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存储器框图
㈠ 用32K×8位DRAM芯片扩展128K×16位的存储器。要求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K*8的芯片所以地址线为15条,即A0~A14,数据线为8,将32K*8芯片组成128K*16的只读器,所以首先位扩展将数据线8扩展到16,即D0~D15,然后字扩展32K是15条地址线,128是17条地址线,所以要用2/4译码器将地址线15扩展到17,需要用到的芯片是(128/32)*(16/8)=8,连接如图所示!红色为A0~A14的地址总线。
PS:地址线的计算:32K=1K*32 1K=2^10 32=2^5,所以32K=2^10*2^5=2^15,所以等于15条地址线,
㈡ 用32K×16位的DRAM芯片构成64K×32位存储器。问需要多少个这样的DRAM芯片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需要芯片数:64k与32的积除以32k与16的积。结果是4片
㈢ 16k*8位SRAM芯片构成64k*16位的存储器,要求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首先要满足位宽的要求,2片16*8并行组成16*16的结构,地址线相同,数据线扩展,然后在满足容量用4个16*16的结构构成64*16,地址线扩展,数据线相同,地址线上多数要加译码器来片选,常见3-8译码器138。
㈣ 用32K*8位的EPROM芯片组成128K*16位的只读存储器,储存器的组成框图怎样画
X*Y位,其中,X芯片的存储单元格数,Y每个存储单元存储数据的位数。所以,对于一片芯片来说。
由X能知道需要多大的地址缓存才能够表示所有的地址,由Y能知道需要多大的数据缓存。首先是X,按照2进制,1024就是1K,也就是2的10次方,也就是1K。
(4)画存储器框图扩展阅读:
用1K×4位的DRAM芯片构成4K×8位存储器。是一个64K 1bit的DRAM芯片,将8片并接起来,可以构成64KB的动态存储器。
每片只有一条输入数据线,而地址引脚只有8条。为了形成64K地址,必须在系统地址总线和芯片地址引线之间专门设计一个地址形成电路。
使系统地址总线信号能分时地加到8个地址的引脚上,借助芯片内部的行锁存器、列锁存器和译码电路选定芯片内的存储单元,锁存信号也靠着外部地址电路产生。
㈤ 用16k*8位的SRAM芯片构成64k*16位的存储器,试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共八个SRAM,每四片串联(地址线并联,数据线连一起),得到两组64K*8的存储组,然后将两组并联(地址线连一起,数据线并联)即64K*16BIT,地址分配可分为8个块区,高低字节分别译码选择,然后进行四个16K的寻址,访问具体数据的映射地址。
首先要满足位宽的要求,2片16*8并行组成16*16的结构,地址线相同,数据线扩展,然后在满足容量用4个16*16的结构构成64*16,地址线扩展,数据线相同,地址线上多数要加内译码器容来片选,常见3-8译码器138。
(5)画存储器框图扩展阅读: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的记忆部件。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或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或外存)两大类。和CPU直接交换信息的是主存。
主存的工作方式是按存储单元的地址存放或读取各类信息,统称访问存储器。主存中汇集存储单元的载体称为存储体,存储体中每个单元能够存放一串二进制码表示的信息,该信息的总位数称为一个存储单元的字长。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单元地址只有一个,固定不变,而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换的。
㈥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按大小来看,一共需要16块DRAM芯片,将每四块分为一组,形成32位的数据宽度,根据该储存容量大小一共需要16位地址线(可以根据储存容量除以数据宽度来确定)。将地址线的低14位作为全部DRAM芯片的地址,然后将高2位作为组片选信号,即选择各组输出的32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