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得手如何配置资源
⑴ “看不见得手”是如何解决资源配制的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是我们说的《国富论》。他认为经济发展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无形的作用。每个人在做自己的事时,并没有想到促进社会利益,而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实现自己的利益,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当每个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社会中每一个体的利益都获得满足,那么整个社会也会得到最大的利益。简单地说,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个人利益,是市场机制,是价格机制,是自由竞争。
亚当·斯密请求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做一个守夜人。只要政府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一语道破了“看不见的手”所起的作用。在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影响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后是欧洲,再后是美国。“看不见的手”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150年之久,至今仍然是经济学家绕不过去的话题。
想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了几百条冰箱和彩电生产线,政府计划部门惊呼:“重复引进,浪费资源”,并连下数道“金牌”加以制止。然而到下面没人买账,冰箱彩电发展势如破竹。“看不见的手”起了巨大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兼并重组淘汰,中国成了世界冰箱彩电出口大国。高度垄断、严密呵护的汽车行业至今仍是国家最大的保护对象,50岁了还是“幼稚产业”。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山西某国有纺织厂在全国纺织行业连年不景气情况下,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当记者问厂长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您是想听实话还是官话?”“当然是实话。”“实话就是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上级领导一年到头也不来一趟,没法指导厂里工作。”这则故事是说少了行政干预,“看不见的手”照样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
“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到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人们一夜之间突然发现“看不见的手”把经济搅得一塌糊涂。
于是,这时又出现一只“看得见的手”,也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⑵ 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指的是什么对市场经济有什么影响
在我们的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指的是市场的调节作用。这只手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在于对比价格和供求关系之间的变化,传递出市场的信息,从而对市场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
总而言之,这支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是适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以供求关系作为市场调节的主体,运用理性人的原则去调节市场生产的产品。短期来说是对经济可以有促进的功效,但长期来看这种方式是不宜长久进行的,1933年资本主义危机即可看出,这一理论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⑶ 市场这只看不见得手和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来配置资源和调控市场经济的
在西方经济学里首先有一个假设是 人是理性的\以各人利益最大化为中心的.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 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 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
⑷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
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自发的调节资源配置,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宏观调控,来调整市场供求
⑸ 我们经济学考试中问道: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是什么如何调配的谢谢各位帮忙告知,不胜感激。
看不见的手是指自由市场,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计划,计划和市场要合理配合,才能使社会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