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张朝阳
‘壹’ 求!张朝阳资料
陕西西安
张朝阳,搜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
1964年12月出生于陕西西安。
1981年西安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专业。
1986年本科毕业,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
199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同年任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联络人。
1995年回国,任INTER�NETSECURITIESITC(简称ISI)驻中国代表。
1996年创办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INTERNETTECHNOLOCY’SCHINA,简称ITC),是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推出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OHU)。
1998年10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计算机数字化领域50名风云人物之一”。
1999年9月应邀参加财富论坛上海年会IT圆桌会议,1999年搜狐获长足发展日访问量达600多万。
‘贰’ 因特网发展历史的三个主要阶段是什么
不知你指的是在哪发展的三个阶段?
下面给你讲讲其中国的发展三阶段吧,胡乱说说、仅供参考:
ISP时代
1994年4月20日,当时的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NCFC(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工程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这是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国家的标志性事件。
从这一天起,中国进入了中国互联网的接入时期。ISP(互联网接入业务提供商)成为了主宰1994年至1996年的主导名词。中国也进入互联网的商业化时代。
在前国务院信息办政策法规组负责人高红冰的记忆中,当时京广两地的网络互访需要拨长途电话。“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非常奢侈的。”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触网”人数尚不足10万。
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发展力图通过ISP来普及。在高红冰看来,“实践证明,在中国电信完全垄断的局面之下,这种做法是将互联网带入了死胡同。”
促使局面得以改观的,是政府对待互联网态度的转变。国务院出台《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4月“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制定,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交换中心。
同时,政府开始投资大规模的基础网络建设。1997年6月,邮电部电信总局投资70个亿的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启动。深入县级城市的地方信息港便是这一热潮的产物,如今依然还保留着。
早期叱咤风云的瀛海威、东方网景、世纪互联、实华开等30余家ISP受到明显的冲击,在探索互联网商业化的道路上纷纷或倒闭或转型,今天仍然生存的寥寥无几。
“内容为王”
接过棒的是ICP(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1997年,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前身、chinabyte和搜狐开始崛起,政府对互联网的大规模基建,为ICP们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平台。
互联网开始尝试电子邮件以外的东西,BBS和新闻逐渐在成为互联网的新核心。“上网”逐渐成为时髦的代名词。截至199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的人数上升至210万。
越聚越多的人气引起了资本的关注。张朝阳是如何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来创办搜狐网站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主要的谈资。媒体和大众也宁可相信,如果你有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就足以获得投资商成千上万的美钞。
ICP们为了赢得资本的青睐,整天在筹划着如何让更多的眼球注意到自己,如何占据每天各大媒体的要位。当时的北京城,每天都有新的网站诞生,互联网公司总有开不完的新闻发布会。接着,免费邮箱、网络论战以及网络小说开始与网民亲密接触。
从“输血”到“造血”
2000年是互联网商业化应用的初期阶段。事实上,不仅商业运作方式实行的是“拿来主义”,连商业运作成本也主要是靠国际资本“输血”维持。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以此为标志,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从此有了一个股市晴雨表。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纳斯达克开始崩盘。雪崩效应让中国的互联网业界不寒而栗。由此引发了2000年的那场论战。
面对市场的冷酷,资本开始对互联网重新审视。在这4年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的股价走了一条U字型的曲线。U字型的左边是互联网狂热在股市退潮的反映,底边是长达两年的互联网寒冬,U字型的右边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率全球互联网之先走出低谷重新崛起,也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无限广阔的发展远景。
以2000年纳斯达克股市急剧下挫为标志的互联网寒冬教会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生存之道,也给中国互联网一个巨大的机会,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实现了与中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市场的嫁接,并因此完善了自身的“造血”机制,那就是成为ASP(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
以网络游戏为例,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已达1380万人,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达到13.2亿元人民币,超过中国电影全年的票房收入。这还不包括2003年网络游戏对通信业的直接贡献87亿元,对IT产业的直接贡献35亿元,以及对媒体及传统出版业的直接贡献26亿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从产业的角度看,8000万网民已经使网络媒体拥有仅次于电视和报纸的读者群和广告受众,新浪和搜狐新闻的日访问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家报纸的读者面。中国的电子商务不再仅仅是企业的一个网上产品样本展台,而成为许多大大小小企业的又一条销售渠道。这8000万网民正在创造一个个在未来10年中消费需求过百亿元的市场,譬如广义的短信即移动互联增值市场、网络游戏市场、网络广告与搜索排名、B2C与C2C电子商务等。
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最令人瞩目的是出现了好几位排名非常靠前的“网络富豪”。在他们背后是一个正在以惊人速度崛起的大市场。
‘叁’ 中国网络四大门户。搜狐,新浪,163,tom。的执行总裁分别是谁
搜狐是中国的,老板是张朝阳。
新浪日本人控股,所以有人说是老板是日本的。
雅虎是美国的华人杨致远和他的一个美国伙伴共同创立的,我们现在所访问的是中国牙雅虎(以前叫雅虎中国,后来改名了),总部的网站在美国是英文版的可以访问,老板是华裔美国人。
网易是中国的,老板是丁磊。
TOM,MSN都是美国的,MSN是微软老比的。
除非是国外的一些网站上面的敏感内容,或者是ZF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就会被国家防火墙封掉。
‘肆’ 世界上最博学的人是谁
达芬奇,历史上只有他那么变态地在十几个领域有卓越成就。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伍’ 北京富豪李晓华是干什么的
中国着名企业家
个人档案
性 别: 李晓华
男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51年1月18日 学 历: 大学 公 司:香港华达投资集团 总部所在地:北京 主要行业:投资、高科技、生物科技 其它行业: 房地产业
生平简介
1951年1月18日生于北京。 1968年下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1976年回北京当锅炉工人[1] 80年代初在北戴河卖饮料、开录像厅开始发迹 李晓华(左)
1985年到日本通过代理章光101毛发再生精获得巨额财富 1988年在香港创立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公司任董事局主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李晓华为“美国青年学习榜样” 1992年成为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轿车的中国人 1994和1995年,被授予“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和“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荣获联合国科学与和平组织颁发的和平贡献奖及世界和平使者奖 1996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的国际永久编号为3556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李晓华”星 中国政府授予李晓华“十大扶贫状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授予李晓华名誉会长称号 美国纽约州州长授予李晓华荣誉市民称号 1997年 美国美中友好协会全国委员会授予李晓华名誉主席 中国政府向李晓华颁发扶助贫困“光彩事业”奖章 李晓华当选为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李晓华作为世界优秀华人代表出席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大典 美国“福布斯”杂志连续五年将李晓华评为中国最杰出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 1999年 李晓华作为世界优秀华人代表出席澳门回归祖国交接仪式大典 2003年 中华慈善总会鉴于李晓华为慈善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授予李晓华为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 2003年 美国育英大学授予李晓华荣誉博士称号,以表彰他为人类健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在工商企业的杰出管理才华 2004年 国际企业家联合总会授予李晓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称号 2004年 鉴于李晓华在中国商业智业领域里的出色实践和贡献,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授予李晓华“中国营销业坐标人物”称号 2004年 加拿大加中企业家协会授予李晓华名誉会长称号,同年与达赖组建VOA广播公司
担任职务
李晓华先生是华达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是享誉世界的着名的企业家。
奋斗历程
李晓华195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父亲正直严厉,母亲敦厚。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他童年时就体验了饥饿的含义,养成了性格中最深沉最质朴的东西。受父母的影响,少年时期他就懂得了只有努力才能获取的人生道理。 李晓华
1969年,16岁的李晓华被卷入上山下乡的大潮,同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道去了北大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一干就是八年。艰苦的生活,使他过早地饱尝了爱与恨、生与死、痛苦与无奈,但是,当他看到自己亲手播撒的种子变成了累累果实时,他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收获的喜悦,豁然领悟到人应当如何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努力赢得收获。 8年磨练之后,李晓华终于展转回到北京。他不忍心再给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增加负担,开始了一个男子汉的拼搏。为此,他当过锅炉工、炊事员,还做过贩卖服装的小本生意。在一次广交会上,他看到了一台美国生产的冷饮机,他意识到这台机器会“下蛋”,于是倾其所有买了下来。这年夏天,他带着这台冷饮机到北戴河海滨卖冷饮,很快便实现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几年后,他在秦皇岛开办了河北省第一家录象厅,又是生意火暴,于是资金积累很快达到了百万以上。 李晓华并不满足于当百万富翁,更不愿意守着金钱过舒服日子。经过一番考虑,他东渡扶桑,去了日本。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日语,曾经在餐馆里洗过碗端过盘子,也在日本商社里当过学徒。这段生活留给他的最大收获,是学到了日本人坚韧不拔、刻苦认真的精神。一年以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争取到了“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在他的积极运作下,“101”产品在日本家喻户晓,李晓华的名字也为愈来愈多的日本人所熟知。他被日本新闻界称为“中国学子中的佼佼者”,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也亲自接见了他,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 李晓华
在日本获得成功后,李晓华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他果断地挥师南下,在香港问鼎房地产业,在东南亚投资高速公路。他迎着风险开“顶风船”,当别的商家纷纷退缩撤退的时候,他却正确分析形势,选择了进攻。他看准时机买楼、卖楼,还没等人家从胆战心惊中缓过神来,他已再次获得成功。就这样,李晓华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自己的创业“三步跳”。 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不但在香港、日本、欧美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还在国内数省投资办厂,业务领域包括房地产业、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商业投资、食品加工、餐饮娱乐和旅游业等等。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实业家,成为中国大陆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之一。 曾经在儿时连公共汽车也舍不得坐,天天跑步上学的李晓华,是中国最早拥有名牌私人轿车的企业家之一。为了给中国人扬扬名气,也为了给自己做做广告,他买下了连厂商都以为中国人买不起的“法拉利”跑车。为了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他聘请了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作为自己的顾问。 李晓华
社会爱心
当然,李晓华之所以受人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的富有,更在于他富有以后又将财富回馈于人民,用于改变贫穷,消除愚昧落后。1992年他为希望工程捐款200万元,在北京平谷山区建起一座包括计算机室、电化教室在内共有24个教室的现代化综合学校——晓华学校,解决了750名学龄儿童的就学困难;1993年,他出资36万元负担河北省贫困地区10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还捐资100万元在北京市崇文区小学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1994年,他为母校北京22中捐款2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1995年,他向黑龙江省教委捐款200万元,其中100万元在绥化市建一所“晓华中学”,另100万元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北大荒建立了“黑土地教育基金”,用以表彰那些在北大荒教育事业上作出成绩的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云南地震后,他捐资50万元在云南最困难的禄劝地区建立了一所综合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重新就读的机会…… 李晓华
李晓华常说:“人应充满爱心,懂得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数年来,李晓华为贫困地区、灾区、教育、科技、体育等公益事业累计捐助3000多万元人民币。他的善举引起海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为此,他获得联合国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颁发的“世界和平使者”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中国人。他还荣获了“'95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和1996年“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的荣誉称号。
成就与荣誉
对于李晓华来说,1996年3月1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3556号小行星命名为“李晓华星”。命名大会就在这一天假座北京最豪华的中国大饭店举行。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一般地说,国际上只允许以一些着名科学家、艺术家的名字命名,如张衡、牛顿、爱因斯坦、莎士比亚、哈默等等;如果用政治家、军事家的名字命名,则必须在其逝世后100年。小行星命名有严格的程序,先要由发现者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再对命名者 李晓华
进行严格的考察,然后由世界多国着名科学家组成的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正式刊布于世,成为为世界所公认的永久星名。李晓华能够获此殊荣,不仅是他个人的终生荣耀,也是所有中国人的自豪。 1996年9月,李晓华应美国前总统布什的邀请到美国访问。在美国,他观摩了“总统杯”世界名人高尔夫球赛,见到了数国总统、前总统,并和美国前总统布什一起给优胜者颁奖。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会见他时对他说:“听说你过去很贫穷,通过努力变得很富裕了,你是中国很成功的商人。”“你的这种奋斗精神,是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这一消息经报纸报道后,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位居住纽约多年的老华侨给李晓华来电话说:“李先生,你太为中国人争气了!” 的确,李晓华所代表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民族自强精神。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木卡拉所说,他的精神会“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在中国,在整个世界,以类似的努力来消灭贫困。光荣属于那些通过人道主义援助推动自己国家发展的人们” 李晓华
富豪排行榜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1998年第2 1999年第2 2000年第11 2001年第16 胡润百富榜 1999年第4位 2003年第23位 2007年第328位
名车情结
李晓华:中国法拉利第一人 1992年,法拉利在亚运村会展中心进行了一次展卖,与其说是展卖,不如说是展览更为确切,因为当时中国内地还没有一辆法拉利跑车。在北京的展卖会上,法拉利厂家原本打算展览一下就运回去,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内地尚不具备购买实力。没想到李晓华以13.888万美元从容地把这辆法拉利留在了北京。 李晓华
后来,法拉利在天坛为李晓华举行了一个交接仪式,给他配的牌号是京A00001。这件事马上就通过世界各地媒体传播开了,法国的《费加罗报》刊发了一幅照片:宽敞的长安街,背景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前景是那辆红色的法拉利,在法拉利右侧,站着李晓华,他穿一件风衣,立着领子,俊朗帅气,正抬头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张照片引起的震动几乎是全球性的。 一提到车,李晓华就会显得格外的兴奋,他说:“我生活中最奢侈的就是车了。看到世界顶级名车下线,我就禁不住要拥有的冲动。” 如今,李晓华基本上拥有了世界上各个顶级品牌的轿车:迈巴赫、劳斯莱斯、兰博基尼、宾利、保时捷、宝马、奔驰
庆生大腕云集
李晓华2011年1月19日在北京昆仑饭店大摆六十岁生日宴。赵本山,葛优,孙楠,唐国李晓华庆生现场(7张)强,奥运冠军仲满夫妇,李湘前夫李厚霖,华谊总裁王中军,李彦宏等名人一同出席。 北京,亚洲第一位拥有劳斯莱斯的大富翁李晓华19日在昆仑饭店大摆六十岁生日宴。 众多亲朋好友出席,其中不乏演艺界的艺术家和名人。宾客数量有四百多人,有的坐不下已经提前离席。赵本山,葛优,孙楠,唐国强,李玉刚,尹相杰,张也,翁虹,夏雨袁泉夫妇,濮存昕夫妇,吴若甫夫妇,何琳,田华,刘刚,常宽,金巧巧,于丹,姜昆,春妮,刘佩琦,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奥运冠军仲满夫妇,李湘前夫李厚霖,华谊总裁王中军,李彦宏、张朝阳等名人一同出席。 现场还有宾客抽奖环节,赵本山喜获二等奖得平板电视一台。最后的一等奖为一辆奔驰smart小汽车,也是富豪李晓华先生赠送。由葛优上台颁奖。[
‘陆’ 中国近现代的科学界有伟人吗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1956年梁守槃(40岁),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为首批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东风一号,东风2号导弹,鹰击8号等一糸列导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初始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科委一等功、部一等功等荣誉。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中国一糸列导弹从梁守槃开始。他不是两弹一星成员,但他是两弹一星的奠基者。破除万难为航天事业初创奠定基础,一生共获两次一等功勋,纯金功勋,闪闪发光,可见他在导弹和航天居功厥伟。
‘柒’ 张朝阳是哪个地方的人
陕西西安
张朝阳,搜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
1964年12月出生于陕西西安。
1981年西安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专业。
1986年本科毕业,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
199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同年任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联络人。
1995年回国,任INTER�NETSECURITIESITC(简称ISI)驻中国代表。
1996年创办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INTERNETTECHNOLOCY’SCHINA,简称ITC),是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推出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OHU)。
1998年10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计算机数字化领域50名风云人物之一”。
1999年9月应邀参加财富论坛上海年会IT圆桌会议,1999年搜狐获长足发展日访问量达600多万。
‘捌’ 搜狐,张朝阳你们的网站离倒闭很近.
在网络上开个空间最好的啦.1000M啊,放多少照片!
‘玖’ 门户网站
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初期,大约是97年或者98年开始有关于门户网站的说法和讨论,当时计算机世界之类的报刊是这样比喻的:互联网的领地就像一个大城堡,你要进入这个城堡,就要经过大门,在门口设立一个类似问讯处(导航处?),是能够让所有进入城堡的人都看得到、用得着的、必经之处。后来,门户网站的基本定义就是用户登陆互联网的第一站,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在你ie浏览器里默认的那个网址,就是你的门户网站。所以当时很流行的一个做法是,在许多网站的首页,会有一个让你收录此页为默认网页的按钮。
传统门户网站的最好例子,就是刚刚登陆中国的msn中文站--简单的导航和人流疏散功能。所谓的人流疏散功能,是指msn中文站的内容是别的网站提供的,当进入msn中文站的网民点击其内容的时候,就跑到了别的网站。与国内传统模式不一样的是,在msn中文站上提供内容的网站,要向msn中文站付费。国内以往的模式,比如新浪,是向别的媒体付费买来内容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当然,msn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它有强大的msn用户群,而其他花钱买msn中文站地盘的网站需要更多的用户。为什么网站愈要更多的用户?因为用户越多,网站的影响力才能越大,影响力大了,企业就会花钱来做广告,网站的收益就会更好。
中国互联网诞生的初期,各个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上网用户和内容。各个网站在'跑马圈地'的同时,也在找寻着内容建设的方向。分类导航、电子邮件、论坛社区是网站最初能够提供的功能。内容,主要来自新华社。当时新华社在各地的记者,每天会有大量的新闻汇聚到新华社,而新华社所管辖的报纸根本不能把所有的新闻刊登完毕。另外,新华社对各地的地方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提供,网站就去找新华社合作,得到了最初的媒体内容。
在这段互联网启蒙的过程中,网易在电子邮箱和社区方面较为突出,新浪逐渐转变为新闻的快和全,搜狐却在更广泛的未上网人群中建立的影响力。当时业内流行一句话:上网的都知道新浪,不上网的都知道搜狐。随着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不上网的也都上网了,所以,搜狐虽然在邮箱、新闻这些方面不如网易和新浪突出,依然能够稳居前三甲。
2000年4月-7月,随着新浪(4月13日)、网易(6月20日)、搜狐(7月12日)先后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三大门户的领先态势基本形成,集中在三大门户的流量和影响力开始等待爆发的时刻。
短信来了
200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互联网发展形势开始走下坡路,尽管上网的人数还在增长,但是从纳斯达克的反应看,IT高科技企业及互联网的投资开始减少,有人说互联网的泡沫开始破灭了。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不盈利的局面持续着,来自广告的微薄收入不足以弥补各网站持续投入的花销。
2000年9月份的奥运会之前,短信,这个手机上的新玩意开始和互联网结合。手机订阅奥运报道,成为当时最新的时尚。当时还有很多手机不能收发短信,也没有人想到手机短信能拯救中国互联网。2001年1月,搜狐正式推出无线互联网信息点播增值服务(SMS)。
2001年上半年,不盈利的门户网站开始着急了,尽管亏损越来越少,但投资人还是等不及。于是,一直免费的邮箱服务开始收费了。在这个过程中,聪明的互联网人发现,短信除了自身价值之外,还具有代收费的功能。而且,短信的使用人群,比上网的人群要大得多。
有了广告之外的收费模式,门户网站巨大的流量和影响力开始显现出来,订阅、铃声、测算、游戏、约会等服务模式越来越多。2002年第二季度一过,三大门户全面转向盈利。而一些没有大流量和用户的网站,没有利用短信赚钱的基础,很多都没有熬过互联网的这个冬天,出售、关张的大有人在。这段历史,被张朝阳称作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短信对于网站的拯救,是中国互联网独有的特色。短信收入成为网站收入的一种模式,给中国网站制造奇迹的同时,也储存了一种危机--收费模式不能够完全自己控制。好在这个危机破灭的早,还不至于让中国的网站就此倒下。
2004年,随着短信政策的改变、无线业务的调整,三大门户来自短信的收入开始回落。这迫使三大门户开始找寻新的盈利增长点,网易转向了网络游戏,搜狐新增了搜索引擎搜狗。
搜索崛起
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互联网的信息量就一直保持着一种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而增长。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精确可读信息,就离不开搜索引擎。中国的三大门户实际上早就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但是都没有想到要在搜索这个方向上找寻盈利模式。
1998年2月25日,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搜狐品牌由此诞生
1999年2月2日新浪网推出新一代中文搜索引擎'新浪搜索'(SinaSearch)测试版
2000 年 9 月,网易正式推出了全中文搜索引擎服务。
直到有一天,当三大门户发现在ALEXA排名中,他们的身侧有了另外一个靠搜索而起的网站--网络,并也有着相当的收入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搜索引擎不光是为网民提供的一种工具,其中还蕴藏着巨大的金矿。而这个网络,就是三大门户把它养大的。三大门户从2000年起,至2003年,先后都使用了网络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网站的搜索服务工具。
为了不再养虎为患,新浪、搜狐先后停掉了与网络的合作。靠搜索起家的张朝阳开始重新重视搜索,并于2003年开始组建团队进入关键词搜索技术的开发,在2004年8月推出了搜狐自有的搜索引擎'搜狗sogou.com'。
在业界众多质疑搜狗的声音中,张朝阳没有动摇并一直坚持着。2005年2月搜狗推出新版本,2005年5月开始全面推广。截至6月3日,已经积累了10亿页面。搜狗的流量已经超过网络流量的三分之一。与其他搜索引擎发展的路数一样的是,搜狗也是最先在MP3的搜索上突破的,'目前,搜狗的音乐搜索已经很好用了。下个月将重点推出新闻搜索。搜狐98年就开始做新闻,在分类整理中文网页方面有7年的积累和经验'。搜狗2004年的收入达到了1000万美元,而这个收入比网络去年的收入只少几百万。
目前来看,三大门户中只有搜狐推出了可以在未来与网络一争高低的搜狗,领先于其他两个门户网站去争夺来自搜索的利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利用门户网站的力量来推广搜狗,是网络做不到的',张朝阳对此满怀信心,并放言'搜狗将在两年后超越网络'。而此时其他门户又不来争这个蛋糕,搜狐门户矩阵的力量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新门户时代
在世界范围内,至今被认可的成功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只有三种:广告、付费搜索、电子商务。而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门户的内涵在不断的演化,最初是互联网入口,后来变成了新闻和资讯的提供者,现在转向满足网民对互联网功能性应用的需求。
阅读新闻、查找资料、交流沟通、娱乐身心、投资理财、购物就业、邮箱等网络服务将成为网民最需要的互联网功能性应用。涵盖上述内容并且具有位居前列访问量的网站,将成为新的门户。更加关键的一条,还要有可靠有效的多种盈利、收费模式。
新门户的标准有三个方面:1、足够大的人群浏览量(每日每百万到达人次达4万以上);2、盈利模式在广告、付费搜索、电子商务这几方面都有(游戏的收费可看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比如YAHOO;3、门户网站所提供的功能性应用需尽量全面。
要做到新时代的门户,就需要有耐心,需要平衡。如果新浪转为了新闻门户,网易转为了游戏门户,那将缺席新门户时代的竞争。放眼望去,还没有一家能够在诸多方面做得尽善尽美,唯一可以期待的是拥有门户矩阵的搜狐。这个张朝阳潜心打造了7年的航母,能否在新门户时代领军中国互联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假如盛大与新浪能够成功合并,也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新门户时代的竞争,将是互联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来参战得还有GOOGLE、MSN、YAHOO等等。对此,张朝阳乐观地说,以他做互联网十年的经验来看,外来户打不过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