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⑴ 胡晓明的海外讲学、访学与发表论文
香港:1994年10月至1995年元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台湾:1998年10月,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访学一周。 香港:1998年11月至12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香港:2004年11月14日 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读经的新意义》 澳门:2006年11月20日: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澳门大学)发表论文:《略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生产》 香港:2006年12月13日: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发表论文:《变脸的神女:文选神女赋的后世转义》 新加坡:2007年11月15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术演讲:《能不忆江南:中国文学与历史上的江南认同》 巴黎:2007年8月15日至11月13日,受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邀请,作三个月的欧洲艺术史考察。 汉堡:2008年10月20日,受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邀请,作《君子成人之美: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讲演。 汉堡:2008年10月26日,受德国汉堡国际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邀请,作《妙谛法身: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的讲演。 香港:2008年12月17日,受香港城市大学的邀请,作《中国诗的文化意象》的讲演。 马六甲:2009年2月22日,受马六甲华商总会与培风校友会的邀请,作《中华核心价值与现代工商社会》的讲演。 台南:2009年4月16至20日,成功大学第六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文体、修辞、思想融合与阅读传统:对庄老思想的复杂响应,以《文选》为中心的讨论》。 高雄:2009年4月18日,受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邀请,作《略说文化意象的诗学》的讲演。 爱德蒙顿:2010-6-20,受加拿大爱德蒙顿孔子学院邀请,作《茶与中国文化心灵》的讲演。 剑桥:2010-5-25至2010-8-25,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高级访问学者。 温哥华:2011-5-3至2011-6-3,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高级访问学者。 香港:2011年4月27日到29日,香港大学东方诗话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正人君变今俗与文学话语权:《诗大序》毛传郑笺今读》 桃园:2011年10月1日,台湾中央大学《世变与中国知识人》研讨会,发表论文:《践身心之则:略说中国知识人响应乱世的三种方式》。 花莲:2011年11 月5 日至6日,《多元化的经典诠释:第三届人文化成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论文:《从严子陵到黄公望:富春江文化意象的诠释史》 台北:2011年11 月1日,台湾大学讲演:《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江的文化意象》 新竹:2011年11 月14 日,台湾清华大学讲演:《唐宋诗学与中国美典》。 台北:2011年12月9日,台湾政治大学讲演:《中国诗与中国文化意象》。 台北:2011年12月24日,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新汉学台北论坛》:唐代研究的新视界,发表论文:《探索中国文化意象的诗歌拼图》。 桃园:2012年1 月10 日,中央大学“国科会中国文学中的物与我研讨计划”,讲演《衣与中国文学》 台北:2012年3月16至19日,台湾大学经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川逝:诗史与经义中一些智者与诗人心影之重叠》。
⑵ 2019年国画最贵的艺术家
2019年国画价格指数排行前二十名,数据来源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1、邢东 2,211,538 元/平方尺(2019春季)
邢东,擅长油画和国画,英文签名:Tony,国际辉煌画派创始人、邢体书画发明人。邢东先生1962年出生于中国西安,明代着名书法家邢侗后裔,善于绘制大型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又常涉猎油画及大型壁画,成绩斐然。
2、崔如琢 1,794,831 元/平方尺(2019春季)
崔如琢,美籍华人,着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1944年生于 北京 。幼拜师郑诵先习字,长投李苦禅门下学画。
3、包辰初 1,419,753 元/平方尺(2019春季)
包辰初,男,1928年3月生,汉族,浙江龙游人。 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在校受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诸大师教诲。曾任《杭州日报》主任编辑,杭州画院副院长
4、张跃华 1,326,923 元/平方尺(2019春季)
当代着名书画艺术家。号梦春堂主人、梦春堂老翁、居士。现为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机关工委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化部诗酒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梦春堂艺术研究院院长。
5、吴冠中 1,291,383 元/平方尺(2019春季)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着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 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6、崔自默 1,150,000 元/平方尺(2019春季)
崔自默,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画家。画家范曾先生开山弟子。
7、蒋山青 707,692 元/平方尺(2019春季)
蒋山青,又名蒋启韶,1961年生于浙江平湖,祖籍浙江海宁,现居北京。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8、袁熙坤 556,452 元/平方尺(2019春季)
袁熙坤,男,贵州安顺人,1944年6月出生于云南昆明 , 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着名画家、雕塑家,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 顾问、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总顾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
9、沈学仁 421,575 元/平方尺(2019春季)
沈学仁,男,1941年6月生,山东潍坊市人。教授。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协、书协会员,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名人协会顾问,英国皇家联合科学院荣誉院士、荣誉博士。
10、路怀中 416,959 元/平方尺(2019春季)
路怀中,首都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长,中国书画理论及创作研究员,执着从艺近五十年。师传 李可染、陆俨少等诸大师。
11、邱汉桥 415,278 元/平方尺(2019春季)
邱汉桥,抱朴子,湖北孝感人,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思想家、是我国成就卓着的山水画大家。是中国当代绘画“北势南气”大格局理论思想的倡导者。当代艺术美学新哲思“忘我忘象”理论的创立者。当代绘画新理论发展纲要“十八字”法:“悟老庄、追汉唐、学五代、习宋元、观明清、显当代”。“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是邱汉桥在中国绘画近两千年来技法创造中的第三十六皴法。1989年31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作品《山居图》入选法国尼斯国际造型艺术大展,获最佳作品奖,这也是亚洲国家第一个荣获殊荣的人;1994年作品《世纪魂》荣获全国第八届美术大展最佳作品奖;2001年作品《雨后斜阳》荣获联合国和平艺术大展和平金奖,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发证书及精制奖牌,这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金奖的艺术家;2006年邱汉桥《金秋无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替换下了潘天寿的《松》。2017-2019年连续荣获胡润艺术榜十大国宝级艺术家。
12、苏天赐 395,902 元/平方尺(2015春季)
苏天赐(1922~2006.8.25)原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油画研究会顾问。
13、萧瀚 375,729 元/平方尺(2019春季)
着名画家,积彩色调水墨画开派人,生于安徽芜湖,196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友联画院副院长,北京海华归画院院长,中国归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及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14、杨佴旻 341,641 元/平方尺(2019春季)
杨佴旻,艺术家、诗人。祖籍中国曲阳,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圣赛德艺术中心客座研究员,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讲座教授等
15、黄建南 334,545 元/平方尺(2019春季)
黄建南,男,号妙建,1952年出生,广东河源人,当代着名画家、油画家、慈善家、大学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书画艺术创作高研班“综合艺术新思维创作"研修课课程导师(主讲师);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研究员;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 文化部主管的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油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法国国立艺术家委员会会员;法国东方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主席;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艺术顾问;央视微电影民族频道艺术顾问等。
16、何家英 333,859 元/平方尺(2019春季)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天津画院名誉院长、天津美术馆名誉馆长。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2012年在巴黎卢浮宫“2012沙龙展”中获绘画类金奖。[1] 等荣誉。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杨开慧》等。
17、姜国华 315,068 元/平方尺(2019春季)
姜国华,字华山 、闵贞、一范,号石垒斋主人,着名国画家,精花鸟、山水、大写意 ,1954年生于青岛 。
18、汪国新 310,611 元/平方尺(2019春季)
汪国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文化部中国书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农工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委会副主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联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主任,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
19、郝量 299,103 元/平方尺(2019春季)
1983年生于四川成都,2006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其后攻读硕士研究生
20、晁海 276,442 元/平方尺(2019春季)
晁海,汉族,1955年 5月生于陕西兴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1977年考入 西安美术学院 国画系,1982年春毕业留校执教至今,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⑶ 赵昌文的简历
1995年7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大学工作。
1997年-1998年任四川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
1998年-1999年任四川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
2000年-2005年任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2年-2005年任四川大学校长助理。
2005年-2011年任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5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期间:2011年7月,参加中组部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在英国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学习。)
2014年3月至今,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期间:
1999年1月至7月,英国牛津大学和利物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4月至6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美国密西根大学富布莱特(Fulbright)高级访问学者 。
⑷ 如何到香港中文大学访学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于2011年初推出第四届传播学访问学者计划,此次访问研究主题为“‘时代媒介’:华人社会的电视剧文化”。欢迎有兴趣的学者申请,申请成功者将获邀至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之访问,访问期间的生活费用将由学院提供。
访问计划的目的
促进文化中国华语传播学者的交流,加强彼此的联系。
提高华语传播研究的水平,促进世界学术平等对话。
为学者提供研究写作与论文发表的机会。
访问计划内容
访问学者由2011年1月18日开始,在中大访问一个月。留港期间的活动基本上由学者按需要自由决定。
所有访问学者必须参与2011年1月21-22日以“‘时代媒介’:华人社会的电视剧文化”为题之工作坊、提交论文、并参与为促进访问学者与香港学者交流之活动。
工作坊主题
根据Raymond Williams的论述,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a way of life),文化反映当下社会、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Williams所指的文化并非是大家触摸不到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高雅文化(high culture),或是由上而下的管治文化,而是普通人能感觉甚至触摸得到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即所谓通俗、流行文化。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流行文化反映出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阶层、年龄族的体会、感受和意识形态。这种Raymond Williams所说的感觉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就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这种文化能呈现出社会上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的操控与限制。
在众多的流行文化中,电视剧是一种最具延续性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它既是我们日常谈天的题材和话语,也是最贴近社会脉络的“时代媒介”。《传播与社会》2011的工作坊选择电视剧为核心议题,除了从文本和制作的角度探讨电视如何反映和表征华人社会与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相关的社会议题,也从消费角度,阐释大众对电视剧内容的诠释。 我们所指的电视剧包括时装剧、肥皂剧、爱情片、时代剧和主旋律的历史剧等。收看这些节目除了涉及不同层面的华人电视剧观众外,也涵盖不同形式的收看方式,如网络视频及收费电视等。 工作坊接受的文章,其理论框架包括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及政治经济学,我们也鼓励文章深入阐释电视剧所带出来的形势(conjuncture)和时代(关于形势和其他理论及方法问题,请参考《传播与社会》第10、11期Lawrence Grossberg的访问。)然而,工作坊要求文章的内容超越单纯以文化批评和文本分析为基础的论文,我们看重的是具实证资料及理论创意的论文。本院将把参加工作坊学者的论文,集结出版一本学刊专集或编辑成专书。 欢迎对此主题有兴趣的专家学者构思研究计划及撰写论文纲要,按以下手续向中大传播学访问学者计划申请。
费用及津贴
学院将为访问学者在访问期间提供住房和每天生活津贴港币300元。路费则请自理。
申请手续
1. 凡对上述访问专题有兴趣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之华语学者,职位与居住地不拘,均欢迎申请。
2. 请备妥简历、拟写论文之摘要(2000字),于2010年6月15日前寄达: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访问学者计划”收,或可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3. 请附上一份以前曾出版有关电视剧或相关的文章,中英皆可。
4. 名额约为8人。申请结果将于2010年7月1日左右公布第一轮入选名单。第一轮入选者应于2010年9月1日前,将论文全文寄达上述位址。正式入选名单将于2010年9月15日左右公布。
访问计划小组
陈韬文、马杰伟、冯应谦、邱林川、黄懿慧、李立峰、罗文辉
工作坊学术小组
冯应谦、马杰伟、陈韬文
⑸ 李勇建的工作经历
1,2001.4~2003.4 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后
2,2003.7~ 2005.6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博士后
3,2005.7~2006.12 南开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
4,2006.12~ 南开大学商学院 教授
5,2007.4~2007.8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6,2008.4,2008.7-10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⑹ 侯杰的海内外学术交流
1、接待海外学者来访:1994年,美国加洲大学历史系教授周锡瑞(Joe Esherick)讲学。1997年,犹他州立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高爱德访学。2000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欧大年(Daniel﹒L﹒Overmyer))讲学并合作研究;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邢福增讲学。美国圣迭亚戈州立大学朱葆瑨教授讲学。2001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欧大年(Daniel﹒L﹒Overmyer)讲学并合作研究;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邢福增讲学。2002年,3月18-19日,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梁家麟、主任邢福增讲学。5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历史系教授司徒琳讲学。5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教授范德讲学。5月,香港佛教法住文化书院院长霍韬晦教授访问、讲学。2003年4月,台湾大学李炳南教授访问、讲学。10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张玉法教授访问、讲学。10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张力教授访问、讲学。12月,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温伟耀教授访问。12月,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吴梓明教授访问、讲学。12月,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龙光教授访问、讲学。
2、出访:1995年1月,日本名古屋学院大学访问学者,出席《有关中国的综合情况的多媒体体系化整理》国际会议。1996年3月--8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历史系访问学者。出席《燕京大学与近代教会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宋以前中、日、韩妇女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1996年8月--9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1998年2月--7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进行香港宗教田野调查。出席《人种志在今日中国:方法与成果的评估》、《第一届中国商业史》、《第一届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第一届中国近代海防史》、《戊戌变法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篇。1998年12月--1999年2月,法国远东学院访问学者,发表演讲《目连戏与中国民众宗教》,访问年鉴学派。顺访香港、韩国、意大利、奥地利。1999年6月,香港岭南学院访问学者,并出席由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机遇与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并在香港珠海书院发表演讲。2000年1月--2月,香港珠海书院访问学者。出席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五十年来的香港、中国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并作《我对两岸学术交流的见解座谈会》引言人。2000年9月--12月,韩国岭南大学校交换教授。先后出席由韩国慕山学术研究所等主办的《高丽文学与宋元文学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庆北大学校出席第2回韩国中国史学会国际学术大会,发表论文《解读近代中国民众信仰民俗---以华北信仰民俗为例》。并在岭南大学校和东亚大学校发表演讲。2001年10月,赴台湾参加《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并在辅仁大学、成功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校发表演讲,并在香港建道神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讲学。作为嘉宾出席香港电台访谈节目。2002年4月--5月,赴韩国仁荷大学参加由中国史学会主办的《黄海沿岸民间信仰》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并到岭南大学访问,在东亚大学演讲。2003年7月—8月,带研究生多名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主办的暑期密集课程,并到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科目、香港道教学院等高等院校访问。2003年12月,赴香港出席《香港及华南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近代中国留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均有论文发表。
⑺ 陈佳贵的个人履历
1944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64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
1969年9月参加工作。
1969年至1970年,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劳动锻炼。
1970年9月至1978年10月,被分配到甘肃省农宣队平凉分队、甘肃棉纺织厂工作(1970年至1971年,在甘肃省农宣队平凉分队工作,任组长;1971年至1978年,在甘肃棉纺织厂工作,任计划员、生产计划科副科长、科长)。
197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 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实经济系,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1984年10月至198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在职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其间:1986年至198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体制管理研究室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兼机关党委书记(其间:1988年至1990年,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机关党委书记兼研究室主任;1990年至1991年,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机关党委书记、副所长。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院进修)。
1993年8月,被评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1995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1996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1998年9月至2009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并任学部主席团成员,经济学部主任。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代主席。
2013年2月2日8时4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2013年2月6日上午9时,陈佳贵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⑻ 戴志敏的人物简介
戴志敏,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理财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风险投资协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访问学者。
⑼ 香港中文大学research assistant和博后,有什么区别
是这样的,research assistant就是平时我们叫的RA,一般由master担任,包括MSc的学生。实质上就是给教授干苦力的,地位不是太高。其实您想问的应该是research associate和博后的区别,我就一起回答下。research associate在香港就是俗称的助教授,在香港大学,这种助教授是帮助教授去带他管理下博士生的,也就是教授给博士生课题,由助教每周指导博士生完成这一课题。现在对于博士后没有专属的定位了,基本助教授干的工作和博士后干的工作是相差无几的,就看教授喊你主要去带学生还是主要跟着做项目,所以我个人觉得两者区别不大,可以视为一样的。
⑽ 李勇建的介绍
姓名:李勇建职称: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2001.4~2003.4 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后2003.7~ 2005.6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博士后2005.7~2006.12 南开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2006.12~ 南开大学商学院 教授2007.4~2007.8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8.4,2008.7-10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