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英国访问清朝

英国访问清朝

发布时间: 2022-05-31 16:28:58

① 英国访华后,干隆那封给英国国王写的什么信,就已注定大清日后的灭亡

公元1793年,干隆时期, 英政府想通过与 清王朝
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英国使团访华,希望可以和清朝互通有无。可干隆皇帝狂妄自大,更是由于闭关锁国对西方文化与科技一无所知,最终,他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让中国失去了鱼西方同步发展的大好时机。



干隆的回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充满了傲慢,“天朝上国”的心态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难以想象,乔治三世看到干隆的回信是作何感受。也许半个世纪英国做出的回应,就是最好的应答。

更引人发笑的是,至今这道圣旨仍旧被摆在英国的博物馆里展示。

② 马戛尔尼访问完干隆之后,鸦片战争为何没有发生是当时英国实力还不够吗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利,被认为是导致1840年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将错误归咎于清朝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其实马戛尔尼使团来访本身就是不怀好意,是西方殖民者进行对外扩张的一贯套路罢了。


当马戛尔尼看透清朝腐朽虚弱、外强中干的本质之后,不论干隆皇帝怎么接待英国使团,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毕竟弱国无外交,谈判要靠武力支撑。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因为1793年清朝慢待马戛尔尼使团,也不是因为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些都只是英国掩饰侵略行为的借口,本质就是清朝实力不行,英国认为侵略中国能获得比和平交往更大的利益。


1793年清政府拒绝马戛尔尼使团的各种要求并不是大错误,但在认识到英国的威胁性后只是被动防守,而不是主动去了解英国、了解世界就是大错特错,这一错就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

③ 当时清朝也是世界主要强国,英国凭什么敢向清朝宣战

1840年的清帝国,是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百万陆军,领土1000余万平方公里,GDP占到世界总量22%的东方王朝。其面临的对手,则是历时数月横跨大洋,总兵力不过4000人的英国舰队。



1840年的战争目标并非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全面入侵,而是一次为达到有效目的的威慑行动,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在广东肆虐无果后,转而北上大运河,封堵清廷内河河道这一举动便是例证。威慑的目的决定了英军舰队战略计划的短期性。即便英军战败,仍然有印度次大陆作为其后撤基地和战略跳板。正是在这样一些因素下,1840年的英国下议院在一片迷蒙中做出了开战决定。

④ 英国国王想跟清朝通商,干隆是怎么回复他的

当年干隆皇帝拒绝英国通商请求,不能不说是与英国强大有关,英国先进的枪炮和军舰对他的内心肯定有所触动,干隆之所以一口回绝英国通商要求。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当年清廷开放了中国市场,也许中国会成为英国倾销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之地,暂时对清朝经济不利,不过最终是可以促进清朝的近代化,而这种和平进入近代化对清朝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干隆时期清朝的GDP占世界份额超过30%,比美国占的分量还要多,干隆时期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人口的1/3,相当于清帝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市场,这样富强的国家在亚洲是无敌的存在,世界排名也是位于前列。

所谓的干隆盛世的假象,被英国三句话总结完毕:①清政府的相关政策,无外乎就是自负所导致的。②他们想凌驾于世界各国的头上,却没有这个本事,还鼠目寸光。③他们所做的就是在阻止自己的人民进步,他们想要自己的国民一直保持愚蠢。

马戛尔尼回国后评价清朝说,清朝的军事力量比英国落后三四个世纪,而且他把清朝评价成为一个破旧的大船,可以说马戛尔尼的出使让英国人彻底看清了清朝的没落,所以英国在40年后敢于发动鸦片战争。

干隆皇帝拒绝与英国通商,拒绝开放本国市场,相当于拒绝了全球化,这是大清国运的转折点,闭关锁国的结果是他的孙子道光皇帝遭遇第一次鸦片战争,重孙咸丰皇帝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最悲催的是重孙媳妇慈禧再遭八国联军入北京之耻,自此后大清帝国走向了末路。

⑤ 马嘎尔尼为什么要拜访干隆

马嘎尔尼是英国着名的外交家,做过加勒比群岛总督,印度马德拉斯总督,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1792年,他被加封为“马嘎尔尼伯爵”,同年,率团准备拜访干隆。与其说是马嘎尔尼拜访干隆,道不如说是大清与大英两个世界的碰撞。

在此背景下,英国决定派遣使团访问大清。英国希望说服干隆,扩大交流,并能开放珠山、宁波、天津。在此基础上,最好能够割让一个小岛,以便英国人居住。此外,英国使团还有一项秘密任务:

“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两个世界的撞击》”

这次大清与大英的接触,最后的结果是不欢而散,这让大清错过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也让西方世界看清了大清这个“饥饿的盛世”。

⑥ 英国使者最早什么时候到中国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干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1793年8月5日(清干隆五十九年六月廿三),英国使团乘坐一艘60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送上大量礼物食品。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的记述甚为详细,由于礼物太多,船上空间狭小,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后不须提出请求,大批免费供应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去"(《英使谒见干隆纪实》)。这个排场的见面礼,让英国人大感意外,因为按照他们的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费用都是自理的。

⑦ 干隆皇帝接见英国使团,结果却闹出不少笑话吗

在古代,神秘而又强大的东方,一直都是西方国家所痴迷向往的地方,但是由于东方和西方中间隔了一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以双方一直都没有真正的接触过,都是通过奥斯曼土耳其进行中转。后来,好不容易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人终于来到了正处于元朝时期的东方,并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



更令人可笑的是,马戛尔尼这次出使,是打着给干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所以干隆皇帝还以为英国与其他番邦小国一样,都是争着来给自己“上贡”的;事后,还让宫廷画家画了一幅《万国来朝图》,其中荷兰、英吉利、法兰西等欧洲国家使节都位列其中,当真是“夜郎自大”。

而且在此次事件中,干隆皇帝还说了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日用有资,并沾余润。”简单来说,就是我大清朝物产丰富,根本不需要你们的东西,如今是可怜你们,才和你们通商的。当真是“霸气”啊!

⑧ 1792年英国使臣出访大清帝国,为何评价康乾盛世充满贫穷落后呢

英国使臣名为祝寿,其实另有目的。

1792年,英国以给干隆祝贺80大寿为由,派遣使臣马格尔尼造访大清帝国。后人把这场祝寿的出访之事理解为刺探军情,其实刺探军情是其一,而主要目的是打通与清国之间的贸易通道。

马格尔尼还说,清国根本不能与欧洲强国相提并论。清朝国内充满贫穷,国家99%的财富被1%的贵族占有,穷人在哀怨,贵族不思进取。

因此说,1792年英国使臣的出访,对大清帝国没有一点好的感觉。原本把清国看作为黄金地的马格尔尼对清国的评价只有贫穷和落后。

由此可见, 所谓的大清盛世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己所吹嘘的盛世,他们不去别的国家,根本不知道别的国家到底是比自己先进,还是比自己落后。

⑨ 鸦片战争前英国两次遣使与清朝接触的时间

乔治·马戛尔尼,第一代马戛尔尼伯爵,(1737年5月14日-1806年5月31日),英国政治家、外交家。


1833年,英王任命上议院议员、海军将官律劳卑为驻华商务监督,至此,遂由东印度公司的对华关系,转变为英国政府的对华关系。1834年7月,律劳卑未经许可擅自从澳门进入广州城,并递交“平行款式”公函,违反大清规则。两广总督卢坤令其离境,并扬言中断清英贸易。律劳卑雇人在广州各处张贴告示,指责卢坤。9月2日卢坤下令全面终止与英国的贸易,并派兵包围英商馆,撤走所有清国佣工,严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供给。律劳卑调来英国一艘巡逻艇两艘护卫舰驶向黄埔进行威胁,与中国海岸警卫虎门炮台交火35分钟,驶入珠江。卢坤随即将12艘大船沉于珠江河底拦截,又从各地调动舰只28艘围堵。9月21日律劳卑在清廷水师的监视下被迫撤出广州。9月27日重开中外贸易。

热点内容
kotlinandroid 发布:2025-05-17 23:19:09 浏览:974
云编程英语 发布:2025-05-17 23:18:34 浏览:623
androidstudio导入类 发布:2025-05-17 23:15:36 浏览:236
私人电脑服务器如何设置 发布:2025-05-17 23:14:48 浏览:366
安卓手机微信老是闪退是什么原因 发布:2025-05-17 23:07:50 浏览:267
电脑服务器电源好还是普通电源好 发布:2025-05-17 22:53:53 浏览:21
消防防诈骗脚本 发布:2025-05-17 22:49:31 浏览:878
凯酷2021选哪个配置 发布:2025-05-17 22:46:06 浏览:660
苹果好用的解压软件 发布:2025-05-17 22:42:23 浏览:382
我的世界服务器莫名崩溃 发布:2025-05-17 22:40:57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