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董必武访问

董必武访问

发布时间: 2022-07-20 14:44:30

A. 井岗山还是井冈山,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是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邮政编码: 343600,电话区号: 0796。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屏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又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同时还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十佳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2007年5月8日,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 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井冈山,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 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绿色明珠流光溢彩”。从红色中走来,向绿色中走去,希望您能走进井冈山,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黄洋界、龙潭、主峰、桐木岭、湘洲、笔架山、仙口八大景区。八大景区目前只不同程度地开发建设了四大景区,开发潜力巨大。主峰1597.6米。

井冈山集革命人文景观与旖旎的自然风光为一体,革命胜迹壮丽河山交相辉映光照千秋,风景名胜区有60多个景点,320多处景观景物。景观分为八大类:峰峦、山石、瀑布、气象、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及高山田园风光,还较好地保存了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旧址遗迹29处,其中10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巍峨群峰矗立,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有气势磅礴的云海,瑰丽灿烂的日出,十里绵延的杜鹃长廊和蜚声中外的井冈山主峰。
井冈山属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景点,汇雄。奇、险、峻。秀、幽的自然风光特点,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为14.2℃。是从事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革命传统。旅游风光。避暑疗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之地。当年郭沫若游览井冈山时曾感慨万千,挥毫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今天,井冈山正以崭新独特的面貌迎接国内外嘉宾的光临。

B. 2014年为人民服务的有哪些人什么事迹

焦裕禄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同志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生产队的牲口咋样?他让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项工作: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安排好群众生活.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保证不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由哪个大队热情接待,保证吃得饱,住的暖.第五、教育全体党员,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情况迅速报告县委.
这天,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同志的屋里的电灯亮了一夜.第二天黎明.他就把同志们叫起来开会.他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说罢,就领着大家,顶风冒雪出发了.
这天,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六、 与病魔顽强斗争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已的病放在心里.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工作忙,离不开.”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让他服下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可当他发现别的同志有了病时,却总是关心备至.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乡下患病,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摧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同志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有一次,焦裕禄同志和县委办公室一位同志去三义寨公社检查工作.走到半路,他的肝病发作,疼得厉害,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到公社,大家看他脸色不好,劝他休息一会,他笑笑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焦裕禄同志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按着作疼的肝部记笔记.剧烈的肝疼使他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中掉下来.但是他仍然坚持听下去.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使同志们非常感动.
一九六四年三月.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到了严重关头,兰考人民除“三害”的斗争也达到了高潮.他心潮汹涌澎湃,兰考人民抗灾斗争的情景一幕幕映现在眼前,他从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实干精神中,预见到兰考美好的未来.他满腔热情地坐在桌前,想动手写一篇题为,《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文章,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一、设想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班子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变,外地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原子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文章只开了个头,肝病又严重发作了,病魔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党组织决定送他到外地治疗.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呵!一年多来,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他已经跑遍一百二十多个.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除“三害”斗争.正象一个指挥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离开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一样,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他不时深情地回顾着兰考城内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带着旺盛的精力回来和群众一块战斗呵!他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在火车开动的前几分钟,他还在认真地布置工作,要县委的同志们抓好抗灾斗争.
在医院里,焦裕禄同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无论肝疼得多么厉害,从来都不让护士多照顾自己.
焦裕禄同志的病越来越严重,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里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心里非常焦急,恳切的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五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了.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他的大女儿到医院里去看他,他深情地说:“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 .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终年四十二岁!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修养》.
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第四部分 挥泪继承壮士志
誓将遗愿化宏图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病逝了.焦裕禄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迫悼会上,一位农民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兰考人民的心里话:“俺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这就是兰考人民最重要的誓言,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大的干劲,更多的汗水,努力改造着焦裕禄同志生前战斗过的兰考大地.
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艰苦创业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忘我奉献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党的领导和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心彻底改变兰考面貌,在这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同志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遗愿,正在兰考人民的继续奋斗中逐步变为现实.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连续发表社论,高度赞扬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66年9月15日,毛主席亲切接见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并合影留念.同年10月1日,毛主席又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周恩来总理也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风.董必武代主席亲自写五言长诗,歌颂焦裕禄同志的革命

C. 约翰·S·谢伟思的迪克西使团

194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接到董必武发自重庆的电报。电报说:“美观察组头一批九人,定于二十日飞延。成员包括包瑞德武官、医生卡斯伯格、二十航空队的多伦、美军司令部的谢伟思、十四航空队的斯特尔,及四名军事人员。任务是与中国新力量合作。他们主要商量在边区及敌后根据地建设机场问题,了解我实际情况,观察我与苏联的真实关系。人员包括有陆军、航空、电讯、医药等方面的人。” 22日,观察组的专机飞抵延安。中国共产党对美军观察组的到来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提出:“这次外国记者、美军人员来我边区及敌后根据地便是对我新民主中国有初步认识后有实际接触的开始。因此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后来,包瑞德在写给上司的报告中说:“八路军给予美国陆军的衷心合作和实际协助几乎是尽善尽美的。”
谢伟思在延安一住就是近三个月。在延安期间,他多次会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董必武、杨尚昆等中共领导人。其中,与毛泽东的谈话多达50余次。毛泽东多次对别人讲,谢伟思等人是他的朋友。他还见到了从各抗日根据地去延安开会和汇报工作的中共将领,如陈毅、林彪、聂荣臻等。毛泽东在和他的多次谈话中表达了中共对美国的善意和期望,并希冀美国作出积极回应。毛泽东的谈话由谢伟思及时、详尽地报告给美国政府,然而却在美国国务院的档案室里被束之高阁,尘封了24年。
谢伟思根据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在报告中这样写道:“美军观察组人员及迫降的美空军人员几乎访问了华北和华中所有重要的中共控制区。他们的所见所闻证实了中共所声称的对敌占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有效控制。”“迄今,对我们证实这点帮助最大的是从这些地区被护送到安全地带的大批美国空军人员(现有70名)。”“从他们的获救处到达终点,有些飞行员在中共控制区内行进约1000英里(约1600多公里)。他们在抗日军民护送下从山海关附近毗邻满洲的海滩途经北平抵达延安。在苏北着陆的另一些人穿越苏皖两省到达安全地带。还有一批人从与南京隔水相望的江北被送到山西。中共曾在上海、汉口、广州、南京和太原附近(均为日军占领的要地)解救了美国飞行员。他们在离日军机场和碉堡咫尺之遥处安全着陆后,穿越日军控制的铁路线多达百次。不言而喻,要将盎格鲁—萨克逊人在中国偷偷转移是很难的,除非要穿越铁路和离日军近处。然而,事实上,所有的遣送行动都在光天化日下进行且无需遮掩。一路上,庆祝会、欢迎会和演讲会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根据地的报纸不断提到这些过路客人,有的飞行员连美国军装都懒得更换。以下结论无疑是正确的:1.我们必须承认中共关于他们控制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广大农村的说法总体上是对的。2.我们过去一向将这些地区统称为‘日占区’的提法要修正。日军只控制了点和线,其余广大地区实为我方势力所控制。”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谢伟思相信:“中共早晚会成为执政党。”在与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多次交谈后,谢伟思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很想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得到美国的支持,中共也想在战争结束后,在经济方面与美国人合作。 同时,延安与重庆的强烈的反差也使他更为厌恶国民党政权。谢伟思的观点在当时在华的美国人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费正清后来也回忆说:“在1945年,许多美国人认为,如果当权的政府垮台,中国人还好过些。”
针对蒋介石和美国国内有些人宣扬中共是苏联的“附庸”和“代理人”的诬蔑,谢伟思以其敏锐的观察和精辟的分析给予了有力驳斥。他在报告中说:“目前在延安仅有三名俄国人,其中一位是名叫奥洛夫的外科医生。他自己说他不是职业军人,只不过是在1938年应征入伍而已。他于1942年获准离职三年,并在11月乘最后一架俄国飞机抵达延安。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外科医生。他带来了一些新的医疗技术,终日在延安中央医院忙于做手术。另两名俄国人是‘塔斯社’代表,于1942年来接替他们的前任。在延安,没有任何人把他们当成重要人物。他们来时不会讲中国话,现在也说不好。他们身上毫无‘中国通’的特征。他们看上去和中共主要领导人并不熟悉……事实上,除非在重大社交场合,他们很少露面,即便出外活动,也消失在普通人群之中。在中共控制的所有地区内,除了从像天津那样的城市来的白俄难民外,看不到其他俄国人,而这些白俄总是被当作潜在的日本间谍受到特别的怀疑和监视。”
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达官贵人醉生梦死、夜夜笙歌,等级森严、特务横行的重庆来到延安,谢伟思不禁觉得耳目一新。我们还是引述一下他在报告中对抗日根据地描述的片断:“我们一行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我们似乎来到了另一个国家,见到了不同的人民。精神面貌和气氛是如此之不同。一位生长在中国的军官说:‘我觉得需要好好地感受一下此地真正的中国气息。’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另一种气氛。在他们的谈话和行动中看不到装腔作势和繁文缛节。无论官员和平民在对待我们抑或中国人自己彼此相待时均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和友善。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受到广泛的尊敬。他们平易近人,没有人在他们面前奴颜婢膝。他们经常和大众打成一片。在重庆经常看见的动辄岗哨林立、如临大敌的紧张局面在此一概不见。一眼望去,延安没有警察,也很少看见士兵。没有乞丐,没有极端贫困的迹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非常简朴。除农民外,几乎所有的人均穿一种土布缝制的中山装式的制服。在穿着、生活和娱乐方面看不到奢华和铺张。”关于延安的抗战气氛,谢伟思写道:“这里充满信心。战争是近旁和切实的存在。没有失败主义,而只有信心。没有对战争的厌倦情绪。”

D. 井冈山是什么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 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解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8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58平方公里。

E. 井冈山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旅游景点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住在这栋民房的中厅和右后间。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单衣,睡稻草,晚上点一根灯芯的油灯,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着作。十里杜鹃天然长廊 提到井冈山就不能不说杜鹃花,井冈山有着着名的“十里杜鹃天然长廊”,每到春天,在陡峭的山脊上,盛开的杜鹃花密密匝匝地伸向蓝天,映红了五百里井冈山。 别处的杜鹃是灌木,而井冈山的杜鹃却是乔木型的,它们每棵都高达十五米以上,干围一米左右,开出的花朵呈五角形,大的如碗口,小的像纽扣,有的一棵树上竟开着几种颜色的花。主峰 主峰景区包括:五指峰、水口、双马石和荆竹山。 五指峰,又名井冈山主峰,山峰并列如五指,因而得名。五指峰位距茨坪西南六公里,海拔1586米,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景区内山峦叠峰,沟壑纵横,飞瀑展链,动植物物种特别丰富,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洞、有鸟兽的原始深秀的旅游景区。 水口在五指峰左侧,距茨坪九公里。这里风光极美,尤以曲溪幽谷、碧潭峰峦和杜鹃林为胜。主要景点有水口河谷、金牛戏水、百叠泉、彩虹瀑(飞龙瀑)、锁龙潭、藏星岩、龙门等。当今,《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1968年夏游览水口景区后,写诗《井冈风光》赞美水口: 水口别开一片情,剑谷琴溪伴我行。 深山含笑迎远客,石门壁立锁飞龙。 藏星崖下接火种,将军顶上沐雄风。 幽到心头人欲醉,不忘昔日喊杀声。笔架山 笔架山景区包括:笔架山、朱砂冲、黄坳三个组成部分。 笔架山位距茨坪西南面三十五公里,海拔1357米。笔架山主要由中峰 (扬眉峰)、西峰(望指峰)、东峰(观岛峰)三大峰组成,一个“山”字形。远望犹如古代的笔架,故名笔架山。整个笔架山景区也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但笔架山是自然最观。笔架山雄伟壮丽,葱茏峻拔,逶迤奇险,风光秀丽。着名的景点景观有七大山峰、五大奇观,还有大小松岛等十余处景点。 朱砂冲哨口位于茨坪南面,海拔635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哨口旁有一洞穴,常有朱砂水溢出。朱砂冲由此而得名。 黄坳,素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大门而着称。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及红军常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的茨坪。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它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在这里,您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如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正是旅游好时节,南京金鹰旅行社最近有多项旅游线路可供选择,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来南京金鹰旅行社咨询一下,你也可以到西祠胡同旅游南京海外国旅*南京金鹰旅行社版看一下,那里有详细的介绍.

F. 江西红色之旅的景点有哪些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 江西红色旅游景点介绍:

井冈山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l、茨坪景区

茨坪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中心,主要游览、参观点有;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该馆建于1959年,现有馆藏革命文物5863件,文献资料5000多份,历史图片4000多幅。馆标是1962年朱德同志重上井冈山时题写的。该馆经过几次维修、完善,以声、光,电和实景模型等现代化手法,再现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建于1985年,1987年10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烈十陵园由纪念堂、雕塑园、碑林和纪念碑四大部分组成,布局新颖、气势恢宏。

南山公园:位于茨坪南端,建于1970年。园内翠竹葱郁、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景色秀丽,石阶蜿蜒而上,沿途有五个凉亭.山顶建有五角形展厅,展厅顶部有五个景观景亭,中央是工农兵群体雕像。登临山顶,可俯瞰茨坪全景,远眺五指峰和笔架山群峰。

挹翠湖游园:该园位于茨坪中心,四周被林荫大道所环绕,游园占地120余亩,园内花扶小径、柳茵匝地、翠堤连渚,园内有挹翠湖、茶亭、亭榭、九曲桥等景点。夜晚,灯光摇曳,真是人间仙境。2000年,造型华美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物在此落成。

茨坪革命旧居旧址群:位于茨坪东山脚下,是一处青瓦黄墙的“干打垒”建筑群。陈列开放的革命旧址共有七处: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军官教导队旧址等,均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居后山上,有一种生长规律和外观很奇特的方竹。

井冈山野生动植物园:座落在狮子岩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内,占地面积1000余亩,是一个以展览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观赏为主,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集科普、宣教;观赏、游乐于一身的特色景点。该园的动物园展览着国内外及井冈山地区特有动物100余种:植物园区栽种植物10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260余种。

红军谷(五马朝天):五马朝天是茨坪中心景区一处独具魅力的新开发的景点,它位于井冈山市茨坪东南面4公里处井遂公路边,面积3平方公里。这里,有斧劈刀削似的险峻山崖,锦段玉屏般的次原始森林,奇特多姿的流泉飞瀑,婉蜒幽静的红军小道,古朴坚实的老石桥,典雅气派的廊桥。同时,只要你愿意,可以体验到猎场射杀的乐趣;只要你勇敢,可以挑战自我,领略攀岩的豪迈。

2、龙潭景区:

该区是井冈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较为集中的一个着名景区,面积889公顷,距茨坪7公里。这里谷幽林深,瀑布成群、奇峰怪石、造型别致、形神兼备。游人无不赞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丁。

龙潭:又称五龙潭,在不到两公里的流程中,五神河水五砍飞越悬崖,形成五个形态相异的瀑布和深潭。由入口处而下,经鹰嘴岩、揽云台,长寿泉、方壶泉,到碧玉潭<青龙瀑)顺山谷而下,依次有黄龙瀑——金锁潭、赤龙瀑——珍珠潭、黑龙潭——飞风潭、白龙潭——仙女潭。这些瀑布成梯级分布,一瀑一潭,百龙瀑落差40米,湍急的水流在错落有致的岩石上维妙维肖地勾勒出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形态,呼之欲出,堪称一绝。

小井:这里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医院——红光医院旧址,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1月,130多名红军重伤病员来不及转移,被敌人全部杀害。在烈士殉难处建有红军烈士墓和纪念碑。

红军洞:洞深十多米,可容纳百人。因红军着名将领张子清师长等曾在这里养伤而得名。

“马撒尿”瀑布:落差82米,瀑布水每隔几秒钟才“哗”地一声涌起一堆数米高的白浪,旋即便像一匹白练轻扬而下,落下悬崖,然后归于平静:几秒钟后再度出现,反复不止。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通俗有趣而又形象化的名字,叫作“马撒尿”。

G. 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的前前后后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对苏联进行访问。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提出了向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基 本外交战略。
毛泽东亲访苏联便是这种基本外交战略的集中体现。此行的使命是与苏联领导人商谈两党两 国之间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了解苏联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商谈和签订有关的条约 和协定。
毛泽东率代表团12月16日到达莫斯科,会见了斯大林,高度评价斯大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贡献,就中苏重要的政治与经济问题交换意见。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有效期30年。
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毛泽东在临别演说中高度评价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与友谊。他赞扬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 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认为这将成为中国建设的榜样。
这次访问,对于增强中苏两党两国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点内容
梦世界国际版服务器ip 发布:2025-05-10 20:35:35 浏览:256
编程树遍历 发布:2025-05-10 20:34:53 浏览:401
快牙怎么传文件夹 发布:2025-05-10 20:29:08 浏览:137
26个字母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 发布:2025-05-10 20:23:21 浏览:619
redhat启动ftp服务 发布:2025-05-10 20:19:19 浏览:864
初级编程视频教程 发布:2025-05-10 20:19:17 浏览:979
云服务器设计制作 发布:2025-05-10 20:06:53 浏览:669
access数据库实用教程 发布:2025-05-10 20:06:06 浏览:342
谷歌怎么收安卓专利 发布:2025-05-10 20:00:55 浏览:450
am27系列存储器 发布:2025-05-10 19:45:48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