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访问规程

访问规程

发布时间: 2022-07-05 01:50:35

⑴ 数据链路层课分为哪两个子层

3.1.数据链路层的概念
实现数据的无差错传送。它接收物理层的原始数据位流以组成帧(位组),并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帧含有源站点和目的站点的物理地址。
数据链路层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媒体是长期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通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叫做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 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的基本任务。
3.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是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以及物理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
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任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差错检测和恢复。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冗余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的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则可以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依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流量控制,以防止高速发送方的数据将低速的接受方“淹没”。
●还有链路标识等。
3.3.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发对等实体间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为了顺利完成对网络层的服务。主要协议如下:
●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字符来完成。 ISO1155,ISO1177,ISO2626,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种链路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ISO3309-1984:称为“HDLC帧结构”。ISO4335-1984:称为“规程要素”。ISO7809-1984:“规程类型汇篇”。这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 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
●ISO7776: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
3.4.数据链路层的产品
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认为属于链路层,对于这些还有争议。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 IEEE802.3情况下,数据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
下图所示为IEEE802.3LAN体系结构。

AUI=连接单元接口
PMA=物理媒体连接
MAU=媒体连接单元
PLS=物理信令
MDI=媒体相关接口
3.5.数据链路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解决由于帧的破坏、丢失和重复的问题。
●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把低速的接收方“淹没”,故需要某种流量调节控制。
●如果线路用于双向传输,数据链路软件还必须解决新的麻烦,即从A到B数据确认帧将同从B到A的数据帧竞争线路的使用权。借道(piggybacking)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⑵ 什么是访问控制机制

一、访问控制机制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s)

  1. 定义:访问控制机制是指对主体访问客体的权限或能力的限制,以及限制进入物理区域(出入控制)和限制使用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存储数据的过程(存取控制)。

  2. 访问控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对信息系统资源的非授权访问防止非授权使用信息系统资源。


二、访问控制机制的分类

  1. 基于访问控制表的访问控制机制

    发起者的访问控制信息是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目标的访问控制信息是一个访问控制表,该表示一组登记项,每个登记项都有两个字段,一个是身份标识,另一个是该标识对应的发起者的动作描述(允许或拒绝的动作)。

  2. 基于能力的访问控制机制

    发起者的访问控制信息是它可以访问的目标和对目标进行的操作。目标的访问控制信息是唯一的身份标识。

  3. 基于标签的访问控制机制

    发起者的访问控制信息是一种安全许可证书,该证书 表示的内容很容易和其他安全标签比较。目标的访问 控制信息是其拥有的全部安全标签。

  4. 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机制

    访问控制信息包括:

    上下文控制表:由登记项组成的登记项序列。每个登 记项都有两个字段,即上下文描述和操作描述。

    上下关联信息,该信息从执行动作处的上下文获得


三、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方法

  1. 利用存放对等实体访问权的方法控制信息库

  2. 利用鉴别信息(如口令、证书等)

  3. 利用授权

  4. 利用安全标签

  5. 利用试图访问的时间、路由或持续时间


参考网络:http://ke..com/link?url=50DSX--6aWt8NzHbatDz0Ww_DwFKgfxMl7hMzYJxqs5Hfk_

⑶ 计算机网络基础书上的TCP/IP与OSI的对应关系的前后图文解释不一样

从书上摘抄的,希望朋友能得到些许帮助。
OSI七层模型是解决及分析网络问题的理论基础。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DTE既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而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层的一些重要标准
物理层的一些标准和协议早在OSI/TC97/C16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前就已制定并在应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并采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下面将一些重要的标准列出,以便读者查阅。
ISO2110:称为"数据通信----25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它与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的"RS-232-C"基本兼容。
ISO2593:称为"数据通信----34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
ISO4092:称为"数据通信----37芯DTE/DEC----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与EIARS-449兼容。
CCITT V.24: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其功能与EIARS-232-C及RS-449兼容于100序列线上.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媒体是长期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叫作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发对等实体间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为了顺利完成对网络层的服务。主要协议如下:
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字符来完成。
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种链路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ISO3309--1984:称为"HDLC 帧结构"。
ISO4335--1984:称为"HDLC 规程要素"。
ISO7809--1984:称为"HDLC 规程类型汇编"。这3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
ISO7776: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
链路层产品
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认为属于链路层,对些还有争议。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IEEE802.3情况下,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下图所示为IEEE802.3LAN体系结构。

AUI=连接单元接口 PMA=物理媒体连接
MAU=媒体连接单元 PLS=物理信令
MDI=媒体相关接

网络层
网络层的产生也是网络发展的结果.在联机系统和线路交换的环境中,网络层的功能没有太大意义.当数据终端增多时。它们之间有中继设备相连。此时会出现一台终端要求不只是与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终端通信的情况,这就是产生了把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链接起来的问题,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寻径。另外,当一条物理信道建立之后,被一对用户使用,往往有许多空闲时间被浪费掉。人们自然会希望让多对用户共用一条链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出现了逻辑信道技术和虚拟电路技术。
网络层主要功能
网络层为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路由选择和中继
激活,终止网络连接
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取分时复用技术
差错检测与恢复
排序,流量控制
服务选择
网络管理
网络层标准简介
网络层的一些主要标准如下:
ISO.DIS8208:称为"DTE用的X.25分组级协议"
ISO.DIS8348:称为"CO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
ISO.DIS8349:称为"CL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无连接)
ISO.DIS8473:称为"CL 网络协议"
ISO.DIS8348:称为"网络层寻址"
除上述标准外,还有许多标准。这些标准都只是解决网络层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网络层中同时使用几个标准才能完成整个网络层的功能。由于面对的网络不同,网络层将会采用不同的标准组合。

在具有开放特性的网络中的数据终端设备,都要配置网络层的功能。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网络硬设备主要有网关和路由器。
传输层
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连接上创建多个逻辑连接。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但是很重要的一层。因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
有一个既存事实,即世界上各种通信子网在性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子网都可互连,但它们提供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信费用各不相同。对于会话层来说,却要求有一性能恒定的界面。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它采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会话层感受不到。
此外传输层还要具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对会话层屏蔽通信子网在这些方面的细节与差异.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和会话层的界面端口。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连接释放阶段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传输层服务分成5种类型。基本可以满足对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费用的各种不同需要。传输层的协议标准有以下几种:
ISO8072:称为"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定义"
ISO8072:称为"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规范"

会话层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可使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会话层使用校验点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这种能力对于传送大的文件极为重要。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成开放系统的高3层,面对应用进程提供分布处理,对话管理,信息表示,恢复最后的差错等.会话层同样要担负应用进程服务要求,而运输层不能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给运输层功能差距以弥补.主要的功能是对话管理,数据流同步和重新同步。要完成这些功能,需要由大量的服务单元功能组合,已经制定的功能单元已有几十种,现将会话层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为会话实体间建立连接。为给两个对等会话服务用户建立一个会话连接,应该做如下几项工作:
将会话地址映射为运输地址
选择需要的运输服务质量参数(QOS)
对会话参数进行协商
识别各个会话连接
传送有限的透明用户数据
数据传输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两个会话用户之间实现有组织的,同步的数据传输。用户数据单元为SSDU,而协议数据单元为SPDU。会话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过程是将SSDU转变成SPDU进行的。
连接释放
连接释放是通过"有序释放"、"废弃"、"有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来释放会话连接的。会话层标准为了使会话连接建立阶段能进行功能协商,也为了便于其它国际标准参考和引用,定义了12种功能单元.各个系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以核心功能服务单元为基础,选配其他功能单元组成合理的会话服务子集。会话层的主要标准有"DIS8236:会话服务定义"和"DIS8237:会话协议规范"。

表示层
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会话层来完成这种转换。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层以下5层完成了端到端的数据传送,并且是可靠,无差错的传送。但是数据传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对数据的使用。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键盘,其上的某些键的含义在许多系统中都有差异。这自然给利用其它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应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
对于用户数据来说,可以从两个侧面来分析,一个是数据含义被称为语义,另一个是数据的表示形式,称做语法。像文字、图形、声音、文种、压缩加密等都属于语法范畴。表示层设计了3类15种功能单位,其中上下文管理功能单位就是沟通用户间的数据编码规则,,以便双方有一致的数据形式,能够互相认识。ISO表示层为服务、协议、文本通信符制定了DP8822、DP8823、DIS6937/2等一系列标准。
应用层
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有些可为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序使用。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其服务元素分为两类: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和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CASE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它成为应用层中任何用户和任何服务元素的用户,主要为应用进程通信,分布系统实现提供基本的控制机制。特定服务SASE则要满足一些特定服务,如文卷传送、访问管理、作业传送、银行事务、订单输入等。
这些将涉及到虚拟终端、作业传送与操作、文卷传送及访问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图形核心系统、开放系统互连管理等等。应用层的标准有DP8649"公共应用服务元素"、DP8650"公共应用服务元素用协议"、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服务及协议。
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应用则千变万化,因此更多把它作为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只将它的协议族(即协议堆栈)与七层模型作大致的对应,看看实际用到的特定协议是属于七层中某个子层,还是包括了上下多层的功能。
TCP/IP协议与七层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协议只有四层:应用层,运输层,互连网层,子网层

应用层:这是TCP/IP协议栈的顶层。所有的应用和实用程序包住在这一层中,使用该层来获得访问网络的权限,这一层中的协议用来格式化用户信息和交换用户信息。它们包括HTTP,FTP等等
传输层:提供在计算机之间预定通信和授权通信的能力,将数据上传到应用层或下传到Internet层。传输层还指出数据所的应用程序的唯一标识符。传输层有两个核心协议,它们控制数据传递的方法。它们是TCP(面向连接可靠的)、UDP(非面向连接快速而不可靠的)
Internet层:负责分配地址、打包和路由数据。这一层包括四个核心协议。IP协议(这个我就不讲了大家因该都有所了解)。ARP(地址解析协议,简单的说就是将IP地址映射成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简单的说就是数据传递期间失败廛的诊断功能和错误报告),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简单的说就是负责多播组的管理)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放置在网络媒介上,从网络媒介上接收数据。这一层包括像网络线和网络适配器之类的物理设备。网络适配器具有唯一的12个字符的十六制数,这个就是MAC地址。网络接口层不包括基于软件的协议类型,这些基于软件的协议类型包括在基它的三层中,但是网络接口层包括像以太网和ATM(异步传输模式)这样的协议,它们定义了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上传输的。

⑷ X.25分组格式中的逻辑信道(组)号用于提供什么服务

X.25协议是CCITT(ITU)建议的一种协议,它定义终端和计算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连接。分组交换网络在一个网络上为数据分组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由。x.25是一种很好实现的分组交换服务,传统上它是用于将远程终端连接到主机系统的。这种服务为同时使用的用户提供任意点对任意点的连接。来自一个网络的多个用户的信号,可以通过多路选择通过X.25接口而进入分组交换网络,并且被分发到不同的远程地点。一种称为虚电路的通信信道在一条预定义的路径上连接端点站点通过网络。虽然X.25,吞吐率的主要部分是用于错误检查开销的,X.25接口不可支持高达64Kbps的线路,CCITT在1992年重新制定了这个标准,并将速率提高到2Mbps。 X.25的分组交换体系结构具有一些优点和缺陷。信息分组通过散列网络的路由是根据这个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进行选择的。用户可以与多个不同的地点进行连接,而不象面向电路的网络那样在任何两点之间仅仅存在一条专用线路。由于分组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共享端口进行传输的,所以就存在一定的分发延迟。虽然许多网络能够通过选择回避拥挤区域的路由来支持过载的通信量,但是随着访问网络人数的增多,用户还是可以感觉到性能变慢了。和此相反,面向电路的网络在两个地点之间提供一个固定的带宽,它不能适应超过这个带宽的传输的要求。 X.25的开销比帧中继要高许多。例如,在X.25中,在一个分组的传输路径上的每个结点都必须完整地接收一个分组,并且在发送之前还必须完成错误检查。帧中继结点只是简单地查看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并立即转发该分组,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在它完整地接收一个分组之前就开始转发。帧中继不需要X.25中必须在每个中间结点中存在的用于处理管理、流控和错误检查的状态表。端点结点必须对丢失的帧进行检查,并请求重发。 X.25受到了低性能的影响,它不能适应许多实时LAN对LAN应用的要求。然而,X.25很容易建立,很容易理解,并且已被远程终端或计算机访问,以及传输量较低的许多情况所接收。X.25可能是电话系统网络不可靠的国家建立可靠网络链路的唯一途径。许多国家使用X.25服务。与此不同,在一些国家获得可靠的专用线路并不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大多数电讯公司和增值电信局(VAC)提供X.25服务,这些公司包括AT&T、US Sprint、compuserve、Ameritech、Pacific Be1l和其它公司。还可以通过在用户所在地安装X.25交换设备,并用租用线路将这些地点连接起来,来建立专用的X.25分组交换网络。 X.25是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协议模型之前提出的,所以一些用来解释x.25的专用术语是不同的。这种标准在三个层定义协议,它和OSI协议栈的底下三层是紧密相关的: 物理层 它称为X.21接口,定义从计算机/终端(数据终端设备,DTE)到X.25分组交换网络中的附件结点的物理/电气接口。RS-232-C通常用于X.21接口。 链路访问层 定义象帧序列那样的数据传输。使用的协议是平衡式链路访问规程(LAP-B),它是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的一部分。LAP-B的设计是为了点对点连接。它为异步平衡模式会话提供帧结构、错误检查和流控机制。LAP-B为确信一个分组已经抵达网络的每个链路提供了一条途径。 分组层 定义通过分组交换网络的可靠虚电路。这样,X.25就提供了点对点数据发送,而不是一点对多点发送。 在X.25中,虚电路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虚电路在穿越分组交换网络的两个地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性或永久性的“逻辑”通信信道。使用一条电路使用可以保证分组是按照顺序抵达的,这是因为它们都按照同一条路径进行传输。它为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提供了可靠的方式。在X.25中有两种类型的虚电路: 临时性虚电路 将建立基于呼叫的虚电路,然后在数据传输会话结束时拆除。 永久虚电路 在两个端点结点之间保持一种固定连接。 X.25使用呼叫建立分组,从而在两个端点站点之间建立一条通信信道。一旦这个呼叫建立了,在这两个站点之间数据分组就可以传输信息了。注意,由于X.25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因而分组不需要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虚电路为传输分组通过网络到达目的地提供了一条通信路径。然而,对分组授予了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可以被连接源地和目的地的信道鉴别。 X.25网络易于安装和维护。它是根据发送的分组数据来收费的,在一些情况下,还会考虑连通的时间。牢记,其它一些服务更适合于高速局域网传输(例如帧中继)或专用连接。

⑸ fddi的物理层被分为多少个两个子层

你好
OSI放性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定义非协议规范OSI模型7层结构每层都几层面我简单介绍7层及其功能
OSI7层别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高层既7、6、5、4层定义应用程序功能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网络端端数据流面我给家介绍7层功能:
(1)应用层:与其计算机进行通讯应用应应用程序通信服务例没通信功能字处理程序能执行通信代码事字处理工作程序员关OSI第7层添加传输文件选项字处理器程序员需要实现OSI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层主要功能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FTP允许选择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选择二进制发送接收改变文件内容选择ASII格式发送文本发送字符集转换标准ASII发送数据接收标准ASII转换接收计算机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
(3)层:定义何始、控制结束包括双向控制管理便完连续消息部通知应用使表示层看数据连续某些情况表示层收所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层功能包括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差错恢复协议及同主机同应用数据流输入进行复用包括收顺序数据包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网络层:层端端包传输进行定义定义能够标识所结点逻辑址定义路由实现式习式适应传输单元度于包度传输介质网络层定义何包解更包段示例:IP,IPX等
(6)数据链路层:定义单链路何传输数据些协议与讨论歌种介质关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层:OSI物理层规范关传输介质特性标准些规范通参考其组织制定标准连接、针、针使用、电流、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内容物理层用规范完所细节定义示例:Rj45802.3等
OSI层优点:
(1)容易讨论习协议规范细节
(2)层间标准接口便工程模块化
(3)创建更互连环境
(4)降低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发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层服务更容易记住层功能
数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层式结构即计算机网络若干层处高层系统仅利用较低层系统提供接口功能需解低层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算协议;较低层仅使用高层系统传送参数层间关性种关性层间每模块用新模块取代要新模块与旧模块具相同功能接口即使使用算协议都
网络计算机与终端间要想确传送信息数据必须数据传输顺序、数据格式及内容等面约定或规则种约定或规则称做协议网络协议主要三组部:
1、语义:

协议元素含义进行解释同类型协议元素所规定语义同例需要发何种控制信息、完何种作及响应等
2、语:
若干协议元素数据组合起用表达完整内容所应遵循格式信息数据结构做种规定例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结构与格式等
3、序:
事件实现顺序详细说明例双进行通信发送点发数据报文目标点确收则答源点接收确;若接收错误信息则要求源点重发
70代外些主要计算机产厂家先推各自网络体系结构都属于专用
使同计算机厂家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便更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必要建立际范围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式推荐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由于标准模型建立,使各种计算机网络向靠拢, 推网络通信发展
OSI 参考模型整网络通信功能划七层见图1由低高别物理层(PH)、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议层(S)、表示层(P)、应用层(A)每层完定功能每层都直接其层提供服务并且所层都互相支持第四层第七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层三层则用于创造两网络设备间物理连接.
1.物理层
物理层OSI第层虽处于底层却整放系统基础物理层设备间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数据传输提供靠环境
1.1媒体互连设备
物理层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线信道等通信用互连设备指DTEDCE间互连设备DTE既数据终端设备称物理设备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内DCE则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等数据传输通经DTE——DCE再经DCE——DTE路径互连设备指DTE、DCE连接起装置各种插、插座LAN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接收器发送器,继器等都属物理层媒体连接器
1.2物理层主要功能
1.2.1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数据通路物理媒体,物理媒体连接.完整数据传输,包括激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管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通信两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形条通路.
1.2.2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适合数据传输需要实体,数据传送服务.要保证数据能其确通二要提供足够带宽(带宽指每秒钟内能通比特(BIT)数),减少信道拥塞.传输数据式能满足点点,点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需要.
1.3物理层些重要标准
物理层些标准协议早OSI/TC97/C16 技术委员立前已制定并应用,OSI制定些标准并采用些已.面些重要标准列,便读者查阅.ISO2110:称"数据通信----25芯DTE/DCE接口连接器插针配".与EIA(美电工
业协)"RS-232-C"基本兼容ISO2593:称"数据通信----34芯DTE/DCE----接口连接器插针配"ISO4092:称"数据通信----37芯DTE/DEC----接口连接器插针配".与EIARS-449兼容CCITT V.24:称"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间接口电路定义表".其功能与EIARS-232-C及RS-449兼容于100序列线.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粗略理解数据通道物理层要终端设备间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媒体期,连接存期.连接存期内,收发两端进行等或数据通信.每通信都要经建立通信联络拆除通信联络两程.种建立起数据收发关系叫作数据链路.物理媒体传输数据难免受各种靠素影响产差错,弥补物理层足,层提供差错数据传输,要能数据进行检错纠错.数据链路建立,拆除,数据检错,纠错数据链路层基本任务
2.1链路层主要功能
链路层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功能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功能:
2.1.1链路连接建立拆除离
2.1.2帧定界帧同步链路层数据传输单元帧,协议同,帧短界面差别论何必须帧进行定界
2.1.3顺序控制,指帧收发顺序控制
2.1.4差错检测恢复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用阵码校验循环码校验检测信道数据误码,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恢复则靠反馈重发技术完
2.2数据链路层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发等实体间保持致制定,顺利完网络层服务主要协议:
2.2.1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基本型控制规程".种面向字符标准,利用10控制字符完链路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帧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靠些字符完.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配合使用形种链路控制数据传输式.
2.2.2ISO3309--1984:称"HDLC 帧结构".ISO4335--1984:称"HDLC 规程要素 ".ISO7809--1984:称"HDLC 规程类型汇编".3标准都面向比特数据传输控制制定.习惯3标准组合称高级链路控制规程.
2.2.3ISO7776:称"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
2.3链路层产品
独立链路产品见属网卡,网桥链路产品MODEM某些功能认属于链路层,些争议.数据链路层本质靠传输媒体变靠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IEEE802.3情况数据链路层两层逻辑链路控制另媒体访问控制图所示IEEE802.3LAN体系结构
AUI=连接单元接口 PMA=物理媒体连接
MAU=媒体连接单元 PLS=物理信令
MDI=媒体相关接口
3.网络层
网络层产网络发展结.联机系统线路交换环境网络层功能没太意义.数据终端增.间继设备相连.现台终端要求与唯台能台终端通信情况,产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数据链接起问题,路由或者叫寻径.另外,条物理信道建立,用户使用,往往许空闲间浪费掉.自希望让用户共用条链路解决问题现逻辑信道技术虚拟电路技术.
3.1网络层主要功能
网络层建立网络连接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主要功能:
3.1.1路由选择继.
3.1.2激,终止网络连接.
3.1.3条数据链路复用条网络连接,采取复用技术 .
3.1.4差错检测与恢复.
3.1.5排序,流量控制.
3.1.6服务选择.
3.1.7网络管理.
3.2网络层标准简介
网络层些主要标准:
3.2.1 ISO.DIS8208:称"DTE用X.25组级协议"
3.2.2 ISO.DIS8348:称"CO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
3.2.3 ISO.DIS8349:称"CL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
3.2.4 ISO.DIS8473:称"CL 网络协议"
3.2.5 ISO.DIS8348:称"网络层寻址"
3.2.6 除述标准外,许标准些标准都解决网络层部功能,所往往需要网络层同使用几标准才能完整网络层功能.由于面网络同,网络层采用同标准组合.
具放特性网络数据终端设备,都要配置网络层功能.现市场销售网络硬设备主要网关路由器.
4.传输层
传输层两台计算机经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第端端层具缓冲作用网络层服务质量能满足要求服务加提高满足高层要求;网络层服务质量较用少工作传输层进行复用即网络连接创建逻辑连接 传输层称运输层.传输层存于端放系统,介于低3层通信网系统高3层间层,重要层.源端目端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低高层.
既存事实即世界各种通信网性能存着差异.例电交换网,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网都互连,提供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信费用各相同.于层说,却要求性能恒定界面.传输层承担功能.采用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调节述通信网差异,使层受.
外传输层要具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层屏蔽通信网些面细节与差异.传输层面数据象已网络址主机址,层界面端口.述功能终目提供靠,误数据传输.传输层服务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连接释放阶段3阶段才算完完整服务程.数据传送阶段般数据传送加速数据传送两种传输层服务5种类型.基本满足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费用各种同需要.传输层协议标准几种:
4.1 ISO8072:称"面向连接传输服务定义"
4.2 ISO8072:称"面向连接传输协议规范"
5.层
层提供服务使应用建立维持并能使获同步层使用校验点使通信通信失效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种能力于传送文件极重要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放系统高3层面应用进程提供布处理管理,信息表示,恢复差错等.
层同要担负应用进程服务要求运输层能完部工作,给运输层功能差距弥补.主要功能管理数据流同步重新同步要完些功能,需要由量服务单元功能组合,已经制定功能单元已几十种.现层主要功能介绍.
5.1实体间建立连接给两等服务用户建立连接,应该做几项工作:
5.1.1址映射运输址
5.1.2选择需要运输服务质量参数(QOS)
5.1.3参数进行协商
5.1.3识别各连接
5.1.4传送限透明用户数据
5.2数据传输阶段
阶段两用户间实现组织,同步数据传输.用户数据单元SSDU,协议数据单元SPDU.用户间数据传送程SSDU转变SPDU进行.
5.3连接释放
连接释放通"序释放","废弃""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释放连接.层标准使连接建立阶段能进行功能协商便于其际标准参考引用,定义12种功能单元.各系统根据自身情况需要核功能服务单元基础,选配其功能单元组合理服务集.层主要标准"DIS8236:服务定义""DIS8237:协议规范".
6.表示层
表示层作用异种机通信提供种公共语言便能进行互操作种类型服务所需要同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数据表示同例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部PC机使用ASCII码种情况便需要层完种转换
通前面介绍,我看,层5层完端端数据传送,并且靠,差错传送.数据传送手段目,终要实现数据使用.由于各种系统数据定义并完全相同,易明白例键盘,其某些键含义许系统都差异.自给利用其系统数据造障碍.表示层应用层担负消除种障碍任务.
于用户数据说,两侧面析,数据含义称语义,另数据表示形式,称做语.像文字,图形,声音,文种,压缩,加密等都属于语范畴.表示层设计3类15种功能单位,其文管理功能单位沟通用户间数据编码规则,便双致数据形式,能够互相认识.ISO表示层服务,协议,文本通信符制定DP8822,DP8823,DIS6937/2等系列标准.
7.应用层
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特性组并称服务元素些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些则较少类应用程序使用应用层放系统高层,直接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其作用实现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同,完系列业务处理所需服务.其服务元素两类: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CASE提供基本服务,应用层任何用户任何服务元素用户主要应用进程通信,布系统实现提供基本控制机制.特定服务SASE则要满足些特定服务,文卷传送,访问管理,作业传送,银行事务,订单输入等.
些涉及虚拟终端,作业传送与操作,文卷传送及访问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图形核系统,放系统互连管理等等.应用层标准DP8649"公共应用服务元素",DP8650"公共应用服务元素用协议",文件传送,访问管理服务及协议.
讨论:OSI七层模型理论模型实际应用则千变万化更作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依据;数应用说协议族(即协议堆栈)与七层模型作致应看看实际用特定协议属于七层某层包括层功能
层处:
1.使容易探讨理解协议许细节
2.各层间标准化接口允许同产品提供各层功能部(路由器三层)或者提供协议功能部(Win95Microsoft TCP/IP)
3. 创建更集环境
4. 减少复杂性允许更容易编程改变或快速评估
5. 用各层headerstrailers排错
6.较低层较高层提供服务
7. 复杂网络划更容易管理层

⑹ 数据链路层 为什么分成两层

常见的IEEE 802系列标准中,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部分:(1)逻辑链接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子层;(2)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其中MAC子层是制定如何使用传输媒体的通信协议,如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的CSMA/CD协议中,MAC子层规定如何在总线型网络结构下使用传输媒体;IEEE 802.4令牌总线(Token-Bus)标准中,MAC子层规定了如何在总线的网络结构下利用讯标(Token)控制传输媒体的使用;IEEE 802.5令牌环(Token-Ring)标准中,MAC子层规定了如何在环状网络结构下利用讯标来控制传输媒体的使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中,MAC子层规定如何在无线局域网络的结构下控制传输媒体的使用。
LLC子层的主要工作是控制信号交换、数据流量控制(Data Flow Control),解释上层通信协议传来的命令并且产生响应,以及克服数据在传送的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如数据发生错误,重复收到相同的数据,接收数据的顺序与传送的顺序不符等)。在LLC子层方面,IEEE 802系列标准中只制定了一种标准,各种不同的MAC都使用相同的LLC子层通信标准,使更高层的通信协议可不依赖局域网络的实际架构。
不同工作站的网络层通信协议可通过LLC子层来沟通。由于网络层上可能有许多种通信协议同时存在,而且每一种通信协议又可能同时与多个对象沟通,因此当LLC子层从MAC子层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必须能够判断要送给网络层的哪一个通信协议。为了达到这种功能,LLC子层提供了所谓的“服务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服务,通过它可以简化数据转送的处理过程。为了能够辨认出LLC子层通信协议间传送的数据属于谁,每一个LLC数据单元(LLC Data Unit)上都有“目的地服务点”(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 DSAP) 和“原始服务点”(Source Service Access Point,SSAP)。一对DSAP与SSAP即可形成通信连接。由SSAP送出来的数据经过LLC子层的传送之后便送给DSAP,反之亦然。因此DSAP与SSAP成为独立的联机通信,彼此间所传送的数据不会与其他联机通信的数据交换。当然在传送的过程中所有联机通信的数据都必须经由惟一的MAC管道来传送。

http://www.51cto.com/art/200707/50528.htm
这里有解释

⑺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无线局域网(wlan)的特点 (1)
1.1.1 传输方式 (1)
1.1.2 无线组网特点 (2)
1.1.3 安全性等同于有线 (2)
1.2 wlan的应用 (3)
1.3 无线局域网(wlan)的标准 (4)
1.3.1 802.11家族 (4)
1.3.2 蓝牙 (6)
1.3.3 家庭网络homerf (7)
1.3.4 irda (7)
第2章 基本概念 (8)
2.1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8)
2.1.1 目的地址不等于目的物理位置 (8)
2.1.2 传输媒介对设计的影响 (8)
2.1.3 处理移动站点(sta)的影响 (8)
2.1.4 与ieee 802其他协议层的交互作用 (9)
2.2 ieee 802.11b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 (9)
2.2.1 将独立的基本服务集(bss)作为一个ad hoc网络 (10)
2.2.2 分发系统概念 (10)
.2.2.3 扩展服务集(ess)和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的区别 (11)
2.2.4 区域概念 (12)
2.2.5 与有线局域网的综合 (13)
2.3 逻辑服务接口 (14)
2.3.1 站点服务(ss) (14)
2.3.2 分发系统服务(dss) (15)
2.3.3 多维逻辑地址空间 (15)
2.4 服务概述 (16)
2.4.1 信息在分发系统中的分发 (16)
2.4.2 支持分发服务的服务 (17)
2.4.3 访问和机密性控制服务 (18)
2.5 各个服务间的关系 (20)
2.5.1 1类帧 (21)
2.5.2 2类帧 (22)
2.5.3 3类帧 (22)
2.6 支持服务的帧内容 (23)
2.6.1 数据 (23)
2.6.2 关联 (23)
2.6.3 重新关联 (24)
2.6.4 取消关联 (24)
2.6.5 加密 (25)
2.6.6 鉴权 (25)
2.6.7 取消鉴权 (26)
2.7 参考模型 (26)
第3章 mac层服务 (27)
3.1 mac层服务概述 (27)
3.1.1 异步数据服务 (27)
3.1.2 安全服务 (27)
3.1.3 媒介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排序 (27)
3.2 详细的服务规范 (28)
3.2.1 mac数据服务 (28)
第4章 帧格式 (32)
4.1 mac帧格式 (32)
4.1.1 描述约定 (32)
4.1.2 通用帧格式 (33)
4.1.3 域 (33)
4.2 帧格式类型 (40)
4.2.1 控制帧 (40)
4.2.2 数据帧 (44)
4.2.3 管理帧 (47)
4.3 管理帧帧实体的组成部分 (52)
4.3.1 固定域 (52)
4.3.2 信息单元 (57)
第5章 鉴权与加密 (63)
5.1 鉴权服务 (63)
5.1.1 开放系统鉴权 (63)
5.1.2 共享密钥鉴权 (64)
5.2 wep算法 (66)
5.2.1 介绍 (66)
5.2.2 wep算法的特性 (67)
5.2.3 wep加密原理 (67)
5.2.4 wep算法的技术规范 (69)
5.2.5 wep帧实体扩展 (69)
5.3 与安全性相关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属性 (70)
第6章 mac层功能介绍 (72)
6.1 mac体系结构 (72)
6.1.1 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碰撞回避(csma/ca)机制 (72)
6.1.2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73)
6.1.3 集中协调功能(pcf) (73)
6.1.4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集中协调功能(pcf)的共存 (74)
6.1.5 分段/分段重组概述 (74)
6.1.6 mac层数据服务 (75)
6.2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75)
6.2.1 载波侦听机制 (76)
6.2.2 mac级应答 (76)
6.2.3 帧间间隔(ifs) (76)
6.2.4 随机退避时间 (78)
6.2.5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访问规程 (79)
6.2.6 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p)的定向传送规程 (85)
6.2.7 广播和多目标传输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p)传送规程 (85)
6.2.8 ack(应答)规程 (86)
6.2.9 拷贝帧的检测和恢复 (87)
6.2.10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的定时关系 (87)
6.3 集中协调功能(pcf) (88)
6.3.1 无竞争期间(cfp)结构和定时 (89)
6.3.2 集中协调功能(pcf)访问规程 (91)
6.3.3 集中协调功能(pcf)传输规程 (92)
6.3.4 无竞争轮询列表 (95)
6.4 分段 (96)
6.5 分段重组 (97)
6.6 多速率支持 (98)
6.7 帧交换顺序 (98)
6.8 媒介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发送限制 (100)
第7章 层管理 (101)
7.1 管理模型概述 (101)
7.2 通用管理原语 (101)
7.3 媒介访问控制子层管理实体服务访问点(mlme sap)接口 (102)
7.3.1 功率管理 (103)
7.3.2 扫描 (104)
7.3.3 同步 (107)
7.3.4 鉴权 (109)
7.3.5 取消鉴权 (111)
7.3.6 关联 (114)
7.3.7 重新关联 (116)
7.3.8 去关联 (118)
7.3.9 复位 (120)
7.3.10 构建(构建一个新的bss) (121)
7.4 物理层管理实体服务访问点(plme sap)接口 (124)
7.4.1 物理层管理实体复位请求原语(plme-reset.request) (124)
7.4.2 物理层管理实体特性请求(plme-characteristics.request) (124)
7.4.3 物理层管理实体特性证实原语(plme-characteristics.confirm) (125)
7.4.4 物理层管理实体直接序列扩频测试模式请求原语(plme-dssstestmode.request) (127)
7.4.5 物理层管理实体直接序列扩频测试输出请求原语(plme-dssstestoutput.request)(128)
第8章 mac层管理实体 (130)
8.1 同步 (130)
8.1.1 基本途径 (130)
8.1.2 同步维护 (130)
8.1.3 捕获同步,扫描 (132)
8.1.4 调整站点(sta)的定时器 (135)
8.1.5 跳频物理层(fh phy)的定时同步 (135)
8.2 功率管理 (136)
8.2.1 基础网络中的功率管理 (136)
8.2.2 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中的功率管理 (141)
8.3 关联和重新关联 (144)
8.3.1 站点(sta)关联规程 (145)
8.3.2 访问点(ap)关联规程 (145)
8.3.3 站点(sta)重新关联规程 (145)
8.3.4 访问点(ap)重新关联规程 (145)
8.4 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定义 (146)
8.4.1 站点(sta)管理属性 (146)
8.4.2 mac属性 (147)
第9章 物理层(phy)服务技术规范 (150)
9.1 范围 (150)
9.2 物理层(phy)功能 (150)
9.3 物理层(phy)服务技术规范详述 (150)
9.3.1 应用范围和领域 (150)
9.3.2 服务概述 (150)
9.3.3 mac和phy的交互概述 (151)
9.3.4 基本服务和选项 (151)
9.3.5 物理层服务访问点(phy-sap)服务详细描述 (152)
第10章 高速直接序列扩频物理层技术规范 (159)
10.1 概述 (159)
10.1.1 范围 (159)
10.1.2 高速物理层功能实体 (160)
10.1.3 服务说明 (160)
10.2 高速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子层 (161)
10.2.1 概述 (161)
10.2.2 物理层收敛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p)的格式 (161)
10.2.3 plcp pp各个域的定义 (163)
10.2.4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high rate phy)数据扰码器和解扰器 (169)
10.2.5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的发送规程 (169)
10.2.6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的接收规程 (172)
10.3 高速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 (175)
10.3.1 plme_sap子层管理原语 (175)
10.3.2 高速phy mib (176)
10.3.3 直接序列扩频物理层(phy)的特性 (176)
10.3.4 高速发送时间(txtime)的计算 (177)
10.3.5 矢量描述 (177)
10.4 高速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 (178)
10.4.1 应用的范围和场合 (178)
10.4.2 服务概述 (178)
10.4.3 交互概述 (178)
10.4.4 基本服务和选项 (178)
10.4.5 物理媒介依赖服务访问点(pmd_sap)服务详细规范 (179)
10.4.6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通用工作规范 (188)
10.4.7 物理媒介依赖(pmd)发送技术规范 (198)
10.4.8 物理媒介依赖(pmd)接收机技术规范 (202)
第11章 2.4 ghz频带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phy)技术规范 (204)
11.1 概述 (204)
11.1.1 范围 (204)
11.1.2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phy)的功能 (204)
11.1.3 服务规范方法与符号 (205)
11.2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子层 (205)
11.2.1 概述 (205)
11.2.2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帧格式 (205)
11.2.3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组成域的定义 (206)
11.2.4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phy)数
据扰码器和解扰器 (207)
11.2.5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的数据调制和调制速率的改变 (209)
11.2.6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发送规程 (209)
11.2.7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接收规程 (211)
11.3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 (213)
11.3.1 物理层管理实体服务访问点(plme_sap)子层的管理原语 (213)
11.3.2 直接序列扩频物理层(dsss phy)管理信息数据库 (214)
11.3.3 直接序列物理层(ds phy)的特性 (214)
11.4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媒介依赖子层 (215)
11.4.1 应用的范围和领域 (215)
11.4.2 服务概述 (216)
11.4.3 交互作用概述 (216)
11.4.4 基本服务和选项 (216)
11.4.5 物理媒介依赖服务访问点(pmd_dap)的详细服务技术规范 (218)
11.4.6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通用操作技术规范 (227)
11.4.7 物理媒介依赖发送技术规范 (229)
11.4.8 物理媒介依赖(pmd)接收机技术规范 (233)
第12章 跳频扩频物理层技术规范 (235)
12.1 概述 (235)
12.1.1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概述 (235)
12.1.2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的功能 (235)
12.1.3 服务规范方法和符号 (236)
12.2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phy)特定的服务参数清单 (236)
12.2.1 概述 (236)
12.2.2 发送矢量(txvector)的参数 (236)
12.2.3 接收矢量(rxvector)的参数 (237)
12.3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子层 (237)
12.3.1 概述 (237)
12.3.2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帧格式 (238)
12.3.3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状态机 (241)
12.4 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服务访问点(sap)层管理 (252)
12.4.1 概述 (252)
12.4.2 跳频(fh)物理层(phy)特定的mac子层管理实体(mlme)规程 (252)
12.4.3 跳频(fh)物理层(phy)管理实体状态机 (252)
12.5 跳频扩频(fhss)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服务 (254)
12.5.1 应用范围和场合 (254)
12.5.2 服务概述 (254)
12.5.3 交互作用概述 (255)
12.5.4 基本服务与选项 (255)
12.5.5 物理媒介依赖服务访问点(pmd_sap)详细的服务技术规范 (256)
12.6 跳频扩频(fhss pmd)子层,1.0 mb/s (261)
12.6.1 1.0 mb/s pmd的通用操作技术规范 (261)
12.6.2 常规规则要求 (262)
12.6.3 工作频率范围 (262)
12.6.4 工作信道数量 (262)
12.6.5 工作信道的中心频率 (263)
12.6.6 占用信道带宽 (265)
12.6.7 最小跳频速率 (265)
12.6.8 跳频序列 (265)
12.6.9 多余辐射 (279)
12.6.10 调制 (279)
12.6.11 信道数据速率 (280)
12.6.12 信道切换/设置时间 (280)
12.6.13 从接收转换到发送的转换时间 (280)
12.6.14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发送技术规范 (280)
12.6.15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接收技术规范 (282)
12.6.16 工作温度范围 (283)
12.7 跳频扩频(fhss)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2.0 mb/s (284)
12.7.1 概述 (284)
12.7.2 四进制gfsk调制 (284)
12.7.3 信道数据速率 (285)
12.8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管理信息数据库(mib) (286)
12.9 跳频(fh)物理层(phy)的特性 (293)
附录a 专业术语定义 (295)
附录b 缩写词 (301)

⑻ 网络七层协议具体是什么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7层的功能: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数据链路层:他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歌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层:OSI的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连接头、针、针的使用、电流、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示例:Rj45,802.3等。
OSI分层的优点:
(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个层的功能。
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层次式结构,即将一个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处在高层次的系统仅是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层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较低层次也仅是使用从高层系统传送来的参数,这就是层次间的无关性。因为有了这种无关性,层次间的每个模块可以用一个新的模块取代,只要新的模块与旧的模块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接口,即使它们使用的算法和协议都不一样。
网络中的计算机与终端间要想正确的传送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数据传输的顺序、数据的格式及内容等方面有一个约定或规则,这种约定或规则称做协议。网络协议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1、语义:

是对协议元素的含义进行解释,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所规定的语义是不同的。例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得到的响应等。
2、语法:
将若干个协议元素和数据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所应遵循的格式,也就是对信息的数据结构做一种规定。例如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等。
3、时序:
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例如在双方进行通信时,发送点发出一个数据报文,如果目标点正确收到,则回答源点接收正确;若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则要求源点重发一次。
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主要计算机生产厂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但它们都属于专用的。
为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 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OSI 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见图1。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议层(S)、表示层(P)、应用层(A)。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第四层到第七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而一层到三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
1.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1.1媒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DTE既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而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1.2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1.2.1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1.2.2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1.3物理层的一些重要标准
物理层的一些标准和协议早在OSI/TC97/C16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前就已制定并在应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并采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下面将一些重要的标准列出,以便读者查阅.ISO2110:称为"数据通信----25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它与EIA(美国电子工
业协会)的"RS-232-C"基本兼容。ISO2593:称为"数据通信----34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ISO4092:称为"数据通信----37芯DTE/DEC----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与EIARS-449兼容。CCITT V.24: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其功能与EIARS-232-C及RS-449兼容于100序列线上.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媒体是长期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叫作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2.1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2.1.1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2.1.2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2.1.3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2.1.4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2.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发对等实体间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为了顺利完成对网络层的服务。主要协议如下:
2.2.1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字符来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种链路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2.2.2ISO3309--1984:称为"HDLC 帧结构".ISO4335--1984:称为"HDLC 规程要素 ".ISO7809--1984:称为"HDLC 规程类型汇编".这3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
2.2.3ISO7776: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
2.3链路层产品
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认为属于链路层,对些还有争议.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IEEE802.3情况下,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下图所示为IEEE802.3LAN体系结构。
AUI=连接单元接口 PMA=物理媒体连接
MAU=媒体连接单元 PLS=物理信令
MDI=媒体相关接口
3.网络层
网络层的产生也是网络发展的结果.在联机系统和线路交换的环境中,网络层的功能没有太大意义.当数据终端增多时.它们之间有中继设备相连.此时会出现一台终端要求不只是与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终端通信的情况,这就是产生了把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链接起来的问题,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寻径.另外,当一条物理信道建立之后,被一对用户使用,往往有许多空闲时间被浪费掉.人们自然会希望让多对用户共用一条链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出现了逻辑信道技术和虚拟电路技术.
3.1网络层主要功能
网络层为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3.1.1路由选择和中继.
3.1.2激活,终止网络连接.
3.1.3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取分时复用技术 .
3.1.4差错检测与恢复.
3.1.5排序,流量控制.
3.1.6服务选择.
3.1.7网络管理.
3.2网络层标准简介
网络层的一些主要标准如下:
3.2.1 ISO.DIS8208:称为"DTE用的X.25分组级协议"
3.2.2 ISO.DIS8348:称为"CO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
3.2.3 ISO.DIS8349:称为"CL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无连接)
3.2.4 ISO.DIS8473:称为"CL 网络协议"
3.2.5 ISO.DIS8348:称为"网络层寻址"
3.2.6 除上述标准外,还有许多标准。这些标准都只是解决网络层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网络层中同时使用几个标准才能完成整个网络层的功能.由于面对的网络不同,网络层将会采用不同的标准组合.
在具有开放特性的网络中的数据终端设备,都要配置网络层的功能.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网络硬设备主要有网关和路由器.
4.传输层
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连接上创建多个逻辑连接。 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但是很重要的一层.因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
有一个既存事实,即世界上各种通信子网在性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子网都可互连,但它们提供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信费用各不相同.对于会话层来说,却要求有一性能恒定的界面.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它采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会话层感受不到.
此外传输层还要具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对会话层屏蔽通信子网在这些方面的细节与差异.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和会话层的界面端口.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连接释放阶段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传输层服务分成5种类型.基本可以满足对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费用的各种不同需要.传输层的协议标准有以下几种:
4.1 ISO8072:称为"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定义"
4.2 ISO8072:称为"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规范"
5.会话层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可使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会话层使用校验点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这种能力对于传送大的文件极为重要。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成开放系统的高3层,面对应用进程提供分布处理,对话管理,信息表示,恢复最后的差错等.
会话层同样要担负应用进程服务要求,而运输层不能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给运输层功能差距以弥补.主要的功能是对话管理,数据流同步和重新同步。要完成这些功能,需要由大量的服务单元功能组合,已经制定的功能单元已有几十种.现将会话层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5.1为会话实体间建立连接。为给两个对等会话服务用户建立一个会话连接,应该做如下几项工作:
5.1.1将会话地址映射为运输地址
5.1.2选择需要的运输服务质量参数(QOS)
5.1.3对会话参数进行协商
5.1.3识别各个会话连接
5.1.4传送有限的透明用户数据
5.2数据传输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两个会话用户之间实现有组织的,同步的数据传输.用户数据单元为SSDU,而协议数据单元为SPDU.会话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过程是将SSDU转变成SPDU进行的.
5.3连接释放
连接释放是通过"有序释放","废弃","有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来释放会话连接的.会话层标准为了使会话连接建立阶段能进行功能协商,也为了便于其它国际标准参考和引用,定义了12种功能单元.各个系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以核心功能服务单元为基础,选配其他功能单元组成合理的会话服务子集.会话层的主要标准有"DIS8236:会话服务定义"和"DIS8237:会话协议规范".
6.表示层
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会话层来完成这种转换。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层以下5层完成了端到端的数据传送,并且是可靠,无差错的传送.但是数据传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对数据的使用.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键盘,其上的某些键的含义在许多系统中都有差异.这自然给利用其它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应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
对于用户数据来说,可以从两个侧面来分析,一个是数据含义被称为语义,另一个是数据的表示形式,称做语法.像文字,图形,声音,文种,压缩,加密等都属于语法范畴.表示层设计了3类15种功能单位,其中上下文管理功能单位就是沟通用户间的数据编码规则,以便双方有一致的数据形式,能够互相认识.ISO表示层为服务,协议,文本通信符制定了DP8822,DP8823,DIS6937/2等一系列标准.
7.应用层
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有些可为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序使用。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其服务元素分为两类: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和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CASE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它成为应用层中任何用户和任何服务元素的用户,主要为应用进程通信,分布系统实现提供基本的控制机制.特定服务SASE则要满足一些特定服务,如文卷传送,访问管理,作业传送,银行事务,订单输入等.
这些将涉及到虚拟终端,作业传送与操作,文卷传送及访问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图形核心系统,开放系统互连管理等等.应用层的标准有DP8649"公共应用服务元素",DP8650"公共应用服务元素用协议",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服务及协议.
讨论: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应用则千变万化,因此更多把它作为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只将它的协议族(即协议堆栈)与七层模型作大致的对应,看看实际用到的特定协议是属于七层中某个子层,还是包括了上下多层的功能。
这样分层的好处有:
1.使人们容易探讨和理解协议的许多细节。
2.在各层间标准化接口,允许不同的产品只提供各层功能的一部分,(如路由器在一到三层),或者只提供协议功能的一部分。(如Win95中的Microsoft TCP/IP)
3. 创建更好集成的环境。
4. 减少复杂性,允许更容易编程改变或快速评估。
5. 用各层的headers和trailers排错。
6.较低的层为较高的层提供服务。
7. 把复杂的网络划分成为更容易管理的层。

热点内容
sql转换成数据类型int时失败 发布:2024-05-05 06:29:21 浏览:827
苹果手机视频怎么加密 发布:2024-05-05 06:22:08 浏览:919
java反编译工具使用方法 发布:2024-05-05 06:00:38 浏览:218
恋人源码 发布:2024-05-05 05:53:33 浏览:167
安卓平板用什么助手好 发布:2024-05-05 05:51:09 浏览:776
java语义分析 发布:2024-05-05 05:32:39 浏览:755
我的世界服务器房型 发布:2024-05-05 05:31:16 浏览:703
pythonwhere 发布:2024-05-05 05:30:22 浏览:442
免费加密隐身侠 发布:2024-05-05 05:07:54 浏览:614
我的世界模组服务器推荐手机版 发布:2024-05-05 05:02:49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