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存储芯片三巨头

存储芯片三巨头

发布时间: 2022-12-25 16:46:13

‘壹’ 追赶国际巨头!长江存储发布第四代闪存,可以用于哪些产品中

2022年8月3日,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闪存峰会上发布第四代闪存。该芯片的发出意味着中国芯片行业的又一重大进步,标志着中国芯片已经从最开始的落后到现在追赶国际巨头。据长江储存介绍,第四代闪存芯片具有大容量、高密度的特点,适用于读取密集型应用,芯片是最能考验一个国家半导体产业基本功的品类,该芯片适用于国家所推出的半导体类的众多电子商品以及用于我们经常使用的固态储存设备U盘等。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样,储存芯片是最能考验一个国家半导体产业基本功的品类。半个世纪前的英特尔就是以储存器起家。日本也是如此。韩国也并不落后,作为后起之秀,三星凭借储存芯片领域的投资和政策,一举超过日本厂商,占据了当今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现如今长江存储所发布的第四代闪存芯片也正在追赶国际的脚步甚至比肩国际巨头。

‘贰’ 目前内存条、内存颗粒厂都有哪些

内存颗粒目前由美光(Micron),三星(SAMSUNG),现代(Hynix),英飞凌(Infineon),勤茂(TwinMOS),南亚(NANYA),华邦(Winbond),茂矽(MOSEL),ELPIDA等半导体大厂提供。内存条大多只是内存条牌子而不是内存颗粒,也有内存颗粒厂商出自己的内存牌子,例如美光Micron,就有英睿达Crucial以及铂胜Ballistix内存。

‘叁’ 存储芯片是什么怎么没有听说存储芯片被卡脖子

存储芯片主要包括DRAM芯片和NAND芯片,这个行业确实是拼制造,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被卡脖子。我国投资370亿元之巨的福建晋华,主要制造DRAM芯片,在2018年10月30日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至今前途未卜。今天我到晋华的官网去逛了逛,发现“大事记”的时间线停在了2018年10月20日,也就是试产运行之日,至今1年半过去,就没有量产的消息传出。


半导体设备基本被日美垄断,成为套在国产存储芯片企业头上的紧箍咒。下图是网上流传的晋华存储器生产设备采购清单,可以看出,清一色的日本、美国企业。实际上,全球前10大半导体设备公司,美国占了5个,日本有4个,欧洲1个。这就意味着,人家一断供,没有生产设备,钱再多,你也生产不了先进存储芯片。总之,看起来没有CPU等逻辑芯片复杂的存储芯片,对目前的我国来说,仍然是一块硬骨头,还需要多多努力。

‘肆’ 逾40家vc/pe入局,澜起科技(688008.SH)哪里不简单

科创板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自获批以来即被火速推进。6月27日共有10家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单日受理企业数量新高。目前,过会企业增至27家;受理企业达141家。这速度,跟点了火的窜天猴一样,噌噌噌的往上升。不仅投资者们跃跃欲试,创投机构也热血沸腾。这不,科创猫君了解到一家逾40家VC/PE入局,以9.08亿美元的金额高居美元融资榜首的芯片"独角兽"--澜起 科技 。

高额融资的背后反映出创投机构对芯片"独角兽"的热 捧。公开资料显示,澜起 科技 是一家从事研发并量产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的企业。能让创投机构青睐有加,这个"独角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1

DRAM市场规模总体向上

首先,先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内存接口芯片和DRAM是什么?

我们知道服务器有两大核心部件:CPU和DRAM内存。所谓的内存接口芯片就是服务器CPU存取内存数据的连接通路,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内存条,用来提升内存数据访问的速度及稳定性,满足服务器CPU对内存模组的大容量需求。

在公司2018年的营业收入中,内存接口芯片贡献了99.49%的营业收入。内存接口芯片直接面向DRAM存储器市场,要说公司业绩取决于DRAM市场行情也不为过。

DRAM是什么?DRAM属于易失性存储芯片,断电之后数据就会消失,我们最常说的系统内存就是DRAM。

根据技术规格的不同,DRAM可分为DDR系列、GPDDR系列、LPDDR系列等类别。简单点说,DDR/DDR3/DDR4/DDR5就是内存颗粒,而内存条就是把多颗颗粒一起嵌入板中而成,用于电脑等。目前,DDR和DDR2已经基本退出市场,而以DDR3、DDR4以及LPDDR系列为主,预计DDR5在2019年底实现量产。

2018年,DRAM的制程工艺处于1X/1Ynm阶段,预计1Znm以下制程要在2021年才大规模进入市场。1Xnm处于16-19nm之间,1Ynm处于14-16nm之间,1Znm处于12-14nm之间。数值越小说明相同芯片上可以放下的电子元件更多,能让晶体管运行速度变小,能耗变小的同时,降低单个芯片的制造成本。

DRAM的市场基本被三大寡头垄断,2019财年1季度,三星,海力士,美光 科技 这三大巨头市占率分别为42.7%、29.9%、23%。

近几年,云服务、数据中心一路发展壮大,推动DRAM的需求急剧上升。一时间供不应求,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随后全球厂商们纷纷加大产量,2018年三星扩产8%,海力士无锡厂也小幅扩产,快速填补2017年残存的需求缺口,结果就是DRAM价格应声而落。2019财年以来,DRAM二季度的价格比一季度下降了30%。预计2020年左右前期库存和轻微的供大于求会一并消化完毕,重新达到平衡。2020年以后,5G和AI热潮到来,拉动半导体需求,叠加下一代制程的DRAM(1Znm)也将开始普及,整个DRAM市场供需关系会更加复杂,但规模总体向上的趋势是确定的。

2

净利润爆发式增长,2018年毛利率高增

澜起 科技 的主营业务是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2017年及以前,公司以内存接口芯片和消费电子芯片为主。2017年剥离消费电子芯片业务后,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

公司采用无晶圆厂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模式,只需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生产、测试、封装等环节则外包。市场上,海思、高通、联发科、博通均采用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无需花费成本建立晶圆生产线,企业运行费用较低,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快速开发出相关产品。

公司营收保持稳健高速成长,净利润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6-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45、12.28、17.58亿元,CAGR达44.23%。实现归母净利润0.93、3.47、7.37亿元,同比增速237.98%、273.81%、112.41%。

公司经营业绩高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全球数据中心服务器内存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二是因为公司发明的DDR4全缓冲"1+9"架构被JEDEC(全球微电子产业的领导标准机构)采纳为国际标准,公司凭借在DDR4内存接口芯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良好口碑,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三是剥离消费电子芯片业务后,公司更专注于内存接口芯片领域的深耕。可以看到,公司内存接口芯片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提升,2016-2018年CAGR高达77.04%,有力地推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

2016-2018年,公司实现毛利率51.2%、53.49%、70.54%。2018年毛利率大幅提升是剥离消费电子业务所致。高毛利率也反应公司内存接口芯片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3

机遇与风险

澜起 科技 面临的机遇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大环境下旺盛的市场需求,二是公司市占率高,三是公司技术壁垒高企,护城河渐深。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重心转移至中国,下游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逐步成熟的背景下,行业具有爆发增长的趋势,前景广阔。

目前,行业已经进入三足鼎立的状态,三巨头分别是澜起 科技 、IDT和Rambus。公司和IDT在内存接口芯片领域市占率较为接近,Rambus占比则相对较小。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强者会愈强,而弱者只会愈弱。 商场如战场,在一个行业里面,独占鳌头的永远只有那两三个公司。 澜起 科技 已经位列全球前三,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较高的投资回报。

2016年至2018年内存接口芯片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美元)

对于芯片设计企业来讲,人才和技术研发就是生命线。澜起 科技 的核心技术均系自主研发结果,公司每年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均在15%以上。截至2019年4月1日,公司已获授权的国内外专利达90项,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书39项。公司整体员工中70%以上为研发类工程师,且研发人员中50%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为公司持续的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澜起 科技 面临的挑战大概有以下三点,一是客户集中度较高,二是下游客户出货量下滑将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波动,三是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受下游DRAM市场三星电子、海力士、美光 科技 市占率合计超90%的影响,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 2016-2018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70.18%、83.69%和90.10%。根据公司披露,公司主要客户是三星、海力士、海昌电子,如果公司产品开发策略不符合市场变化或不符合客户需求,则公司将存在不能持续、稳定地开拓新客户和维系老客户新增业务的可能,从而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

根据下游客户(DRAM生产商)公开披露的资料及行业研究报告分析,DRAM市场规模预计在2019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主要原因是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DRAM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处于下行周期。同时,受行业景气度影响,公司下游客户的总体出货量存在下滑的风险。如果DRAM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滑或回升不及预期,将有可能导致内存接口芯片市场规模同步出现下滑或增速放缓,可能对公司未来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公司的主要晶圆代工厂为富士通和台积电,主要封测厂为星科金朋和矽品 科技 ,相关供应商在中国大陆外均有相关产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的销售区域覆盖中国大陆、亚洲、欧洲、美洲等地。2018年来自境外、国内、其他(地区)的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5.68亿元、0.83亿元。其中,来自美国地区的营收占总收入比为4.53%、6.58%、3.22%。

美国于2018年3月22日公布计划对中国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其后中国也采取相应反制措施,近一年来中美双方就经贸问题进行了多轮磋商。截至2019年6月29日,中美双方元首会晤,美方表示将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但具体贸易协议仍未未达成。鉴于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化分工合作行业,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有可能造成产业链上下游交易成本增加,下游需求受限,上游供给不畅,从而有可能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4

澜起 科技 市值大概有多少

澜起 科技 充分享受了2017-2018年两年下游DRAM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现在摆在公司面前的是下游景气度下滑、产品价格下降将带来公司内存接口芯片需求的下降。

是争取做到成本领先,还是寻找新的增长点呢?目前来看,津逮服务器占收入比仍然只有0.5%左右,人工智能芯片研发项目才刚刚起步。看来,摆脱产品结构单一,寻找新的增长点,澜起 科技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话说,如果每台电脑都像苹果公司新推出的Mac Pro那样配12个DDR4 DIMM插槽。对,没错,就是那个被调侃的刨丝器!1配12!下游DRAM市场需求妥妥的暴增,将会带动澜起 科技 的业绩爆发,但前提是"刨丝器"热销。"刨丝器"能引起抢购潮吗?科创猫君觉得,理想很远大,现实有点骨感23333。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研发并量产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的主要包括3家公司,分别为澜起 科技 、IDT和Rambus。IDT是一家为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类行业提供组合信号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曾是美国上市公司,2019年1季度被瑞萨电子收购。Rambus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技术解决方案研发公司,同时提供安全研发、高级LED照明设备和显示器以及拟真移动媒体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总体上看,澜起 科技 和IDT在内存接口芯片市场占有率较为接近,Rambus占比则相对较小。

国内公司中暂无与澜起 科技 在业务模式、产品种类上均完全可比的竞争对手。考虑到科创板的特点及Rambus内存接口芯片业务占比较低等因素,选取A股IC设计公司全志 科技 、东软载波、纳思达、汇顶 科技 、欧比特、圣邦股份、中颖电子、和紫光国微作为可比公司对其进行估值。目前,可比A股上市公司股价对应2019年PE平均为40.35倍。

预计澜起 科技 2019-2021年营业收入为20.81、24.72、29.34亿元,净利润8.75、10.15、11.74亿元。

采用相对估值法,以国内行业平均PE(2019E)40.35计,澜起 科技 市值353亿元,除以总股本11.3亿股,得到澜起 科技 的合理估值为31.24元/股。

若剔除国内行业企业PE(2019E)最高值紫光国微PE(2019E)65.6、圣邦股份PE(2019E)65.6、最低值纳思达PE(2019E)19.3、则行业平均PE(2019E)34.46。以行业平均PE(2019E)34.46计,澜起 科技 市值301亿元,除以总股本11.3亿股,得到澜起 科技 的合理估值为26.64元/股。

据以上,预计澜起 科技 的询价区间为26.64-31.24元/股。

‘伍’ 亏损1.3亿!半导体封测龙头有着怎样的无奈


文/星空下的大橙子​

1987年,世界上第一家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在新竹成立。30多年过去了,这家业界巨掣掌握着全球芯片代工市场52%的份额(据iFind数据),拿下了苹果、华为等厂商几乎全部高端制程(16nm及以下)订单。由它创立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三环节分离的垂直分工模式也繁荣发展,奠定了全球信息化浪潮的生产力基础。但是众所周知,凡是有利于世界的,都是懂王反对的。在懂王兴风作浪之下,半导体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风险与日俱增。有消息称华为已经开始将14nm制程订单从台积电转到中芯国际(HK0981),并派出工程师入驻中芯,帮助研发7nm工艺。


全球化逆流汹涌,半导体行业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着断供停产的风险。


一、一石三鸟,背靠大树的通富微电


实现自主可控的第一步是找到突破口。在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里封测的技术含量最低,也成了自主可控最先突破的环节。根据iFind数据,我国最大的三家封测企业长电 科技 (600584)、华天 科技 (002185)和通富微电(002156)合计占据了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并且都进入了顶级企业的供应链。尤其是通富微电,拿到了世界处理器两强之一AMD90%以上的CPU和显卡封测订单。


成立于1994年的通富微电之所以能在AMD的订单中拿下这么大的份额,是因为公司于2016年4月出资3.71亿美元收购了AMD苏州和AMD槟城两家封测厂85%的股权。这两家工厂原本就承担着AMD大部分产品的封测任务,并购之后分别更名为通富超威苏州和通富超威槟城。通过这次并购,通富不仅扩充了 产能 ,还提升了 工艺和研发 能力,更与 大客户 AMD深度绑定。2019年,来自AMD的订单为通富带来了40.77亿营收,占通富全年营收的49.32%。

通富也曾经表示,AMD这个大客户是公司有别于其他封测企业的最大优势。


二、增收减利,大树底下未必好乘凉


通富在《2019年年报》中明确写到,由于AMD7nm制程的CPU和显卡上市大卖,带动公司报告期内2019年营收上升14.45%。看来这个“特别的优势”确实是个优势。

但是这个优势够不够特别呢?橙哥觉得也真是够特别——2019年通富微电净利润大降 84.9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甚至 亏损1.3亿 ,全靠政府补贴才实现盈利。虽然橙哥一直支持政府对高 科技 行业进行补贴,也着实吓了一跳。


通富在年报中对这一怪现状并未加以解释。当然我们可以从利润表中看到,2019年营收上升 10.44亿 的同时,成本上升了 10.62亿 。收入增长弥补不了成本的增加,再加之研发费用增加 1.26亿 ,基本上与去年1.27亿的净利润相当。如此一来也就难怪通富的扣非净利润会亏损了。


但是橙哥更关心的是,成本为何会上升如此之多。这一点通富在年报附注中同样未加说明,反而是研发费用的结构露出了端倪。

对于封测企业来说,其研发费用与生产成本的结构十分相似。都是原材料占大头,而原材料中占比最大的是载板,大约占到整个成本的 40%以上


载板,也叫基板,可以理解为使一种高端印刷电路板(PCB),主要功能是作为芯片的载体。目前载板的产能基本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全球前十大载板企业合计市占率超过 80% ,集中度很高。国内载板龙头深南电路(002916)只能做存储芯片载板,对CPU载板无可奈何。所以,封测企业面对上游的载板供应商就 没什么议价权 。2018年起,由于看到5G建设和消费电子升级的趋势,载板先于下游半导体市场进入景气行情,价格节节攀升。这就是通富成本大涨的原因。显然,我们的封测企业也很难把这个成本转嫁给客户。只能自己扛下亏损。


至于为什么通富的经营现金流增加了 6.5个亿 ,那是因为通富把该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全截流在自己这了。

三、结语


在通富微电身上,橙哥看到了中国ICT产业的希望与无奈:

1.希望在于国内企业确实有能力拿出顶级的技术和工艺,做出顶级的产品;

2.无奈在于各个环节难以做到齐头并进。因此难以形成 集群效应 ,使得先头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去年,全球封测一哥日月光营收高达973.5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大陆封测三巨头的营收总计也就400亿左右(长电 科技 尚未发布年报)。这说明我们的先头部队还没有到达战场的腹地,向半导体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进军才刚刚启程。


如果想要走远,半导体行业需携手同进结伴而行。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陆’ 芯片三巨头为何突遭中方反垄断调查

5月31日,中国的反垄断机构突然前往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国美光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办公室展开调查。中国政府怀疑在过去两年间存储芯片(DRAM)的价格暴涨1倍以上的原因是这三家企业恶意利用供给不足违法进行捆绑销售。一旦嫌疑被确认,这三家企业将面临中国政府8亿至80亿美元的罚款。

中企对三巨头依赖度高

韩国媒体报道称,遭调查的3家公司的半导体芯片业务2017年在中国营收依次为253.86亿美元、89.08亿美元、103.88亿美元,总计446.8亿美元,同比2016财年的321亿美元增长39.16%。

分析认为,中国对三星等世界三大存储芯片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与推进中国“半导体崛起”不无关系。最近中国华为、小米等厂商通过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各种电子产品成功抢占国际市场,但由此进口的半导体芯片也呈现“滚雪球式”的增长。去年中国在该领域的贸易赤字高达1900亿美元,而三星电子一家就在中国创下253亿美元的半导体芯片销售额,中国市场份额高达46%。

由于DRAM价格的暴涨与供给不足,中国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企业正在面临困境。报道称,中国企业对这三家企业的依赖度很高。除华为、小米、OPPO、vivo等智能手机企业及联想等电脑企业之外,连阿里巴巴、腾讯、网络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为构筑数据中心而大量使用芯片。仅去年从韩国进口的该类产品就超过42万亿韩元(约合2500亿元人民币)。

来源:环球时报

‘柒’ 欧洲半导体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作者 | 海怪

来源 | 脑极体(ID:unity007)

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三家半导体企业先后从其母公司独立或重组之后,直到今天,一直是撑起欧洲半导体产业面子的“三巨头”。

之所以被称为“三巨头”,是因为自1987年以来,三家几乎从未跌出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虽然排名有调换,但都没掉队。当然也再没有新兴的欧洲半导体企业进入这个头部榜单。

如今,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这三巨头主要选择了工业和 汽车 等B端芯片市场,而避开了竞争激烈的移动终端及电脑等消费级芯片市场。

这就让芯片产业之外的人很少有机会听到三巨头的名声,也自然很少了解这三巨头在全球芯片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三家当下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那么,三巨头之间有哪些纠葛和关联?各自有哪些优势?顺着这些问题我们接着讨论下去。

三巨头的并购“排位赛”

由于三巨头将市场都定位在B端芯片市场,三家各自的技术和产品自然有重叠,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激烈的竞争。而在近几年三巨头的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并购其他半导体企业和技术公司,成为能够快速赶超对手的“常规”手段。

在2018年,曾传出“英飞凌试图收购意法半导体”的消息,最后可能因为法国政府的阻挠而告吹。甚至早在2007年,还有“意法半导体要收购英飞凌”的传闻。可见三巨头相互之间觊觎对方已久。

而三巨头的关系中,英飞凌和恩智浦的竞争最为激烈,双方都在 汽车 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且排名接近。2015年,恩智浦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ctor),成为当年的天价收购案。完成此次收购后,恩智浦成功进入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并且成为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

经此一战,英飞凌虽然在 汽车 半导体市场略占下风,但也没有停止并购扩张的脚步。为巩固其在功率半导体的领先地位,英飞凌在2015年率先以30亿美元现金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又在去年4月,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

赛普拉斯半导体的产品,包括微控制器、连接组件、软件系统以及高性能存储器等,与英飞凌当先的功率半导体、 汽车 微控制器、传感器以及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了高度的优势互补,双方将在ADAS/AD、物联网和5G移动基础设施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英飞凌的目的仍然是要加强 汽车 半导体产品的实力,试图超越恩智浦的 汽车 半导体业务。此外,英飞凌在MCU、电源管理和传感器芯片方面超过或接近意法半导体。

去年几乎同时,恩智浦又以17.6亿美元收购美国美满电子(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主要产品线是Marvell的Wi-Fi和蓝牙等连接产品。通过这一收购,恩智浦可以更好补强其在工业和 汽车 领域的无线通信实力。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意法半导体在并购市场的动作较少,但也并非没有。2016年8月,意法半导体宣布收购奥地利微电子公司(AMS)的NFC和RFID reader的所有资产,获得相关的所有专利、技术、产品以及业务,以强化其在安全微控制器解决方案的实力,在移动设备、穿戴式、金融、身份认证、工业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2019年的TOP15半导体市场排名中,来自欧洲的三家企业只能排在12-14位。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红利已经消失。而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之后,两家营收加起来,会使得英飞凌大幅提升排名进到前十名当中。

从半导体产品形态来看,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都是模拟芯片或模数混合芯片企业。从近几年的产业趋势来看,模拟芯片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而且模拟芯片企业的并购重组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之间。从恩智浦和英飞凌收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模拟和模数混合芯片厂商的并购,而且标的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一方面说明美国模拟芯片整体的数量和实力都很强,一方面也能看出全球模拟芯片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如果想要打破平衡,取得快速发展,并购重组和强强联合就成为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洲直接模拟芯片企业的这种“内部消化”,正在进一步拉大欧美和亚洲之间在模拟芯片产业上的优势差距。

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为什么三巨头想要突破增长瓶颈,就必须依靠巨额收购来实现呢?

这实际上要跟模拟芯片产业的特点有关。与数字芯片要求快速更新迭代(摩尔定律)不同,模拟芯片产品使用周期较长,价格相对较低,其使用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产品价格也较低。寻求高可靠性与低失真低功耗,核心在于电路设计,模拟芯片设计工艺特别依赖人工经验积累、研发周期长。

一旦某家企业在某类模拟芯片上建立其研发优势,那么其他竞争对手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或者超过,同时也因为下游客户对模拟芯片超高稳定性要求,一旦某些厂商建立其产品优势,其他竞争者也难以撼动其供应市场。所以,模拟芯片的产品与行业特点导致模拟芯片厂商存在寡头竞争特点。

德州仪器、亚德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都是长期稳居全球TOP10的模拟芯片巨头,并且近几年,集中度还在进一步上升。近日,亚德诺高价完成美信的收购,甚至于有机会挑战第一名德州仪器的位置,而英飞凌对赛普拉斯的收购,也能让其排名大幅上升。

从产品线来看,三巨头都是老牌的IDM制造商,都拥有非常齐全的产品线,并且更加注重产品线工艺的稳步改进。

当然,恩智浦也想过拓展其他业务。2007年,恩智浦曾收购SiliconLabs蜂窝通信业务,发力移动业务市场,以及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家庭应用半导体市场,但短暂的出圈尝试不够成功。

因此,2007年起恩智浦很快将无线电话SoC业务、无线业务和家庭业务部门予以出售或剥离,并重新集中到飞利浦时代就确立的优势领域—— 汽车 电子和安全识别业务。2009年,恩智浦开始主要发力HPMS(高性能混合信号)产品,到2019年,包括 汽车 电子、安全识别相关业务的HPMS部门的营收占比超过了95%,产品线大幅度集中。

另外,恩智浦一直在大力推广以UWB、NFC等为代表的射频芯片业务。去年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正是致力于这一方向的表现。

英飞凌更重视其王牌业务板块——功率半导体产品。2016年,英飞凌尝试收购从美国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 Power &RF部门(不过被美国CFIUS否决),其目的也是为了集中资源,加强其功率半导体业务。英飞凌拥有 汽车 电子、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智能卡与安全等四大事业部。

(意法半导体2017Q2~2018Q2三大业务线营收及营业利润率)

相对于英飞凌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在传感器业务上更加突出,特别是其MEMS技术,竞争力很强,也正是依托该优势技术,使得该公司在消费类电子、 汽车 ,以及工业传感器应用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意外半导体在 汽车 和分立器件、模拟器件以及微控制器和数字IC产品都有相当比例的市场表现。

早在十年以前,欧洲半导体产业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不在移动终端及PC市场寻求突破,而是专注于车用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两个细分市场。这一选择既有延续传统优势的考虑,又有对电动 汽车 及物联网这些新兴市场趋势的判断。

欧洲国家本身有良好的 汽车 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而欧洲半导体三巨头又在车用和工业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完整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的IDM体系,使得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超越,这也是三巨头能够“守旧”的底气。

随着PC市场和移动终端市场红利期的结束,紧随5G网络普及而来的正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能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全新红利市场的到来,让欧洲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这是三巨头能够“拓新”的机遇。

从“守旧”中“拓新”,正是欧洲半导体产业能够继续赢得未来市场的不二法门。

三巨头的“中国红利”

由于欧洲半导体产业一直以来,无论是排名还是营收,其相对于美国和亚洲厂商来说,波动都非常小,但是未来又有一个稳定的增长预期。因此即便是三巨头如此大的体量,也成为美国半导体巨头试图并购的目标。

(虚线为2016年高通收购恩智浦流产后去除的390亿美元)

2016年,美国高通尝试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成为当年金额最高的收购计划。当时恩智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大幅提高了报价至440亿美元。高通同意了这一价格,并且收购案先后获得了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八个主要监管部门同意。但在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核期内,高通在其收购期内宣布放弃这些收购计划,并为此向恩智浦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高通大力收购恩智浦的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在5G发展可能受阻的情况下,获得恩智浦在 汽车 、物联网、网络融合、安全系统等领域的半导体技术优势,从而实现业务的互补和企业规模的飞跃。

不过,这场收购案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中国的反垄断审查。而事实上,无论恩智浦还是高通,中国都是最大的销售市场。假如两家强行完成并购,在未来仍有可能面临着我国的反垄断调查、限制甚至是处罚。

同样,对于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来说,中国既是三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是三巨头耕耘多年的新红利市场。

比如,恩智浦的众多业务早已在中国扎根。2019年汇顶 科技 以1.65亿美元收购NXP的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VAS),VAS可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oT等领域。更早之前的2015年,建广资产与恩智浦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瑞能半导体,随后建广资产又以18亿美元巨资收购恩智浦的RF Power部门,成为中国资本首次对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国际资产、团队、技术专利和研发能力进行的并购。

2017年,由中资收购恩智浦标准产品业务而组建的安世半导体,已经在半导体细分市场上,取得二极管和晶体管排名第一, ESD保护器件排名第二,小信号MOSFET排名第二,逻辑器件仅次于德州仪器, 汽车 功率MOSFET仅次于英飞凌的名次。

意法半导体也早已在中国耕耘多年,特别是其STM32系列MCU,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而英飞凌在与1998年已入华的赛普拉斯的整合之后,将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并且英飞凌本身的功率器件在中国的销售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当下华为遭受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阻击之时,华为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我们完整地回顾完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前世今生之后,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稳”。

从欧洲半导体产业初兴之时,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几乎所有半导体产业都聚集在各国原本的工业巨头之下,享受产业政策的呵护。即使在世纪之交,半导体产业从体量臃肿的母公司独立出来,也仍然只诞生出三家身世优渥的半导体巨头。

而三巨头在发展过程中,其实又一次经历了从臃肿到精简,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而此后的并购也主要集中在三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或者优势互补的产业方向上面。

这一切既源于欧洲大陆的传统工业基础优势的延续,又源于欧美亚洲在半导体产业格局上面的复杂博弈。欧洲半导体产业在利用自身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其实限制了突破传统桎梏的机会。不会像日韩、台湾地区和中国这样,利用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最早从零开始,建立其各自的半导体特色优势。

这也是《圣经》里说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现实意义吧。下一篇,我们继续欧洲半导体的回顾,探寻从荷兰飞利浦诞生的一个制造业的奇迹——荷兰光刻机公司ASML。

‘捌’ 主板上的什么起重要作用,大部分主板都用什么芯片组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u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总之,主板在整个微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重新的脚色。可以说,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常见的PC机主板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主板的分类:

一、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有:
386主板、486主板、奔腾(Pentium,即586)主板、高能奔腾(Pentium Pro,即686)主板。 同一级的CPU往往也还有进一步的划分,如奔腾主板,就有是否支持多能奔腾(P55C,MMX要求主板内建双电压), 是否支持Cyrix 6x86、 AMD 5k86 (都是奔腾级的CPU,要求主板有更好的散热性)等区别。

二、按主板上I/O总线的类型分
·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
·EISA(Extension 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标准体系结构总线.
·MCA(Micro Channel)微通道总线. 此外,为了解决CPU与高速外设之间传输速度慢的"瓶颈"问题,出现了两种局部总线,它们是: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总线,简称VL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围部件互连局部总线,简称PCI总线. 486级的主板多采用VL总线,而奔腾主板多采用PCI总线。 目前,继PCI之后又开发了更外围的接口总线,它们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IEEE1394(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标准)俗称"火线(Fire Ware)"。

三、按逻辑控制芯片组分
这些芯片组中集成了对CPU、CACHE、I/0和总线的控制586以上的主板对芯片组的作用尤为重视。 Intel公司出品的用于586主板的芯片组有:LX 早期的用于Pentium 60和66MHz CPU的芯片组
·NX 海王星(Neptune),支持Pentium 75 MHz以上的CPU,在Intel 430 FX芯片组推出之前很流行,现在已不多见。
·FX 在430和440两个系列中均有该芯片组,前者用于Pentium,后者用于Pentium Pro。HX Intel 430系列,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商用微机。VX Intel 430系列,在HX基础上针对普通的多媒体应用作了优化和精简。有被TX取代的趋势。TX Intel 430系列的最新芯片组,专门针对Pentium MMX技术进行了优化。GX、KX Intel 450系列,用于Pentium Pro,GX为服务器设计,KX用于工作站和高性能桌面PC。MX Intel 430系列,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奔腾级芯片组,参见《Intel 430 MX芯片组》。 非Intel公司的芯片组有:VT82C5xx系列 VIA公司出品的586芯片组。
·SiS系列 SiS公司出品,在非Intel芯片组中名气较大。
·Opti系列 Opti公司出品,采用的主板商较少。

四、按主板结构分
·AT 标准尺寸的主板,IBM PC/A机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采用AT结构布局
·Baby AT 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装机的一体化主板首先采用此主板结构
·ATX &127; 改进型的AT主板,对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优化,有更好的散热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专门的ATX机箱使用
·一体化(All in one) 主板上集成了声音,显示等多种电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节省空间的优点,但也 有维修不便和升级困难的缺点。在原装品牌机中采用较多
·NLX Intel最新的主板结构,最大特点是主板、CPU的升级灵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种CPU就必须更新主板设计 此外还有一些上述主板的变形结构,如华硕主板就大量采用了3/4 Baby AT尺寸的主板结构。

五、按功能分
·PnP功能 带有PnP BIOS的主板配合PnP操作系统(如Win95)可帮助用户自动配置主机外设,做到"即插即用"
·节能(绿色)功能 一般在开机时有能源之星(Energy Star)标志,能在用户不使用主机时自动进入等待和休眠状态,在 此期间降低CPU及各部件的功耗
·无跳线主板 这是一种新型的主板,是对PnP主板的进一步改进。在这种主板上,连CPU的类型、工作电压等都无须用跳线开关,均 自动识别,只需用软件略作调整即可。经过Remark的CPU在这种主板上将无所遁形. 486以前的主板一般没有上述功能,586以上的主板均配有PnP和节能功能,部分原装品牌机中还可通过主板控制主机电源 的通断,进一步做到智能开/关机,这在兼容机主板上还很少见,但肯定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无跳线主板将是主板发 展的另一个方向。

六、其它的主板分类方法:
·按主板的结构特点分类还可分为基于CPU的主板、基于适配电路的主板、一体化主板等类型。基于CPU的一体化的主板是 目前较佳的选择。
·按印制电路板的工艺分类又可分为双层结构板、四层结构板、六层结构板等;目前以四层结构板的产品为主。
·按元件安装及焊接工艺分类又有表面安装焊接工艺板和DIP传统工艺板。
内存一般指的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我们平常所提到的电脑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用途的内存,如显示卡使用的VRAM,存储系统设置信息的CMOS RAM等。

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内存刷新(Memory Refresh)的操作,这要额外设计一个电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 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容放电,籍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有了刷新操作,动态内存的存取速度比静态内存要慢很多。

内存的数据传输量很大,难免发生错误,在较高要求时,需要有检验错误和修正错误的功能。

‘玖’ 韩国的三星家族到底有多么恐怖,坐拥万亿家产,“富可敌国”

三星集团包括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及办事处,员工总数20余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行业的跨国企业集团。

三星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拥有亚洲最大的芯片和手机厂商三星电子、全球第二大造船厂三星重工和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厂商三星SDI等等。三星几乎涉足了各个领域,包括了电子工业、造车、造船、机械和重工业、军工、航天、半导体、化学工业、金融服务、物流、电子设备、精密化学、石油、保险、风险投资、酒店、医疗院、物业、福利院、经济研究院、大学、家电、网络、5G等。

三星集团是韩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企业集团,大到什么程度,有媒体报道说一个韩国人一生离不开三件事:有三星、税收、死亡。就连总统也无可奈何,韩国总统坐牢、被害都成了寻常事。一起揭露一下“韩国三星帝国”的神秘面纱。

一、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是韩国的电子工业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三星电子旗下业务有:智能手机、智能平板、音频产品、智能手表、智能产品配件、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显示器、存储产品等

1、三星移动通信

三星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三星手机销量2.75亿台,稳居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占全球市场总份额20.4%,多年稳坐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可能很多人觉得好多年都看不到三星了,三星怎么还有这么高的销量。自从2016年,三星Note7出行了爆炸事件,本来可以解决的,不过这个解决态度有点过于敷衍,国外的可以轻松维权,国内的各种理由和借口,最后彻底损失了口碑,不的不退出中国市场。

2021年三星电视在全球的电视销售额中占比达到了29.5%,销量占比达到了19.8%。这也是三星电视在2006年首次登顶后连续第16年成为全球销量冠军;三星的智能平板销量在全球销量也在全球第二。三星的洗衣机、空调、冰箱、智能手表等也是全球智能品牌,销量在全球也是排名前列

2、三星半导体领域

DRAM(芯片)、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多芯片封装、消费级存储、处理器( 汽车 处理器、射频芯片、穿戴处理器)、图像传感器、显示芯片(电视、电脑、平板)、安全解决方案、电源管理芯片、LED

晶圆代工部门不仅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为全球无晶圆厂客户生产芯片,还通过设计基础设施,如资源库、工艺设计包(PDK)、设计方法学(DM)、设计服务等提供解决方案

系统半导体是创新的第一步,从构架设计到软件开发,S.LSI 部推出了支持 5G 移动通信标准的多模式调制解调器、Exynos 处理器(芯片),ISOCELL 图像传感器采用先进的像素技术,可在移动设备和 汽车 上提供更生动、更准确的图像,ISOCELL 图像传感器最终突破了 2 亿像素大关。

三星现在芯片已经3纳米量产成功,成为全球首家3纳米量产的公司,与传统的5纳米芯片相比,新开发的第一代3纳米工艺可以降低45%的功耗,性能提高23%,并减少16%的面积,使用的GAA晶体管架构,该架构大大改善了功率效率。

2021年三星智能手机存储芯片(DRAM和NAND)市场份额全球排第一,2021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存储芯片市场总销售额达到 114 亿美元,三星以49% 的份额遥遥领先,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

3、三星5G

三星公司最先研发出适应第五代移动通信环境5G数据传输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在28GHz超高频段范围内以每秒1Gb的速度传送数据,其最长传送距离可达2公里,在5G核心标准必要专利的中,占据了12%的专利数量

二、三星重工

三星重工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业,也是韩国“三巨头”造船企业之一。它是三星集团核心子公司,该公司主要业务涉及船舶,海上漂浮物,门式起重机,船舶数字设备,以及其他建筑和工程。三星重工在中国共投资建立了两家造船厂,分别是宁波三星重工和荣成三星重工

法国达索系统公司与三星重工签订合作协议,目标是打造全球顶级智能船厂。

三星重工今年以来承接的新船订单已达79艘,其中大型LNG船21艘、集装箱船44艘、原油运输船14艘,合同总金额超120亿美元

韩国三星重工在一天之内成功签订了卡塔尔“百船计划”的首批14艘大型LNG船订单,订单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刷新了世界造船史上单笔最大规模金额新船建造订单的新纪录

韩国先后推出了KDX-1型和KDX-2型两款驱逐舰、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三、三星SDI

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能源储存。中国三星SDI分别在天津、上海、深圳、东莞建立了4个生产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现在转行做电池三星在西安打造中国最大的 汽车 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四、三星SDS

主要业务为IT相璃基板、等离子过滤器、显像管和玻璃。

三大业务领域涵盖:建设融合IT服务、企业革新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服务 ,致力于向全球客户提供包括智能基建工程、移动通讯服务、咨询服务、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外包、ICT基础设施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世界级高水准的ICT服务。

五、三星电机

公司逐步导入了TPM、6SIGMA、TPS、奇才HOUSE 等先进的革新体系,凭借其核心技术,成为韩国电子元件产业之中枢的同时,将产品国际化,并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着名电子产品核心部件供应商,主要生产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核心部件。是从事消费性电子、半导体制造、面板、家电等业务,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旗舰子公司,也是世界上营收最大的电子工业制造商。

六、三星工程

该公司提供全方位的工程服务,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调试。

三星工程有限公司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印度,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墨西哥。公司两大主要业务:烃和工业和基础设施。

主要业务为制造电子零件装备、军用飞机零组件(与电子领域重复)

七、三星航空

自1979年开始,韩国第一家飞机发动机的维修厂家,开始生产飞机、直升机、舰船及 汽车 用的各种发动机。凭着生产飞机空气涡轮发动机的经验和技术,三星航空工业公司生产出了空气涡轮机及透平机械。并且利用最新技术及生产飞机空气涡轮发动机的经验,三星航空工业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了自己的高性能的离心压缩机。除发动机业务外,三星航空工业公司还是韩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厂家。除发动机业务外,三星航空工业公司还是韩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厂家。

八、三星军工

三星泰勒斯是半导体、监视系统和军工武器制造商。同时又运营着直升机和商务机航线,以及飞机租赁业务。

T-50金鹰教练机、6*6轮式多功能装甲车、F-16战斗机、k9自行榴弹炮、方向雷达侦测器、车际信息交互系统、步战车k-21、天马防空导弹kss-l等很多军事武器,不过三星已经将军工出售给了韩华集团。具体什么原因出售,可能很多人都明白。

九、三星金融领域

1、三星生命

成立于1957年,历经半个世纪发展,成长为韩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占据寿险市场56.8%的份额,是第二和第三大寿险公司的两倍还多

2、三星火灾海上保险

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主要经营的业务范围为:火灾保险、海上保险、航空保险、伤害保险、运输保险、赔偿责任保险、 汽车 保险、其他各种损害保险、其他各项险种的再保险

3、三星信用卡

主要业务为信用卡业务,贷款,租赁服务。

4、三星证券

主要业务为资产管理、中介业务。

5、三星投资信托管理

主要业务为投资信托,2008年营业额为754亿韩元。

6、三星风险投资

主要业务为风险投资业务,2008年营业额约110亿韩元。

十、三星医疗

三星首尔医院,是韩国医院治疗效果最好的一家医院。三星首尔医院核心项目设有:癌症微创手术、高频热消融治疗、伽马刀手术、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乳腺癌手术、质子治疗。

十一、成均馆大学

坐落于韩国首尔、水原,是一所亚洲顶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世界百强名校,成均馆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于第95名。

十二、三星化学领域

1、三星道达尔

世界先进的化学企业,主要业务为制造塑料、化工产品、石油产品。主要有乙烯, 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树脂部门,二甲苯为原料的化学产品部门, 石油产品部门等。

三星石油化学:通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企业。

三星BP化学:主要业务为制造硝酸、H2、VAM,

三星精密化学:主要业务为制造电子化学材料、精密化学制品。

‘拾’ 生产内存颗粒的厂商有哪几家

三星,海力士,力晶,华邦,奇梦达。

韩国的三星内存颗粒可能当下最多产能的,标识也比较明显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带有samsung标志,另外一种则是sec英文开头。海力士与前生的现代颗粒合二为一,hynix标志为现代,S K hynix标志为现在的海力士。

力晶,中国台湾内存颗粒生产厂商,其简称为PSC,标志明显。与南亚、茂矽并称台湾内存制造业三巨头。华邦也是台湾着名的内存芯片生产商,内存芯片标志为Winbond。奇梦达是英飞凌科技公司旗下,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德国最大的半导体产品制造商。事后我国的浪潮集团收购。

生产内存颗粒注意事项

通常内存颗粒里面都有无数电路单元,因此很容易产生不良品(Low yield),如果把颗粒打散混杂生产,那么隐患就不可避免了,有些不正规生产商就会选择这样未经过检测程序的半成品晶圆进行封装加工为内存模组,这样生产出来的内存颗粒,品质是毫无保障的。

而品牌内存芯片出厂必须严格经过前工序、后工序和检测工序三个阶段。前工序将高纯度硅晶片切割为晶圆芯片(die),进行简单的EDS测试完成基本功能测试;后工序对晶片做I/O设置和保护;检测工序对芯片所有电性参数进行全面测试,这一工序最重要时间也最长,大约需要将近1000秒。

热点内容
java返回this 发布:2025-10-20 08:28:16 浏览:600
制作脚本网站 发布:2025-10-20 08:17:34 浏览:892
python中的init方法 发布:2025-10-20 08:17:33 浏览:585
图案密码什么意思 发布:2025-10-20 08:16:56 浏览:769
怎么清理微信视频缓存 发布:2025-10-20 08:12:37 浏览:689
c语言编译器怎么看执行过程 发布:2025-10-20 08:00:32 浏览:1016
邮箱如何填写发信服务器 发布:2025-10-20 07:45:27 浏览:261
shell脚本入门案例 发布:2025-10-20 07:44:45 浏览:119
怎么上传照片浏览上传 发布:2025-10-20 07:44:03 浏览:809
python股票数据获取 发布:2025-10-20 07:39:44 浏览: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