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配置的类型有哪些
㈠ 假山有哪些石材类型及营造方式
1.假山的天然石材有:太湖石、英石、斧劈石、石笋石、千层石、龟纹石等等。
太湖石: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之一。产于江交界的太湖地区,亦称洞庭石。太湖石有水旱两种,“旱太湖”产于湖周围山地,枯而不润,棱角粗犷,特有婉转之美。“水太湖”产于水中,因长期受波涛冲击,年代久远,多成孔穴,面面玲珑,十分稀贵。
英石:始产于广东英德,故又称英德石。石质坚而润,以灰英石多见,色泽呈灰青色,面多皱多棱,“瘦、皱、漏、透”四字简炼的描述了石英的特点。
斧劈石:沉积岩。有浅灰、深灰、黑、土黄等色。产江苏常州一带。具竖线条的丝状、条状、片状纹理,又称剑石,外型挺拔有力,但易风化剥落。可人为加工,清秀飘逸。锦川石:表似松皮形状,如笋,俗称石笋。色淡灰绿、土红,带有眼窠状凹陷,产浙、赣常山、玉山一带。形状越长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风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迹。
千层石: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变化自然多姿,产江、浙、皖一带。通常假山可设计为瀑布跌水或者为旱山,庭院假山高可达5米以上,小则1米左右,视空间环境而定。假山可在草坪一侧,可位于水溪边,大者可行走其间,小者又可坐落于水池中,是位于庭院的主要视线之中,供人欣赏,增添生活的情调和雅趣。
2.假山的营建:
①设计人员与业主沟通,查勘现场,根据庭院环境的特点、方位、空间的大小,确定假山的石材、高度体量等,画好假山的平、立面图,有条件再画出假山的效果图,便于施工。
②施工人员要研究图纸,做好假山的基础,基础一般用钢脐昆凝土,然后通过采石、运石、相石,自下而上地逐层进行叠砌,石上叠石,在叠砌的过程中,做到质、色、纹、面、体、姿要相互协调,预留植物种植槽,做瀑布流水的应预留水口和安装管线,叠完之后以灰勾缝,以麻刷蘸调好的水泥和石粉扑于勾缝泥灰之上,使之浑然一体。
③叠石的手法有传统的“叠、竖、垫、跨、挑、压、钩、挂、撑、拼及断空”诸种,叠造出石峰、石洞、石壁、谷、壑、粉蹬道等,而今更注重整体的景观效果,远看近看都是大自然的缩影。
④山石本是无生命的,因其有自然的纹理、造型、色彩,朴实无华,所以在假山上栽些有生命的植物,赋予山石以生命和生机。通常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五针松、南天竹、黄杨球、雀梅、杜鹃等。
㈡ 园林山石的堆叠方式分类
根据山石堆叠方式不同,可分为:自然山石假山、人工塑石假山、土石假山、独立景石等自然山石假山有黄石、湖石等天然石依据一定得艺术、技术规律堆叠成的假山;人工塑石假山由砖、混泥土、彩色水泥砂浆等建筑材料经艺术塑造成的假山;土石假山由土及天然块石混合堆叠的假山;独立景石由形态奇特色彩美丽的天然块石,如湖石,黄蜡石独置而成的石景。
㈢ 假山盆景石材种类有哪些
提示 : ↑ ↑ ↑ 点击“ 石材 研习社” 关注
假山往往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凡成功的假山作品无不从选石开始,了解山石的大小、造型、纹理、色泽、质地等的选择,由于假山的堆叠不可能找到与图纸设计相一致的对应单石,因此相石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常见假山石材的几种分类:
1.太湖石: 作为我国古代着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太湖石作为典型的传统拱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
2. 英石: 又称英德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被列为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常见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为佳,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
3.灵璧石: 出于安徽灵璧县,灵璧石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具备四大特点,意境幽远。
4.斧劈石: 因形状修长、刚劲,造景时做剑锋绝壁景观,尤其雄秀,色泽自然。斧劈石以江苏武进、丹阳最为有名,属于硬质石材,其表面峻纹与中国画中的“斧劈”相似。
5.千层石: 石上纹理清晰,多呈凹凸、平直状,具有一定的韵律,线条流畅,时有波折、起伏。主要产自安徽灵璧县、河北遵化市、浙江常山县等。以此石叠制的假山,纹理古朴、雄浑自然,易表现出陡峭、险峻、飞扬的意境。给观赏者以高山流水,归游自然的欣悦。
6.黄蜡石: 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得名,主产于两广地区,又以产于广东东江及潮州的质地最好,石色纯正。质地以润滑而细腻为贵。
7.龟纹石: 表面横竖乱纹,类似龟壳上的纹理,侧面还有棱角。主产在安徽、重庆、山东等,主要用来做假山,修驳岸,盆景等,观赏性较高。石材研习社stone5A
8.吸水石: 又名“砂积石”、“上水石”,做上水石因是盆中蓄水后,慢慢可吸到顶端。石上可栽植野草、藓苔,青翠苍润,是制作盆景的上好石材,其质地暄而脆,易于造型,可随意凿槽、钻洞、雕刻各式各样的形状。其身互相穿连通气,小的洞穴如气孔,这就是吸水性强的主要原因。主产山东、山西、北京、河北等地。
来源:陈设软装集 文 学雅
热点推荐 ↓ ↓ ↓ ↓
美好的家居,必要有一块石头
园林景观花岗岩图例
这么 美的 附石盆景,不想自己做一个吗?
文章底部新增留言功能,欢迎踊跃留言评论
投稿.合作.推广 请+微信15060966215
微信ID:stone5A
微信ID:scsc365
微信ID:chinastone8
点击“石材研习社”,进入中国石材微商城!
↓ ↓ ↓ ↓
㈣ 室内山石的类型及景观特点,植物配置
[统一与变化]
[均衡与稳定]
[比例与尺度]
[比拟联想]
[空间组织]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着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土丘、道路、台阶、挡土墙、水面、栏杆、桥、花架、廊、建筑门、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联系与分隔,常用门、窗、空廊、花架、水、山石等建筑处理,把建筑引入庭院,有时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丰富室内景观。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
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图片所示:既是分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此外,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
(二)均衡与稳定
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
1、均衡
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1)对称均衡
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
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
(2)不对称均衡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 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2、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
如右二图:六榕塔、假山。
(三)比例与尺度
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成,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比拟联想
园林艺术不能直接描写或者刻划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形象,运用比拟联想的手法显得更为重要。园林构图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概括名山大川的气质,摹拟自然山水风景,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联想到名山大川,天然胜地,若处理得当,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联想,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弄假成真”。
我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比例尺度、色彩质感、视觉感受等等,使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石有一峰的感觉,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峦的感觉,使池水有不尽之意,犹如国画“意到笔未到”,给人联相无究。
2、运用植物的姿态、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有“岁寒三友”之称,“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在园林绿地中适当运用,增加意境。
3、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如蘑菇亭、月洞门、水帘洞等。
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5、风景题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题名、题咏、题诗能丰富人们的联想,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
下面四幅景观,你能否联想起什么样的地方和景色?
(五)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到无穷远处,视线平行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2)闭锁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逾大,则闭锁性愈强,反之成角愈小,闭锁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闭锁性越小。闭锁风景,近景感染力强,四周景物,可琳琅满目,但久赏易感闭塞,易觉疲劳。
(3)纵深空间与聚景
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河流、山谷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这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这种风景叫聚景。
园林中的空间构图,不要片面强调开朗,也不要片面强调闭锁。同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局部,也要有闭锁的局部,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2、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
风景视线是紧相联系的,要求有戏剧性的安排,音乐般的节奏,既有起景、高潮、结景空间,又有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大小尺度相宜。
3、空间的转折
空间转折有急转与缓转之分。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常用急转,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缓转有过渡空间,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花架之类的过渡。
两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两空间干扰不大,须互通气息者可虚分,如用疏林、空廊、漏窗、水面等。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不同、风格不同宜实分,可用密林、山阜、建筑、实墙来分隔。虚分是缓转,实分是急转。
㈤ 假山制作中的山石的布局手法都有哪些
以下几种布局手法希望能帮到您
1、假山的主次分清
假山中所有山石的风格、质地、色彩、纹理、脉络必须一致。但山形、大小、高低必须有变化。山峰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山腰线要流畅,左右要有变化,一边坡度陡,一边坡度缓,使山的造型形成一种动势;山脚要有回抱、曲折,线条要流利自如,以突出假山中水的柔软。
2、假山中的疏密
疏密得当疏密有致是指山石分布不可平均。在园林假山的造型布局中,山石皴纹、群峰位置、植物点缀、小品配置等,都要做到疏密有致。通常,园林假山的主峰一带是最密处,山石布置得密,树木栽植得密;而在配峰部分相对较稀疏。
3、假山中的开合
讲究开合在园林假山的艺术造型中,开是起势,合是收尾。立峰是开,坡脚是合;近山是开,远山是合。一般的园林假山布局都是由3 至4个开合组成,开合的交替出现,可以使假山体现出节奏韵律。
4、假山中的虚实
虚实相生在假山艺术中,虚实既指艺术境界,又指艺术的处理手法。所谓艺术境界是指园林假山所表现出来的深远意境(称为虚境)和假山所形成的真实景观(称为实境)。所谓虚实的艺术手法是指园林假山所表现出来的虚空与实在。
5、假山中的露与藏
露中有藏,露中有藏是指园林假山要能展现出一个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动人画面,创造深远意境。
6、假山中的空与白
空白处理空白在假山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对整个布局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要表现湖光山色、海岛风光等题材时,空白处宜大、山角处理宜简洁;而表现重山峻岭,峡谷险滩等题材时,则空白处宜小些,山角处理也宜复杂、多变。
7、假山中的透视
透视处理物体给人的感觉总是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清远迷,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根据透视现象,园林假山中的近景和主景宜清晰和具体;中景则着重表现山石的块面结构;远景则着重表现出山势和山形。
8、假山中大与小
小中见大在园林假山中,常以点石显示高山的雄伟;以小树衬托出山峰的壮观;以小屋、小亭等体现群山的磅礴气势。
假山造景
㈥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其方式有哪些
1、作用:园林置石的重要作用置石就是用山石作为独立的或者附属的造景布置,以实现观赏目的或者其他的功用。(1)置石的人文作用我国人民对山石有着特殊的爱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的说法,给石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2) 置石的使用作用①作为艺术造景,供人们观赏游憩。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到自然中去,由于条件限制或不想“苦其筋骨,劳其体肤”,故在城市绿地中叠山置石,通过艺术加工,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②作为园林环境局部的主景乃至景观主题序列和构建地形骨架。例如苏州留园东花园的“冠云峰”以及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都是自然式园林中局部环境的主景,具有压倒群芳之势。周围的配景置石起陪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湖石“冠云峰”作局部环境的主景)。③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例如置石分隔水面空间,既不一览无余,又可丰富水面景观;置石还可障隔视线,组织空间,增加景深和层次。④石材的纹理、轮廓、造型、色彩、意韵在环境中可起到点睛作用。⑤园林绿地中为防止地表泾流冲刷地面,常用置石作“谷方”和“挡水石”,既可减缓水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形成生动有趣的景观。2、方式:(1)特置: 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其为峰石的。特置山石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特置常在园林中作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或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此外,还可与壁山、花台、草坪、广场、水池、花架、景门、岛屿、驳岸等结合来使用。(2)对置: 把山石沿某一轴线或在门庭、路口、桥头、道路和建筑物入口两侧作对应的布置称为对置。对置由于布局比较规整,给人严肃的感觉,常在规则式园林或入口处多用。对置并非对称布置,作为对置的山石在数量、体量以及形态上无须对等,可挺可卧,可坐可偃,可仰可俯,只求在构图上的均衡和在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给人以稳定感,亦有情的感染。(3)散置: 散置即所谓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常用奇数三、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元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3”在内。(4)群置: 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称为群置或称聚点、大散点。群置常布置在山顶、山麓、池畔、路边、交叉路口以及大树下、水草旁,还可与特置山石结合造景。群置配石要有主有从,主次分明,组景时要求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石的间距远近不等。群置有墩配、剑配和卧配三种方式,不论采用何种配置方式,均要注意主从分明、层次清晰、疏密有致、虚实相间。㈦ 园林植物中山石的种类有哪些
山之形态丰姿多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郭熙《林泉高致》中云:“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拔,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盘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重,欲顾盼,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上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这都为园林造山的意境创造提供了广宽的审美指南。“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山若配以得体的植物,则相得益彰,因此“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要显树之光辉。”至于品石,则有“透瘦皱漏,清丑顽拙”八字诀。江南三大名峰的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十中内的瑞云峰和杭州花圃的绉云峰,无不朵云突兀,万窍灵通,氤氲绵联,纡回峭折,令人玩味无穷。园林中假山可分为四类:土山、土多石少山、石多土少山和石山;石可分为二类:石峰和石壁。植物有与之相应的配置方法。
1.土山
不用一石而全部堆土的假山。这样的山“得减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莫妙于此。……以土间之,则可泯然无迹,且便于种树,树根盘固,与石比坚,且树大叶茂,混然一色。”由于泥土堆积力差,故一般土山需面积较大或限于山的一部分。土山土层深厚,面积较大,适宜种植落叶树种,既可单种成片,又可杂树混种。如苏州沧浪亭,山上老林古木,藤萝垂挂,翠竹摇影,仿佛置于绿林野谷之中。
2.土多石少山
此类假山或以石为基,再固以层土;或土石相间,垒成台状。前者如苏州留园西部的假山,堆叠自然,拾级而上,一片枫林。春夏之际,绿荫蔽日,深秋之时,枫叶红似丹霞。后者如平冈小板的刘家浜尢宅庭院,高大的落叶树与低矮的常绿树错落有致,林下植以箬竹花草,适当掩住山下的叠石地岸,各类植物负势竞茂,互相轩邈,令人目不暇接。
3.石多土少山
此类假山既可以石构山体与洞窟,山顶覆以薄土。如苏州狮子林假山,在面积有限的假山中,石洞与盘路都以石构成,弯曲盘绕,如八卦阵,山隙中长有粗大古树,绿荫覆盖,避免了石块的单调色彩图26。
图26石多土少山
又可石壁与洞用石,山顶、山后覆以厚土,如怡园西部的假山,全用形态优美的湖石堆成,山虽不高,而峰峦洞谷俱全,上覆以厚土,林木翠竹山亭相互映衬,宛如真山。还可将山的四周及山顶全部用石,下不设洞,引成石包土的局面,如留园中部池北的假山,石峰屹立,临池叠有陡峭的池岸,石块凹凸不平,同时还间以溪谷,山上有数百年的古树,山石与林木相映成趣。
4.石山
假山全部用石,体形较小,既可下洞上亭,亦可下洞上台,或如屏如峰置于庭院内、走廊旁,或依墙而建,兼作登楼蹬道。如扬州个园小景,楼阁凌山石而起,并有台阶通往楼上,建筑与山石浑然一体,由于山上无土,植物配于山脚,为了显示山之峭拔.树木既要数量疏少,又要形体低矮,姿态虬曲的松、朴和紫薇等是较好树种。如拙政园远香堂前黄石假山旁的糙叶树和怡园池北的白皮松都是佳例。
同是假山,因设计意境的不同而配以不同的植物,像扬州个园,虽以竹子为主体植物,但为与四季假山意境相适应,植物配置亦随候异色。春景则丹桂、迎春、芍药、海棠等花木,姹紫嫣红一片春色;夏景又广玉兰、紫薇、石榴、紫藤等争相媲美,艳丽旺威;秋景以古柏黑松的深翠墨绿衬托出红枫、青枫的鲜红斑烂。冬景以天竹蜡梅为主,与石一起组成“岁寒三友”图。
5.石壁
李渔《闲情偶寄》中对石壁的要求甚为简单:“壁则无他奇巧,其势有若累墙,但稍稍纡回出入之,其体嶙峋,仰视如峭,便与穷崖绝壑无异”。而其位置一般“正面为山,背面皆可作壁,”这样便会产生逶迤其前而崭绝其后,斜直相生,姿态奇绝,但亦“不定在山后,或左或右,无一不可,但取其地势相宜。”石壁植物宜奇崛苍古,或倚崖斜出,虬枝盘曲,或苍藤攀悬,坚柔相衬,如黄山松、构骨、冬青、盘槐、络石、辟荔等。在粉墙中嵌理石壁,“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如苏州园华步小筑庭院,于正对着绿荫的院墙上堆垒以石壁,点缀以天竹、藤蔓,恰似一幅图画。再如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于南面院墙嵌以山石,并种植海棠及慈孝竹,嫣红苍翠,雅致清丽。
6.石峰
石峰是石块的单个欣赏,其形态尤须“玲珑有致”,以透、瘦、漏为美,所立之峰宜上大下小,如八大山人所画之石,奇险生动,“似有飞舞势”。若数峰并峙,则“独立端严,次相辅弼”,主次分明。其植物配置宜以低矮的花木为宜,如杜鹃、菠萝花、南天竹、瓜子杨、羽毛枫等。如留园冠云峰庭落,内有三峰:冠云峰、瑞云峰与岫云峰,以冠云峰为主,居于园的中部,其余分立左右,峰下植以书带草、丛菊,衬托出石峰的高峻挺拔。
有时在庭园的一角伫立石峰,配以修竹,在粉壁的素绢上画上一幅优美的竹石图。
㈧ 园林山石的质地分类
根据山石材料的质地、纹理等不同,可分为:湖石、黄石、青石、石笋、卵石等湖石即太湖石,为石灰岩风化溶蚀而成,上面多有沟、缝、洞、穴等,因而形态玲珑剔透;黄石为细砂岩受气候风化逐渐分裂而成,故其体形敦厚、棱角分明、纹理平直;青石是青灰色片状的细砂岩,其纹理多为相互交叉的斜线;石笋为外形修长如竹笋的一类山石;卵石体态圆润,表面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