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如何制作军事密码

如何制作军事密码

发布时间: 2023-02-13 04:13:06

㈠ 古代的密码锁也使用数字作为密码吗

我国使用锁的历史已经有5000多年了。起初,锁并没有安装机关,而是做成豹子、狮子等凶猛动物的形状,达到震慑的目的。后来,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开始运用各种安全防范的技巧。明清时期,出现了结构复杂的密码锁,复杂程度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密码锁差。

总结:

这些汉字密码锁造型优美,俨然是一种艺术作品,它们既美观又实用,体现了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㈡ 什么是军用密码

北宋时代我国出现了第一本真正的军用通信密码表。它保存在曾公亮编纂的《武经总要》中。曾公亮指出了以往常规军事通讯的严重缺点,想出了一种高明的办法:先收罗当时军中必用的40个短语,给它们分别编上相应的代码数字。

例如:1、请刀;2、请箭;……14、请添兵;……18、请固守;……当大将率兵出征时,先发给他一个密码本,并和兵部事先约定好,利用某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密钥。例如,约定下面这首诗作为解码之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厅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战斗进行后,统兵将领请求固守阵地。这时,他查出“请固守”是第18号密语,而诗中的第18个字是“花”字,于是,马上编发一道嵌有“花”字的普通公文,并在“花”字上加盖印章,以表示此字是个关键。公文到达后,主帅马上就可破译出来。如果他同意下属的请示,就重新写下这个字,把它夹杂在文章中,加盖印章发回;如不同意,就什么也不写,只盖上一个空印。

这种通信保密方法,不仅敌人看不懂,就连送信人与偏裨将领也不知道。

㈢ 古代的官方文书是怎么防伪的

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何去伪存真,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算在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古代,老祖宗们也是想尽了妙招来防伪。正是这漫漫历史长河里,人类智慧的不断积淀和发展,才有了当下发达的防伪技术。

不妨,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防伪的。

虎符相合

秦未统一天下前,四处割据,战乱不堪,掌握军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以发号施令,调兵遣将。为了防止有人假传军令,古人发明了“虎符”,铜铸虎形,背刻铭文,分左右各半。帝王派兵之前将完整的虎符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交由主帅。

精巧之处在于,两半专门设计了“子母扣”,验证时必须完全吻合,成为第一层防伪。虎符上面,制作有不规则的凸起、凹点和纹路,如同密码,成为第二层防伪。此外,虎符上还有错金铭文,就是先在上面刻好阴文,再将金丝嵌在阴文之中,最终将整体打磨光亮,形成铭文。有了这几重防伪措施,别人想要伪造虎符,就没那么容易了!


虎符

签字画押

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每个人字迹差异,特征不同,古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字迹防伪,而在商业贸易和法律中,又上升到签字画押防伪术。

虽然,彼时没有现代高超的指纹识别技术,聪明的人们却已发现,每个人的指纹和掌纹不一样,于是成为身份的一种标识。古人商品交易的字据、认罪伏法的罪状,都要签字、摁手印。这种方式,我们现在也还在延用呢,无非就是,数据库从纸上演变到了网上。

书画防伪

唐代文人墨客众多,诗词书画艺术独领风骚。为了证明“原创”,许多书法家、画家会在作品上做一些暗记或者盖上专属印章。据传,唐代画家戴嵩擅于画牛,一次在水塘边观察牛时,发现牛的眼睛中有一个牧童的影子,于是后来他画的牛眼中都有不易察觉的小牧童,和当今的微缩技术十分相似。


戴嵩画的牛

用这种方法的艺术家,不止戴嵩一人。许多书法家也会雕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印章,在完成作品时盖上。

古人的“身份证”

最早的“身份证”出现在秦国,商鞅发明了“照身帖”,竹板上写有持证人的姓名、职业、画像和公章。据说,商鞅逃亡时也正因为拿不出自己的“照身帖”,遭人举报被抓。

到了唐代,“身份证”式样丰富起来,免符、鱼符、龟符、龙符等。其中,鱼符最为流行。鱼符分左右,左符放在内廷,作为存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证明。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曾有记载。

为防止“身份证”被盗用,还发明了个防伪标记——给鱼符配个鱼袋或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来代表不同的人,有符的同时,还必须有袋才能证明身份。后来,武则天改鱼符为龟符,唐诗中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里面的金龟婿就是指拿着金龟符的人。

纸币防伪

古代没有安全线、水印等防伪技术,钱币是如何防伪的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发行。为了防止假钞,宋代选用 “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这就是特殊纸张防伪法。

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后来,又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图案防伪法。

到了元代,纸币不仅采用特殊材质、特殊图案和管理机构的印章,还在中央明显位置印上了“伪造者斩”的警示语,起到震慑作用。


交子图案

商标防伪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一些初级的“商标”也出现了。据传,宋代有个名叫任一郎的鞋匠,技术高超,生意红火。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假货扰乱市场,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任一郎在制作的鞋子里面藏了一块布条,布条上不仅写着鞋子的制造时间,还有相应的编号,简直就是现代的防伪商标啊。这一“商标防伪法”,也被商界模仿。

在古代,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立法打击假冒伪劣。比如唐朝,对食品安全监管就有较为全面的监管,对造假者制定了详细的惩罚措施,甚至还有“退货”制度。

水印

明清时代,防伪技术就更高端了,尤其是对“圣旨”的防伪。圣旨的布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丝锦,绣法精妙,圣旨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绢布上印满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为了表明圣旨的真实性,还会加盖皇帝的印章。印章的材质、印文篆法、布局都极为精细,除非盗用,一般难以伪造。


明代圣旨

密押

清代的晋商采用了密押技术以防伪。密押,简单说就是一种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设定一套看似不相关的语言体系,外人看来是不知所云的天书,实则暗藏玄机,可以通过一定规律读出日期、银两数量等等隐秘情报。隔一段时间,密押还会变更,增加破译难度,从而达到“防伪”效果。

例如,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据史料记载,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

现代防伪

古人运用丰富的智慧和缜密的思维,不断完善防伪技术。到了现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商品批量大规模生产,防伪技术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与古代相比,现代的防伪技术更是丰富,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并与溯源“硬绑定”,大大提升了品牌保护和防伪能力。比如,出现了激光标签、温变标签防伪,还有查询式数码防伪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查询数码标签的防伪,以及现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二维码标签防伪。

从这些历史防伪故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技术都在设立“门槛”,防止被复制和模仿。然而实际上,哪怕是如今,大多数防伪技术仍旧没有真正实现“易于识别,难以模仿”的效果

㈣ 温州的地方方言,为什么能在战争中成为军事密码

因为太难懂了,太难学习了,而且没有什么规律!且使用起来极其方便!众所周知,军事密码使用起来极其复杂,但再复杂其核心都是为了两个字“安全”!可以这么说,只要能够把所传达的信息更加安全的保密,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密码。但是特制出来的密码,因为是专门设计的,所以都会有着一种内在的规律,也就有了一种方便他人破解的可能性。然而方言却不会,方言往往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千百年来说话形成的习惯,让人去找里面的规律,只能说是强人所难,若真的能够找得出一个合理的规律,那么中国的方言也就不会那么难学了。

所以综合而言,温州方言就符合了军事密码的一切要求,而且又不必浪费精力和时间去专门创造和学习,对于当时的紧急情况,是特别适用的。

㈤ 军事密码的原理和发展

军事密码的原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军事上能够使通信双方按事先约定方式正确解读传送信息,而敌人即使从中截获也无法或很难正确解读的技术和方法都可叫军事密码,比如阳台摆不同数量的花就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老公不在一盆,今天不行两盆,人不在家三盆...囧。
为什么要军事密码?既然是军事密码,当然战争的需要了。楼主举一两例子引入话题,怎么着也得两三百字。明末清初,两方的对战就是很好的例子。再说发展,为什么会不断发展,一个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有了更好的选择,二是破解技术的不断提高,三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增加。传送手段跟通信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古时候的狼烟到近代密码电台再到现代的量子通信。对应破解技术也相应提高,理论化和系统化甚至学科化,都对军事密码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再说加密方式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原则上是往难破译或无法破译的方向发展,前提是用特定方式可解密,否则毫无意义,这也密码总能被破译的根本原因。这里可以重点说下量子通信方式,这是世界发展的前沿保密性超好,我也不懂,网上N多资料。最后可以说下,军事密码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是随着应用的增加,被破解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二战德国的恩格尼玛、中途岛海战日本的紫式密码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㈥ 阿拉伯数字在抗战时期作为军事电文密码是怎样翻译的

按事先设定好的规则翻译的 类似于摩斯密码

㈦ 历朝历代有什么间谍活动,为啥要进行“化妆”

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10 世纪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女人,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16 世纪的夏末就出现了间谍,其名字叫伊尹。间谍出现这么早,间谍工具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四大发明”。

最原始的窃听器:听瓮

窃听是间谍搜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现代间谍必学课程。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听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

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侦测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周边的动静。如果需要,可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



间谍能搞到情报是本事,如何将情报传递出去也是功夫。邮驿、烽火台都可以传递情报,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间谍活动。为此,古人想了很多法子,如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驯养,一般间谍也用不了。于是,古人发明了纸鸢。

纸鸢就是风筝,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机,其发明人是西汉韩信。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

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㈧ 古代军事通讯密码的运用方式有哪些,涉及到战争的成败以及国家安全

我们都知道军事战争的成败可以关乎到国家的安全,所以军事秘密就特别的重要,是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的绝密,并且要赶在一定的时间里告诉到自己的头领防止泄密,这样才能保护国家的安全,所以大家都会使用各种密码来保护自己的机密。


用数字作为编码代表不同的物体与事件。在出去打仗之前,指挥部门会和将领说好用一首诗作为密码,到时候用来破译军事机密。除了密码还会有口令。最早的口令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在吴国和楚国两个国家打仗的时候,吴王做的战船被敌军给截到,于是吴国就派成三个士兵,办成他们的士兵藏在楚军的队伍之中,他们事先约定余皇作为口号联系,最后成功的把船抢了回来并且吴王也救了回来。


热点内容
数控车床电脑编程 发布:2025-08-23 00:40:32 浏览:243
安卓手机如何一键修改序列号 发布:2025-08-23 00:31:33 浏览:428
vsqt编译通过 发布:2025-08-23 00:29:58 浏览:460
android设置sd卡 发布:2025-08-23 00:18:47 浏览:863
混合存储提供商 发布:2025-08-23 00:06:08 浏览:436
行锁算法 发布:2025-08-23 00:05:05 浏览:903
手机编程苹果 发布:2025-08-23 00:02:41 浏览:287
脚本会被杀毒软件 发布:2025-08-22 23:56:03 浏览:140
gta5车文件夹 发布:2025-08-22 23:47:58 浏览:184
编译标准 发布:2025-08-22 23:45:59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