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置防火
⑴ 问167: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如何设置,才能符合防火要求
(1)设置位置、防火间距、耐火等级。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以及图书馆建筑内,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物品仓库。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内建公共娱乐场所。在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上面、下面或毗邻位置,不准布置燃油、燃气的锅炉房以及油浸电力变压器室。
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在建设时,应与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通常与甲、乙类生产厂房、库房之间应留有不少于50m的防火间距。而建筑物本身不宜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2)防火分隔在建筑设计时应当考虑必要的防火技术措施:影剧院等建筑的舞台和观众厅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体隔墙,舞台口上部和观众厅闷顶之间的隔墙,可以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体,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舞台下面的灯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储藏室,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体墙与其他部位隔开;电影放映室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体隔墙与其他部分隔开,观察孔和放映孔应设阻火闸门。
对超过1500个座位的影剧院与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礼堂的舞台,以及与舞台相连的侧台、后台的门窗洞口,都应设水幕分隔。对于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与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的屋架下部,以及建筑面积超过400m的演播室、建筑面积超过过500m的电影摄影棚等,均应设雨淋喷水灭火系统。
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与其他建筑相毗连或者附设于其他建筑物内时,应当按照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商住楼内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居民住宅的安全出口应当分开设置。
(3)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内部装修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1995)和有关装饰装修防火规定。
(4)在地下建筑内设置公共娱乐场所除符合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只允许设在地下一层。
②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每个楼梯宽度应当满足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③应当设置机械防烟排烟设施。
④应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⑤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
⑵ 防火门如何设置
一、防火门设置的有关规定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高规”)中防火门的设置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条:
1.《建规》第7.5.2条: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自闭功能。双扇防火门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2)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3)防火门内外两侧应能手动开启;
(4)设置在变形缝附近时,防火门开启后,其门扇不应跨越变形缝,并应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6.3.7条规定:消防控制设备对常开防火门的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门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火门应自动关闭;
(2)防火门关闭信号应送到消防控制室。
3.《建规》第7.4.11条: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不应设置卷帘门。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甲级常开防火门。
二、防火门在消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相关条文中对设置常开式防火门、常闭式防火门的具体场所和部位不明确。由于规范条文的模糊,造成设计人员对防火门设计上的“误区”。实际上《建规》第7.5.2条第二款中规定:常开式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并应有信号反馈的功能。此条已明确了常开式防火门与常闭式防火门控制方式的不同,既常开式防火门必须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因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建筑图纸中只注明防火门的耐火极限,没有明确防火门的控制方式,电气专业设计人员也就绕着走,“顺理成章”的忽视了防火门的控制方式。有的设计人员认为电动控制的常开式防火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也就有意回避使用常开式防火门。
2.由于市场上常开式防火门配件的生产厂家对其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使设计人员、建设单位、消防监督部门对该产品的原理和性能不了解。
3.使用单位为了美观、方便、防盗安全的需要,设计中用防火卷帘和防盗门代替防火门。
4.使用单位不能正确理解常闭式防火门的作用,在平时以保证“安全出口畅通”为由,使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
三、防火门设置的合理性和控制原理
防火门一般都设置在疏散门或安全出口处。防火门既是保持建筑物防火分隔完整性的主要物件之一,又是人员疏散经过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需要开启的门。因此防火门的开启方式和方向应满足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开启,快捷疏散的需要。
1.常闭式防火门的设置部位
为了防止在火灾时烟气或火势通过门洞窜入人员的疏散通道、楼梯间内,以保证疏散通道的相对安全和人员的安全疏散,这些部位的防火门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后能自行关闭。以下场所应设置常闭式防火门:高层居民住宅、高层办公楼、写字楼等公共建筑、附设在建筑物内部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设备用房的防火门。这些建筑平时人流、物流相对较少,建筑内部的人员大部分是相对固定的,使用防火门的频率抵,不会对防火门的顺序器、闭门器造成损坏。
2.常闭式防火门的控制方式
常闭式防火门一般由防火门扇、门框、闭门器、密封条等组成,双扇或多扇常闭式防火门还装有顺序器。常闭式防火门不需要设置电动自动控制,采用常闭防火门的部位应有常闭的“警示标志”。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设置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上的防火门被锁闭(如公共娱乐场所、大型超市),为了解决消防安全与安防之间的矛盾,建议在这些场所应安装防火型报警逃生门锁,如果设置了防止外部人员随意进入的防火门,应设置在火灾情况下不需要钥匙等任何器具既能迅速开启的装置,而且在明确的位置有使用提示。
3.常开式防火门的设置部位
(1)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
(2)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中的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市场,学校的教学楼、公寓楼等。这些建筑的消防电梯一般与客梯兼用,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合用前室。该合用前室与疏散通道相连接处的防火门应是标准的常开门。因为室内的大部分人流、物流须通过防火门进入合用前室去乘电梯,如果在此处设置常闭式防火门的弊病有:因大量的人流、物流频繁使用防火门,对防火门本身及顺序器、闭门器损坏严重,导致使用单位不得经常性的更换防火门的闭门器、顺序器,有的甚至把常闭式防火门用其它措施固定在墙上。当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都争相逃命,此时的防火门也正真失去了正常关闭的功能,这样烟气就会进入合用前室,逃生用的楼梯间就不再安全。消防人员也无法从消防电梯进入前室去救人灭火。
4.常开式防火门的控制方式
(1)常开式防火门通常由防火门释放开关控制,它通常安装在墙上或自制的支架上,距地面高度1.4米左右,做法跟普通墙壁开关相似,由于要承受门扇的撞击及外拔力,所以它用专用接线盒预埋在墙体内。释放开关面板上有一凹槽,相对应的防火门扇上装一配套的金属小拉手,小拉手平时嵌入防火门释放开关的凹槽并被扣住,防火门释放开关将防火门扇拉住使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当拉或按手动释放金属小拉手时,防火门门扇依靠闭门器弹力及顺序器作用将门关闭。防火门释放开关金属小拉手的保持力应在10-50kg范围内可进行调整。
(2)防火门释放开关通常以电磁操作,电源可直接通过联动模块的24v直流外控电源,工作电流小于0.3A,通电时间小于0.5S,防火门被释放后线圈电路同时被自动切断。当控制多扇防火门时,外控电源可加大容量。防火门释放开关正常情况下必须接通消防专用电源靠电磁铁吸力将防火门吸住,火灾报警联动模块通过切除电磁铁电源来释放防火门,也可以手动控制并有反馈信号功能。
(3)常开式防火门释放开关一般与感烟探测器联动,当某一防火分区内发生火灾后,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时,通过总线报告给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按事先的设定发出动作指定,联动模块动作,接通电源,开关被释放,防火门借助闭门器弹力自动关闭,信号反馈到消控室,消防控制室也可通过总线或多线直接控制着火区的联动控制模块关闭防火门,并得到防火门关闭的确认反馈信号。常开式防火门的复位必须人到现场拉动防火门复位,复位后防火门状态信号也将同时反馈到消控室。
四、防火卷帘设置的有关规定
在《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规范中防卷帘的设置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条:
1.《高规》第4.2.4条:两座高层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0m。
2.《高规》第6.3.3.4条: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3.《高规》第5.1.4条: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本规定第5.1.1条的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
4.《高规》第5.1.5.2条: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5.《高规》第5.4.5条: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6.设备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6.3.8.1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及其警报装置,且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纽;6.3.8.2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
(1)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距地(楼)面1.8M;
(2)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6.3.8.3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
五、防火卷帘设置部位和控制方式
(一)设置部位
在建筑物的中庭,自动扶梯开口部位,建筑中建筑面积超过了规范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因功能或工艺要求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存在困难,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在消防实践中防火卷帘设置的不合理性有:
1.当两座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在门窗、洞口等开口部位设置防护卷帘,这种作法可操作性不强。因为发生火灾时火焰的热辐射是从下向上蔓延的,如果相邻较低的建筑物着火时,较多建筑物外墙防火卷帘不能及时启动,则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扩大。
2.消防电梯前室设置防火卷帘。因为消防电梯前室都设有正压送风系统,当消防电梯联动时因具有停止功能而使电梯前室形成较大开口面积,影响其防烟效果。
3.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因设计二步迫降,当手动、自动、机械三种控制方式出现故障后,一方面不能及时有效隔离烟火,另一方面也不便于人员疏散,因此在疏散通道上设置防火门比防火卷帘更合理些。
(二)防火卷帘的控制方式
防火卷帘的控制是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装置完成的。其控制方式是否合理,关键在于火灾情况下防火卷帘能否及时迫降关闭,起到防火分隔的作用。
在消防实践中防火卷帘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
1.有的设计单位在中庭与楼层房间、走道、过厅相同的开口部位和自动扶梯周围设置的防火卷帘旁,专门设置了感烟探测器与感烟探测器的组合,当烟感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降到距地面1.8m,温感动作后,迫降至地面。以上防火卷帘的控制方式表面上保证了防火卷帘迫降的可靠性,但实际中会弊大于利,设想当一个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远离防火卷帘的探测器接收到信号,但防火卷帘旁边专门设置的探测器因距离较远或者风向影响并没有接受到信号,这样防火卷帘不能及时关闭,失去了防火分隔的作用。
2.建筑的中庭和自动扶梯周围的防火卷帘一般有多樘,有的设计单位在每一樘卷帘处设置烟感或温感探测器,探测器动作一个,防火卷帘迫降一樘。或者防火卷帘旁的任意一个探测器接到信号后,卷帘全部迫降至地面。这种控制方式也是不合理的,为了及时控制火势,防止火灾向其它部位蔓延减少火灾损失,发生火灾时防火卷帘应能时关闭,正确的控制方式应该是:
(1)防火分区的任意一个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时,必须使防火分区内的所有防火卷帘全部同时迫降。
(2)如果防火分区内有安装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附近安装温感型探测器,或者在防火分区内增设几个温感型探测器。这样既能有效地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又能防止走道上的防火卷帘过早下降影响人员疏散。
(3)在自动扶梯处的防火卷帘的迫降方式应采用“两步迫降”,这样就能避免因防火卷帘过早迫降,而自动扶梯上的人员不能及时安全疏散到楼层。
综上所述,防火门、防火卷帘的防火分隔作用是不用置疑的,重要的是国家消防技术规范中要进一步明确其设置部位,特别是对设置常开式防火门的场所和部位,应是强制性规定。设计部门要依据规范为建设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经济、可靠的消防设计方案,使用单位要加强对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消防监督部门要严格依法监督,使以上几个环节形成链条不发生中断,才能使防火门、防火卷帘的作用真正得到保证。
⑶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基本防火如何设置
目前,我国各城市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供应规模大都在5000~7000户,少数在10000户左右,个别站也有大于10000户的。根据各地运行经验,考虑方便用户、维修服务等因素,供气规模以5000~10000户为主。该供气规模日售瓶量按15kg钢瓶计,为170~350瓶左右。瓶库通常应按1.5~2天的售瓶量存瓶,才能保证正常供应,需储存250~700瓶,相当于容积为4~20m3的液化石油气。
Ⅰ、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24的规定。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及总存瓶容积不大于1m3的瓶装供应站瓶库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的规定。
【3标§】Ⅰ、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表3-24

注:总存瓶容积应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及总存瓶容积不大于1m3的瓶装供应站瓶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应通风良好,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
3)与其他房间相邻的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4)应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
5)室温不应高于45℃,且不应低于0℃。
注:当瓶组间独立设置,且面向相邻建筑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2)室内地面的面层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
(3)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
(4)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
(5)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
(6)至少应配置8kg干粉灭火器2具。
(7)与道路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3-24中Ⅱ级瓶装供应站的规定。
(8)非营业时间瓶库内存有液化石油气气瓶时,应有人值班。
⑷ 如何进行疏散楼梯间的防火设置
疏散楼梯间是人员竖向疏散的安全通道,也是消防员进入建筑进行灭火救援的主要路径。因此,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⑸ 防火分隔的正确方法 防火分隔如何设置
1、防火分区分隔:
(1)划分防火分区,应考虑水平方向的划分和垂直方向的划分。
(2)水平防火分区,即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楼板、门窗等防火分隔物进行分隔的空间。
(3)竖向防火分区,主要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做分隔构件。
(4)每个楼层可根据面积要求划分成多个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在垂直方向一般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所有建筑物的地下室,在垂直方向尽量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
2、设备用房分隔、中庭防火分隔:
(1)中庭是建筑中由上、下楼层贯通而形成的一种共享空间。
(2)设计中庭的建筑最大的问题是发生火灾时,其防火分区被上、下贯通的大空间破坏。
3、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
(1) 建筑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
(2)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设自喷0.8m) 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
(3)当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但高层(多层) 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0.50h) 。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
(4)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
4、管道井防火分隔;变形缝防火分隔。
5、变形缝内的填充材料和变形缝的构造基层应采用不燃材料。
6、电线,电缆,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穿过建筑内的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或采取其他防变形措施,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⑹ 药房消防设施怎样配置
1、要配灭火器的
2、要配消火栓的
3、要配防排烟设施的
4、要配消防电梯的
5、可能要配防火卷帘的
6、要配应急消防广播的
7、要配喷淋系统的
8、要配消防报警系统的
9、要配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
一、消防设施、设备的范围
1、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标识牌、警示牌、应急灯、安全出路指示灯箱、消防通道、安全门等。
2、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栓、消防水带、消防水枪、防烟面罩、消防斧头等。
二、消防设施、设备的设置
1、消防设施、设备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未设有消防栓的项目部,室内灭火器的设置要求:每50平方米配备4kg的干粉灭火器不少于1具;每个项目的生产场所配备灭火器不少于10具。办公室、宿舍、小型仓库等按每两个房间配备4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1具;每个办公生活区配备灭火器不少于4具。
3、所有项目部的配电房、电控室、厨房等消防重点场所,每个房间内配备4kg的干粉灭火器不少于2具;值班室、门卫室等单独建筑配备灭火器不少于1具。
4、消防设备的放置地点应防雨、防水,与火源、水源、震动源等有1米以上的距离。消防设备设置要科学合理,分布做到“重点防护,兼顾全局”,灭火器一般放置在门口附近或重点防护设备附近的显眼地方,方便拿取使用。
5、消防设施、设备不得被遮盖阻挡,消防通道、安全门等不得阻塞或占用。
三、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
1、消防设施、设备只允许在发生火警或消防演练时使用,平时严禁使用。
2、消防设施、设备严禁用作消防以外的用途(如用消防栓清洗地面,用应急灯照明等)。
3、消防设施、设备使用后,要及时恢复原状,已使用过的灭火器要重新充装。
四、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
1、各项目部的消防设施、设备由项目班长负责进行检查维护工作。
2、消防设施、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查,定期巡查由项目班长在每月的5日前进行点检;不定期巡查由运营部每季度巡查1次。
3、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内容:
(1) 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表针指示在绿色范围内);灭火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瓶身是否有破损、配件是否齐全完好;瓶身、箱体是否积尘、生锈。
(2) 消防栓: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是否齐备、完好;消防箱体是否有破损、缺
失;消防龙头开闭是否灵活,水压是否正常;是否有锈蚀现象。
(3) 消防标识牌、警示牌:是否被遮挡、覆盖;是否有破损、脱落;是否清晰、
完整。
(4) 应急灯、安全出路指示灯箱:外观是否完整,充电过程是否正常;断电时
能否启动应急照明;照明亮度是否充足;指示标识是否清晰。
(5) 消防通道、安全门:消防通道有否被占用或堵塞;安全门是否完好,开关
是否灵活;安全门在工作期间有否上锁。
(6) 防烟面罩、消防斧头:逃生设备是否在规定地点放置;是否完好无损;是
否在有效期内。
4、检查时发现问题的,要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保障消防设施、设备的完好性、有效性。
⑺ 配电箱及开关箱如何进行安全防火设置
(1)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
配电系统宜使三相负荷平衡。220V或380V单相用电设备宜接入220/380V三相四线系统:当单相照明线路电流大于30A时,宜采用220/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
(2)总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开关箱。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宜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小宜超过3m。
(3)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4)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
(5)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潮气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亦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喷溅及热源烘烤场所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理。
(6)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7)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应为1.2~2.0mm,其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8)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而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
(9)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方可整体紧固在配电箱、开关箱箱体内。
金属电器安装板与金属箱体应做电气连接。
(10)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按其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11)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12)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标志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的有关要求配置并排列整齐;导线分支接头不得采用螺栓压接,应采用焊接并做绝缘包扎,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13)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14)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尺寸应与箱内电器的数量和尺寸相适应,箱内电器安装板板面电器安装尺寸可按照表6-9确定。
【3标§】配电箱、开关箱内电器安装尺寸选择值表6-9

(15)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
(16)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
(17)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
⑻ 如何做好家庭防火措施
做好家庭防火措施的方式: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3、不能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4、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5、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6、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7、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8、使用阻燃、难燃产品进行室内装饰装修。
9、对家中的电器设备,燃气用具等经常查看,尽可能少用临时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10、保持楼梯、走道畅通,严禁在楼梯、走道上堆放杂物。
11、配置必要的家用消防器材,万一发生火灾就能利用消防器材迅速扑灭初起火灾。
⑼ 问164:宗教活动场所如何进行防火措施
(1)对木构件及其他可燃易燃物品进行阻燃处理
①对建筑饰面层的剥落处进行修复。
②可采用防火浸料对木构件进行浸渍阻燃处理。
③对建筑物内的各种棉、麻、丝以及毛等织物进行阻燃处理。
④对沐浴室中的锅炉烟囱穿过可燃的屋顶处的构造采取隔热及防火要求。
(2)合理采用防雷击技术措施。应当依据宗教活动场所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高度以及与周围其他建筑的关系等合理采用防雷击技术措施。
(3)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①在天然水源处设置消防泵房,通过消防泵向寺内的消防管网供水;
②位于城市市区的宗教活动场所,可以直接利用市政水源,安装室内外消火栓;
③在宗教活动场所内面积大及容量高的礼拜殿等主要建筑内设置室内消火栓;
④规模大并且消防车不能进入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内部设置了消防给水系统,还应当在其外围消防车便于停靠的位置设置水泵接合器。
(4)在重点部位设置自动消防设施。为保证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活动场所的重点部位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水扑救的部位应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用水扑救的存有重点珍贵文物的部位应当安装气体灭火系统。
(5)设置手提式灭火器、消防锨、消防砂、消防桶等消防器材。可按每200m2配置2具8kgABC类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在维修时,应分批替换,不可一次集中,防止出现空档。
(6)设置畅通的消防车道。对于规模大并且保护价值高的宗教活动场所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时,消防车可从四周迅速展开灭火救援,其他规模较小的宗教活动场所也应当至少保证一条长边能达到消防车通行要求。
(7)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①加强领导,从严管理。要建立领导小组,并确定行政主管领导为防火责任人,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建立防火档案。
②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严禁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品,禁止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③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严禁搭建临时易燃建筑,包括在殿堂内利用可燃材料进行分隔等,以避免破坏原有的防火间距及分隔,已搭建的,必须拆除。
④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凡是与其毗连的易燃棚屋,必须将其拆除;从事危及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或者储存的单位,有关部门应协调采取消除危险的措施,该关的关,该停的停。
⑤加强用火用电的管理。使用明火时必须有专人看管,严禁在古建筑区燃放烟花爆竹等,禁止将明火引入殿内,烧香点蜡必须在殿外进行。
⑽ 防火分区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为了确保防火分区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充分发挥其功能,划分防火分区除必须满足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面积及构造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作避难通道使用的楼梯问、前室和某些有避难功能的走廊.必须受到完全保护,保证其不受火灾侵害、并经常保持畅通无阻。
二、在同一个建筑物内,各危险区域之间、小同用户之间、办公用房和生产车间之间.应该进行防火分隔处理。
三、局层建筑中的各神竖向井道,如电缆井、管道井、垃圾井等,其本身应是独立的防火单元,保证井道外部火灾不得传人井道内部。井道内部火灾也不得传到井道外部。
四、有特殊防火要求的建筑(如医院等)在防火分区之内尚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区域。
五、高层建筑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
六、所有建筑的地“室,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
七、为扑救火灾而设置的消防通道,其本身应受到良好的防火保护。
八、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防火分区,其允许面积可以适当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