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网上传播谣言司法解释

网上传播谣言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2-11-19 18:00:05

A. 网络散布谣言立案标准

一、网络散布谣言立案标准是什么
1、网上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下:
(1)须有捏造一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散布谣言司法解释内容是什么
散布谣言的司法解释内容如下:
(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3)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4)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5)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B. 在网络上造谣、传谣,散布虚假信息,应依据哪些具体法律处罚规定

您好!网络造谣可能涉及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网络造谣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如果造谣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则要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为您分析如下:

一、网络谣言的行政处罚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C. 网络造谣罪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各种网络造谣行为,但是在网络上造谣或者传播谣言构成何种犯罪,需要根据造谣所侵犯的法益或者说犯罪客体及行为方式等予以确定。若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可能涉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另外,编造恐怖信息在网络上发布的,可能涉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 网上传播谣言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应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散播谣言者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为是否有社会危害性是是否构成犯罪的要件。因此,这种行为会根据情节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E. 在网络上造谣、传谣,散布虚假信息,应依据哪些具体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制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F. 传播网络谣言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结合司法解释,网络造谣传谣可能涉嫌的罪名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G. 在网上散布谣言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一)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二)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热点内容
为什么手机游戏分ios和安卓端 发布:2025-07-18 09:22:17 浏览:138
android数据显示 发布:2025-07-18 09:17:27 浏览:526
脚本精灵天天酷跑怎么用 发布:2025-07-18 09:00:04 浏览:153
android技术面试 发布:2025-07-18 08:59:55 浏览:966
c语言m是什么 发布:2025-07-18 08:59:10 浏览:277
c语言布尔变量 发布:2025-07-18 08:54:52 浏览:648
linux的jdk下载 发布:2025-07-18 08:54:09 浏览:189
生女的算法 发布:2025-07-18 08:17:54 浏览:645
加密硬盘推荐 发布:2025-07-18 08:11:22 浏览:944
oppo手机的密码是多少 发布:2025-07-18 08:10:27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