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训处怎么配置
Ⅰ 常看到国军有政训处这个单位,这是如何配置的编制
国军的架构是当年在苏联顾问的直接指导下建立的,国军所谓的政工干部,你基本就可以理解成当年苏军的政治军官
Ⅱ 华野3纵8师,两任师长先后牺牲,年龄都定格在32岁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5年11月13日,山东纵队8师师长王麓水在滕县牺牲。
为了阻击贾汪、柳泉敌军6个师沿津浦铁路北上,陈毅指挥王麓水、罗炳辉,一举歼灭吴化文大部以后,命8师攻打滕县截断津浦线。滕县守敌是19集团副司令徐良部九千余人。
12月12日,王麓水指挥8师廓清外围后,从西、北、东三面展开进攻。
滕县城高河深,8师激战一天进展不大。13日拂晓,王麓水率领作战参谋、团长王吉文等人来到马神庙房家坑观察敌情。敌军一发炮弹在前沿哨所爆炸,32岁的王麓水伤重不治牺牲,29岁的王吉文手术切除一片肺叶,才保住了一命。
从 历史 渊源看,1913年生于江西芦溪的王麓水,来自红一方面军。
王麓水原名王培岳,16岁参加红军,后任红2师5团特派员。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2师5团政委。红军改编后任343旅685团政训处主任,平型关战斗中头部负重伤。1938年春,任115师补充团政委,1939年春,任晋西支队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是陈士榘。
1939年秋,王麓水随115师主力东进山东,在冀鲁边汇合津浦支队来到滨海地区。时任津浦支队2营营长的王吉文与王麓水在滨海军区的战斗中,有了更多的接触。
1940年11月,115师整编为6个教导旅,王吉文是教1旅3团团长,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而王麓水是教2旅任政治部主任,旅长曾国华、政委符竹庭。
1943年初,王吉文3团划归鲁南军区,王麓水调任鲁南军区政委。
两人合作的第一个挑战是铲除巨匪刘桂堂。在此之前,王吉文剿匪颇有心得:团灭鲁南地头蛇和泗水惯匪张显荣1300余人,在区家山一带大败刘春蔺伪142师歼敌700余人。
鲁南惯匪刘桂棠也叫刘黑七,长时间危害一方。1943年11月,王吉文终于摸清刘桂堂的老巢东柱子据点。身先士卒带领3团冲进小围子,消灭了刘匪卫队,刘桂堂在只身逃走途中被击毙。
1945年4月,王麓水、王吉文再接再厉,又消灭了王洪九400余人。
王洪九是鲁南有名的土匪,依仗日本人庇护为非作歹,王吉文率3团在临沂沙沟崖、寿衣庄一带将土匪团团包围,王洪九只带少数人逃离。连战连捷的王吉文,被誉为“常胜将军”。
抗战胜利后,王吉文部队改编为山东8师,王麓水任师长兼政委。下辖3个团,其中22团团长王吉文、政委刘春,23团团长兼政委王六生,24团团长刘来光(后张朝宗)、政委李荆山。
在滕县攻坚战中,亲临一线观察敌情的8师师长王麓水被炮弹击中,当场牺牲。
1947年2月,王吉文任华野3纵8师师长,政委王六生。莱芜战役,司令员员何以祥、政委丁秋生指挥3纵、骑兵团和滨海地方武装在沂河以东钳制敌人。王吉文8师与2纵5师配置临蒙公路两侧抗击敌人。
最终莱芜战役大获全胜,不到72个小时全歼李仙洲集团5.6万余人。
莱芜战役结束后不久,王吉文、王六生率8师驰援攻打泰安。
驻泰安主力是敌72师1.6万人,还有山东保安团,重武器有105榴弹炮4门、42化学迫击炮8门。相比之下,华野10纵2个师也是1.6万人,还有鲁中军区1旅2团,重武器有41式75山炮4门。
为确保攻城成功率,陈士榘命1、3纵打援,3纵8师加入攻城集团,统一由10纵指挥。
接到命令后,王吉文、王六生率8师紧急赶到泰安。城外有制高点蒿里山,第72师构筑了碉堡和壕沟。王吉文和王六生命23团攻打蒿里山和火车站,24团肃清南门、城关之敌,22团攻打泰安西门。
1947年4月24日,随着王吉文一声令下,23团1营率先向马鞍形的蒿里山发起攻击。
没料到头一脚踢到了铁板上,1个营打敌军1个营一点便宜没占到。由于敌援军大量赶到,王吉文命令1营主动撤离,召开“诸葛亮会”寻找破敌之策。24团电话报告,1连连长郭继胜使用小群动作打地堡,在南门连续打下十多个地堡而无一伤亡。
王吉文下令推广郭继胜连的的经验,第二次进攻终于取得成效。第一次进攻时没来得及撤退的3个战士孙喜友、夏棋盘和徐光明的里应外合下,23团攻下蒿里山又占领了泰安火车站。
战后,一连机枪班的孙喜友、徐光明、夏棋盘火线加入组织,并被授予“蒿里山三勇士”称号。
解放泰安后20多天,王吉文8师转战蒙阴孟良崮,担任阻击任务。
华野3纵对手是胡琏第11军,在纵队司令员何一祥、副司令员孙继先率领下,王吉文8师和3纵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保障了主力5个纵队在万马军中取74师和张灵甫首级。
1948年3月,华野3纵、中野4纵联合发起洛阳战役,孙继先升任3纵司令员。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华野二等部队三纵8师23团1营,力压中野最强的陈赓纵队,率先突破城坚池固的洛阳东门,战后陈毅、粟裕下令命名该营为“洛阳第一营”。
1948年8月,王吉文和3纵8师迎来济南战役。按照战前部署,孙继先3纵、宋时轮10纵作为打援集团,而成均7纵配属许世友的山东兵团负责攻城战斗。考虑到3纵、10纵都只有2个师不足2.5万人,粟裕让兵强马壮的7纵与3纵、10纵互换。
1948年9月16日,王吉文、王六生率8师参加了攻城作战。
由于东线聂凤智“助攻变主攻”打乱了王耀武的部署,而西线机场吴化文的战场起义又在王耀武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攻城总指挥许世友见状,下令总预备队13纵提前启用,一起加入总攻。
在接连攻克凤凰山、簸箕山、大青山之后,8师攻入济南城区商端口地带。
9月21日晨,济南战役进入了白热化,王耀武把空运的74师7个连,由172团团长刘炳率领据守商端口制高点邮电大楼。这里地堡林立、防守严密,所以8师的进攻遭到了空前顽强的阻击。
上午9时,正吃早饭的王吉文和王六生接到报告,我军进攻部队遭到敌军地堡火力封锁,一时难以打开局面。王吉文丢下早点,起身就往100多米外的巷口走去。政委王六生一再劝阻,王吉文不听,赶到已先后前指挥炸掉地堡,击溃了敌军的督战队。
就在王吉文返回师部时,敌人一发炮弹刚好落在王吉文身边。等昏迷中从担架上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连着追问:“张团长呢,张团长呢?”随后,王吉文陷入昏迷再也没有苏醒过来。
预计一月有余的济南战役仅用8天就取得胜利,但是也付出了牺牲5200多人的代价,其中就包括3纵8师师长王吉文、13纵37师政委徐侯赛因。当时37师师部遭敌轰炸,师长高锐也负了伤。
济南战役歼敌10.2万人伤亡2.6万人(牺牲5200余人),其中三纵牺牲的400余人,8师师长王吉文级别最高,他和徐侯赛因也是南线战场牺牲的最后两位师级干部,距全国解放仅一步之遥。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Ⅲ 政训处主任 政治部主任 政治委员 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分
我国军队实行的是“双长制”:军事首长和政治首长
政治委员是部队的政治首长,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
政治部(处)属于部队的政治机关,主任是其负责人,对部队的政治首长负责。
在同一部队,政治委员大于主任。
Ⅳ 抗日时期国军编号是怎么设置的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
(1938年1月)
第一战区(作战地区 平汉路方面)
司令长官 程 潜
第二战区(作战地区 山西方面)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作战地区 苏浙方面)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作战地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何应钦
第五战区(作战地区 津浦线)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作战地区 甘宁青方面)
司令长官 蒋中正 副 朱绍良
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 陈 诚
西安行营
主任 蒋鼎文
闽绥靖公署
主任 陈 仪
军委会直辖兵团
第二十军团 汤恩伯
第二集团军 孙连仲
第二六集团军 徐源泉
第八集团军 张发奎
整训部队及未经调动部队
计后方整训部队二十六个步兵师,未经调动部队十四个步兵师,七个步兵旅。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年11月)
第一战区(辖区 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 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 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陈 诚 薛 岳(代)
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方面)
司令长官 蒋鼎文
鲁苏战区(辖区 苏北及山东方面)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 冀察文面)
总司令 鹿钟麟
国民革命军序列三
(1944年冬)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 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冀察战区
总司令 高树勋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副 郑洞国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 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 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
司令 杜聿明
总部直辖部队
地方绥靖部队
军委会直辖部队
回答者:lyu - 经理 四级 8-31 12:07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回答的很好,很详细!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也没提他们的军衔啊?司令长官不是军衔!
评论者: fenggezhencool - 秀才 二级
其他回答共 2 条
东北战区,华北战区,西北战区,华东战区,西北战区,华中南战区
缚作义,杜聿明,卫立煌,汤恩伯,阎锡山,黄维
回答者:cly880301 - 童生 一级 8-31 12:15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1937年7月一1945年9月)
第一章 抗日战争第一期的军队(1937年7月一1938年12月)
第一节 国防最高会议和大本营
一、国防最高会议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于8月11日举行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会议为谋在作战期间统一指挥党政军一切事项,将原设立的国防会议及国防委员会合并,设立国防最高会议,同时将原国防会议撤销.
1937年8月1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决议通过了《国防最高会议组织条例》,并送经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决议通过. 1937年11月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将中央政治委员会之职权暂行停止,由国防最高会议代行国防最高会议应设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所在地.1938年2月23日国防最高会议第七次会议决议修正《国防最高会议组织条例》,并送经中央常务会员会第七十次会议决议通过。6月又经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八十一次会议修正,《国防最高会议组织条例》共10条。条例规定,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对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负责.
国防最高会议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为副主席.委员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五院院长、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各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各部部长:军事参议院院长和由主席提出经本会议通过者;主席在上述委员中指定9人为常务委员,其他各关系人员遇有必要时、可由主席通知列席会议. 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为,国防方针之决定;国防经费之决定;国家总动员事项之决定和其他与国防有关重要事项之决定、
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每星期开会2次,全体委员会议由主席随时召集之;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可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采取简便措施。国防最高会议设秘书处,处理会议一切事务.秘书长由主席指定任之.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五届五次中央全会,决定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取代国防最高会议。
二、大本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8月20日,国民党政府为领导抗战,成立大本营:其职权为统率陆海空军,及指导全民力求 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和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 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 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大本营最高领导为大元帅.以蒋介石任之。设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各1员,程潜为参谋总长,其职权为指挥大本位各部、辅助大元帅策划全局;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襄助参谋总长指挥幕僚,达成全任务,并设立秘书厅、以张群为秘书长,陈布雷为副秘书长.
大本营对于作战指导,以达成“持久战”为主旨,因此将军令、政略、财政、经济、宣传、训练划为6个部,分担任务,各应本主旨,适切运用,紧密联系,俾获最后之胜利,为共同一致最高之原则.
大本营成立后.为动员组织全国抗战,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训令稿》等训令,同时.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组建4个预备军和利组建若干个集团军,指挥了华北方面的抗战和淞沪会战等。8月30日蒋介石决定,仍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原大本营所设各部均转隶军事委员会,大本营于1938年1月正式撤销.
三、大本营所属各部
第一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作战。大本营第一号训令规定该部直接指导后方勤务部.任命黄绍竑为部长.11月13日部长易徐永昌,王俊、张定璠先后于9月11日和11月18日任副部长.12月27日任命王鸿韶为该部办公厅主任,1938年1月该部和参谋本部合并编成军令部
第二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政略。8月20日任命张群为部长:9月11日张他调,任命熊式辉为部长、周佛海、卢作孚为副部长。11月16日该部归并于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
第三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先为掌财政金融,后改掌国防工业。8月20日任命孔祥熙为部长。9月11日任命翁文灏为部长,钱昌照、俞大维为副部长.1938年1月该部归并于经济部及其地有关各部。
第四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国防经济:任命吴鼎昌为部长,何廉、黄季陆为副部长。1938年1月该部归并于经济部及有关各部。
第五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国际宣传,陈公博任部长,董显光于11月2日接陈任部长. 9月11日任命谷正纲、董显光为副部长。该部于11月16日取消.其业务归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办理。
第六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民众训练。任命陈立夫为部长.张厉生、刘健群为副部长。11月16日该部并入中央组织、训练两部。
第二节 军事委员会及所属
一、军事委员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并授
权军事委员会对党政军实行统一指挥. 8月20日,《大本营国军作战指导计划训令》曾拟议成立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及指导全民抗战.以下成立第一至第六部及后方勤务、管理、卫生勤务等各部,作为办事机构。8月30日蒋介石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原大本营所属第一至第六部及管理部归军事委员会统辖。9月8日为整肃军队又成立军法执行总监部。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蒋介石兼主任。9月17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定,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率之权,并授权军事委员会对于党政实行统一指挥。在其之下,又相继设立农产调整委员会,以周作民为主任委员;工矿调整委员会,以翁文灏为主任委员;贸易调整委员会,以卢作孚为主任委员。11月又在3个委员会之下设立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是年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非常时期党政机构调整及人员疏散办法》,其中关于军事委员会的有:中央党部之组织、宣传、训练3个部暂归军事委员会指挥,其职掌与总动员委员会有关系者,归并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办理.贸易调整委员会改隶行政院财政部,禁烟委员会改隶行政院内政部。所建6个部有的合并,有的取消,并由参谋总长拟订军事委员会其他单位机构调整办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至武汉;1938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又进行改组,将党政军分开。《修正军事
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军事委员会为战时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直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统率全国陆海空军,并指挥全民,负国防之全责。军事委员会设委员7—9人,由中央政治委员会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之。此外,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4部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当然委员,委员之职责为赞襄委员长筹划国防用兵大计。1月15日国民政府重新任命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程潜、陈绍宽、李济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根据《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部长陈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为当然委员。
军事委员会内设办公厅。1937年2月17日原主任朱培德病逝;3月6日徐永昌接任主任;1938年1月徐永昌调任军令部部长,贺耀组任主任;
调整后的军事委员会设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原参谋本部和原大本营第一部合并为军令部,专掌军令。参谋总长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幕僚长,指导军事委员会所属各部、会、厅.襄助委员长处理军事委员会一切业务。
军事委员会经过这次改组、机构基本固定下来,此后除增加或扩编一些新的机构外,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没有多大变化.
二、军政部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 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并授权
军事委员会对党政军实行统一指挥:军政部由此时归军事委员会指挥.1938年1月公布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该部
部长何应钦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政务次长仍为曹浩森,常务次长陈诚.1938年1月陈诚调任政治部部长,张定璠接任常务
次长.同时,经过修订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对该部的职掌作了具体规定:(1)陆海军建设改进、人马之维持补充、交通通讯之整备,及全国总动员之筹划。(2)陆海军军需、粮秣、被服、装具、营缮及其他军需品之筹办、分配。(3)军械弹药之筹办分配.场厂仓库之建设管理,及民间有关工业资源之利用。(4)陆海军之卫生保健,及卫生机关之筹划运用:与此同时,军政部所属之各署、司机构亦有变动:
军务司 司长仍为王文宣.该司辖军事、防务、整备3个科。1937年7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增设要塞组,负责各要塞之整理、建设与行政教育事项。1938年为统筹办理炮兵部队.成立炮兵组,专司其责,
军法司 1937年9月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成立,将该司所属军法处并入军法执行总监部审判组,仍由军法司人员兼办:该司司长仍为王震南:
交通司 司长王景禄。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业务日益繁重,陆续增设汽车、燃料、经理3个科.
兵工署 仍以俞大维担任署长。所属除署本部外,军械司、司长陈隐冀.1938年陈隐冀调任参事,陈东生任司长:1937年9月增设机械、兵器2个科:制造司。司长杨继曾。技术司,司长仍由俞大维兼任。
军需署 署长周骏彦,所属各司基本没有变化。
军医署 1937年9月由军医司扩大而成,司长原为梅贻琳,扩大为署后于1938年7月任命胡兰生为署长,下设3个处及1个视察室,以下分科办事:第一处分人事、经理、事务3个科及会计室:第二处分医务、伤病处理、材料3个科;第三处分教
育、卫生2个科及统计室。1937年9月张建调任军医学校教育长,胡兰生接任署长。
会计处 1937年10月设立军政部武昌办事处,1938年冬,又在桂林设立分处,均受会计长指挥:军事委员会计政室于1938年6月归并于会计处,定名为军政部会计处军事计政设计委员会,内分岁计、会计、审核、统计各组,每组设组长1人,办理关于规划、改进军事计政业务:会计长仍为陈良.
该部所属总务厅、马政司等人事、职掌仍旧:
三、军令部
1938年初,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定,将原大本营所设第一部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合并组成为军令部。该部于2月1日正式成立,直隶军事委员会,掌国防建设、地方绥靖及陆海空军之动员作战;后方勤务之筹划运用;情报及国际政情之搜集整理;参谋人员、陆军大学、测量总局及驻外武官之统辖与运用等事项:以徐永昌为部长,熊斌、杨杰为次长.军令部下设总务及第一、第二3个厅:第一厅掌关于国防作战事宜,辖4个处12个科;第二厅掌关于情报与派遣驻外武官及外国武官接待等事宜,辖4个处12个科及技术室、侦查电台;总务厅掌关于参谋人事教育及总务章则等事宜,辖3个处6个科。每厅设厅长、副厅长各1人。1938年3月28日任命刘斐为第一厅厅长,徐培根为第二厅厅长,陈焯为总务厅厅长。另外设有部属幕僚,由主任高级参谋、主任秘书及高级副官分别主管各有关业务,即高级参谋掌不属于各厅的机要及审核章则等事宜,部成立之后,任命张华甫为主任高级参谋,张元祜、刘云乾、杨宣诚等18人为特级高级参谋;主任秘书掌拟各种文牍及部分会报等事宜;高级副官掌接待中外来宾及传达重要命令等事宜.旋因人事、经费无着,仍于2月间先后呈准设将级高级参谋18人,校级参谋40人.6月该部呈奉核定顾问3人,附员80人.
根据军令部组织法,该部下辖工兵指挥部、炮兵指挥部、通讯兵指挥部、战史编纂委员会,通讯总所、技术室、各省测量局、各种测量队、陆军大学暨参谋班、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暨分校、边务研究所、重庆核心阵地参谋团、特种兵器实验组、通讯人员训练班、谍报参谋训练班等。工兵指挥部掌一般工兵的使用计划与作战指导,独立工兵的指挥;工兵部队的编组、整补、训练、考核:工兵技术的设计改进;预备阵地的侦察、永久工事位置的算勘及作业指导等事宜.炮兵指挥部掌各战区有关炮兵的使用计划及考核各炮兵部队的战斗指挥、整补、训练等事宜.通讯兵指挥部掌一切通讯兵使用的计划与指导;通讯兵的调查分派;研究关于通讯兵的使用对策及技术设计等事宜.战史编纂委员会掌战史的编纂及编译事宜。各省测量局掌各省测量及其行政事宜:各种测量队掌测量事宜.陆军大学掌高等军事教育,中央测量学校掌测量教育:边务研究所掌边务教育。重庆核心阵地参谋团掌重庆核心工事的规划并监督其实施事宜。特种兵器实验组掌水雷及江湖阻塞兵器的研究事宜。通讯人员训练班掌情报通讯教育。谍报参谋训练班掌谍报参谋教育。
四、军训部
1938年1月军事委员会对所属进行改组.将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改为军训部。2月16日任命白崇禧为部长。3月1日任命刘土毅、陈继承为次长。7月16日陈继承调任中央军校教育长.调黄琪翔接任次长 该部掌全国陆军训练、整理、校阅;军事学校教育建设改进;国民兵教育规划、校阅.
成立后的军训部下辖机构大致同原训练总监部。设有参事室,掌理关于法令章制之撰拟及交办事项,1938年2月任命徐
国镇为主任参事,另有若干名参事;秘书室,掌机要电文撰拟及交办事项;总务厅,下辖3个科及医务、印刷所.掌理该部日常事务,厅长以参事室主任徐国镇兼任;步兵监.1938年2月以阮肇昌任之,该监下设3个科,掌理步兵军队、院校教育、校阅及本兵科科典范令、参考书编订和编制装备研究事项;骑兵监,1938年2月以门炳岳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理骑兵部队、军校的教育、校阅和骑兵的科典范令参考书的编订、修正审查以及骑兵编制装备、军马繁殖与调养等事项;炮兵监,1938年2月以刘翰东任之,该监下设有办公室、3个科和1个视察组,掌理炮兵教育、人事考核和炮兵的建设整理,以及校阅、游动教育事项;工兵监,1938年2月以林伯森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关于工兵(包括铁道队)教育指导、校阅视察及院校教育、建设事项和关于工兵编制装备、技术器材研究、科典范令修订等事项;辎重监,1938年2月以毛福成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理本兵科科典范令参考书编订、编制装备、运输工具研究和部队(包括铁道船舶运输)教育规划、校阅视察及所属军校教育计划指导建设事项;通信兵监,1938年3月以华振麟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本兵科学校教育规划指导,科典范令、参考书修订和本兵科部队教育指导、校阅视察及编制装备技术器材之研究等事项;机械兵监,1938年3月以徐庭瑶任之,该监下设3个科,掌机械化部队、学校教育规划、校阅视察、建设改进事项和本兵科科典范令、参考书编订修正审查事项以及部队器材装备研究改善、军用车辆检查事项;国民教育处,1938年2月以杜心如为处长,该处下设两科,掌教育计划及教材编订事项和校阅统计、人事考核事项;军事编辑处,1938年2月以杨言昌为处长,掌军事参考图书编辑、翻译审核及搜集保管事项。
五、军事参议院
1938年1月17日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军事参议院由直隶于国民政府改为隶隶于军事委员会,为军事研究及建议机关.
军事参议院院长为陈调元,根据1938年1月17日修正之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院长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副院长王树常.1938年2月1日又任命张钫为副院长。军事参议院下分军事、总务2个厅,军事厅厅长为周维寅、总务厅厅长为厉尔康.
六、军法执行总监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9月8日军事委员会为整肃军纪,组建军法执行总监部,特派唐生智为总监;9月16日派谷正伦、王懋功为副监。
军法执行总监部,掌理军队纪律之维持与军法执行事务.该部下分总务、审判和督察3个组:总务组,掌理该部文电收发.承办文书典守印信、编审预算及经费出纳并庶务和官兵升降开补功过、赏罚请假旷职等各项事项。审判组,并军政部军法司而成立,掌军人犯罪案件审核事项;非军人犯汉奸、烟毒、盗匪、贪污及其他法令应归军法审判案件之审理、审核事项;关于军法法规审查事项;关于解答法律疑问事项;关于军事犯处理事项;关于该组禁闭人犯收管、戒护卫生登记、接见检查书籍信件各事项;关于军法行政事项。督察组,掌前后方文武机关人员违反军事法令之事项;关于考察各级司令部军法处有无枉纵事项;关于消查各地汉奸活动加以制裁事项;关于考察军情战况、交通运输、防空警卫、救护卫生及民众组织训练各事项.
1938年2月9日免唐生智总监职,以鹿钟麟任之.是年6月14日鹿钟麟他调,以何成浚任总监。1940年12月秦德纯代理副监,1942年10月实任。1941年1月免去谷正伦副监职,贺国光继任副监。
七、政治部
1938年1月将原大本营第六部、军事委员会政训处、训练总监部政训处合并成立为政治部;1月任命陈诚为部长,2月正式成立。同时任命周恩来、黄琪翔为副部长,是年7月黄琪翔调任军训部副部长,张厉生接任副部长。
政治部设有秘书长,1938年1月以张厉生任之;7月张他调,遗缺由第一厅厅长贺衷寒兼任。总务厅,朱代杰任厅长,掌经理人员训练、考核 调查登记和经费预算等事项.第—厅,1938年1月任命贺衷寒为厅长,下设3个科和人事行政研究会.掌法规方案编审、政工人员任免铨叙事项,关于干部选拔、通信联络及人事登记事项,关于全部政工人员考绩考核、奖惩抚恤事项,关于人事行政研究事项;第二厅,1938年2月任命康泽为厅长,下设3个科和训练研究会,掌关于训练和政工方面设计事项,关于训练方面指导与考核事项,关于训练方面编审事项,关于训练方面的研究事项等;第三厅,1938年2月任命郭沫若为厅长,下设3个科,其中第二科设美术工厂和国际问题研究委员会、艺术问题研究委员会等,掌关于各种宣传之设计指导事项,关于对国内国外及敌伪各种宣传品之编审事项,关于慰劳征募、印刷发行、设计考核及文化服务事项,关于敌情及国际问题研究事项,关于戏剧、电影、音乐、歌咏、绘画等研究事项,其中第二科美术工厂,掌关于国际宣传画报编辑、木刻制作及有关抗战建国之照片摄影搜集事项。
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随国民政府由南京撤迁武汉。1938年夏在武汉会战前夕,又由武汉撤至重庆.
侍从室的组织,除原已成立的各处、组外,1938年在武汉又成立了第六组,隶属第二处,同时也受第一处领导,综理一切特工组织的情报业务,派唐纵任组长。
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钱大钧。钱于1938年3月调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林蔚接任主任。同时,陈希曾接莫 若任第一组组长。兼侍卫长钱大钧调离后,侍卫长一职空缺,王世和接陈善周任
Ⅳ 中国国民革命军少将相当于什么官
很难说了,当年的少将鱼龙混杂,什么都有。刚开始的时候少将是旅级指挥员的军衔,后来成为师级指挥员军衔。但是仍有一些优秀的团级指挥员被授予少将。也有些是所谓的高参,仅以1948年国防部为例,便编制上将2人,中将42人,少将351人。除此之外,各军事机构中还有许多的高参,也全部是将官。这些高参有的几近荒唐,如有个军阀是个票友,便揽了个戏子在身边,也挂了个少将高参的头衔。甚至一些专门给军阀驯马的、养狗的,只要把主子伺侯好了,都有可能弄个少将干干。从1934年到1949年,能够查到的经过铨叙厅正式授予的少将有3498人,中将729人,上将126人,那3498人之中有些是有些是货真价实的旅级或师级指挥员,更多的是各种混日子的。Ⅵ 独立团是什么意思,怎么出来的!!
独立团是指越过师(旅)级的指挥而直接隶属于军(师)的团。
独立团的诞生是1937年,国民军事委员会宣布,陕北地区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但当时的红军作战部队总人数其实是超过三个师的规划的,那多出来的人该怎么办呢?毕竟作战是需要大量人力的,有了人力,其他的才有可能。既然多出来的人不能算在编制中,那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不是三师的其他“编制”呀。独立团也就是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6)政训处怎么配置扩展阅读
中国军事史上,编制为独立团的着名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
Ⅶ 战争总动员设置在哪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
(1938年1月)
第一战区(作战地区 平汉路方面)
司令长官 程 潜
第二战区(作战地区 山西方面)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作战地区 苏浙方面)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作战地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何应钦
第五战区(作战地区 津浦线)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作战地区 甘宁青方面)
司令长官 蒋中正 副 朱绍良
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 陈 诚
西安行营
主任 蒋鼎文
闽绥靖公署
主任 陈 仪
军委会直辖兵团
第二十军团 汤恩伯
第二集团军 孙连仲
第二六集团军 徐源泉
第八集团军 张发奎
整训部队及未经调动部队
计后方整训部队二十六个步兵师,未经调动部队十四个步兵师,七个步兵旅。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年11月)
第一战区(辖区 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 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 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陈 诚 薛 岳(代)
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方面)
司令长官 蒋鼎文
鲁苏战区(辖区 苏北及山东方面)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 冀察文面)
总司令 鹿钟麟
国民革命军序列三
(1944年冬)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 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冀察战区
总司令 高树勋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副 郑洞国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 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 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
司令 杜聿明
总部直辖部队
地方绥靖部队
军委会直辖部队
回答者:Lyu - 经理 四级 8-31 12:07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回答的很好,很详细!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你也没提他们的军衔啊?司令长官不是军衔!
评论者: fenggezhencool - 秀才 二级
其他回答共 2 条
东北战区,华北战区,西北战区,华东战区,西北战区,华中南战区
缚作义,杜聿明,卫立煌,汤恩伯,阎锡山,黄维
回答者:cly880301 - 童生 一级 8-31 12:15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1937年7月一1945年9月)
第一章 抗日战争第一期的军队(1937年7月一1938年12月)
第一节 国防最高会议和大本营
一、国防最高会议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于8月11日举行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会议为谋在作战期间统一指挥党政军一切事项,将原设立的国防会议及国防委员会合并,设立国防最高会议,同时将原国防会议撤销.
1937年8月1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决议通过了《国防最高会议组织条例》,并送经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决议通过. 1937年11月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将中央政治委员会之职权暂行停止,由国防最高会议代行国防最高会议应设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所在地.1938年2月23日国防最高会议第七次会议决议修正《国防最高会议组织条例》,并送经中央常务会员会第七十次会议决议通过。6月又经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八十一次会议修正,《国防最高会议组织条例》共10条。条例规定,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对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负责.
国防最高会议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为副主席.委员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五院院长、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各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各部部长:军事参议院院长和由主席提出经本会议通过者;主席在上述委员中指定9人为常务委员,其他各关系人员遇有必要时、可由主席通知列席会议. 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为,国防方针之决定;国防经费之决定;国家总动员事项之决定和其他与国防有关重要事项之决定、
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每星期开会2次,全体委员会议由主席随时召集之;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可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采取简便措施。国防最高会议设秘书处,处理会议一切事务.秘书长由主席指定任之.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五届五次中央全会,决定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取代国防最高会议。
二、大本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8月20日,国民党政府为领导抗战,成立大本营:其职权为统率陆海空军,及指导全民力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和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大本营最高领导为大元帅.以蒋介石任之。设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各1员,程潜为参谋总长,其职权为指挥大本位各部、辅助大元帅策划全局;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襄助参谋总长指挥幕僚,达成全任务,并设立秘书厅、以张群为秘书长,陈布雷为副秘书长.
大本营对于作战指导,以达成“持久战”为主旨,因此将军令、政略、财政、经济、宣传、训练划为6个部,分担任务,各应本主旨,适切运用,紧密联系,俾获最后之胜利,为共同一致最高之原则.
大本营成立后.为动员组织全国抗战,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训令稿》等训令,同时.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组建4个预备军和利组建若干个集团军,指挥了华北方面的抗战和淞沪会战等。8月30日蒋介石决定,仍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原大本营所设各部均转隶军事委员会,大本营于1938年1月正式撤销.
三、大本营所属各部
第一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作战。大本营第一号训令规定该部直接指导后方勤务部.任命黄绍竑为部长.11月13日部长易徐永昌,王俊、张定璠先后于9月11日和11月18日任副部长.12月27日任命王鸿韶为该部办公厅主任,1938年1月该部和参谋本部合并编成军令部
第二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政略。8月20日任命张群为部长:9月11日张他调,任命熊式辉为部长、周佛海、卢作孚为副部长。11月16日该部归并于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
第三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先为掌财政金融,后改掌国防工业。8月20日任命孔祥熙为部长。9月11日任命翁文灏为部长,钱昌照、俞大维为副部长.1938年1月该部归并于经济部及其地有关各部。
第四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国防经济:任命吴鼎昌为部长,何廉、黄季陆为副部长。1938年1月该部归并于经济部及有关各部。
第五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国际宣传,陈公博任部长,董显光于11月2日接陈任部长. 9月11日任命谷正纲、董显光为副部长。该部于11月16日取消.其业务归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办理。
第六部 该部于1937年8月20日成立,掌民众训练。任命陈立夫为部长.张厉生、刘健群为副部长。11月16日该部并入中央组织、训练两部。
第二节 军事委员会及所属
一、军事委员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并授
权军事委员会对党政军实行统一指挥. 8月20日,《大本营国军作战指导计划训令》曾拟议成立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及指导全民抗战.以下成立第一至第六部及后方勤务、管理、卫生勤务等各部,作为办事机构。8月30日蒋介石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原大本营所属第一至第六部及管理部归军事委员会统辖。9月8日为整肃军队又成立军法执行总监部。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蒋介石兼主任。9月17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定,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率之权,并授权军事委员会对于党政实行统一指挥。在其之下,又相继设立农产调整委员会,以周作民为主任委员;工矿调整委员会,以翁文灏为主任委员;贸易调整委员会,以卢作孚为主任委员。11月又在3个委员会之下设立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是年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非常时期党政机构调整及人员疏散办法》,其中关于军事委员会的有:中央党部之组织、宣传、训练3个部暂归军事委员会指挥,其职掌与总动员委员会有关系者,归并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办理.贸易调整委员会改隶行政院财政部,禁烟委员会改隶行政院内政部。所建6个部有的合并,有的取消,并由参谋总长拟订军事委员会其他单位机构调整办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至武汉;1938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又进行改组,将党政军分开。《修正军事
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军事委员会为战时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直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统率全国陆海空军,并指挥全民,负国防之全责。军事委员会设委员7—9人,由中央政治委员会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之。此外,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4部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当然委员,委员之职责为赞襄委员长筹划国防用兵大计。1月15日国民政府重新任命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程潜、陈绍宽、李济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根据《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部长陈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为当然委员。
军事委员会内设办公厅。1937年2月17日原主任朱培德病逝;3月6日徐永昌接任主任;1938年1月徐永昌调任军令部部长,贺耀组任主任;
调整后的军事委员会设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原参谋本部和原大本营第一部合并为军令部,专掌军令。参谋总长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幕僚长,指导军事委员会所属各部、会、厅.襄助委员长处理军事委员会一切业务。
军事委员会经过这次改组、机构基本固定下来,此后除增加或扩编一些新的机构外,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没有多大变化.
二、军政部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 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并授权
军事委员会对党政军实行统一指挥:军政部由此时归军事委员会指挥.1938年1月公布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该部
部长何应钦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政务次长仍为曹浩森,常务次长陈诚.1938年1月陈诚调任政治部部长,张定璠接任常务
次长.同时,经过修订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对该部的职掌作了具体规定:(1)陆海军建设改进、人马之维持补充、交通通讯之整备,及全国总动员之筹划。(2)陆海军军需、粮秣、被服、装具、营缮及其他军需品之筹办、分配。(3)军械弹药之筹办分配.场厂仓库之建设管理,及民间有关工业资源之利用。(4)陆海军之卫生保健,及卫生机关之筹划运用:与此同时,军政部所属之各署、司机构亦有变动:
军务司 司长仍为王文宣.该司辖军事、防务、整备3个科。1937年7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增设要塞组,负责各要塞之整理、建设与行政教育事项。1938年为统筹办理炮兵部队.成立炮兵组,专司其责,
军法司 1937年9月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成立,将该司所属军法处并入军法执行总监部审判组,仍由军法司人员兼办:该司司长仍为王震南:
交通司 司长王景禄。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业务日益繁重,陆续增设汽车、燃料、经理3个科.
兵工署 仍以俞大维担任署长。所属除署本部外,军械司、司长陈隐冀.1938年陈隐冀调任参事,陈东生任司长:1937年9月增设机械、兵器2个科:制造司。司长杨继曾。技术司,司长仍由俞大维兼任。
军需署 署长周骏彦,所属各司基本没有变化。
军医署 1937年9月由军医司扩大而成,司长原为梅贻琳,扩大为署后于1938年7月任命胡兰生为署长,下设3个处及1个视察室,以下分科办事:第一处分人事、经理、事务3个科及会计室:第二处分医务、伤病处理、材料3个科;第三处分教
育、卫生2个科及统计室。1937年9月张建调任军医学校教育长,胡兰生接任署长。
会计处 1937年10月设立军政部武昌办事处,1938年冬,又在桂林设立分处,均受会计长指挥:军事委员会计政室于1938年6月归并于会计处,定名为军政部会计处军事计政设计委员会,内分岁计、会计、审核、统计各组,每组设组长1人,办理关于规划、改进军事计政业务:会计长仍为陈良.
该部所属总务厅、马政司等人事、职掌仍旧:
三、军令部
1938年初,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定,将原大本营所设第一部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合并组成为军令部。该部于2月1日正式成立,直隶军事委员会,掌国防建设、地方绥靖及陆海空军之动员作战;后方勤务之筹划运用;情报及国际政情之搜集整理;参谋人员、陆军大学、测量总局及驻外武官之统辖与运用等事项:以徐永昌为部长,熊斌、杨杰为次长.军令部下设总务及第一、第二3个厅:第一厅掌关于国防作战事宜,辖4个处12个科;第二厅掌关于情报与派遣驻外武官及外国武官接待等事宜,辖4个处12个科及技术室、侦查电台;总务厅掌关于参谋人事教育及总务章则等事宜,辖3个处6个科。每厅设厅长、副厅长各1人。1938年3月28日任命刘斐为第一厅厅长,徐培根为第二厅厅长,陈焯为总务厅厅长。另外设有部属幕僚,由主任高级参谋、主任秘书及高级副官分别主管各有关业务,即高级参谋掌不属于各厅的机要及审核章则等事宜,部成立之后,任命张华甫为主任高级参谋,张元祜、刘云乾、杨宣诚等18人为特级高级参谋;主任秘书掌拟各种文牍及部分会报等事宜;高级副官掌接待中外来宾及传达重要命令等事宜.旋因人事、经费无着,仍于2月间先后呈准设将级高级参谋18人,校级参谋40人.6月该部呈奉核定顾问3人,附员80人.
根据军令部组织法,该部下辖工兵指挥部、炮兵指挥部、通讯兵指挥部、战史编纂委员会,通讯总所、技术室、各省测量局、各种测量队、陆军大学暨参谋班、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暨分校、边务研究所、重庆核心阵地参谋团、特种兵器实验组、通讯人员训练班、谍报参谋训练班等。工兵指挥部掌一般工兵的使用计划与作战指导,独立工兵的指挥;工兵部队的编组、整补、训练、考核:工兵技术的设计改进;预备阵地的侦察、永久工事位置的算勘及作业指导等事宜.炮兵指挥部掌各战区有关炮兵的使用计划及考核各炮兵部队的战斗指挥、整补、训练等事宜.通讯兵指挥部掌一切通讯兵使用的计划与指导;通讯兵的调查分派;研究关于通讯兵的使用对策及技术设计等事宜.战史编纂委员会掌战史的编纂及编译事宜。各省测量局掌各省测量及其行政事宜:各种测量队掌测量事宜.陆军大学掌高等军事教育,中央测量学校掌测量教育:边务研究所掌边务教育。重庆核心阵地参谋团掌重庆核心工事的规划并监督其实施事宜。特种兵器实验组掌水雷及江湖阻塞兵器的研究事宜。通讯人员训练班掌情报通讯教育。谍报参谋训练班掌谍报参谋教育。
四、军训部
1938年1月军事委员会对所属进行改组.将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改为军训部。2月16日任命白崇禧为部长。3月1日任命刘土毅、陈继承为次长。7月16日陈继承调任中央军校教育长.调黄琪翔接任次长 该部掌全国陆军训练、整理、校阅;军事学校教育建设改进;国民兵教育规划、校阅.
成立后的军训部下辖机构大致同原训练总监部。设有参事室,掌理关于法令章制之撰拟及交办事项,1938年2月任命徐
国镇为主任参事,另有若干名参事;秘书室,掌机要电文撰拟及交办事项;总务厅,下辖3个科及医务、印刷所.掌理该部日常事务,厅长以参事室主任徐国镇兼任;步兵监.1938年2月以阮肇昌任之,该监下设3个科,掌理步兵军队、院校教育、校阅及本兵科科典范令、参考书编订和编制装备研究事项;骑兵监,1938年2月以门炳岳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理骑兵部队、军校的教育、校阅和骑兵的科典范令参考书的编订、修正审查以及骑兵编制装备、军马繁殖与调养等事项;炮兵监,1938年2月以刘翰东任之,该监下设有办公室、3个科和1个视察组,掌理炮兵教育、人事考核和炮兵的建设整理,以及校阅、游动教育事项;工兵监,1938年2月以林伯森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关于工兵(包括铁道队)教育指导、校阅视察及院校教育、建设事项和关于工兵编制装备、技术器材研究、科典范令修订等事项;辎重监,1938年2月以毛福成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理本兵科科典范令参考书编订、编制装备、运输工具研究和部队(包括铁道船舶运输)教育规划、校阅视察及所属军校教育计划指导建设事项;通信兵监,1938年3月以华振麟任之,该监下设2个科,掌本兵科学校教育规划指导,科典范令、参考书修订和本兵科部队教育指导、校阅视察及编制装备技术器材之研究等事项;机械兵监,1938年3月以徐庭瑶任之,该监下设3个科,掌机械化部队、学校教育规划、校阅视察、建设改进事项和本兵科科典范令、参考书编订修正审查事项以及部队器材装备研究改善、军用车辆检查事项;国民教育处,1938年2月以杜心如为处长,该处下设两科,掌教育计划及教材编订事项和校阅统计、人事考核事项;军事编辑处,1938年2月以杨言昌为处长,掌军事参考图书编辑、翻译审核及搜集保管事项。
五、军事参议院
1938年1月17日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军事参议院由直隶于国民政府改为隶隶于军事委员会,为军事研究及建议机关.
军事参议院院长为陈调元,根据1938年1月17日修正之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院长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副院长王树常.1938年2月1日又任命张钫为副院长。军事参议院下分军事、总务2个厅,军事厅厅长为周维寅、总务厅厅长为厉尔康.
六、军法执行总监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9月8日军事委员会为整肃军纪,组建军法执行总监部,特派唐生智为总监;9月16日派谷正伦、王懋功为副监。
军法执行总监部,掌理军队纪律之维持与军法执行事务.该部下分总务、审判和督察3个组:总务组,掌理该部文电收发.承办文书典守印信、编审预算及经费出纳并庶务和官兵升降开补功过、赏罚请假旷职等各项事项。审判组,并军政部军法司而成立,掌军人犯罪案件审核事项;非军人犯汉奸、烟毒、盗匪、贪污及其他法令应归军法审判案件之审理、审核事项;关于军法法规审查事项;关于解答法律疑问事项;关于军事犯处理事项;关于该组禁闭人犯收管、戒护卫生登记、接见检查书籍信件各事项;关于军法行政事项。督察组,掌前后方文武机关人员违反军事法令之事项;关于考察各级司令部军法处有无枉纵事项;关于消查各地汉奸活动加以制裁事项;关于考察军情战况、交通运输、防空警卫、救护卫生及民众组织训练各事项.
1938年2月9日免唐生智总监职,以鹿钟麟任之.是年6月14日鹿钟麟他调,以何成浚任总监。1940年12月秦德纯代理副监,1942年10月实任。1941年1月免去谷正伦副监职,贺国光继任副监。
七、政治部
1938年1月将原大本营第六部、军事委员会政训处、训练总监部政训处合并成立为政治部;1月任命陈诚为部长,2月正式成立。同时任命周恩来、黄琪翔为副部长,是年7月黄琪翔调任军训部副部长,张厉生接任副部长。
政治部设有秘书长,1938年1月以张厉生任之;7月张他调,遗缺由第一厅厅长贺衷寒兼任。总务厅,朱代杰任厅长,掌经理人员训练、考核 调查登记和经费预算等事项.第—厅,1938年1月任命贺衷寒为厅长,下设3个科和人事行政研究会.掌法规方案编审、政工人员任免铨叙事项,关于干部选拔、通信联络及人事登记事项,关于全部政工人员考绩考核、奖惩抚恤事项,关于人事行政研究事项;第二厅,1938年2月任命康泽为厅长,下设3个科和训练研究会,掌关于训练和政工方面设计事项,关于训练方面指导与考核事项,关于训练方面编审事项,关于训练方面的研究事项等;第三厅,1938年2月任命郭沫若为厅长,下设3个科,其中第二科设美术工厂和国际问题研究委员会、艺术问题研究委员会等,掌关于各种宣传之设计指导事项,关于对国内国外及敌伪各种宣传品之编审事项,关于慰劳征募、印刷发行、设计考核及文化服务事项,关于敌情及国际问题研究事项,关于戏剧、电影、音乐、歌咏、绘画等研究事项,其中第二科美术工厂,掌关于国际宣传画报编辑、木刻制作及有关抗战建国之照片摄影搜集事项。
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随国民政府由南京撤迁武汉。1938年夏在武汉会战前夕,又由武汉撤至重庆.
侍从室的组织,除原已成立的各处、组外,1938年在武汉又成立了第六组,隶属第二处,同时也受第一处领导,综理一切特工组织的情报业务,派唐纵任组长。
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钱大钧。钱于1938年3月调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林蔚接任主任。同时,陈希曾接莫我若任第一组组长。兼侍卫长钱大钧调离后,侍卫长一职空缺,王世和接陈善周任第三组组长,并代理副侍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