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访问控制
A. 浅析如何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受到非授权的查看和修改,必须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细粒度访问控制也就是虚拟专用数据库,它提供强大的行级安全功能。 应用程序上下文 VPDCTX 的属性 MAXBAL 可以在会话的前期设定,而函数在运行时可以容易地获得该数值。 请仔细注意该示例。谓词有两部分:小于号之前的部分和之后的部分。之前的部分是“balance”一词,它是文字符。后面的部分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静态的,因为应用程序上下文变量在改变之前一直是常量。如果应用程序上下文属性不变,则整个谓词是常量,因此不需要重新执行函数。如果策略类型定义为对上下文敏感,则 Oracle 数据库 10g 可以识别此情况以用于优化。如果在会话期间没有发生会话上下文的变化,则不重新执行该函数,从而显着提高了性能。 有时业务操作可以确保谓词更加静态。例如,在上下文敏感的策略类型示例中,我们将用户所见的最大余额定义为一个变量。当 web 应用程序中的 Oracle userid 由许多 web 用户共享,并且应用程序基于这些用户的权限来设置该变量(应用程序上下文)时,这种方法很有用。因此,web 用户 TAO 和 KARTHIK 都是以用户 APPUSER 连接到数据库的,二者可以在其会话中拥有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上下文的值。此时 MAXBAL 的值并不依赖于 Oracle userid,而是依赖 TAO 和 KARTHIK 各自的会话。 在静态策略的情况下,谓词更具有可预测性,其说明如下。 LORA 和 MICHELLE 分别是 Acme Bearings 和 Goldtone Bearings 的帐户管理员。当他们连接数据库时,他们使用自己的 id,并且只应该看到属于他们的那些行。在 Lora 方面,谓词变成 where CUST_NAME = 'ACME';而对于 Michelle,则是 where CUST_NAME = 'GOLDTONE'。在这里,谓词依赖于他们的 userid,因此他们所创建的任何会话在应用程序上下文中始终具有相同的值。 10g 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 SGA 中对谓词进行高速缓存,并在会话中重用该谓词,而不必重新执行策略函数。策略函数类似于以下形式: create or replace vpd_pol_func
p_schema in varchar2,
end; 而策略定义为: policy_type => dbms_rls.static 这种方法确保策略函数只执行一次。即使应用程序上下文在会话中改变,也从不重新执行该函数,使得此过程的速度非常快。 建议将静态策略用于在几个用户中托管应用程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单个数据库拥有几个用户的数据。当每个用户登录时,登录后触发器可以设置用于策略函数的应用程序上下文的值,以便快速生成谓词。 但是,将策略定义为静态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以上的示例中,我们假设应用程序上下文属性 VPDCTX.CUST_NAME 的值在会话中不改变。如果这种假设不正确,将会怎样呢?如果该值改变,策略函数将不会执行,因此在谓词中将不会使用新值,而返回错误的结果!因此,在将策略定义为静态时要非常小心;您必须绝对确信该值不会改变。
B. 计算机安全服务中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访问就是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某种操作的能力,访问控制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这种能力明确的允许或禁止的方法,基于计算机的访问控制被称为逻辑访问控制,逻辑访问控制不仅仅可以规定谁或什么程度或设备可以访问特定的系统资源,还可以规定访问的类型。
这些控制可以内建在操作系统中,可以建立在应用程序或主要的功能上,可以建立在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或通信系统中,也可以通过安装专门的安全程序包进行部署,逻辑访问控制可以部署在受保护的计算机系统内部,也可以部署在外部设备中。
(2)数据的访问控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网络实体安全:如计算机的物理条件、物理环境及设施的安全标准,计算机硬件、附属设备及网络传输线路的安装及配置等。
软件安全:如保护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不被非法复制、篡改、不受病毒的侵害等。
数据安全:如保护网络信息的数据安全,不被非法存取,保护其完整、一致等。
网络安全管理:如运行时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理等,包括采取计算机安全技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审计,进行风险分析等内容。
C. 什么事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包括哪几个要素
访问控制是几乎所有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和非计算机系统)都需要用到的一种技术。访问控制是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的一种技术。
访问控制包括服务器、目录、文件等。访问控制是给出一套方法,将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标识出来,组织起来,托管起来,将所有的数据组织起来标识出来托管起来, 然后提供一个简单的唯一的接口,这个接口的一端是应用系统一端是权限引擎。
(3)数据的访问控制扩展阅读
实现机制:访问控制的实现机制建立访问控制模型和实现访问控制都是抽象和复杂的行为,实现访问的控制不仅要保证授权用户使用的权限与其所拥有的权限对应,制止非授权用户的非授权行为;还要保证敏感信息的交叉感染。
为了便于讨论这一问题,我们以文件的访问控制为例对访问控制的实现做具体说明。通常用户访问信息资源(文件或是数据库),可能的行为有读、写和管理。为方便起见,我们用Read或是R表示读操作,Write或是W表示写操作,Own或是O表示管理操作。
D. Oracle数据库系统采用的访问控制方式是什么
没弄明白你问的是什么?这里说几个想到的,看看有没有你要的。
oracle的访问控制方式可以有好几种说法:
用户控制(分到的用户不同,能访问的内容也可以有所区别,权限可以不同,所以叫做用户控制)
profile控制(每个用户的访问可以用相关的用户profile进行控制,比如限制同时登录数等等)
监听控制(举例来说,在监听文件中可以设置访问的ip段,或者访问的ip,其他ip不能访问,当然还有其他的能设定的)
区块(也就是oracle内部的block,这个算是oracle内部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位图(这个是oracle10g以及以后的数据文件访问方法)
还有权限控制,角色控制,参数控制(比如限制远程登录)等等
E. 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模型
访问控制的功能及原理:
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证合法用户访问受权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或防止合法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首先需要对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控制策略进行选用和管理工作。当用户身份和访问权限验证之后,还需要对越权操作进行监控。因此,访问控制的内容包括认证、控制策略实现和安全审计。
1、认证。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识别及客体对主体的检验确认;
2、控制策略。通过合理地设定控制规则集合,确保用户对信息资源在授权范围内的合法使用。既要确保授权用户的合理使用,又要防止非法用户侵权进入系统,使重要信息资源泄露。同时对合法用户,也不能越权行使权限以外的功能及访问范围;
3、安全审计。系统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做出相应评价与审计。
访问控制的模型:
主要的访问控制类型有3种模型: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和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
1、自主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是一种接入控制服务,通过执行基于系统实体身份及其到系统资源的接入授权。包括在文件,文件夹和共享资源中设置许可。用户有权对自身所创建的文件、数据表等访问对象进行访问,并可将其访问权授予其他用户或收回其访问权限。允许访问对象的属主制定针对该对象访问的控制策略,通常,可通过访问控制列表来限定针对客体可执行的操作。
2、强制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MAC)是系统强制主体服从访问控制策略。是由系统对用户所创建的对象,按照规定的规则控制用户权限及操作对象的访问。主要特征是对所有主体及其所控制的进程、文件、段、设备等客体实施强制访问控制。
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角色(Role)是一定数量的权限的集合。指完成一项任务必须访问的资源及相应操作权限的集合。角色作为一个用户与权限的代理层,表示为权限和用户的关系,所有的授权应该给予角色而不是直接给用户或用户组。
F. 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哪些网络
1、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法:适用于所有局域网。
2、令牌环访问控制法:只适用于环形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3、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主要用于总线形或树形网络结构中。
(6)数据的访问控制扩展阅读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类似于令牌环,但把总线形或树形网络中的各个工作站按一定顺序如按接口地址大小排列形成一个逻辑环。只有令牌持有者才能控制总线,才有发送信息的权力。信息是双向传送,每个站都可检测到站点发出的信息。
CSMA/CD要解决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如何检测冲突。当网络处于空闲的某一瞬间,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工作站要同时发送信息,同步发送的信号就会引起冲突。
G. 访问控制技术的概念原理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指系统对用户身份及其所属的预先定义的策略组限制其使用数据资源能力的手段。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是系统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使用性的重要基础,是网络安全防范和资源保护的关键策略之一,也是主体依据某些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或其资源进行的不同授权访问。
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访问主体对客体的访问,从而保障数据资源在合法范围内得以有效使用和管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访问控制需要完成两个任务:识别和确认访问系统的用户、决定该用户可以对某一系统资源进行何种类型的访问。
访问控制包括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控制策略。
(1)主体S(Subject)。是指提出访问资源具体请求。是某一操作动作的发起者,但不一定是动作的执行者,可能是某一用户,也可以是用户启动的进程、服务和设备等。
(2)客体O(Object)。是指被访问资源的实体。所有可以被操作的信息、资源、对象都可以是客体。客体可以是信息、文件、记录等集合体,也可以是网络上硬件设施、无限通信中的终端,甚至可以包含另外一个客体。
(3)控制策略A(Attribution)。是主体对客体的相关访问规则集合,即属性集合。访问策略体现了一种授权行为,也是客体对主体某些操作行为的默认。 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证合法用户访问受权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或防止合法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首先需要对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控制策略进行选用和管理工作。当用户身份和访问权限验证之后,还需要对越权操作进行监控。因此,访问控制的内容包括认证、控制策略实现和安全审计,其功能及原理如图1所示。
(1)认证。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识别及客体对主体的检验确认。
(2)控制策略。通过合理地设定控制规则集合,确保用户对信息资源在授权范围内的合法使用。既要确保授权用户的合理使用,又要防止非法用户侵权进入系统,使重要信息资源泄露。同时对合法用户,也不能越权行使权限以外的功能及访问范围。
(3)安全审计。系统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做出相应评价与审计。 图1 访问控制功能及原理
H. 数据库访问控制功能是通过什么命令实现的
<util:property-path id="property-path" path="helloWorld.hello"/>
/bin/arch = unknown
/usr/bin/arch -k = unknown
/usr/convex/getsysinfo = unknown
/usr/bin/hostinfo = Mach kernel version:
Darwin Kernel Version 11.4.0d1: Fri May 18 16:05:31 EDT 2012; root:xnu-1699.26.8/BUILD/obj//RELEASE_I386
Kernel configured for up to 4 processors.
4 processors are physically available.
4 processors are logically available.
Processor type: i486 (Intel 80486)
Processors active: 0 1 2 3
I. 小米数据访问被限制怎么办
小米11data访问限制,可以通过安装专用的文件管理器来解锁访问限制。
1、首先打开文件管理器,点击android文件夹。
J. GBase8s数据库中标签访问控制的机制是怎样的
GBase8s数据库的标签访问控制的控制策略包含两个组件:密级和范畴。密级是上读等写,高级的主体可以读下级客体,不可以写下级客体,只有同级主体可以读写同级客体,低级主体不可以读写高级客体;范畴需要主体的范畴包含客体的范畴则主体可以读写客体,否则不能读写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