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存储产品线
㈠ 华为 fusion cube 存储虚拟化用的是什么技术
OpenStack峰会在法国巴黎如期举行,各界共商云软件的未来。OpenStack会执行总监Jonathan Bryce提到“被动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由软件定义的存储、网络及数据中心”。这一简短有力的发言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Jonathan Bryce的主题发言的指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了按需分配资源的云系统。软件带来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不再是掌握所有权的大型机构的专利了,而真正的创新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数百家公司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合作的成果。
Openstack提供开源软件的框架,简化了基于云系统的管理模式。虽然只有短短四年,但无论是从齐聚巴黎分享优秀实践的峰会创下与会人数的历史记录——4,600开发者及用户,还是将首个Superuser大奖授予了CERN——World Wide Web的创始者,用3000个服务器7万核组成了全球最大的OpenStack集群,这些无一不证明了OpenStack的成功。显然,企业用户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利用OpenStack来实现企业规则的改革。
基于OpenStack的FusionSphere
华为是应用OpenStack架构的公司之一,而且OpenStack已经被深度融合进华为的一系列IT产品。 OpenStack满足了云时代这类公司针对日益灵活的IT系统的管理需求。在步入云计算领域时面对系统日益灵活的管理需求。
华为云计算产品线营销总监张建华提到“随着计算能力、存储及网络对硬件的依赖性下降,我们正在创建我们自己的软件来满足基于软件定义资源的需求。”
他指出,Openstack虽然可以像胶水一样将整个系统粘合在一起,但它只是个基础。华为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产品在OpenStack框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不同的安全级别,并且使用户能充分利用OpenStack提供的互通特性最新的FusionSphere 5.0还允许私有云用户连接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共云。
通过使用OpenStack,华为FusionSphere能够管理来自不同厂家的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以及虚拟安全与负载均衡等设备。FusionSphere可以兼容作为云计算基础的异构虚拟化层,且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使FusionSphere能够根据企业当前的需求完成不同的任务。如hypervisor,一个虚拟化多个物理系统的虚拟化层软件,可以由不同供应商提供,使FusionSphere能够很好地与已有设备或软件配合完成相应任务。
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
和传统的基于硬件的系统相比,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具有很多优势。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可以分解为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例如,软件定义网络将网络的管理和只能路由功能抽取到软件实体中,并且提供API供用户按照应用的需要对网络进行编程,从而实现业务驱动网络;而实际数据交换功能则交付给专用的数据交换硬件设备,交换设备只专注于数据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具备很强的系统自愈能力。
那些对上述云计算的保障机制需求强烈的企业,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张建华还提到了电信运营商,“通常,这些公司很依赖硬线技术,但是目前的大量流量都不是通过传统的电信网络传输。运营商需要改变来提供更多的IP服务”。Openstack与FusionSphere提供了像互联网一样的架构,从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补充到“运营商需要一个既懂得传统架构又懂得新模式的合作伙伴才能迈进新纪元。他们还需要开放架构的解决方案,以避免受限于某一单一模式。”
OpenStack实现电信NFV变革
Telefonica意识到华为正是这样的合作伙伴。因为这个原因,电信巨头Telefonica决定采用华为FusionSphere集中管理其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中心。鉴于FusionSphere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优势,Telefonica在英国的运营商O2,在部署FusionSphere后的TCO大幅降低了约30%。FusionSphere通过三个方面实现客户价值:运营维护(O&M)、业务管理、以及业务控制。另外,FusionSphere架构也将支持Telefonica的后续升级。
另外一个电信巨头,沃达丰,也部署了FusionSphere来管理其基于PLEX系统的数据中心,以便管理不同厂商的资源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降低操作维护费用。公有云和私有云都在以这种模式进行管理,资源按需求动态分配,必要时业务也可以跨云迁移。
除了电信领域外,OpenStack也为其他领域带来了好处。汇港资讯有限公司采用华为OpenStack连通了香港经纪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也通过部署华为云产品,体验到了这种IT架构的优势,华为的云产品可以为其消减成本、提高效率。
在OpenStack 峰会最后,华为的云计算产品线首席技术官,王海鹰,上台分享了华为成为OpenStack会金牌会员的前景。他讲到“从长远看,华为将会继续促进OpenStack与NFV的融合。我们也希望与所有领域伙伴合作构建一个健康的OpenStack系统”。我们正在进步。OpenStack已经有17,141个个人会员,432个支撑公司,以及两千万行代码,这也证明了企业已经准备好迎接更敏捷的IT方案。这个方案将不仅能够满足当前需求,而且能够灵活地控制未来的方案。华为FusionSphere,FusionCube(软硬件云管理一体机)以及其他的云产品正是这样一套既适应今天又能管理未来的强大的工具。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OpenStack开发云计算
OpenStack目标:解决实施中的瓶颈问题
OpenStack Neutron:云服务中的开放网络
Salesforce或“登陆”OpenStack
Gartner分析师再次抨击OpenStack“太嫩”
红帽:Havana增强OpenStack的开发动力
云计算疆场烽烟:OpenStack叫板Amazon
OpenStack你了解生态系统的价值吗?
企业对OpenStack Havana热情高涨 期待Icehouse
OpenStack是否已为IPv6做好准备?
OpenStack Havana新增云网络功能
企业部署OpenStack: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DIY云计算:OpenStack当积木
OpenStack私有云满足高IO需求
OpenStack互操作驾到:开源云平台选择更自由
失败案例!OpenStack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SUSE OpenStack Cloud 5简化私有云管理
如何构建OpenStack存储云
企业用户为何选择OpenStack
使用OpenStack能开发企业私有云吗?
OpenStack在混合云战略中位置在哪?
OpenStack云功能激发厂商支持
云计算开源运动:厂商争先公开源代码
OpenStack私有云DR的益处比其TCO更显而易见
OpenStack企业~~进程举步维艰
EMC收购Cloudscaling对OpenStack应用意义何在?
红帽1.75亿美元收购Inktank
红帽 9,500万美元收购eNovance
思科收购Metacloud
惠普1亿美元收购Eucalytpus
EMC 5,000万美元收购Cloudscaling
2014 OpenStack收购案盘点
华为持续重磅投入OpenStack 巴黎峰会全面展示开放云
谁还敢于挑战OpenStack的权威?出列!
预测到2018年OpenStack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
网易OpenStack部署运维实战
红帽公司发布 OpenStack Platform 5
开源云平台:顶级OpenStack厂商一览
OpenStack为技术宅提供了“拯救世界”的平台
OpenStack之小企业使用技巧
OpenStack现状:四年后仍“不温不火”
小型企业如何成功牵手OpenStack?
OpenStack:叫好不叫座
IBM Cloud Manager将OpenStack与服务器关联
OpenStack现在可配置NoSQL
云计算战争OpenStack vs VMware:设计与功能
云操作系统OpenStack:优势与问题并存
Riverbed加入OpenStack社区:协作开发基于开源标准云解决方案的优化先锋
Rackspace将拆分开源云计算软件OpenStack
如何使用Puppet安装OpenStack Nova云?
Cloud.com将要合并OpenStack代码库
如何建立高可用OpenStack云?
OpenStack里的三种存储
OpenStack Grizzly发布 推进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OpenStack最新版本Grizzly新增部分功能一览
面对云锁定的抉择:OpenStack还是专有云平台?
四种方案将OpenStack部署到Hadoop
如何成功实施OpenStack和CloudStack项目
Mark Collier:OpenStack API兼容AWS
三载风雨铸就Openstack今日辉煌
㈡ 如何评价华为9月6日发布的首款鸿蒙家庭存储该产品有哪些亮点
华为9月6号发布的首款哄哄家庭存储可以发现这也是性能上的再一步升级能够有更多的存储空间,这个产品的主要亮点就是存储方面的一些问题解决。
而9月6号最新研发的系列,有家庭存储功能,这是一款存储的终端产品,能够让手机的PC达到进一步的扩容,还会有AI相册智慧搜索以及金融级的隐私保护,这些功能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也扮演着家庭数据收纳箱这样的角色。因为有这样的改变容量变得越来越大,大家不用再担心移动设备存储空间出现不足这样的情况,并且是双硬盘设置数据会自动同步,还会有无缝流转这些功能。
㈢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怎么样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很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华为数据储存产品线能够统计现有的产品线能不能满足业务订单的需求,及时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是做的非常好的。
㈣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新品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总裁周跃峰表示,到2030年,全球每年新增数据量将突破1YB量级。有数据的地方要用存储,有存储的地方一定要用专业存储。企业数字化转型、云、大数据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数据产业,华为将和全球的客户、生态合作伙伴、科研工作者一起持续创新,打造世界领先的数据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
专业存储设备承载的是千行百业的数据资产,数据不能丢、访问不能停、访问不能等是各行业对专业存储的关键诉求。面向不同数据场景,华为发布了六大数据存储新品。
其中,全新的OceanStorDorado全闪存存储,发力网络连接存储市场,能实现文件跨部门安全共享,性能领先业界30%,保障业务持续在线,为半导体EDA、企业研发、金融数据交换平台、运营商话单等场景提供高效、可靠的万亿级海量小文件基础设施;新一代OceanStor混合闪存存储,全新定义了五大融合,即存算融合、多协议融合、温热数据融合,跨代融合以及多云融合,实现高性能、多功能的兼容并举,为普惠多样化场景提供更简洁、更具性价比的数据基座;OceanProtect专用备份存储,能实现业界3倍备份带宽、5倍恢复带宽、72:1数据缩减率,以及全方位防勒索病毒方案,帮助用户实现高效备份恢复,构筑保护数据的最后一道防线;全新OceanStorPacific系列分布式存储,是业界唯一支持混合负载,实现一套存储即可支持HPDA、大数据、视频、备份归档等多样化应用。同时在大数据场景支持近实时处理,辅助千亿数据集分析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大大缩短创新应用开发周期;FusionCube超融合+系列产品,通过算力融合、存算网融合、业务融合,实现从传统超融合到以效率+、节能+、应用+为特征的超融合+能力升级,实现虚拟机/容器密度提升20%以及节能效率提升15%,为新型数据中心的发展构筑基石;面向数据中心的DCS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以虚拟化、容器、灾备套件为核心,南向兼容预验证的推荐硬件,同时通过全栈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智能管理。
据了解,从2019年起,华为针对数据存储业界难题发布“奥林帕斯悬红”,旨在牵引基础理论研究方向,激励全球科研工作者突破存储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在本次论坛上,2021奥林帕斯获奖团队正式揭晓。会上,华为同时发布“2022年奥林帕斯悬红”两大数据存储难题方向,一是极致能效比的超融合数据基础设施,二是每bit极致性价比的下一代存储。华为表示,希望与学术界持续合作,共同攻坚,构筑更好的数据存储未来。
㈤ 华为天才少年主攻存储领域研究
自古英雄出少年。
本年度的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再次引爆眼球。一位是从普通本科一路“逆袭”到华中科大博士,并成为唯一拿到本年度最高档年薪的青年才俊;另一位则是在多种A类期刊发表论文,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美女博士。这两位成功入围项目的华中科大博士迅速成为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
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入围的两位华为天才少年在校研究方向均跟数据存储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这二位不约而同地选择华为做存储相关的研究,让人不得不感叹华为存储对于基础研究与人才的重视。
事实上,从十八年前正式起步开始,华为存储一路发展始终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高校科研机构不仅是华为存储人才重要的来源地,也是华为在存储基础领域联合创新的重要合作对象。如今,华为存储已经成长为全球Top 5、中国Top1级别的重要厂商, 在存储技术的产、学、研、用上逐步 探索 出一条价值闭环,真正让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加速走向落地,并利用市场成果不断反哺基础研究的创新 。
以本次入围天才少年项目的美女博士为例,其研究方向之一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NVMe协议是当今存储产品中最为重要的技术趋势,而华为存储正是端到端NVMe全闪存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华为存储的产、学、研、用价值闭环在端到端NVMe全闪存这个存储细分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同样,在存储产品中,性能是衡量存储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单位时间内IO越高、延迟越低,存储的性能就会越好,也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应用和更加及时响应业务请求,让用户体验更好。
NVMe正是存储领域一门关于快的武功。如果将为机械硬盘设计的SAS协议比喻为红绿灯多、卡口多的省市级公路;那么专为闪存而生的NMVe协议则是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初看NVMe可以让数据真正放飞自我,但是如何让NVMe这条数据高速公路修的更加合理、智能,让数据在高速公路上“不翻车”,则绝对需要常年修炼、不断打磨才能实现。
这是因为在数据中心这张数据网络中,IO路径涉及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多种设备,还有FC、IP、IB、PCIe、SAS等多种网络协议,经常面临数据传输路径过长、协议互相转化等挑战。因此,NVMe的落地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对整个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网络进行规划和设计,仅仅是一两款NVMe SSD或者NVMe闪存控制器是远远不够的。
华为正是NVMe全闪存领域的顶尖高手,用“老司机”形容不为过。 作为存储行业SSD盘片级专利最多的厂商之一,华为对于NVMe协议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在业界唯一端到端开发了NVMe SSD盘,NVMe 闪存控制器和NVMe全闪存操作系统,并且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全系列端到端NVMe全闪存。
华为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华为之所以对于NVMe十分重视,是因为NVMe与闪存有着紧密联系,可谓是闪存性能潜能释放的关键所在。而华为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闪存进行研究,对于NVMe如何走向落地和价值如何实现有着深刻的洞察与实践。
2010年,NVMe最初作为一种硬盘接口协议诞生,充分释放出闪存性能。但要想真正释放数据中心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的性能,NVMe作为硬盘接口协议是远远不够的。因此,NVMe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发展到存储网络领域,NVMe over RoCE技术孕育而生。
NVMe over RoC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over Remote Direct Access Memory over Converged Ethernet)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存储技术,将NVMe协议和网络领域中RDMA技术结合,它的出现真正让数据中心的数据高速公路成为一种统一的网络,拥有性能、组网便利性和方案成本等多种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链路故障感知时长、网络实验稳定性、部署易用性等方面的挑战。
为此,华为集合全公司重量级产品线力量,从存储和网络两个方面对标准NVMe over RoCE方案进行增强,推出了NOF+增强方案。
具体到产品方面,华为是业内唯一端到端开发了NVMe SSD盘、NVMe闪存控制器和NVMe全闪存操作系统,率先实现全系列端到端NVMe全闪的厂商。
比如,华为去年推出的全新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其性能高达2000万IOPS、极致时延达到0.05ms,各项指标远超市场上同类竞品。
在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中,同时提供32G FC-NVMe和NVMe Over 100G RDMA全IP组网设计,实现前端网络连接、后端硬盘框连接、scale-out的控制器互联均采用同一种网络协议;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还针对NVMe设计了一套IO调度机制,彻底取消原来IO路径上的盘级互斥锁,避免了IO下发时队列锁冲突,降低软件开销,实现最佳性能。
此外,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在操作系统层面针对NVMe进行了优化,智能芯片、FlashLink智能算法,充分发挥了多核优势,并且通过智能学习统计IO规律,提升读缓存命中率和缩短批处理时间,大幅提升了性能与效率。
为了让数据的高速公路更加稳定与可靠,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在组件层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例如,为增加端口可靠性,华为自研SSD支持原生双端口技术,而不是采用内部Switch实现双端口的方式,端口独立、互不影响,为整个全闪存提供了牢固的硬件基础和可靠性;此外,华为通过PCI-E多年的技术积累,具备完善的PCI-E链路管理、异常处理、热插拔技术,支持SSD盘在任何时间、任何方式拔出,并提供端到端PCI-E系统可靠性,保障单盘更换或发生故障时不扩散。
针对大容量SSD使用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采用创新的RAID-TP软件技术,基于Erasure Code算法,在3块盘同时失效的情况下能够容忍数据不丢失、业务不中断。华为成为业界唯三可以同时容忍3块盘失效的厂商,并且是三家厂商中唯一可以实现15分钟/TB 高效重构,重构速度领先其他两家厂商20倍。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还拥有诸如快照、克隆、远程复制等完备的数据保护技术。
当前, 华为通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华为已经拥有1000多个NVMe全闪存成功案例,用户涵盖到金融、政府、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
例如,成立于1996年的南华期货,是全国期货公司Top 10,主要从事期货经纪、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等业务。南华期货在大交所、郑商所、深交所、嘉兴联通、香港PCCW等行业数据中心和电信运营商处租用VIP机房和机柜,就近部署交易系统。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快人一步”。南华期货的业务是典型的“时间就是金钱”,一点点时间差往往可能带来利润的大幅变动,这种交易型的业务决定了其对时延要求极低,通常需要小于1ms。南华期货通过部署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全闪存来承载综合交易平台,不仅稳定可靠,性能还提升3倍,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佳的用户体验。
可以说,华为存储的“快人一步”让用户在业务中也“快人一步”。
十八年风雨兼程,华为存储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球Top 5、中国Top 1级别的厂商,在全球布局了12个研发中心,拥有超过4000名研发工程师、800多项存储专利,服务了全球超过12000家涵盖各个行业的用户并且连续十九个季度位列中国市场第一,更是在全闪存领域连续多个季度实现全球增速第一。
在这十八年中,技术创新是华为存储的信仰,技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止让华为在高端存储架构、NVMe、智能存储等多个领域不断实现突破,逐渐从市场的跟随者成长为业界当之无愧的技术领先者。去年,华为存储更是首次针对数据基础设施技术难题设置了“奥林帕斯奖”,鼓励和奖励全球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突破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未来,随着更多华为天才少年以及其他人才的不断加入,华为存储有望在舞台中央施展更多精彩。
㈥ 华为突破分布式数据库和存储技术,打通数字化转型“雄关漫道”
2019年,我们将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攻关期。所谓“攻关期”即数字化转型2.0阶段,需要攻坚企业关键业务上云和数字化转型改造的课题。在一份市场调查公司IDC的报告中指出:IDC自2014年提出数字化转型以来,看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层面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一些企业已经成功屹立在潮头,有一些企业在向上游进发,还有一些企业只能在浪潮的挟裹中被动前行。
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雄关漫道”。IDC认为,目前阶段来看,企业亟待解决的是数字化能力提升,包括:与业务的深入结合能力;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以及IT技术运营和管理能力。特别是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因为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从以流程为核心向以数据为核心转型,对海量、异构、多类型的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前提,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治理是释放数据价值的保障。而随着数字化转型引入大量新技术而导致IT复杂度变高,企业IT技术运营和管理能力是提升企业“IT生产力”的关键。
攻关数字化转型的“雄关漫道”,需要一个具备融合、智能、可传承三大特性的数字平台。这是2019年3月华为与IDC联合推出的《拥抱变化,智胜未来—数字平台破局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所提出的观点。融合主要指把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相结合;智能主要指平台智能化和智能化能力输出;可传承主要指解耦、功能复用、可配置等理念打造的架构。而承载这三大观点的,就是新一代分布式企业级技术。
2019年5月15日,华为发布了业界首款支持ARM架构的新一代智能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以及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 8.0,作为新一代数据基础设施,诠释了具备融合、智能、可传承三大特性的数字平台。华为常务董事、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在发布会上表示,千行百业正在加速智能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数据基础设施是智能化成功的关键。华为围绕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三个领域重定义数据基础设施,加速迈向智能时代。
今天所讨论云和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背后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体系架构大迁徙。传统企业级技术是在单体应用和单机环境中,保证数据存储、调用等操作的高可靠、高可用、高稳定,特别是满足金融级事物处理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耐久性)要求,为企业关键业务提供数据管理支撑。随着企业技术向云架构迁移,数据库技术也面临转型。
2018年,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成为了业界的热点。简单理解,云计算技术就是把“单机”环境替换为由X86服务器机群所组成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原先由几台小型机完成的计算任务,要分散到上百甚至上千台X86服务器上,而且还可能跨数据中心操作,挑战可想而之。特别是在线支付等金融级业务,不能在断网或网络连接有问题时出错,也不能因响应速度慢而影响用户体验。
2018年8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金融分布式事务数据库研讨会”,与业界厂商和用户共商核心数据库分布式转型之路,同时发布了《金融分布式事务数据库》白皮书。金融分布式事务数据库的工作推进,为分布式数据库进入企业关键业务系统,提供了产业化支撑。而华为作为企业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早在2012年就开始研发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数据仓库,在基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SQL引擎和事务强一致性等基础上,进行了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改造,历时6年打造了面向PB级海量数据分析的分布式数据库。
在OLAP数据仓库之外,华为与行业用户合作了面向OLTP的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研发。2017年,华为与招商银行合作成立了分布式数据库联合创新实验室,研发具有高性能企业级内核、完整支持分布式事物、满足金融行业对数据强一致要求、单机事物处理能力要达到每分钟百万级别等的OLTP分布式数据库。
本次发布的GaussDB数据库新品包括:联机事务处理OLTP数据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库、事务和分析混合处理HTAP数据库。而华为GaussDB数据库将AI技术融入数据库设计、开发、验证、调优、运维等环节,可实现基于AI的自调优、自诊断自愈、自运维,让数据库更高效、更智能,引领数据库架构的发展。
更进一步,本次发布的GaussDB系列数据库是业界首款支持ARM芯片的分布式数据库。华为推动计算架构从以X86+GPU为主的单一计算架构到以X86+GPU+ARM64+NPU为主的异构计算架构快速发展。基于X86架构,华为引入AI管理和智能加速能力,率先推出了智能服务器FusionServer Pro;基于ARM64打造了业界性能最强的TaiShan服务器;基于Ascend芯片的Atlas智能计算,实现了业界首个端边云协同的人工智能平台。而GaussDB可充分利用并融合ARM、X86、GPU、NPU等多种异构算力组合,大幅提升数据库性能。
汪涛强调,作为全球首款AI-Native数据库,GaussDB有两大革命性突破:第一,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数据库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实现自运维、自管理、自调优和故障自诊断。在交易、分析和混合负载场景下,基于最优化理论,首创深度强化学习自调优算法,把业界平均性能提升60%。第二,支持异构计算,充分发挥X86/ARM/GPU/NPU多样性算力优势,最大化数据库性能,在权威标准测试集TPC-DS上,华为GaussDB排名第一。GaussDB还支持本地部署、私有云、公有云等多种场景。
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除了需要分布式数据库外,为了更好的扩缩容以及满足多样化数据存储需求,计算与存储分离已经成为分布式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架构。分布式云化架构,就是要支持计算、存储分离和多租户等架构设计要求。
GaussDB已经从数据库层面实现了高可用、高可靠、高稳定的分布式数据库,本次发布的FusionStorage 8.0则是分布式存储架构,创新地实现一套系统同时支持块、文件、对象、HDFS协议,1套存储支持4类存储能力,适用于全业务场景混合负载,最终让“一个数据中心一套存储”成为可能。
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8年第四季度》显示,2018年,软件定义存储市场达到了54.9%的同比增长。软件定义存储在中国整体存储市场的占有率稳步上升,分别达到了22.1%的市场占有率。华为凭借文件解决方案在政府、广电和电信等行业得到认可,在2018年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排名第一。
FusionStorage 8.0采用华为ARM-based处理器鲲鹏920加速,使IOPS提升 20%,结合华为AI Fabric无损网络,时延进一步降低15%。基于华为在计算、网络和存储领域多年的芯片和算法积累,FusionStorage 8.0在SPC-1的性能测试中,单节点性能达到了16.8万IOPS以及1ms以内时延,成为承载企业关键应用的新选择。
此外,通过华为云的云上训练及本地AI芯片,FusionStorage 8.0将智能管理贯穿业务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如业务上线前对存储资源的规划,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预判及故障定位,大幅提升存储效率,帮助行业客户应对智能时代的数据新挑战。
汪涛在发布会上强调,新一代智能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 8.0通过重定义存储架构,从“Storage for AI”和“AI in Storage”两个维度实现效率大幅提升,引领存储智能化。首先,“Storage for AI”通过融合共享,让AI分析更高效。其次,“AI in Storage”率先将AI融入存储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资源规划、业务发放、系统调优、风险预测、故障定位等方面实现智能运维。
辽宁移动就采用了华为FusionStorage。作为辽宁省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辽宁移动一直在 探索 先进的存储方案在自身IT系统的应用。由于5G的快速发展,辽宁移动关键数据库的应用也向云化方向发展,分布式存储也要满足其可靠性和高性能要求。华为在深入分析辽宁移动需求后,首先在边缘开发测试业务小规模试点分布式存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后性能和可靠性都达到了预期,最终决定将全部业务迁移至FusionStorage。该方案通过采用双活、可写快照、端到端DIF等特性,顺利完成Billing、经营分析、B2B等系统从老旧存储至FusionStorage的搬迁工作,助力辽宁移动的存储架构迈入新的 历史 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分布式数据库与华为分布式存储深度结合,把数据库的操作下沉到存储节点,极大提升了分布式数据库的性能。利用新的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华为帮助用户提升数据中心的吞吐量,提升网络应用的可伸缩性,并且能自动调优。
除了推出新一代突破性的分布式数据库和存储技术外,华为也积极与客户、伙伴在数据库与存储领域,从行业应用、平台工具、标准组织和社区等多个层面共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在行业应用层面,华为与软通智慧、神州信息、东华软件、易华录、用友政务、亚信国际等独立软件开发商长期合作;在平台和工具层面,华为与Tableau、帆软、ARM、Veritas等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在标准组织和社区层面,华为深度参与OpenSDS、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OCP、OpenStack、CNCF基金会等组织和社区的建设。
总结来说,华为全线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存储产品的发布,是华为具备融合、智能、可传承三大特性数字平台的最新成果。华为分布式数据库与分布式存储结合,能消除企业各业务系统数据孤岛,构建面向行业场景的数据建模、分析和价值挖掘能力,对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分析,形成统一的全量数据和数据底座,实现数据价值挖掘和共享。而基于AI的智能化,可对基础设施进行高效的管理,为行业应用开发和迭代赋能,全面帮助企业突破关键应用上云的“雄关漫道”。(文/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