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端存储

端存储

发布时间: 2023-03-22 02:07:38

1. 中端存储和高端存储,在划分LUN/Pool给主机的步骤上有啥区别吗

中端存储VNX为例的做法:
(1)做RG -> 划LUN ->mapping给主机
(2)做Pool -> 划LUN ->mapping给主机
高端存储VMAX的做法是:https://community.emc.com/thread/167097
(1)在Disk Group里面建一个Device(Disk Group事先配置好的),MAP到FA,再present给主机(Auto provisioning)
(2)建一组Data Device,创建一个Pool,把Data Device加入到Thin Pool。建一个Thin Device,Bound到Pool上。然后MAP到FA,再Present给主机。

2. 大端存储法与小端存储法有什么不同

大端模式就是低位存放在高地址上。高位存放在地址上。
小端模式就是地位存放在低地址上。高位存放在高地址上。

例如,16bit宽的数0x1234在Little-endian模式CPU内存中的存放方式(假设从地址0x4000开始存放)为:
内存地址 0x4000 0x4001
存放内容 0x34 0x12
而在Big-endian模式CPU内存中的存放方式则为:
内存地址 0x4000 0x4001
存放内容 0x12 0x34

3. 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

参考: https://blog.csdn.net/u010889616/article/details/47157637
大端存储:数据的低字节存储在地址空间的高字节位,数据的高字节存储在地址空间的低字节位。
小端存储:数据的低字节存储在地址空间的低字节位,数据的高字节存储在地址空间的高字节位。

为什么要有大小端存储:
大端存储因为低地址先获取到的是数据的高地址,也就是符号位,从而很容易知道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而小端存储,则相反,更适合做数值的四则运算,最后再刷新符号位。因为存在着进位,如果从高位开始,算到后面发现有进位,就要回退到高位处理进位,而小端存储这样做可以先判断是否有进位,而不用返回去再进行计算。

4. 大小端存储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是以字节为单位的,每个地址单元都对应着一个字节,一个字节=8bit。在C语言中除了8bit的char之外,还有16bit的short型,32bit的long型(要看具体的编译器)。对于位数大于8位的处理器,例如16位或者32位的处理器,由于寄存器宽度大于一个字节,如何安排多个字节的存储,这就有了大端存储模式和小端存储模式。

小端:较高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高的的存储器地址,较低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低的存储器地址。

大端:较高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低的存储器地址,较低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高的存储器地址。

如果将一个16位的整数0x1234存放到一个短整型变量(short)中。这个短整型变量在内存中的存储在大小端模式由下表所示。

C语言判断大小端模式

方法一:

voidIsBigEndian()

{

    shortinta=0x1122; //十六进制,一个数值占4位charb =  *(char*)&a;//通过将short(2字节)强制类型转换成char单字节,b指向a的起始字节(低字节)

    if( b ==0x11) //低字节存的是数据的高字节数据

    {

        //是大端模式

    }

    else

    {

        //是小端模式

    }

}

方法二:

voidIsBigEndian() //原理:联合体union的存放顺序是所有成员都从低地址开始存放,而且所有成员共享存储空间

{

    uniontemp

    {

        shortint a;

        char b;

    }temp;

    temp.a=0x1234;

    if(temp.b==0x12) //低字节存的是数据的高字节数据

    {

        //是大端模式

    }

    else

    {

        //是小端模式

    }

}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152268b0ea19

5. “云+大数据”时代 中端存储如何选择

“云+大数据”时代,在很多人看来,首先想到的是,大数据和私有云存储是一个具有雄厚技术与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的。其实不然,与前几年的云雾笼罩不同,云计算正在为IT经理们越来越熟悉,他们中的一些已经成功的实施部署了云计算;在存储方面,据IDG的研究表明,在新技术趋势对各不同规模大小企业所造成的挑战分析认为,中小企业更易于采用和实现新的技术趋势。而根据中小企业的数据增长情况,中端统一存储则比较符合其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其特定环境下的特殊需求。对于使用中端存储产品的企业或者部门来说,必须关注基础架构的发展趋势,以便与之相融相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大数据”更多是“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大容量的种类繁多的数据集”。这其中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如果采用传统的存储解决方案,这可能会使得中小企业的存储管理异常复杂,因为可能同时需要NAS和SAN设备,导致管理复杂。而同时提供NAS和SAN协议网络连接的统一存储阵列则成为中小企业用户的最佳选择,利用单一的设备和管理界面来存储企业内部的多种数据类型,无疑可大幅降低企业的存储管理复杂度。具体来说,中端存储应该关注以下七点:阵列的磁盘类型——要选择什么样的磁盘是一个必须要想到的问题,如果预算足够,当然是全闪存阵列。但是毕竟是中端产品,成本必须要考虑。结合闪存的速度优势和传统硬盘的价格优势。或许将来全闪存阵列会得到普及,但是现在对于中端产品来说还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混合硬盘或许是兼顾性能和成本的合理选择。评估产品RAID功能——中端存储产品甚至是针对SOHO的小型阵列产品都会支持RAID功能,RAID在产品IO性能、数据校验以及磁盘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功能,用户需判断RAID级别是否适合即将部署的磁盘种类。对光纤通道磁盘和SAS磁盘而言,单奇偶校验RAID(如RAID-5)就已经足够了。而SATA磁盘比较关注存储阵列的可靠性,双奇偶校验RAID(如RAID06或RAID-DP特别版)就能在多个磁盘故障的情况下保护数据免受损坏,或在重建某个故障磁盘时保证另外一个磁盘不受损坏。可扩展性——除了优良的性能和成本,可扩展性绝对是用户应该对选购的产品进行详细评估的一个方面。因为用户不能一次性就买一个用十年而不进行任何扩展的产品。阵列的升级成本,升级的难易程度,以及哪些存储服务等级可能会在升级过程受到破坏。例如,选择的中端阵列最好能在无需关机的情况下升级,或者在不打扰现有用户和程序的情况下配置和迁移数据。软件方面的支持——数据保护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像灾容备份、阵列的文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软件支持。有良好的软件支持意味着,产品有较强的易用性和更为丰富的功能。IBM等存储市场上的大厂商都会和微软、甲骨文、赛门铁克以及Vmware这些软件厂商有着良好的合作。所以,其主流的中端存储产品都会有较高的易用性,在虚拟化、操作界面、数据管理以及灾容备份等方面都表现不俗。数据迁移过程和影响——购置、安装和配置了存储阵列还不够,因为现有存储系统中的数据需要迁移到新的存储阵列中。数据迁移过程通常十分麻烦,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影响用户和关键应用程序。中小企业的IT员工较少,这个问题尤为明显。在购买中端阵列时,花点时间和供应商相处,商讨迁移策略。考虑后备计划——并非所有的系统升级或部署都能顺利进行。在考虑中端存储阵列时,除了迁移预案还应制定恢复预案,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部署过程出现错误,及时了解如何“退出”安装或者撤销迁移,这样才能迅速恢复正常操作。云存储的可能——未来企业的数据都将会被放到云端,届时可扩展性、磁盘的选型、RAID等等问题都不在企业考虑的范围之内。与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自己本来不擅长的存储设备选购、配置以及管理,不如采用租赁的方式,将存储问题交给存储服务的提供商。云存储应该也算是中端存储客户可以考虑的一个选项。在所有中端存储阵列中,统一存储同时提供块和文件级网络连接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用户关注的焦点。并且,有60%的用户认为他们的大数据整合将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中端统一存储提供了一个交钥匙的方式来解决这些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数据增长情况,和其自身的预算、专业人员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中端统一存储阵列所提供的灵活性、扩展性、易用性等优势将特别适合中小企业的需求,其灵活性将在“云+大数据”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热点内容
内置存储卡可以拆吗 发布:2025-05-18 04:16:35 浏览:336
编译原理课时设置 发布:2025-05-18 04:13:28 浏览:378
linux中进入ip地址服务器 发布:2025-05-18 04:11:21 浏览:612
java用什么软件写 发布:2025-05-18 03:56:19 浏览:32
linux配置vim编译c 发布:2025-05-18 03:55:07 浏览:107
砸百鬼脚本 发布:2025-05-18 03:53:34 浏览:944
安卓手机如何拍视频和苹果一样 发布:2025-05-18 03:40:47 浏览:741
为什么安卓手机连不上苹果7热点 发布:2025-05-18 03:40:13 浏览:803
网卡访问 发布:2025-05-18 03:35:04 浏览:511
接收和发送服务器地址 发布:2025-05-18 03:33:48 浏览: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