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越大
㈠ 内存越大代表计算机的什么性能越好
这是因为:在CPU的运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中间数据,这些数据要放在内存中进行“周转”。如果内存太小,这些中间数据的一部分会被暂时保存在硬盘上(称作“虚拟内存”),使用时再从硬盘上调回内存中。而硬盘的存贮速度比内存小得多。所以增加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使计算机的“数据周转”尽可能在内存中进行,一般会显着增加计算机的速度。从理论上讲,计算机的内存越大,其整体速度越高。
打个比方:硬盘是仓库,内存就是仓库外的广场.
如果要从仓库搬出东西来,广场越大,在同一时间搬运的东西就越多,因为相对来说就没有什么阻碍,所以搬运就会快.内存的作用就是中转数据,所以内存越大,使用电脑时的速度就会越快.
㈡ 电脑内存条容量是越高越好吗
您好,不是,电脑内存条不是依靠越大越好而是合理搭配最好,合理搭配即经济又实用。
一台优质的高速电脑不是依靠某个硬件就可以达到的,一台好电脑性能优越的电脑是需要依靠综合性能的,选择内存条的大小一定要参考CPU及显卡的性能。
根据目前市面上的软件和游戏来分析,正常8G内存条已经足够,如果CPU是I5八代或I7全系列的话内存条最好搭配是8G+4G或者8G+8G,16G已经完全够用,上32G就是浪费了,正常使用用不到那么大的内存,只是看着舒服和心里作用而已。
(2)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越大扩展阅读:
内存条是CPU可通过总线寻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电脑部件。内存条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曾经是主内存的扩展。随着电脑软、硬件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内存条已成为读写内存的整体。我们通常所说电脑内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内存条的总容量。
评价内存条的性能指标一共有四个:
1、存储容量:即一根内存条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如常用的168线内存条的存储容量一般多为32兆、64兆和128兆。
2、存取速度(存储周期):即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又称为存储周期。
3、存储器的可靠性: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4、性能价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储器容量、存储周期和可靠性三项内容。
㈢ 通常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越大,性能越好
计算机性能指标
(1)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长。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64位的了。
(3)内存储器的容量。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 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性能指标外,微型计算机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例如,所配置外围设备的性能指标以及所配置系统软件的情况等等。另外,各项指标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而且还要遵循“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