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列表切片
㈠ 二级python----组合数据类型(DAY 5)
1.集合类型概述
Python语言中的集合类型与数学中的集合概念一致,即包含0个或多个数据项的无序组合。
集合是无序组合,用大括号{}表示,它没有索引和位置的概念,集合中元素可以动态增加或删除。
由于集合元素独一无二,使用集合类型能够过滤掉重复元素。
集合类型有4个操作符,交集&、并集|、差集-、补集^,操作逻辑与数学定义相同
集合类型有一些常用的操作函数或方法
set()函数将其他的组合数据类型变成集合类型,返回结果是一个无重复且排序任意的集合。set()函数也可以生成空集合变量。
列表类型用中括号[]表示,也可以通过list(x)函数将集合或字符串类型转换成列表类型。
列表属于序列类型,所以列表类型支持序列类型对应的操作
1.序列类型有一些通用的操作符和函数
2.列表的索引
索引是列表的基本操作,用于获得列表的一个元素。使用中括号作为索引操作符。
可以使用遍历循环对列表类型的元素进行遍历操作,
基本使用方式如下
3.列表的切片
切片是列表的基本操作,用于获得列表的一个片段,即获得一个或多个元素。切片后的结果也是列表类型。
切片的使用方式:
切片获取列表类型从N到M(不包含M)的元素组成新的列表。当K存在时,切片获取列表类型从N到M(不包含M)以K为步长所对应元素组成的列表。
1.列表的操作方法
ls.append(x)仅用于在列表中增加一个元素,如果希望增加多个元素,可以使用加号+,将两个列表合并。
可以使用Python保留字del对列表元素或片段进行删除。
如下:
或
使用索引配合等号(=)可以对列表元素进行修改。
补:元组
Python的元组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元组使用小括号(),列表使用方括号。
元组创建很简单,只需要在括号中添加元素,并使用逗号隔开即可。
Python语言中的字典使用大括号{}建立,每个元素是一个键值对。
使用方式:
键和值通过冒号连接,不同键值对通过逗号隔开。大括号可以表示集合,字典类型也具有和集合类似的性质,即键值对之间没有顺序且不能重复。
•字典的索引
列表类型采用元素顺序的位置进行索引。由于字典元素“键值对”中键是值的索引,因此,可以直接利用键值对关系索引元素。
利用索引和赋值 = 配合,可以对字典中每个元素进行修改。
使用大括号可以创建字典。通过索引和赋值配合,可以向字典中增加元素。
字典类型有一些通用的操作函数
字典类型存在一些操作方法
d.keys()返回字典中的所有键信息,返回结果是Python的一种内部数据类型dict_keys,专用于表示字典的键。如果希望更好的使用返回结果,可以将其转换为列表类型。
d.values()返回字典中的所有值信息,返回结果是Python的一种内部数据类型dict_values。如果希望更好的使用返回结果,可以将其转换为列表类型。
d.items()返回字典中的所有键值对信息,返回结果是Python的一种内部数据类型dict_items。
d.get(key, default)根据键信息查找并返回值信息,如果key存在则返回相应值,否则返回默认值,第二个元素default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则默认值为空。
d.pop(key, default)根据键信息查找并取出值信息,如果key存在则返回相应值,否则返回默认值,第二个元素default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则默认值为空。相比d.get()方法,d.pop()在取出相应值后,将从字典中删除对应的键值对。
d.popitem()随机从字典中取出一个键值对,以元组(key,value)形式返回。取出后从字典中删除这个键值对。
d.clear()删除字典中所有键值对。
此外,如果希望删除字典中某一个元素, 可以使用Python保留字del。
字典类型也支持保留字in,用来判断一个键是否在字典中。如果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字典可以遍历循环对其元素进行遍历
for循环返回的变量名是字典的索引值。如果需要获得键对应的值,可以在语句块中通过get()方法获得。
㈡ python中切片包含首尾吗
对列表lista切片,lista[start:end:step],是否包括首或尾,取决于参数:start,end,step的取值。
比如:
lista=[1,2,"a","add"]
print(lista[:])#同时包括"首"、"尾"
print(lista[1:])#不包括"首"
print(lista[:-1])#不包括"尾"
print(lista[1:3])#同时不包括"首"、"尾"
㈢ 如何使用Python中的变量对列表进行切片
只需使用两个变量:
i, j = 2, 4a[i:j]
如果真的需要是一个单一的变量,你可以使用一个元组。
㈣ python字符串切片能填变量吗
能。Python称之为切片,切片是用于处理列表的部分元素,在python中定义个字符串然后把它赋值给一个变量,通过format函数能将变量填充到字符串里面。可以通过下标访问单个的字符,跟所有的语言一样,下标从0开始,这时,可以通过切片的方式来截取出定义的字符串的一部分,使用一对方括号、起始偏移量start、终止偏移量end以及可选的步长step来定义一个分片。
㈤ Python列表操作:遍历、range()、列表解析、列表切片、列表复制、元组
记得 for ...... : 有冒号,循环内容要缩进(indent)来表示它属于当前循环。
缩进约定俗成打4个空格。
range 能生成一系列数字。几乎所有语言在数字范围上都遵循[left, right)的做法,故 range(left, right) 会生成一系列从left到right-1、步长为1的数字。
其他用法:
用法:
注意:
在上面的复制中, letters_ = letters[:] 将拷贝一份 letters 的内容到 letters_ 里, 如果你写 letters_ = letters ,这将把 letters 赋给 letter_ 从而使两者指向同一个变量:
可以看到 letters_ = letters 将使两者成为同一个变量。
元组使用()而不是[],我们可以改变整个元组,而不能改变元组的元素。
㈥ python--pandas切片
可以用中括号 [] 完成对数据框的切片。利用 列名 对列进行切片,利用 列的布尔序列 对行进行切片。
用 iloc 方法,使用行列的 位置 对数据框进行切片。支持布尔切片。
只传入一个参数时,表示对行进行切片。参数为整数返回序列,参数为列表返回数据框。正数表示正向切片,
负数表示反向切片。
使用 iloc 方法进行列切片时,需要行参数设置为 : ,表示选取所有的行。列切片方法与行切片相同。
同时设置行参数与列参数,使用 iloc 进行组合切片。
使用 loc 方法,用行列的 名字 对数据框进行切片,同时支持布尔索引。
传入一个参数时,只对行进行切片。
使用 loc 方法进行列切片时,行参数需要设置为 : ,表示选取所有行。列切片方法与行切片相同。
同时设置行参数和列参数,使用 loc 方法进行组合切片。
filter 方法与 loc 方法类似,都是基于索引名和列名进行切片。
㈦ 四、 python中的数据类型——列表
列表是一种有序的集合,有点类似c里面的数组。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时向里面添加或删除其中的元素,在python中经常用来存放数据。列表的特点是中括号,内部元素用逗号隔开。
在这个列表中,可以放进去任何元素,不论你的元素是字符串、整型、浮点型、还是布尔值、空值,包括列表什么的,都可以放进去。
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列表会为每个元素分配序号,这个序号代表它的位置,称为索引(index),第一个元素的位置是0,第二个元素是1,以此类推。
使用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值时,需要使用中括号来访问,在中括号前面加上列表名,中括号内部是元素的索引。
0代表第一个元素的位置,1代表第二个,-1代表倒数第一个,-2代表倒数第二个
使用 len() 函数,可以查看列表里面有多少个元素
在python中,列表的操作是非常的灵活的,我们可以向其中添加或删除元素。
添加使用 list.append() 函数
list.append() 函数是将元素插入到列表的末尾,当我们想在特定位置插入元素时可以使用 list.insert() 函数
list.insert()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插入位置,第二个参数是要插入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append和insert时,必须在前面注明要操作的列表。就像上面的例子,我们要操作classmates这个列表,所以必须写成 classmates.append() 或 classmates.insert() ,如果不这么写,计算机就不知道你要往哪个列表中加入元素。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推荐使用append()函数添加元素,因为使用append的时候,元素默认加在列表尾部,不会造成其他元素索引值的改变。如果使用insert的话,就像上面的insert(1,'Tom'),在位置1插入'Tom'后,Tom后面所有的元素,索引值都加了一个1,列表中元素越多,受影响的程度越大,因此使用append()函数要比insert()函数更快。
删除列表中元素的方法有三种
del后面需要用索引的方式表明要删除的元素,也就是上面的例子,names[1]代表names中的第二个元素,使用del即可删除
list.pop() 函数与del差不多,都是使用索引值进行删除,只不过写法不同。
我们可以发现,执行 names.pop(1) 后,python shell打印出了第二个元素的值,也就是我们要删除的那个值,这是因为 pop() 这个函数,是有返回值的,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这个值,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变量存起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调用a而使用刚才删掉的元素了。
list.remove() 函数的作用是删除第一个匹配的元素,上面的例子中,names这个列表里面,有两个'Bob',remove函数只删除了第一个'Bob'。这就是 list.remove() 函数的特点。
有时候我们想使用列表的前10个元素,或者前n个元素,这时候就应该使用列表的切片。
切片和索引类似,都是使用中括号,区别是,索引中的中括号里面只有一个数,而切片不同。切片是切割列表,形成切割下来的部分形成新的列表。
切片: list[start:end:[step=1]] ,这就是切片的表达式,要求start和end两者必须有一个,step不是可以不指定,不指定的时候默认为1。
切片该怎么理解呢,start就是开始的位置,end就是结束的位置。切片有个特点是“取前不取后”,看上面那个例子可以发现,1作为start,3作为end,1代表第二个元素,3代表第四个元素,列表切片的时候,是不取后面的那个数字对应的元素的,也就是不取第四个元素,所以names[1:3]只取了第二个元素和第三个元素,这就是所谓的取前不取后。
再看下一个例子。
当不指定start或者end的时候,start默认为0,end默认为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1,因为“取前不取后”,要想取到最后一个元素,必须加个1才行。
上例中,用 len(numbers) 表示了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因为索引值从0开始,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一定是列表内元素个数-1,根据“取前不取后”,在end位置上的数字应该+1,所以最后就等于 len(numbers) 了。
当不设定start和end的时候,就默认取所有的元素了。
当加入step,这个选项后,step代表步长,默认为1,设定成2的时候,就是隔一个取一个,设定成3时就是隔两个取一个。
上例中,第一个切片,start和end均未设定,因此从第一个元素开始,隔一个取一个,得到了所有奇数位置的元素。
第二个切片,start设定为了1,因此取了所有偶数位置的元素。
3在列表中,0不在列表中,所以 3 in a 是True,而 0 in a 是False
更多关于列表的信息可以通过使用 help(list) 查看帮助文档。
㈧ python 列表切片的用法集合
"""
其中,第一个数字start表示切片开始位置,默认为0;
第二个数字end表示切片截止(但不包含)位置(默认为列表长度);
第三个数字step表示切片的步长(默认为1)。
当start为0时可以省略,当end为列表长度时可以省略,
当step为1时可以省略,并且省略步长时可以同时省略最后一个冒号。
另外,当step为负整数时,表示反向切片,这时start应该比end的值要大才行。
"""
aList = [3, 4, 5, 6, 7, 9, 11, 13, 15, 17]
print (aList[::]) # 返回包含原列表中所有元素的新列表
print (aList[::-1]) # 返回包含原列表中所有元素的逆序列表
print (aList[::2]) # 隔一个取一个,获取偶数位置的元素
print (aList[1::2]) # 隔一个取一个,获取奇数位置的元素
print (aList[3:6]) # 指定切片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aList[0:100] # 切片结束位置大于列表长度时,从列表尾部截断
aList[100:] # 切片开始位置大于列表长度时,返回空列表
aList[len(aList):] = [9] # 在列表尾部增加元素
aList[:0] = [1, 2] # 在列表头部插入元素
aList[3:3] = [4] # 在列表中间位置插入元素
aList[:3] = [1, 2] # 替换列表元素,等号两边的列表长度相等
aList[3:] = [4, 5, 6] # 等号两边的列表长度也可以不相等
aList[::2] = [0] * 3 # 隔一个修改一个
print (aList)
aList[::2] = ['a', 'b', 'c'] # 隔一个修改一个
aList[::2] = [1,2] # 左侧切片不连续,等号两边列表长度必须相等
aList[:3] = [] # 删除列表中前3个元素
del aList[:3] # 切片元素连续
del aList[::2] # 切片元素不连续,隔一个删一个
㈨ python里元组切片包括指定的数据吗
包括。根据查询python里元组切片相关资料得知,python里元组切片包括指定的数据。python里元组切片对于字符串,元组,和列表都是可以进行切片。
㈩ python 列表切片赋值
切片赋值,得到的与原变量无关,是两个不同的对象;直接赋值,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
请看下例
1、直接赋值。
a=[0,2,3,0]
b=a
print b
del(a[1])
print b
这样写得到的结果是:
[0, 2, 3, 0]
[0, 3, 0]
2、切片赋值。
a=[0,2,3,0]
b=a[:]
print b
这样写得到的结果是
del(a[1])
print b
[0, 2, 3, 0]
[0, 2, 3, 0]
是不一样吧?
3、现对它们的id做一下输出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1)直接赋值得到的id是一样的:
[0, 2, 3, 0]
[0, 3, 0]
id(b): 83565448 id(a): 83565448
(2)切片赋值得到的id:
[0, 2, 3, 0]
[0, 2, 3, 0]
id(b): 83250504 id(a): 8325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