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关键词
❶ i7 4790K双超4.5 缓存电压设置问题
想在网络知道碰上“专业的人”,难如登天,尤其是这种相对比较冷门的问题。
我来消灭一下零回复吧,我用的华硕Z97-AR主板配4790K,这主板有个TPU自动一键超频功能,配合华硕的这个AI suite 3挺好用的,我自己不用设置,这个是它的一档超频情况下设置的电压,可以看到缓存电压并没有动,单核睿频拉到了4.6,核心电压最高是1.325v
如果启用二档超频的话它是会超外频和缓存的,频率拉到了4.7,然而比较不稳定,我最高特效玩巫师3一段时间之后有可能会自动重启Orz。
后来我发现,TMD根本没有游戏能让4790K的CPU占用率超过70%,我超频个蛋啊纯粹是闲着蛋疼,所以我现在回到默频用了,CPU工作温度降低了10度,简直了。
补充:你看,果然没专业的人回答你吧……
http://bbs.nga.cn/read.php?tid=9249991
另外我发现真正专业的人普遍会说,其实教程什么都没啥用,因为每颗CPU体质不同,都得自己试。
❷ 不存在缓存关键字怎么解决
向缓存中插入该组key-value。不存在缓存关键字可以向缓存中插入该组key-value,缓存,原始意义是指访问速度比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的一种高亏握速存储器,通常它唤带不像系统主存那样使用DRAM技术和空芦,而使用昂贵但较快速的SRAM技术。
❸ b站怎么下载或缓存视频(手机端)
通过视频播放器上的控制端来找到缓存按钮,然后缓存。
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B站即bilibili的APP
❹ Mysql缓存
mysql 开启查询缓存可以有两种方法来开启一种是使用set命令来进行开启,另一种是直接修改my.ini文件来直接设置都是非常的简单的哦。
开启缓存,设置缓存大小,具体实施如下:
windows下是my.ini,linux下是my.cnf;
在配置文件的最后追加上:
需要重启mysql生效;
b) 开启缓存,两种方式:
a)使用mysql命令:
如果报错:
Query cache is disabled; restart the server with query_cache_type=1 to enable it,还是老老实实的该配置文件,然后重启吧,原因如下:
查看是否设置成功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查看是否设置成功:
当然如果你的数据表有更新怎么办,没关系mysql默认会和这个表有关系的缓存删掉,下次查询的时候会直接读表然后再缓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以上的相关内容就是对mysql缓存查询和设置的介绍,望你能有所收获。
一般,我们会把 query_cache_type 设置为 ON,默认情况下应该是ON
query_cache_type有3个值 0代表关闭查询缓存OFF,1代表开启ON,2(DEMAND)代表当sql语句中有SQL_CACHE关键词时才缓存,如:
这样 当我们执行 select id,name from tableName; 这样就会用到查询缓存。
①在 query_cache_type 打开的情况下,如果你不想使用缓存,需要指明
select sql_no_cache id,name from tableName;
②当sql中用到mysql函数,也不会缓存
当然也可以禁用查询缓存: mysql> set session query_cache_type=off;
上面的显示,表示设置查询缓存是可用的。
表示查询缓存大小,也就是分配内存大小给查询缓存,如果你分配大小为0,
那么 第一步 和 第二步 起不到作用,还是没有任何效果。
上面是 mysql6.0设置默认的,之前的版本好像默认是0的,那么就要自己设置下。
设置
这里是设置1M左右,900多K。
再次查看下:
显示我们设置新的大小,表示设置成功。
例如: 如果查询结果很大, 也缓存????这个明显是不可能的。
MySql 可以设置一个最大的缓存值,当你查询缓存数结果数据超过这个值就不会
进行缓存。缺省为1M,也就是超过了1M查询结果就不会缓存。
这个是默认的数值,如果需要修改,就像设置缓存大小一样设置,使用set
重新指定大小。
好了,通过4个步骤就可以 打开了查询缓存,具体值的大小和查询的方式 这个因不同
的情况来指定了。
mysql查询缓存相关变量
MySQL 提供了一系列的 Global Status 来记录 Query Cache 的当前状态,具体如下:
Qcache_free_blocks:目前还处于空闲状态的 Query Cache 中内存 Block 数目
Qcache_free_memory:目前还处于空闲状态的 Query Cache 内存总量
Qcache_hits:Query Cache 命中次数
Qcache_inserts:向 Query Cache 中插入新的 Query Cache 的次数,也就是没有命中的次数
Qcache_lowmem_prunes:当 Query Cache 内存容量不够,需要从中删除老的 Query Cache 以给新的 Cache 对象使用的次数
Qcache_not_cached:没有被 Cache 的 SQL 数,包括无法被 Cache 的 SQL 以及由于 query_cache_type 设置的不会被 Cache 的 SQL
Qcache_queries_in_cache:目前在 Query Cache 中的 SQL 数量
Qcache_total_blocks:Query Cache 中总的 Block 数量
检查是否从查询缓存中受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检查缓存命中率
当服务器收到SELECT 语句的时候,Qcache_hits 和Com_select 这两个变量会根据查询缓存
的情况进行递增
查询缓存命中率的计算公式是:Qcache_hits/(Qcache_hits + Com_select)。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的配置是一柄”双刃剑”,默认是4KB,设置值大对大数据查询有好处,但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 查询,就容易造成内存碎片和浪费。
查询缓存碎片率 =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
如果查询缓存碎片率超过20%,可以用FLUSH QUERY CACHE整理缓存碎片,或者试试减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量的话。
查询缓存利用率 =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 100%
查询缓存利用率在25%以下的话说明query_cache_size设置的过大,可适当减小;查询缓存利用率在80%以上而且 Qcache_lowmem_prunes > 50的话说明query_cache_size可能有点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
查询缓存命中率 =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 Qcache_hits * 100%
示例服务器 查询缓存碎片率 = 20.46%,查询缓存利用率 = 62.26%,查询缓存命中率 = 1.94%,命中率很差,可能写操作比较频繁吧,而且可能有些碎片。
查询缓存可以看做是SQL文本和查询结果的映射。如果第二次查询的SQL和第一次查询的SQL完全相同(注意必须是完全相同,即使多一个空格或者大小写不同都认为不同)且开启了查询缓存,那么第二次查询就直接从查询缓存中取结果,可以通过下面的SQL来查看缓存命中次数(是个累加值):
另外即使完全相同的SQL,如果使用不同的字符集、不同的协议等也会被认为是不同的查询而分别进行缓存。
在表的结构或数据发生改变时,查询缓存中的数据不再有效。有这些INSERT、UPDATE、 DELETE、TRUNCATE、ALTER TABLE、DROP TABLE或DROP DATABASE会导致缓存数据失效。所以查询缓存适合有大量相同查询的应用,不适合有大量数据更新的应用。
可以使用下面三个SQL来清理查询缓存:
1、FLUSH QUERY CACHE; // 清理查询缓存内存碎片。
2、RESET QUERY CACHE; // 从查询缓存中移出所有查询。
3、FLUSH TABLES; //关闭所有打开的表,同时该操作将会清空查询缓存中的内容。
Query Cache是MySQL Server层的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对于小数据集或访问量非常集中的应用场景,有非常好的性能提升,但是Query Cache引入了一些新的问题,而且大部分场景下比较鸡肋,官方打算弃用了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wangzhuxing/p/5223881.html
https://www.cnblogs.com/lixiuran/archive/2014/03/08/3588654.html
❺ 硬盘中的缓存容量是什么意思
缓存容量是提供一个数据缓冲,先将读出的数据暂存起来,然后进行一次性传送。解决与其它设备的速度匹配差距。在处理数据时,数据的临时存放点。
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
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
(5)缓存关键词扩展阅读:
磁盘缓存分为读缓存和写缓存。写缓存实际上就是将要写入磁盘的数据先保存于系统为写缓存分配的内存空间中,当保存到内存池中的数据达到一个程度时,便将数据保存到硬盘中。这样可以减少实际的磁盘操作,有效的保护磁盘免于重复的读写操作而导致的损坏,也能减少写入所需的时间。
根据写入方式的不同,有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写通式在读硬盘数据时,系统先检查请求指令,看看所要的数据是否在缓存中,在的话就由缓存送出响应的数据。这样系统就不必访问硬盘中的数据,由于SDRAM的速率比磁介质快很多,因此也就加快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在写入硬盘数据时也在缓存中找,找到就由缓存就数据写入盘中,多数硬盘都是采用的回写式缓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性能。CPU 缓存也是内存的一种,其数据交换速率快且运算频率高。磁盘缓存则是操作系统为磁盘输入输出而在普通物理内存中分配的一块内存区域。
硬盘的读数据的过程是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通过缓冲区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一步步按照PCI总线的周期送出,可见,缓冲区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它的作用也是提高性能,但是它与缓存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它是容量固定的硬件,而不像缓存是可以由操作系统在内存中动态分配的。
二、它对性能的影响大大超过磁盘缓存对性能的影响,因为没有缓冲区,就会要求每传一个字(通常是4字节)就需要读一次磁盘或写一次磁盘。
❻ 设置no-cache之后为什么还是会缓存
HTML的HTTP协议头信息中控制着页面在几个地方的缓存信息,包括浏览器端,中间缓前庆存服务器端(如:squid等),Web服务器端。本文讨论头信息 中带缓存控制信息的HTML页面(JSP/Servlet生成好出来的也是HTML页面)在中间缓存服务器中的缓存情况.HTTP协议中关于缓存的信息头关键字包括Cache-Control(HTTP1.1),Pragma(HTTP1.0),last-Modified,Expires等。
HTTP1.0中通过Pragma 控制页面缓存,可以设置:Pragma或no-cache。网上有非常多的文章说明如何控制不让浏览器或中间缓存服务器缓存页面,通常设置的值为no- cache,不过这个慧轮握值不这么保险,通常还加上Expires置为0来达到目的。但是如我们刻意需要浏览器或缓存服务器缓存住我们的页面这个值则要设置为 Pragma。
HTTP1.1中启用Cache-Control 来控制页面的缓存与否,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参数:
1,no-cache,浏览器和缓存服务器都不应该缓存页面信息.
2,public,浏览器和缓存服务器都可以缓存页面信息.
3,no-store,请求和响应的信息都不应该被存储在对方的磁盘系统中.
4,must-revalidate,对于客户机的每次请求代理服桐悉务器必须想服务器验证缓存是否过.
5,Last-Modified只页面的最后生成时间,GM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