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因素有哪些
⑴ 影响全球化进程的因素必采纳
因素有:1、自工业革命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2、两次世界大战中,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3、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4、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兴起;5、冷战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6、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没落(例如日本、法国、英国等等),相较下新兴国家的兴起。
⑵ 资产配置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
资产配置的主要考虑因素有:
(一)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项因素,包括投资者的年龄或投资周期,资产负债状况、财务变动状况与趋势、财富净值、风险偏好等因素。
(二)影响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以及相关关系的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状况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监管等。
(三)资产的流动性特征与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相匹配的问题。
资产配置(四)投资期限。投资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资产(如债券等)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投资期限的安排问题。
(五)税收考虑。税收结果对投资决策意义重大,因为任何一个投资策略的业绩都是由其税后收益的多少来进行评价的。
⑶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知识。
第二步,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成本,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⑷ 资产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
资产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
1.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项因素,包括投资者的年龄或投资周期,资产负债状况、财务变动状况与趋势、财富净值、风险偏好等因素。
2.影响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以及相关关系的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状况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监管等。
3.资产的流动性特征与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相匹配的问题。
⑸ 汇率因素如何影响海外资产配置
时间短。汇率因素如何影响海外资产配置为时间短,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本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
⑹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和90年代迅速发展的原因:\x0d\x0a形成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x0d\x0a迅速发展的原因:\x0d\x0a(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x0d\x0a(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x0d\x0a(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x0d\x0a(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x0d\x0a(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x0d\x0a(6)跨国公司的推动。
⑺ 资产配置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
资产配置作为投资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其目标在于协调提高收益与降低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与投资者的特征和需求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进行资产配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一)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要求的各项因素一般情况下,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影响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因素。在最初的工作累积期,考虑到流动性需求和为个人长远发展目标进行积累的需要,投资应偏向风险高、收益高的产品;进入工作稳固期以后,收入相对而言高于需求,可适当选择风险适中的产品以降低长期投资的风险;当进入退休期以后,支出高于收入,对长远资金来源的需求也开始降低,可选择风险较低但收益稳定的产品,以确保个人累积的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随着投资者年龄的日益增加,投资应该逐渐向节税产品倾斜。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则更着重机构本身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股东、投资者的特殊需求。(二)影响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以及相关关系的资本市场环境因素一般只有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会受到监管的约束。监管的各种法规、条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市场和监管因素的变化和影响。(三)资产的流动性特征与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相匹配的问题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以公平价格售出的难易程度,体现投资资产时间尺度和价格尺度之间的关系。(四)投资期限投资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资产(如债券等)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投资期限的安排问题。(五)税收考虑⑻ 有哪些因素推动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 年代以来,涵盖国际流通过程和国际生产过程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
而要知道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首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引起密切的关注,主要是由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三个现象促成的:
①跨国金融交易急剧增长。1980年全球资本交易量仅为5亿美元,1992年急剧上升到35万亿美元,预计2000年有可能达到80万亿美元以上。
②全球贸易量迅速增长。1990年至199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但同期全球贸易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却达到6%。联合国预计200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8%,继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3.5%)。
③全球生产迅速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在全球展开生产经营活动。1997年,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及其它活动的发展,超过了世界GDP及贸易的增长速度,其海外子公司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速度。全球性生产系统的形成加强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其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改写了全球联系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历史。
因此简单的说,导致经济全球化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的新变化。 亦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交往的便利;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实行;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推动者。
因此,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以迅速兴起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创造了政治和社会条件。90年代初美苏两极对抗的世界冷战格局,以苏联解体而宣告结束。世界政治环境急剧改变,缓和的国际关系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发展科技”和“经济优先”的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内政外交的首选目标。发展经济成为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促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效仿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这些变革都促成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市场化趋势,创造了经济全球化必须的体制前提,从而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全球性市场化改革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兴起创造体制、机制和运行的基础和条件。 全球性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而且也是形成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机制。此外,互联网、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经济活动的传统运转方式,不仅极大的缩短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各国各地区紧密相联,成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纽带,并且也将会使“地球村”成为事实。
③科学技术突破性的进展,提供了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和动力。如果说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被认可和接受,是经济全球化兴起的制度性基础的话,那么,科技革命就为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准备了客观的物质基础。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各国更加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个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④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让于一体的经营实体。它采取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跨国公司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促进经济全球化中突出的新动向是跨国大并构,使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跨国界流动。近10年来,跨国企业兼并、收购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都超过了历史记录。
⑤国际水平分工的深入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国际水平分工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则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国际水平分工。总之,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水平分工的深化使全球经济的共振性日趋明显。国际水平分工是当代各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础,是当代世界市场不断发展和扩大的基础,它将各国生产过程密切结合起来,使国民再生产过程向着国际再生产过程发展。这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根本原因和坚实基础。
⑥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环节的金融业,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使经济全球化名副其实。目前,国际外汇市场的日平均交易量增加到1.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85%,是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的70倍。证券市场对全球资源配置所起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1994年全球股票市场的资本总额为15万亿美元,1998年跃升至27万亿美元,增加了80%。
⑦西方国家经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为全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主观因素上看,西方自由化经济思想及其政策选择是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基础和政策条件。多年的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被否定,西方各国相继采取了以自由化、私有化、放弃经济管制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以关税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国际平均关税水平在40%左右,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下降到4%左右,发展中国家下降到14%左右。这就大幅度降低了跨国贸易的成本。而政府干预的减弱和控制的放松,则有利地促进了资本的全球流动。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普遍交往。当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的网络时,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愈发具有了世界性质。资本主义不断寻求克服它内在的限制,但它又往往在更大规模上再生产这种限制。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的加速这一过程。资本主义“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值,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资本通过全球化的推动,创造出了世界各地区的全面交往和全方位的相互依赖,并不断创造出注定要替代它的新社会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资本扩张的过程,资本积累的逻辑必然导致财富积累于一类国家,而贫困则积累于另一类国家,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因此而得到充分的展现,在更大的范围产生联动效应。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而经济全球化又是在西方发展模式推动下发展的,因此,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从而使全球化所创造的财富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全球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
⑼ 资产配置全球化是什么意思
CRS来袭、人民币贬值以及国内遗产税即将开征等因素,高净值人士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进行全球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全球化?使用合理的配资方式以及配资机会让自己的的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避免因一国的政治经济发生问题而影响全部资产安全。目前最主要的方式有:税务规划、信托资管、海外置业以及保险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