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光存储技术的发展史

光存储技术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3-03-07 06:49:30

A. 我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光速到底有多快

中国科大精英团队课题组将光存储时间提升到1小时,更新了二零一三年法国精英团队造就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记录,为完成量子科技U盘迈开了关键一步。这一结果在《自然·通讯》中发布。这一结果是一项极大的成就。网络光纤遍及全世界,光早已变成当代信息内容传送的基本上媒介。光的捕获和储存能够 协助大家更合理地光折射场。光的速度达到每秒钟三十万千米,减少光的速度和滞留光的速度是国际性学界的总体目标。

在试验中,光信号灯不亮最先被AFC消化吸收,变成一种电子光学刺激性,随后迁移到磁矩刺激性。历经一系列磁矩维护单脉冲实际操作,最后载入为光信号灯不亮,总储存时间长达1小时,光相位差储存高保真达到96.4±2.5%。量子科技USB广泛运用于全球通讯卫星量子通信、长基准线干涉天文学检测系统等行业。该结果将光存储时间从分钟级推动到钟头级,达到了量子科技USB对光存储使用寿命指标值的基本上要求。次之,根据提升储存高效率和噪音比,有希望完成量子科技USB,根据运载工具完成量子信息的传送,创建新的量子科技无线信道。

B.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存储1小时,刷新世界纪录,其技术涉及了哪些行业

有时候经常会听的一首儿歌叫做种太阳,其实这代表的是儿童们的美好心愿,想要把太阳的温暖和光亮保存下来。帮助那些黑暗当中和寒冷时候的人们,虽然看似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却也能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美好祝愿。

而就在2021年4月份,中国和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长团队就在光量储存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不仅刷新了原本德国团队光储存一分钟的世界纪录,并且将光的储存时间提升至一小时。

人们对于光的捕捉以及储存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光场,光储存在量子通信领域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先储存住光量子,还能根据光量子的储存,进而构建量子中继,就能够克服信道损耗,从而建立起大尺度量子网络。

简单一点就是先将光储存在一个晶体当中,再一个小时之后放出。而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这样就可以先制作一个光的量子优盘,既能够快速的存放资料,还能够将时间储存延长。而且运用到了通信当中,那么我们国家的通讯就更加有保障。

这种技术其实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看了新闻以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储存方式可能发生改变,从以前的普通优盘到现在的光的量子优盘。除此之外,就是感叹我国科技的进步,科研人员的努力。因为,这种技术被研发出来,最先使用的肯定是科技领域,而科技慢慢的走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才能够切切地体会到它所带来的好处。

就像以前发明了电,刚发明时,我们不会觉得电有什么实际用途,毕竟以前不用电,还可用没有灯照亮。但是当发明电之后,连带出电灯,电话,电视机等等这些和电相关的物品时,我们普通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电的好处。

C. 有大佬能给介绍一下光存储方向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吗

光存储方向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今就业机会多、广、好的光电子行业。从事光电子产品、器件和平板显示器的制造、装配、调试、维修、检测、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产品代理和销售等多方面工作。主要面向平板显示和光电器件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平板显示领域相关的制造、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生产及质量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仪器仪表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 新能源
3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4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5 贸易/进出口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 计算机软件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光学工程师
2 工艺工程师
3 研发工程师
4 销售工程师
5 技术支持工程师
6 光电工程师
7 电子工程师
8 光学设计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深圳、北京、武汉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 深圳
2 北京
3 武汉
4 上海
5 苏州
6 杭州
7 南京
8 广州

3、光存储方向专业就业前景

光纤是随着光通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各种结构和类型的光纤支持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目前,单根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已达到万亿位。光纤作为光通信信息传输的介质,它的色散和损耗将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中继距离,而常规的单模光纤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要求,因此光纤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迄今,光纤已经经历了由短波长到长波长,由多模到单模光纤以及特种光纤的发展过程,并开发出了色散移位光纤、非零色散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封松林认为,如果说微电子技术推动了以计算机、因特网、光纤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说,光电子器件和部件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互联,光信息处理,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和军事武器装备,预期还会在未来的光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光存储系统的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随着光学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细微加工技术、计算机与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光存储技术在记录密度、容量、数据传输率、寻址时间等关
键技术上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光盘存储将在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方面都会有
显着的进展。以光学、集成光学、光子效应、体全息技术、光感生或磁感生超分辨
率等原理为基础的新一代光存储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实现低价位DVD系列光盘及驱动器的规模生产
直径为120mm的DVD光盘单面容量4.7GB,双面容量9.4GB,如果改成双面
双层,容量可达到18GB,组成了标称容量为5GB、9GB、10GB、18GB的DVD-5、
DVD-9、DVD-10、DVD-18的光盘系列,只要这种光盘及光盘机的生产成本能降低
到当今CD-ROM或CD-R光盘及光盘机的价位,就足够满足一般信息系统及家用电
器的需求。由于DVD系列产品仍以传统的光盘制造技术为基础,基本工作原理没
有改变,只是将信息符坑点的尺寸从原来的0.83µm降低到0.4µm,信道间距从原来
的1.6µm降低到0.74µm。这种光盘机的结构原理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所用的半导
体激光器的波长略有缩短,一旦形成规模,成本必将大幅度下降。目前,加工这种
高密度光盘母盘及盘片注塑的设备及技术都已完全成熟。
2)进一步提高DVD光盘质量、成品率及功能
目前,DVD光盘的成品率,无论是母盘制作还是最终产品的成品率都低于普通
CD光盘,从而也影响其生产成本。各种生产光盘的专用加工和测试设备还需要进
一步更新,将深紫外超分辨率曝光技术、电子束曝光技术、多层光致抗蚀剂技术、
无显影曝光技术、更高速的刻录技术等引入母盘制作,以便进一步提高母盘质量和
成品率。DVD光盘及光盘机将在功能上进行改进,首先是多功能化,包括光盘机和
盘片的多功能化,即一台光盘机可用于只读、一次写入不可擦除及可直接改写等不
同盘片,而盘片也可能作成同时具有只读和可擦写功能。此外随着编码技术和集成
电路技术的进步,光盘机的编码及控制软件功能还将进一步改进,将分散的视频、
音频、编码、解码、调制、解调、通道控制、伺服控制重新整合成少数芯片甚至单
一芯片,不仅能降低成本,还会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为了使光盘机使用更方便,
其另一改进方向是光盘机的智能,使人一机界面更加简单,操作更为简便。
3)在记录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系统性能
无论是VCD或DVD光盘都可以利用自动换盘系统,组成光盘库、光盘塔、光
盘阵列,实现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数据传输率及多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如果将光
盘库、光盘塔及光盘阵列与自动换盘系统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容量、数据
传输率和显着改善存储数据的可靠性。目前最大的光盘库容量已可达到TB量级(即
1012字节)。
4)综合利用其它新技术开发下一代新产品
高密度数据存储技术始终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研究
领域,预计到2005年,新型网络系统和第三代多媒体出现时,计算机外部存储容量
至少应为100GB,数据传输率至少为40Mbps,现有的各种光盘都不能满足要求,
即使上面提到的DVD-RAM光盘系统也与此目标相距甚远。需要采用新技术和新材
料,研究开发出新一代高密度、高速光存储技术和系统。

E. 光存储技术的光存储技术发展在过去的发展

1990年中期,5.25英寸磁光盘(即MO,3.5英寸的MO只出现在日本)系统取代了12英寸写一次可读多次 (WORM) 光盘的统治地位,并且把这种地位一直保持到最近。在MO驱动器中有一个电磁头来极化记录层上的磁点,它只有在温度很高时才会改变。所以MO磁盘的工作方式是:MO磁盘的一面上有一个激光二极管把极点加热到临界温度(称为“居里点”),而在另一面的磁头把该点极化。当该极点“旋离”激光头后,该点会迅速冷却下来,并保持了极性,除非对它再次加热和加磁。一般的磁铁摩擦,甚至核磁共振扫描仪都对MO磁盘没有影响。
MO最可怕的竞争来自可读写压缩光盘(CD-R,1990年出现)。MO的制造商通过在不提升价格的同时显着增加容量的方式回击CD-R的挑战。所有MO制造商都统一了标准,并且采取了一致的发展“路线”:每隔18个月把容量提高一倍。MO的容量从1.3GB、2.6GB、5.2GB、一直发展到现在的9.4GB(4.7GB/面)。并且每种新型的MO驱动器仍可以读取以前三代MO媒质,同时至少能写前两代的MO盘。MO的用户和存储管理员把这种投资保护特点看作是MO的最大优势,并且对MO非常忠心。
但是MO生产商知道,9.4GB可能是5.25英寸MO盘的极限了。因为如果进一步缩小或密排记录点,那么就会导致无法接受的高错误率;而如果把激光二极管的波长从红光一端转到蓝光一端,虽可提高容量(可提高4倍),但制造商现在无法生产足够小、足够便宜和使用寿命足够长的蓝光激光二极管。 当第一批可读写CD系统上市时,这种系统的驱动器价格高达5000多美元,盘片价格也有20多美元。但是这种光盘可以在任何CD-ROM驱动器或CD-音频播放机中使用。
这种技术在出现后就被迅速标准化,并且十几家制造商开始制造这种系统。飞利浦和索尼还推出了一种可读写的 (CD-RW) 光盘,并鼓动所有只读驱动器的制造商在其产品中安装这种“多次读写”芯片。今天,标准的CD-RW驱动器(“CD 刻录机”) 的零售价格不超过200美元,而可读写光盘的价格在1美元左右,一次写入的光盘价格低于0.50美元。最近出现了另外一种标准规格的可读写光盘。用于高速记录(即由12倍速以上的新驱动器写入)的CD-RW光盘不能用于8倍速以下的老式光盘驱动器。所以在升级之前,请检查您驱动器的规格。 Eastman Kodak 推出了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混合CD(CD-PROM),它综合了“只读”和“可记录”两种特点。用户可用CD-PROM为特定收件人定制发行光盘,用户则可以更改某些文件,但是不能更改其他文件。即便如此,说它是一种杀手锏还为时过早。 六年以前,在业界第一个标准组织——光存储技术协会中有过一次争论,争论的一方是索尼和飞利浦,另一方是东芝、日立和Matsushita。他们所争论的问题是关于一种新型的、高容量的、与CD媒质采用相同形式的光盘系统。争论的结果是东芝联盟一方“赢了”,他们把这种新格式命名为DVD。
DVD记录采用了相变技术。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多年,其原理是: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热量使记录点呈现高反射(“水晶”)状态或另外一种状态(“非晶体”),而第二个激光二极管在读取这两种不同状态时把它们分别标识为“1”或“0”。(相比之下, CD-R只写一次,因为它使用“烧蚀”技术在记录层中产生一种永久性的、物理的标记。)
MO制造商多年来一直批评相变记录技术,他们声称这种媒质的写入次数只能达到MO的十分之一。但这种数字是“几十万次”与“几百万次”的比较。对于普通的存储应用来说,这种比较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需要记住的是,DVD的容量不是由数据存储业设置的,而是由好莱坞制定的。一张DVD光盘需要容纳两个小时的全动作片,并能提供广播电视级的图像大小和质量。最终,DVD采用相当紧密的压缩算法 (MPEG-2),每个记录层的最低容量是4.7GB。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成了标准。
先锋、Matsushita、东芝、日立等厂家都把他们的最新式DVD录制机制成多功能的:先锋增加了一种称为DVD-RW格式的可重写能力,Matsushita集团采用了只写入一次的DVD-R。你可能会猜到,不同厂家的可重写媒质是不兼容的,而只有DVD-R光盘是通用的。
现在出现了一种更专用的可读写格式。索尼、飞利浦以及其他四个厂商都在宣传DVD+RW 格式。但是DVD+RW驱动器和介质才刚刚上市。惠普推出了第一个商业品牌的DVD+RW,而戴尔是支持它的第一个PC制造商。现在,苹果公司也OEM了先锋的DVD-R驱动器。 在采用光盘存储方法之前,我们还应该问问是否有更新的、更好的存储技术出现。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当然有。可IT企业不希望在短期内系统的存储能力有巨大提高。比如,DVD每面可以有两个数据层,但还不能实现在每面上提供两个可记录层。在一两年之内,这种改进恐怕无法实现。
今年可能要出现一种称为“DataPlay”的一次写入格式。它可在四分之一的普通盘片面积上存储500MB数据。Samsung 和 Imation将推出第一批DataPlay驱动器和盘片。据说这种格式的物理大小和容量可能更适合于“娱乐”而不是用于“数据”。
不要相信一些“虚幻”的未来许诺。蓝光激光二极管仍然没有任何明显进展。几年以前,Quinta 和TeraStor曾经极力鼓吹称为“近场”和“远场”记录的光磁混合技术,结果是这两种方案到现在也没有投入实际生产。只有在材料科学发生重大突破后,全息系统才有可能在一块方糖大小的空间上存储他们曾经吹嘘过的TB级数据。

F. 光盘技术的发展史

早在1968年,美国的ECD(Energy Conversion Device)公司就开始研究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转换。1971年ECD和IBM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片只读相变光盘存储器,随后相继开发成功了利用相变原理制造的一次写WO盘。1983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擦写相变型光盘驱动器。1994年,松下公司又将相变型可擦写光盘驱动器与四倍速CD-ROM相结合,推出了PD光盘驱动器,在一台光盘驱动器上同时具有相变型可擦写与四倍速CD-ROM功能。松下公司一在声称PD并不是英文缩写,但是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英文Phase-change Disk或Power Drive的缩写。

与MO技术相比,由于相变光盘仅用光学技术来读/写,所以读/写光学头可以做的相对比较简单,存取时间也就可以提高;由于相变光盘的读出方法与CD-ROM、CD-R光盘相同,因此兼容CD-ROM和CD-R的多功能相变光盘驱动器就变的容易实现,PD、CD-RW和可擦写DVD-RAM等新一代可擦写光盘存储器均采用了相变技术。

相变光盘存储技术经过20多年的不断研究和稳步发展,具有比MO存储密度高、记录成本低、介质寿命长、驱动器结构简单、读出信号信噪比高和不受外界磁场环境影响等突出优点,特别是相变光盘存储器能向下兼容目前广泛使用的CD-ROM和CD-R,因此相变光盘技术已成为光存储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盘发展历史

光盘存储技术是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光盘存储具有存储密度高、容量大、可随机存取、保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轻便易携带等一系列其它记录媒体无可比拟的优点,特别适于大数据量信息的存储和交换。光盘存储技术不仅能满足信息化社会海量信息存储的需要,而且能够同时存储声音、文字、图形、图象等多种媒体的信息,从而使传统的信息存储、传输、管理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光盘存储技术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且进入了商业化大规模生产,在日本、北美及欧洲工业化国家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光盘产业,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几乎已深入到人类社会活动和生活的一切领域,对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年中,世界各主要光盘产业国家的光盘产业销售额都在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1996年底全世界各种光盘驱动器的销售总量达5760万台,其中CD-ROM驱动器的销售量为5450万台,CD-R驱动器销售量为150万台。全球CD-ROM驱动器的累计装机总量已超过1亿台,CD-R驱动器的销售量比1995年增长了10倍,是所有光盘产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1996年全球光盘盘片的销售量达到了1亿片,其中CD-ROM盘约占90%,CD-R盘约占9%,其它可擦写光盘仅占1%。

一.只读式光盘存储器CD-ROM

自1985年Philips和Sony公布了在光盘上记录计算机数据的黄皮书以来,CD-ROM驱动器便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D-ROM光盘不仅可交叉存储大容量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图象等多种媒体的数字化信息,而且便于快速检索,因此CD-ROM驱动器已成为多媒体计算机中的标准配置之一。MPC标准已经对CD-ROM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支持的数据格式进行了规定。MPC 3标准要求CD-ROM驱动器的数据传输率为600KB/秒(4倍速),并支持CD-ROM、CD-ROM XA、Photo CD、Video CD和CD-I等光盘格式。

MPC 3标准对CD-ROM驱动器的要求只是一种基本的要求,CD-ROM驱动器从诞生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向高倍速方向发展。1996年秋末,已有六种品牌的12倍速CD-ROM驱动器进入市场,Philips宣称在1997年第一季度将推出16倍速CD-ROM驱动器。但是专家们认为,适于高倍速CD-ROM驱动器的操作、驱动及应用软件还未出现,CD-ROM的使用性能并未随着驱动器速度的加快而加快。就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而言,6倍速的CD-ROM驱动器已能满足要求。

CD-ROM是发行多媒体节目的优选载体。原因是它的存储容量大,制造成本低,大批量生产时每片不到5元人民币。目前,大量的文献资料、视听材料、教育节目、影视节目、游戏、图书、计算机软件等都通过CD-ROM来传播。

光盘制作、光盘印刷、光盘刻录、光盘复制、光盘打印、多媒体光盘制作等一系列服务!http://www.bjdisc.com.cn/凭着专业的设计队伍、高效的光盘复制设备、先进的丝网印刷设备,从盘面设计制作到成品,我们可以在优质、高效的前提下为您一步到位地完成!

二.一次写光盘存储器CD-R

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保存,需要交换。由于CD-ROM是只读式光盘,因此用户自己无法利用CD-ROM对数据进行备份和交换。在CD-R刻录机大批量进入市场以前,用户的唯一选择就是采用可擦写光盘机。

可擦写光盘机根据其记录原理的不同,有磁光驱动器MO和相变驱动器PD。虽然这两种产品较早进入市场,但是记录在MO或PD盘片上的数据无法在广泛使用的CD-ROM驱动器上读取,因此难以实现数据交换和数据分发,更不可能制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节目。

CD-R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使。CD-R是英文CD Recordable的简称,中文简称刻录机。CD-R标准(橙皮书)是由Philips公司于1990年制定的,目前已成为工业界广泛认可的标准。CD-R的另一英文名称是CD-WO(Write Once ),顾名思意,就是只允许写一次,写完以后,记录在CD-R盘上的信息无法被改写,但可以象CD-ROM盘片一样,在CD-ROM驱动器和CD-R驱动器上被反复地读取多次。

CD-R盘与CD-ROM盘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CD-R盘上增加了一层有机染料作为记录层,反射层用金,而不是CD-ROM中的铝。当写入激光束聚焦到记录层上时,染料被加热后烧溶,形成一系列代表信息的凹坑。这些凹坑与CD-ROM盘上的凹坑类似,但CD-ROM盘上的凹坑是用金属压模压出的。

CD-R驱动器中使用的光学读/写头与CD-ROM的光学读出头类似,只是其激光功率受写入信号的调制。CD-R驱动器刻录时,在要形成凹坑的地方,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变大;不形成凹坑的地方,输出功率变小。在读出时,与CD-ROM一样,要输出恒定的小功率。

通常,CD-ROM除了要符合黄皮书以外,还要遵照一个附加的国际标准:ISO9660。这是因为当初Philips和Sony没有定义CD-ROM的文件结构,而且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也只规定了该操作系统下的硬盘和软盘文件结构,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CD-ROM具有不同的文件结构,曾经一度引起了混乱。后来,ISO 9660规定了CD-ROM的文件结构,Microsoft公司很快就为CD-ROM开发了设备驱动软件MSCDEX,使得不同生产厂家的CD-ROM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下都能彼此兼容,就象该操作系统下的另外一个逻辑驱动器--目录或磁盘。

CD-R的发展已有5年的历史,但是也还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我们无法在DOS或Windows环境下对CD-R驱动器直接进行读写,而是要依赖于CD-R生产厂家提供的刻录软件。大多数刻录软件的用户界面并不直观,而且系统安装设置也比较繁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多麻烦和障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际标准化组织下的OSTA(光学存储技术协会)最近制定了CD-UDF通用磁盘格式,只要对每一种操作系统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软件或扩展软件,就可使操作系统将CD-R驱动器看作为一个逻辑驱动器。采用CD-UDF的CD-R刻录机会使用户感到,使用CD-R备份文件就如同使用软盘或硬盘一样方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DOS命令对CD-R进行读写操作,如果用户使用如Windows Explorer这样的图形文件管理软件,可将文件拖曳或投入(drag and drop)到CD-R刻录机中,就可将文件课录到CD-R盘上。

CD-UDF也是沟通ISO9660与DVD-UDF文件结构的桥梁,采用CD-UDF文件结构的CD-R盘可在DVD-ROM驱动器上读出。

Philips公司最近推出的第四代CDD2600刻录机首先采用了CD-UDF文件格式,并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NT环境下即插即用,使CD-R技术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CD-R的最大特点是与CD-ROM完全兼容,CD-R盘上的信息可在广泛使用的CD-ROM驱动器上读取,而且其成本在各种光盘记录介质中最低,每兆字节所需化费的代价约为人民币0.1元。CD-R光盘适于存储数据、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和电影等多种媒体,并且具有存储可靠性高、寿命长(100年)和检索方便等突出优点,目前已取代数据流磁带(DDS)而成为数据备份、档案保存、数据交换、及数据库分发的理想记录媒体,在企业、银行证券、保险公司、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出版社、新闻机关、政府机关及军事部门的信息存储、管理及传递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为那些需要永久性存储信息而不准擦除或更改的用户提供了一种最佳方案。

三.可擦写光盘存储器

1.MO可擦写光盘存储器

MO是英文Magnet-Optical的缩写,是指利用激光与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记录信息的光磁盘。MO盘用来存储信息的媒体与软磁盘相似,但其信息记录密度和容量却比软磁盘高的多。这是由于记录时在盘的上面施加磁场,而在盘下面用激光照射。磁场作用于盘面上的区域比较大,而激光通过光学系统聚焦于盘面的光点直径只有1~2微米。在受光区域,激光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并使磁性层受热而变的不稳定,即变的易受磁场影响。这样,在直径只有1~2微米的极小区域内就可记录下一个单位的信息。通常的磁性记录方式存储一个单位的信息时,要占用相当大的区域,因而磁道也相应变宽,盘上记录信息的总量也就很小。

MO盘片虽然比硬盘和软盘便宜和耐用,但是与CD-R盘片相比就显得比较昂贵了。MO的致命缺点是不能用普通CD-ROM驱动器读出,因而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计算机数据进行交换和数据分发的要求,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不发达的国内,这一问题日驱突出和严重。

2.PCD可擦写光盘存储器

相变光盘(Phase Change Disk)与MO不同,MO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是利用磁技术和光技术相结合来记录和读出信息,而相变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只是用光技术来记录和读出信息。相变光盘利用激光使记录介质在结晶态和非结晶态之间的可逆相变结构来实现信息的记录和擦除。在写操作时,聚焦激光束加热记录介质的目的是改变相变记录介质晶体状态,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来区分0和1;读操作时,利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具有不同反射率这个特性来检测0和1信号。

早在1968年,美国的ECD(Energy Conversion Device)公司就开始研究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转换。1971年ECD和IBM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片只读相变光盘存储器,随后相继开发成功了利用相变原理制造的一次写WO盘。1983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擦写相变型光盘驱动器。1994年,松下公司又将相变型可擦写光盘驱动器与四倍速CD-ROM相结合,推出了PD光盘驱动器,在一台光盘驱动器上同时具有相变型可擦写与四倍速CD-ROM功能。松下公司一在声称PD并不是英文缩写,但是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英文Phase-change Disk或Power Drive的缩写。

与MO技术相比,由于相变光盘仅用光学技术来读/写,所以读/写光学头可以做的相对比较简单,存取时间也就可以提高;由于相变光盘的读出方法与CD-ROM、CD-R光盘相同,因此兼容CD-ROM和CD-R的多功能相变光盘驱动器就变的容易实现,PD、CD-RW和可擦写DVD-RAM等新一代可擦写光盘存储器均采用了相变技术。

相变光盘存储技术经过20多年的不断研究和稳步发展,具有比MO存储密度高、记录成本低、介质寿命长、驱动器结构简单、读出信号信噪比高和不受外界磁场环境影响等突出优点,特别是相变光盘存储器能向下兼容目前广泛使用的CD-ROM和CD-R,因此相变光盘技术已成为光存储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G. 信息储存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储存技术的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人们用结绳记事,或者把各种信息雕刻在石头等物体上面
2,在奴隶社会,人们在石头、陶器、木板、竹片等物体上面雕刻信息,这一时期有了最原始的文字,人们可以在皮革和织物、木板、竹片等上面书写信息。
3,再后来,发明了纸张,人们用纸张来储存信息。
4,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照相机,于是可以用胶片来存储信息。同一时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始利用物体电磁感应的规律制造出象磁带、唱片等来存储信息。并且在后来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技术。象现在的大容量硬盘、闪存芯片、优盘等都是基于这一原理。
5,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使用激光来存储信息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见到的各种光盘了。


信息储存技术:是将经过加工整理序化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的一种信息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信息管理者和信息用户快速地、准确地识别、定位和检索信息。

热点内容
随机启动脚本 发布:2025-07-05 16:10:30 浏览:532
微博数据库设计 发布:2025-07-05 15:30:55 浏览:29
linux485 发布:2025-07-05 14:38:28 浏览:309
php用的软件 发布:2025-07-05 14:06:22 浏览:760
没有权限访问计算机 发布:2025-07-05 13:29:11 浏览:435
javaweb开发教程视频教程 发布:2025-07-05 13:24:41 浏览:715
康师傅控流脚本破解 发布:2025-07-05 13:17:27 浏览:246
java的开发流程 发布:2025-07-05 12:45:11 浏览:691
怎么看内存卡配置 发布:2025-07-05 12:29:19 浏览:288
访问学者英文个人简历 发布:2025-07-05 12:29:17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