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淀粉溶液怎么配置淀粉酶
1. 探究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 设计实验(要详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蓝紫色复合物,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试管12支,试管刷1把,试管架1个,刻度吸管2支,恒温水浴箱2台(水温分别保持在60℃、100℃)、塑料烧杯1个(冻冰),铅笔1支,1%淀粉溶液,0.1%淀粉酶溶液,碘液,蒸馏水.
四、实验准备
1、实验前教师应配制好1%淀粉溶液和0.1%的淀粉酶溶液,碘液.
2、课前90min,打开2个温水浴箱,并调好温度.
五、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试
管
编
号
反
应
性
质
处理Ⅰ
处理Ⅱ
处理Ⅲ
1A
1B
1C
1D
2A
2B
2C
2D
3A
3B
3C
3D
酶促反应
1.0%淀粉2ml
+
+
-
-
+
+
-
-
+
+
-
-
0.1%a-淀粉酶1ml
-
-
+
-
-
-
+
-
-
-
+
-
蒸馏水1ml
-
-
-
+
-
-
-
+
-
-
-
+
实验预处理
2℃/5min
60℃/5min
96℃/5min
酶-反应
每组将预处理试管A中底物和试管C中酶混合、试管B中底物和试管D中蒸馏水混合,分别在各自温度下再保温5min
鉴定反应
鉴定实验
1滴碘液
1滴碘液
1滴碘液
1A+1C
1B+1D
2A+2C
2B+2D
3A+3C
3B+3D
溶液颜色
深蓝色
深蓝色
黄色
深蓝色
深蓝色
深蓝色
六、实验结论:
在不同温度下,a-淀粉酶的活性不同,低于最适温度,a-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全部释放,高于最适温度a-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消失.从以上实验表格可知,在2℃时,a-淀粉酶的活性最低,几乎没有活性,在60℃时,a-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即60℃为最适温度,在96℃时,a-淀粉酶活性完全丧失.
七、说明:
1)对照组均为深蓝色,实验组中冰水组颜色为深棕色,60℃时为黄色,100℃时为深蓝色.
2)水浴箱水温100℃时,敞开盖后只能维持96℃.所以测定的是96℃下酶的活性,但也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3)水浴锅要保持水温60℃时,应设定在61℃,敞开盖时的实际温度为60.1℃左右.
2. 怎么配制淀粉酶溶液,现有粉末状淀粉酶!
先加一部分水并充分搅拌,之后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感谢知道用户 zhangyuhl 提供的答案)
3. 1%淀粉指示剂怎么配制
配制方法:
1、首先称取1.0g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加少量纯净水搅匀。
2、随后用玻璃棒一边搅拌一边注入热水约60mL;
3、再将烧杯内溶液煮沸2至3min,后静置冷却,加20gNaCl,溶解后再加纯净水至100mL即可完成1%淀粉指示剂的配制。
(3)1淀粉溶液怎么配置淀粉酶扩展阅读:
淀粉指示剂:
1、将可溶性淀粉溶解,加入沸水中形成的一种液体,为滴定中碘量法使用的专属指示剂。
2、淀粉含糖较高,容易腐败,所以应即制即用。
指示剂:
1、化学试剂中的一类。在一定介质条件下,其颜色能发生变化、能产生浑浊或沉淀,以及有荧光现象等。常用它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滴定分析中用来指示滴定终点
3、环境检测中检验有害物。一般有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吸附指示剂、淀粉指示剂等。
4. 如何配制10%淀粉溶液,做粘度用的,是食用玉米淀粉。
取100克淀粉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2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用5% Na2CO3调节pH=6.2—6.3,加入2毫升5%CaCL2溶液,于90-95摄氏度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60毫克,不断搅拌使其液化,并使温度保持在70--80摄氏度。
然后将烧杯移至电炉加热到95摄氏度至沸,灭活10分钟。过滤,滤液冷却到55摄氏度,加入糖化酶200毫克,调节pH=4.5,于60-65摄氏度恒温水浴中糖化3-4小时,即为淀粉糖浆,若要浓浆,可进一步浓缩。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一定要加热。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
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甚至分支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
淀粉的分类
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是D-六环葡萄糖经α-1,4-糖苷键连接组成;支链淀粉的分支位置为α-1,6-糖苷键,其余为α-1,4糖苷键。
直链淀粉含几百个葡萄糖单元,支链淀粉含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在天然淀粉中直链的占20%~26%,它是可溶性的,其余的则为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分子的一端为非还原末端基,另一端为还原末端基,而支链淀粉分子具有一个还原末端基和许多非还原末端基;当用碘溶液进行检测时,直链淀粉液呈显深蓝色,吸收碘量为19%~20%,而支链淀粉与碘接触时则变为紫红色,吸收碘量为1%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玉米淀粉
5. 淀粉加淀粉酶加斐林试剂
准确地说是都不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
①准备三支试管 编号123
1在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再注入斐林试剂.
2在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再注入斐林试剂.
3把蔗糖溶液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注入斐林试剂.
②上述三种试管在等待一段时间后 沸水浴加热2至3分钟观察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③若直接加入然后沸水浴加热会造成酶的失活,致使前两种种试管都不会砖红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