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采访问题
① 采访父母时该问哪些问题
1、你在什么瞬间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像父母?
我刚结婚的时候,北京的秋末冬初还在卖冬储大白菜。在黄昏的寒风中,我在菜店门口排队,买了二百斤大白菜。用自行车后座几颗几颗地驮着,往住的小平房窗前运送。
驮着第一自行车白菜,骑到半路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怎么这么像我妈妈做的事啊!好像走在我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
我不觉得我哪里像我妈妈,可是这时候我真切感到,我会去做妈妈做过的许多事。
2、生孩子要么早生,要不不生,这句话有道理么?
这话有道理,严重同意前半句,但是如果早没生,那也只能是晚生啦!25岁和35岁,体力精力,那差异不是一般的大!能给孩子的先天优势也不一样。以前人们孩子多,最小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年龄大的时候有的,人们常说老小身体弱。
有了自己的孩子,都想多陪孩子些年月,多陪10年,年轻父母、年老父母大不同。
② 采访父母可以提的问题
写作思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例如,对父母进行的一次采访:
采访者:爸爸妈妈,现在我是采访者,你们是被采访者,我问你们答,可以吗?
父母:可以。
采访者:爸爸,我想请问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况怎样呢?
爸爸:现在还可以,不过09年的金融风暴还是有挺大影响的,现在正在慢慢恢复。
采访者:妈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子女教育的有什么观点或看法呢?
妈妈: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厌恶劳动的思想。
采访者:爸爸,请问您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觉得应该让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尊重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的对于快乐、温暖、安全、生存、爱、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
采访者:妈妈,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妈妈: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多思考,多做习题。不然请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绩的。
采访注意事项相关:
一、采访前的准备:
1、掌握与采访内容有关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2、翻阅与报道有关的文件及历史和现实资料。
3、制定采访方案和提纲。
二、创造轻松融洽的气氛:
1、 注意第一印象,采访按时赴约,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态度应端正、诚恳、衣着整洁。
2、寻找媒介,拉近心理距离。
3、用身体的动作表示对采访对象的理解,采用接近被采访者身体的位置以便增加彼此的亲切感。
4、面部表情应是感兴趣,保持适当的眼光交流。
5、注意倾听,及时反馈,在适当的时候要补充说明,必要时表述对方内容,解释对方意思。
6、避免因不感兴趣而忽略采访对象及他说的话。
7、避免争论和喧宾夺主。
三、注意说话艺术:
1、采访中要努力与采访对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关系才能把采访引向深入。
2、对善言谈者,要耐心听取;对离题漫无边际的谈话要注意引导,不要显得不耐烦或急躁。
3、对不善言谈者,要轻声慢语,不退不逼,帮助对方回忆和思考。
4、 对不肯交流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没有时间交谈者,要见缝插针,粘住不放。
5、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6、最好一次只问一件事情,有针对性。
四、携带物品齐全:
1、一部DV。
2、一副三脚架。
3、一部数码相机。
4、一支录音笔或一个可录音MP3。
③ 超急!!!采访父母主题,需要相关问题。
1、爸爸妈妈,你们还记得我出生时的模样吗?
2、我小时候最令你们感动和烦恼的一件事分别是什么?
3、我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什么大的改变?
4、把我养这么大,你们算过吗:在我身上花费了多少?
5、我做错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后悔生我?
6、我对于你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主题一致,都是本着增进亲情和理解,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表达你对父母的爱。中国人太含蓄。比如第4个问题,一般父母都会回答“没有”,这时你就可以对父母说出你的感恩。记住:世上最无私的爱是父母给予的!只管付出,不去想有没有回报。
④ 采访家长提什么问题
采访家长可提一些比如平常是怎么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在教育孩子上应该注意些什么?现代孩子教育应从几方面入手?怎样使孩子更好容入现在大集体而不产生自私自立的性格。
⑤ 采访父母养育过程中辛苦的采访稿
如下:
1、爸爸妈妈,你们还记得我出生时的模样吗?
2、我小时候最令你们感动和烦恼的一件事分别是什么?
3、我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什么大的改变?
4、把我养这么大,你们算过吗:在我身上花费了多少?
5、我做错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后悔生我?
6、我对于你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采访稿相关延伸: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