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redis接口注解缓存

redis接口注解缓存

发布时间: 2022-12-30 12:25:29

❶ 我配置了redis注解缓存,为什么不起作用

作为缓存服务器,如果不加以限制内存的话,就很有可能出现将整台服务器内存都耗光的情况,可以在redis的配置文件里面设置:
example:
# 限定最多使用1.5GB内存
maxmemory 1536mb
如果内存到达了指定的上限,还要往redis里面添加更多的缓存内容,需要设置清理内容的策略:
默认为0,没有指定最大缓存,如果有新的数据添加,超过最大内存,则会使redis崩溃,所以一点要设置。
设置maxmemory之后,配合的要设置缓存数据回收策略。

❷ spring boot redis 缓存注解使用教程

<meta charset="utf-8">

❸ 基于redis做缓存分页

在实际业务中我们会将一些热数据缓存到redis里面,这时候数据量比较大的话,我们就要对这些热数据进行分页,分页的方式有2种:

第一:从redis拿出所有数据后,再做内存分页(不推荐),热点数据小的时候可以这样做,性能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当数据量大的时候,分页期间就会占用大量内存,或撑爆;

第二:基于redis的数据结构做缓存分页,这里又分2种

①:基于redis的list数据结构,直接通过list的数据结构,用range方法可以进行分页,在数据量大的时候,性能也很可观,但是当存在接口高并发访问时,这个list可能会无限延长,且里面的数据会存在很多重复,这就会影响到正常的业务(不是很推荐);

②:基于redis的ZSet数据结构,通过Zset这个有序集合我们也可以做分页,同样也是用range方法,但是这里比较麻烦的是在初始化数据的时候Zset必须存放TypedTuple类型的数据,这个类型是一个value和score的键值对,具体可以查网络,这个score的生成比较麻烦我这边测试时用的是当前数据在这个list的位置,然后Zset是根据这个score值来排序的,默认是从小到大;用这个的好处是,即使在高并发情况下Zset中也不会存在重复数据从而影响正常的业务;而且分页效率也和list结构差不多;

③:用hash和Zset来一起实现;这个是问了一个朋友和得知的,Zset中存储有序的id字段,通过分页后拿到id,然后再用id去hash中取,感觉应该效率相差不大的,只是中间多了层从hash结构取,还需要维护又一个hash;(为何这样做我也不清楚);

贴一张我测试list和ZSet的结果图

❹ redis缓存原理

1、Redis是一种内存高速cache,如果使用redis缓存,那经常被访问的内容会被缓存在内存中,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从内存调取,不知道比硬盘调取快了多少倍,并且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应用于许多高并发的场景中。
2、Redis支持主从同步。数据可以从主服务器向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上同步,从服务器可以是关联其他从服务器的主服务器。这使得Redis可执行单层树复制。存盘可以有意无意的对数据进行写操作。由于完全实现了发布/订阅机制,使得从数据库在任何地方同步树时,可订阅一个频道并接收主服务器完整的消息发布记录。同步对读取操作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冗余很有帮助。zset是set的一个升级版本,他在set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顺序属性,这一属性在添加修改元素的时候可以指定,每次指定后,zset会自动重新按新的值调整顺序。可以理解了有两列的mysql表,一列存value,一列存顺序。操作中key理解为zset的名字。
更多关于redis缓存原理,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6eab6161610068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❺ 2022-03-12 SpringBoot 使用redis做缓存,设置失效时间以及序列化

SpringBoot的cache缓存,是针对返回值的一种操作
springboot使用redis做缓存时,默认只需要导入redis依赖,即可实现使用redis做缓存

不需要导入cache依赖
在启动类上加上 @EnableCaching 即可开启缓存功能
关于各个注解的使用,这里不再细说,网上详细的教程很多,这里主要讲一下如何指定过期时间

默认是永不过期,如果需要指定过期时间,则需要增加配置类

❻ 接口添加redis缓存之后并发还是很低

把redis作为缓存使用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使用redis后也可能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数据量很大的时候,经典的几个问题如下:

(一)缓存和数据库间数据一致性问题

分布式环境下(单机就不用说了)非常容易出现缓存和数据库间的数据一致性问题,针对这一点的话,只能说,如果你的项目对缓存的要求是强一致性的,那么请不要使用缓存。我们只能采取合适的策略来降低缓存和数据库间数据不一致的概率,而无法保证两者间的强一致性。合适的策略包括 合适的缓存更新策略,更新数据库后要及时更新缓存、缓存失败时增加重试机制,例如MQ模式的消息队列。

(二)缓存击穿问题

❼ redis缓存怎么弄

redis是类似Key_Value形式的快速缓存服务。类型较丰富,可以保存对象、列表等,支持的操作也很丰富,属于内存数据库,且可以把内存中的数据及时或定时的写入到磁盘。可设置过期自动删除,速度快,易于使用。

❽ redis源码解读:单线程的redis是如何实现高速缓存的

redis可能是最近几年最火的缓存数据库方案了,在各个高并发领域都有应用。

这篇文章,我们将从源代码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何如此一个高性能,高应用的缓存,会是单线程的方案,当然一个方案的高性能,高并发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其它的因素我们将在后续解读。后续分析主要以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这也是redis应用最广的平台。

单线程最大的受限是什么?就是CPU,现在服务器一般已经是多CPU,而单线程只能使用到其中的一个核。

redis作为一个网络内存缓存数据库,在实现高性能时,主要有4个点。

1.网络高并发,高流量的数据处理。

一个异步,高效,且对CPU要求不高的网络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是由OS来提供的,目前在LINUX最主流使用的是EPOLL,这个网上介绍很多,主要是基于事件驱动的一个异步模型。

2.程序内部的合理构架,调用逻辑,内存管理。

redis在采用纯C实现时,整体调用逻辑很短,但在内存方面,适当的合并了一些对象和对齐,比如sds等,在底层使用了内存池,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不太一样。

但整体处理上没有NGINX的内池设计巧妙,当然二者不太一样,NGINX是基于请求释放的逻辑来设计的,因此针对请求,可以一次申请大块,分量使用,再最后统一释放。

3.数据复制的代价,不管是读取数据或是写入数据,一般都是需要有数据复制的过程。

数据复制其实就是一次内存,真正的代价是在于存在大VALUE,当value值长度超过16KB时,性能会开始下降。因为单线程的原因,如果存在一个超大VALUE,比如20MB,则会因为这个请求卡住整个线程,导致后续的请求进不来,虽然后面的请求是能快速处理的小请求。

4.redis中数据结构中算法的代价,有些结构在大数据量时,代价是很高的。

很多时间,大家忽略了算法的运算代码,因为像memcached等这类是完全的KV缓存,不存在什么算法,除了一个KEY的查找定位HASH算法。

而redis不一样,提供了不少高阶的数据对象,这些对象具有上层的一些算法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需要比如GEO模块。

❾ redis怎么实现数据库的缓存

大致为两种措施:

一、脚本同步:
1、自己写脚本将数据库数据写入到redis/memcached。
2、这就涉及到实时数据变更的问题(mysql row binlog的实时分析),binlog增量订阅Alibaba 的canal ,以及缓存层数据 丢失/失效 后的数据同步恢复问题。

二、业务层实现:
1、先读取nosql缓存层,没有数据再读取mysql层,并写入数据到nosql。
2、nosql层做好多节点分布式(一致性hash),以及节点失效后替代方案(多层hash寻找相邻替代节点),和数据震荡恢复了。

❿ SpringBoot整合SpringSeesion实现Redis缓存

使用Spring Boot开发项目时我们经常需要存储Session,因为Session中会存一些用户信息或者登录信息。传统的web服务是将session存储在内存中的,一旦服务挂了,session也就消失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将session存储起来,而Redis就是用来缓存seesion的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或者注解的方式将Spring Boot和Redis整合。而在分布式系统中又会涉及到session共享的问题,多个服务同时部署时session需要共享,Spring Session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功能。将Spring Session集成到Spring Boot框架中并使用Redis进行缓存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学习吧。

工具/材料

IntelliJ IDEA

  • 01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Spring Boot 2.x的项目,在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添加Redis的配置,Spring和Redis的整合可以参考我其他的文章,此处不再详解。我们设置服务端口server.port为8080端口用于启动第一个服务。

  • 02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pom文件中添加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和spring-session-data-redis这两个依赖,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用于整合Spring Boot和Redis,spring-session-data-redis集成了spring-session和spring-data-redis,提供了session与redis的整合方案。

  • 03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配置类RedisSessionConfig,这个类使用@Configuration注解表明这是一个配置类。在这个类上我们同时添加注解@EnableRedisHttpSession,表示开启Redis的Session管理。如果需要设置失效时间可以使用@EnableRedisHttpSession(maxInactiveIntervalInSeconds = 3600)表示一小时后失效。若同时需要设置Redis的命名空间则使用@EnableRedisHttpSession(maxInactiveIntervalInSeconds=3600, redisNamespace="{spring.session.redis.namespace}") ,其中{spring.session.redis.namespace}表示从配置文件中读取这个命名空间。

  • 04

    配置完成后我们写一个测试类SessionController,在这个类中我们写两个方法,一个方法用于往session中存数据,一个用于从session中取数据,代码如下图所示,我们存取请求的url。启动类非常简单,一般都是通用的,我们创建一个名为SpringbootApplication的启动类,使用main方法启动。

  • 05

    接下来我们使用Postman分别请求上面两个接口,先请求存数据接口,再请求取数据接口,结果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已从redis中取出。另外需要注意sessionId的值,这是session共享的关键。

  • 06

    为了验证两个服务是否共享了session,我们修改项目的配置文件,将服务端口server.port改为8090,然后再启动服务。此时我们不必在请求存数据的接口,只需要修改请求端口号再一次请求取数据的接口即可。由下图可以看到两次请求的sessionId值相同,实现了session的共享。

  • 07

    以上我们完成了SpringBoot整合SpringSeesion实现Redis缓存的功能,在此我们还要推荐一个Redis的可视化工具RedisDesktopManager,我们可以配置Redis数据库的连接,然后便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到存储到Redis中的session了,如下图所示,session的命名空间是share,正是从配置文件中读取到的。

特别提示

如果Redis服务器是很多项目共用的,非常建议配置命名空间,否则同时打开多个项目的浏览器页面可能会导致session错乱的现象。

热点内容
c语言中的冒号 发布:2025-08-24 18:07:38 浏览:483
tp5连接数据库 发布:2025-08-24 17:58:43 浏览:526
批量改名linux 发布:2025-08-24 17:46:36 浏览:803
网站服务器的搭建方式有几种 发布:2025-08-24 17:26:39 浏览:959
路由家庭服务器搭建 发布:2025-08-24 17:25:07 浏览:794
编译局尹 发布:2025-08-24 17:14:34 浏览:410
大小排序c语言 发布:2025-08-24 17:13:50 浏览:894
我的世界手机无人管理服务器 发布:2025-08-24 16:57:54 浏览:191
androidsdk32下载 发布:2025-08-24 16:36:35 浏览:269
安卓手机忘了解锁密码怎么办 发布:2025-08-24 16:35:09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