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windows线程局部存储

windows线程局部存储

发布时间: 2023-01-22 09:47:11

① 线程局部存储的Win32实现

每个线程创建时系统给它分配一个LPVOID指针的数组(叫做TLS索引数组),这个数组从C编程角度是隐藏着的不能直接访问(实际上该数组地址写入了线程信息块 thread information block,缩写TIB或TEB),需要通过一些Kernel32 API函数调用访问。在进程内部创建、并发执行的各个线程,可以看作是执行相同动作(代码是一样的),但输入的数据不同,所以输出的结果数据也不同。因此各个线程使用的数据结构是相同的,只是有些变量是被所有的线程共享访问,为进程全局变量;另外一些变量是由每个线程独享访问,即线程局部存储。而每个线程局部存储的地址需要存入该线程的TLS索引数组。
举例说明:设每个线程都要使用线程私有的一个浮点型变量fvalue与一个长度为512个字节的缓冲区buf。需要在启动这些线程前,在主进程中先为fvalue与buf两个线程局部存储变量在TLS索引数组申请两个条目,假设为fvalue申请到第3号条目,为buf申请到第5号条目。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线程内访问该线程私有的fvalue,需要查询该线程自己的TLS索引数组,其第3号条目存放的就是fvalue的地址。当然,启动各个线程后还需要为线程私有的fvalue与buf从堆中申请到存储空间,然后把fvalue与buf的地址登记入该线程的TLS索引数组的对应的第3号、第5号条目中,之后才能在该线程各处使用线程私有的fvalue与buf。
第一步,在主进程内调用TlsAlloc()函数,从将要启动的每个线程的TLS索引数组中预定一个条目(slot),并返回该条目的序号:
DWORD global_dwTLS_fvalue = TLSAlloc();
注意,此步之后,变量( global_dwTLS_fvalue )保存的是分配得到的TLS索引数组的某个条目的序号,例如值为3。编程者在写这个程序代码时规定了这个变量( global_dwTLS_fvalue )保存了线程局部存储fvalue在每个线程的TLS索引数组的对应条目的序号。变量( global_dwTLS_fvalue )是普通的全局变量,各个线程随后只需要读取它的值。类似的,另外一个线程局部存储buf变量也需要定义一个变量( global_dwTLS_buf )并用TLSAlloc()初始化。
第二步,在每个进程执行的一开头,从堆中动态分配一块内存区域(使用LocalAlloc()函数调用)
void* p_fvalue = LocalAlloc(LPTR,sizeof(float));
然后使用TlsSetValue()函数调用,把这块内存区域的地址存入TLS索引数组相应的条目中:
TlsSetValue( global_dwTLS_fvalue, p_fvalue);
第三步,在每个线程的任意执行位置,都可以通过该线程私有的TLS索引数组的相应条目,使用TlsGetValue()函数得到上一步的那块内存区域的地址,然后就可以对该内存区域做读写操作了。这就实现了在一个线程内部处处可访问的线程局部存储。
LPVOID lpvData = TlsGetValue(global_dwTLS_fvalue);
*lpvData = (float) 3.1416; //应用该线程局部存储
最后,如果不再需要上述线程局部静态变量,要动态释放掉这块内存区域(使用LocalFree()函数),这一般在线程即将结束时清理线程占用的各项资源时释放。然后,主进程从TLS索引数组中放弃对应的条目的占用(使用TlsFree()函数)。
LocalFree((HLOCAL) p_fvalue );
TlsFree(global_dwTLS_fvalue); 直接声明这个变量是各个线程有自己拷贝的线程局部静态变量:
__declspec( thread ) int var_name;
但在Vista与Server 2008之前的操作系统,仅限于在应用程序的主进程(.exe)以及与主进程一起装入内存的动态连接库(.dll),才能正常装入本方法所声明的线程静态存储。

② 线程的线程的同步

线程的同步是Java多线程编程的难点,往往开发者搞不清楚什么是竞争资源、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同步,怎么同步等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但有些原则问题需要考虑,是否有竞争资源被同时改动的问题?对于同步,在具体的Java代码中需要完成以下两个操作:把竞争访问的资源标识为private;同步哪些修改变量的代码,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同步方法或代码。当然这不是唯一控制并发安全的途径。synchronized关键字使用说明synchronized只能标记非抽象的方法,不能标识成员变量。为了演示同步方法的使用,构建了一个信用卡账户,起初信用额为100w,然后模拟透支、存款等多个操作。显然银行账户User对象是个竞争资源,而多个并发操作的是账户方法oper(int x),当然应该在此方法上加上同步,并将账户的余额设为私有变量,禁止直接访问。
工作原理
线程是进程中的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拥有多个线程,一个线程必须有一个父进程。线程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有运行必须的一些数据结构;它与父进程的其它线程共享该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线程可以创建和撤消线程,从而实现程序的并发执行。一般,线程具有就绪、阻塞和运行三种基本状态。
在多中央处理器的系统里,不同线程可以同时在不同的中央处理器上运行,甚至当它们属于同一个进程时也是如此。大多数支持多处理器的操作系统都提供编程接口来让进程可以控制自己的线程与各处理器之间的关联度(affinity)。
有时候,线程也称作轻量级进程。就象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但是,与分隔的进程相比,进程中的线程之间的隔离程度要小。它们共享内存、文件句柄和其它每个进程应有的状态。
进程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它们看似同时执行,但互相之间并不同步。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空间,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而且它们从同一堆中分配对象。尽管这让线程之间共享信息变得更容易,但您必须小心,确保它们不会妨碍同一进程里的其它线程。
Java 线程工具和 API看似简单。但是,编写有效使用线程的复杂程序并不十分容易。因为有多个线程共存在相同的内存空间中并共享相同的变量,所以您必须小心,确保您的线程不会互相干扰。
线程属性
为了正确有效地使用线程,必须理解线程的各个方面并了解Java 实时系统。必须知道如何提供线程体、线程的生命周期、实时系统如 何调度线程、线程组、什么是幽灵线程(Demo nThread)。
线程体
所有的操作都发生在线程体中,在Java中线程体是从Thread类继承的run()方法,或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中的run()方法。当线程产生并初始化后,实时系统调用它的run()方法。run()方法内的代码实现所产生线程的行为,它是线程的主要部分。
线程状态
附图表示了线程在它的生命周期内的任何时刻所能处的状态以及引起状态改变的方法。这图并不是完整的有限状态图,但基本概括了线程中比较感兴趣和普遍的方面。以下讨论有关线程生命周期以此为据。
●新线程态(New Thread)
产生一个Thread对象就生成一个新线程。当线程处于新线程状态时,仅仅是一个空线程对象,它还没有分配到系统资源。因此只能启动或终止它。任何其他操作都会引发异常。例如,一个线程调用了new方法之后,并在调用start方法之前的处于新线程状态,可以调用start和stop方法。
●可运行态(Runnable)
start()方法产生运行线程所必须的资源,调度线程执行,并且调用线程的run()方法。在这时线程处于可运行态。该状态不称为运行态是因为这时的线程并不总是一直占用处理机。特别是对于只有一个处理机的PC而言,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处于可运行态的线程占用处理 机。Java通过调度来实现多线程对处理机的共享。注意,如果线程处于Runnable状态,它也有可能不在运行,这是因为还有优先级和调度问题。
●阻塞/非运行态(Not Runnable)
当以下事件发生时,线程进入非运行态。

①suspend()方法被调用;
②sleep()方法被调用;
③线程使用wait()来等待条件变量;
④线程处于I/O请求的等待。
●死亡态(Dead)
当run()方法返回,或别的线程调用stop()方法,线程进入死亡态。通常Applet使用它的stop()方法来终止它产生的所有线程。
线程的本操作:
派生:线程在进程内派生出来,它即可由进程派生,也可由线程派生。
阻塞(Block):如果一个线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等待某个事件发生,则被阻塞。
激活(unblock):如果阻塞线程的事件发生,则该线程被激活并进入就绪队列。
调度(schele):选择一个就绪线程进入执行状态。
结束(Finish):如果一个线程执行结束,它的寄存器上下文以及堆栈内容等将被释放。
图2 线程的状态与操作
线程的另一个执行特性是同步。线程中所使用的同步控制机制与进程中所使用的同步控制机制相同。
线程优先级
虽然我们说线程是并发运行的。然而事实常常并非如此。正如前面谈到的,当系统中只有一个CPU时,以某种顺序在单CPU情况下执行多线程被称为调度(scheling)。Java采用的是一种简单、固定的调度法,即固定优先级调度。这种算法是根据处于可运行态线程的相对优先级来实行调度。当线程产生时,它继承原线程的优先级。在需要时可对优先级进行修改。在任何时刻,如果有多条线程等待运行,系统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可运行线程运行。只有当它停止、自动放弃、或由于某种原因成为非运行态低优先级的线程才能运行。如果两个线程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它们将被交替地运行。Java实时系统的线程调度算法还是强制性的,在任何时刻,如果一个比其他线程优先级都高的线程的状态变为可运行态,实时系统将选择该线程来运行。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使用线程中的方法setPriority(int),来设置线程的优先级大小。
有线程进入了就绪状态,需要有线程调度程序来决定何时执行,根据优先级来调度。
线程中的join()可以用来邀请其他线程先执行(示例代码如下):
packageorg.thread.test;{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for(inti=0;i<20;i++){if(i==5){Join01j=newJoin01();Threadt=newThread(j);t.setName(被邀请先执行的线程.);t.start();try{//邀请这个线程,先执行t.join();}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e){e.printStackTrace();}}System.out.println(没被邀请的线程。+(i+1));}}publicvoidrun(){for(inti=0;i<10;i++){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i+1));}}}
yield()告诉系统把自己的CPU时间让掉,让其他线程或者自己运行,示例代码如下:
packageorg.thread.test;
publicclassYield01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YieldFirstyf=newYieldFirst();
YieldSecondys=newYieldSecond();
YieldThirdyt=newYieldThird();
yf.start();ys.start();yt.start();
}
}
classYieldFirstextendsThread
{
@Overridepublicvoidrun()
{
for(inti=0;i<10;i++)
{
System.out.println(第一个线程第+(i+1)+次运行.);//让当前线程暂停yield();
}
}
}
classYieldSecondextendsThread
{
@Overridepublicvoidrun()
{
for(inti=0;i<10;i++)
{
System.out.println(第二个线程第+(i+1)+次运行.);//让当前线程暂停yield();
<a href=mailto:}}}classYieldThirdextendsThread{@Overridepublicvoidrun(){for(inti=0;i}
}
}
classYieldThirdextendsThread
{
@Overridepublicvoidrun(){for(inti=0;i<10;i++)
{
System.out.println(第三个线程第+(i+1)+次运行.);//让当前线程暂停yield();
}
}
幽灵线程
任何一个Java线程都能成为幽灵线程。它是作为运行于同一个进程内的对象和线程的服务提供者。例如,HotJava浏览器有一个称为 后台图片阅读器的幽灵线程,它为需要图片的对象和线程从文件系统或网络读入图片。幽灵线程是应用中典型的独立线程。它为同一应用中的其他对象和线程提供服务。幽灵线程的run()方法一般都是无限循环,等待服务请求。
线程组
每个Java线程都是某个线程组的成员。线程组提供一种机制,使得多个线程集于一个对象内,能对它们实行整体操作。譬如,你能用一个方法调用来启动或挂起组内的所有线程。Java线程组由ThreadGroup类实现。
当线程产生时,可以指定线程组或由实时系统将其放入某个缺省的线程组内。线程只能属于一个线程组,并且当线程产生后不能改变它所属的线程组。
多线程
对于多线程的好处这就不多说了。但是,它同样也带来了某些新的麻烦。只要在设计程序时特别小心留意,克服这些麻烦并不算太困难。在生成线程时必须将线程放在指定的线程组,也可以放在缺省的线程组中,缺省的就是生成该线程的线程所在的线程组。一旦一个线程加入了某个线程组,不能被移出这个组。
同步线程
许多线程在执行中必须考虑与其他线程之间共享数据或协调执行状态。这就需要同步机制。在Java中每个对象都有一把锁与之对应。但Java不提供单独的lock和unlock操作。它由高层的结构隐式实现,来保证操作的对应。(然而,我们注意到Java虚拟机提供单独的monito 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来实现lock和
unlock操作。) synchronized语句计算一个对象引用,试图对该对象完成锁操作,并且在完成锁操作前停止处理。当锁操作完成synchronized语句体得到执行。当语句体执行完毕(无论正常或异常),解锁操作自动完成。作为面向对象的语言,synchronized经常与方法连用。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是,如果某个变量由一个线程赋值并由别的线程引用或赋值,那么所有对该变量的访问都必须在某个synchromized语句或synchronized方法内。
现在假设一种情况:线程1与线程2都要访问某个数据区,并且要求线程1的访问先于线程2,则这时仅用synchronized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在Unix或Windows NT中可用Simaphore来实现。而Java并不提供。在Java中提供的是wait()和notify()机制。使用如下:
synchronizedmethod_1(/*……*/){//calledbythread1.//accessdataareaavailable=true;notify();}synchronizedmethod_2(/*……*/){//calledbythread2.while(!available)try{wait();//waitfornotify().}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e){}//accessdataarea}
其中available是类成员变量,置初值为false。
如果在method-2中检查available为假,则调用wait()。wait()的作用是使线程2进入非运行态,并且解锁。在这种情况下,method-1可以被线程1调用。当执行notify()后。线程2由非运行态转变为可运行态。当method-1调用返回后。线程2可重新对该对象加锁,加锁成功后执行wait()返回后的指令。这种机制也能适用于其他更复杂的情况。
死锁
如果程序中有几个竞争资源的并发线程,那么保证均衡是很重要的。系统均衡是指每个线程在执行过程中都能充分访问有限的资源。系统中没有饿死和死锁的线程。Java并不提供对死锁的检测机制。对大多数的Java程序员来说防止死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最简单的防止死锁的方法是对竞争的资源引入序号,如果一个线程需要几个资源,那么它必须先得到小序号的资源,再申请大序号的资源。
优化
Java的多线程安全是基于Lock机制实现的,而Lock的性能往往不如人意。原因是,monitorenter与monitorexit这两个控制多线程同步的bytecode原语,是JVM依赖操作系统互斥(mutex)来实现的。而互斥是一种会导致线程挂起,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又需要重新调度回原线程的,较为消耗资源的操作。所以需要进行对线程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轻量级锁
轻量级锁(Lightweight Locking)是从Java6开始引入的概念,本意是为了减少多线程进入互斥的几率,并不是要替代互斥。它利用了CPU原语Compare-And-Swap(CAS,汇编指令CMPXCHG),尝试在进入互斥前,进行补救。下面将详细介绍JVM如何利用CAS,实现轻量级锁。
Java Object Model中定义,Object Header是一个2字(1 word = 4 byte)长度的存储区域。第一个字长度的区域用来标记同步,GC以及hash code等,官方称之为 mark word。第二个字长度的区域是指向到对象的Class。在2个word中,mark word是轻量级锁实现的关键,其结构见右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state为lightweight locked的那行即为轻量级锁标记。bitfieds名为指向lock record的指针,这里的lock record,其实是一块分配在线程堆栈上的空间区域。用于CAS前,拷贝object上的mark word。第三项是重量级锁标记。后面的状态单词很有趣,inflated,译为膨胀,在这里意思其实是锁已升级到OS-level。一般我们只关注第二和第三项即可。lock,unlock与mark word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在图中,提到了拷贝object mark word,由于脱离了原始mark word,官方将它冠以displaced前缀,即displaced mark word(置换标记字)。这个displaced mark word是整个轻量级锁实现的关键,在CAS中的compare就需要用它作为条件。
在拷贝完object mark word之后,JVM做了一步交换指针的操作,即流程中第一个橙色矩形框内容所述。将object mark word里的轻量级锁指针指向lock record所在的stack指针,作用是让其他线程知道,该object monitor已被占用。lock record里的owner指针指向object mark word的作用是为了在接下里的运行过程中,识别哪个对象被锁住了。
最后一步unlock中,我们发现,JVM同样使用了CAS来验证object mark word在持有锁到释放锁之间,有无被其他线程访问。如果其他线程在持有锁这段时间里,尝试获取过锁,则可能自身被挂起,而mark word的重量级锁指针也会被相应修改。此时,unlock后就需要唤醒被挂起的线程。
偏向锁
Java偏向锁(Biased Locking)是Java 6引入的一项多线程优化。它通过消除资源无竞争情况下的同步原语,进一步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性能。它与轻量级锁的区别在于,轻量级锁是通过CAS来避免进入开销较大的互斥操作,而偏向锁是在无竞争场景下完全消除同步,连CAS也不执行(CAS本身仍旧是一种操作系统同步原语,始终要在JVM与OS之间来回,有一定的开销)。所谓的无竞争场景,就是单线程访问带同步的资源或方法。
偏向锁,顾名思义,它会偏向于第一个访问锁的线程,如果在接下来的运行过程中,该锁没有被其他的线程访问,则持有偏向锁的线程将永远不需要触发同步。如果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其他线程抢占锁,则持有偏向锁的线程会被挂起,JVM会尝试消除它身上的偏向锁,将锁恢复到标准的轻量级锁。(偏向锁只能在单线程下起作用)。
偏向模式和非偏向模式,在mark word表中,主要体现在thread ID字段是否为空。
挂起持有偏向锁的线程,这步操作类似GC的pause,但不同之处是,它只挂起持有偏向锁的线程(非当前线程)。
在抢占模式的橙色区域说明中有提到,指向当前堆栈中最近的一个lock record(在轻量级锁中,lock record是进入锁前会在stack上创建的一份内存空间)。这里提到的最近的一个lock record,其实就是当前锁所在的stack frame上分配的lock record。整个步骤是从偏向锁恢复到轻量级锁的过程。
偏向锁也会带来额外开销。在JDK6中,偏向锁是默认启用的。它提高了单线程访问同步资源的性能。
但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同步资源或代码一直都是多线程访问的,那么消除偏向锁这一步骤对你来说就是多余的。事实上,消除偏向锁的开销还是蛮大的。所以在你非常熟悉自己的代码前提下,大可禁用偏向锁 -XX:-UseBiasedLocking。
分类
线程有两个基本类型:
用户级线程:管理过程全部由用户程序完成,操作系统内核心只对进程进行管理。
系统级线程(核心级线程):由操作系统内核进行管理。操作系统内核给应用程序提供相应的系统调用和应用程序接口API,以使用户程序可以创建、执行、撤消线程。
举例UNIX International 线程
UNIX International 线程的头文件是<thread.h> ,仅适用于Sun Solaris操作系统。所以UNIX International线程也常被俗称为Solaris线程。
1.创建线程
intthr_create(void*stack_base,size_tstack_size,void*(*start_routine)(void*),void*arg,longflags,thread_t*new_thr);
2.等待线程
intthr_join(thread_twait_for,thread_t*dead,void**status);
3.挂起线程
intthr_suspend(thread_tthr);
4.继续线程
intthr_continue(thread_tthr);
5.退出线程
voidthr_exit(void*status);
6.返回当前线程的线程标识符
thread_tthr_self(void);POSIX线程
POSIX线程(Pthreads)的头文件是<pthread.h>,适用于类Unix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并没有对POSIX线程提供原生的支持库。不过Win32的POSIX线程库的一些实现也还是有的,例如pthreads-w32 。
1.创建线程
intpthread_create(pthread_t*thread,constpthread_attr_t*attr,void*(*start_routine)(void*),void*arg);
2.等待线程
intpthread_join(pthread_tthread,void**retval);
3.退出线程
voidpthread_exit(void*retval);
4.返回当前线程的线程标识符
pthread_tpthread_self(void);
5.线程取消
intpthread_cancel(pthread_tthread);Win32线程
Win32线程的头文件是<Windows.h>,适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
1.创建线程
HANDLEWINAPICreateThread(LPSECURITY_ATTRIBUTESlpThreadAttributes,SIZE_TdwStackSize,LPTHREAD_START_ROUTINElpStartAddress,LPVOIDlpParameter,DWORDdwCreationFlags,LPDWORDlpThreadId);
2.结束本线程
VOIDWINAPIExitThread(DWORDdwExitCode);
3.挂起指定的线程
DWORDWINAPISuspendThread(HANDLEhThread);
4.恢复指定线程运行
DWORDWINAPIResumeThread(HANDLEhThread);
5.等待线程运行完毕
(HANDLEhHandle,DWORDdwMilliseconds);
6.返回当前线程的线程标识符
DWORDWINAPIGetCurrentThreadId(void);
7.返回当前线程的线程句柄
HANDLEWINAPIGetCurrentThread(void);C++ 11 线程
C++ 11 线程的头文件是<thread>。 创建线程
std::thread::thread(Function&& f, Args&&... args); 等待线程结束
std::thread::join(); 脱离线程控制
std::thread::detach(); 交换线程
std::thread::swap( thread& other ); C 11 线程
C11线程的头文件是<threads.h>。
C11线程仅仅是个“建议标准”,也就是说100%遵守C11标准的C编译器是可以不支持C11线程的。根据C11标准的规定,只要编译器预定义了__STDC_NO_THREADS__宏,就可以没有<threads.h>头文件,自然也就也没有下列函数。
1.创建线程
intthrd_create(thrd_t*thr,thrd_start_tfunc,void*arg);
2.结束本线程
_Noreturnvoidthrd_exit(intres);
3.等待线程运行完毕
intthrd_join(thrd_tthr,int*res);
4.返回当前线程的线程标识符
thrd_tthrd_current();Java线程
1)最简单的情况是,Thread/Runnable的run()方法运行完毕,自行终止。
2)对于更复杂的情况,比如有循环,则可以增加终止标记变量和任务终止的检查点。
3)最常见的情况,也是为了解决阻塞不能执行检查点的问题,用中断来结束线程,但中断只是请求,并不能完全保证线程被终止,需要执行线程协同处理。
4)IO阻塞和等锁情况下需要通过特殊方式进行处理。
5)使用Future类的cancel()方法调用。
6)调用线程池执行器的shutdown()和shutdownNow()方法。
7)守护线程会在非守护线程都结束时自动终止。
8)Thread的stop()方法,但已不推荐使用。
线程的组成
1)一组代表处理器状态的CPU寄存器中的内容
2)两个栈,一个用于当线程在内核模式下执行的时候,另一个用于线程在用户模式下执行的时候
3)一个被称为线程局部存储器(TLS,thread-local storage)的私有储存区域,各个子系统、运行库和DLL都会用到该储存区域
4)一个被称为线程ID(thread ID,线程标识符)的唯一标识符(在内部也被称为客户ID——进程ID和线程ID是在同一个名字空间中生产的,所以它们永远 不会重叠)
5)有时候线程也有它们自己的安全环境,如果多线程服务器应用程序要模仿其客户的安全环境,则往往可以利用线程的安全环境

③ 王艳萍 windows 程序设计 设计自己的线程局部存储

C++是一种语言;
API通常指微软使用C++编写的在Windows平台上用于编写Windows程序的一套用户接口函数库,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公司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API。
MFC是指微软在对以前的API使用类的概念进行封装之后得到的一套类库;
Windows程序设计泛指在windo平台上的编程,当然也有Linux/Unix以及其他移动或者主机上的编程。
我可以帮助你,你先设置我最佳答案后,我网络Hii教你。你的串号我已经记下,采纳后我会帮你制作

④ Windows 核心编程的目录

第1部分 必备知识
第1章 错误处理
1.1 定义自己的错误代码
1.2 ErrorShow示例程序
第2章 字符和字符串处理
2.1 字符编码
2.2 ANSI字符和Unicode字符与字符串数据类型
2.3 Windows中的Unicode函数和ANSI函数
2.4 C运行库中的Unicode函数和ANSI函数
2.5 C运行库中的安全字符串函数
2.5.1 初识新的安全字符串函数
2.5.2 在处理字符串时如何获得更多控制
2.5.3 Windows字符串函数
2.6 为何要用Unicode
2.7 推荐的字符和字符串处理方式
2.8 Unicode与ANSI字符串转换
2.8.1 导出ANSI和Unicode DLL函数
2.8.2 判断文本是ANSI还是Unicode
第3章 内核对象
3.1 何为内核对象
3.1.1 使用计数
3.1.2 内核对象的安全性
3.2 进程内核对象句柄表
3.2.1 创建一个内核对象
3.2.2 关闭内核对象
3.3 跨进程边界共享内核对象
3.3.1 使用对象句柄继承
3.3.2 改变句柄的标志
3.3.3 为对象命名
3.3.4 终端服务命名空间
3.3.5 专有命名空间
3.3.5 复制对象句柄
第Ⅱ部分 工作机制
第4章 进程
4.1 编写第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
4.1.1 进程实例句柄
4.1.2 进程前一个实例的句柄
4.1.3 进程的命令行
4.1.4 进程的环境变量
4.1.5 进程的关联性
4.1.6 进程的错误模式
4.1.7 进程当前所在的驱动器和目录
4.1.8 进程的当前目录
4.1.9 系统版本
4.2 CreateProcess函数
4.2.1 pszApplicationName和pszCommandLine参数
4.2.2 psaProcess,psaThread和bInheritHandles参数
4.2.3 fdwCreate参数
4.2.4 pvEnvironment参数
4.2.5 pszCurDir参数
4.2.6 psiStartInfo参数
4.2.7 ppiProcInfo参数
4.3 终止进程
4.3.1 主线程的入口点函数返回
4.3.2 ExitProcess函数
4.3.3 TerminateProcess函数
4.3.4 当进程中的所有线程终止时
4.3.5 当进程终止运行时
4.4 子进程
4.5 管理员以标准用户权限运行时
4.5.1 自动提升进程的权限
4.5.2 手动提升进程的权限
4.5.3 何为当前权限上下文
4.5.4 枚举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
4.5.5 Process Information示例程序
第5章 作业
5.1 对作业中的进程施加限制
5.2 将进程放入作业中
5.3 终止作业中的所有线程查询作业统计信息
5.4 作业通知
5.6 Job Lab示例程序
第6章 线程基础
6.1 何时创建线程
6.2 何时不应该创建线程
6.3 编写第一个线程函数
6.4 CreateThread函数
6.4.1 psa参数
6.4.2 cbStackSize参数
6.4.3 pfnStartAddr和pvParam参数
6.4.4 dwCreateFlags
6.4.5 pdwThreadID7
6.5 终止运行线程
6.5.1 线程函数返回
6.5.2 ExitThread函数
6.5.3 TerminateThread函数
6.5.4 进程终止运行时
6.5.5 线程终止运行时
6.6 线程内幕
6.7 C/C++运行库注意事项
6.7.1 用_beginthreadex而不要用CreateThread创建线程
6.7.2 绝对不应该调用的C/C++运行库函数
6.8 了解自己的身份
6.8.1 将伪句柄转换为真正的句柄
第7章 线程调度、优先级和关联性
7.1 线程的挂起和恢复
7.2 进程的挂起和恢复
7.3 睡眠
7.4 切换到另一个线程
7.5 在超线程CPU上切换到另一个线程
7.6 线程的执行时间
7.7 在实际上下文中谈CONTEXT结构
7.8 线程优先级
7.9 从抽象角度看优先级
7.10 优先级编程
7.10.1 动态提升线程优先级
7.10.2 为前台进程微调调度程序
7.10.3 调度I/O请求优先级
7.10.4 Scheling Lab 示例程序
7.11 关联性
第8章 用户模式下的线程同步
8.1 原子访问:Interlocked系列函数
8.2 高速缓存
8.3 高级线程同步需要避免使用的一种方法
8.4 关键段
8.4.1 关键段:细节
8.4.2 关键段和旋转锁
8.4.3 关键段和错误处理
8.5 Slim读/写锁
8.6 条件变量
8.6.1 Queue示例程序
8.6.2 在停止线程时的死锁问题
8.6.3 一些有用的窍门和技巧
第9章 用内核对象进行线程同步
9.1 等待函数
9.2 等待成功所引起的副作用
9.3 事件内核对象
9.4 可等待的计时器内核对象
9.4.1 让可等待的计时器添加APC调用
9.4.2 计时器的剩余问题
9.5 信号量内核对象
9.6 互斥量内核对象
9.6.1 遗弃问题
9.6.2 互斥量与关键段的比较
9.6.3 Queue示例程序
9.7 线程同步对象速查表
9.8 其他的线程同步函数
9.8.1 异步设备I/O
9.8.2 WaitForInputIdle函数
9.8.3 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Ex)函数
9.8.4 WaitForDebugEvent函数
9.8.5 SignalObjectAndWait函数
9.8.6 使用等待链遍历API来检测死锁
第10章 同步设备I/O与异步设备I/O
10.1 打开和关闭设备细看CreateFile函数
10.2 使用文件设备
10.2.1 取得文件的大小
10.2.2 设置文件指针的位置
10.2.3 设置文件尾
10.3 执行同步设备I/O
10.3.1 将数据刷新至设备
10.3.2 同步I/O的取消
10.4 异步设备I/O基础
10.4.1 OVERLAPPED结构
10.4.2 异步设备I/O的注意事项
10.4.3 取消队列中的设备I/O请求
10.5 接收I/O请求完成通知
10.5.1 触发设备内核对象
10.5.2 触发事件内核对象
10.5.3 可提醒I/O
10.5.4 I/O完成端口
10.5.5 模拟已完成的I/O请求
第11章 Windows线程池
11.1 情形1:以异步方式调用函数
11.1.1 显式地控制工作项
11.1.2 Batch示例程序
11.2 情形2:每隔一段时间调用一个函数
11.3 情形3:在内核对象触发时调用一个函数
11.4 情形4:在异步I/O请求完成时调用一个函数
11.5 回调函数的终止操作
11.5.1 对线程池进行定制
11.5.2 得体地销毁线程池:清理组
第12章 纤程
第Ⅲ部分 内存管理
第13章 Windows内存体系结构
13.1 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
13.2 虚拟地址空间的分区
13.2.1 空指针赋值分区
13.2.2 用户模式分区
13.3 地址空间中的区域
13.4 给区域调拨物理存储器
13.5 物理存储器和页交换文件
13.6 页面保护属性
13.6.1 写时复制
13.6.2 一些特殊的访问保护属性标志
13.7 实例分析
13.8 数据对齐的重要性
第14章 探索虚拟内存
14.1 系统信息
14.2 虚拟内存状态
14.3 NUMA机器中的内存管理
14.4 确定地址空间的状态
14.4.1 VMQuery函数
14.4.2 示例程序:虚拟内存映射
第15章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虚拟内存
15.1 预订地址空间区域
15.2 给区域调拨物理存储器
15.3 同时预订和调拨物理存储器
15.4 何时调拨物理存储器
15.5 撤销调拨物理存储器及释放区
15.5.1 何时撤销调拨物理存储器
15.5.2 虚拟内存分配示例程序
15.6 改变保护属性
15.7 重置物理存储器的内容
15.8 地址窗口扩展
第16章 线程栈
16.1 C/C++运行库的栈检查函数
16.2 Summation示例程序
第17章 内存映射文件
17.1 映射到内存的可执行文件和DLL
17.1.1 同一个可执行文件或DLL的多个实例不会共享静态数据
17.1.2 在同一个可执行文件或DLL的多个实例间共享静态数据
17.1.3 Application Instances示例程序
17.2 映射到内存的数据文件
17.2.1 方法1:一个文件,一块缓存
17.2.2 方法2:两个文件,一块缓存
17.2.3 方法3:一个文件,两块缓存
17.2.4 方法4:一个文件,零个缓存
17.3 使用内存映射文件
17.3.1 第1步:创建或打开文件内核对象
17.3.2 第2步:创建文件映射内核对象
17.3.3 第3步:将文件的数据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
17.3.4 第4步:从进程的地址空间撤销对文件数据的映射
17.3.5 第5步和第6步:关闭文件映射对象和文件对象
17.6 File Reverse示例程序
17.7 用内存映射文件来处理大文件
17.8 内存映射文件和一致性
17.9 给内存映射文件指定基地址
17.10 内存映射文件的实现细节
第18章 堆
18.1 进程的默认堆
18.2 为什么要创建额外的堆
18.2.1 对组件进行保护
18.2.2 更有效的内存管理
18.2.3 使内存访问局部化
18.2.4 避免线程同步的开销
18.2.5 快速释放
18.3 如何创建额外的堆
18.3.1 从堆中分配内存块
18.3.2 调整内存块的大小
18.3.3 获得内存块的大小
18.3.4 释放内存块
18.3.5 销毁堆
18.3.6 在C++中使用堆
18.4 其他堆函数
第Ⅳ部分 动态链接库
第19章 DLL基础
19.1 DLL和进程的地址空间
19.2 纵观全局
19.2.1 构建DLL模块
19.2.2 构建可执行模块
19.2.3 运行可执行模块
第20章 DLL高级技术
20.1 DLL模块的显式载入和符号链接
20.1.1 显式地载入DLL模块
20.1.2 显式地卸载DLL模块
20.1.3 显式地链接到导出符号
20.2 DLL的入口点函数
20.2.1 DLL_PROCESS_ATTACH通知
20.2.2 DLL_PROCESS_DETACH通知
20.2.3 DLL_THREAD_ATTACH通知
20.2.4 DLL_THREAD_DETACH通知
20.2.5 DllMain的序列化调用
20.2.6 DllMain和C/C++运行库
20.3 延迟载入DLL
20.4 函数转发器
20.5 已知的DLL
20.6 DLL重定向
20.7 模块的基地址重定位
20.8 模块的绑定
第21章 线程局部存储区
21.1 动态TLS
21.2 静态TLS0
第22章 DLL注入和API拦截
22.1 DLL注入的一个例子
22.2 使用注册表来注入DLL
22.3 使用Windows挂钩来注入DLL
22.4 使用远程线程来注入DLL
22.4.1 Inject Library示例程序
22.4.2 Image Walk DLL
22.5 使用木马DLL来注入DLL
22.6 把DLL作为调试器来注入
22.7 使用CreateProcess来注入代码
22.8 API拦截的一个例子9
22.8.1 通过覆盖代码来拦截API0
22.8.2 通过修改模块的导入段来拦截API
22.8.3 Last MessageBox Info示例程序
第Ⅴ部分 结构化异常处理
第23章 终止处理程序
第24章 异常处理程序与软件异常
24.1 通过实例理解异常过滤程序和异常处理程序
24.1.1 Funcmeister1函数
24.1.2 Funcmeister2函数
24.2 EXCEPTION_EXECUTE_HANDLER1
24.2.1 一些有用的例子
24.2.2 全局展开
24.2.3 停止全局展开
24.3 EXCEPTION_CONTINUE_EXECUTION
24.4 EXCEPTION_CONTINUE_SEARCH0
24.5 GetExceptionCode2
24.6 GetExceptionInformation6
24.7 软件异常
第25章 未处理异常、向量化异常处理与C++异常
25.1 UnhandledExceptionFilter函数详解
25.2 即时调试
25.3 电子表格示例程序
25.4 向量化异常和继续处理程序
25.5 C++异常与结构化异常的比较
25.6 异常与调试器
第26章 错误报告与应用程序恢复
26.1 Windows错误报告控制台
26.2 可编程的Windows错误报告
26.3 对进程中所有的问题报告进行定制
26.4 问题报告的创建与定制
26.4.1 创建一个自定义的问题报告
26.4.2 设置报告参数:WerReportSetParameter
26.4.3 将小型转储文件放入报告:WerReportAddDump8
26.4.4 将任意文件放入报告:WerReportAddFile9
26.4.5 修改对话框文本:WerReportSetUIOption0
26.4.6 提交错误报告:WerReportSubmit0
26.4.7 关闭问题报告:WerReportCloseHandle
26.4.8 Customized WER示例程序
26.5 应用程序的自动重启与恢复
26.5.1 应用程序的自动重启
26.5.2 对应用程序恢复的支持
第Ⅵ部分
附录A 构建环境
附录B 消息处理宏、子控件宏和API宏
索引

热点内容
php办公系统 发布:2025-07-19 03:06:35 浏览:900
奥德赛买什么配置出去改装 发布:2025-07-19 02:53:18 浏览:42
请与网络管理员联系请求访问权限 发布:2025-07-19 02:37:34 浏览:189
ipad上b站缓存视频怎么下载 发布:2025-07-19 02:32:17 浏览:844
phpcgi与phpfpm 发布:2025-07-19 02:05:19 浏览:527
捷达方向机安全登录密码是多少 发布:2025-07-19 00:57:37 浏览:693
夜魔迅雷下载ftp 发布:2025-07-19 00:39:29 浏览:99
增值税票安全接入服务器地址 发布:2025-07-19 00:20:45 浏览:486
solidworkspcb服务器地址 发布:2025-07-18 22:50:35 浏览:823
怎么在堆叠交换机里配置vlan 发布:2025-07-18 22:42:35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