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nas存储服务器
‘壹’ NAS存储有哪些分类 网络附属存储技术的优缺点
NAS存储主要分为电器型服务器、工作组NAS、中型NAS和大型NAS四种。
电器型服务器:这是NAS系列设备中的低端产品,通常不是专门设计的存储设备,缺乏冗余和高性能组件,但可以执行多种网络服务,如NAT、代理、DHCP等。
工作组NAS:特别适合存储需求相对较低的小型和中型公司,其存储容量通常在几百GB到1TB之间。
中型NAS:相较于工作组NAS,中型NAS在热插拔驱动器、设备盒、管理功能和系统复杂性上有所提升,但成本也相应增加。
大型NAS:对于这类存储设备,系统的易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冗余性至关重要,它们还必须提供高端服务器的性能、灵活的管理以及与异类网络平台交互的能力。
网络附属存储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安装简单:NAS设备的安装非常简便,只需连接到交换机并分配一个IP地址,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安装并运行。 物理位置灵活:NAS设备可以放置在网络中心机房内,也可以放在其他地点,通过物理链路与网络连接起来。 远程管理:NAS服务器的设置、升级及管理均可通过Web浏览器远程实现,无需安装其他软件。 减少CPU损耗:NAS设备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既能减少CPU的损耗,也能提高网络的性能。 数据安全性高:采用RAID5技术,NAS可保证磁盘数据安全与完整。同时,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缺点: 占用网络带宽:NAS设备与客户机通过网络连接,数据备份或存储过程中会占用网络的带宽,可能影响其他网络应用。 可扩展性受限:NAS的可扩展性受到设备大小的限制,并且由于NAS设备通常具有独特的网络标识符,存储空间的扩展有限。 不适合Block级应用:NAS访问需要经过文件系统格式转换,所以是以文件级来访问,不适合Block级的应用,尤其是要求使用裸设备的数据库系统。 成本较高:前期安装和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贰’ 企业级文件服务器,用nas还是普通服务器,求推荐
在考量企业级文件服务器时,抉择于NAS和普通服务器之间,首要考虑的是服务的核心功能。以每文件大小1G计算,50个文件的存储需求为400G,且在4小时内集中写入,平均每个小时需要处理100G数据。这样的需求量,并非日常办公常规使用的范畴。
因此,一些技术大拿推荐全固态硬盘(SSD)、NVMe缓存与万兆网卡,这样的配置无疑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与网络传输效能,但对于企业级文件服务器来说,这样的配置显得过于豪华。一些人可能会将其比喻为“数据中心”,然而,实际上,企业存档并非日常挂载后用作本机磁盘的操作。
考虑成本与效率,企业级文件服务器的关键在于存储与协作,而非高性能计算。使用全固态存储服务器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只是卡吧玩家误入知乎的案例,因为权限管理复杂、设置依赖服务器本机或远程,且在安全性和文件保密性上存在不足。在共享文件和客户端支持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对于一个以保存设计稿为主的公司,使用堆硬件的解决方案显得不切实际。更合理的途径是考虑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同步方案。这类方案在逻辑上基本一致,即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同步指定文件夹,以实现高效文件管理与协作。
采用这种方案,无需追求高吞吐量与大容量存储池,大容量的硬盘(HD)足以满足日常需求。在高频访问场景下,可以考虑使用SSD缓存进行优化,但这并非必要。这样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硬件成本,同时提高文件管理的效率。
综上所述,选择企业级文件服务器时,应更关注存储效率与协同操作,而非盲目追求高性能硬件配置。对于设计或广告公司来说,推荐采用客户端与服务器同步的方案,以实现高效、低成本且易于管理的文件存储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