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坏块
Ⅰ 如何分辨固态硬盘是否损坏
硬盘主要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而以往的机械硬盘在电脑硬件中,属于比较容易损坏的硬件。那么如何分辨固态硬盘是否损坏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欢迎阅读。
固态硬盘容易坏吗?
从理论上来说,固态硬盘相比机械硬盘更容易损坏一些,这主要是寿命决定的。不过,用户也无需担心,一般正常使用,固态硬盘使用3-5五年压力不大,因此关于固态硬盘是否容易坏,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如何分辨固态硬盘是否损坏
征兆1:出现坏块
机械硬盘“坏道”,固态硬盘存在“坏块”也就不奇怪了。出现此类问题的通常表现为操作系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尝试读取或保存某个文件,而最终会出现类似“放弃操作“的错误信息。而出现“坏块”的常见症状有:
征兆2:文件无法读或取
(1)当系统检测到数据将写入坏块时,将直接拒绝写入;
(2) 对于已写入坏块中的数据,操作系统将拒绝读取;
征兆3:文件系统需要修复
这是大家最害怕,也是最直观的征兆:电脑出现蓝屏,上面显示着大大的Recovery字标。
征兆4:启动时频繁死机崩溃
如果你的磁盘即将“牺牲”,那么你开机的时候系统就会经常在启动过程中崩溃。
征兆5:磁盘变成只读
如果你没有修改任何手动设置磁盘为只读模式,但SSD突然变成了只读模式,那多半就是SSD挂了,不过数据还是可以读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以windows7为例,检测固态硬盘是否损坏的.方法是:
1、首先右键此电脑并点击管理。
2、接着点击磁盘管理。
3、之后进入磁盘的管理界面,通过该界面不仅可以看到磁盘的分区,大小,类型等。也可以看到磁盘的运行状态,如果磁盘有问题,该运行状态就会存在异常。
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俗称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判断固态硬盘坏了的方法:
1)BIOS不能准确识别到SSD,并且容量等参数不正确。
2)系统中磁盘管理器不能识别到SSD,并且容量,硬盘模式参数不正确。
3)对SSD不可以进行初始化,分区,格式化操作,其中任何操作无法进行,都证明SSD损坏(有可能是坏道)。
4)不能够对SSD进行读写。
固态硬盘坏的征兆:
1:出现坏块:机械硬盘”坏道” .固态硬盘存在“坏块”也就不奇怪了。出现此类问题的通常表现为操(作系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尝试读取或保存某个文件,而最终会出现类似"放弃操作“的错误信息。
2:文件无法读或取:当系统检测到数据将写入坏块时,将直接拒绝写入;对于已写入坏块中的数据,操作系统将拒绝读取。
3:文件系统需要修复:电脑出现蓝屏,上面显示着大大的Recovery字标。
4:启动时频繁死机崩溃:如果磁盘即将“牺牲”,那么开机的时候系统就会经常在启动过程中崩溃。
5:磁盘变成只读:如果没有修改任何手动设置磁盘为只读模式,但SSD突然变成了只读模式,那多半就是SSD挂了。不过数据还是可以读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Ⅱ 固态硬盘是否会有坏道
固态硬盘不会存在坏道的问题,但是会存在坏块
1、寿命问题,就目前的固态硬盘的闪存芯片来说,寿命不会超过5年,久了自然会有坏块,而且会突然无法使用。
2,闪存主控芯片的问题,闪存主控芯片决定着固态硬盘的性能,如果他们出了问题,那整个硬盘就会出问题。
分类方式:
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
1、基于闪存类: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通常所说的SSD。
它的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模样,例如:笔记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U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硬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一般它擦写次数普遍为3000次左右,以常用的64G为例,在SSD的平衡写入机理下,可擦写的总数据量为64G X 3000 = 192000G。
假如你是个变态视频王每天喜欢下载视频看完就删每天下载100G的话,可用天数为192000 / 100 = 1920,也就是 1920 / 366 = 5.25 年。
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户每天写入的数据远低于10G,就拿10G来算,可以不间断用52.5年,再如果你用的是128G的SSD的话,可以不间断用104年!这什么概念?它像普通硬盘HDD一样,理论上可以无限读写。
2、基于DRAM类: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应用范围较窄。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
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可分为SSD硬盘和SSD硬盘阵列两种。
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DRAM固态硬盘属于比较非主流的设备。

(2)存储器坏块扩展阅读
固态硬盘
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俗称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
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虽然成本较高,但也正在逐渐普及到DIY市场。
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
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NGFF接口、CFast接口和SFF-8639接口。
Ⅲ 如何将“坏块”进行有效利用
要想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坏块。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坏块”,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为我所用。坏块的特点是当编程或者擦除这个块时,不能将某些位拉高,从而造成编程和块擦除操作时的错误,这种错误可以通过状态寄存器的值反映出来。这些无效块无法确定编程时的状态,就是大家常说的“坏块”。那么这些“坏块”是怎么产生的呢?图1 坏块示意图
由于工艺上的问题,Nand Flash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出厂坏块(出厂时允许存在2%数量的坏块),同时在Nand Flash的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坏块。Nand Flash每个块的最大擦除次数大约为100万次,如果超过这个次数,也会变成坏块。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坏块的产生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存储单元错误、地址线错误等……
那么重点来了,既然不能完全地消除“坏块”,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将它利用起来,实现一些特殊且必要的功能。为什么说能将坏块“变废为宝”呢?除了上文中介绍的几种类型的坏块,我们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人为地将Nand
Flash芯片的某些块标记为坏块。比如某块非常不稳定以致超出了系统ECC的纠错范围,这个时候需要将此块标记为坏块;或者我们想验证烧写方案的坏块处理部分是否正确时,也需要制作出一些坏块以供测试验证;还有为了满足某类系统的特性,需要制作指定的坏块,比如我们一开始提到的UBI文件系统。这些特殊情况需要我们有目的性的设置指定坏块,满足相应的需求。
清楚了什么是坏块以及坏块是怎么产生的,那么我们下面来看看怎么人为地设置坏块,让坏块为我们所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芯片的“坏块标记位”(英文简称BI)。对于不同的器件,坏块标志位不尽相同。通常对于512字节/页的NandFlash芯片,坏块标记位在第0、1页(或别的页)备用区的第5个字节,对于2K字节/页的芯片坏块标记位置在第0个字节。图2 坏块标记位
那么从原理上来说,我们只需要在芯片某块的BI位置按照芯片手册上的规定写入特定的数值,就可以将该块标记为坏块。大部分芯片的坏块标记值为“非0xff”即被认为是坏块,然而有些芯片是“0x00”才被认为是坏块,而且坏块标记所在页也是变化的,所以为了统一,我们使用一个通用有效的方法:将整块写数值0x00。致远电子自主研发的6000F-PLUS编程器及配套的SmartPRO
III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坏块的标记。
Ⅳ SSD常见故障解决办法
亲们使用HDD\HHD时,是不是常常会遇到硬盘故障问题,这时硬盘一般会发出异样的声音,提示亲们,硬盘要坏啦!及时做好数据备份!但是SSD不能发出这种预警提示声音信号,一旦SSD出现故障,那么不明就里的亲们就会认为SSD全盘数据损毁,嚎嚎大哭。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SSD比HDD\HHD在技术上强大太多,SSD存在的这些缺点,目前全球暂时并没有完美的存储技术。即使是2020年刚刚推出的任何一款最为先进的NVMe SSD,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故障。
亲们如果在使用SSD遇到某些问题导致的故障,看了小诺这篇分享,亲们或许可以摆脱掉SSD一旦数据丢失就永久丢失从而损失重大的潜在风险,实现无故障恢复SSD。
下面是SSD即将game over 的几个征兆:
1、机械硬盘有“坏道”,SSD存在“坏块”。
2、文件无法读或取。
3、文件系统需要修复蓝屏提示。
4、启动系统时频繁死机崩溃。
5、SSD变成只读,拒绝写入操作。
SSD出现故障的几个原因亲们也不要忽视:
1. SSD存在散热问题
NVMe SSD虽然比HDD\HHD使用的存储技术更为先进,但它们普遍存在非常古老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散热。NVMe SSD运行时可能会产生中等意思的热,一旦执行高级计算等需要密集计算的操作时,NVMe SSD就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如果散热不当那么自然而然历史遗留问题就会现身,惹得SSD出现各种故障。
为了确保SSD不会过热,需要提供足够的冷却,从而防止其发生故障或节流到较低的速度。小诺建议亲们可以使用大型机箱,在其中确保大量直接外部气流,或者可以安装散热器、风扇或液体冷却系统。
2. 固件故障
SSD固件极其复杂,很多SSD故障往往只是极端情况-仅在正常运行参数范围之外才会出现此问题。幸运的是,当出现严重的固件问题时,大多数SSD会自动进入故障保护模式。 小诺从英特尔的发言机构了解到,“如果SSD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那么通常厂商会预置‘断言(assert)’或其他故障模式,使名称空间脱机或置于只读模式,以保护主机软件免于读取不良数据”
3. 大量随机写入误使用
关于这一点,比较有争议。目前具有较低耐久性的SSD主要用于横向扩展存储或对象存储,而不能用作为大量随机写入的高速存储器。
SSD最早出现微小故障通常并不明显,逐渐累积直到临界值然后撒手人寰。所以越早能发现SSD出现的微小故障,亲们就可以越快地反应,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影响。
小诺比较建议的是使用硬件监视软件来跟踪…组件的I / O速度、坏块和其他故障模式,以便在SSD出现故障时尽早发现。
Ⅳ nand flash中存放坏块的区是哪个
NAND FLASH存储器的坏块管理
(HAL)硬件适配层管理坏块,通常工厂在出厂时建立一个坏块表标记坏块。
坏块是那些包含一位或者多位无效位,可靠性不能保证的块。坏块可能在出厂时已经存在,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
有坏块的设备和无坏块的设备有相同的质量等级和相同的AC,DC特性,一个坏块不会影响有效块的性能,因为它通过选择晶体管来分离线性位和通用代码行。
在NAND FLASH坏块管理中,块替换和ECC是必要的,ST在HAL中提供了这些模块。

Ⅵ 有谁比较了解sd卡或u盘的磨损平衡和坏块管理功能,能不能稍微详细说一下。谢谢
这是我的理解:
很不标准呵呵,就是当每块写入次数到了它的周期(1~10万次),就坏掉了,于是固件会忽略掉它,用别的块代替~所以U盘越用越小。
这是专业的说法:
WL(Wear leveling) 磨损平衡
在传统的硬盘中,每个扇区的读写利用率是不平均的。一般来说磁盘外径的空间读写速度最快,会被放置一些经常需要使用的数据。而磁盘的中间和靠近盘芯的部位会放置一些比较不容易被访问的数据。
在SSD中也有这样的情况,闪存芯片不同块、页的数据更新速度是不同的。很显然,如果某个块或者页的利用率高于其他,那么它的写入周期将被过快的消耗掉。由此这里就会产生一个坏块。一旦这个坏块是无法被修复或屏蔽的,那么这片闪存芯片也随之报废。而一颗芯片的报废会导致整块SSD无法继续使用。因此,这是工程师与消费者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平衡闪存中每一个块的负载,保持所有的存储单元都能被均匀的利用。这就能极大的保持SSD的健康性,保证SSD可以长期可靠的工作。
磨损平衡技术依赖于逻辑和物理地址的转换:也就是说,每次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请求相同逻辑页地址时,内存控制器动态的映射逻辑页地址到另一个不同的物理页地址,并把这个映射的指向存放在一个特定的“映射表”里。而之前过期的物理页地址就被标记为“无效”并等待之后的擦除操作。这样一来,所有的物理块就能被控制在一个相同磨损范围,保证所有存储单元能够同时“老化”。
磨损平衡算法分静态和动态。动态磨损算法是基本的磨损算法:只有用户在使用中更新的文件占用的物理页地址被磨损平衡了。而静态磨损算法是更高级的磨损算法:在动态磨损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那些不常更新的文件占用的物理地址进行磨损平衡,这才算是真正的全盘磨损平衡。目前SandForce和Marvell的主控方案都支持静态磨损算法。
Ⅶ 为什么我刚存U盘的文件,拔了再打开就是空的了
原因一:U盘的存储芯片已经出现物理坏块,U盘已经不能再正常使用了,会丢失数据。可以进一步验证一下,向U盘复制略小于U盘实际容量的文件,再将这些文件复制到电脑的硬盘上。然后在电脑上打开这些文件,若有文件不能正常打开或者使用,说明文件已经有物理坏块,基本上是报废了。
原因二:可能是你在还没有拷贝完文件的时候拔掉了U盘,所以导致U盘中下载的文件不完整,于是就打不开所下载的文件,文件列表就会显示是空的。
原因三:U盘可能是山寨扩容升级的,甚至用的闪存芯片可能是黑片,如果想正常使用,就必须用你U盘主控型号对应的U盘量产工具对U盘进行量产操作,让量产工具挑出坏块恢复你U盘闪存可用的部分。
(7)存储器坏块扩展阅读:
U盘储存文件的原理:
闪存(Flash
Memory)盘是一种采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大家都管他叫U盘,是非挥发存储的一种,具有关掉电源仍可保存数据的优点,同时又可重复读写且读写速度快、单位体积内可储存最多数据量,以及低功耗特性等优点。
其存储物理机制实际上为一种新型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是SCM(半导体存储器)的一种。
早期的SCM采用典型的晶体管触发器作为存储位元,加上选择、读写等电路构成存储器。现代的SCM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存储芯片,每个芯片中包含相当数量的存储位元,再由若干芯片构成存储器。目前SCM广泛采用的主要材料是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MOS),包括PMOS、NMOS、CMOS三类,尤其是NMOS和CMOS应用最广泛。
参考资料:网络《U盘》
Ⅷ 固态硬盘是否会有坏道
固态硬盘不会有坏道,由磁头、磁道、扇区、柱面组成的传统硬盘,本身十分敏感和脆弱,电压不稳、灰尘沉积、电磁干扰和环境潮湿等都有可能对硬盘造成影响,导致坏道的出现。
而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其内部构造十分简单,固态硬盘内主体其实就是一块PCB板,而这块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芯片,缓存芯片(部分低端硬盘无缓存芯片)和用于存储数据的闪存芯片。避免了坏道的产生。

(8)存储器坏块扩展阅读:
影响固态硬盘性能的几个因素主要是:主控芯片、NAND闪存介质和固件。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接口也可能会影响SSD的性能。主流的接口是SATA(包括3Gb/s和6Gb/s两种)接口,亦有PCIe 3.0接口的SSD问世。
由于SSD与普通磁盘的设计及数据读写原理的不同,使得其内部的构造亦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固态硬盘(SSD)的构造较为简单,并且也可拆开
Ⅸ U盘量产时提示“坏块太多,无法量产”是什么原因哩,
U盘量产时提示“坏块太多,无法量产”:
就是说U盘的坏块太多了,而导致其容量下降,不能量产了。也就是说这个U盘已经报废了。
U盘,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U盘的称呼最早来源于朗科科技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名曰“优盘”,使用USB接口进行连接。U盘连接到电脑的USB接口后,U盘的资料可与电脑交换。而之后生产的类似技术的设备由于朗科已进行专利注册,而不能再称之为“优盘”,而改称谐音的“U盘”。后来,U盘这个称呼因其简单易记而因而广为人知,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