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中级面试题及答案

java中级面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07 12:14:35

1. java面试题求大神帮忙,给满分100分

1: D | javac 命令编译指定类和该类依赖的类。编译后的文件为二进制文件class
2:C
3:B
4:C | IO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 编译时不要求强行处理,只在运行期发生。IOException编译时强行要求处理,继承自Exception
5:B | Set无序队列,用get(index)游标无法获取
6:C
7:A | 不使用关键字相当于default
8:D | 二进制算法 11为 111 | 10 = 111(只要有一个是1就是1) 也就是11
9: C | ''表示字节char。"/u0020" 是Unico的空格编码
10:B

1、publicstaticObject[]arraySubtract(Object[]array1,Object[]array2){
ArrayList<Object>list=newArrayList<Object>();
//选出属于数组1但不属于数组2的元素
for(inti=0;i<array1.length;++i){
booleanbContained=false;
for(intj=0;j<array2.length;++j){
if(array1[i].equals(array2[j])){
bContained=true;
break;
}
}
if(!bContained){
list.add(array1[i]);
}
}

Objectres[]=newObject[list.size()];
for(inti=0;i<list.size();++i)
res[i]=list.get(i);
returnres;
}

2、
intcount(intn)
{
intresult=0;
for(inti=1;i<n;i++)
{
result+=i;
}
returnresult;
}
3、select*fromAwherenamein((name)>1)

2. java面试题 很急 谢谢

2, 归并排序(merge sort)体现了分治的思想,即将一个待排序数组分为两部分,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归并排序,排序后,再对两个已经排序好的数组进行合并。这种思想可以用递归方式很容易实现。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

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mmon.h"
void merge(int data[], int p, int q, int r)
{
int i, j, k, n1, n2;
n1 = q - p + 1;
n2 = r - q;
int L[n1];
int R[n2];
for(i = 0, k = p; i < n1; i++, k++)
L[i] = data[k];
for(i = 0, k = q + 1; i < n2; i++, k++)
R[i] = data[k];
for(k = p, i = 0, j = 0; i < n1 && j < n2; k++)
{
if(L[i] > R[j])
{
data[k] = L[i];
i++;
}
else
{
data[k] = R[j];
j++;
}
}
if(i < n1)
{
for(j = i; j < n1; j++, k++)
data[k] = L[j];
}
if(j < n2)
{
for(i = j; i < n2; i++, k++)
data[k] = R[i];
}
}
void merge_sort(int data[], int p, int r)
{
if(p < r)
{
int q = (p + r) / 2;
merge_sort(data, p, q);
merge_sort(data, q + 1, r);
merge(data, p, q, r);
}
}

void test_merge_sort()
{
int data[] = {44, 12, 145, -123, -1, 0, 121};
printf("-------------------------------merge sort----------------------------\n");
out_int_array(data, 7);
merge_sort(data, 0, 6);
out_int_array(data, 7);
}

int main()
{
test_merge_sort();
return 0;
}

4.对于有n个结点的线性表(e0,e1,…,en-1),将结点中某些数据项的值按递增或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线性表结点的过程,称为排序。排序时参照的数据项称为排序码,通常选择结点的键值作为排序码。

若线性表中排序码相等的结点经某种排序方法进行排序后,仍能保持它们在排序之前的相对次序,称这种排序方法是稳定的;否则,称这种排序方法是不稳定的。

在排序过程中,线性表的全部结点都在内存,并在内存中调整它们在线性表中的存储顺序,称为内排序。在排序过程中,线性表只有部分结点被调入内存,并借助内存调整结点在外存中的存放顺序的排序方法成为外排序。

下面通过一个表格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内排序方法,以及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性能特点。

排序方法
简介
平均时间
最坏情况
辅助存储
是否稳定

简单排序
选择排序
反复从还未排好序的那部分线性表中选出键值最小的结点,并按从线性表中选出的顺序排列结点,重新组成线性表。直至未排序的那部分为空,则重新形成的线性表是一个有序的线性表。
O( )
O( )
O(1)
不稳定

直接插入排序
假设线性表的前面I个结点序列e0,e1,…,en-1是已排序的。对结点在这有序结点ei序列中找插入位置,并将ei插入,而使i+1个结点序列e0,e1,…,ei也变成排序的。依次对i=1,2,…,n-1分别执行这样的插入步骤,最终实现线性表的排序。
O( )
O( )
O(1)
稳定

冒泡排序
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结点,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结点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键值大的结点往下沉,键值小的结点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列顺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O( )
O( )
O(1)
稳定

希尔排序
对直接插入排序一种改进,又称“缩小增量排序”。先将整个待排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kn ln n
O( )
O(logn)
不稳定

快速排序
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本质的改进。通过一趟扫视后,使待排序序列的长度能大幅度的减少。在一趟扫视后,使某个结点移到中间的正确位置,并使在它左边序列的结点的键值都比它的小,而它右边序列的结点的键值都不比它的小。称这样一次扫视为“划分”。每次划分使一个长序列变成两个新的较小子序列,对这两个小的子序列分别作同样的划分,直至新的子序列的长度为1使才不再划分。当所有子序列长度都为1时,序列已是排好序的了。
O(nlogn)
O( )
O(logn)
不稳定

堆排序
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是对直接选择排序的有效改进。一个堆是这样一棵顺序存储的二叉树,它的所有父结点(e[i])的键值均不小于它的左子结点(e[2*i+1])和右子结点(e[2*i+2])的键值。初始时,若把待排序序列的n个结点看作是一棵顺序存储的二叉树,调整它们的存储顺序,使之成为一个堆,这时堆的根结点键值是最大者。然后将根结点与堆的最后一个结点交换,并对少了一个结点后的n-1结点重新作调整,使之再次成为堆。这样,在根结点得到结点序列键值次最大值。依次类推,直到只有两个结点的堆,并对它们作交换,最后得到有序的n个结点序列。
O(nlogn)
O(nlogn)
O(1)
不稳定

归并排序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子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对于两个有序子表合并一个有序表的两路合并排序来说,初始时,把含n个结点的待排序序列看作有n个长度都为1的有序子表所组成,将它们依次两两合并得到长度为2的若干有序子表,再对它们作两两合并……直到得到长度为n的有序表,排序即告完成。
O(nlogn)
O(nlogn)
O(n)
稳定

后面根据各种排序算法,给出了C语言的实现,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做下参考。

u 选择排序

void ss_sort(int e[], int n)

{ int i, j, k, t;

for(i=0; i< n-1; i++) {

for(k=i, j=i+1; j<n; j++)

if(e[k]>e[j]) k=j;

if(k!=i) {

t=e[i]; e[i]=e[k]; e[k]=t;

}

}

}

u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si_sort(int e[], int n)

{ int i, j, t;

for(i=0; i< n; i++) {

for(t=e[i], j=i-1; j>=0&&t<e[j]; j--)

e[j+1]=e[j];

e[j+1]=t;

}

}

u 冒泡排序

void sb_sort(int e[], int n)

{ int j, p, h, t;

for(h=n-1; h>0; h=p) {

for(p=j=0; j<h; j++)

if(e[j]>e[j+1]) {

t=e[j]; e[j]=e[j+1]; e[j+1]=t;

p=j;

}

}

}

u 希尔排序

void shell(int e[], int n)

{ int j, k, h, y;

for(h=n/2; h>0; h=h/2)

for(j=h; j<n; j++) {

y=e[j];

for(k=j-h; k>0&&y<e[k]; k-=h)

e[k+h]=e[k];

e[k+h]=y;

}

}

u 堆排序

void sift(e, n, s)

int e[];

int n;

int s;

{ int t, k, j;

t=e[s];

k=s; j=2*k+1;

while(j<n) {

if(j<n-1&&e[j]<e[j+1])

j++;

if(t<e[j]) {

e[k]=e[j];

k=j;

j=2*k+1;

}else break;

}

e[k]=t;

}

void heapsorp (int e[], int n)

{ int i, k, t;

for(i=n/2-1; i>=0; i--)

sift(e, n, i);

for(k=n-1; k>=1; k--) {

t=e[0]; e[0]=e[k]; e[k]=t;

sift(e, k, 0);

}

}

u 快速排序

void r_quick(int e[], int low, int high)

{ int i, j, t;

if(low<high) {

i=low; j=high; t=e[low];

while(i<j) {

while (i<j&&e[j]>t) j--;

if(i<j) e[I++]=e[j];

while (i<j&&e[i]<=t) i++;

if(I<j) e[j--]=e[i];

}

e[i]=t;

r_quick(e,low,i-1);

r_quick(w,i+1,high);

}

}

另外,外排序是对大型文件的排序,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中,在排序过程中,内存只存储文件的一部分记录,整个排序过程需进行多次的内外存间的交换。

*** 查找

查找就是在按某种数据结构形式存储的数据集合中,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结点。

按查找的条件分类,有按结点的关键码查找、关键码以外的其他数据项查找或其他数据项的组合查找等。按查找数据在内存或外存,分内存查找和外存查找。按查找目的,查找如果只是为了确定指定条件的结点存在与否,成为静态查找;查找是为确定结点的插入位置或为了删除找到的结点,称为动态查找。

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查找方法。

u 顺序存储线性表的查找

这是最常见的查找方式。结点集合按线性表组织,采用顺序存储方式,结点只含关键码,并且是整数。如果线性表无序,则采用顺序查找,即从线性表的一端开始逐一查找。而如果线性表有序,则可以使用顺序查找、二分法查找或插值查找。

u 分块查找

分块查找的过程分两步,先用二分法在索引表中查索引项,确定要查的结点在哪一块。然后,再在相应块内顺序查找。

u 链接存储线性表的查找

对于链接存储线性表的查找只能从链表的首结点开始顺序查找。同样对于无序的链表和有序的链表查找方法不同。

u 散列表的查找

散列表又称杂凑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查找技术。它的原理是在结点的存储位置和它的关键码间建立一个确定的关系,从而让查找码直接利用这个关系确定结点的位置。其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两个问题。

I. 找一个好的散列函数

3. Java面试题,常见面试题及答案汇总

Java最新面试题附赠答案

Q1: Java内部类和子类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内部类是指在一个外部类的内部再定义一个类,内部类对外部类有访问权限,可以访问类中定义的所有变量和方法。子类是从父类(superclass)中继承的类,子类可以访问父类所有public和protected的字段和方法。

Q2: 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静态变量被类的所有实例共用,静态类只能访问类的静态变量,或调用类的静态方法。

Q3: Java语言中有哪些常见的访问说明符,有什么意义?

答案:Java中的访问说明符是放在类名之前,用于定义访问范围的关键字,常见的访问说明符有以下几类:

Public:公共,能被项目中的任何一个Class、Method、Field访问。

Protected:受保护,能被同类或子类访问,不能从外部访问。

Default:默认,只能被同一个包的ClassMethod、Field访问。

Private:私有,只能被本类访问。

Q4: 什么是数据封装及其意义?

答案: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用于在单个单元中组合属性和方法。封装可以帮助程序员遵循模块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一组方法和变量,并且可以独立干其他对象来执行其功能。另外,封装也有数据隐藏的目的。

Q5: 什么是 singleton class(单例类)? 并给出其用法的实际例子。

答案: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必须给所有其他对象提供这一实例。单例做差枯使用场景的最佳实践是由于某些驱动程序限制,或由于许可问题的限制只能连接数据库

Q6: 什么是循环? Java中有哪些循环?

答案:循环用于编程中重复执行语句,Java中的循环有三类:

1、for循环

for循环用于执行指定重复次数的语句,当程序员明确知道循环次数可以使用for循环。

2、While循环

当语句满足条件时开始进行重复执行,直到语句不再满足条件退出循环。While循环中在执行语句之前先检查是否满足条件。

3、do while循环

Do while 和while循环基本类似,唯一不同的是do while是先执行语句再检查条件,也就是说dowhile循环至少会执行一次语句。

Q7: 什么是无限循环? 如何声明无限循环?

答案:无限循环是指无条件执行,无限运行。无限循环可以由定义中断语句块来结束。

Q8: Java中的double和float变量有什么区别?

答案: float是单精度浮点数,内存中占用4字节double是双精庆册度浮点数,内存中占用8字节。

Q9: Java中的Final关键字是什么意思纯洞? 请举例说明。

答案: final是Java中的关键字,有“无法改变”、“终态”的含义,final类不能被继承,没有子类,final类中的方法默认是final的,且不能被子类的方法覆盖,但可以被继承。final成员变量表示常量,只能被赋值一次,赋值后值不再改变。final不能用于修饰构造方法。下面的例子中,const_val被声明且赋值为常量100:Private Final int const_val=100而当一个方法被声明为final之后,它不能被子类覆盖,而且会比其他方法都快。

Q10: 举例说明什么是三元运算符?

答案:三元运算符,也称为条件运算符,根据布尔值来决定将哪个值分配给变量,它被表示为...? ...:...

在下面的示例中,如果rank为1,status=Done,否则status=Pending。

Q11: 什么是Java Packages? 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为了更好地组织类,Java 提供了包机制,用于区别类名的命名空间。

包的作用:

1、把功能相似或相关的类或接口组织在同一个包中,方便类的查找和使用。

2、如同文件夹一样,包也采用了树形目录的存储方式。同一个包中的类名字是不同的,不同的包中的类的名字是可以相同的,当同时调用两个不同包中相同类名的类时,应该加上包名加以区别。因此,包可以避免名字冲突。3、包也限定了访问权限,拥有包访问权限的类才能访问某个包中的类。

4. JAVA面试题:3道问答题!

1:堆栈都是内存的可用区域,但是 堆的速度慢容量大,栈的速度快容量小。一个64K的字符串,自然放在堆。栈的内存是很宝贵的。
2:接口和抽象类都是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都是可继承(实现)为明确的类。一般:所描述的事物(事件)属于很抽象的,则先使用接口表达这个事物,然后使用抽象类实现划分出各种分类事物。例如:List 接口下有抽象类:AbstractSequentialList<E> AbstractList<E>等,然后才有LinkedList ArrayList
3:如果这两个重复的数字没有说出其大小。并且数组是有序的,那就挨着比较2个相邻的数。或者:
int i=0;
Set<Integer> set=new HashSet<Integer>();
for(;i<array.length;i++)
if(set.add(array[i])) break;

array[i];//就是了

热点内容
java返回this 发布:2025-10-20 08:28:16 浏览:585
制作脚本网站 发布:2025-10-20 08:17:34 浏览:881
python中的init方法 发布:2025-10-20 08:17:33 浏览:574
图案密码什么意思 发布:2025-10-20 08:16:56 浏览:761
怎么清理微信视频缓存 发布:2025-10-20 08:12:37 浏览:677
c语言编译器怎么看执行过程 发布:2025-10-20 08:00:32 浏览:1005
邮箱如何填写发信服务器 发布:2025-10-20 07:45:27 浏览:250
shell脚本入门案例 发布:2025-10-20 07:44:45 浏览:108
怎么上传照片浏览上传 发布:2025-10-20 07:44:03 浏览:799
python股票数据获取 发布:2025-10-20 07:39:44 浏览: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