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访问大湾区
① 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核心城市的原因
原因是:在中国积极投身于全球经济体系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香港城市经济发展也经历了由轻工业化的海岛型城市经济到对外金融服务自由贸易港再到世界经济核心圈的三次转型,尤其是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中国香港经济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其行业转型势在必行,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② 香港为什么叫大湾区
因为大湾区域包括香港。
大湾区:
大湾区,一般指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缩写:the Greater Bay Area(GBA) ),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重大意义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湾区
③ 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香港有什么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发展对香港有两方面重要的影响,其一是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其二是打造大湾区成为优质生活圈,拓阔港人的生活空间 。
香港的专业服务优秀,达到世界级水平,如法律、会计、建筑及工程服务等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发挥优势,例如香港的国际联系、备受信赖的普通法制度,以及资本、信息和人才的自由流动等 。
于 2018 年开通的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促进跨境商业活动,以打造大湾区城市群“一小 时生活圈”。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也是一项独特的自由贸易协议,为所有原产香港的货物提供零关税优惠进口内地,两地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香港投资和投资者可在内地享有投资保护和便利,而双方也同意在 22 个范畴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④ 针对香港居民到达湾区发展,国家提供了哪些便利措施
针对香港居民到达湾区发展,国家提供了以下便利措施:
一、 中央就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发展推出便利政策,主要措施包括:
1. 内地高等院校必须在招收、培养、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对港澳学生一视同仁;
2. 取消港澳居民需申请在内地就业许可的规限;
3. 容许在内地就业的港澳人士缴存住房公积金。
二、 中央为香港居民推出居住证措施,便利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发展。
三、 中央推出八项措施,分别为:
1. 关于内地缴纳个人所得税的“183 天”计算方法;
2. 大湾区各地政府为境外(包括香港)的高端和紧绌专才提供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差额补贴;
3. 支持大湾区营运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
4. 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九市创新和创业;
5. 支持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
6. 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便利化的改革试点;
7. 便利港澳车辆进出内地口岸;
8. 扩大海关跨境快速通关安排,以及对接项目的实施范围。
详情参阅(参考资料):粤港澳大湾区官网
⑤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17%,GDP总量规模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11位,与韩国持平,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⑥ 对于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恒基兆业主席李家杰有什么观点
李家杰说未来科技是打破地域的,内外循环只会更加紧密,香 港一定要把握住机遇,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我们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应该进一步发挥出来,香 港方面可以加快建立一些机制,既要促进国际科研要素聚集,也要促进跨境要素流动,积极参与到国 家内外循环的经济发展大战略中。
⑦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两区九市”,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 重要节点城市: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
据新华社18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到2035年,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2月21日上午,粤港澳三地政府将在香港举行宣讲会。
明确港澳广深为四大中心城市
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香港的规划为: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对澳门的规划为: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对广州的规划为: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对深圳的规划为: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此外,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着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着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着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亮点
基础设施 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
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创新通关模式,更好发挥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作用。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要陆路口岸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验通道,进一步便利港澳与内地居民往来。研究制定港澳与内地车辆通行政策和配套交通管理措施,促进交通物流发展。进一步完善澳门单牌机动车便利进出横琴的政策措施,研究扩大澳门单牌机动车在内地行驶范围;研究制定香港单牌机动车进入内地行驶的政策措施;完善粤港、粤澳两地牌机动车管理政策措施,允许两地牌机动车通过多个口岸出入境。
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发展 三地高校探索学分互认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
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城市管理 探索澳门社保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
推进社会保障合作。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探索澳门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提高香港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可携性。研究建立粤港澳跨境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作。研究为符合条件的珠三角九市人员赴港澳开展商务、科研、专业服务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签注安排。
就业创业 研究港澳中国公民报考内地公务员
《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方面则提出,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
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完善有利于港澳居民特别是内地学校毕业的港澳学生在珠三角九市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
具体而言,将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并逐步推出更多试点项目及开放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
延伸
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半年
港澳特首进中央决策组织
在昨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发声。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任组长,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均担任小组成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次有港澳特首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正式亮相是在2018年8月15日,当时该领导小组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2018年3月27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出席在香港举行的广东省2018年迎春宴会提及,她2017年在北京述职时就提出,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一个统筹领导小组,在中央层面上对湾区的发展做高层设计。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前,两位港澳特首频访内地。从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林郑月娥率领的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先后实地考察、访问深圳、中山、珠海、惠州、广州等城市;2018年6月至7月期间,崔世安率领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就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事宜,先后分三次赴珠三角城市交流。2018年6月底,韩正在北京分别会见林郑月娥和崔世安,时间相隔仅仅一天,且主题均为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听取意见和建议。
声音
粤港澳共建
国际一流湾区
昨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表谈话。该负责人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将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做好各项任务,推动规划蓝图中的各项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增进粤港澳三地民生福祉,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8日表示,欢迎中央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并感谢中央在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中重视香港特区政府的意见。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第二,为香港居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香港特区政府会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言人办公室18日发布新闻稿表示,澳门将发挥所长,与其他城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调发展,为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大环境,注重强调惠及普罗市民,强调建设优质生态环境,增加市民的获得感。近期将在澳门陆续举办关于大湾区议题的宣讲会、座谈会,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建设。
⑧ 香港为什么叫大湾区
因为香港是大湾区里面的一个重要城市,所以大家习惯性称香港为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如今的大湾区已经在迅速发展了,特别是香港,就连林郑月娥也曾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不遗余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021年以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网络上对香港身份的讨论热度也在持续增加。其实了解过的人都明白,港籍身份带来的受益是十分长远的。多一个身份,人生也会多出许多选择和机会。
注意:
截至2017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4000公里,是全国高速公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核心区的路网密度已经超过纽约、东京、伦敦三大湾区;水运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西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为骨架的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高等级航道网。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已经超过6000公里,位居全国的前列。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沿海港口和机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均位居全球湾区之首。
⑨ 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深化法律服务开放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缩写:the Greater Bay Area(GBA)[1]),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