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加密卡
‘壹’ IC卡,ID卡,M1卡,射频卡,几种卡有什么区别,能不能详细的给讲解一下,谢谢!
IC卡、ID卡、M1卡、射频卡主要从定义、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情况来区分。
一、定义不同:
1、IC卡的定义: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2、ID卡的的定义: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3、M1卡的定义:利用PVC封装M1芯片、感应天线,然后压制成型后而制作的卡即是智能卡行业所说的M1卡,属于非接触式IC卡。
4、射频卡的定义:射频卡指的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二、工作原理不同:
1、IC卡的工作原理: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
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2、ID卡的工作原理:ID卡阅读器将载波信号经天线向外发送,ID卡进入卡阅读器的工作区域后,由阅读器中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阅读器发射的载波信号,卡中芯片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产生出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及系统时钟,使芯片“激活”。
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经卡内天线回送给卡阅读器;卡阅读器对接收到的卡回送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至后台计算机;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3、M1卡的工作原理:向M1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
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做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
4、射频卡的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三、应用不同:
1、IC卡的应用:IC卡已是当今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热点产品之一,除了在商业、医疗、保险、交通、能源、通讯、安全管理、身份识别等非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影响十分深远。
2、ID卡的应用:ID卡在弱电系统中一般作为门禁或停车场系统的使用者身份识别,由于其无须内置电源,使用时无接触且寿命长,因此在弱电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3、M1卡的应用: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4、射频卡的应用:主要应用在身份证件和门禁控制、供应链和库存跟踪、汽车收费、防盗、生产控制、资产管理、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
四、分类不同:
1、IC卡的分类: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超级智能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双界面卡。
2、ID卡的的分类:ID根据规格可分为标准ID卡、ID厚卡、薄卡和异型卡。
3、M1卡的的分类:常用的有S50及S70两种型号,常见的有卡式和钥匙扣式。
4、射频卡的的分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
‘贰’ ic卡按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可分为什么
根据结构可以分为: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超级智能卡。根据界面可以分为: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双界面卡。具体可以看卡上的标识。
由于IC卡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IC卡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
IC卡具有如下特点:
体积小而且轻,非常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CPU卡含微处理器,存储器可分成若干应用区,便于一卡多用,方便保管;可靠性高,IC卡防磁、防静电、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比磁卡高;使用寿命长,信息可读写十万次,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安全性高,IC卡本身具有硬件安全设置,可以控制IC卡内某些区的读写特性。
如果试图解密则这些区自锁,即不可进行读写操作。IC卡内的信息加密后不可复制,密码核对错误,卡本身有自毁功能,所以IC卡中的数据安全可靠。
网络要求不高,IC卡的安全可靠性使其在应用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性、敏感性要求低,可以在网络质量不高的环境中或在不联机的情况下应用;IC卡的读写机构比磁卡的读写机构简单,可靠,造价便宜,容易推广,维护简单。
‘叁’ IC卡分为哪几种,怎么区分
根据结构可以分为: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超级智能卡。根据界面可以分为: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双界面卡。具体可以看卡上的标识。
由于IC卡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IC卡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
法国的布尔公司于1976年首先创造出了IC卡产品,并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行业,它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现代化程度。
产品原理:
IC卡是集成电路卡,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可对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进行判定。在卡上封装有符合ISO标准的芯片,有6~8个触点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在IC卡上可以有彩色图案和说明性文字按ISO标准。
IC卡的部分触点及其定义为:VCC:IC卡工作电源;GND:接地;VPP:存储器编程电源;CLK:有关信号的定时与同步;I/O:卡中串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RST:复位信号。当IC卡插入IC卡读卡器后,各接点对应接通,IC卡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就开始工作。
‘肆’ 滚动码ic卡和普通ic卡区别
滚动ic卡可以复制到手机,普通ic卡只能使用卡片。
滚动ic卡是一种加密系统,这种系统卡片可以破解,可以复制到手机,不过复制后只能刷手机,母卡就会失效,就是说这种系统的卡片只能旧卡变新卡,不能一卡多变。
普通IC卡带有存储器可读写,普通的IC卡也叫储存器卡、逻辑加密卡。IC卡数据的读取,写入均相应的密码认证,数据可以分区,不同区用于不同的功能,可以有不同的密码保护。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伍’ 怎样把加密门禁卡复制到手机上
需要用设备,提取出加密卡的卡号,写到空白卡后,手机就可以复制那个空白卡了,最后用机器解码出加密内容,直接引进手机就可以了
‘陆’ 智能卡分为几种
智能卡分为三大类,感应卡,接触卡,双界面卡。智能卡,智能卡消费机,种类齐全,技术保证,不干胶印刷,贴片制作,钥匙扣制作,非接触式芯片标准,普瑞途智能卡门禁机种类齐全,品质保证,包含不干胶贴片卡,ID钥匙扣卡。
智能卡:
智能卡(Smart Card) :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的通称。一些智能卡包含一个微电子芯片,智能卡需要通过读写器进行数据交互。智能卡配备有CPU、RAM和I/O,可自行处理数量较多的数据而不会干扰到主机CPU的工作。智能卡还可过滤错误的数据,以减轻主机CPU的负担。适应于端口数目较多且通信速度需求较快的场合。
‘柒’ 逻辑加密卡也具有计算功能对不对
RAM 相当于 CPU 卡的内存,用于临时存放程序的变量。EEPROM 主要用来存放一些 应用数据,其容量比逻辑加密卡(SLE4428)大。
‘捌’ 逻辑加密卡也具有计算功能吗
逻辑加密卡也具有计算功能。
逻辑加密卡RAM相当于CPU卡的内存,用于临时存放程序的变量。EEPROM主要用来存放一些 应用数据,其容量比逻辑加密卡(SLE4428)大。
逻辑加密卡IC卡的读写机构比磁卡的读写机构简单,可靠,造价便宜,容易推广,维护简单。如果用户的IC卡丢失或被盗,用户可以报告丢失或在卡所在的存储点更换该卡;IC卡的使用期限以卡背面打印的有效期为准。
移动存储卡及读卡器:
一般应用在数码相机、掌上电脑、MP3、MP4等小型数码产品中作为存储介质,所以样子小巧,犹如一张卡片,所以称之为闪存卡。
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商和不同的应用,闪存卡有Smart 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 Media 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记忆棒),TF卡等多种类型。
这些闪存卡虽然外观、规格不同,但是技术原理都是相同的。由于闪存卡本身并不能直接被电脑辨认,读卡器就是一个两者的沟通桥梁。读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种存储卡,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存储卡等,作为存储卡的信息存取装置。
‘玖’ 请问逻辑加密卡 memory卡 CPU卡的区别和各自的长短处
一般来说,对存储卡和逻辑加密卡操作,使用接触式IC卡通用读写器;对CPU卡使用CPU卡读写器。所谓“通用读卡器”是指它可以对大多数流行的存储卡和逻辑加密卡操作。而CPU卡由于有ISO/IEC 7816.3/4的规范,其通讯协议、命令格式都是兼容的,被看作是一种卡。当然,也有将“通用读卡器”与CPU读卡器二合一的真正的接触式通用读卡器。
PC端IC卡应用软件编程,要点是了解卡的数据结构和调用读卡器函数。在这方面,非CPU卡与CPU卡有不小差别。
首先,非CPU卡,你必须熟悉卡的存储结构,哪里是制造商区,哪里是密码区,哪里是数据控制区,哪里是数据区(应用区)……;而CPU卡,你不必关心数据的地址,却要关注文件系统的结构:主文件(MF,相当于DOS文件系统的根目录)、专用文件(DF,相当于DOS文件系统的目录,可以有多层)、基本文件(EF,相当于DOS文件系统的文件)。
CPU卡的基本文件类型虽然只有透明(二进制)文件、(定长与不定长)线性记录文件和循环记录文件三类,但由于COS内部控制的需要,派生出一些特定的“变种”——复位应答文件、口令文件、密钥文件、DIR文件、SFI文件……。这些都需要熟悉。
纯粹的存储卡是可以自由读取的;非CPU逻辑加密卡的访问控制,需要掌握特定的卡的口令控制、认证控制、特定的数据控制标志字节和卡的熔丝(一种卡上这些控制不一定都有)。
而CPU卡的访问控制,是在建立文件时定义的,读、写、更改分别是否需要认证,用哪个密钥,是否需要口令,是否需要MAC验证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创建文件命令的格式是随COS而不同的。所以,你必须熟读他的COS手册。
现在说说卡操作。非CPU卡的访问一般是通过调用函数直接完成的,大不了需要熟悉一下调用参数。而CPU卡除了设备命令(测卡、上下电、选卡座等)和卡的复位命令以外,所有卡命令都是通过一个通用的命令函数执行的,所以你需要熟悉COS手册的命令。
COS的卡操作命令有统一的格式:CLA(命令类别Class)、INS(命令指令Instruction)、P1(参数1)、P2(参数2)、Lc(命令数据域Data长度)、Data和Le(应答数据域长度)。命令域中除了Data,都是1字节十六进制数。数据域则是十六进制数串,可以是二进制数、BCD码或文字的ASCII码等等。这有点像汇编语言。调用命令函数时,把命令串代入对应参数即可。
最后,给初学者一点建议。
1. 最权威的书:王爱英的《智能卡技术 —IC卡—》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9元
2. 初学非CPU卡编程,要仔细阅读卡的技术说明和读卡器函数的调用说明及例子。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有人练习调用函数读写4428卡时,误写了密码区,使得自己也不知道密码了,最终就是验证密码超过允许次数而毁卡。还有一个初学者,试用4442卡密码验证,没有注意到更改密码后要下电再上电使卡复位,造成任何密码都可以通过的假象,多次改、试之后,自己也不知道最终密码了,后果是拔卡后再插卡多次不能通过密码验证而毁卡。初学者毁卡好象学骑自行车摔跤一样,难免。但是细心的人走的弯路少些。
3. 由非CPU卡转CPU卡编程,要熟悉文件系统的概念。另外就是注意练习时不要锁死初始化功能。这样,无论是锁应用还是锁卡,都可以重新初始化成新卡。
4. 学习IC卡编程,要充分利用好读卡器厂家提供的演示程序。例如,在编程校验密码或认证失败的时候,最好回到演示程序校验或验证,使其成功后将错误计数器复位,以免毁卡。编程中出现疑问时,也最好用演示程序验证一下,判断是否函数或读卡器本身有问题,少走弯路。
5. 解决疑难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问”。最好能有老鸟做技术支持。所以你一定要选择能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的读卡器。要是卡和读卡器都出自一家就更方便了。
‘拾’ IC卡有几种芯片
摘要 芯片卡分为IC芯片和ID芯片,在智能卡行业中,芯片卡的用途相对广泛,芯片卡起源于1970年的英国,发展至今芯片卡一年的销量已经达到100亿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