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访谈
1. 描述访谈与日常谈话有什么区别
区别:
1、谈话目的性不一样。
2、招呼方式不同。
3、对一件事的探讨程度不同。
4、相互问问题与单向问问题。
5、相互感兴趣与单向感兴趣。
6、相互使用无知的话语与单向使用。
7、沉默时间意义不同。
8、结束语表达的不同。
访谈:
是管理咨询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方法。咨询顾问通过与客户组织中各类人员的接触谈话,能够获取客户组织的重要的主观问题,被访谈的人也感到他们在为项目作贡献。
访谈过程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需要巧妙周全的构建,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思想准备等。
日常谈话:
谈话的内容应多讲别人感性趣的事情。不妨开门见山,对方不肯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寻根问底,察觉对方反感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2. 访问一位人物,要走访成功人士或大学生,写一份访谈记录
这简单,比如开微博多关注些有名的大学生、成功人士,就有机会和他们访谈。新浪、网络、腾讯都有微博。
3. 什么是深度访谈它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一、什么是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定性研究采集数据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即在访问过程中,一个访问员与一个被调查者深谈,主要是用于获取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层了解的探索性研究,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
深度访谈具有如下特点:
1.深度访谈是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可以加入口语,以视觉和听觉辅助进行。
2.深度访谈是两人之间互动的沟通,是针对个体而不是群体。
3.深度访谈必须要超越普通常识的感受,以探索被调查者潜藏在深层下蕴涵的意义。
二、深度访谈的适用范围
深度访谈是常用的定性方法之一,相对小组座谈会,
它有以下优点和局限性:
1.深度访谈的优点:
1)由于是面对面,深度访谈能更深入地探索被调查者的内心思想与看法,而且能更好的将被调查者的个人特征和心理特征结合起来,能确定什么样的反映是来自于什么样的被调查者。
2)由于是一对一,被调查者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而不必考虑其他人的看法和压力。
2.深度访谈适用的问题:
由于有以上优点,深度访谈适用于涉及到以下方面的问题:
1)对被调查者有详细追问,想详细了解被调查者的想法。
2)询问被调查者的较为私密的问题和感受,如特殊用品的使用情况等让人为难的话题。
3)有较强的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的问题,个人在群体中容易掩饰自己真是想法的话题,以及容易被群体态度左右的话题,如针对艾滋病人的态度。
4)对于复杂行为的更详细理解。
5)对于专业人员的访问。
6)对于合作伙伴或者竞争对手的访问,由第三方出面,面对面的沟通容易提供二者直接沟通时或者其他场合中不宜发表的意见。
3.深度访谈的局限性:
1)完成一个深度访谈需要较多的资源,如合格访问员的短缺,占用的时间较多,花费的经费也较高,故在一个调研中只能完成很有限数量的深度访谈,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增加深度访谈的数量无疑会引起单个深度访谈质量的下降。
2)在一个项目中,深度访谈的数量有限,每个深度访谈的对象都对项目有着较大的影响,故对深度访谈对象的样本代表性有要求较高,在选择过程中这些全凭个人经验,个人主观的作用下,类型选择难免会有偏差。
3)深度访谈对访问员要求很高,要求访问员既要有访问技巧,又要了解深访话题涉及到的产品知识,而这种访问员非常难找到。如果访问员只了解访问技巧,而对涉及到的问题理解不深,做出不准确的回应,会影响被调查者的谈兴;同样,只了解产品,而不知如何和被调查者沟通,则也不能得出想要的结果。
4)深访对象的不易接触性,由于部分被调查者对调研的不了解,可能会拒绝深度访谈,而有些被调查者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被调查者的拒访会对调研结果有影响。
三、实际操作
1.如何开始一个深度访谈:
在深度访谈的正式开始之前,应该先自我介绍,出示证件(或者名片),并进行以下几点的沟通:
1)简单介绍访谈的目的;
2)表明积极向对方学习的态度;
3)请对方在提纲范围内畅所欲言;
4)对资料会保密的承诺;
5)是否会有酬劳,是否会有纪念品赠送。
此时,被调查者可能会问以下问题,应先有所准备:
1)为什么会选择被调查者?
2)访谈的作用是什么?
2.访谈中注意事项
在访谈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表现自己的优越性,也不要采用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谦逊对等,塑造自由和谐的气氛从而让受访者放松;
2)被调查者是具有访谈所需要的信息和内容的人,这些资料能否被挖掘出要看访问员的访谈能力和二人的沟通情况;
3)超脱并客观的理解对方的话语,但又要有风度和人情味;
4)要倾听,也要说话回应,给对方以积极性;
5)以提供信息的方式问话,但避免给予指导性和方向性的话语;
6)不要接受简单的“是”或“不是”的回答,要刺探受访人的内心。
3.如何结束一个深度访谈
当访谈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其他原因要终止访谈时,此时注意:
1)不管访谈结果是否令人满意,访谈者应表现出尊重及感谢;
2)如果访谈结果不满意,也不能做出得到一堆无用之物的表情,记得这个无用之物也可能和访谈者的访谈能力有很大关系;
3)如果访谈结果尚可,更要表现出自己对访谈结果的兴趣,不能表现出很累终于得到结果也终于解脱的样子;
4)即将结束时,即使被调查者有题外话也要有耐心注意聆听,不能让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只是被利用了一下;
5)履行开始时的酬金或者礼物赠送等许诺。
4. 采访,访问,寻访,访谈,这四个词语那个跟拜访的意思最接近
采访: 采集素材,调查访问
访问:1、拜访,有目的地探望;2、观光;游历
寻访:访求、寻找。
访谈:管理咨询,获取信息
拜访:1.、看望并谈话;2、短时间看望。
所以可知访问和拜访的意思最接近!!
5. 访谈 与 访问 的区别
访谈比较自然,访谈局限于对话交流
访问比较严肃,访问则范围比较广
比如某某访问某某国家,但不能说成某某访谈某某国家
6. 访谈记录的概念是什么
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下边就以我校高一(2)班吴芸芸同学发表在《碧桂学子报》总第七期第八版的《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为例,谈一谈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 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 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 另外,还可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如《林》文的第四问,作者就先接着林谈的游戏机大赛的话题延说一句:“对,我也现场观看了比赛,对了,你还是参赛选手之一呢!”一句话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写前的访问。愿同学们,尤其是小记者同学们能利用好这个工具,将身边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向家长,向社会作出报道。
7. 访谈类节目有哪些
1、《超级访问》:《超级访问》是一档访问明星以主持人为主的大型电视娱乐脱口秀栏目。本栏目不但有曾担纲多档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李静和歌手兼主持人戴军共同主持,大规模投入资金倾力制作《超级访问》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最具原创风格的娱乐谈话节目。
她最深的感触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事可以吓倒谁或难倒谁。而女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坚强而显得更美丽。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
8. 采访访问有哪些常见形式
常见的应该是D、问答式。电视上新闻的都是这样。对话吧,好像不像采访,没有问题。座谈和问卷的都很少。E、以上都是更不可能啦。
我们也要做这种题,这是我的答案和大部分人的答案。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