种方法,同时结合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等手段来达到减缓大气C02浓度增长的目标。我们将固碳方法总体分为人工固碳减排与自然植被固碳两部分别总结。并根据各种固碳方式与策略,提出增加固碳量的具体手段和措施。

⑶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根据文意解释什么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
2011年12月7号,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帷幕,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几天下来火热的大会发言,大会仿佛变成了争吵。

虽然国家减排目标拔河,如何实现这些减排目标,将是未来国家的关注,因此碳捕获技术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技术的幻想,如人造火山或空间反射镜不靠谱,相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CCS)被认为是拯救地球的。我们都知道,人类要防止全球变暖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排路径,但煤炭为主要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代价高CCS成为重要的替代那些谁不希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国家,这极大地吸引力。

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怪碳捕获技术,不知道它,“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最前沿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国际政治领导人都投票极大的关注。“在去年年底,央行行长周小川,谈论了”碳捕获“的意思,在这方面,金融业是有希望的。根据专家的意见,在浙江大学,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已经嗅到了巨大的诱惑,静静地针对国内碳排放市场。
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非常高的,是不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地球固化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即成煤成油),从而减少了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它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现在,相反的人类通过开煤矿,石油,二氧化碳埋在地下挖了出来,然后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温室效应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影响。
在现实中,这是工业革命的嘲讽,疯狂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报复。后工业时代是注定要解决这些麻烦的工业革命。
18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200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2.59亿吨。其中,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约63.09%至72.96%。
现在,世界上的国家元首希望人类在2050年,气候控制不超过1850摄氏2度以上。
如何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想到了各种办法。
第一步是“碳捕获”。据方教授汪孟祥成熟的化学吸收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CO2和一定的吸水性,从烟气中分离CO2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科学家们发现以上各种优异的性能和环保的吸收。也有一种方法,称为“膜分离,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烟气时,通过该膜的分类过程中,有的会溶解并通过,但某些通”块“。为了提高效率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还发明了一种用纯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切割方法,使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悉,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如美国,英国,挪威有许多碳捕获试点项目,包括碳捕获效率可高达90%。

“碳捕获”是不是最难此外,“即使是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回收,生产碳酸饮料,最终CO2或排出大气中,科学家们需要CO2的安全和永久保存“,这种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称为缩写碳
捕获和储存(CCS)技术。

科学家们目前的主要思路“封在地下,包括深海储存和地质储存。让我谈谈有关的“深海水存储,你知道,海洋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水库,总的50倍以上的大气中存储,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全球碳循环中。CO2的海洋储存,主要是海洋储存地点运送到通过管道或船舶的CO2,然后注入二氧化碳的海底,CO2在海中的底部的水最后碳化和保存,这种方法也有一些隐患:“CO2的船舶用高压到的海底的情况下,CO2泄漏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海震经常。“

科学家们认为,比较可行的地质储存,二氧化碳盐水层在这个深度1公里到2公里到地面,压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和硫化速度慢,像地下的煤制油,在这样的状态下,二氧化碳是不容易泄露。“另外,这片岩体结构比较好,有超过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二氧化碳和连续性,是足够大的面积?是预计将达到十万亿吨的全球储量的咸水含水层,可存储1000
到现在为止,全球共有三个成功的CCS项目的进展。 Weyburn的Midale项目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煤的气化厂在北达科他州,萨斯喀彻温省的一个废弃的油田BP业务阿尔及利亚萨拉油田项目提取生产的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从本地输入地下,国家石油公司挪威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也有两个类似的项目在北海。数百个CCS项目正在建设中的世界。

在国内,继北京华能高碑店项目,华能石洞口第二电厂碳捕获项目7月在上海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建成年底的年,预计每年捕获10万吨二氧化碳,并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厂碳捕获项目。

,虽然CCS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其技术能力,收到理想的效果尚未被证实,但高昂的成本已经叫人说不出话来。根据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每吨二氧化碳捕获和处理压力的超临界流体,运输一吨二氧化碳,以填补埋葬花30-50元10-20美元,这是说元一吨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量,电厂将不得不支付40-70美元,目前在欧盟碳价格,较8-10欧洲/吨,这个数字的中间值??的碳价格也接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建议。

方教授汪孟祥给记者算了一笔简单:例如,燃烧一吨煤炭两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现在煤炭价格600元/吨,再加上碳排放量的增加超过600元,成本增加了一倍,而燃烧一吨煤炭发电300度摊到每度电的电价增长了70% - 90%,而在生产,运输,销售价格每件商品的碳核算的增加,最后将能够计算出碳排放量的商品价格。 “征收的碳税,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难怪专家说,全球碳市场最有潜力的石油贸易的碳排放交易后,将成为最大的市场在未来。

同时,国家资本已经开始觊觎这个行业,欧盟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欧盟计划8十亿欧元的CCS技术研究领域的直接投资,发展。 “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机遇,目前,国外许多机构已经瞄准国内碳排放市场,如浙江大学建立了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与欧盟,美国,英国能源部,其实,我们国内的碳捕获技术成本相比,许多国外要低,如果你能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仍然是非常有前途的,但不幸的是,一些国内企业愿景。方教??授汪孟祥(青年时报)
-------------------
碳捕获技术简介
四个主要不同类型的CO2收集和采集系统:
后燃烧(烟道气体分离)分离燃料中分离之前(富含氢的气体线)中,富氧燃烧和工业分离(化学循环燃烧),每个捕获技术其成熟的技术特征,在以下的表中。选择捕捉系统,二氧化碳浓度的气体流,该气体流的压力和燃料的种类(固体或气体)都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对于一个大的分散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数量是难以实现碳的收集,因此碳捕获的主要目标是像一个集中的化石燃料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炼油厂,合成氨厂CO2的排放源。
>分离系统捕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有三类:燃烧系统,富氧燃烧系统,预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介绍

燃烧后捕获和分离是分离烟??道气中CO2和N2。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最好的燃烧后CO2捕集方法,高捕集效率和选择性,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的集合。
/>化学吸收。法国除了化学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使用可逆的化学反应之间的碱性溶液与酸性气体,烟道气不仅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和H 2 O,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粉尘,氯化氢,氟化氢和其他污染物还包含杂质的存在下,将增加的成本的捕获和分离前的烟道气进入吸收塔,前处理的需要,包括洗涤冷却,除了水,静电除尘,脱硫和脱氮,等。

烟气预处理进入吸收器,吸收器的温度保持在40?60℃,CO 2被吸收剂吸收,通常与该溶剂是一种胺吸收剂(如单乙醇胺MEA)的水分平衡系统,并除去溶剂的溶剂蒸汽的气体中,然后烟道气到洗涤容器中,在液滴离开吸收塔后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富含的溶剂中通过热交换被泵送到再生塔的顶部。获得再生的吸收剂在温度为100?140℃和稍高于大气压的水蒸汽通过冷凝器返回到再生塔,而二氧化碳离开再生塔繁殖基地溶剂通过热交换器和冷却器被泵送回吸收塔。
富氧燃烧系统

富氧燃烧系统与纯氧气或富氧空气代替作为介质的化石燃料燃烧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在除过量的氧气,以确保完全燃烧,以及燃料的氧化产物,燃料或空气泄漏到系统中的所有组件惰性组分,在高CO2的烟气冷却后蒸汽冷凝液中CO2含量的80%
?98%。这种高浓度的CO2被压缩,干燥和进一步的净化成管道的存储。密度超临界通过一个管道,其中的惰性气体的内容需要被降低到一个较低的值,以避免增加,可能是由于在两相在管道中流动的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性气体成分的输送也有必要删除除了二氧化碳,干燥后,在管道中,以防止冷凝水和腐蚀,并允许使用传统的碳钢材料。

,由于较高的CO2浓度的氧增浓燃烧系统,使捕获分离的成本较低,但富氧目前供应氧气生产的成本就越高,通过空气分离方法,包括使用聚合物膜,变压吸附和低温蒸馏。
/>燃烧前捕获系统介绍的
燃烧前捕获系统主要有两个阶段的反应。

首先,化石燃料,第一与氧或水蒸汽反应,以产生称为合成气)的混合气体(主要是CO和H 2组成的,被称??为的蒸汽重整反应,其中,蒸汽,必须在高温下进行的,对于液体或气体燃料与O2被称为“部分氧化”,而反应固体燃料与氧气,直到合成气被冷却,然后通过蒸汽重整反应,合成气中的CO转化为所谓的“气化”。二氧化碳,并产生更H2。最后,从该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和H2,H2,二氧化碳的含量高达15%至60%的干的混合物,总压力为2?7MPa。C??O2从混合气体的分离和捕获和储存,H2被用于作为燃气联合循环燃料馈进气涡轮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

这个过程中,考虑碳捕获和储存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方法,包括:从气体中分离CO2混合物的CO2和H2。变压吸附,化学吸收二氧化碳(CO2从混合气体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并在减压和加热,与单独的二氧化碳从烟道气中的燃烧后等的情况下发生的可逆反应),物理吸附(通常用在高CO2分压或高总压的混合气体分离),膜分离(聚合物膜,陶瓷膜),等等。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碳捕获和封存(CCS)是工业和能源的CO2排放源的收集,运输和安全存储的地方,从大气过程的长期隔离。主要由捕获,运输,封存的CCS三通
碳捕获
CO2捕获,是指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分离,和压缩过程。

对于大量的分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来源是很难实现的碳的收集碳捕获的化石燃料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炼油厂,合成氨厂排放源分离系统。捕捉化石燃料发电厂是二氧化碳浓度的主要目标主要有三种,燃烧后捕捉系统捕捉系统氧化燃料燃烧前捕获系统。

CO2捕获已被用于一些工业应用中的化学吸附过程中一个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分开的燃气电厂烟气流每年0.2× 106吨CO2的尿素生产。物理溶剂法煤的气化厂在北达科他州,每年从气流中分离,分离出3.3×106吨CO2合成天然气的生产,捕获的CO2提高原油采收率项目在加拿大。
低碳交通

运输的CO2压缩CO2输送管道或运输工具的存储放在第一条长距离二氧化碳管道投入运行,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超过2
500公里CO2管道,通过这些管道,每一个约40×106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存储的的
碳的封存
CO2输送到得克萨斯州,到达存储的地方,如CO2被注入到地下咸水含水层的地质结构,被遗弃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如煤矿,地质结构层或深的海床或海床以下。
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大量的研究,发展和普遍应用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技术,如水泵向地下注入CO2,CO2在井的底部穿孔或筛入岩层。
BR />除了CO2回注油田提高采收率,注入的CO2,可以恢复在煤层中的煤层气,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提高石油采收率(EOR)和加强煤层气(ECBM)有三个产业规模(大于1×108tCO2 / A)采用这种技术的项目:
碳的姒莱普,北海内尔(SLEIPNER)的项目,加拿大的韦本项目(Weyburn的)和阿尔及利亚的萨拉赫(沙拉)项目。运输技术的引进
CO2运输,最可行的办法是,使用管道

管道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技术,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可以增加密度,可降低运输成本,也可以使用航运CO2绝缘箱安装在液体CO2运输的油轮在某些情况下,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更具吸引力,特别是需要长途运输或CO2运往海外,但由于需求有限,这种情况下,并因此运输规模较小。在程序技术上,公路和铁路罐车可行的。然而??,除了小规模的运输,这种运输系统,管道和船舶相比,目前没有经济不太可能为大型运输。
,美国和其他国家在管道运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取决于管道的长度,管道直径,捕获(包括压缩)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运输成本低的总成本的比例。只要捕获和储存成本较低,或为了获得一些其他的好处(如提高石油采收率)许多国家在长途运输成本高,远距离运输的CO2。
如美国的长距离传输高压液体CO2提高原油采收率,使用,最长的管道羊山(羊
山)管道,科罗拉多州南部CO2输送到得克萨斯州的Permian盆地,距离656公里。
碳封存技术简介
碳汇是指捕捉,压缩的CO2运输到指定地点长期封存过程。
目前,主存档地质储存,海洋储存和碳酸锰矿石封存。此外,一些工业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和存放少量的CO2抓获。

然而,从普通电厂排放,未经处理的烟气中含有约3%至16%的二氧化碳,压缩率比纯的CO2小得多,从燃煤电厂出来的压缩烟草道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只有15%的所存储的1吨
二氧化碳大约需要68立方米存储空间,在这样的条件下,因此,只有从烟道气中分离二氧化碳,为了充分和有效地地下处理。的
地下CO2封存,以防止CO2泄漏或迁移,需要密封整个存储空间,因此,选择合适的密封盖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也很重要,它可以发挥的“护身符”的角色,以确保长期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地下。

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常规的地质圈闭构造,包括气田,油田含水层对于前两种,因为他们是人们熟悉它们的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的人类的能源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用它们来存储二氧化碳是更方便和符合成本效益的;
含水层,因为它非常受欢迎,因此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二氧化碳封存

根据碳汇,碳汇的方式进入地质储存,海洋储存,碳酸盐矿石固存以及工业用固定的地点和方式,每个密封方式不同的技术,它们的发展状况表中下面

--------
- 的
碳的捕获和封存技术的发展现状,
CCS技术,由于其一致性与现有的能源系统的基本结构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密切关注下,由能源资源的限制,该技术是特别普遍关注的工业化国家,美国的密切关注,欧洲联盟和加拿大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研究计划,开展CCS技术的理论,试验,示范和应用的研究,根据国际能源总署统计,截至目前,全球总的碳捕获131个商业项目,捕捉42的R&D项目,地质存款示范项目20 61 R&D项目,地质埋存,比较知名的挪威Sleipner项目Weyburn项目在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在
Salah项目。
BR />近年来,欧洲和美国开始2002年11月,美国能源部,美国电力能源公司(AEP)峰值功率的火电厂为主要存储对象的试验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厂在西弗吉尼亚州口二氧化碳地质存储方法开展研究项目;
2003年2月,欧洲委员会资助的二氧化碳存储研究项目的开展,丹麦,德国,挪威和英国的性质的CO2水库蓄水电厂的排放量;全世界有几个示范项目250MW规模的IGCC燃煤电厂的CCS试点项目
世界碳封存领导论坛在墨尔本举行的澳洲在2004年9月14日证实,2010年,10次实验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科技项目,参与国家对碳汇的国际合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项目和实验表明
CCS技术是一种很大的潜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尖端技术,该技术的潜力,因此,中国也应该密切关注的研究现状和CCS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规划的早期阶段,理论和实验示范应用。
情况下,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局面。:

在美国,例如,美国在2000年开始由美国能源部主持的正式启动二氧化碳封存研究和开发项目,同时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植被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质封存和海洋储存二氧化碳的隔离作用,并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路线图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下表

2005年美国进行了25个CO2地下结构注入,存储和监控的田间试验,并已进入验证阶段。
-------------------
发展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行动
中国的国情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决定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气候变化,在全球碳捕获和存储最有潜力的市场,虽然该技术仍然在研究,开发和示范阶段,但国内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行动和进展,CCS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也正在进行全面的了解,CCS技术本身有问题是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R&D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捕获和储存
“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入增加了希望,但还是比较简单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技术手段,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驱动的现代社会中,化石燃料将继续是主要的能源供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需要采取综合在这种情况下,IPCC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减少废气排放,以共同灵活处理与温室气体的减排。
所谓的二氧化碳,及时收集收集和储存的措施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中期和长期储存在天然地下水库,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这种技术不仅意味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重要选择,其根本措施,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实现近零排放的能源使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是一个深刻的影响,在发展中的国家,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煤炭为基础的能源和火电厂的二次能源结构,碳捕获和存储的频率是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中国,中国的碳排放量减少和应对气候变化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选择。
中国CCS:在R&D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关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国际先进的做法相比,前二氧化碳捕集CCS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仍然是只适用于一些高纯度的二氧化碳,而且比较容易捕捉到炼油,氨,氢,天然气净化等工业生产过程的碳。整体外观二氧化碳捕获和存储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主要是由燃烧后捕获,工业应用主要是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大问题。
但是,近年来,中国对CCS的研究做了很多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参加的碳捕获领袖论坛“973计划”,包括了“863计划”CCS。此外,华能,神华大公司的规划,研究,及示范CCS年7月16个,二零零八年,中国的第一个燃煤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 - 华能北京热电厂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在中国的燃煤发电领域的应用第一次。
第一个CCS中心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煤炭信息研究院合作进行了建立与国际能源机构的“CCS中心将积极推动CCS技术在中国的开发和示范,技术转移和信息共享。
CCS面临的现实挑战
CCS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基本技术方法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它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传统形式的能源生产,影响了经济成本;地质构造,海洋生态,人类健康的地球循环的系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居住环境的人类,应用程序将也改变人们现有的认知,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社会宽容。的影响,CCS面临的问题:
>成本太高。目前估计CCS的应用将使发电成本增加约0.01-0.05美元/千瓦时,超过20%的能源消耗,这将阻碍发展CCS
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 CCS的应用,将有可能与管道运输的风险,地质封存泄漏,二氧化碳注入海洋的风险所造成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可预见的CCS的潜在风险一直是主要的关注社会是难以接受的,但也阻碍CCS发展。
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具备适当的法律框架,以促进地质封存的实施,也没有考虑到长期负债。
缺乏的源和汇的匹配,风险评估和监测等问题的认识。的CCS不足之处的认识;捕获,运输和封存技术本身,还深入研究;距离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储存点和捕获,运输和存储成本曲线的建立;需要全球,区域和地方层面提高存储容量的估计,以便更好地了解长期存储,流动和泄漏过程中,等。

⑷ 碳捕捉的面临质疑

尽管“碳捕捉”潜力很大,但也面临一些质疑。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撰文表示,尽管能源公司对“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没有人知道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说,深埋的二氧化碳会不会泄漏。“碳捕捉和封存的成本非常非常高。”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科技部长蒋敏华表示,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每年捕捉10万吨二氧化碳,然而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程。
蒋敏华说,按目前的技术计算,碳捕捉成本约在200元人民币/ 吨,而实际处理加工至进行商业应用的程度,每吨还需增加150元投入。
吉宾斯博士的助手、帝国理工大学博士李佳告诉记者,据她分析,华能之所以愿意上马第二个“碳捕捉”项目,说明该技术仍有利可图。据悉,华能集团去年已在北京尝试过一个小型的“碳捕捉”项目,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卖给汽水厂,或是制成干冰卖给消防单位。“华能内部员工告诉我,被捕获的二氧化碳售价是碳捕捉成本的两倍。”李佳说。关于二氧化碳泄漏问题,吉宾斯博士回应说,碳封存的前二三十年十分关键。过了这段时间,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就绝对安全了。 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费70%……面对“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将如何应对?在4月8日举行的“2010年绿色畅想:能源、教育、环境倡议”国际论坛上,中美两国科学家再次呼吁应重视“碳捕捉和储存”,把二氧化碳收集并注入地下,让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此次论坛由南京邮电大学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共同发起。论坛上,江苏省生态学会秘书长阮宏华教授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金融、经济危机,还有环境和生态危机。若说金融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是财政上的损失,环境和生态危机带来的则是生命的损失。”而目前面临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全球变暖,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 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源的出现,为人类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带来曙光,但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可持续化技术部门主席赫里贝托·卡比萨斯为此敲响警钟,他认为即便是美国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到2035年也无法做到完全或大部分利用新能源取代煤发电,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难度就更大。
面对这样的矛盾,美国创新采煤方案咨询机构顾问阿伦·维克利提出,在现有煤发电厂加装碳捕捉装置,对碳进行捕捉和储存可以成为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所谓碳捕捉与储存,一般指的是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然后将其泵入海底、沙漠或陆地下面进行封存。
阿伦·维克利表示,煤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90%能进行捕获,如果将其捕获后存入地下,就能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
据了解,欧盟已为碳捕捉和储存项目注入10多亿欧元启动资金,还将通过碳交易体系再筹措45亿欧元后续资金;欧盟还要求,2020年之后以煤为燃料的新建电厂都应具备碳捕捉技术。而美国也将在未来10年投入4.5亿美元在美国7个地区进行碳捕捉和储存项目试验。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已经起步,但还远远不够,目前仅有华能集团投资建设了2个碳捕捉示范装置。 专家们认为,我国地质构造丰富,具备注入潜力的地层可储存二氧化碳14540亿吨,能够满足未来数百年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需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力度。而被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并非再次沉睡,而是发挥新的作用。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且将二氧化碳置换原油而长期储存于油岩中,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减排。目前,我国“973计划”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已进入工程示范阶段,在吉林油田已埋存8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石油的绿色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⑸ 关于碳排放储存的问题

麻省理工科学家的最新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只要在合适的地方选建发电厂,就可能将发电厂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这些二氧化碳会天然形成微小的泡沫,安全地储藏在多孔盐水层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最终溶入盐水,其中的一部分会形成岩石中诸如铁和碳酸镁这样的矿物质。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之前的研究表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者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并储存在地下可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但是碳储存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是被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会通过废弃的油井或者地层裂缝重新回到大气中。

《水—资源研究》(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杂志近期发表了MIT教授Ruben Juanes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担心很可能是多余的。

科学家们一直在考虑至少三种储存二氧化碳的地方:废弃的油井和天然气田,不再有开采价值的煤层,深海盐碱含水层。Juanes小组研究的就是第三个候选方案——遍布地下的、泡在咸水里的多孔岩层。

Juanes小组发现,二氧化碳可以被压缩,然后通过地下深井注入到天然的多孔岩层中去,这种多孔岩层由砂岩和石灰岩等组成,浸满了盐水。因为被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浮力,它会像羽毛一样在渗透性很好的岩层中上浮,注入结束后,这层“气体羽毛”会继续不断上浮,但是盐水会在“气体羽毛”后面跟着涌上,就这样,二氧化碳和盐水在通过岩层中的微小孔洞的时候会不断争抢位置。因为岩石的表面亲水,水份会牢牢地附着在孔洞的内层,这些潮湿的内层会不断膨胀,从而引起孔洞的不断缩小,限制二氧化碳的流动,最终把原本联成一体的“气体羽毛”分割成无数小泡,这样二氧化碳就被捕捉在这些孔洞中了。

日本将首次展开大规模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的实验,将火力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封存于海底的废弃天然瓦斯田内。

实验将针对位于福岛县石木市的火力发电厂展开,对该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加以分离回收后,经管线送至海底的废弃天然瓦斯田加以封存。这座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为25万千瓦,一年排放约100万吨的二氧化碳,废弃的瓦斯田足以容纳两千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

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指出,日本若能充分利用地下和海底,理论上最多可封存约150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日本一百年以上的排放量。

这次实验,是一系列大规模“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实验的开始,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技术攻关,大幅度降低这一技术的成本,力争2020年前将这一技术全面推广,最终实现日本政府制定的“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0~80%”的目标。

共同社曾报道称,7月底,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为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制定了具体数值及日程。该计划的具体内容是:日本政府将大规模验证“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将火力发电站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并储存于地下,到本世纪20年代,有望将目前每吨约4200日元的二氧化碳回收成本降至1000多日元(约合60元人民币),为全面普及该技术提供条件。

新华报业网讯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临近,如何对付二氧化碳、减排温室气体成为焦点话题。记者从昨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长三角能源论坛上了解到,除了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这些思路,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据预测,它对全球减排的贡献率将达到20%。

当前常用的技术是在燃料燃烧之后用胺法或者冷却塔法,把二氧化碳从烟囱里的废气中分离出来。第二种方法是建煤气化多联产电站,从气化的煤中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分离。东南大学热能研究所赵长遂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在研究的则是氧燃料法,利用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直接排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被捕捉的二氧化碳被压缩成液体,通过管道或者车辆输送到归宿地,而枯竭的油田大概是最理想的去处。由于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等原因,当它被高压送入千米油田深处后,就会与地质层中的物质粘合起来,迫使石油颗粒从小孔中溢出,从而变得更易开采。由于油气田已经过深入广泛的地质分析,而且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将天然气储存在地下深处已有数十年的经验,他们的成功也为将大量二氧化碳存储上千年或上百万年提供了信心。

据介绍,美国共有70多座油田采用二氧化碳驱油,年消耗二氧化碳达3000万吨,增产10%。商业运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将枯竭油气田寿命预期延长20年。

根据此原理,被开采的煤层同样可以储存二氧化碳,含盐蓄水层也是可行的选择,深海储存则是一种更加富有挑战性的尝试。这种方法是通过海底管线将液体二氧化碳泵入海底,让它沉睡在那里。目前的布置管线深度只限于1300米,今后还将向3000米注入。

⑹ 一氧化碳储存方法

排水法收集。

1、密度虽然比空气小一点,但是接近,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2、难溶于水,所以能用排水法收集。

如果玻璃管加热且同时从左侧通入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段时间之后,造成玻璃管内混有空气且温度非常高,有可能造成装置爆炸,必须尽量避免这种可能性,所以必须先通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尽量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再进行加热。

如果这样一直通一氧化碳,而右侧导管没有任何措施使一氧化碳直接排入空气中,会导致空气污染,有可能使人中毒,所以导管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是为了点燃一氧化碳,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⑺ 植物是如何储存碳的

储存在植物的根部和果实里

⑻ CO2的扑集和封存(CCS)技术有哪些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峰会。几日下来,大会火药味十足,俨然成吵架大会。

虽然各国的“减排目标”还处于拉锯战中,如何达到这些减排目标将是接下来各国关注的问题,于是,“碳捕捉技术”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相对于人造火山或是太空反光镜这类不靠谱的科技狂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CCS技术)被认为更能拯救地球。众所周知,人类为防止气候变暖需要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排路径有许多,但对于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减少燃煤使用代价高昂,因此CCS成为重要替代选择,因此对那些不愿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国家来说,这有极大吸引力。

国人也许对碳捕获技术稍感陌生,殊不知它“正是当今世界上国际最热门的气候变化领域最前沿、最重大的话题之一,国际政治领袖们无不投以巨大关注”。早在去年年底,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畅谈过“碳捕获”的深意,并认为金融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而根据浙大相关专家的看法,国外许多科研机构早已经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利益诱惑,并悄悄把目标瞄准了国内碳排技术市场。
原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并不适宜人类生存,地球是通过把二氧化碳固化后埋在地下(即成煤成油的过程),从而降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得适宜人类生存了。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人类通过开采煤、油,把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挖了出来,再排放到大气中,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增加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温室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这实际是对工业革命,化石能源疯狂利用的一种嘲讽和报复。后工业时代注定要解决工业革命的麻烦。
1850年全球CO2排放量仅为2亿吨,到2005年则增加到259亿吨。这其中,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其CO2排放量约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63.09%~72.96%。
现在,全球各国首脑希望人类在2050年时,把气温控制在不超过1850年时多2摄氏度。
如何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科学家们已经想了各种办法。
第一步是“碳捕获”。据方梦祥教授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是化学吸收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CO2和某种吸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将CO2气体从烟道气中分离出来,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多种性能优良而环保的吸收剂。还有一种方法叫“膜”分离法,化石燃料燃烧后的烟气在通过膜时被分类处理了,有的会溶解并通过,有的却通不过被“拦截”了。为了提高二氧化碳的减排效率,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富氧燃烧法,用纯氧燃烧使得排放的CO2纯度更高。据悉,目前国际上像美、英、挪威包括中国都有一些碳捕捉试验项目,其中碳的捕捉效率可以高达90%。

“捕碳”还不是最难的,而且,“就算是把捕捉到的CO2再利用,拿去生产碳酸饮料,最后CO2还是排到了大气中”,科学家需要把CO2安全而永久地“封存”起来,这种碳捕捉与储存技术被称为CCS(即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的缩写)技术。

科学家目前主要的思路是“封到地下”,包括深海存储和地质储存。先说“深海存储”,要知道,海洋是全球最大的CO2贮库,其总贮量是大气的50多倍,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将CO2进行海洋储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管道或船舶将CO2运送到海洋储存地点,然后将CO2注入海底,在海底的CO2水最后会碳化并保存下来。这个方法也有一定隐患:“CO2是通过船舶用高压打入海底的,万一CO2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海震时常发生。”

目前科学家认为相对可行的是地质储存,把CO2打入地下1~2千米的盐水层,在这样的深度,压力会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并缓慢固化,就像地下的煤炭石油一样。在这样的状态下,二氧化碳才不容易泄漏。“另外,这片岩体的结构要好,有足够多的空间来容纳二氧化碳,而且具有连续性,面积够大。据预测全球盐水层的储量达到10万亿吨,可以储存1000年。
到现在为止,全球共有三个成功的CCS项目在进行中。美国Weyburn-Midale项目填埋的是北达科他萨斯喀彻温省一座废弃油田的煤炭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英国石油公司经营的阿尔及利亚萨拉油田项目把从当地生产的天然气中提取的二氧化碳输入地下。挪威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国家石油公司也在北海有两处类似的项目。另外,全球有上百个CCS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国内,继北京的华能高碑店项目后,华能石洞口第二电厂碳捕获项目7月份在上海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今年年底将建成,预计年捕获二氧化碳10万吨,并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燃煤电厂碳捕获项目。

虽然目前CCS技术仍在实验阶段,其技术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证实,但成本之高已经叫人咋舌。根据麻省理工大学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捕捉每吨二氧化碳并将其加压处理为超临界流体要花费30-50美元,将一吨二氧化碳运送至填埋点埋藏需要花费10-20美元。这也就是说,发电厂每向大气中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要支付40-70美元,欧盟现行的碳价格则为8-10欧/吨,这一数字也接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议的碳价格的中间值。

方梦祥教授也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比如,燃烧1吨煤要排放出2吨的CO2,现在的煤价按600元/吨计,加上碳排放增加的600多元,成本增加了一倍,而燃烧1吨煤可以发电300度,摊到每度电上,就是电价增加70%-90%,而如果把生产、运输、销售中增加的碳价格核算到每件商品上,最后就能算出该商品的碳排放价。“如果征收起碳税来,这个数字将是很可观的。”无怪乎,有专家称石油交易之后碳排放交易最具潜力,全球碳排放市场将成为未来最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各国资本已经开始觊觎这个产业,欧盟委员会已明确表示,欧盟计划直接投资80亿欧元用于CCS领域的技术研发。“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在,国外许多机构早已经瞄准了国内碳排技术市场,像我们浙江大学已经跟欧盟、美国能源部、英国等建立起技术合作关系,其实,我们国内的碳捕捉技术成本相比国外要低廉很多,如果可以抢占一些市场份额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目前国内企业很少能有这样的眼光。”方梦祥教授说。(青年时报)
-------------------
碳捕获技术简介
目前,主要有四种不同类型的CO2收集与捕获系统:
燃烧后分离(烟气分离)、燃料前分离(富氢燃气路线)、富氧燃烧和工业分离(化学循环燃烧),每种捕获技术的技术特点及其成熟度见下表。
在选择捕获系统时,燃气流中CO2浓度、燃气流压力以及燃料类型(固体还是气体)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大量分散型的CO2排放源是难于实现碳的收集,因此碳捕获的主要目标是像化石燃料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炼油厂、合成氨厂等CO2的集中排放源。
针对排放的CO2的捕获分离系统主要有3类:燃烧后系统、富氧燃烧系统以及燃烧前系统。
燃烧后系统介绍

燃烧后捕获与分离主要是烟气中CO2与N2的分离。化学溶剂吸收法是当前最好的燃烧后CO2收集法,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和选择性,而能源消耗和收集成本较低。除了化学溶剂吸收法,还有吸附法、膜分离等方法。

化学吸收法是利用碱性溶液与酸性气体之间的可逆化学反应。由于燃煤烟气中不仅含有CO2、N2、O2和H2O,还含有SOx、NOx、尘埃、HCl、HF等污染物。杂质的存在会增加捕获与分离的成本,因此烟气进入吸收塔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水洗冷却、除水、静电除尘、脱硫与脱硝等。

烟气在预处理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塔温度保持在40~60℃,CO2被吸收剂吸收,通常用的溶剂是胺吸收剂(如一乙醇胺MEA)。然后烟气进入一个水洗容器以平衡系统中的水分并除去气体中的溶剂液滴与溶剂蒸汽,之后离开吸收塔。吸收了CO2的富溶剂经由热交换器被抽到再生塔的顶端。吸收剂在温度100~140℃和比大气压略高的压力下得到再生。水蒸汽经过凝结器返回再生塔,而CO2离开再生塔。再生碱溶剂通过热交换器和冷却器后被抽运回吸收塔。
富氧燃烧系统介绍

富氧燃烧系统是用纯氧或富氧代替空气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介质。燃烧产物主要是CO2和水蒸气,另外还有多余的氧气以保证燃烧完全,以及燃料中所有组成成分的氧化产物、燃料或泄漏进入系统的空气中的惰性成分等。经过冷却水蒸汽冷凝后,烟气中CO2含量在80%
~98%之间。这样高浓度的CO2经过压缩、干燥和进一步的净化可进入管道进行存储。CO2在高密度超临界下通过管道运输,其中的惰性气体含量需要降低至较低值以避免增加CO2的临界压力而可能造成管道中的两相流,其中的酸性气体成分也需要去除。此外CO2需要经过干燥以防止在管道中出现水凝结和腐蚀,并允许使用常规的炭钢材料。

在富氧燃烧系统中,由于CO2浓度较高,因此捕获分离的成本较低,但是供给的富氧成本较高。目前氧气的生产主要通过空气分离方法,包括使用聚合膜、变压吸附和低温蒸馏。
燃烧前捕获系统介绍
燃烧前捕获系统主要有2个阶段的反应。

首先,化石燃料先同氧气或者蒸汽反应,产生以CO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称为合成气),其中与蒸汽的反应称为“蒸汽重整”,需在高温下进行;对于液体或气体燃料与O2的反应称为“部分氧化”,而对于固体燃料与氧的反应称为“气化”。待合成气冷却后,再经过蒸汽转化反应,使合成气中的CO转化为CO2,并产生更多的H2。最后,将H2从CO2与H2的混合气中分离,干燥的混合气中CO2的含量可达15%~60%,总压力2~7MPa。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并捕获和存储,H2被用作燃气联合循环的燃料送入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

这一过程也即考虑碳的捕获和存储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从CO2和H2的混合气中分离CO2的方法包括:变压吸附、化学吸收(通过化学反应从混合气中去除CO2,并在减压与加热情况下发生可逆反应,同从燃烧后烟道气中分离CO2类似)、物理吸收(常用于具有高的CO2分压或高的总压的混合气的分离)、膜分离(聚合物膜、陶瓷膜)等。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和封存(以下简称CCS)是一种将工业和能源排放源产生的CO2进行收集、运输并安全存储到某处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离的过程。CCS主要由捕获、运输、封存三个环节组成。
碳捕获
CO2的捕获,指将CO2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压缩的过程。

对于大量分散型的CO2排放源是难于实现碳的收集,碳捕获的主要目标是化石燃料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炼油厂、合成氨厂等CO2的集中排放源。目前针对化石燃料电厂的捕获分离系统主要有三种,即燃烧后捕获系统、燃烧前捕获系统和氧化燃料捕获系统。

CO2捕获已经在一些工业应用中采用,马来西亚一家工厂采用化学吸附工艺,每年从燃气电厂的烟道气流中分离出0·2×106t的CO2,用于尿素生产。美国北达科他州煤气化工厂采用物理溶剂工艺,每年从气流中分离出3·3×106t的CO2,用于生产合成天然气,捕获的一部分CO2用于加拿大的强化采油项目。
碳运输

CO2的运输,指将分离并压缩后的CO2通过管道或运输工具运至存储地。第一条长距离的CO2输送管道于20世纪70年代初投入运行。在美国,有超过2,
500公里的CO2输送管道,通过这些管道,每年有大约40×106t的CO2被运输到德克萨斯州用于强化采油。
碳封存
CO2的存储,指将运抵存储地的CO2注入到如地下盐水层、废弃油气田、煤矿等地质结构层或者深海海底或海床以下的地质结构中。
这个过程涉及许多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制造业中研发和普遍应用的技术,如用泵向井下注入CO2,并通过在井底部的凿孔或筛子使CO2进入岩层。

此外CO2回注油田可以提高采油率,在煤层中注入CO2,可以回收煤层气,这个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采油(EOR)和强化采煤层气(ECBM)。目前有三个工业规模(大于1×108tCO2/a)的项目在采用这种技术:北海的斯莱普内尔(Sleipner)项目、加拿大的韦本(Weyburn)项目和阿尔及利亚的萨拉赫(Salah)项目。
碳运输技术简介
在CO2运输方面,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利用管道输送。

管道是一种已成熟的市场技术,将气态的CO2进行压缩可以提高密度,从而可降低运输成本。也可以利用绝缘罐将液态CO2装在罐车中进行运输。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船舶运输CO2从经济角度讲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需要长途运输或需将CO2运至海外时,但由于这种情况需求有限,故而目前运输规模较小。在技术上,公路和铁路罐车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除小规模运输之外,这类运输系统与管道和船舶相比则不经济,不大可能用于大规模运输。
目前,美国等国家在管道运输技术方面已很成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取决于管道长度和管道直径,而由于捕获(包括压缩)成本非常高,使得运输成本在整个成本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只要捕获和封存成本较低,或为了获得其他一些收益(如提高油田采收率),许多国家不惜长距离运输的高成本远距离输送CO2。
例如美国为提高原油采收率,采用远距离输送高压液态CO2,最长的输送管是绵羊山脉(Sheep
Mountain)运输管道,它将南科罗拉多州的CO2运至得克萨斯的二叠纪盆地,距离为656km。
碳封存技术简介
碳封存是指将捕获、压缩后的CO2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长期封存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碳酸盐矿石固存等等。另外,一些工业流程也可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和存储少量被捕获的CO2。

但是,从普通电厂排放、未经处理的烟道气仅含有大约3%~16%的CO2,可压缩性比纯的CO2小得多,而从燃煤电厂出来经过压缩的烟道气中CO2含量也仅为15%,在这样的条件下储存1t
CO2大约需要68m3储存空间。因此,只有把CO2从烟气里分离出来,才能充分有效地对它进行地下处理。

在将CO2封存到地下之后,为了防止CO2泄漏和或迁移,需要密封整个存储空间。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具有良好封闭性能的封存盖层也十分重要,它可以起到一个“盖子”的作用,以确保能把CO2长期地封存在地下。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利用常规的地质圈闭构造,它包括气田、油田和含水层,对于前两种,由于他们是人类能源系统基础的一部分,人们已熟悉他们的构造和地质条件,所以利用它们来储存CO2就比较便利和合算;
而含水层由于其非常普遍,因此在储存CO2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根据碳封存地点和方式的不同,可将碳封存方式分为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碳酸盐矿石固存以及工业利用固存等。其中,每种封存方式又包括不同的具体技术,他们的发展现状见下表。

------------------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在,
CCS技术已受到国际科技和产业界的密切关注。由于其与现有能源系统基础构造的一致性,受能源资源条件限制较小,该技术尤其受到工业化国家的广泛关注与密切重视,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研究规划,开展CCS技术的理论、试验、示范及应用研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截至到目前,全世界共有碳捕获商业项目131个,捕获研发项目42个,地质埋存示范项目20个,地质埋存研发项目61个。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挪威Sleipner项目、加拿大Weyburn项目和阿尔及利亚In
Salah项目等。

近年来,欧美国家又开始把火力发电厂排放的CO2作为主要储存对象,开始进行地下储存的实验。2002年11月开始,美国能源部在西维吉尼亚新港口美国电力能源公司(AEP)的山顶电厂开展利用地质学方法存储CO2的研究项目;
2003年2月,欧盟委员会资助的“二氧化碳储存”研究项目在丹麦、德国、挪威与英国开展储存发电厂排放的CO2储层性质的研究;目前,在示范项目方面,全球范围内已有几个250MW规模的IGCC燃煤电厂建成。在CCS实验项目方面,
2004年9月14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世界碳固存领导人论坛上,国际合作推动的10个实验改进技术项目得到确认,与会的国家对碳固存的国际合作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以上述已经进行的项目和实验说明,
CCS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减少CO2排放的前沿技术,该技术有可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实现双赢局面。因此,我国也应密切关注CCS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及早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规划和理论与试验的示范与应用。
案例:

以美国为例,美国于2000年开始由美国能源部主持正式开展CO2封存研究和发展项目,其中将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列为主要研究领域,同时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植被等)对二氧化碳的隔离作用,并制订了详细的技术路线图,详情见下表

2005年美国已开展了25个CO2地下构造注入、储存与监测的外场试验,并已进入验证阶段。
-------------------
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前景及行动
中国的国情、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全球碳捕集与封存最具潜力的市场;虽然该技术仍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但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积极行动,取得进展,中国CCS中心筹建的可行性研究也在进行之中;全面认识CCS技术本身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碳捕集与封存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增添了希望,但通过提高能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手段仍比较单一,而以能源驱动的现代社会,化石燃料仍将继续是主要的能源供给,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面临巨大压力。要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还需要采用综合的减排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IPCC特别推荐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以期来共同灵活应对温室气体到减排。
所谓二氧化碳的收集与储存,及时收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在天然地下储层中长期储存,以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排放。这项技术手段不但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选择,而且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根本措施,能够真正实现能源利用的近零排放。
近年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又是一个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目前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二次能源结构,使碳捕集与封存在中国应用前景极其广阔,也必将成为中国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
中国CCS:仍处于研发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注意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工作。但与国际先进的做法相比,中国的CCS研究与开发还处于前期。二氧化碳捕集只适用于一些二氧化碳纯度高、比较容易捕集的炼油、合成氨、制氢、天然气净化等工业过程。整体看,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大都采用燃烧后捕集的方式,工业上的应用也主要是提高采油率。
但是近年来中国在CCS的研究上作了很多工作,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参加了碳捕集领导人论坛。“973计划”、“863计划”在内的国家重大课题都对CCS进行了研究。此外,华能和神华等大型公司也对CCS进行规划、研究和示范。2008年7月16日,我国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首次在我国燃煤发电领域得到应用。
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个CCS中心,煤炭信息研究院将与国际能源署合作开展筹建“中国CCS中心”的工作。它将积极推动中国CC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技术转移和信息共享。
CCS面临的现实挑战
虽然CCS作为一种消除温室气体的根本技术途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它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能源生产方式,影响经济成本;对地质结构、海洋生态、人体健康和地球循环系统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它的应用还将改变人们现有认知、现存法律法规及政策,影响社会承受度。所以,CCS面临一下问题:
成本太高。目前估计CCS的应用将使发电成本增加大约0.01-0.05美元/千瓦时,并消耗20%以上的能源,这将阻碍CCS的发展。
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在CCS的应用中,将存在管道运输相关联的风险、地质封存渗漏引发的风险、二氧化碳注入海洋的风险等,这些风险将不可预见地影响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CCS所具有的潜在风险一直是社会难以接受的主要顾虑,也阻碍着CCS的发展。
相关法律与法规的欠缺,没有一个合适的法律框架以推进地质封存的实施,也没有考虑到相关的长期责任。
认识不足、源汇匹配、风险评价与监测等其他问题。目前对CCS的认识存在不足;对捕获、运输和封存技术本身还要深入研究;还要更好地了解和封存地点的主要二氧化碳源的距离并建立捕获、运输和封存的成本曲线;并需要在全球、地区和局部层面上改进对封存能力估算,要更好地了解长期封存、流动和渗漏过程等等。
因此在CCS的发展上,我们要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适应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谨慎部署、推广应用。
国家对CCS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CCS技术作为前沿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国家科技部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CCS技术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重点被列入专项行动的四个主要活动领域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也对发展CCS技术给予很大支持。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强调重点开发CO2的捕获和封存技术,并加强国际间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应用与转让。

我国与国际社会一起积极开展了CCS技术研究与项目合作。2007年启动了“中欧碳捕获与封存合作行动fCOACH)”,12个欧方机构和8个中方机构参与了COACH行动。2007年11月20日,启动了“燃煤发电二氧化碳低排放英中合作项目”。2008年1月25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煤”与加拿大百达门公司、香港环能国际控股公司签署了“深煤层注入/埋藏二氧化碳开采煤层气技术研究”项目合作协议。自2002年以来,中联煤和加拿大阿尔伯达研究院已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南部合作,成功实施了浅部煤层的CO2单井注入试验。中国石油作为肩负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大型国企.为展现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形象,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利用CCS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于2007年4月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来自:国际能源网
-----------
我感觉这个东西有点象讹诈。
中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原创技术,完全只能靠购买技术和设备来运行,等于帮欧美养了一个大产业,以此维系碳排放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苟延残喘。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目前唯一能得到直接经济效益的就是石油企业,能加气驱油。
搞CCS不是长远可行之路,成本太高,而且浪费资源,还不如彻底一点,挥泪斩马谡,老老实实搞新能源!而不是让不可持续的化石能源产业(煤炭石油火电)借尸还魂,挤占可再生能源研发的宝贵资源。

⑼ 生物炭和生物活性炭以及活性炭的区别

生物炭(英语:Biochar)是一种作为土壤改良剂的木炭[1],能帮助植物生长,可应用于农业用途以及碳收集及储存使用,有别于一般用于燃料之传统木炭。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活性炭中除碳元素外,还包含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素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素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灰分在活性碳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在活性炭上固定微生物,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增强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这是生物活性炭技术(Biological ActivatedCarbon, BAC )。

⑽ 碳储存的定义什么

好像书本上没有明确的定义,个人的理解生态学中的碳储存通常是指把气态的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分离,通过生态学过程把碳固定下来,这过程又主要是指植物把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

另外现在另有一个含义,就是指通过碳剥离技术,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注入到与大气隔绝的地底存放。

热点内容
安卓咪咕音乐怎么录制视频 发布:2024-05-19 07:56:06 浏览:837
如何搞出超大声的听声辨位安卓版 发布:2024-05-19 07:46:21 浏览:926
linux安全模式 发布:2024-05-19 07:27:25 浏览:175
为什么安卓手机安装不了cpk 发布:2024-05-19 07:22:21 浏览:312
pythonempty 发布:2024-05-19 07:15:16 浏览:928
路由器虚拟服务器搭建 发布:2024-05-19 07:15:15 浏览:998
方舟编译器何时推送 发布:2024-05-19 07:15:10 浏览:597
魔兽世界自动钓鱼脚本 发布:2024-05-19 06:43:07 浏览:495
cbs加密 发布:2024-05-19 06:29:56 浏览:202
ssis存储过程 发布:2024-05-19 06:21:31 浏览: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