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配置注意哪些要点
A. 园林植物配置的注意事项
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时而出。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具体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⒈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广场色块风、木兰科植物风,一定程度上违背自然规律,应谨慎对待。
⒉重视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
⒈重视植物多样性。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⒉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这样不仅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⒊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角上的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在视角上相抵触。
⒋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益。但松、柏则多栽于陵园中。总之,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B. 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则有哪些
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则有,生态化原则,垂直化原则,乡土化原则,生物多样化原则,层次化原则,经济化原则,适地适性化原则。
生物多样性。在植物配置时,应该尊重自然中所具有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护养成本和化学药剂的使用,尽量不要出现单个种群的成群形式,应该多种植物相互融合在一起来种植,要促进种群和植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生长。
经济化原则,植物布局作为观赏物,还应该充分发挥它的效果。以植被的效果来增加经济效益。
C. 植物配植应注意几点
2.1园林植物 指绿化效果好,具有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植物。园林植物一般具有形体美、色彩美等的形态特 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在一般管理条件下能表现上述功能。 2.2植物造景 运用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要素(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 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 2. 3园林植物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 草皮和地被植物等) ,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3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3.1绿地规划配置设计基础 各类型绿地的规划配置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3.2满足绿地的性质及用途 应结合周边环境,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 3.3满足生态习性 a)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组成科学合理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 b)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重视生物多样性: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速生、慢生植物合理配置。 c)常绿、落叶种类配置比例应为3: 7,乔木、灌木种类配置比例应为(1-1.5) : 1 。 d)忌栽纯林,应多种植物混栽,营造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 3.4明确主题 明确主题性,满足立意要求。 3.5遵循美学原理,讲求艺术性。 a)遵循统一、协调、均衡、韵律四大原则。 b)构图合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处理得当。 c)运用园林植物色彩美、季相美、芳香美、姿态美、群体美等的美化作用。 d)挖掘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知识性。 3.6突出和保持地方园林特色。 3. 7配置密度合适,近期与远期效果兼顾。 3.8遵循经济性原则。 3.9各园林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与园林建筑及小品、山体、水体、园路等园林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3.10生态效益 形成的植物群落应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不能因配置不当而产生病虫害及环境污染。 4园林植物选择要求 4. 1园林植物选择基本原则 a)以"乡土或乡士化树种、乡土草种"为主,适地适种的原则。纪念性广场、重要区域或不宜 栽植树木的地段可适当选用常绿草种。 b)遵循"物种多样化"的生态性原则。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革结合,速生与慢生、 常绿与落叶科学合理配比。 c)突出季相变化的景观性原则。 d)应选用大规格茵木。落叶乔木胸径应不低于Ber,常绿乔木高度应不低于2.5m。市属及区属重 点工程建设项目,树木选择规格落叶乔木胸径应不低于15em,分枝点应不低于2. 7m。 4.2公园绿地 4.2. 1公园绿地植物选择 公园绿地植物应选择: a)一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c)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e)应以大规格乔木为主。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规格不应低于胸径15em、分校点2. 7m; 一般地段乔木胸径不应低于10em。 4.2.2公园绿地植物推荐种类 银杏、揪树、悬铃木、白蜡、臭椿、合欢、马褂木、苦楝、奕树、桦树、制树、三角枫、毛白杨、 大叶女贞、朴树、锻树、五角枫、樱花、灯台树、国槐、水杉、柳树、流苏、广玉兰、黑松、白皮松、 雪松、冷杉、龙柏等,以及碧挑、天目琼花、海桐、锦带、耐冬、紫荆、紫薇、木棒、日本女贞、海 棠、法国冬青、石楠、榆叶梅等花灌木。 4. 3道路绿地 4.3.1道路绿地植物选择 结合城市特点及景观要求,优先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树种。绿地植物应选择: a)无毒、无臭、无刺、无飞絮等;落果对行人不造成危害(砸伤行人、污染行人衣物)。 b)病虫害少或易于防治。 c)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种类。 d)绿篱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种类。如:日本女贞、小檗等。 e)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种类作地被:应以 萌费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的冷季型草种为主。如:平校苟子、沙地柏、铺地柏等。 f)行道树应以落叶、深根性、开展型树冠、耐修剪、寿命长的树种为主,并适应城市道路环境 条件,如耐早、耐癖薄士壤、抗海潮海雾、抗污染等。 g)主干道苗木规格应达到胸径15cm、分枝点2. 7m以上;次干道苗木应达到胸径8cm、分枝点2. 2m 以上。 4. 3. 2道路绿地植物推荐种类 银杏(雄株)、楸树、悬铃木(少球或无球的)、白蜡、臭椿(雌株)、合欢、马褂木、苦楝、 朴树、桦树、黑松、奕树、广玉兰、五角枫、椴树、黄连木、垂柳、七叶树等。不宜栽植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4.4居住绿地 4.4.1居住绿地植物应选择 居住绿地植物应选择: a)生长健壮,病虫害较少,适应栽植地环境条件及养护管理条件。 b)应无毒、无臭、无刺、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等,不致产生污染及造成人伤害。 c)应多选择能观花、观果及文化品位高的植物。 4.4.2推荐种类 银杏、香椿、合欢、栾树、五角枫、红枫、黄连木、玉兰、龙柏、黑松、广玉兰、耐冬、山植、 石榴、泡桐、垂柳、碧桃、樱花、紫叶李、无花果、石楠、木槿、紫薇、海桐等。 4.5厂区绿地 4.5.1厂区绿地植物选择 厂前区应选用冠大荫浓、生长快、耐修剪的乔木作遮荫树。产区绿地植物应选择: a)生产区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及吸附作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树种。化工车间, 应选择抗性强、生长快、低矮的树木;高温车间,应选择高大的阔叶乔木及色浓味香的花灌木;噪声强烈的车间,应选择校叶茂密、树冠矮、分校点低的乔灌木,密集栽植形成隔音带;纺织、食品、光 学、精密仪器制造车间,应选择无飞絮、无花粉、落叶整齐的树种,结合营建低矮地被和草坪。 b)仓储区应选择树干通直、分枝点高的树种,不应种植针叶树及含油质较多的树种。 c)厂内行道树应选择生长健壮、树冠整齐、抗性强的乔木。行道树分枝点不宜低于4m。 4.5.2推荐种类 刺槐、榆树、栾树、臭椿、毛白杨、合欢、泡桐、构树、君迁子、黄连木、银杏、悬铃木、侧柏、 自皮松、龙柏、苦楝、三角枫、刺楸、青朴、水杉、桑树、紫穗槐、胡枝子、木槿、爬山虎等。 在适当地段应考虑栽植一些对污染源敏感的植物以监测环境污染状况。如:雪松对S02、HF最敏感, 樱花、唐菖蒲对HF较敏感,悬铃木对C02敏感,月季、杜仲对S02敏感等。 4. 6滨海绿地 4.6.1滨海绿地植物选择 滨海绿地植物应选择: a)抗海风、抗海雾、耐瘠薄、耐盐碱并有较强观赏价值的种类,以常绿树为主,适当选用阔叶、 落叶乔木。乔木胸径不应小于10cm,灌木冠幅不应小于80cm。 b)堤坝护坡应以固土性强的乡土草种及矮生木本植物为主。如:结缕草。 c)近海处应选用低矮小乔木和灌木,岩土应选用攀缘植物。 4.6.2推荐种类 黑松、龙柏、短叶罗汉松、女贞、红楠、青朴、黄连木、枫杨、构树、麻析、、盐肤木、合欢、白蜡、桑树、旱柳、苦楝、胡颓子、木棒、大叶黄杨、大叶胡颓子、锦带花、枸杞、千首兰、胶东卫矛、 海州常山、扶芳藤、爬山虎等。 4. 7山林绿地 4.7.1山林绿地植物选择 山林绿地植物应选择: a)深根性、树冠较窄,不易风倒、风折。 b)耐瘠薄、抗干旱、适应栽植地环境条件。 c)可适当选用山地绿化先锋树种。乔木地径不应小于0.5cm,灌木冠幅不应小于30cm。 4.7.2推荐种类 国槐、臭椿、黄连木、盐肤木、杜梨、苦楝、黑松、香花槐、黄栌、卫矛、君迁子、麻栎、构树、核桃、板栗、山楂、枣树、柿树等,以及紫穗槐、扁担木、鼠李、荆条、胡颓子、金银木、绣线菊等灌木和木本地被。 4.8防护绿地 4.8.1防护绿地植物选择 防护绿地植物应选择: a)深根性、萌芽力强、抗倒伏、速生尤其高生长快、干直的乡土树种。 b)耐瘠薄、抗干旱、抗烟尘、抗有害气体等抗逆性强,并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c)物种之间及与防护生物协调共生关系好,不得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的寄生树种。 d)可适当选用绿化先锋树种。乔木胸径不应小于6cm,灌木冠幅不应小于50cm。 4.8.2推荐种类 国槐、刺槐、臭椿、刺楸、加杨、垂柳、青朴、苦楝、桑树、构树、榆树、侧柏、君迁子、泡桐、 核挑、紫穗槐、胡枝子、木槿、丁香、紫藤、爬山虎等。 5园林植物配置要求 5. 1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以乔木为骨架,复层配置,栽植密度合理。各类型乔木栽植密度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开展型(宽冠) 胸径(cm)<1010- 20> 20最小栽植间距(m) 456直立型(窄冠)胸径(cm)<1010- 20> 20最小栽植间距(m) 345b)注重物种多样性,丰富绿地景观。每1000m2绿地,乔木栽植种类不应少于5种;灌木不应少于5 种;常绿树不应少于3种;落叶树不应少于7种;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不应少于3种,栽植面积不应少于 总栽植面积的10%。 c)新建绿地乔木应占总栽植面积的60%以上,大规格苗木应占总栽植数量的80%以上;林下不得裸露地表,应配置地被或草坪;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6: 3: 1。 d)公共活动广场应控制绿地率35%-40%,绿化覆盖率45%-60%,成片绿地乔木应占80%以上,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5: 3: 2;集散广场应控制绿地率25%-30%,绿化覆盖率35%-45%,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7: 2: 1。 e)已建成以大面积铺装和草坪为主的广场,应补栽大规格乔、灌木,达到植物配置面积比例要求。 5.2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以乔木为主。大规格乔木占总栽植数量的90%以上。栽植密度同5.1.1表规定。 b)自然式绿带应以常绿乔木为主,分层配置乔木、灌木、草坪,配置面积比例为5: 3: 2。配置种类数同5.1.2的规定。 c)互通立交桥绿地乔、灌木栽植面积应达到绿地面积的60%-70%以上。环桥绿地应配置不影响交通视野的低矮花灌木、点缀树丛、孤植大树等:桥下应栽植攀缘植物,垂直绿化桥柱、桥体;沿桥体两侧绿地应栽植高大速生乔木。 d)车行道分隔绿带,宽度小于2.5m应栽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宽度2. 5m-3. 5m可种枝下高较高的乔木,宽度大于3.5m应栽植乔木,多选常绿、色叶树种;道路人行横道、拐弯处绿地不应栽植乔木及亚乔木;乔木、灌木种植面积应占绿地面积的80%。 e)规划绿地面积较大的高速路及立交桥两侧应配置乔、灌、草复层混交绿带;高速路及一般公路 立体交叉处在弯道外侧应植数行乔木;两条道交汇到一条道的交接处及中央隔离带,应栽植低矮灌木及草坪;立体交叉面积较大的,按公园绿地配置;坡度较大处应以草坪式护坡绿化为主。 f)与上方架空线,地下电缆、管道的关系应处理得当。 5.3居住绿地 居住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充分考虑绿地功能,运用混合式方法复层配置,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b)应以观赏亚乔木为主,占苗木总栽植数量的50%,高大乔木占20%。乔木量达到70%。 c)栽植密度合理,空间相对开敞。栽植密度同5. 1 .1表规定。 d)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配置种类数同5.1.2的规定。 e)建筑南面绿地小气候条件好,植物种类可丰富,但不得影响屋内采光和通风;东、西面应种落叶大乔木夏季遮阳,西、北面应配置耐风耐寒树种,北面应选择耐荫亚乔木、灌木及地被;种植乔木距离建筑不得小于5m,窗下不得种植乔木及大灌木。 5.4厂区绿地 厂区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乔木、灌木配置数量比例不低于1.5: 1其中常绿树数量应占该区域总栽植数量的1/2。 b)厂前区宜用规则式和混合式相结合的配置方法。远离大楼的地方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自然式布局。 c)生产区大乔木距离建筑不应小于4m,距离地上、下管网不小于2. 5m。植物栽植应处理好与车间通风透光的关系。 d)仓储区应以疏植乔木或配置低矮的花池、绿化分隔带为主,地下仓库上面宜铺设草皮和配置灌木、地被或攀缘植物。 e)厂内道路绿化配置应简洁、明快。绿篱距离道路不宜小于0.8m,灌木不宜小于2m,乔木不宜小于1.2m。 f)防护林带应以乔、灌木混交的紧密结构和半透风结构为主。栽植密度同5. 1. 1表规定,但间距 均下调1m。 5. 5滨海绿地 a)应以抗海雾、海风的常绿树种为主,适当配置观赏亚乔木、灌木和观花地被,丰富绿地景观。配置种类数同5.1.2的规定,但常绿、落叶种类比例应为2: 3。 b)树木不宜配置过密,林冠线应富于变化,留出透景线。栽植密度同5. 1. 1表规定,但间距均上调1.5m。 5.6山林绿地 a)植被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以乔木为主,合理配置灌木、地被,防止水土流失。乔木应占总栽植数量的60%以上,配置种类乔木、灌木比例为1.5: 1,针叶、阔叶比例为1: 4,色叶植物不应低于总栽植数量的30%。每公倾山林树木配置种类不应少于3种。 b)栽植密度合理。各类型乔木栽植密度应符合表2规定。 表2直立型(窄冠)胸径(cm)3~44~5>5栽植间距(m) 0.811.2 c)园林景观应结合园林生产,适当配置或片植经济林。根据山地环境条件及社会需要营造风景林、 经济林及防护林。 5. 7防护绿地 a)应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配置种类乔木、灌木比例为15: 1。 b)各类苗木配置合理,配置种类数同5.1.2关于乔木种类数的规定,但乔木不应少于6种,灌木不应少于4种;栽植密度同5.1 .1表规定,但间距均下调1m。 c)园林景观应结合园林生产,防护林与用材林、果桑花经济林结合,合理配置。 d)有污染的工业区,外围应设置宽度30米以上的乔、灌木混交的紧密结构和半透风结构为主的防护林带。
D.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要点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要点
导语: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是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在设计前必须要行实地准确的勘查测量,充分掌握实地的气候条件,许根据不同的绿地功能需要,突出设计特色,本着适地适树、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在植物材料的配置上不能过分追求自我、新鲜、奇特,应做到植被的比例搭配,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效益,创造舒适自然的生态环境。
;E. 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的技术原则是什么
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的技术原则是:选择植物种类时,要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营建乔、灌、草结合的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有效增加绿量和绿叶面积,挖掘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生态力,提高叶面积指数。整个绿化沿线应注意立体空间上的线条变化和节奏感。挖掘单位面积潜在生态力,应在考虑气候、土壤、立地类型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观赏性强的树种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适应当地土地条件,又能满足公路绿化的要求,达到功能、艺术、科学的统一。
F.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哪些方面
一适地适树
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时,首先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其次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可适当加大密度。在竖向设计上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性,注意将喜光与耐荫、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的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植物景观。如香港海洋公园内高大的散尾葵与低矮、耐荫的合果芋、彩叶草相配置,形成一种稳定的热带植物景观。
二功能要求
不同的园林绿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绿地的功能,起到强化和衬托的作用。如对于纪念性的公园、陵园,要突出它的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选择上可用松柏类等常绿、外形整齐的树种以喻流芳百世、万古长青。对于有遮阳、吸尘、隔音、美化功能的行道树则要求选择树冠高大、叶密荫浓、生长健壮、抗性强的树种。对于儿童乐园、小游园性质的绿地,可选用姿态优美、花繁叶茂、无毒无刺的花灌木,采用自然式配置方式,生动活泼。因此,对于不同的绿地,选择植物时首先要考虑其性质,尽可能满足绿地的功能要求。
三景观需求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如香港海洋公园一景中,水、雾、植物组成一幅动态画面。
1.因地制宜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寺院、碑刻、古迹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树种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和体量相适应,轻快的廊、亭、榭、轩,则宜点缀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
2.因时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从幼小的树苗长成苍天大树,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季相特点,从而引起园林景观的变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时既要注意保持景观的相对稳定性,又要利用其季相变化的特点,创造四季有景可赏的园林景观。为了达到植物配置的设计要求,在树种选择上就要充分考虑其今后可能形成的景观效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结合种植,成形快,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首先要根据设计意图做好统一的季相构图,先进行分区,分成春、夏、秋、冬四景区,每一景区通过一二种植物的季相变化来突出某一季节的景观。如扬州个园利用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即在个园中春梅翠竹,配以笋石,寓意春景;夏种槐树、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秋栽枫树、梧桐,配以黄石,构成秋景;冬植蜡梅、南天竹,配以宣石和冰纹铺地,构成冬景。并把四景分别布置在游览路线的四个角落,从而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在重点景区或景点,既要突出主要的观赏植物,也要考虑四季变化,配置一些其他的植物,做到四时有景,多方景胜,避免景色单调。
3.因材制宜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千差万别,给人的感受亦有区别。配置时可利用植物的姿态、色彩、芳香、声响方面的观赏特性,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构成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景观。如龙柏、雪松、银杏等植物,形体整齐、耸立,以观形为主;樱花、梅花、红枫等以赏其色为主;白兰、桂花、含笑等是闻其香。“万壑松风”、“雨打芭蕉”等主要是听其声。如苏州掘政园在“闻木樨香榭”景点四周种植桂花,每当花开时节,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构成观景、赏花、闻香的极佳景致。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传统手法。如把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比为“四君子”,这都是运用园林植物的姿态、气质、特性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即将植物人格化,从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如扬州个园,是因竹之叶形似“个”字而得名。园中遍植竹子,以示主人之虚心有节、刚直不阿的品格。如苏州拙政园内种植海棠、白玉兰、桂花等以寓“金玉满堂春富贵”之意。
四经济要求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植物的配置要求也相应提高,过去由雪松、龙柏、广玉兰一统天下的景观正逐渐被各类多姿多彩的园林树种所替代,但也造成绿地建设费用节节上涨,为了解决好此类矛盾,一方面尽量选用乡树种,适应性强,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如南京梅花山的梅花,栖霞山的红枫,玄武湖的荷花,都较好地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我国是一个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树种,若能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会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在重要的景点和建筑物的迎面处,可配置一些名贵的树种,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价值。还可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果,如柿树、银杏、枇杷、杨梅、薄壳山核桃等,使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G. 制作生态缸要注意什么啊
观赏鱼缸首先应该清澈,分解水中有机物垃圾的细菌也应该不损害鱼的健康。
浑浊发臭或黄染多数是因为异养菌种群(矿化细菌)分解不利,残留的有机物造成的。而硝化细菌只负责化解氨和亚硝氨,对有机物浑浊无能为力。
过去的创缸方法只重视硝化细菌的培养.矿化细菌被忽视.使占很大比例的缸硝化效率不能稳定,水的品质不理想,鱼的健康状态不佳。三菌养水补充了这个技术空缺,人为加入三菌驯化使有益菌占据优势地位,在促进鱼和草健康的措施上有了保障,同时改善了水的清晰度.使观赏养鱼真正成为快乐。
发酵
适合的容器洗净开水烫过,入凉开水.投入五片酵母片,酸奶两勺,妈咪爱一只,味精十克。生化棉一块,保持25度到三十度,加气泵充气一到三天.发酵成功的标志是能感觉到菌液清澈无异味.有令人反感味道的是培养失败.在清洁鱼缸后投入,生化棉一块置于过滤中。
裸缸建议增设乏氧区,至少用种草的河砂堆在鱼缸一角,将发酵的菌液注射到砂下或先投菌后放砂。
消毒
投菌前需要对与鱼缸有关的所有器械消毒,全部是新的则自来水冲洗干净即可,除氯后即可投入发酵液体及生化棉.
消毒是为了使三菌占据优势.滤材和器械消毒不彻底是创缸失败的主要原因.高锰酸钾没有穿透力,不能用做旧滤材的消毒.
投菌
消毒剂还原结束或除氯后即可将发酵好的菌种液体投到过滤棉上,生化棉置于过滤棉下.
注意:
1)水温保持在22-30度。水应当在24小时内清澈。
2)投菌种后应该尽可能大量充氧.待水体清澈后可以投入干粉式硝化细菌,停止充氧三天,并正常运行过滤,以帮助硝化细菌迅速挂膜.然后就可以将充氧重心移向过滤槽.此时可以投入创缸鱼,投喂以维持氨浓度,根据鱼的体态表现随时准备换水稀释氨浓度,缓慢增加鱼的数量.每天两次喂饱少量的创缸鱼.每天总投喂量必须按限量要求做.有条件测试no2,no3的朋友可以根据测试指标利用换水保持安全水质.
3)为过滤培养硝化能力,此时绝对不可多投喂.以最小计量投喂几条小型鱼两次,每两天加一倍.最好严格控制渐进增加投喂量,适时根据投喂量增加鱼,三十天内不得投喂过量.期间味道腥臭或者鱼体态不适就换水三分之一.新水注意除氯。
4)硝化细菌必须品质可靠,最好是干粉式的.应该在水基本清澈时投入,并且每天少量重复投,不投只是稍慢而已.也没有问题.
5)水质尚可的缸可以发酵直接投菌,但成功率不高.多数需要重复投菌维持。
6)有足够滤材的溶氧良好的过滤很关键。本版有几乎所有过滤形式的讨论或实践的帖子都可参考。
后期维护
正常情况一个月硝化系统已完全稳定,应该注意的有几项
1)投喂量和品质尽量恒定,避免使用活饵以减少污染物.草入缸前要消毒杀虫,鱼最好检疫后再入缸.
2)根据水的清晰度调整过滤或减少投喂.
3)有测试条件的根据硝酸盐酸碱值的测试数据变化,掌握投喂换水对测试值的变化规律,最后用酸碱值测试结果指导换水频率.
消毒参考
我们在建缸开始,需要对鱼缸、过滤器材和挂膜填料等进行消毒,(新缸新配置清水洗净即可,不必消毒)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高锰酸钾和次氯酸(就是氯水、漂白粉等的有效成分)。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都有消毒的作用,他们都能在水中放出活性氧,快速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高锰酸钾和次氯酸在消毒使用中有各自的特点:
高锰酸钾:其氧化性弱于次氯酸,透过性不好,杀灭性弱,且容易在鱼缸和其他器材表面附着,使其出现红色,影响美观。但高锰酸钾在被还原后,其生成物会吸附水中的氢氧根离子而沉淀,残留物少对水质影响小。
次氯酸:其氧化性强,消毒效率高,且透过性强。无色,不会对影响鱼缸和过滤器材的颜色。由于次氯酸无色,一般难以判断其是否被除氯剂完全分解,次氯酸的若未被完全还原,其残留物对微生物仍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影响3菌建立速度,并对鱼有一定的刺激性。
由于次氯酸的氧化性大于高锰酸钾,可以考虑采取这样的消毒方式:
把过滤系统组装好,按比例加入合适浓度的次氯酸(具体依照说明书)打开过滤泵,连同玻璃环一起消毒30min,然后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以可以看到红色为准。然后溶解2-3粒维生素c到小杯子里,在打开造流泵的状况下,缓缓加入维生素c溶液,看到红色退去后,再投入半粒维生素c,此时次氯酸和高锰酸钾被完全还原。为了去掉水中的还原杂质,可以在过滤中加入一包活性碳,过滤1-2小时,此时水质可以达到建缸的需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使用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需要在消毒后大量清水冲洗,因为其中含有一定的洗涤剂,这些表面活性剂用还原剂难以去除。
这样的消毒方式比单独使用高锰酸钾彻底,且免去了用高压锅消毒过滤环的麻烦,并用高锰酸钾指示还原剂的使用量,避免还原剂使用过量。此外,用活性碳吸附氧化-还原过程中的反应产物,提高水质。(高锰酸钾还原会变成浑浊的红色继而无色)
H. 园林树木配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首先,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植的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以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例,最新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乔木类有无患子、栾树等。耐寒常绿树种,乔木类有山杜英等。
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植的树种。例如,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喜酸性土树种,适于PH值5.5至6.5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质。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枸杞等喜碱性土树种,适于PH植7.5至 8.5、含钙质较多的土质。
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
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林木时,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例如,在柳州市工业污染比较大的城市中,在粉尘较多的工厂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棕榈等树木。
第五,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树木选择常绿树和柏类树,表示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
2 植物配置方式
2.1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
(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群植。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
(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2.2规则式配植
(1)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叫作行植。
(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株行距相等。
(3)三角形种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4)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5)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6)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