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缓存js都有哪些
‘壹’ 浏览器缓存和服务器缓存
一、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即http缓存;浏览器缓存根据是否需要向服务器重新发起HTTP请求将缓存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 强制缓存 和 协商缓存 。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资源的时候服务器会告诉客户端是否应该缓存资源,根据响应报文中HTTP头的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缓存结果,是则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如下图:
1.强制缓存 :浏览器会对缓存进行查找,并根据一定的规则确定是否使用缓存。
强制缓存的缓存规则?
HTTP/1.0 Expires 这个字段是绝对时间,比如2018年6月30日12:30,然后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的请求都会使用浏览器缓存,除非清除了缓存。
这个字段的缺点就是只会同步客户端的时间,这就有可能修改客户端时间导致缓存失效。
HTTP/1.1 cache-Control 这个是1.1的时候替换Expires的,它会有几种取值:
public :所有内容都将被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
private :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 Cache-Control的默认取值
no-cache :客户端缓存内容,但是是否使用缓存则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
no-store :所有内容都不会被缓存,即不使用强制缓存,也不使用协商缓存
max-age=xxx (xxx is numeric) :缓存内容将在xxx秒后失效
比如max-age=500,则在500秒内再次请求会直接只用缓存。
优先性:cache-Control > Expires
如果同时存在,cache-Control会覆盖Expires。
这个字段的缺点就是:
如果资源更新的速度是秒以下单位,那么该缓存是不能被使用的,因为它的时间单位最低是秒。
如果文件是通过服务器动态生成的,那么该方法的更新时间永远是生成的时间,尽管文件可能没有变化,所以起不到缓存的作用。
上图中浏览器缓存中存在该资源的缓存结果,并且没有失效,就会直接使用缓存的内容。
上图中浏览器缓存中没有该资源的缓存结果和标识,就会直接向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
2.协商缓存: 浏览器的强制缓存失效后(时间过期),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请求服务器,由服务器决定是否使用缓存。
服务器决定的规则?
控制协商缓存的字段有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和 Etag / If-None-Match。
①Last-Modified 是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本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当下次再次请求的时候,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带 If-Modified-Since ,即上次请求下来的 Last-Modified 的值,
然后服务器会用这个值和该资源最后修改的时间比较,如果最后修改时间大于这个值,则会重新请求该资源,返回状态码200。
如果这个值和最后修改时间相等,则会返回304,告诉浏览器继续使用缓存。
② Etag 是服务器返回的一个hash值。
当下次再次请求的时候,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带 If-None-Match ,即上次请求下来的 Etag 值,
然后服务器会用这个值和该资源在服务器的 Etag 值比较,如果一致则会返回304,继续使用缓存;如果不一致,则会重新请求,返回200。
二、服务器缓存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图:
用户1访问A页面,服务器解析A页面返回给用户1,同时在服务器内存上做一定映射,把A页面缓存在硬盘上面
用户2访问A页面,服务器直接根据内存上的映射找到对应的页面缓存,直接返回给用户2,这样就减少了服务器对同一页面的重复解析
服务器缓存和浏览器缓存的区别:
服务器缓存是把页面缓存到服务器上的硬盘里,而浏览器缓存是把页面缓存到用户自己的电脑里
Nginx服务器
Nginx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具有非常多的优越性:
在连接高并发的情况下,Nginx是Apache服务器不错的替代品,Nginx在美国是做虚拟主机生意的老板们经常选择的软件平台之一。
Nginx提供了expires、etag、if-modified-since指令来实现浏览器缓存控制。
nginx -s reload#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nginx -s reopen#重新打开log文件
nginx -s stop#快速关闭nginx服务
nginx -s quit #优雅的关闭nginx服务,等待工作进程处理完所有的请求
Nginx设置静态文件的缓存过期时间
location ~.*\.(js|css|html|png|jpg)$ {
expires 3d;
}
expires 3d;//表示缓存3天
expires 3h;//表示缓存3小时
expires max;//表示缓存10年
expires -1;//表示永远过期。
如果设置为-1在js、css等静态文件在没有修改的情况下返回的是http 304,如果修改返回http 200
对于静态资源会自动添加ETag,可以通过添加etag off指令禁止生成ETag。如果是静态文件,那么Last-Modified值为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在开发调试web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因浏览器缓存(cache)而经常要去清空缓存或者强制刷新来测试的烦恼,提供下apache不缓存配置和nginx不缓存配置的设置。在常用的缓存设置里面有两种方式,都是使用add_header来设置:分别为Cache-Control和Pragma。
location ~ .*\.(css|js|swf|php|htm|html )$ {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store;
add_header Pragma no-cache;
}
nginx gzip压缩
使用 gzip 压缩可以降低网站带宽消耗,同时提升访问速度。
主要在nginx服务端将页面进行压缩,然后在浏览器端进行解压和解析,
目前大多数流行的浏览器都迟滞gzip格式的压缩,所以不用担心。
默认情况下,Nginx的gzip压缩是关闭的,同时,Nginx默认只对text/html进行压缩
gzip on;
ersio #开启gzip压缩输出
gzip_http_vn 1.0 ;#默认1.1
#其中的gzip_http_version的设置,它的默认值是1.1,就是说对HTTP/1.1协议的请求才会进行gzip压缩
#如果我们使用了proxy_pass进行反向代理,那么nginx和后端的upstream server之间是用HTTP/1.0协议通信的。
gzip_vary on ;
#和http头有关系,加个vary头,给代理服务器用的,有的浏览器支持压缩,有的不支持,
#所以避免浪费不支持的也压缩,所以根据客户端的HTTP头来判断,是否需要压缩
gzip_comp_level 6;
#设置gzip压缩等级,等级越底压缩速度越快文件压缩比越小,反之速度越慢文件压缩比越大 1-9
gzip_proxied any;
#Ngnix作为反向代理的时候启用
#expample:gzip_proxied no-cache;
# off – 关闭所有的代理结果数据压缩
# expired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Expires”头信息
# no-cache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Cache-Control:no-cache”头信息
# no-store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Cache-Control:no-store”头信息
# private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Cache-Control:private”头信息
# no_last_modified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Last_Modified”头信息
# no_etag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ETag”头信息
# auth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Authorization”头信息
# any – 无条件压缩所有结果数据
gzip_types text/html ;#压缩的文件类型
#设置需要压缩的MIME类型,非设置值不进行压缩
#param:text/html|application/x-javascript|text/css|application/xml
gzip_buffers 16 8k; #设置gzip申请内存的大小,其作用是按块大小的倍数申请内存空间设置gzip申请内存的大小,其作用是按块大小的倍数申请内存空间
#设置gzip申请内存的大小,其作用是按块大小的倍数申请内存空间
# param1:int 增加的倍数
# param2:int(k) 后面单位是k
# example: gzip_buffers 4 8k;
# Disable gzip for certain browsers.
gzip_disable “MSIE [1-6].(?!.*SV1)”; #ie6不支持gzip,需要禁用掉ie6
‘贰’ 能用JS或者前端的什么方法实现清除浏览器缓存吗
原生JavaScript无法清除浏览器缓存,但部分浏览器开发了清除缓存的js调用接口
但这些方法只在特定页面可以调用,只能由浏览器厂商制作的页面调用,其他域名是无法调用这些高级API的
另外,Chrome扩展有清除浏览器缓存的API,必须由用户安装才可使用,无法在页面上直接调用
‘叁’ 浏览器的渲染过程及涉及到的缓存机制
答:dns解析-》tcp链接-》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且返回报文-》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链接结束
是一个将网址解析成IP 地址的过程。
首先从本地域名服务器中查找,如果找不到就继续向上根域名服务器查找,直到顶级域名,这个过程中存在dns优化有的环节。当查找资源时, 会先找缓存,(浏览器缓存-》系统缓存-》路由器缓存等等),也会根据机器的负载量和距离用户的位置进行dns负载均衡。
A.客户端发送syn到服务器要求连接
B.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ack
C.客户端收到ack并确认后,向服务端发送ack,连连接建立。
tcp连接建立之后,开始通过HTTP协议传输资源,根据情况判断是否使用HTTPS,HTTP包括请求行,请求报头,请求正文(post,put客户端向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情况)。keepalive什么的可以在请求头里添加。
(此处涉及强制缓存和协商缓存, 为了先讲清楚浏览器渲染过程,我把他们放在文章末尾。)
服务端接到请求开始对tcp进行处理,对http进行解析,按照报文格式封装成HTTP request对象。响应报文码(1xx:请求已接受,2XX:成功,3xx:重定向,4xx:客户端错误,5xx:服务端错误)
边解析边渲染,首先解析html,构建dom树,然后解析css,构建cssom。
我思考过很久HTML和css谁先渲染。我的理解是,不一定,看位置了,如果dom构建的过程中遇到了css的link,那就会先去加载并构建cssom,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 css和同步的js文件都是阻塞DOM树渲染的,但不阻塞DOM解析, 直到js加载并且执行完毕。遇到阻塞的css也会延迟js的执行和dom构建。(因为js可能会修改dom或者cssom),css同样,当cssom构建时,js也会停止被阻塞,等待cssom构建完成。
defer & async
1.正常模式
<script src="script.js"></script>
遇到这样的js标签,浏览器会立即加载并执行,不等待后续载入的文档元素。
2.async模式
<script async src="script.js"></script>
有async的js文件会和后续的DOM解析渲染并行执行,当js加载完成,立即执行,这时html解析暂停。因此不会按照标签引入顺序执行。
3.defer模式
<script defer src="script.js"></script>
有defer的js文件的加载,也会和文档的解析构建并行。这一点与async一致。
不同的是,defer的js文件加载完不会立即执行, 会等到所有文档解析完成后,DOMContentLoaded事件触发之前完成, 因此会按照引入顺序执行。
DOMContentLoaded & onload
DOM解析完(阻塞DOM的内容解析完,DOM才真正解析完)会触发DOMContentLoaded事件。如果在DOMContentLoaded之后引入css样式表,DOMContentLoaded可能无法获取样式表里的样式,此时DOM树已经构建完成,但外部css文件还没加载完成,这也是 css文件放在头部的原因 。
onLoad
页面的所有资源被加载以后触发onLoad事件,会在DOMContentLoaded之后触发。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过成是回流和重绘。计算盒模型的大小位置还有解析颜色字体等 属性,这些都确定下来的时候开始repain,合成一个rendertree渲染树,render-tree中必须同时存在dom和cssom,浏览器开始布局并渲染到屏幕上。首次加载必然会经历回流和重绘的过程。
无论何时总会有一个初始化的页面布局伴随着一次绘制。(除非你希望你的页面是空白的:))之后,每一次改变用于构建渲染树的信息都会导致以下至少一个的行为:
部分渲染树(或者整个渲染树)需要重新分析并且节点尺寸需要重新计算。这被称为重排。注意这里至少会有一次重排-初始化页面布局。
由于节点的几何属性发生改变或者由于样式发生改变,例如改变元素背景色时,屏幕上的部分内容需要更新。这样的更新被称为重绘。
重排和重绘代价是高昂的,它们会破坏用户体验,并且让UI展示非常迟缓。
一些重排可能开销更大。想象一下渲染树,如果你直接改变body下的一个子节点,可能并不会对其它节点造成影响。但是当你给一个当前页面顶级的div添加动画或者改变它的大小,就会推动整个页面改变-听起来代价就十分高昂。
浏览器一直致力于减少这些消极的影响,浏览器会创建一个变化的队列,浏览器可以向队列添加或变更这些变化,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或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执行一次重排或重绘,通过这种方式,多次重排或重绘会整合起来最终减少重排或重绘的次数,以节省浏览器渲染的开销。
所以 ,同时set和get样式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看到的一个答案,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但是我不确定。
开发环境会把css都打包到js里,所以要等js加载好了才有样式,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在生产环境下,css会生成css文件,并插入到<style />里,因此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两个优化点:css先加载,js后加载
js尽量不要修改dom树。
以下是我在OneNote的笔记,粘贴过来就会变成图片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强制缓存和协商缓存是http请求这一步的内容。
‘肆’ js缓存问题怎么解决
面对的缓存问题有两个:一是页面引入的JS文件缓存。二是JS请求后台的缓存。对于第一种情况,有两种处理方式:
1、可以在页面引入的JS文件后面增加日趋,如果不经常改动的文件,可以在每次改动后修改后缀。
2、对于第二种情况,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在请求的路径后面加上毫秒值,这样每次请求的路径都不一样,但是对于后台来说都是一样的,用来欺骗浏览器,进行实时请求,不调用浏览器缓存。
‘伍’ JS如何清除IE浏览器缓存
一、CSS和JS为什么带参数(形如.css?t=与.js?t=)怎样获取代码
css和js带参数(形如.css?t=与.js?t=)
使用参数有两种可能:
第一、脚本并不存在,而是服务端动态生成的,因此带了个版本号,以示区别。 即上面代码对于文件来说 等价于 但浏览器会认为他是 该文件的某个版本!
第二、客户端会缓存这些css或js文件,因此每次升级了js或css文件后,改变版本号,客户端浏览器就会重新下载新的js或css文件 ,刷性缓存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最多,也可能两种同时存在。
版本号,可以是一个随机数,也可以是一个递增的值,大版本小版本的方式,或者根据脚本的生成时间书写,比如就是精确到了生成脚本的秒,而 2.3.3 就是大版本小版本的方式。
二、关于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有时候我们需要他,因为他可以提高网站性能和浏览器速度,提高网站性能。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清除缓存,因为缓存可能误事,出现一些错误的数据。像股票类网站实时更新等,这样的网站是不要缓存的,像有的网站很少更新,有缓存还是比较好的。今天主要介绍清除缓存的几种方法。
清理网站缓存的几种方法
meta方法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must-revalidate"> <META HTTP-EQUIV="expires" CONTENT="0">123
清理form表单的临时缓存
方式一:用ajax请求服务器最新文件,并加上请求头If-Modified-Since和Cache-Control,如下:
$.ajax({
url:'www.haorooms.com',
dataType:'json',
data:{},
beforeSend :function(xmlHttp){
xmlHttp.setRequestHeader("If-Modified-Since","0");
xmlHttp.setRequestHeader("Cache-Control","no-cache");
},
success:function(response){
//操作
}
async:false
});12345678910111213
方法二,直接用cache:false,
$.ajax({
url:'www.haorooms.com',
dataType:'json',
data:{},
cache:false,
ifModified :true ,
success:function(response){
//操作
}
async:false
});123456789101112
方法三:用随机数,随机数也是避免缓存的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URL 参数后加上 "?ran=" + Math.random(); //当然这里参数 ran可以任意取了eg:
<script>
document.write("<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test.js?"+Math.random()+"'></scr"+"ipt>");
</script>
其他的类似,只需在地址后加上+Math.random()
注意:因为Math.random() 只能在Javascript 下起作用,故只能通过Javascript的调用才可以 12345678
方法四:用随机时间,和随机数一样。
在 URL 参数后加上 "?timestamp=" + new Date().getTime(); 1
用php后端清理
在服务端加 header("Cache-Control: no-cache, must-revalidate");等等(如php中)1
方法五:
5、window.location.replace("WebForm1.aspx");
参数就是你要覆盖的页面,replace的原理就是用当前页面替换掉replace参数指定的页面。
这样可以防止用户点击back键。使用的是javascript脚本,举例如下:
a.html
以下是引用片段:
<html>
<head>
<title>a</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jump(){
window.location.replace("b.html");
}
</script>
</head>
<body>
<a href="javascript:jump()">b</a>
</body> </html> b.html
以下是引用片段:
<html>
<head>
<title>b</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jump(){
window.location.replace("a.html");
}
</script>
</head>
<body>
<a href="javascript:jump()">a</a>
</body> </html>
转载地址:http://www.haorooms.com/post/js_llq_hc
‘陆’ js 浏览器缓存 -- 强缓存与协商缓存
既然根据文件修改时间来决定是否缓存尚有不足,能否可以直接根据文件内容是否修改来决定缓存策略?所以在 HTTP / 1.1 出现了 ETag 和If-None-Match
‘柒’ ☆前端优化:浏览器缓存技术介绍
在前端开发中,性能一直都是被大家所重视的一点,然而判断一个网站的性能最直观的就是看网页打开的速度。 其中提高网页反应速度的一个方式就是使用缓存 。缓存技术一直一来在WEB技术体系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是快速且有效地提升性能的手段。
一个优秀的缓存策略可以缩短网页请求资源的距离,减少延迟,并且由于缓存文件可以重复利用,还可以减少带宽,降低网络负荷。
所以,缓存技术是无数WEB开发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大问题。 在产品开发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办法避免缓存产生,而在产品发布之时又在想策略管理缓存提升网页的访问速度 。了解浏览器的缓存命中原理,是开发WEB应用的基础,本文着眼于此,学习浏览器缓存的相关知识,总结缓存避免和缓存管理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场景说明缓存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在实际WEB开发过程中,缓存技术会涉及到不同层、不同端,比如:用户层、系统层、代理层、前端、后端、服务端等, 每一层的缓存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尽快返回请求数据、减少延迟 ,但每层使用的技术实现是各有不同,面对不同层、不同端的优劣,选用不同的技术来提升系统响应效率。所以,我们首先看下各层的缓存都有哪些技术,都缓存哪些数据,从整体上,对WEB的缓存技术进行了解,如下图所示:
本篇文章重点讲的就是上面红色框部分缓存内容。
当浏览器请求一个网站的时候,会加载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HTML文档、图片、CSS和JS等文件。对于一些不经常变的内容,浏览器会将他们保存在本地的文件中,下次访问相同网站的时候,直接加载这些资源,加速访问。
那么如何知晓浏览器是读取了缓存还是直接请求服务器?如下图网站来做个示例:
第一次打开该网站后,如果再次刷新页面。会发现浏览器加载的众多资源中,有一部分size有具体数值,然而还有一部分请求,比如图片、css和js等文件并没有显示文件大小,而是显示了 from dis cache 或者 from memory cache 字样。这就说明了,该资源直接从本地硬盘或者浏览器内存读取,而并没有请求服务器。
浏览器启用缓存至少有两点显而易见的好处: (1)减少页面加载时间;(2)减少服务器负载;
浏览器是否使用缓存、缓存多久,是由服务器控制的 。准确来说,当浏览器请求一个网页(或者其他资源)时, 服务器发回的响应的“响应头”部分的某些字段指明了有关缓存的关键信息 。下面看下,HTTP报文中与缓存相关的首部字段:
根据上面四种类型的首部字段不同使用策略, 浏览器中缓存可分为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
当浏览器对某个资源的请求命中了强缓存时, 返回的HTTP状态为200 ,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的network里面 size会显示为from cache ,比如:京东的首页里就有很多静态资源配置了强缓存,用chrome打开几次,再用f12查看network,可以看到有不少请求就是从缓存中加载的:
Expires是HTTP 1.0提出的一个表示资源过期时间的header,它描述的是一个绝对时间,由服务器返回,用GMT格式的字符串表示 ,如:Expires:Thu, 31 Dec 2037 23:55:55 GMT,包含了Expires头标签的文件,就说明浏览器对于该文件缓存具有非常大的控制权。
例如,一个文件的Expires值是2020年的1月1日,那么就代表,在2020年1月1日之前,浏览器都可以直接使用该文件的本地缓存文件,而不必去服务器再次请求该文件,哪怕服务器文件发生了变化。
所以, Expires是优化中最理想的情况,因为它根本不会产生请求 ,所以后端也就无需考虑查询快慢。它的缓存原理,如下:
Expires是较老的强缓存管理header, 由于它是服务器返回的一个绝对时间 ,在服务器时间与客户端时间相差较大时,缓存管理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随意修改下客户端时间,就能影响缓存命中的结果 。所以在HTTP 1.1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header, 就是Cache-Control,这是一个相对时间,在配置缓存的时候,以秒为单位,用数值表示 ,如:Cache-Control:max-age=315360000,它的缓存原理是:
Cache-Control描述的是一个相对时间 ,在进行缓存命中的时候, 都是利用客户端时间进行判断 ,所以相比较Expires,Cache-Control的缓存管理更有效,安全一些。
这两个header可以只启用一个,也可以同时启用, 当response header中,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时,Cache-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 :
此外,还可以为 Cache-Control 指定 public 或 private 标记。 如果使用 private,则表示该资源仅仅属于发出请求的最终用户,这将禁止中间服务器(如代理服务器)缓存此类资源 。对于包含用户个人信息的文件(如一个包含用户名的 HTML 文档),可以设置 private,一方面由于这些缓存对其他用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用户可能不希望相关文件储存在不受信任的服务器上。需要指出的是,private 并不会使得缓存更加安全,它同样会传给中间服务器(如果网站对于传输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应该使用传输层安全措施)。 对于 public,则允许所有服务器缓存该资源 。通常情况下,对于所有人都可以访问的资源(例如网站的 logo、图片、脚本等), Cache-Control 默认设为 public 是合理的 。
当浏览器对某个资源的请求没有命中强缓存, 就会发一个请求到服务器,验证协商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协商缓存命中,请求响应返回的http状态为304并且会显示一个Not Modified的字符串 ,比如你打开京东的首页,按f12打开开发者工具,再按f5刷新页面,查看network,可以看到有不少请求就是命中了协商缓存的:
查看单个请求的Response Header, 也能看到304的状态码和Not Modified的字符串,只要看到这个就可说明这个资源是命中了协商缓存,然后从客户端缓存中加载的 ,而不是服务器最新的资源: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的控制缓存的原理,如下 :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都是根据服务器时间返回的header,一般来说, 在没有调整服务器时间和篡改客户端缓存的情况下,这两个header配合起来管理协商缓存是非常可靠的,但是有时候也会服务器上资源其实有变化,但是最后修改时间却没有变化的情况 ,而这种问题又很不容易被定位出来,而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影响协商缓存的可靠性。 所以就有了另外一对header来管理协商缓存,这对header就是【ETag、If-None-Match】 。它们的缓存管理的方式是:
Etag和Last-Modified非常相似,都是用来判断一个参数,从而决定是否启用缓存。 但是ETag相对于Last-Modified也有其优势,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文件内容是否被修改 ,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实用程度也更高。
协商缓存跟强缓存不一样,强缓存不发请求到服务器, 所以有时候资源更新了浏览器还不知道,但是协商缓存会发请求到服务器 ,所以资源是否更新,服务器肯定知道。大部分web服务器都默认开启协商缓存,而且是同时启用【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比如apache:
如果没有协商缓存,每个到服务器的请求,就都得返回资源内容,这样服务器的性能会极差。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一般都是同时启用,这是为了处理Last-Modified不可靠的情况。有一种场景需要注意:
比如,京东页面的资源请求,返回的repsonse header就只有Last-Modified,没有ETag:
协商缓存需要配合强缓存使用,上面这个截图中,除了Last-Modified这个header,还有强缓存的相关header, 因为如果不启用强缓存的话,协商缓存根本没有意义 。
如果资源已经被浏览器缓存下来,在缓存失效之前,再次请求时,默认会先检查是否命中强缓存,如果强缓存命中则直接读取缓存,如果强缓存没有命中则发请求到服务器检查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则告诉浏览器还是可以从缓存读取,否则才从服务器返回最新的资源。其浏览器判断缓存的详细流程图,如下:
‘捌’ 能用JS或者前端的什么方法实现清除浏览器缓存吗
可以用JS实现清除浏览器缓存,解决方法如下:
1、在静态页面也就是以.html,.jsp,.aspx,.php结尾的文件中在<dead></head>中加入以下代码。
注意事项:
JavaScriptJavaScript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具有相对安全性的客户端脚本语言。也是一种广泛用于客户端Web开发的脚本语言,常用来给HTML网页添加动态功能,比如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
‘玖’ 浏览器缓存机制
有dns的地方,就有缓存。浏览器、操作系统、Local DNS、根域名服务器,它们都会对DNS结果做一定程度的缓存。
DNS查询过程如下:
首先搜索浏览器自身的DNS缓存,如果存在,则域名解析到此完成。
如果浏览器自身的缓存里面没有找到对应的条目,那么会尝试读取操作系统的hosts文件看是否存在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果存在,则域名解析到此完成。
如果本地hosts文件不存在映射关系,则查找本地DNS服务器(ISP服务器,或者自己手动设置的DNS服务器),如果存在,域名到此解析完成。
如果本地DNS服务器还没找到的话,它就会向根服务器发出请求,进行递归查询。
浏览器本地缓存失效后,浏览器会向CDN边缘节点发起请求。类似浏览器缓存,CDN边缘节点也存在着一套缓存机制。CDN边缘节点缓存策略因服务商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都会遵循http标准协议,通过http响应头中的
Cache-control: max-age 的字段来设置CDN边缘节点数据缓存时间。
当浏览器向CDN节点请求数据时,CDN节点会判断缓存数据是否过期,若缓存数据并没有过期,则直接将缓存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否则,CDN节点就会向服务器发出回源请求,从服务器拉取最新数据,更新本地缓存,并将最新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CDN服务商一般会提供基于文件后缀、目录多个维度来指定CDN缓存时间,为用户提供更精细化的缓存管理。
CDN 优势
CDN节点解决了跨运营商和跨地域访问的问题,访问延时大大降低。
大部分请求在CDN边缘节点完成,CDN起到了分流作用,减轻了源服务器的负载。
http请求报文(request)
请求行
请求方法 空格 URL 空格 协议版本 回车符 换行符
请求头(通用信息头、请求头、实体头)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键 换行符
...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键 换行符
空行
回车符 换行符
实体主体(只有post请求有)
主体
http响应报文(response)
状态行
协议版本 空格 状态码 空格 状态码描述 回车符 换行符
响应头部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符 换行符
...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符 换行符
空行
回车符 换行符
响应正文
正文
浏览器初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后拿到请求结果,会根据响应报文中HTTP头的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缓存返回的结果,是则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浏览器每次发起请求,都会现在浏览器缓存中查找该请求的结果以及缓存标识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第一次发起http请求——————>
<——没有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
——————————————发起http请求——————————————>
<——————————返回该请求结果和缓存规则————————————
——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
强制缓存就是向浏览器缓存查找结果,并根据该结果的缓存规则来决定是否使用该缓存结果的过程
强制缓存的情况分为三种:
1、不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强制缓存失效,直接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2、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但结果已经失效,强制缓存失效,使用协商缓存
3、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且该结果没有失效,强制缓存生效,直接返回该结果
控制强制缓存的字段:Expires,Cache-Control
Expires 是 HTTP/1.0 控制缓存的字段,值为服务器返回该请求的结果缓存时间
即再次发送请求是,客户端时间 小于 Expires的值,直接使用缓存结果
Cache-Control 是HTTP/1.1的规则,主要用于控制网页缓存,主要取值为:
public:所有的内容都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以缓存)
private: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默认值)
no-cache:客户端缓存内容,但是是否使用缓存则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
no-store:即不使用强制缓存,也不使用协商缓存
max-age=xxx:缓存内容将在xxx秒后失效
Expires 是一个绝对值
Cache-Control 中 max-age 是相对值,解决了 Expires时期 服务端与客户端 可能出现时间差的问题
注: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时,只有Cache-Control生效
协商缓存就是强制缓存失效后,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使用缓存的过程
协商缓存的两种情况:
1、协商缓存生效,返回304,继续使用缓存
过程: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发起http请求————————>
<——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失效,只返回缓存标识——
————————携带该资源的缓存标识,发起http请求————————>
<—————————————304,该资源无更新————————————
——————获取该请求的缓存结果——————>
<——————返回该请求的缓存结果——————
2、协商缓存失败,返回200和请求结果
过程: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发起http请求————————>
<——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失效,只返回缓存标识——
————————携带该资源的缓存标识,发起http请求————————>
<————————200,资源已更新,重新返回请求和结果———————
——将该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协商缓存的标识也是在响应报文的HTTP头中和请求结果一起返回给浏览器的
控制协商缓存的字段:
(1)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Last-Modified是服务器响应请求是,返回该资源文件在服务器最后被修改的时间;If-Modified-Since再次发起请求时,携带上次返回的Last-Modified的值,服务器将该字段值与该资源最后修改时间对比,决定是否用缓存
(2)Etag/If-None-Match:Etag服务器响应请求时,返回当前资源文件的一个唯一标识,由服务器生成之;If-None-Match是再次发起请求时,携带上次返回的唯一标识Etag的值,服务器收到后,将该字段值与该资源在服务器上的Etag对比,一致 则返回304,否则返回200
注:Etag/If-None-Match优先级高于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同时存在时只有Etag/If-None-Match生效
浏览器缓存分为:内存缓存 和 硬盘缓存
内存缓存特性:
(1)快速读取:内存缓存会将编译解析后的文件,存入该进程的内存中,便于下次运行时快速读取
(2)时效性:一旦关闭进程,进程内存清空
硬盘缓存特性:
永久性:直接写入硬盘文件中
复杂、缓慢:读取缓存对该缓存存放的硬盘文件进行I/O操作,重新解析
from memory cache:使用内存中的缓存
from disk cache:使用硬盘中的缓存
浏览器读取顺序:memory ——> disk
浏览器将js和图片等文件解析执行后直接存入内存缓存中,F5刷新页面时,from memory cache(使用内存中的缓存)
css文件存入硬盘中,F5刷新页面时,from disk cache(使用硬盘中的缓存)
参考文章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7962411
https://www.cnblogs.com/chengxs/p/1039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