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外部性如何扭曲资源的配置
㈠ 为什么外部性问题会带来社会生产的低效率
因为负的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当事人对其他经济主体所造成的损失(亦即当事人施加的外部成本)没有反映在其私人成本之中,并最终通过市场加个反映出来。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当事人进行私人最优决策是基于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的比较,在存在负的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边际成本小雨社会边际成本,两者的差额表现为边际外部成本,因而对企业和个人是最优的不一定就是社会的最优决策,它往往导致加个偏低,产量过多。由此可见,只要存在负的外部性,资源配置就是扭曲的,市场机制就不能完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直接的经济后果就是市场无效率。
㈡ 请结合举例说明外部性的存在是如何影响生产领域资源配置效率的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都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因为市场自身不会考虑外部性而依旧采取原本的均衡,这样使得资源配置不在最佳位置。举例:
1、生产中的负外部性: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2、生产中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完善的教育系统培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建设一栋造型美观的建筑,让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这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正外部性。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㈢ 什么叫外部影响,哪些措施可以纠正外部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失当
外部影响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正外部影响)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影响)。
有关外部影响的对策
(1)使用税收与津贴
对产生外部成本者课税,对产生外部利益者补贴,其目的在于使外部效果的产生者自行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2)使用合并企业的方法
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在性问题内在化。如果生产r商品的厂商对生产X商品的厂商施加了外在性,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3)使用财产权的方法
对能排他的公共财富或无主物赋予财产权,这样就能对享用者收取费用,对破坏者要求赔偿,使外部性削减,而提高经济效率。
总之要通过制度来解决。
㈣ 举例说明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分别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响
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都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因为市场自身不会考虑外部性而依旧采取原本的均衡,这样使得资源配置不在最佳位置。比如正外部性,均衡交易量少于最佳量。而负外部性,则均衡交易量多于最佳量。
㈤ 外部影响是如何干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
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表现为:外部经济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外部不经济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外部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换言之,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而只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㈥ 外在性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外在性主要通过正的外部效应或负的外部效应影响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
外在性,又称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者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个人和企业,但其他个人和企业并没有因此要支付成本或得到补偿的情形。也就是说,在存在外在性的情况下,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而经济个体是按照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来决定最优产量的供给,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个体决定的产量与社会最优产量不一致,从而出现市场低效率现象。
外在性主要通过正的外部效应或负的外部效应影响资源配置。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私人边际效益小于社会边际效益,这样就会导致供给量小于社会最有产量,出现供给不足的低效率。反过来,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这样就会导致供给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出现供给过度的低效率。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政府对“外在性”进行干预,主要是使外部性内在化,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实现此目的,政府可采用税收、罚款、管制、明晰产权、交易许可证和押金——退款制度等政策和政策组合措施。
㈦ 怎么纠正外部性
外部性的本质及其解决途径内容提要: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可能会引起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当这些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的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这样,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肯定会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所以为了使得社会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利用,具有最高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使得外部效应达到最小,使得私人边际效益与成本基本上与社会编边际效益与成本一致,从而更好的实现帕累托效率。 关键字:外部效应;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性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所谓外部性,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是指在生产和消费中,一个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未经当事人同意并以货币形式进行补偿的额外成本或收益的情形。外部性也即外部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的本质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关于外部性的产生原因,西方学者普遍归结为公共物品的存在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是因为公共财富出于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其价值属性无法有效地划归私有而引起的。”而对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但最基本的还是依外部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分类,即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不管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只要存在,私人的边际效益与成本就会同社会的边际效益与发生偏离,由此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下面详细说明他们的存在是如何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的。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这里还要引如外部边际成本的概念,即这种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它是生产某一物品或提供某一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一部分,但它未在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得以反映。现在假定某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也就是说在该行业市场上任何买者或卖者都不能操纵价格。当每增加一单位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仅是私人边际成本,也就是说并不是每增加一单位该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即并为把外部边际成本计入其生产的边际成本。这样生产者在决定该产品产量时就未考虑其外部边际成本,从而导致生产者做出的产量决策不是最佳的,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不是最高的。因为其产品的生产价格只是私人边际成本,而未把外部边际成本计算在内,则其决策者必然会做出生产高于有效产量的产量决定,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可以知道,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同负的外部效应类似,正的外部效应的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的状态。但在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量水平并非总是缺乏效率的。只有在处于较低的产量水平—一在这一水平下,外部边际效益大于零——的条件下,市场机制才会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发生失灵。 对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政府的作用无疑至关重要。合理科学的政府行为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所以为了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政府便采取了一些措施,调整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使外部效应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以矫正,资源配置由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具体来说,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实际上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入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效应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该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矫正负的外部效应政府采取的措施是矫正性的税收,其操作方法是: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其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矫正正的外部效应的措施是进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它则着眼于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其操作方法是;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所以其突出特征则是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外部性的解决途径在于外部性内在化,即由行为人承担给社会增加的额外成本。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理论界基本上沿袭庇古的理论,提倡政府干预,主张通过征收“庇古税”等手段加以解决。1960年科斯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着名的“科斯定理”,认为可以通过产权结构的界定与明晰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科斯定理表明了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可能性,通过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成为主流观点。科斯定理要求我们把市场手段作为外部性解决的基本途径,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来实现外部性的内在化,其中,产权的清晰界定与交易成本的尽量降低成为问题的关键。按照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0时,资源的Pareto有效配置可以通过产生外部性的双方讨价还价实现,而与初始的产权配置无关。产权的无关性定理为我们理解现实的外部性解决途径提供了一个基准。虽然交易成本为0的假设的科斯定理显然仅仅为我们描述了理想世界外部性的解决途径。但它为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是尽管资源的Pareto有效配置状态的出现与初始的产权配置无关,但产权的配置必须做到明确。产权明晰成为降低外部性的关键。因此我们在现实中需要从模糊产权到产权明晰;二是上述分析的隐含假设是法律对产权保护足够充分和对产权的合理界定。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来提供法律的保护和产权的合理界定等服务;三是上述分析基于讨价还价、支付转移等不会产生交易成本的假设。这里的交易成本指的是讨价还价的双方在发现价格、讨价还价、签订合约、履行合约等引起的成本。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交易成本显然并不为0。因此,在存在交易成本的现实经济生活中讨价还价并不能必然导致Pareto有效配置状态的出现。为了实现Pareto改进,我们同样需要某种组织和机构的干预。这个组织就是政府.所以外部性一直是政府在不断寻求解决方法的问题。虽然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性问题不能彻底消除,但是仅靠政府自身的努力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是不完全的。与此同时也需要通过政府与公民(包括个人、企业等利益集团)共同合作来更好地解决外部性问题。
㈧ 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怎样使资源配置失当
1,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产出的最优条件是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当没有外部性时,私人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故没有外部性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会达到最优。
2,存在负外部性时,由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时,即私人实际负担的成本低于社会成本,那就相当于供给曲线右移,此时的均衡产量肯定会高于以社会成本计算的均衡产量(即帕累托最优产量),表明负外部性时产量太高(资源配置失当)。
3,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时。反之,正外部性下,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时。
4,如果是正外部性,由于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那么社会收益曲线应该位于私人收益曲线的右边,换而言之,以私人收益计算的均衡数量要低于以社会收益计算的均衡数量,表明正外部性下产量太低(资源配置失当)
经济外部性:
经济外部性又叫经济活动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经济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㈨ 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怎样使资源配置失当
一般,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消除外部性的方法或政策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或者通过合并企业来使其外部影响内部化。 首先,政府可以使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对那些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例如污染严重的企业,征收适度的赋税,其数额应等于治理污染...
㈩ 负外部性如何解决
负外部性如何解决?
负外部性的解决措施解决负外部性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就是统一公共资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具体来说有三种方法。第一.在多种用途和使用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双方相互妥协直至达到能够相互接受对方的最低程度。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二者的用途和使用方式能够兼容。比如在同一空间内有人放音乐有人想看书。若二者可以妥协,放音乐的人可以把音量调低,或者放读书的人能够接受的音乐,二者就能够共存。但这种解决方案只能是在成员只有少量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若成员很多,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将会很大。第二.置换主体。当有多个同等条件的公共资源时,可以把相同使用方式的各方置于同一公共资源下,或者说在专用的场所内用途和使用方式只有一种,并不能用来做他用。拿排污和养鱼的例子来说。可以规定某个专用的池塘用来养鱼,另一个专门用来排污。这不完全等于产权的私有化。第三.规定一定条件下规定用途和使用方式。即把该公共资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做出规定,某种条件下只能有一种用途。比如在道路拥挤地段汽车按牌号的单双分时段行驶。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所有的用途都会带来负外部性,倘若有一种不能带来负外部性,就会给另一种带来不公平。放音乐和看书就是如此。看书不碍放音乐的人事,但放音乐会对看书的人产生影响。
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1.1矫正税矫正税又称庇古税,基本思路是负外部性的发出方必须对每单位的外部性行为支付税收。1.2矫正性补贴这类补贴主要针对正负两类外部性提供补助,对正外部性提供补助相当于扩大其外部影响以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而对负外部性提供补贴表明向污染者行贿。2公共政策手段与科斯定理的比较对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两大手段的介绍,即以庇古税为代表的公共政策手段和以科斯定理为代表的产权理论资源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税收和协商都是为了使外部效应内部化,都允许经济当事人为了实现目标通过成本收益比较选择最佳方案。而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约束和特定的外部性情形下,两大解决手段各有特点。因此,要充分地发挥两种手段的作用,必须清楚其特点及适用范围。2.1庇古税的特点政府通过征税使污染企业的产品定价考虑到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达到最佳产量。其特点有:(1)征收矫正税能使厂商的生产函数在其私人的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成本即对社会的外部性。从而在供求局部均衡体系中,这个新的供给曲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均衡点到达新的位置,使社会生产达到最优,减少污染产品的产量,使外部负效应内部化。(2)庇古税的征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其负担社会成本损失,并且,排放的污染物越多,其缴纳的税越多,这势必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趋使下,厂商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污染的排放量,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污染情况得到改善。(3)根据庇古税的征税原理,其遵循向污染的产出方征税的准则。根据庇古税,政府在治理限制排污企业排放污染物方面有很强的控制力,一方面使厂商为其负外部性付出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筹得资金,补偿受其负外部性的受害者,同时向正外部性企业提供补贴,提高其生产能力。再从税收的角度考虑,庇古税的增收能调节供给关系并且取代种种其他负外部性的收入来源,比如各种乱收费。2.2基于科斯定理下的外部性治理特点(1)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项问题,而是相互性。只通过征收庇古税来解决是不公平的。其实外部性问题的实质是避免将损害扩大。(2)科斯定理的核心在于产权明确,只要产权清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不论谁拥有产权,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可以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行为对市场运转自我修正。因此,科斯定理的实质就是经济制度安排下产生的社会资源的不同配置结果。(3)科斯定理在产权理论的阐述,揭示了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性导致的对资源使用的竞争性需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共政策下的税收政策和科斯定理的产权原理都是针对有限的资源下调整社会间经济主体的资源配置,但侧重点不同。两种手段都对负外部性,特别是污染等社会环境问题提出治理的可能,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征收庇古税相对来讲是比产权理论下的自愿协商解决要产生的社会效应大,下面具体分析在这个方面庇古税的优势和产权理论下的不足。3庇古税和科斯定理对污染治理社会效应比较(1)科斯定理要求,产权要明确,然而在实践中,不可能做到明确产权或界定产权的成本极高。由于公共财产的产权具有模糊性,其使用权名义上属于公众,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公共财产而无须征得他人的同意或缴纳相应费用。明确产权所必需的监督和强制执行成本,不仅大大高于污染造成的损失,而且可能高达人类社会无法承受的地步,这样,自愿协商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场机制,使损害者将其活动的社会成本考虑进来,纳入到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内部化。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征税(庇古税),因为政府可对外部不经济行为征税,例如对生产中出......
什么叫做负外部性?一个人的作为会对他自己本身之外的人、事物产生作用。当这种作用是不利的时候,叫做负外部性。
例:
我放一个pi,这件事情对我可以心情舒畅、减小肠胃负担,但对我周围的人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外部性也称作外部效应,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给社会上其他成员造成影响而又不承担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成本或利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也称作外部经济,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负的外部性也称外部不经济,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使其他社会成员受损,但他自己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政府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税收和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对于具有负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征税,税额的大小应该等于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对于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给予补贴。
水浒传的第一回合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的主要人物有谁?九纹龙史进~白花蛇杨春~跳涧虎陈达~神机军师朱武~
王进没在
什么是外部性,政府解决外部性有哪些方法外部性一直是政府在不断寻求解决方法的问题。虽然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性问题不能彻底消除,但是仅靠政府自身的努力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是不完全的。与此同时更需要通过政府与公民(包括个人、企业等利益集团)共同合作来更好地解决外部性问题。本文以环境蓝楠(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430072)摘要环境外部性是“市场失灵”和“环境失灵”的重要表现。本文以环境外部性的理论概述为开端,认真分析了市场和政府在解决环境外部性中的作用。基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钜性,提出应结合使用市场调节和政府规制的手段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为促进环境外部性内在化在理论上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关键词环境外部性产权环境管理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是指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从而导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将外部性概念引入环境保护领域,是为了寻找促使外部性问题内在化的有效方式,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市场和政府在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们能有效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但另一方面,环境外部性又是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的重要表现。环境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实际上回答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为什么会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有效地利用法律解决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对环境外部性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对市场和政府在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寻找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的最佳途径。1.环境外部性的理论概述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的。“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贸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即供应者和接受者之间在事实发生之前缺乏任何谈判。米德也认为:“一种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这样一种事件,它使得一个(或一些)在做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事件的决定时根本没有参与的人,得到可觉察的利益(或蒙受可觉察的损失)"。这样,当决策者在做出某项环境决策时,那些处于决策之外的人并不知情,却不得不承担该决策的某些后果,由此产生环境外部效应。环境外部性的内涵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当一个人的行为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另一个行为人的环境时,便有了外部性存在;(2)将可觉察的利益或损失加于某些人,而这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或间接导致该事件决策;(3)某个人行为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环境外部效应有正、负之分。正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持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得到保障。负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如上游伐木造成洪水氾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种植、灌溉运输和工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一般说,行为人对其任何行为都要承担因行为所导致的任何成本或获得因其行为带来的任何收益,只有这样,才会对行为人产生良好行为的激励和对不良行为的抑止。在环境保护领域,对促使人们无偿享受福利或收益的行为应予补偿,使行为人对其行为产生的环境正外部性内部化。对使人们受损害行为应采取措施进行规制,以防其行为产生的负外部性的蔓延。诺斯从“搭便车”入手,对正外部性进行分析,几一定经济主体行为收益的溢出或渗透,意味着第三方不用付费就可享受收益,导致经济当事人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差额扩大泥土用一种经济活动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差额和表达对一种所有权的规定、保护的存在和完善程度。科斯从外部侵害入手,探讨负外部性,即一定经济主体行为的对外侵害,给外部造成损害的问题。在些基础上提出着名的科斯定理,通过交易成本的选......
何谓外部性外部型的种类及影响举例说明解决外部性的对策(一)外部经济影响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如一个养蜂的人和裁种果树的农场主之间相互施加了正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为典型的外部经济,农场主为蜜蜂提供了蜂源,提高了养蜂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峰蜜采蜜过程中加速果树的授粉,提高水果的产量,双方互相无意识地为对方带来好处,企业排放污染源的例子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二)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加以说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含义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加上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同样地分析可以用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外部经济带来的利益)外部经济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因此,无论一个经济单位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是正或是负,私人自主决策所决定的最优产量是缺乏效率的。(三)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税收和补贴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明确产权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100元。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10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10元购买耳机。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终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
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有哪些这个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比较多,单纯来说环境问题的话可以举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如化工厂需要发展超过了环境的负载能力导致不可逆的污染,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我想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干预,因为负外部性不是直接导致的,所以政府的监管,立法非常重要。政府的作用应该就是让这种负外部性变成直接与经济活动挂钩,如罚款,强制增加设备等。
低碳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因果这个我不知道你到底需要说什么,因果应该就是人类在享受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便利时,渐渐留意到生活的环境急剧恶化,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已经意识到盲目发展的危机所在。所以低碳经济和环境问题应运而生。
论述政府对外部性的纠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
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如一个养蜂的人和裁种果树的农场主之间相互施加了正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为典型的外部经济,农场主为蜜蜂提供了蜂源,提高了养蜂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峰蜜采蜜过程中加速果树的授粉,提高水果的产量,双方互相无意识地为对方带来好处,企业排放污染源的例子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
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
政府对外部性的纠正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
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
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
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100元。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10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10元购买耳机。
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终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忍受,要么与李四谈判,如果张三是理性的,他会选择花费10元钱给李四买一个耳机。
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隐含条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谈判必须是公开并且无成本的(交易成本=0)。其次,外部性影响有关当事人只能是少数几个人。
什么是外部性,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10分可参考网络的解释:
ke./view/682663?wtp=tt
另外补充下,正外部性物品一般政府提供的比较多,比如公园,路灯等,这也是一种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