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访问拜访
1. 关于拜访接待礼仪
拜访又叫拜会、拜见,是指前往他人的工作单位或住所,去会晤、探望对方,进行接触。接待又叫迎访即迎接客人来访,包括迎客、待客、送客三个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拜访接待礼仪,欢迎借鉴参考。
拜访与接待礼仪
一、拜访礼仪
1.事先有约
去他人的工作单位和住所拜访,可以提前写信、打电话或者口信预约并把拜访的目的告诉对方。
2.时间恰当
到工作单位拜访,最好不要选择星期一,因为星期一是一周的开始,往往是大家最忙的时间。如果是到家里访友,时间最好安排在节假日的下午或晚饭以后。尽量避开对方用餐时间,除非是对方请你赴宴。晚上访友不宜太晚,以免影响主人家的休息。
3.认真准备
在拜访之前,应根据访问的对象、目的、场所等,将自己的衣饰、容颜适当地修饰一番。注意仪表仪容端庄,容光焕发。
4.遵时守约
要按事先预定的时间如期赴约,不能迟到,也不要早到。按双方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最得体。一般比约定时间早或迟到两三分钟,原则上也是允许的。
5.进门有礼
拜访时,进门之前应先敲门或按门铃。按门铃的时间不要太长,敲门声也不要太大,只要主人能够听到就可以了;
待主人请你进房时,方可入内;
进房前,应礼貌地询问是否要换鞋;随身的外衣、雨具以及携带的礼品或物品,应放在主人指定的地方;
主人开门之后,如未邀请入室,不要擅自闯入。如果入室之后,主人没请你脱下外衣或就坐,则表示主人不打算留客,你应简短说明来意后立即离去。
6.做客有方
进门后,应主动向所有相识的人(包括主人的家人或先到的客人)打招呼、问好。如主人没有向你介绍其他客人,不可随便打听其他客人与主人是什么关系,也不要主动与其他客人亲昵地攀谈或乱插话,不要喧宾夺主。
主人请你入座时,应道声“谢谢”,不要自己找座位,要根据主人的邀请,坐在主人指定的座位上。
拜访时态度要诚恳大方,言谈要得体。没有主人邀请,不应该提出参观主人的房间,更不应该到处乱闯,特别不应该随便进入卧室。即使是比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触动主人的物品和室内陈设、书籍。对主人家的个人生活和家庭情况不要过度关心,否则也是不礼貌的。
7.适时告辞
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当宾主双方都谈完该谈的事,叙完该叙的情谊之后,就应及时起身告辞。
告辞时应对主人的款待表示谢意。并说一些“打扰了”、“添麻烦了”、“谢谢”之类的客套语。如有必要,还应根据对象和实情说“请你以后多指教”、“希望以后多多合作”等等。若主人的长辈在家,应先向长辈告辞;若主人处还有其他客人,也要礼貌地道别。出门后应主动请主人留步,礼谢远送。
迎访礼仪
1.精心准备
首先,应清扫整理房间;其次,根据客人年龄、性别、爱好,备好茶水、果品和点心等待客的必备物品。公事拜访还要准备客人所需要的资料。第三,要做好个人仪表的准备。衣着要整洁、大方。第四,根据需要,还可以做膳食、住宿和交通工具的准备。
2.热情迎客
对于来访的客人,主人可根据情况亲自或派人到大门口、楼下、办公室或住所门外迎接。对来自远方的客人,应主动到车站、码头、机场迎接。
客人到来时,要立即请客人入室,室内的人都应起身相迎,不应端坐不动随便请客人自己进来,这样会使客人感到不受重视。对家人、亲朋好友或同事,也要一一介绍,以表现出友好的态度。然后安排客人就坐,应把最佳的“上坐”位置让给客人坐。客人进屋后,主人要协助客人把携带的物品放好。
为客人上茶,茶水要浓度适中,一般斟在六七成满较为适宜。茶与果品应双手送上,烟要亲自为客人点火。
3.周到待客
待客之礼,应是主动、热情、周到,善解人意。
4.礼貌送客
如客人提出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如客人执意要走,也要等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再站起来相送。
如果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一般送到大门口、楼下,与客人说“再见”或“欢迎下次再来”的礼貌用语,目送客人远去,再返身回屋。如果是远道的朋友送行,要送到车站、机场或码头,要等火车、飞机、汽车或轮船开动后再离开。
电话礼仪
一、接听电话的一般礼仪
①迅速接听。听到电话铃声,应迅速地拿起听筒,在三声之内接听。
②通话开始要问候,常用“您好”,然后自报家门或自我介绍。如果是在单位接电话,要报出单位或部门的名称:“您好,星光旅行社。”如果需要,还可表达愿意为对方效劳。如:“您好!宇翔宾馆总服务台。很高兴为您服务。”
③通话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选择运用“谢谢”、“谢谢贵公司的信任”、“请问您还有其他需要吗”、“请”、“对不起”一类礼貌用语。
④认真聆听,弄清来电话的目的、内容。每个公务电话都重要,不可敷衍。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要尽可能问清事由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目的,如自己无法处理,也应认真记录下来,避免误事,这样还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
⑤认真清楚地记录。接电话时最好是左手拿话筒,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右手记录或查阅资料。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在记录时应牢记5WlH技巧,详细记下“When一何时、Who一何人、Where一何地、What一何事、Why一为什么、How一如何进行”等内容,并保留相关资料。认真记录对接、打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⑥如果主动结束通话一般应征求对方意见,如:“就谈到这里,好吗?”“您看,这样行吗?”还要轻缓地挂上电话。拨打电话的一般礼仪
二、拨打电话的一般礼仪
①选择恰当的时间打电话。有三个时段不宜打电话给别人:工作日早上7点以前、节假日9点以前,三餐时间,晚上10点以后。办公电话宜在上班时间10分钟以后和下班时间10分钟以前拨打。
②做好打电话前的准备,如通话内容、相关资料、记录本等。
③电话接通时必须先问候、确定对方的身份或名称,再自报家门,然后再告知自己找的通话对象以及相关事宜。
④通话内容表达要尽量简洁明了,注意控制时间,一次电话的通话时间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为宜。
⑤结束通话,一般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应客气地道别,说一声“谢谢,再见”。
⑥拨号后如无人接听,应待电话声响六七声后再挂断。如果要找的通话对象不在要道谢,拨错电话要道歉。
接打电话的共同要求
1.用语文雅礼貌
使用文雅、礼貌的语言是对通话对象尊重的直接体现,也是个人修养的基本功。
2.用语准确规范
用语规范首先是要求使用国家宪法明确规定推广的普通话,力求语音标准、吐词清晰,用词规范、表达准确。
3.语调自然,语气温婉
为了达到良好的通话效果,通话中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问题,力求语调自然,语气温婉。另外,通话中注意让话筒与嘴部保持2~3厘米的距离,能帮助保持音量的适度。
4.面带微笑
面带微笑虽然不是对语言的直接要求,但能够直接影响有声语言的声音色彩及情感表达。
移动电话
1.遵守公德
在公共场所,要尽可能地不使用手机,在重要场所,应自觉地关闭手机,或者将铃声改为“振动”或者“静声”,尽可能地不接听电话,要接听也要到无人之处,压低音量,切勿当众高声喧哗,以影响他人。特别是参加会议、宴会,观看电影、演出,前往图书馆,参观各类展览时,尤其要注意这点。
2.注意安全
2. 造访和拜访有什么区别
1、施动的对象不同
“拜访”指的是访问者是客,被访问者是主;“造访指的是”到别人那里去拜访,访问者是主,被访问者是客。
2、词语的解释不同
拜访:访问(带有敬意)造访:拜访
3、词语的出处不同
拜访: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我们虽然来了二十多天,但因为忙,未及分头拜访和请教,很感不安。”
造访:冰心《晚晴集·悼郭老》:“虽然我因病久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登山造访。
4、情感上的区别
探望、看望用于一般情感;拜访是敬辞,造访是谦词。
(2)前往访问拜访扩展阅读:
造访:
例子1:明李东阳《封大安人杨母张氏墓志铭》:京曹宾友以应宁故,造访踵接。
意思:京曹宾友因应宁的缘故,造访的人接踵而至。
析:造访:(别人)来访问.站在自己是主人的角度,说别人,不用“拜访”敬辞。
例子2:清《今世说•政事》:郡有好古乐道之士,必折柬招之;不至,虽在蓬荜,亲造访焉。
意思:郡有好古乐道的人,必写信招见之,不至,即使他在蓬荜,也会亲自登门造访。
析:造访:前去访问.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明显比蓬荜之人高,不必那么恭敬,不过谦,所以不用“拜访”敬辞。
例子3:冰心《晚晴集·悼郭老》:虽然我因病久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登山造访。
析:造访:前来访问.站在自己是主人的角度,说别人,所以不用“拜访”敬辞。
总的来说,造访不是敬辞。
1、自己是主人,说别人前来看望自己,不用敬辞。
2、自己明显比别人地位高很多,去看别人,不用敬辞。
3. 关于登门拜访有哪些礼仪要求
登门拜访有哪些礼仪要求?礼仪是中华美德,不管在哪方面都需要注意,一起来看看登门拜访相关礼仪吧。
登门拜访相关礼仪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现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只管即便避开用餐时间。
(2)进门前先轻声打门或揿按门铃,等到主人招唿进门后方可入内。进门后,向主人及其在场家人问好,若有其他客人在场,也应问好。
(3)与主人交谈时,可以对主人的家庭状态做一样平常相识,但不行查问细节。若有要事商谈,尽快进入正题;交谈进程中,过细细听,不行独自口若悬河。
(4)临时造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行太长,一样平常以半小时为宜。
(5)告别时,对主人及其在场家人的欢迎表现谢谢。出门后,主动请主人“留步”。
登门拜访五个礼仪不可少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示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用餐时间。
(2)进门前先轻声敲门或揿按门铃,等到主人招呼进门后方可入内。进门后,向主人及其在场家人问好,如有其他客人在场,也应问好。
(3)与主人交谈时,可以对主人的家庭状况做一般了解,但不可盘问细节。如有要事商谈,尽快进入正题;交谈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可独自滔滔不绝。
(4)临时造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5)告辞时,对主人及其在场家人的接待表示感谢。出门后,主动请主人“留步”。
如欲带其他人一同前去拜访,应事先说明,征得同意。进入主人住处后,应跟在主人身后走动,在指定座位落座,不可探头探脑甚至长驱直入;如欲参观,应在主人引导下进行;未经主人邀请或许可,不得进入卧室。
拜访的基本礼仪
在外事交际中,拜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外国人的礼仪习惯,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有约在先
拜访外国人时,切勿未经约定便不邀而至。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居所进行拜访。在约定 的具体时间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及其他一切对对方不方便的时间。
守时践约
这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表现。万一因故不能准时抵达,务必要及时通知对方,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
进行通报
进行拜访时,倘若抵达约定的地之后,未与拜访对象直接见面,或是对方没有派员在此迎候,则在进入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的正门之前,有必要先向对方进行一下通报。
登门有礼
切忌不拘小节,失礼失仪。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主动向对方问好,互行见面礼节。倘若主人一方不止一人之时,则对对方的问候与行礼,在先后顺序上合乎礼仪惯例。标准的作法有二:其一,是先尊后卑。其二,是由近而远。在此之后,在主人的引导这下,进入指定的房间,切勿擅自闯入,在就座之时,要与主人同时入座。倘若自己到达后,主人这处尚有其他客人在座,应当先问一下主人,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对方。为了不失礼仪,在拜访外国友人之前,就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物品。主要是纸巾、擦鞋器、袜子与爽口液等,简称为"涉外拜访四必备"。"入室后的四除去"是指帽子、墨镜、手套和外套。
适可而止
在拜访他人时,一定要注意在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里进行停留的时间长度。从总体上讲,应当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要因为自己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打乱对方的既定的其他的日程。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拜访,尤其是初次登门拜访,应控制在一刻钟至半小时之内。最长的拜访,通常也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有些重要的拜访,往往需由宾主双方提前议定拜访的时间和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务必要严守约定,绝不单方面延长拜访时间。自己提出告辞时,虽主人表示挽留,仍须执意离去,但要向对方道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必远送。在拜访期间,若遇到其他重要的客来访,或主人一方表现出厌客之意,应当机立断,知趣地告退。
举止有方
在拜访外国友人时要注意自尊自爱,并且时刻以礼待人。与主人或其家人进行交谈时,要慎择话题。切勿信口河,出言无忌。与异性交谈时,要讲究分寸。对于主人家里遇到的其他客人要表示尊重,友好相待。不要在意无意间冷落对方,置之不理。若遇到其他客人较多,既要以礼相待,也要一视同仁。切勿明显地表现出厚此薄彼,而本末倒置地将主人抛在一旁。在主人家里,不要随意脱衣、脱鞋、脱袜,也不要大手大脚,动作嚣张而放肆。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在主人家中四处乱闯,随意乱翻、乱动、乱拿主人家中的物品。
登门拜访有哪些礼仪要求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示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用餐时间。
(2)在低声敲门或按门铃,没有门,直到主内。进门后到主,其现在的家庭,如果有其他来宾,还应该说你好。
(3)和主说话时的接待家庭情况使得一个大体的了解,但不是质疑的细节。如果有一些关于言归正传尽快;交谈过程中,倾听,而不是单独谈话。登门拜访有哪些礼仪要求
(4)临时访问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5)离开,而现在来接待家庭招待会,说谢谢你。出去以后,主动请大师“等待”。
4. 造访、探访、寻访和拜访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1、造访指比较不熟悉的人之间。
2、拜访指熟悉的人之间。
3、寻访指访求寻找(认识的人)
4、探访是指秘密探访
一、造访:zào fǎng
汉语词语之一,词性为动词,其基本意思是前往访问、拜访,比如登门造访。
二、探访:tàn fǎng
1. 打听;侦察。
2. 看望;访问。
3. 搜寻;采访
三、寻访:xún fǎng
访求寻找。
四、拜访:bài fǎng
1.看望并谈话。
2. 短时间看望。
5. 造访和拜访的区别是什么
一、意思上的区别
造访:拜访:登门~。
拜访:访问(带有敬意):专程~。
二、出处不同
造访:冰心 《晚晴集·悼郭老》:“虽然我因病久住在 重庆 郊外的 歌乐山 ,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登山造访。”
拜访:周恩来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我们虽然来了二十多天,但因为忙,未及分头拜访和请教,很感不安。”
(5)前往访问拜访扩展阅读
一、“造访”的近义词:拜访
拼音:bài fǎng
意思是:指短时间看望,看望并谈话。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
例句:这次到南部出差,母亲要我顺道去拜访舅父。
二、拜会
拼音:bài huì
意思是:指拜访会见。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或宾语。
例句:我久仰老先生大名,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6. 关于拜访要注意的礼仪礼节有哪些
拜访有哪些礼节?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拜访要注意的礼仪礼节。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拜访要注意的礼仪礼节
拜访要遵守礼仪规范。有些外事活动的拜访, 还要按照国际上的习惯做法, 遵守外事纪律和外事礼仪。要有约在先。拜访活动要事先联系, 突然到访令人感到唐突。一般要提前相约, 最好提前一周进行,让被访者事先有所安排和做好准备。通常是位低、晚辈、外来者约见位高、长辈和主人。约定方式可以是电话、电报、传真、函件等。重要的拜访活动还要委托专人进行洽商。
要以礼相投。拜访者一般会受到一定的礼遇,对所受到的礼遇, 要“投桃报李”, 施之以礼, 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所受到礼遇的谢意, 也可以留给被拜访者良好的印象。比如, 自我介绍、交换名片、握手致意、亲切交谈等, 都要遵守有关的礼仪规范。
要注意仪容。拜访是一种正式的社交场合, 代表单位组织拜访别人, 往往是代表单位组织的形象。因此, 必须注意仪表仪容, 讲究穿戴打扮。从服饰、装束到发型容妆, 要符合社交礼仪要求。美好的仪容,既是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 也是对被访者的尊重。
要慎言谨行。拜访时还要注意言谈举止, 不能言出不逊, 轻举妄动。拜见时可以互致问候, 适当寒暄。有些拜会要进行工作磋商, 不要轻易表态, 随便允诺。拜会中不要随意走动, 不要随意翻动被访者的物品。未经许可, 不要随便参观被访者的办公室。家庭拜访不能擅自进入卧室、餐厅、贮藏室、阳台等“私人空间”。
拜访时的注意事项
不做不速之客。不速之客任何时候都是令人生厌的。工作拜访有时要商洽工作, 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 更需要提前联系, 让被拜访一方做好相关的准备。千万不可临时决定拜访, 干扰别人的既定安排, 令人手忙脚乱。万一行程变化, 需要提前推后, 或者取消拜访, 必须及时告知对方, 说明原由, 并向对方道歉。要守时守约。守时是拜访最基本的要求, 准时正点到达约定的地点, 既不迟到, 也不早到。迟到了让人等候, 浪费时间; 早到了令被访者措手不及。万一因故迟到要道歉。守时还包括控制拜访时间, 不宜太长, 通常在一小时以内, 初次拜访在半小时以内。拜访者要掌握时间, 及时告辞。拜访还要守约, 要按照事先约定事项进行, 包括拜访人、时间、地点、商洽内容等, 不要临时变更。一旦不能践约, 就要及时告知对方。
拜访要适度。首先是拜访次数要适度。拜访归根结底是一种礼节性活动, 不宜过多过频。对某单位某人的拜访, 要有一定的间隔。一年一次不为少, 三月两月来一次, 就会让人觉得太频密了。拜访的规格规模也要适度, 根据拜访人与被拜访人的情况, 确定随同拜访人员的数目、范围。拜访的时间也要适度,时间安排要紧凑一些, 不要无限制地拖长。
拜访朋友要注意的礼仪
要提前预约。
不管是认识不久初次交往的朋友,还是经常来往的老朋友,在拜访朋友之前都要做好提前预约,在双方明确的时间进行拜访;切不可未经事先预约,就贸然前往,令朋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措手不及。
要做到准时。
与朋友预约后,一定要注意做到准时拜访朋友。要在约定的时间与朋友相会交流。如果约定了拜访的时间期限,那就要在期限内结束拜访;不可无限延长预约的时间。
要带上礼物。
礼物不在于是否贵重,但一定要有,这是基本的礼貌之一。可以买些朋友喜欢的水果、点心,也可以是居家必备的工具等等,切记不要空手而至,以免给人带来不成熟不懂事的印象。
要适当打扮。
去拜访朋友的时候,要记得进行适当的打扮。打扮包括整洁的面容、得体的服装和必要的淡妆等。切不可披散头发、穿着居家服装就去拜访朋友,那样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表现。
要热情招呼。
去拜访朋友的时候,要积极的与主人和在座的客人热情招呼。这也是基本的礼貌之一。不要自顾自的不与任何人招呼,让别人以为有什么事情导致的情绪状态欠佳了。
要适时道别。
在合适的时候,要进行适时的道别,给主人留下一些从容的整理时间。适时的道别包括:发现主人经常注意时间时、对话在沉默的间隙中,或者发现主人有更重要的情况需要处理,等等。不可滔滔不绝,说走又不走。
拜访朋友要注意的事项
1.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拜访友人,务必选好时机,事先约定,这是进行拜访活动的首要原则。一般而言,当决定要去拜访某位友人,应写信或打电话取得联系,约定宾主双方都认为比较合适的会面地点和时间,并把访问的意图告诉对方。预约的语言、口气应该是友好、请求、商量式的,而不能是强求命令式的。在对外交往中,未曾约定的拜会,属失礼之举,是不受欢迎的。因事急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必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不可时,则应见到主人立即致歉,说“对不起,打搅了” ,并说明打搅的原因。
2.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宾主双方约定了会面的具体时间,作为访问者应履约守时如期而至。既不能随意变动时间,打乱主人的安排,也不能迟到或早到,准时到达才最为得体。如因故迟到,应向主人道歉。如因故失约,应在事先诚恳而婉转地说明。在对外交往中,更应严格遵守时间,有的国家安排拜访时间常以分为计算单位,如拜访迟到10 分钟,对方就会谢绝拜会。准时赴约是国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3.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无论是办公室或是寓所拜访,一般要坚持“客听主安排”的原则。如是到主人寓所拜访,作为客人进入主人寓所之前,应轻轻叩门或按门铃,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相让,方可进入。若是主人亲自开门相迎,见面后应热情向其问好;若是主人夫妇同时起身相迎,则应先问候女主人好。若不认识出来开门的人,则应问:“请问,这是× × 先生的家吗?”得到准确回答方可进门。当主人把来访者介绍给他的妻子或丈夫相识,或向来访者介绍家人时,都要热情地向对方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好。见到主人的长辈应恭敬地请安,并问候家中其他成员。当主人请坐时,应道声“谢谢” ,并按主人指点的座位入坐。主人上茶时,要起身双手接迎,并热情道谢。对后来的客人应起身相迎;必要时,应主动告辞。如带小孩作客,要教以礼貌待人,尊敬地称呼主人家所有的人。如主人家中养有狗和猫,不应表示害怕、讨厌,不应去踢它、赶它。
4.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为了对主人表示敬重之意,拜访做客要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入室之前要在踏垫上擦净鞋底,不要把脏物带进主人家里。夏天进屋后再热也不应脱掉衬衫、长裤,冬天进屋再冷也应摘下帽子,有时还应脱下大衣和围巾,并切忌说“冷” ,以免引起主人误会。在主人家中要讲究卫生,不要把主人的房间弄得烟雾腾腾,糖纸、果皮、果核应放在茶几上或果皮盒内。身患疾病,尤其是传染病者,不应走亲访友。不洁之客、带病之客都是不受欢迎的。
5.举止文雅,谈吐得体,不做粗俗之客。古人云:“入其家者避其讳。”人们常说,主雅客来勤;反之,也可以说客雅方受主欢迎。在普通朋友家里,不要乱脱、乱扔衣服。与主人关系再好,也不要翻动主人的书信和工艺品。未经主人相让,不要擅入主人卧室、书屋,更不要在桌上乱翻,床上乱躺。做客的坐姿也要注意文雅。同主人谈话,态度要诚恳自然,不要自以为是地评论主人家的陈设,也不要谈论主人的长短和扫兴的事。交谈时,如有长辈在座,应用心听长者谈话,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谈话。
7. 登门拜访别人家要注意什么礼仪
登门拜访做客的礼仪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登门拜访别人家要注意什么礼仪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登门拜访别人家要注意什么礼仪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示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用餐时间
2 进门前先轻声敲门或揿按门铃,等到主人招呼进门后方可入内。进门后,向主人及其在场家人问好,如有其他客人在场,也应问好。
3 与主人交谈时,可以对主人的家庭状况做一般了解,但不可盘问细节。如有要事商谈,尽快进入正题;交谈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可独自滔滔不绝。
4 临时造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5 告辞时,对主人及其在场家人的接待表示感谢。出门后,主动请主人“留步”。
6 如欲带其他人一同前去拜访,应事先说明,征得同意。进入主人住处后,应跟在主人身后走动,在指定座位落座,不可探头探脑甚至长驱直入;如欲参观,应在主人引导下进行;未经主人邀请或许可,不得进入卧室。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应该带上一点礼物,聊表心意。
进屋后,要问候家里其他成员。特别是要关注到老人和小孩呀,可以问候老人的身体状况,今年高寿呀,关心小孩的学习呀,和小孩一起玩呀等。还要和主人多聊聊,让主人感受到你很乐意他们的招待。未经主人引领,不要擅自到主人家的私密房间或者场所去。临走时,应该向大家道别,并且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
拜访需注意的礼仪
1、拜访前的相邀。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
⑴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
⑵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
⑶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
⑷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
2、拜访中的举止礼仪:
⑴要守时守约。
⑵讲究敲门的艺术。要用食指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
⑶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
⑷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
⑸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致意再见。
拜访时应注意的礼仪
拜访的时间,尽量避开吃饭时间。节假日和周末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预先约定,最符合礼貌。
服饰要整洁、大方、朴素,但不必太过华丽。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则是对主人不敬。
进门的时候应先敲门或先按门铃,等主人开门说“请进”后再进去。进门后向主人问好,如果不是预先约定,要先问主人是否有时间,简短的说几句就告辞。
和主人谈话时,来了别的客人,不管认识与否,应主动起身打招呼。如果自己的话说得差不多了,可以起身告辞。
在主人家里随手乱翻,到处乱闯,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一般不宜带年幼的小孩子去做客,以免增加主人的麻烦,更不应该在别人家责骂小孩子。
谈吐文雅,对主人家的家庭情况作一般了解。关心过度,反复盘问,就显得粗鲁无礼了。交谈时先要把事说完,不要滔滔不绝,让主人插不上嘴,不要涉及他人隐私。主人说话时留心倾听,观察心理,主人有不耐烦的神色时,适时起身告辞。
8. 造访和拜访的区别
造访和拜访的区别在于访问者的角度不同。造访指的是到别人那里去,访问者是主,被访问者是客;拜访指的是访问者是客,被访问者是主。造访意思为前往访问,拜访。出自明朝李东阳《封大安人杨母张氏墓志铭》:京曹宾友以应宁故,造访踵接。拜访意为访问他人的敬词。
造访和拜访的区别在于访问者的角度不同。造访指的是到别人那里去,访问者是主,被访问者是客;拜访指的是访问者是客,被访问者是主。造访意思为前往访问,拜访。出自明朝李东阳《封大安人杨母张氏墓志铭》:京曹宾友以应宁故,造访踵接。拜访意为访问他人的敬词。出自《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偶然这一日, 朱源 的座师船到,过船去拜访。
访问
访问是社会调查中以交谈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又称访谈。与其他方法相比,访问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交谈获取资料,可以作为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的主要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方法去验证或补充其他方法获得的资料。它适用于研究较复杂的问题,或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当研究对象的构成成分较复杂时,访问能较快地了解不同人员的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访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与访问对象的接触方式分为直接访问与电话访问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按访问前是否拟定详细的标准化的访谈提纲,将访问分为结构性访问和非结构性访问。访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有效地控制交谈的过程,对被访者的各种疑问进行解释,还能根据交谈时被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和表现,验证访问资料的信度与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