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游本昌
1. 《济公》扮演者游本昌个人资料是什么
游本昌(BenchangYou),1933年9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国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北京本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6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
1985年53岁的游本昌因主演8集经典电视剧《济公》而走红。
1989年主演4集神话剧《济公活佛》饰演济公。
1994年创办北京本昌艺术传播中心。
1998年主演20集电视剧《济公游记》饰演济公。
2000年出演哑剧《游先生哑然一笑》。
2005年与出演电视剧《宝莲灯》饰演太上老君。
2009年游本昌自导自演电视剧《了凡》。
2010年,他接连出演电影《剑雨》和《刀见笑》。
2011年主演电影《刀见笑》。
2012年出演电影《画皮2》。
早年经历
曾有人说游本昌活不过十三岁,只有皈依佛才能闯过这一劫。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到了六岁的时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为师,法号乘培。
1939年起,游本昌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小学读书,南京市考棚小学毕业后,曾就读于南京育群中学、商业职业学校、上海立信会计学校。
1951年高中毕业,由南京市文联推荐加入南京文工团。
1952年初随团调任上海华东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同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
1956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
1980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
2. 游本昌:52岁演济公,晚年卖房赔光家产,76岁又“出家”
2010年在《今夜有戏》中,
郭德纲问了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一个问题:
“我也喜欢济公,想演济公,你看我这么胖可以吗?”
游本昌却笑眯眯地说:“尤光照也扮演过济公,他就挺胖,佛本无相,你放心去演吧。”
作为中国着名的演员,游本昌最出名的作品还是要数《济公》,
他以第一名从上戏毕业,却演了30多年龙套,72个无名角色,
直到52岁那年获得出演《济公》的机会,
就在他靠着角色一炮冲天时,
他却突然拒绝接戏,不再演戏,
就连领导劝说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究竟是什么让他做出这样“耍大牌”的举动?
而他的晚年又为何赔光家产呢?
不知道冥冥中是不是有一种缘分,
饰演济公的游本昌和济公本身就有几分相似之处。
1933年,游本昌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人家里,
他们家里有6个姐妹,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
他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
然而当时却有人断言他无法撑过13岁,
父母只能让他皈依佛门躲避劫难,
或许从这时起,他和济公的缘分就已经结下来了。
不过那时候他的年纪不大,寺庙对他的管控不严,
他经常观看各种电影戏剧,也因此对演戏产生强烈的兴趣,
等到他生命中的劫难过去后,
父母把他接了回家,而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演艺梦想。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南京文工团,而后又成为上戏的学生,
学成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照理说这样优秀的演员毕业后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
可是游本昌却演了30多年的龙套,
原来他的性格不够圆滑,也不是一个喜欢争抢的性格,
所以很多领导都不会注意到他,
自然也不会把机会给到他身上,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让他在后来把济公演得活灵活现。
这也就造成了当时很多和他同期的人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只有他演着连名字都没有的小角色。
好在游本昌并不在乎,对于一个真正热爱演戏的人来说,
就算是小角色也有值得学习揣摩的地方,
比如当年他获得了《大雷雨》中“农奴”的角色,虽然只有十几秒的镜头,
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把19个译本都看完了,
这才给观众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农奴角色。
然而命运却并没有对这个认真的人手下留情,
在一个演员的黄金时期,他被迫离开剧团,开始“上山下乡”,
那段日子他做过无数的工作,
也曾苦过累过,但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他不能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
没有办法,他只能趁着闲来无事的时候,
在田埂或者空地上演一场,过一过戏瘾。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虽然没有演戏但他并没有荒废自己的演技,
所以等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后,
他的演技也被人看到了,
1984年,春晚导演邀请他出演哑剧《淋浴》,
他的表演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欢,
也正是他在春晚上的出色表演,让导演张戈找到了他。
表示给他一个试戏《济公》的机会,
当时和他一起参加试戏的还有饰演81版《阿Q正传》中阿Q的严顺开,
这么强劲的对手,即使游本昌也没有多少信心,
可是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他真的能从一众强劲对手中杀出重围,
成为了济公的扮演者。
此时的他才52岁,工资每个月也就120,后来才涨到了150,
可现在动辄千万片酬相比,显得格外磕惨。
为了不辜负导演的期盼,游本昌越发认真的揣摩角色,
或许是因为前半生的经历和济公有了相似之处,
他在熟悉这个角色时也比较快。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演员他还非常具有职业道德,
《济公》里有一个镜头,济公大口吃肉,看上去非常香甜,
但事实上当时游本昌吃肉的时候,
因为天气过热,肉都已经泛着一股臭味,
在吃第一口的时候,他就恨不得要吐了出来,
可当时依旧开拍了,他依旧忍了下来,吃得香喷喷的,
以至于后来不少人看着他吃肉的片段,都直流口水。
这段表演后来也成为北影的教材。
《济公》播出后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状,
当年的犯罪率都下降了不少,
有不少外国人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之心,
不得不说是游本昌成就了济公,不过济公也成就了游本昌。
只是等到他靠着《济公》一炮而红后,
这个生性淡泊的人却开始耍大牌了,
不少人都觉得他是不是因为一部戏红了就飘了。
这其实是因为他认真的性格,
游本昌出名了之后,各种剧本如雪花般飞来,
可是有不少剧本都掺杂着各种问题,
而他又是一个对演戏极度执着的人,
自然不希望演粗制滥造的剧本,也不愿意为了演戏去迎合别人。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拒绝了很多剧本,
就连领导找他也没有作用,
他的举动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不过由于当时不少人呼吁拍摄《济公》续集,
而他也如观众所愿拍摄了《济公游记》,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他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
2000年他拍摄了《游先生的哑然一笑》,却并没有上映,
导致他亏损近百万,
而后导演的电视剧《了凡》也没有取得多少成绩,
反倒是把钱全部亏完,还卖了房子才抵了债。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事业不顺利的他,家庭也出现了问题。
当年拍摄《济公游记》的时候,他的妻子得了癌症,
为了照顾妻子,他放弃了拍摄计划,
全心全意陪伴在妻子身边,
不要让妻子因为生病原因胡思乱想。
与此同时他的女儿也在高考前夕放弃了考大学的计划,
此时的游本昌心里非常纠结,
他明白大学其实就相当于一块敲门砖,
如果没有这个学历,女儿未来的路会很难走,
但是看着女儿带着希冀的眼神,
他还是决定尊重女儿的意见,并和她一起劝说妻子。
好在事情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游本昌的妻子通过了手术,慢慢恢复了 健康 。
在家人安康依旧,2009年他的事业也迎来了转机,
他获得《弘一法师:最后之胜利》的邀约,为了更好的饰演弘一法师。
他主动去寺庙出家,体验这个角色,
据说当时在排练的时候,他都年近80岁了,
却依旧坚持和演员排练到很晚,
一次更是在排练中骨折,
当时所有人都劝他休息,
可是为了不耽误演出时间,
他还是拒绝大家的好意,坚持登上了舞台。
他的努力让话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仅仅2017年,他就义演了130多场,
有效的传播了我们的中国文化。
游本昌的这一生其实和济公很像,
他们的前半生过的都不算顺利,
后半生也各有各的难处,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也都有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
唯一不同的就是李修缘为了自己的追求伤害了自己的家人,
而游本昌却没有因为自己的追求忽略亲人,
或许正是这么多的相似才让游本昌把济公演得这么生动,
演完济公后游本昌似乎也活成了济公的样子,
他洒脱自由,看似活在红尘中,其实超脱红尘之外。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这份洒脱,
才让他在沉寂的那么多年一直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
从未因为命运的不公自哀自怨,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洒脱,
才能让他在经过了失败之后,依旧没有放弃对演戏的热爱。
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如今的这个 社会 太过急于求成,
很多人在有三分的实力是就想要拿着六分的工资,
即使他们真的实现了,也会出现德不配位的状况,
倒不如洒脱一些,多花点时间磨砺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博一个更好的未来。
如今的游本昌已经年近90岁了,
可是他本人依旧看上去神采奕奕,
拍摄各种杂志封面时,也是一个相当帅气的爷爷,
他似乎是闲不下来,
所以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一个视频账号,
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视频里他就像是家里的老人一样,总是亲切地称网友:“娃娃们。”
带大家参观各种有意思的地方,
就像是普通的邻家爷爷一样,和蔼慈祥。
而网友对这位留下经典作品的济公爷爷也非常喜欢,
经常在视频下发表评论,
还纷纷祝济公爷爷身体 健康 ,
游本昌真的把自己活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济公了。
3. 游本昌(演济公)还在世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7
4. 为何游本昌《济公传》后剃度出家本尊曾坦言发生了3件怪事,是什么
《济公传》是一部国民度极高的电视剧,也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游本昌老师在这部电视剧中出演济公这个角色,可以说游本昌将济公演活了,在很多观众心中游本昌就是济公本人,而让很多观众感到疑惑的是,为何游本昌在出演《济公传》后选择剃度出家本尊,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解释原因:发生了三件怪事。
游本昌感念自己与佛有缘,最终在作品拍摄完毕后,决定皈依佛门取法号“定畅”,把进入寺庙烧香拜佛当作自己的日常,大家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5. 游本昌为何无人问津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济公”游本昌也因此走红,那时候的小孩都喜欢把家里的芭蕉扇扯成济公的破扇子。随后《济公活佛》、《济公游记》,全部都是脍炙人口的好剧。很多人称赞,游本昌之后,再无济公。可是在巅峰之后,他却销声匿迹,不见踪影。这位一夜爆红的老戏骨游本昌为何人间蒸发了呢?
角色出来后,大家都觉得游本昌把“济公”演活了,因为每个神韵、每个动作、每句台词都十分到位,堪称一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位演技爆棚的演员终于凭借“济公”一夜爆红。
然而对这位老戏骨而言,薪酬和演技是不成正比的。游本昌表示当时120块钱拍一集,最后一集是150块钱,因为导演觉得,游本昌的演技值得再加30块钱。这部让游本昌走红的剧,却给他带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场官司。在拍续集的时候,济公的主题歌已经风靡全国。游本昌有次在饭局上跟导演提出,可以从影视发展到录音带、剧照和连环动画,签个立体合同。当时也就随口一说,谁也把“立体合同”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久后,游本昌受邀出演另一部电视剧,档期和《济公》续集的最后四集撞上了,导致济公演员换人。没想到,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游本昌被文章《漫谈“要价”》内涵他耍大牌,忘恩负义,素材来源就是他之前提到的立体合同,后来又被一篇《文过岂能饰非》公开抨击。听到这个消息,游本昌气的脸色发青,马上请律师、递诉状,誓要讨一个公道。
游本昌为了拍摄济公续集,他成立了影视公司。第一部作品《济公游记》就赚了180万。不久后他有陆续投拍了哑剧《游先生哑然一笑》和电视剧《了凡》,可惜作品叫好不叫座,游本昌不仅把赚来的钱赔了进去,还亏了几百万。好在彼时的游本昌早已看淡名利,像济公一样自由处事。
03影视剧市场崛起后,娱乐圈成了小鲜肉的天下,哪里还有老戏骨的位置,而年轻演员拍出来的作品不尽如人意。在《了凡》的首映式上,游本昌就呼吁电视人,“我们给不了牛奶,最起码也要给白开水吧,但绝不能给毒药。”尽管老人家火急火燎,但是仅凭他一个人努力,想要扭转干坤还是势单力薄。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游本昌在济公之后,几乎没有作品,又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面对辛酸的遭遇,他把这一切归结为4个字:情商太低。
6岁就与佛门结缘的游本昌,实在是不习惯拍戏背后的人情世故。看见别人跟导演打牌、喝酒,玩得不亦乐乎,他就是不会跟人拉关系,套近乎。正是因为这样,游本昌在77岁时被邀请出演《刀剑笑》时感到十分欣喜,完全没想到能被青年导演选中,再登大荧幕。不负众望,他饰演的“唐胖子”,技艺出神入化,再一次向大家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老一辈的艺术家,身上几乎看不到这个圈子的浮躁。这么多年来,游本昌并非无戏可拍,只是他想拍的不来找他,找上门的又不想演。关于演戏,他有自己的标准:宁愿不拍,也不接烂片。游本昌能在默默无闻中坚持到现在,因为他看中的不是得奖,而是观众的夸奖。前不久,高龄的游本昌入驻某音,过了一把网红瘾。最令人开心的是,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希望他可以继续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6. 游本昌演的济公什么时候演的
姓名:游本昌
法号:乘培
寺庙:法藏寺
师父:兴慈法师
出生年:1933年
出生地:江苏泰州
家庭:父母、姐妹六人中唯一的男孩。
职业:1956年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现任北京本昌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董事长。
经历:曾有人说他活不过十三岁,只有皈依佛才能闯过这一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到了六岁的时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为师,法号乘培。游本昌是原中央试验话剧院的话剧演员,济公是他艺术生涯的第80个角色。
作品:
《济公》
《清明酒家》
《了凡》
《哑然一笑》
介绍
在上世纪80年代成功塑造了“济公”形象的游本昌,如今已经75岁高龄,本该安享晚年的他近期却透露,自己将重返荧屏,亲自拍摄并出演《济公3》。5月22日,记者在游本昌于北京的本昌影视公司见到了他,荧屏下的“济公”仍然亲切可爱,甚至热情地邀请记者与自己一起吃工作餐。虽然已经“淡出”公众视野20多年,谈到与《济公》的过往以及即将开拍的新版《济公》,游老的眼中又闪现出丝丝兴奋。
1、曾险些与《济公》擦肩而过
上世纪80年代出演《济公》之时,游本昌已年届五十,谈及如何从一个还不甚有名的话剧演员到被《济公》剧组相中,游本昌回忆道,自己接受这个角色其实“一波三折”,还险些与“济公”擦肩而过。
1956年,游本昌以全五分成绩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开始了话剧演员生涯。“1983年中国话剧市场不景气,恰逢1982年一批外国哑剧大师来到中国,让我这个哑剧爱好者十分兴奋。自上世纪50年代起,我就喜欢在晚会上表演,于是干脆在1983年搞了一台自己的哑剧晚会,终于在个人表演上有所突破。”游本昌表示,正是这台晚会给自己带来了机会。首演选在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当天自己一个人在两个小时内演了十几个节目,累得汗衫都能拧出水来,一晚上换了四件汗衫。1983年底晚会又搬到上海演,剧场经理一开始十分担忧,认为“有声的戏票都卖不动,就更不要提哑剧了”。谁知,票一开售,在一个半小时内就全部卖完,只好加演,原定3场的演出被增加到了11场。之后还应邀走进校园,受到了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游老回忆道:“我记得有次演到半场时,台下发出了一种很特别的笑声,后来才知道,这是台下的聋哑人发出的。他们中后来有人激动地告诉我,哑剧是我们‘自己的剧种’。”正是这几场成功的哑剧晚会,让游本昌进入了正在筹拍《济公》的上海电视台的视野。然而获得“济公”角色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游老告诉记者,从1956年工作以后,自己感觉才能始终没有得到充分施展,到自己50岁时,就已经想到其实可以演济公,觉得这个角色比较符合自己。但是不久报纸上就出现了严顺开要演济公的消息,游本昌一下受到了打击。夫人说,看来你真的是不走运。“的确,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够走运,一个演员的成功要素是天才、勤奋加上机遇,有能力但机会却不一定找你。”正当游本昌想到要放弃时,却在大连演出期间家人突然打来电话,说有人找上门来找他演济公,“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却十分复杂,一方面当然高兴,但又顾及到之前找过严顺开演,所以并没有立刻答应。我有一个规矩,就是从来不跟人抢角色,从高中起就是如此,从来都是别人挑剩下的角色最后我来演。对此剧院给予了很大支持,一方面觉得我30年来应该演个像样的角色,再说是对方自己找上门来的,与严顺开要演的不是同一个制作单位,于是最终接下这个角色。”
2 、79个“小人物”造就出“大演员”
“其实济公已经是我的第80个角色了。”游本昌的一句介绍,让人颇感意外。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本职是话剧演员,1956年至1997年,一直都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也就是后来的国家话剧院工作,在演济公之前演的多数是反派和龙套角色。话剧是个集体艺术,不可能突出个人,在上世纪50-70年代,游本昌在业余时间还做过很多辅导教育、广播电视方面的工作,为工厂、学校、业余文艺单位等进行艺术辅导,1962年参与组建银河艺术团,还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少年儿童电视剧的制作。游本昌回忆道,自己之前唯一演过一次主角,就是在《一仆二主》中的仆人,凭借这个角色,他在1980年获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奖,在今年的话剧百年纪念活动中还重现了当时的片段。
谈到济公是否难演,游本昌表示,没有一个角色是容易演的,包括龙套。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任何角色都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在跑龙套时也受到了多次表扬。在话剧《大雷雨》中,游本昌曾演过一个仆人,跟在贵妇身后,从舞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没有台词,甚至也没有姓名。“尽管如此,我还是像主角一样下工夫,最终得到了前苏联专家的表扬,因为正是这个仆人的表现,揭示出了全剧的重要意义。”游老感慨地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对待70多个小角色都是如此,正是有了这些举轻若重的表演,这才有了后来演济公的举重若轻。“在拍济公期间,我一直捧着劳伦斯·奥利佛的传记看,拍戏拍到再晚也要看,剧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加入的,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尽管济公是个离经叛道的人物,但要制定出一定要让佛教界接受、让群众喜欢的准则,加上又是喜剧,所以力图让济公的角色变得可爱起来,加入了和孩子玩耍的场景,还运用了许多哑剧手段。好在与导演的合作非常愉快,许多个人修改意见才得以实现。为了让济公更加可爱,发挥了想象力,还借用了卓别林的表演手段,正是有了其他艺术门类的大量充实,让该剧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游老还告诉记者,说起来他和深圳也很有渊源,上世纪80年代《济公》播出后,在深圳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圳电视台特地将游老请到深圳演出,该剧在深圳电视台播出后,不仅深圳人爱看,香港人也来收看,“觉得为内地增光了,感到很光荣。”
3、为艺术理想“下海”屡屡受挫
游老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拍第一部《济公》的时候,自己就有了拍济公续集的想法。但由于当时的国家政策不允许个人拍电视剧,所以一直没有拍。1994年,本昌文化艺术传播中心正式成立,他表示开公司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当然实现它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艺术上很理想化,目前艺术领域充满了很多非艺术的东西。”游老认为,当时的艺术环境更为单纯一些,自己接拍《济公》时片酬仅120元一集,还主动做了许多额外的事,不像现在不论多小的明星出门都带助理,“我做的很多对演员来说本来很普通的事,没想到现在却成了模范。”说到这里,游老显得很无奈。
游老说自己的公司不是商业性公司,主要为了弘扬真善美。然而,这样的公司如何存活成为众多影迷关心的问题。“1995年,我拍了20集《济公游记》,挣了些钱,又投拍了52集哑剧《游先生哑然一笑》。但没想到,市场并不理想,亏大了,我‘哑然一笑’,不得不接受在浮躁的大背景面前,哑剧这种需要静心欣赏的艺术形式生不逢时的现实。”之后,游本昌又投资数百万拍摄主题为立德扬善的电视剧《了凡》,只为弘扬善德,不求经济回报。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从作品中受到感染,游老甚至提出了首播电视台可以享受一元一集买片的待遇,但一些大的电视台并不买账,因此至今只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过。对此事游老显得十分释怀:“也许是我并不懂得游戏规则,但是不要紧,这部剧过十年、二十年一样还可以播,就像《济公游记》拍了多年目前仍在发行一样。莫扎特并不知道自己会具有如此高的声望,凡高活着时也没有看到自己的画拍到上千万,因此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就不会妥协。打死我也不会演一些乌七八糟的喜剧。”他告诉记者,并不会因为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感到寂寞,因为大家各有所好。
“人们以为我这20年淡出了这个圈子,其实哑剧和小品等我都没断过演出。”多年来,游本昌为将哑剧这一西方外来的剧种进行中国化做了很多努力,同时尝试把京剧往哑剧过渡,最近就导演了《三岔口》,是一段与京剧结合的5分钟的哑剧,即将在央视四套国际艺苑播出。哑剧的艺术语言国际通行,没有语言障碍,可以把我国传统艺术向全球推广。
游本昌的事业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夫人一直在身后操持着日常事务,女儿也在公司内担任编剧。“我不是清教徒,生活仍然很有乐趣,经常一家人去看看话剧,逛逛公园。所谓善者天佑,每当公司出现困难时,总会适时地出现转机,所幸从未遭遇经济危机。”
4 、75岁重演《济公》挑战经典
谈到即将开拍的新版《济公》,游老表示,对该剧充满信心,自己的艺术追求也并不会脱离市场,重拍济公正是出于市场的考虑。以前公司在进行宣传时会挂上济公的宣传画,时常会有人来询问是否是续集的剧照,包括东南亚地区的电视台。观众时隔20年对济公仍有很高的热情,就有了拍摄续集的打算。
既然在老《济公》中使用了大量艺术手段,新版济公是否难以企及以往的高度?游本昌表示,艺无止境,艺术家的想象力也不会穷尽,将用济公的方式讲述30集的全新故事。其实在2001年时就组织过一次剧本创作,但拿到后觉得不理想,于是停掉了。去年又创作出10集的故事大纲,仍不满意,又否定了。最新完成的这个剧本已经基本满意,新版要求会更高,当年的第一批观众已经成年,不再只是运用儿童趣味就可以打动的,因此加入了更多哲理内容,仍然具备喜剧特色,力求用一切办法让观众笑。新版故事放在南宋背景,表现济公60岁的生活,济公仍然保持以往疯疯癫癫、衣衫褴褛的形象,变中有不变。要演好济公,就得心中有爱,这样才能升华为他无私的大爱,相信观众仍能接受。但是,不能以喜剧和搞笑为目的,那样就容易走错路。
75岁重新出山,让人感动,但拍戏十分辛苦,游老能扛得住吗?他透露自己定期游泳健身,他还现场给记者演示了自己发明的“游式健身法”的“招式”,即用手搓遍全身,让所有的关节都活动一遍。“人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老不动就会生病,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记者看到游老神采奕奕,以75岁高龄出演60岁济公游刃有余。
5 、是济公改变了我的艺术观
游本昌告诉记者,除了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外,1987年《济公》在新加坡播出时,也创下了当地收视率的纪录,超过100万人收看,游本昌一度被当地人冠以“游百万”之称。他也应邀到新加坡访问,当地一个老华侨找到他激动地说:“非常感谢您。”他告诉游本昌,因为下一代几乎忘记了传统文化,在看过《济公》之后,才发现祖国还有这么好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一下子被唤醒了。游本昌听后十分感动,内心也受到了极大震动:“我觉得很荣耀,感到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从此改变了艺术观和世界观,认为艺术更多的是起到教人向善的作用,我的人生追求也从此改变。之后我不随便接角色,没有意义的喜剧从来不接。现在娱乐圈的是是非非我都不为所动,因为让观众感动才是最核心的。这些都是济公这个角色带来的转变。不是我去贴近济公,而是济公改变了我、渡化了我。
7. 游本昌的相关介绍有哪些
游本昌,1933年出生,江苏泰州人,表演艺术家。曾有人说他活不过十三岁,只有皈依佛才能闯过这一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到了六岁的时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为师,法号乘培。游本昌是原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话剧演员,济公是他艺术生涯的第80个角色。1933年9月16日出生于海陵区,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北京本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6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
1985年因主演由杭州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经典电视剧《济公》而走红。
1988年主演电影《姑苏一怪》。1994年他创办北京本昌艺术传播中心。
2000年出演哑剧《游先生哑然一笑》。2003年主演电视剧《清明酒家》。
2005年与出演电视剧《宝莲灯》。
2009年游本昌自导自演电视剧《了凡》。
2010年,他接连出演电影《剑雨》和《刀见笑》。
2011年主演电影《刀见笑》。
2012年出演电影《画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