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纳米压缩水

纳米压缩水

发布时间: 2022-12-16 02:27:43

⑴ 纳米水是否能食用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纳米粉体材料可用于工业、农业、科研、军事、医药、保健、食疗、美容、化工等领域。把原来普通的原料加工成具有功能特性的新材料.纳米超细粉体的加工技术, 主要是研究以等离子技术及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与多种纳米技术相结合,进行原材料超细加工,把原始材料变成具有一定功能特性的材料,不改变其化学成份,而是 物理变化为目的研究。例如,对动植物及菌菇类原料的加工制品。目前市场上以动 植物为原料生产的中西药制品,保健品、美容品,它们的作用效果很不是明显。那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二:大家都知道动植物细胞直径约为10-100微米,然而人体皮肤及肠胃对物质的最佳吸收粒度为15微米左右,目 点:其一前国内外生产的产品所用的原料粒度一般在125-300微米即细度500-1000目,故此,人体的皮肤及肠 胃吸收量很少,作用效果不明显。其二:当动植物原料采用本厂技术和设备加工后,其粒度可达到0.1-10微米 下(即10000目能上),其中含有纳米级、亚微米级、微米级的细度,它们的平均粒度在10微米以下,在显微镜 下观察百分之九十八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已破碎,看不到物体组织结构,已将原来的原料主要有效成份充分曝,露出来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溶解性,改善了吸收率,促进了生物的利用度,使产品效果更加明显,疗 效更加显着,同时降低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本技术和本厂设备的最大特点,也就是纳米超细粉体材料加工技术与原理。请采用本技术选用本设备,创造新产品。

⑵ 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什么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是看看分子动理论知识吧:正常的固体、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在十分之一纳米左右,分子之间既不呈现引力也不呈现斥力,这个距离我们称为平衡位置;如果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呈现一种引力,固体很难拉断,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会呈现一种斥力。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超过分子直径十倍以上,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都消失了,分子就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压缩气体的时候,由于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所以很容易压缩,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还比较小,压缩他们的时候,由于斥力的缘故,所以水不容易被压缩。

⑶ 将水加压水会变成什么

在初高中的时候,尤其是老师谈到液压,基本上都会提到“水是不能被压缩的”。可水真的就是不能被压缩的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水的化学式是H2O,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无机物,从微观的视角来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液态和固态的水分子之间是通过氢键进行连接,水其实有很多种相态,除了传统的三态,在海底热泉口附近还有温度达到400多度的水。

而气态、固态、液态,说白了就是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造成的。

在常温常压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态。压缩之后密度和体积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水“近似”看成是不可压缩的流体。

压缩水
但关键就在“近似”上,也就是说,水并不是不可以压缩。但所需要的压力特别大,大概需要10000~100000个大气压,也就是1GPa~10GPa之间。

这个条件可以说是极为苛刻的,在日常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不过,科学家能够在实验室里实现,具体的原理其实就是用金刚石对顶砧压水。

一些金刚石对顶砧可以达到几十个GPa。因此,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来压水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也确实有一些科学家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实验也不难。

科学家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看到整个“压缩水”的过程,有点类似于水结冰。当压力减小时,水还会再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里要多补充一点,在持续的加压过程中,压力会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同样是固态水,也会从低密度结构逐渐演变成高密度结构。

金属水
假设在理想状态下,我们有一台可以无限加压的装置,可以持续的加压,当压力达到1TPa,也就是10^7个大气压,这时候水就会变成金属态。

这种金属态在太阳系内有,只不过是金属氢。如果你有个理想的超级探测器,能够持续向木星的深处探索,就会发现金属氢。

这就是木星巨大的压力迫使氢原子内的电子脱离了分子轨道,表现出传导电子的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压力达到1TPa,我们就能得到金属水,也叫金属冰,当然,我们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中子星&黑洞
如果还要继续加压,这时候抵抗巨大压力的其实是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导致的电子简并压力,这其实是一种量子效应,你可以粗暴地理解为,在微观世界里,有一种规则,要求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状态是不重样的。而外界的压力会迫使电子去到最低能量状态,这时电子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外界压力的力,这就是电子简并压力。

如果你还能继续往下压,这时候就会把电子直接压入到原子核内,电子和质子生成中子,这时候水也就不再是水了,而是一颗微小的中子星了。

如果你还能继续往下压,那接下来理论上应该是中子的简并压与外界压力对抗,当中子的简并压都无法抵抗,就会变成一个微小黑洞,不过微小的黑洞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你还没等反应过来,它就消失了。

石墨烯界面的水分子
上文都是依靠外界压力来压缩水。目前也有科学家在两片单层石墨烯形成的封闭空间中,把水压缩到一纳米的厚度。但是这种方法不仅需要高压,还需要水和石墨烯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水必须和石墨烯界面同在。不过,目前这个实验还存在很多争议。

所以,水还是可以被压缩的

⑷ 化妆品中的纳米水是什么

是透明的吗?有蓝光?微蓝的光,如果在阳光下有微蓝的光,并且是透明的,像水一样稀,擦在脸有点油,那是纳米乳液,这个属于高端化妆品,价格绝对不菲。
如果没有微蓝光,那就是普通的水,起个名字叫纳米水无非是忽悠
另外没有纳米水这个说法,水就是水,没有什么可以渗透皮肤的水,纯属胡说八道。

⑸ 汗蒸房里的饮用水具说是纳米水,我看水质不是很清,水杯里有杂质的感觉.而且口感不是很好.健康吗

纳米水也就是纳米过滤水,对于小于纳米的离子及单质基本没有作用,所以只是烟雾广告,重点应该是纳滤水之前的水质如何?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849关于感官类指标中规定,应该是肉眼可见物为不可见,嗅味为无异嗅无异味。有杂质的感觉不提,口感不是很好,那么此水就是有问题,应该是不宜饮用,饮用后对健康不利。

⑹ 什么叫纳米水知道吗

“纳米水”不是普通的水,它是纳米燃油添加剂的俗称。目前主要针对车用柴汽油和燃料油使用,可实现用物理方法解决燃油燃烧的化学问题。北大博雅科贸有限公司正在大力开发并致力于产业应用。

NANO牌纳米燃油添加剂是北大博雅公司向社会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只需要在燃油中以八千分之一的比例添加该产品,就能够促使燃油燃烧得更加充分,从而实现节约燃油、增加动力、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效果,通过了多家国家权威检测单位的检测,2000年就已经投放市场。依据这种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该公司还将陆续向社会推出纳米润滑油等一系列产品。

“纳米水”的工作原理是:把自由水经过纳米组装技术的处理后,组装成6纳米左右的水颗粒,然后加到连续的油相当中,形成热力学稳定的纳米燃油,让燃油在燃烧前通过进行水颗粒微爆的二次雾化作用,炸碎燃油雾滴,使之进一步雾化,实现更加充分和均匀的燃烧,达到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和机械效率,进而实现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节省燃油和保护环境的功效。另外,纳米水颗粒的微爆作用还能有效地清除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积碳。

⑺ 水到底能不能被压缩水被压缩后会改变形态吗

只需给的力足够大,没有什么不能够紧缩的。想想黑洞就晓得了,任何物体在黑洞里面都会被紧缩到一个体积简直为零的状态。关于水也是一样,只需你给的力足够大,那么水也能够被恣意紧缩。

当然了,以上任何一种紧缩水分子的力气简直都是人力不可为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是不可紧缩的,也是正确的。

⑻ 纳米级的爽肤水是个什么概念

纳米是长度单位,1米=1000000000纳米,纳米级是指其中的颗粒直径用纳米计量,就是颗粒很小。一般的技术不能够达到。颗粒小易于吸收,也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⑼ 纳米水是什么

纳米水是通过施加高压来分离水分子而产生的带电净水粒子,也叫纳米水离子。

1、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即10-6毫米(1000000分之一毫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长度的度量单位。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国际通用名称为nanometer,简写nm。

2、纳米水是利用nanoe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聚集空气中的水分;冷却,并使之结露;通过给水施加高电压,逐步分裂水雾吗,产生nanoe纳米水离子。

3、纳米水离子有比水更保湿、水润作用。纳米水离子颗粒大小为水分子的10亿分之1,可渗透到纤维及角质层深处;与一般负离子相比,稳定性高达6倍。纳米水离子具有弱酸性的特性,PH值为5±0.5,更适合护肌肤和头发。

⑽ 假如把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海水的密度为1.03,在万米深海中达到1000多个大大气压,密度并没有多大改变。因为水的密度与水温关系更大,摄氏4度时,水密度是最大的,所以深海的水有时还没有浅海密度大。

要把水压缩到百分之一将导致水分子的分解,地球上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人类也无法制造出这么大的压力,因此水永远也无法压缩到百分之一体积。

这个1就是代表1立方厘米的水为1克,1立方厘米就是1毫升。1立方米的水为100万毫升,就是100万克,1吨重。所以我们在买液体物质时常常用升(L)来衡量,1升就是1000毫升,一瓶酒500毫升,也就相当500克,就是1斤。当然乙醇的密度为0.789,我们平时喝的白酒里面含有百分之几十的乙醇,因此500毫升就没有1斤。

随着不断的加压,水会有如下表现:

当水在100个大气压时,液态水会处于冰冻状态;压力增至3445个大气压时,同时温度降低到-100度(摄氏度,后同),会形成高压冰,分子间距缩小;高压冰随着压力增加,会达到六方晶体,水分子间隙越来越小,密度增加。

但这种密度增加是很微弱的,因此体积缩小不了多少,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这时如果再增加压力,几百万到上亿压力,这种变化也很微弱,一直到水分子化学键断裂压碎,氢分子、氧分子也被压碎,氢原子和氧原子成为游离态,甚至核外电子逃离成为自由电子,核聚变可能会被激发。

但这时,水早就不是水了,而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混合气体了,这种气体在高压下很可能是一种原子汤稠密半流体状态。有人认为这个压力极限在几十亿个大气压。

人类在制造金属氢时达到了325万个大气压,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压力,因此上述水在几百万以上高压下的表现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值。

水的压缩状态会有一个质变过程,在压力临界点之前,体积变化很小,一旦突破了这个临界点,水就不是水了,状态和体积都会发生剧变。但如果一定要说压缩100倍后是个什么状态,只能说这个物质从过去每立方米1吨的水变成了100吨,这个密度在宇宙天体中根本算不了什么。

当我们太阳的末日,变成白矮星的时候,这个密度就比这个大多了,还要增加10万倍以上。100立方米水压成1个立方米,只不过压缩了100倍,1个立方米水由过去的1吨变成了100吨,1个立方厘米密度才有100克重,而白矮星上的物质1个立方厘米却有1~10吨重。中子星上物质的密度1个立方厘米有10~20亿吨重。

都知道如果液体变成固体,体积会缩小。而水是特殊物质,液态水结成固态冰反而会膨胀。

在理论上,水可以压缩,但现在的技术却做不到。

因为如果把100立方米的水压缩成1立方米的水,就已经不是水了。压成的物质与白矮星上的物质密度差不多了。

一般物质的化学键是很难破坏的,而水的两个氢原子有一定夹角。要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就要改变这个夹角。目前的 科技 还没有达到既能破坏它的化学键,又能保持水的特性。

但可以搞定原子上的电子,把原子上的电子壳敲破,形成共同享有电子,缩小共有空间。就是把100立方米的水压缩成1立方米后的密度。这样就成为了白矮星的标准。

由此,100立方米的水压缩成1立方米,它已经成为了白矮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重水”。

好吧,100立方米的水也就是100吨,把100吨的水压缩到1立方米那么大,密度也就是100吨一立方米,这个密度非常之大,要远远超过地球的平均密度,

地球的平均密度也才5.5吨每立方米,所以100立方米的水如果压缩到1立方米, 它的密度达到了地球的18倍左右。

另外太阳中心的密度,大概为150吨1立方米,所以真要把水压缩到1立方米,它的密度也就快赶上太阳了,这个时候水已经不是水了,

它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进行核聚变,然后释放出强烈的光和热,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水的密度几乎不可能被压缩到100吨一立方米。

当然了,虽然100吨一立方米的密度很夸张,但宇宙中还有更夸张的,例如白矮星的密度达到了1000万吨一立方米,

而中子星就更恐怖了,它的密度大概达到了1亿亿吨一立方米,至于说黑洞的密度有多大,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总之比中子星要大的多。

最后宇宙中有没有什么东西,比黑洞的密度还要大呢?答案是可能有,考虑到宇宙是从一个奇点当中诞生的,

这个奇点在没有发生大爆炸之前,它的密度被认为是无限大的,但无限大到底是多大呢,答案当然是没有答案,因为那个时候宇宙还不存在......

将100万立方米的水压缩到1立方米,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液体不能被压缩”是一个为了简化计算而确立的概念。事实上,对液体施加压力是可以改变它的体积的,只是这个改变非常微小,微小到可以不影响计算结果。那么,能不能大幅度增加液体的密度呢?

大家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99%以上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非常小的比例。

图:
氦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上图可见,原子体积的绝大部分是被电子云占据的。原子的内部实际上是非常的“空旷”。这就给压缩原子提供了空间。

如果提供住够大的压力,任何物质都可以被压缩。在自然界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当然,这个自然界是指的宇宙。

如同太阳这么大的恒星,在核聚变燃料耗尽后,会发生重力坍缩,在巨大的万有引力作用下,会形成一种叫“白矮星”的星体,一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白矮星体积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这个时候,原子核外的电子被压缩到了最低能量级。此时物质的密度达到了1吨/cm³。

图:白矮星

如果恒星残余核心的质量大于1.4个太阳质量(钱德拉塞卡极限),万有引力的压力会把电子压入原子核,形成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8千万吨~20亿吨/cm³。

图:中子星

如果恒星残余的核心大于3.2倍太阳质量(奥本海默极限),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恒星的重力坍缩了。它会成为一个黑洞。黑洞密度的计算方法与上面不一样,它的体积是黑洞的“视界”,黑洞的质量越大,视界半径就越大,所以它的密度会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减小,超大质量的黑洞甚至比空气的密度还小。当然,它的核心被认为是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图:黑洞

100万立方米的水被压缩到1立方米的体积,密度为100万吨/m³,也就是1吨/cm³,对比上面的数据看出,已经达到了白矮星的密度,但远未达到中子星的密度。

由于水的组成为氢和氧元素,在压缩过程中,温度会急剧升高。在压力和高温的作用下,会首先启动氢的核聚变,然后是氦的核聚变……最终水里的氢原子会被聚变到碳,最终得到一个碳、氧核。当然,由于核聚变会使质量转变成能量并散失掉,最终得到的质量会比100万吨少一些。

假如把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如果对一个物体施加压力,是可以改变它的体积的,对水来说也是这样吗?实际上,对水施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改变它体积的,但是所发生的改变微乎其微,我们几乎是看不出来的。那么,肯定有人就产生疑问了,能大量的压缩水吗?

答案是不可能,现实中是无法把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的,因为地球上是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的,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但题主说是假设,我们可以来设想一下,就假设存在这么大的压力,可以将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当水处于一种较大的压力下时,其温度就会升高,压力越大,水分子就会加速分解,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就会越来越大,但要想完成这个实验,就需要极其大的压力来作用,但在压力达到相当大时,水分子就会破裂,更别说其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了,也许早被压的“体无完肤”了。

当组成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氢原子都被压碎了,那么水这种物质还会存在吗?显然不会了,它早都消失不在了。所以说一百立方米的水其实是无法压缩成一立方米的,反正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你们认为呢?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会怎样?

假如把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结果会怎样?

至少在地球上是无法实现这个宏大梦想的,在我们人类的技术概念中,水还是属于不可压缩的那种物质(可以压缩一点点),比如水压机、油压机等都是用水或者油来传递压力的!但应该没有听说过气压机吧,因为气体是可压缩的,因此我们会有气动工具,或者气缸来释放与储备能量等!

假如将一百立方米压缩成一立方米,那么他的密度就是100吨/立方米,自然界中密度最大的元素是金属锇,密度为22.6克/立方厘米,换算过来大约是22.6吨/立方米,各位最喜欢的金属金也只有19.32吨/立方米!

那么100吨/立方米的物质是什么呢?我们来查查地球中心物质的密度是多少的?

地核的平均密度为10.7g/立方厘米,换算一下约为10.7吨/立方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吨/立方米!看来地球中心的物质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木星内核的密度是多少呢?据资料查询木星内核密度和太阳核心密度差不多,是120-150吨/立方米,看来这就是我们想要找的物质了,有很多朋友认为100吨/立方米和太阳核心密度差不多,因此认为到了这个密度,这100吨水压缩成的1吨的某种物质就开始核聚变了?

但看起来似乎并不是这样,就如白矮星那真正简并态物质也只有核心部分,外围并非都是简并态物质,或者说中子星的结构:

中子星的外壳也并非全部有中子星物质组成,而是白矮星物质!因此这100吨/一立方米的物质并不足以发生核聚变,也许只是以一种奇异物质的方式存在而已!

那么上文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密度和木星差不多,而太阳为何会燃烧木星却不会呢?刚解释了还要看压力的大小和这个奇异物质的范围大小,比如太阳的核心都比木星大,而木星的核心却之后太阳的千分之一大小,这两者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吗?太阳内核压力为2500亿个以上,而木星内核只有4000-4500万个大气压,看来确实不在同一个级别!

在很多人的传统认知里,已经默认水是不能被压缩的,在初中物理课上估计很多老师都是这么讲的!

但事实上,任何物质都可以被压缩,哪怕是铁块金块也不例外,只要有足够的压力都可以做到,这与原子的结构有关!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的大小仅占整个原子的百万分之一,而电子比原子核更小,也就是说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所以只要有足够的压力,原子都是可以被压缩的!

那么一百立方米的水被压缩成一立方米,也就是说密度达到了100吨/立方米,如此密度已经很大了,几乎与太阳核心温度一样了,如此密度估计会引发聚变反应!

从100立方米到1立方米,很可能水不再是水,具体会是什么我也无法确定,通过计算应该能推算出来,会是由更重的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以预见的是,100立方米的水不但能被压缩到1立方米,还可以被压缩到更小的体积,直到成为白矮星,中子星,甚至是黑洞。

白矮星的密度为0.1-10吨/立方厘米,中子星的密度更恐怖,达到10的8次方吨/立方厘米,巨大的压力把电子压缩到原子核与质子结合成中子,只剩下中子了,所以叫中子星!

那么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的黑洞里面是什么?目前没人知道,这是另外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

答:此时密度为100吨每立方米,几乎就是太阳核心的密度,估计氢原子已经达到聚变条件。

首先,只要压力足够高,水也是可以压缩的,比如1万米深的海底,水的体积就被压缩了大约1.8%;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原子之间以化学键连接。

在原子中,原子核的直径只有整个原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在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原子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被压缩的,此时单个原子的电子云向内挤压,物质密度增加。

把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密度为100g/cm^3,这几乎就是太阳内部的密度,压强有1000亿个大气压。

被压缩的物体温度会升高,加上如此高的压力,水分子的化学键已经被破坏,氧原子和氢原子均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如果温度足够高,其中的氢原子还会发生核聚变,聚变生成氦原子,并释放大量能量。

在宇宙中,存在很多密度极端的物质,比如:

(1)地球核心的密度,大约是11g/cm^3,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2)太阳核心密度,大约100~150g/cm^3,主要由氢、氦元素组成;

(3)白矮星密度,0.1~10t/cm^3,主要由碳、氧、硅等等元素组成;

(4)中子星密度,10^8~10^9t/cm^3,由中子组成。

极端条件下的物质,密度几乎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最接近太阳内部的情况。

水的化学式是H2O,一个氢分子链接一个氧原子,夹角大约是104.5°。结构如下所示:

水分子中,氢和氧通过共价键相连,而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组成网络结构,形成宏观上的水。水分子的体积大概是3*10^-29m3,正常情况下1m3水可以装下1吨水。

如果把100万立方米水压缩成1立方米,则必须压缩分子见的氢键以及原子间的化学键,才可以缩小水分子体积,像<蚁人>中演的那样缩小物质。而缩小分子间的氢键以及化学键,现今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果强力压缩分子间距离,会使分子紧密排列,原子挨着原子。由于氢键距离很小,只有0.1-0.4纳米长,所以小倍率压缩可以,大倍率的即便再缩小也小不到那里去。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原子的电子壳层“压碎”,形成共享的电子,缩小原子空间。因为原子中99%的空间都是空的。只是这样,形成的就是类似于白矮星的东西了。

如果是100立方米缩小为1立方米,密度是100t/m3,体积缩小100倍。水分子和原子之间“挤一挤”就可以了,还是水。但是如果是100万立方米水压缩为1立方米,则密度会变成1*10^6t/m3,刚好处于白矮星的密度范围内,成了白矮星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重水”了。

确实理论上任何物质都可以进行压缩,因为原子间会存在距离,原子内部也是有着巨大空隙的,就好比中子星一样,巨大的压力将原子结构都破坏掉。

如果从压缩难度来看,一般情况下无疑是固>液>气。但是液态就已经很难了,拿水为例我们知道着名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可以达到10000米,压强巨大但水的密度也只比地面上的水密度大了4.96%。

回到题主的问题,一百立方米的水压缩到一立方米意味着水的密度变为100吨每立方米!也就是100g/cm^3,结合数据中子星密度在1亿吨每立方厘米,所以此时还没有达到原子结构被破坏得程度,但是这个密度却已经接近太阳核心的密度了,因此我们能够得到一个结论:这个时候这团“水”开始核聚变了。

这是因为随着水的不断压缩,水分子的化学键被破坏,温度不断升高,氧原子和氢原子均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序,核聚变就会开始。

所以这团水最终已经不能叫做水了,因为其分子结构已经被破坏。当然还要说的是现实情况下将水如此压缩是不可能的。

热点内容
plc编程原理 发布:2025-08-13 09:36:59 浏览:2
我的世界服务器前缀 发布:2025-08-13 09:24:56 浏览:546
安卓手机地震预警在哪里打开 发布:2025-08-13 08:30:37 浏览:756
java发html邮件 发布:2025-08-13 08:25:14 浏览:127
压缩感知稀疏 发布:2025-08-13 08:24:39 浏览:199
安卓钉钉怎么关闭声音 发布:2025-08-13 08:17:43 浏览:529
预算法优点 发布:2025-08-13 08:13:35 浏览:996
服务器台式电脑配置要求 发布:2025-08-13 08:08:23 浏览:998
最短作业优先算法 发布:2025-08-13 08:07:00 浏览:234
linux查看arp 发布:2025-08-13 07:53:30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