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植物如何配置
① 如何配置绿化苗木
园林苗木的选择与配植,首先要从园林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城乡各类园林绿 地,因其设计目的的不同,主要功能要求也不一样。例如,以提供绿荫为主的行道树地 段,应选择冠大荫浓、生长快的苗木,并按列植方式配植在行道两侧,形成林荫路;以 美化为主的地段则应选择树冠、叶、花或果实部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以丛植或 列植方式在行道两侧形成带状花坛;在公园的娱乐区,应该选择树冠开展,苗木配植以 孤植树为主,使各类游乐设施半掩半映在绿荫中,供游人在良好的环境下游玩;在公园 的安静休息区,应以配植利于游人休息和野餐的自然式疏林草地、树丛和孤植树为主。
②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
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的植物色彩营造不同的景观性格,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冷色系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暖色系则喧闹许多,给人温暖柔和的感觉,其中橙色给人一种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一般从冷色系、暖色系、互补色系、对比色系四方面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应用。
1、冷色系
冷色系主要是指蓝色、青色以及邻近的色彩,给人宁静和庄严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根据情况采用冷色或倾向冷色的植物,如胡椒木、黄杨、冬青等植物,可增加空间的深远度和视觉感。
在炎热的夏季和温度较高的南方,为了营造出宁静休闲、宜人停留的气氛,植物色彩宜选择冷色调,给人凉爽的感觉。植物宜多选用蓝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夏季冷色系花卉不足时,可以混植大量的白色花卉,仍然具有清爽宜人的效果。冷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医院、小区较幽静的环境等绿地。
2、暖色系
在色彩学中,暖色系主要指红色、黄色、橙色以及它们的中间色,带给人强烈的喜庆感,营造欢乐的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植物造景中,暖色系植物的温暖、明亮色彩,给予人们一种备受欢迎的感觉,使人游走其中、心情舒畅。
暖色系植物有提高温度的作用,春秋两季景观营造及严寒地区植物配置,宜多用暖色系花卉,如扶桑、杜鹃、丰花月季、黄花鸢尾等。在暖色系花卉较少的北方,设计时宜多用银杏、红枫、紫叶李等植物。暖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售楼处、小区主入口、会所主入口、酒店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公园主入口、重要景观节点等绿地。
3、互补色系
在光学中,两种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能产生白色感觉时,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也是对比最强的色组。 色彩中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在两种颜色互为补色,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使画面能够很显眼。
为了发挥最少植物的最大艺术效果,花木与花卉装饰中,应该多用补色的对比组合,相同数量补色对比的花卉较单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要强烈得多,尤其是在灰色的铺装广场上、灰色建筑前,作用更大。如三色堇,黄色的`品种与紫色的品种的对比,鸢尾品种间与品种间黄色与紫色的混合配植。在受光的亮绿色草地上、浅绿色受光落叶树前面,栽植大红的花木或花卉,亦能得到鲜明的对比。互补色系主要运用于公园、生态河边等场地绿化。
4、对比色系
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叫对比色。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和消色的对比等。对比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以表现力的重要方法。比如黄和蓝、紫和绿、红和青,任何色彩和黑、白、灰,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亮色和暗色都是对比色关系。对比色系主要运用于花山花海等大场地或较具有个性的场地绿化。
三、植物配置手法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灌、地被、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叫植物配置。根据不同的场地性质及功能要求,要采取不同的配置手法,营造风格各异、风景优美的的园林景观。根据种植形式及所呈现的景观风格,植物配置手法主要分为规则式种植、自然式种植和混合式种植。
1、规则式种植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植物配置主要使用绿篱、模纹花坛、整形树木、整形草坪等植物品种,采取中轴对称式、行列等距种植,形状规整,在构图上呈几何形,表现出整齐、严谨、庄重和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规则式种植主要用于西方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主要以平整的草坪、花坛(包括模纹花坛)、绿篱及绿墙、行道树、树阵种植来表现。规则式绿化主要运用于公园轴线绿化、人行道绿化、树阵广场等。
2、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与规则式相比,植物种植不成行列式,无固定的株行距,以孤植、丛植、组团式种植为主,特别是地被以自然生长、无人工造型的形态,展现植物群落的自然之美。
自然式种植主要用于中式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讲究步移景异,选择的植物注重姿态美、色彩美、味香,展现植物的自然风韵之美。在景观布局上,没有明显的轴线,以错落有致、自然曲折的方式营造宁静致远、曲径通幽、生动活泼的多样景观空间。自然式种植主要以自然花境和自然之物组团来表现。自然花境较多运用于公园、溪边等可亲可达之处,自然之物组团较多运用于房前屋后作为遮挡、屏障。
3、混合式种植
混合式种植既有规则式,又有自然式,吸取了规则式和自然式这两种种植形式的优点。既有整洁大方、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美景,展现出了植物的人工美和自然美。
混合式种植要根据造景效果采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不同比重,营造规整端直、自然灵活的景观。在现代植物造景中,混合式种植可运用于多种场地,包括公园、小区、医院、道路等。
;③ 居住区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导语: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空间处理: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
①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白蜡、栾树、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常绿乔木:白皮松、雪松、华山松、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
②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麻叶锈线菊、棣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红叶小檗、铺地柏、紫穗槐。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黄栌、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薇、丰花月季、榆叶梅、锦带花、平枝木旬子、迎春、牡丹。
③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紫花地丁、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
(2)线形变化: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②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③季相变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泉景――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红瑞木。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④ 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
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 35% 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 7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30% 以内。
一个小区绿化质量,虽然不能通过纯数字来体现,但是为了有更多绿化的面积是要必须认真思考的。立体垂直绿化从长远来看也是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但对于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
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居环境,使居民更贴近自然。
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
①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4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等;绿色块有水腊、榆树等;也可用草花搭配成各种色块。
②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松配雪景。”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③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