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访问非洲
⑴ 中国首次派遣舰艇编队访问非洲大陆是什么时候,当时有什么影响
此次中国舰队访问非洲大陆的时间是2000年7月5日,同时也是中国首次通过好望角抵达非洲。此次访问更是影响了中国与非洲大陆国家的友好合作与和平发展。
由中国自行研究的舰艇“深圳”号和“南仓”号本次访问亚洲大陆的主要的战舰组成部分,由众多巡洋舰保驾护航。此次访问非洲大陆一行,不仅是彰显了我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同时也是告诉世界政府中国这个沉睡的雄狮已经站了起来。中国不惧怕强敌,但是更不会作为列强。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于2000年7月5日离开我国的湛江港口,历经14天的访非之旅也在马来西亚一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的到来无论是对马来西亚而言还是对于整个非洲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不仅是中国寻找国际伙伴也是中国为了深入贯彻和平发展理念的行动。
⑵ 中国何时获奥林匹克杯
1986年4月28日
根据顾拜旦的建议,1906年国际奥委会设立奥林匹克杯作为该组织的奖项之一。
该奖项用以奖励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有良好声誉的团体和机关。197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每年授奖一次。
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已将多尊银白色的镶有奥林匹克徽记的奖杯授予一些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奥委会,以此作为最崇高的奖赏。
1986年4月2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一尊银光四溢的奖杯授予了中国奥委会,以表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体育设施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⑶ 中非的历史往来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以20世纪前的中非交流为例:
1、汉朝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据说公元前一世纪时埃及女皇克里奥帕特拉所穿的御衣是用中国的丝织成的。自从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黄金、丝绸就远销到地中海南岸。
2、唐朝
中国的唐朝不仅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国开始正式直接交往,而且已有中国人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
非洲黑人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唐朝的文化艺术之中,当时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的非洲黑人都是技艺非凡、勇敢机智并具有侠义心肠的人,甚至敦煌壁画也描绘了非洲黑人的形象。
唐代与非洲北部和非洲东海岸进行了较多的物资交流,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钱币在埃及、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多有发现。宋朝航海业的发达使中非的人员和物产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不仅大量出现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沿海,而且还深入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内陆地带。
3、元朝
中国元朝与非洲的直接交往不断增加。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马达加斯加“采访异闻”,中国着名的旅游大家汪大渊也足至桑给巴尔。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之一、摩洛哥人拔图塔也曾访问中国南方的泉州、杭州和广州等城市。
我国元朝地理学家朱思本早在14世纪就在地图上把非洲大陆标绘成一个向南伸展的三角形,而欧洲人到15世纪初对非洲大陆的走向仍模糊不清。已故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朱思本的非洲图是一项“杰出成就”。
4、明朝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我国明代着名航海家郑和几次率领由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携带大量金银缎匹和瓷器宝钞,代表中国政府访问了现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的东非港口。
索马里北部一个名为“郑和屯”的村落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而命名的。好几个非洲国家也曾先后派使者到中国访问。东非麻林国(位于现肯尼亚境内)国王哇来访问中国抵达福州时去世,被安葬在福建闽县,中国皇帝赠给他以康靖的谥号。
5、19世纪
15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把非洲推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殖民统治时期。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的征服和瓜分,迫使中非友好往来不得不停顿下来。中国在19世纪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后,中非人民不但被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夺了互相交往的权利,而且一同遭受西方垄断资本集团的奴役和剥削。
(3)主席访问非洲扩展阅读:
中非合作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中国和非洲应当成为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战略伙伴。中非之间要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增进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推动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要坚持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2、经济上,中国与非洲应当成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中非要共同致力于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促使经济全球化向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
中国政府将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提出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五项举措,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我们也热情欢迎非洲企业来中国兴业。
3、文化上,中国与非洲应当成为推动文明进步、建设和谐世界的交流伙伴。中非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平等对话、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要加强中非文化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⑷ 中国外交部长连续第31年新年首访非洲,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1月4日至9日,应尼日尔爾利亚、刚果(金)、博茨瓦纳、坦桑尼亚以及塞舌尔外长邀请,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正式对非洲五国进行访问。这是中国外长连续第31年新年首访选择非洲。时下,非洲多国疫情出现不同程度反弹,部分国家疫情势头凶猛,外长在这样背景下依然坚持延续外交惯例访问非洲,体现出中国对深化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的真诚意愿和坚定决心。
经历了携手抗疫的2020年,2021年对于中非关系而言尤为特殊且重要。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制定的合作计划已到收尾阶段,2020年疫情导致中非之间正常的人员和经贸往来受到影响,外长此访无疑会促进各项成果如期落地。2021年不仅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收官之年,新一届论坛将于今年在塞内加尔举办。
⑸ 周恩来访问过的国家有哪些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陪同周恩来出访的有陈毅、孔原、黄镇 、童小鹏、乔冠华等。周恩来一行先后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 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10个非洲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以及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3个亚洲国家,共历时72天,行程10.8万里
【1950年】
·1月10日至3月4日 访问苏联。
10日,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苏联,参加中苏会谈,1月20日到达莫斯科。2月17日,与毛泽东主席等人乘火车离开莫斯科回国,3月4日抵京。
·10月8日至18日 访问苏联
去苏联克里米亚会见斯大林,告之中国决定以志愿军形式出兵朝鲜。
【1952年】
·8月17日至9月24日 访问苏联
就朝鲜停战谈判情况与我国“一五”计划等问题与苏方会商。回国途中,在乌兰巴托短暂停留。
【1953年】
·3月7日至26日 访问苏联
前往莫斯科吊唁斯大林逝世。3月17日抵布拉格,参加哥特瓦尔德的葬礼。3月24日由莫斯科乘专机回国,3月26日抵京。
【1954年】
·4月20日至8月1日 参加日内瓦会议,访问苏联、印度、缅甸、德国、波兰、蒙古
20日,率代表团离开北京出席日内瓦会议。4月21日抵莫斯科,4月24日经柏林抵日内瓦。6月24日离开日内瓦去印度、缅甸访问,6月25日抵新德里,6月28日抵仰光。6月29日回国。7月9日离开北京前往日内瓦。7月23日离开日内瓦回国,途中访问民主德国、波兰和蒙古。8月1日返回北京。
【1955年】
·4月7日至29日 访问缅甸、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会议
【1956年】
·11月17日至1957年1月1日 访问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
【1957年】
·1月7日至2月6日 访问苏联、波兰、匈牙利、阿富汗、尼泊尔、锡兰
【1958年】
·2月14日至21日,访问朝鲜。
【1959年】
·1月24日至2月9日,访问苏联
率中共代表团抵莫斯科,出席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
【1960年】
·4月15日至29日 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
·5月5日至14日 访问柬埔寨、越南
·5月27日至6月1日 访问蒙古
【1961年】
·1月2日至9日,访问缅甸。
·10月15日至24日 访问苏联
参加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1962年】
·10月11日至13日 访问朝鲜
【1963年】
·12月13日至2月5日 访问非洲十一国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摩洛哥王国、阿尔巴尼亚、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2月14日至3月1日 访问缅甸、巴基斯坦、锡兰
【1964年】
·7月5日至12日,在越南出席中国、越南、老挝三党会议。并访问缅甸。
·7月21日至22日,访问朝鲜
·11月5日至14日,访问苏联
率党政代表团抵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
【1965年】
·3月22日至4月6日,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巴基斯坦、缅甸。
·4月16日至28日,赴印度尼西亚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10周年庆祝活动,并访问缅甸。
·6月1日至10日,访问巴基斯坦、坦桑尼亚
·6月19日至7月3日,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5年】
·6月16日至30日,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
【1969年】
·9月4日至5日,前往越南,吊唁胡志明逝世。
【1970年】
·4月5日至7日,访问朝鲜
【1971年】
·3月5日至8日,访问越南
·7月13日至14日,赴越南、朝鲜
【1972年】
·3月4日,赴越南
·3月7日至9日,赴朝鲜
⑹ 中国和非洲的关系
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没有任何历史恩怨,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1956年新中国与埃及建交,揭开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开端,经过54个春秋的洗礼,中非友好关系在世纪之交愈发成熟、稳健,并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从中非关系开启的1956年到1965年的十年,是非洲大陆觉醒和独立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有26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使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翻了一番,其中17个事非洲国家。随着中国与更多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频繁,互相支持。
三、中国支持非洲国家为了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如从1967年开始,中国政府提供9.88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修筑了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的铁路。至今仍然是中非友谊的见证。
四、非洲国家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高票通过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议案,支持中国的76票赞成国家中有26票来自非洲国家。毛泽东主席诙谐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五、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坚定地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在1982年的联合国秘书长选举期间,中国在联合国连续16次投票支持坦桑尼亚外长萨里姆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最后萨里姆虽然没有当选,来自另一个发展中国家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当选。1991年,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最后埃及副总理加利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
六、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中国对外关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努力探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双边互利合作的新途径。1982年中国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的四项原则,即“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七、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互相支持。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中国连续挫败了西方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争得和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赢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中国在国际上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维护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权利。
八、为了加强中非磋商与合作,共同应对新世纪挑战,由一些非洲国家推动,中国倡议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成为探讨和加强中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的2006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全面阐述了中国对非政策的目标及措施,表明了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合作的决心和政策。
九、中非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在新世纪的不断得到拓展。中国先后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35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十、在双边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方面也初见成效。中国在非设立各种企业800多家,投资项目遍布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通信、农业等多个领域,有力推动能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
(6)主席访问非洲扩展阅读
一、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是于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的决议。主要内容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它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投票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二、提案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故又称为两阿提案。赞成票: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厄瓜多爾尔尔、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圭亚那、马里、毛里塔尼亚、墨西哥、蒙古、摩洛哥、尼泊尔、荷兰、刚果、秘鲁、波兰、罗马尼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坦桑尼亚等76国。
⑺ 新中国外交小故事
1、周恩来
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⑻ 一带一路要进非洲了吗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名单:1、东亚:蒙古国。2、东盟10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菲律宾。3、西亚18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4、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5、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6、独联体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7、中东欧16国: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7-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⑼ 中非传统友谊历史史实有哪些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把国民党撵出联合国提案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投票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这次会议投票的主要支持者是非洲国家。
2、汉朝的陆上丝绸之路穿过非洲,中国的各色各样的瓷器传到非洲各国,非洲也运来了各种香料,烟草,汉朝与非洲各国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外交关系,共同拉动双方经济发展。
3、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周恩来总理参加的万隆会议,证明了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非各国外交关系良好。
4、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援外八项原则,这次访问堪称中非交流的“开山之旅”,为中非长期友谊奠下坚实基础,后来中非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外交关系。
5、.2000年10月,中国同非洲各国基于南南合作共同创立中非合作论坛,其中包括了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中非合作论坛以“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为宗旨,推动中非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