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拍摄脚本
⑴ 新洹结衣与三浦春马的资料
中文名: 新垣结衣
英文名: Yui Aragaki
国籍: 日本冲縄県
出生年月: 1988年6月11日
星座: 双子座
身材: 167cm 48kg B80/W59/H80 cm
血型: A型
趣味・特技:イラストを描くこと、カラオケ
所属事务所:lespros entertainment
编辑本段出道经历
就读于日出高中,2001年时,她姐姐看到了杂志nicola要征集中小学生,就对她说"我已经不能参加了,所以你去吧." 于是结衣就去参加了选拔,并且胜出了. 从此以后,就作为nicola的模特"nicomo",当时她和虎南有香很受欢迎,两人也是最好的朋友 .05年春天,她从nicola毕业了.
2004年,她参加各种各样的节目,上泳装杂志,并且成为了演员.
2005年参演了龙樱,之后就上夜晚的节目(说的应该是落下女).
2006年3月3曰发行了个人的第一本写真集"ちゅら☆ちゅら" ,chura在冲绳方言中的意思是美丽/美丽的女孩.
3月5曰举行了写真集的签名握手会,当时大约有1500名FANS去参加了握手会,这是继着名的职业棒球教练长嶋茂雄之后少有的这么多的人参加握手会.
2006年春开始尝试动画声优,已经配了电影超剧场版ケロロ军曹的重要角色MIRARA,电视动画数码兽拯驹贿的女主角藤枝淑乃。
2007年初,担任代言第85届日本全国高校足球赛的应援经理,应援经理的代言是由84届开始,第一任应援经理为堀北真希。两人皆为日本广播节目School of Locks里Girls Locks单元的主持人。另担任2007年度的日本红十字会劝导捐血代言人,原本每年代言红十字会劝导捐血的都是在该年度举办成年式的人,新垣结衣与铃木杏(2004年度)两人却是例外。及后于3月22日推出与前次相隔约一年的第二本写真集‘まっしろ(纯白)’,和第一本写真集的南国冲绳阳光沙滩风格完全相反,是以北国函馆雪景与温泉的背景来拍摄。
结束高中学业后未再升学,而后专注于演艺圈发展,接演3部电影“恋するマドリ”“ワルボロ”“恋空”于2007年夏、秋陆续上映,期间同时演出电视剧“父女7日变”。随着首部电影“恋するマドリ”上映,同时担任主题曲“追忆(メモリーズ)”的演唱者,之后另演唱“恋空”的插曲“Heavenly Days”。将演艺事业扩展至歌手,成为影歌视三栖多方发展之艺人;后于2007年末发表个人音乐专辑“天空”,并参与专辑(初回版)封面设计与作词。11月8日个人官方BLOG正式运行,涌入上千人留言。12月5日专辑“天空”正式发行后与School of Locks合作在12月21日于日本武道馆举办歌手出道活动,是日本发片后最快登上武道馆演唱的女歌手。年末于第58届NHK红白歌唱大赛担任审查来宾,也担任睽违红白16年的槙原敬之演唱歌曲“GREEN DAYS”时的介绍者。
2008年初,随着电影大卖,并接连获得电影新人奖得主,唱片、戏剧也有不错的成绩,被许多媒体评为2007年最活跃的女艺人之一。
编辑本段个人档案
家中3姐妹中最小的一个, 小时候是一个很害羞的女生.到现在还很怕生.中学时,参加了一个月的羽毛球部.虽然是冲绳人,但还是很怕热. 腿长80cm. 她对自己的称呼一直换,最常用"WATASHI",但是日记里她喜用"BOKU","YUIBO","YUI","ARAGAKI","GAKKI-"等等 (在冲绳,和她同年龄的人很少用"WATASHI") .她的昵称"GAKKI"是成为"nicomo"后榎本亜弥子给她取的,中学同学叫她"YUIBO" .很敬佩身边沉着冷静的人,还说自己2006年的目标就是"在心理上长大5岁" .兴趣是卡拉OK ,是DA PUMP的FAN
很喜欢漫画,最近在看"Love☆Con". 很擅长画画,最擅长的料理是冲绳特色料理"苦瓜炒什锦",在和小出的约会中就做了这道菜
很喜欢吃冰淇淋,甚至冬天也吃.酷爱牛奶,以至于在吃PIZZA和拉面的时候都要喝,很讨厌打针... 演了很多辣妹角色.(后面那句我实在看不懂= =)
在她还是nicomo的时候就有很多FANS喜欢她了,早安少女的新垣理纱和她同年生,但是名字的读法不一样.石田未来和她也是同年生,两人一个事务所,搬到东京后还一起住.和佐津川爱美,就是辣妹里演SHIZUKA的女生,读的同一所学校
编辑本段★新垣结衣出演番组
2003・TX “Parky Parky”
2004・CX“考える人”
2005・NTV“踊る!さんま御殿!!”
2005・CX“平成教育委员会2005予备校”
2005.《my boss,my hero》
2005・ANB“sh15uya”
2005・TBS“ドラゴン桜”龙桜
2005・NTV“落下女”10月4日START・毎周火曜23:25~O.A
2005・CX“女の一代记~越路吹雪~”
2006・CX・&Gドラマスペシャル“トゥルーラブ”
2006・EX“Qさま!!”
2006・CX“クイズ!ヘキサゴン”
2006・4・2・CX“デジモンセイバーズ”(藤枝 淑乃役)・・・声优
2006・4・5・NTV“超人気番组大集合!春のサルヂエ祭り2006”
2006・4・NTV“ギャルサー”(ナギサ役)・・・ギャルサー“エンゼルハート黒组干部”
2006・4・29・NTV“ギャルサーSP”(昼3:30)
2006.7.8 NTV “my boss my hero ” (梅村光)
2007・07・01・TBS“父女7日变”(川原小梅)
2008・07・03・CX“ コード ブルー~ドクターヘリ紧急救命~”“Code Blue (另名)”(白石惠)
编辑本段★新垣结衣出演映画
2006・3・11“KERORO军曹”(声 ミララ役)
2007“数码兽拯救者”藤枝
2007.8.18 “恋するマドリ”饰-山田规久子-
2007.9.15 “ワルボロ”饰-Yui-
2007.11.3 “恋空”饰-田原美嘉-
2008.10.11‘フレフレ少女’白山桃子
编辑本段★新垣结衣贩売写真集・DVD
2002 nicola Video
2004 nicola 4月号别册“ガッキーブック(GakkiBook)”
2005 写真“ビジョメガネ(眼镜美人)”
2006 1st写真集“ちゅら☆ちゅら(水漾☆青春)”
2006 DVD“新垣结衣 FIRST DVD & UMD シャンユイ(相遇)”
2007 2nd写真集“まっしろ(纯白18)”
2007 写真、DVD“にっこり新垣结衣 In 恋するマドリ”
2007 DVD“そらFilms”
音乐
2007 个人专辑“天空”(华纳 、日本2007年12月5日,台湾2008年1月29日)
2008.7.16 首张单曲[Make My Day]
2008年10.15 第二张单曲“赤い糸”
广播
2006~2008 TOKYO FM “SCHOOL OF LOCK!”GIRLS LOCKS单元(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至星期四)
编辑本段★获奖经历
2001
第4届 nicola模特儿试演会 大奖
2007
第32届 Élan d'or奖 新人奖候选
第50届 蓝丝带奖 新人奖
第31届 日本电影金像奖 新秀演员奖
第29届 横滨电影节 最优秀新人奖
第20届 日刊体育报电影奖 新人奖
第31届 日本奥斯卡 最佳新人 影迷票选的 年度话题 奖
姓名:三浦 春马 Miura Haruma
本名:笹本 春马 Sasamoto Haruma ( 注:" 笹 "中文读 tì )
生日:1990年4月5日
星座:白羊座
出身地:茨城県(位于关东)
血型: AB
身高:178cm
体重: 59 kg
婚姻状况:未婚
喜欢女生什么头发:发型不一定,但一定要是黑色的。
理想的表白是怎样的情形:在公园直接表白。
希望婚礼以后去那里度假:希望去风景优美的海外,但一定不去埃及。
怎样进入事物所的:4岁的时候,妈妈觉得如果送到事物所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吧,所以送到了附近的事物所。
趣闻琐事
三浦春马很会做菜。
三浦春马特别喜欢柚子乐队,据说曾因拿到乐队的签名而激动得哭了起来,他还在该乐队的MTV“难以言表”中客串登场。
特长:サッカー(足球)ギター(吉他)・サーフィン(冲浪)・スノーボード(滑板滑雪)
事务所:Amuse
事务所网站:http://www.amuse.co.jp/haruma/
电视剧:
2008年10月TBS(Bloody monday)高木藤丸 役
2008年04月:NTV 极道鲜师III 风间廉 役
2008年01月: NTV “贫乏男子(ボンビーメン)” 白石凉 役
2006年10月~12月:NTV‘14岁的妈妈’/桐野智志 役
2006年5月:WOWOW dramaW‘チルドレン’/木原志朗 役 2006年1月~3月 :CX系‘アンフェア’/ユタカ 役
2005年7月~9月:TBS‘いま、会いにゆきます’/工藤明宏 役
2005年4月~9月:NHK连続テレビ小说“ファイト”/冈部圣也 役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tvxqkk/pic/item/7c96af6d6883f9ea42169466.jpg
" align=top border=0>
电影:
■2008年
日活映画‘奈绪子’/壹岐雄介 役
■2008年
日活映画‘ネガティブハッピー・チェーンソーエッヂ’/能登 役
■2007年
‘恋空’今井夏木监督/桜井弘树 役
■2006那年夏天的第一次
■秋叶原@DEEP
生平
形象多变又帅气难挡的三浦春马是日本九十后男星中的佼佼者。他曾经就读于土浦市立真锅小学、土浦市立第二中学,如今正在艺人辈出的堀越高中念书,同时隶属于艺能公司AMUSE。
三浦是童星出身。他很早就进了培养艺人的名校——“Actors Sutdio”的筑波分校学习歌舞和表演,是该分校最出名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三浦曾和松永一哉、铃木和也组成少年偶像组合“Brash Brats”。但由于另两位成员和他的人气差距实在太大,三浦不久后便开始单飞。
1997年讲述传奇女发型师一生的NHK连续剧《亚久里》是三浦春马的出道作,当时他才七岁。此后,三浦几乎每年都有新作电视剧问世。2005年,三浦凭借《Fight》崭露头角,而真正让他广受关注的则是成为社会话题的危情青春剧《14岁的妈妈》。三浦在剧中饰演弄大了女主角肚子的青涩男孩桐野智志。
有意思的是,令三浦春马在银幕上大放异彩的是一部和《14岁的妈妈》有着类似看点的青春片——《恋空》。这部改编自手机小说的纯情催泪系电影是2007年最红的影片之一,票房大收三十亿。三浦因此拿到了日本学院奖的新人奖,并且人气暴涨,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少年新星。年底,三浦春马推出了首部个人写真集《可能》。“可能是少年,可能是大人,三浦春马可能是这样的人”——这本号称收录大量珍贵照片和秘密内容的写真集打出了极为诱人的广告词,让众粉丝争相购买。该书数月后就因供不应求而增印。
2008年,三浦先是与上野树里合作在体育电影《奈绪子》中饰演男一号,接着又加盟电视剧《极道鲜师3》成为该人气系列的第三代当家小生,星路一片大好。
2006年:ワーナー・ブラザース映画‘キャッチ ア ウェーブ’高桥伸之监督/主役 佐々木大洋 役
2002年:‘森の学校’西垣吉春监督/主役(子役) 河合雅雄 役
2001年:东映映画‘千年の恋~ひかる源氏物语~’堀川とんこう监督/头の中将 少年时代 役
1999年:东映映画‘Nile ナイル’和泉圣治监督/准主役 西山海 役
1999年:东映映画‘金融腐食列岛~呪缚~’原田眞人监督/北野浩一 役
Information:
2006.10.25:DVD
*NHK DVD‘连続テレビ小说 ファイト 総集编’2006年6月23日発売
*DVD‘キャッチ ア ウェーブ’期间限定出荷
2006年8月25日発売开始☆ レンタル同时开始☆ 必见映像特典付き!!!
----------------------------------------------------------------
2006.04.27:ラジオ
5/1 FM802“ソニックスタイル”
4/30 FM大阪“スマイル ナビ”
----------------------------------------------------------------
2006.11.10:テレビ
11/18(土)18:30~ 日本テレビ ‘たべごろマンマ!’に出演します!!
----------------------------------------------------------------
2006.10.25:WOWOW dramaW‘チルドレン’出演决定!
伊坂 幸太郎 原作のベストセラーの映像化!!
出演:坂口宪二、大森南朋、小西真奈美 他 木原志朗役
◇2006年5月21日(日)OA 监督:源 孝志
◇剧场公开决定!
11月4日(土)より渋谷シネ・ラ・セットにてモーニング&レイトショー!!
详细は近日発表
‘チルドレン’公式サイト
http://www.wowow.co.jp/dramaw/children/
----------------------------------------------------------------
2006.10.25:初主演映画‘キャッチ ア ウェーブ’
ワーナー・ブラザーズ邦画第1弾作品!
◆2006年4月29日シネマGAGA!、テアトル新宿、池袋シネマサンシャシン、他 全国ロードショー!!
16歳の着者が等身大で描く青春サーフィン小说が映画化になります。
憧れの湘南で初めてのサーフィンに果敢に挑むおちこぼれ3人组。
春马演じる“大洋”が初恋の人“ジュリア”のために台风直后の大波に命を悬ける青春物语。
出演者:三浦春马・加藤ローサ・坂口宪二・竹中直人 他
原作・脚本:豊田和真 监督:高桥伸之
◆3月24日(金) 写真集発売!
‘“キャッチ ア ウェーブ”写真集PHOTO×MUSIC=SURF’
三浦春马&加藤ローサ撮り下ろし写真集+Def Tech主题歌”Catch the Wave”封入
角川学芸出版 ¥1,238
DVD‘キャッチ ア ウェーブ’期间限定出荷!!
8/25よりDVD発売开始☆ レンタル同时开始☆ 必见映像特典付き!!!
‘キャッチ ア ウェーブ’公式サイト
http://wwws.warnerbros.co.jp/catchawave/
----------------------------------------------------------------
2006.08.30:映画‘アキハバラ@DEEP’
“池袋ウエストゲートパーク”の着者石田衣良の原作が映画化!!
*イズム役にて出演
监督:源 孝志
出演:成宫寛贵、山田优、忍成修吾、荒川良々 他
‘アキハバラ@DEEP’公式サイト
http://a-deep.goo.ne.jp/
----------------------------------------------------------------
2007.01.15:日本テレビ ドラマ‘14才の母’出演!!
‘14才の母’出演!!
脚本:井上由美子
出演:志田未来、田中美佐子、生瀬胜久、山口纱弥加、三浦春马、北村一辉、室井滋 ほか
‘14才の母’のビジュアルブックができました!!
出演者のオフショットやインタビューが満载!!
ドラマ名场面集やストーリー解说も充実の、见ごたえ&読みごたえ十分な一册です。
価格:¥1,200
‘14才の母’公式サイト
http://www.ntv.co.jp/14/
----------------------------------------------------------------
2007.01.15:NHK大河ドラマ‘功名が辻’出演!!
NHK大河ドラマ‘功名が辻’に出演!!
湘南(拾)役で12月放送分に出演が决定しました☆
‘功名が辻’公式サイト
http://www.nhk.or.jp/taiga/index.html
⑵ 春天的故事
内容 指:改革开放!!!!!!!!!!!!!!!
详细的: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歌词:
演唱者:董文华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概述
1992年的春天,南方一条《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强大信息长着翅膀一样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木林县,刚刚退居二线的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拿着报纸,被上面饱含激情的叙述震动了。深圳,那个他在1979年去香港探亲时路过的边境小乡,真的一眨眼就成了现代化的新都市了?一个念头再也挥之不去--我要去看看,我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他果真把家里仅有的2000元一把揣着南下了。
走出深圳火车站的蒋开儒,一下子糊涂起来,这不是香港吗?回头一看,火车站大楼上分明写着“深圳”两个大字,还是小平的题字。噢,真是深圳!与13年前他路过的乡野一样的深圳比,真是恍若隔世。
假如不曾见过严冬的万物凋零,又怎会有看到春天蓓蕾绽放时惊喜?蒋开儒在小平同志刚刚走过的深圳大街上追踪着伟人的脚步,真切地感受着春天的声音。他的脑子里盈荡着一个场面--就在他去香港探亲的1979年,小平同志也在广东,听了省委一位领导同志的汇报之后,说:先在你们广东找一个地方,办一个经济特区,杀出条血路来……
蒋开儒的心不断地被“杀出条血路来”这句话猛烈地撞击着。他当过兵,知道杀出条血路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小平是统率过百万大军的,绝不会轻易说这句话,说了,就意味着背水一战,意味着流血牺牲,意味着成败在此一举。蒋开儒的脑子里同时浮出一个画面:小平同志站在中国的大地图前指点江山,寻找着中国经济腾飞的突破点,寻找着创办经济特区的理想之地,他在中国的南海边找到了深圳,就在这个地方划了一个圈……这个感觉一出来,一首混着春天的馨香,唤醒了心灵深处热烈的共鸣和憧憬的歌词就如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春天的故事……"
1994年3月,又是一个春天,由团省委、省青联和省音协主办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掀起了一股热潮,成百上千首参赛歌曲涌向设在各市的分赛区。在深圳分赛区,蒋开儒作词、王佑贵作曲的参赛歌曲《春天的故事》落选了。
蒋开儒、王佑贵有点沮丧,又不甘心让这首歌就此泯灭,思来想去,希望能找个高手“起死回生”。曲作者王佑贵想到了时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省青联常委叶旭全,这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当时已是活跃在深圳词坛的业余作家。
一个平常的日子,叶旭全热情地接待了两位贸然找上门来的词曲作者。在水库酒店420房,蒋开儒、王佑贵两人将落选的歌曲递给叶旭全,希望他能进行修改并予以推荐。叶旭全仔细一看歌词,心里就有底了,说:“确实是一个好胚子,修整修整可能有希望入选,我来试试吧。"
当时,叶旭全在深圳已工作了14年,可以说是与特区共同成长的一代人。这位喝东江水成长起来的农民儿子,亲身体验、目睹了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1992年小平南巡后深圳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感到以春天来引出、比喻这样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确别具一格。只是原作有点冗长,立意只着眼于深圳,还有一些词语表述不够准确,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挽救这首立意新、题材好却不无“硬伤”的歌曲,叶旭全立即着手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二度创作。他的原则是:精简结构、提升境界、去芜存真。
精简结构:把原歌词的三段改成两段,将7分多钟长的原歌曲缩短为4分半钟左右,消除了歌词的拖沓,利于传唱,更将两个历史性的时刻凸显出来。
提升境界:针对原歌词中只是就深圳说深圳写深圳的立意偏低之弊,把歌曲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去修改,让歌曲跳出唱深圳而唱全国。比如,将原歌词第一段“1980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划出特区一片”,改为“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时间往前推一年,把背景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紧扣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背景;将原歌词“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整首歌曲的立意从深圳一地提升至全中国的高度,从特区一事提升至改革开放的大业,内涵加深,境界升华。
去芜存真:将原歌词中一些政治上不准确,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进行重大修改,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使之更加贴切,更深刻。比如,将原歌词中“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写下宣言”改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因为用“南中国”来标示“南方”是不准确的,而用“宣言”来表述一位已交班的老领导人的言论,更是不恰当,改为“中国的南海边”和“诗篇”则更加妥帖。原歌词中用“你挣脱一穷二白的铁锁链,走进了乍暖还寒的春天”描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环境,“铁锁链”、“乍暖还寒”等词,很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致引出错误的联想,改为“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之后,则导向正确,气势磅礴,意境优美。
经过反复的推敲斟酌,叶旭全终于把《春天的故事》润色完毕,二度创作后的歌词结构完美、立意鲜明、用词精准、大气磅礴,赋予了新的内涵。
拿着新歌词,作曲家王佑贵又重下一番功夫。这首词在一些人的眼里有点“滑稽”。比如“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句话17个字,大白话似的。但王佑贵没有被这些说法所动摇。他用心去体味歌词,感到这样写真好,把一个很重大的政治题材生活化了,群众化了。17个字在作曲家的心中是一个段落,而不是一句,如果作为乐句来写就会很难。王佑贵每天都对着《春天的故事》歌词反复读,读着读着,感觉就出来了。他找到了适合老百姓平和心态的音高--它不是唱歌,它是说话,平和、亲切、感人。这就是《春天的故事》叙事的音乐主题。
王佑贵用音乐将不规则的词变成完整的乐段,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增强平和朴素、亲切感人的风格。谱曲时还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抹掉单独南方或北方的音乐风格。这看起来什么都不是,但什么都不是往往什么都是。
虽然只是一首歌曲,却有着史诗般的气势;它讲述的是大题材、大人物,同时它又如百姓家常话,真切细腻,令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和伟人重现眼前……几经锤炼,面目全新的《春天的故事》再生了。
叶旭全把二度创作后的歌曲直接交到了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此时,评委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评委认为,这是一首政治题材歌曲,唱的是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人,用“画了一个圈”和“一位老人”这样通俗的语句来写,不够严肃,不能选用。但另有两位评委却坚持认为,群众歌曲正是需要这种通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需要清新贴切充满深情的比喻,这首歌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春天的故事》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分岔口上。两位评委的据理力争,再一次使这首佳作走出了险被埋没的命运,在他们的坚持和说服下,其他评委也转变了看法,最后这首歌在广东“94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中独占鳌头,被评为金奖,一举成名。《春天的故事》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叶旭全自信这是一首属于时代的歌曲,是一首将政治和抒情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歌曲,应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于是,他想到了将歌曲拍摄成刚刚在中国落地不久的音乐电视--MTV。可是,当时他和蒋开儒、王佑贵都不富裕,而拍摄一个音乐电视片要十几万元!
叶旭全和曲作家王佑贵一琢磨,没有钱,那就自己动手筹,无论如何,也要把春天的故事唱响!于是,叶旭全回到老家东莞,找几个中学同学筹集款项,其中一个姓雷的同学听完这首歌后激动地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可能有机会从一个机修工变成拥有千万身家的老板!”当即决定拿出10万元支援叶旭全。其他几个同学也受到感染,纷纷慷慨解囊,很快筹集了16万元。
接着,歌曲传给了中央电视台的孟欣,传给了精于摄像的张国立,传给了名满全国的歌唱家董文华,打动了这些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他们不约而同自费从北京飞到深圳,现任广东团省委副书记的张春生也赶来了,大家一致表示要义务拍摄这部音乐电视片。
拍摄的策划、创意、脚本和文案制订在东莞金湖酒店里进行,总策划孟欣接连3天每晚策划到凌晨3点,北京的工作电话也追了3天;刚演完《宰相刘罗锅》的张国立义务当起此片拍摄的总导演,亲自参与分镜头的讨论和文案制作;歌唱家董文华日夜揣摩、练习这首歌,直到嗓子不适;张春生则将灯光、道具一并揽上身;叶旭全、王佑贵负责买矿泉水、买饭盒、拉电线,甘当勤杂工。
1994年10月,这部由孟欣总创意、策划,张国立总导演兼摄像,董文华演唱的音乐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12月,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一时间,《春天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红遍中国。后来,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获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以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音乐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金曲”.
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首歌曲传遍了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成为真正代表中国人心声和记录一个时代风采的歌曲,蒋开儒、叶旭全、王佑贵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中国音乐的史册。
⑶ 宫崎骏电影《起风了》里面那首德语歌曲~的出处
这首歌曲名称是《Das gibt's nur einmal》,此曲是由国音乐家Robert Gilbert 作词 ,德国作曲家Werner Richard Heymann 作曲,由环球音乐德国发行小组在1931年发行。
(3)春天拍摄脚本扩展阅读:
《起风了》(日语:风立ちぬ)是导演兼脚本的宫崎骏以同名人气漫画所改编的动画电影,讲述的是日本航空之父、零式战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年轻时的故事。
该电影是宫崎骏执导的长片中,唯一一部片名没有假名“の”的作品,当然也是首部取材自真实人物的影片。
影片中飞机螺旋桨、蒸汽机车、大地震等各种音效全部通过真人拟声完成。宫崎骏一度也有兴趣加入其中,但遭到部分职员的反对而死了这条心。
色彩与画风运用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无论是乡间、城市,还是雄伟的大型飞机、以及试飞过程,都展现出大气、清新、优美的感觉。多次与宫崎骏合作的久石让则用轻快的手风琴、曼陀林打造主旋律,弦乐重奏又显得温柔绵长,为影片加了不少分。
参考链接:起风了-网络
⑷ 有谁知道梅尔,吉布森他都演过什么电影拿过哪些奖
一则标准的美国梦——梅尔·吉布森的演艺人生
记得曾有位影界权威人士说过“上帝首先创造了电影,然后创造了梅尔·吉布森。”这话听来有些煽,有些过,但不无道理。1985年8月梅尔·吉布森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曾说:“有的人很上镜头,有的人却恰恰相反。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在镜头里都可能是一团狗屎。庆幸的是,我属于摄影机偏爱的那类人。”这话听来有些狂妄,有些自负,但也很说明问题。梅尔·吉布森这个老小子的确很不简单,他犀利无比的眼神能让任何对手败下阵来,包括英格兰的太子妃。他洋溢着浓重男性荷尔蒙的一举一动也每每成为“性感”和“美丽”的最佳代言。他一不小心打造的那部《勇敢的心》又成为万千影迷心中永远的挚爱,甚至是至尊无上的,比如在我这就是。去年那部《士兵宣言》再次令我激动不已,影片煽情?对,相当煽情,911之后的美国人需要这个,什么激发美国民众之爱国热情等等,但这些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冲着梅尔·吉布森,爱屋及乌吗。而那部评价并不太高的《征兆》也突破了两亿票房,梅尔就是梅尔,一呼天下应,魅力无法挡。
曲折身世
梅尔·吉布森全名为梅尔·哥伦姆席勒·杰拉德·吉布森(Mel Columcille Gerard Gibson),读起来真够别扭。1956年1月3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的匹克斯基尔。那是一个如今令梅尔感到很不舒服,很不体面的小镇,每次记者采访时一提到梅尔的出身,他都立马翻脸。梅尔的父亲赫顿来自美国中部,但追本溯源,祖先是来自澳洲的移民。母亲安妮是纽约布鲁克林人,曾是演唱歌剧的歌手。两个人直到四十岁才结婚,却先后生养了十一名子女。梅尔如今七个子女,完全是秉承了家族一贯的超生传统。梅尔六岁那年,全家搬到纽约州的瓦普朗克,也是个小镇。父亲开始在当地的铁路局担任列车长的工作,因双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把孩子都送进了天主教学校读书。后来,父亲不幸意外受伤,无法继续工作,一家老小只能靠父亲的退休金生活,环境可想而知,于是夫妇俩人很早就有了迁回原籍澳大利亚的打算。1968年,十二岁的梅尔随家飘洋过海,迁往澳大利亚的悉尼。举家迁澳的原因,除了换一个生活环境外,据说还有躲避战争的因素,当时正值越战的白热期,很多人害怕自己的儿子被征召入伍,而纷纷出走。说回梅尔,他打小就爱看美国电影,最喜欢的演员有史宾赛·屈塞、加里·格兰特和亨佛莱·鲍嘉等人。虽然爱看电影,但却从来没有想过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演员。他最想做的居然是在厨房里耍刀弄铲的厨师,多没追求。父亲对他的管教方式是“给予完全的自由”,但却绝不容许他漠视礼仪,但凡有不守规矩的举止,便会招来父亲的一顿海扁。在天主教男子学校的他,也经常被同学们欺负,嘲笑他满口不正统的美国腔。在家不敢造次,在校又被同学挤兑,使得少年时代的梅尔有点自闭倾向,嘴巴像上了锁似的,更不敢跟女孩儿说半句话。不过,在少年梅尔的内心仍然有着“出人头地”的渴望。整个高中时代,由于经济的原因,先后在加油站、餐厅、汽车修理厂等各处打工。1974年,十七岁的他刚刚高中毕业,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悉尼国立戏剧艺术学院的信件。信的内容是学校简介及入学申请表格。原来是他的妹妹背着他向学校函索的招生简章。对于演员这行并没有特别兴趣的梅尔来说,在觉得有趣的心态下,接受了入学审查的面试考试。结果,他居然顺利通过,而且还莫名其妙的被选为二十位优秀学生中的一位,获得了三年的奖学金。求学期间,在一次郊游中邂逅了年轻的护士——罗宾·摩尔(Robyn Moore),二人旋即坠入情网。几年如胶似漆的热恋后,终于在1979年迈入结婚礼堂。
初试身手
1976年,梅尔还在戏剧学院念书时,就曾在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出演男主人公罗密欧。次年,参演了由他朋友菲尔·艾瓦隆所制作、编剧、主演的《夏日城市》,于是这部粗制滥造的青春片就成了梅尔的银幕处女作,亦成为其不堪回首的败笔。据说梅哥演这部片子的酬劳还不足20美金。不过,这部影片却在澳洲国内颇受欢迎,同时,他也得到了当时的新锐导演乔治·米勒的注意。1977年,二十一岁的梅尔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戏剧学院的毕业证书。当时,澳洲的电影界正倾全力于电影制作上,不仅举国沸腾,同时也受到国际的注目。那时候梅尔的想法竟然是:“做演员真的能够吃得饱,饿不死吗?”对于电影,他有的只是不安与怀疑。经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然地投身电影。料想梅尔今天想来,也定会为自己当初的高瞻远瞩庆幸和自豪不已,他说:“在《夏日城市》以后,我开始接触并尝试舞台演出,渐渐的,我对演员这个工作,开始感到光荣和自信。
重大转机
1977年,看完《夏日城市》的乔治·米勒,决定在他那部初试身手的作品《狂人麦克斯》中,启用梅尔为第一男主角。这部只用八十万美元低预算所制作出来的电影,以未来世界荒无一物、漫天风沙的沙漠为背景,描述警官出身的麦克斯,为报杀妻之仇,严惩一群自称为“午夜骑士”的飙车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动作片。片中梅尔以猎枪、高科技的霹雳车,还有六百马力的超级冲锋号V8“拦截者”为武器,将对手一一击败,酷得一塌糊涂。再说当时的动作片也十分稀罕,像《狂人麦克斯》这种动作俐落,极具震撼力的动作片更是难得一见。该片的大纲结构,实际上是乔治·米勒在悉尼当实习医生时就构想好的故事。米勒后来说:“我尊敬约翰·福特的西部片。我的这部电影其实是部用飞车代替马匹的西部片”。1979年4月,《狂人麦克斯》在澳洲一经公映,便刷新了澳洲的历史卖座纪录。1980年6月,该片在美国登陆,同样大受欢迎,梅尔·吉布森这个名字从此深深的刻在了美国人的脑海。影评界也给予了影片极高的很高,不但一口气夺下澳洲六大影展的首奖,还获得阿沃利亚兹国际科幻电影展的评审团特别奖,并且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最佳十大佳片”,梅尔也被誉为“复活的史蒂夫·麦奎因(好莱坞的一代银幕硬汉)”。《狂人麦克斯》的旋风之后,梅尔为了演技更上层楼,进入了南澳大利亚国立剧团。在那里,他参演了“伊底帕斯王”、“亨利六世”、“赛德纳”等多部脍炙人口的舞台剧名作,从古典剧与现代剧,逐步将自己的演技推向至高点。与《狂人麦克斯》同一年,梅尔又参加了《提姆爱我》的演出,片中他饰演一个想要适应环境的弱智青年,与美国着名演技派女星派珀·劳里分庭抗礼,一改《狂人麦克斯》中阴阳气十足的复仇者形象,变成了一个温柔而多情的男子,从而一举赢得澳洲电影学会年度最佳男演员和最有潜力新人殊荣。这两部作品也迅速使其成为澳洲影坛的首席小生。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还有一部佳作值得关注,那就是1981年澳大利亚与台湾合拍的二战片《Z字特攻队》,影片以二次大战的南太平洋战场为背景,讲的是一个美军救援小组与日军及当地人之间的一些恩怨情仇。梅尔以本色出镜,表现得出奇的冷静、沉着和睿智,迷倒了无数华人影迷。片中的其他演员还有尚未成名的山姆·尼尔及台湾才女张艾嘉。其实影片的剧情相当老套,倒是俐落明快的动作,以及演出者的魅力,在吸引观者驻足。该片可说是一部梅尔迷必看的影片。
结识彼得·威尔
1981年,梅尔主演了由美国的派拉蒙影片公司向全球发行的《加里波底》。这是一部描写一战时期,在土耳其、加里波底战线上的两位年轻人的种种矛盾心态的作品,是当时当红的澳洲导演彼得·威尔执导的反战名作。梅尔饰演的是其中一个外表吊儿郎当,实际上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青年。片子的娱乐性相当之高,再次刷新了澳洲影史的票房纪录。在美国也极受欢迎,久久都不能下档。影片使梅尔向美国影坛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也使他再度荣获澳洲电影协会最佳男主角的头衔。同年,他又接拍了《狂人麦克斯2》,续集中的麦克斯被塑造成一匹在沙漠中流浪的独行侠。该集的制作费比第一集足足多出五倍,高达四百万美元。使得场面更为浩大,气势更为雄伟,也更具震撼力。这时的梅尔已是名闻全球的巨星,却没有一丁点儿的美国明星的洋味,他那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新英雄形象,被美国的影评界下了这么一个评语:“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仿佛罗宾汉再世。”《时代》杂志则再次将《狂人麦克斯2》列为1982年度“十佳影片”之一,此外,该片在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外语影片奖以及阿沃利亚兹国际科幻电影展等影展中,也均摘得了首奖。别看他在影坛上大火特火,但还是不能忘情舞台上的表演,八十年代初期,他但凡有点空闲,就会奔波于舞台和荧屏之间。1982年2月15日,梅尔和导演彼得·威尔前往菲律宾,进行新片《危险年代》的拍摄工作,这是两人继《加里波底》的第二次合作。这是一部以1960年苏卡诺政权下的印尼为背景的政治片。梅尔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他高中时代的梦想——记者,由于他和导演彼得·威尔的创造理念非常能够沟通,再加上一同参演还有当红美国女星薛歌妮·韦弗,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一部巨作由此诞生了。这是第一部由美国人出资、发行的澳洲电影,对梅尔来说,这是他好莱坞电影的处女作。原作、导演、男主角是澳洲人,制片和女主角是美国人,拍摄地点在菲律宾,故事的舞台在印尼,使得该片的国际色彩极其浓厚。在1983年的戛纳影展中大出锋头,光芒四射。至今仍是各大排行榜有名的佳作之一。
抢滩美利坚
对于梅尔·吉布森而言,《危险年代》是他在好莱坞踢出的第一脚。不久后,各种片邀便蜂涌而至,结果他在众多企划案中选择了那部后来遭至恶评的《叛逆巡航》。该片改编自着名小说《征服南海》,曾在
1935年和1962年两次搬上银幕,1935年那部由查尔斯·劳顿和克拉克·盖博担纲,结果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1962年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那部也获得了颇高的评价,如此两部珠玉版本在前,梅尔再推出第三版,后果可想而知,即使榜上安东尼·霍普金斯、丹尼尔·戴·刘易斯及当时还藉藉无名的连恩·尼森三位英国演技派仍然于事无补。倒是南洋优美的景色和Vangelis的配乐值得一提。同年那部《怒河春醒》算是他向好莱坞投石问路的一部作品,片中他将一个满怀赤子之心,并且十分顽固的农家主人角色,演得灵活神现。导演马克·莱德尔对他的表现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不愧是一位兼有史史蒂夫·麦奎因的野性及蒙哥马力·克利夫特的纤细的天才演员”。
回头再看梅尔初涉好莱坞的几部作品,《危险年代》、《叛逆巡航》、《怒河春醒》以及《铁窗外的春天》等部,每一部作品的风格、内容及角色都大相径庭,且娱乐性都不太高。卖不卖座姑且不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梅尔给美国人留下了演技派明星的印象,对他而言,这绝对是件好事。但话又说回来,想要在好莱坞立足,必须要有过硬的商业票房作为保证,没有娱乐效果的电影,是引不起美国人兴趣的。于是,他只有再度向“狂人麦克斯”的传说挑战。1984年9月17日,《狂人麦克斯3》在悉尼近效正式开机。该片总计投资了一千三百万美元的制作费,气势与规模都大大的超越了前集,试图重现昔日辉煌,但事与愿违,一味的造势和战线拉得过长导致剧情稍显薄弱,娱乐效果也非常有限,票房惨淡也就成为必然。影片的失败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对梅尔一贯的关注,但他本人却遇到了演艺生涯中最严峻的一次挑战。在倾其全力拍完《狂人麦克斯3》后,他语重心长的说:“我完全不知道好莱坞和电影产业的系统结构。为什么在这儿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融合点呢?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属于电影这个大工厂结构中的一部分,说得更简单明白一些,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只不过是个被人用完即丢的演员,新人随时随地都会迎头追上来。能有这种自知之明,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停止关心各种事的话,表演生命也就宣告终止。”打那之后,梅尔整整休整了一年,拒绝了全部片约,一心留在位于悉尼郊外的家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还他在占地八百英亩的土地上,饲养了三千只以上的羊,还有四百六十头的肉牛和两头驴,过着轻松、悠游的牧场生活。但梅尔这一“农村嗜好”却招来许多人的厌烦,也一度成为媒体的笑柄。因为他饲养牲畜的地方恰好靠近小镇的生活水源,这种行为是违反当地法律的。可是梅尔的律师辩称:梅尔的住所应该算做是农场,所以饲养牲畜是合理合法的。但话又说回来,他养羊养牛还可以理解,但养两头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渐入佳境
经过一年的养精蓄锐之后,梅尔再度出山,参演理乍得· 唐纳执导的《致命武器》。1986年8月6日,本片在洛杉矶正式开拍。讲述的是两位刑警为了追查大宗毒品走私案而与歹徒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由梅尔·吉布森和丹尼·格罗弗饰演的两位刑警组合相当滑稽,一个是越战特种兵出身,却因突遭丧妻之痛而欲轻生的疯狂暴警,另一个则是等待退休的黑人警官。这一黑一白的两位演技派明星同台演出,可说是空前豪华的黄金组合。这部被喻为“现代版西部片”、“城市版西部片”的《致命武器》,对梅尔来讲,并不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为了符合剧中的角色形象,梅尔特地蓄长发,并且接受两个月的魔鬼式训练,禁烟、禁酒、每天吃低热量食品及生菜,结果整整瘦了七公斤。后来他自己也说:“这绝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作片而已。它的剧本具有深度的内涵,把人类的幽默和人性描写得淋漓尽致。的确,这部影片将我在《狂人麦克斯》中那种非法化的英雄形象完全改变,使我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人类英雄。影片的票房又相当可观,对我而言,这个角色比麦克斯更适合我,更能让我驾轻就熟。这一部片子的演出酬劳为四百万美元。”他又补充说明:“这部影片描述人世间的友情和人类的幽默,其中充满了温馨和信任。剧本的杰出就不用说了,且该片具有强烈的企图心,可说是注入现代精神的古代西部片,在美国国内,是自《法国贩毒网》之后,最令人兴奋,最优异的动作电影。”老搭档丹尼·格罗弗对他也称赞有加:“梅尔不只是一位明星而已,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演员。”拍完该片后,梅尔再度回到悉尼的家中,又做了十八月的休整。当然,从各地的片约仍然像雪片一样飞到他家。其中包括热门电视剧集《龙凤神探》的电影版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等等。
对梅尔来说,从1982年的《危险年代》开始至1986年的《致命武器》,可以说是最黄金的一段时期。其影坛巨星的地位已逐步确立,“最性感的名人”、“嘴唇最性感的男星”等等诸如此类的封号也纷至沓来。
1988年后半期,美国的娱乐杂志《US》用美国人的眼光,将梅尔列为“最性感的明星”之一。当时第一名是以《辣身舞》扬名的帕特里克·斯韦兹。梅尔也同时成为《US》杂志和《Premiere》杂志的封面人物。1989年,《致命武器》的原班人马推出了《致命武器2》,该片在全美一经上映,票房便超过了斯皮尔伯格的《圣战奇兵》,开画仅三天就取得了两千多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成为卖座空前的大热影片。国际贩毒组织一直是国际间的热门话题,该片设计驻美的南非外交官和贩毒组织有关,正是吸引人的卖点。同时,片中流露的社会性也十分浓重。影评人评价该片是在动作片和艺术片的接合中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合点,使得该片在众望所归的掌声中登上了贝弗利山的经典殿堂。
登顶好莱坞
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使性格一向沉稳冷静的梅尔变的飘飘然,反之,却更为现实谨慎,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每一次动作,真正的登上好莱坞之巅。九十年代初,一系列佳作纷纷问世。1989年10月2日《飞离航道》在泰国北部的古都清迈正式开拍,该片的企划、剧本全由着名导演理乍得·拉什一手包办,最新式、最俐落的动作全都塞进了片中。前前后后又几易其角,包括鼎鼎大名的肖恩·康纳利、比尔·莫瑞、凯文·科斯特纳等人。最终选定由梅尔·吉布森与小罗伯特·唐尼担纲,事实证明,这一黄金组合对于影片的成功是何等的重要。在这个时期,美国的《人物》杂志曾以“最性感的 腼腆男人”为标题,大篇幅的报导梅尔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990年4月23日,《哈姆雷特》在英国肯特州的罗彻斯特堡和苏格兰开拍,该片由意大利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掌镜。这是佛朗哥自1967年导演《驯悍记》、1988年导演《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后,二十二年来第三度执导莎翁作品。不过,早在1964年,佛朗哥将《哈姆雷特》搬上舞台后,便一直计划要将它搬上银幕。二十多年后,终于实践了自己的夙愿。而梅尔则是他心目中扮演“哈姆雷特”的第一人选。一向喜欢说闲话的媒体,在获知这个消息后,便立刻发出“从《狂人麦克斯》到《致命武器》的动作片明星梅尔·吉布森,在《哈姆雷特》中,能够有称职的演出吗?”诸如此类等着看他出丑的新闻。他们似乎全然忘记了梅尔在澳洲也曾是一位响当当的舞台演员,而且有着演出莎翁戏剧的丰富经验。也许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梅尔的这段历史。梅尔说:“我并没有特别想演莎士比亚作品的意愿,我也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像劳伦斯·奥利佛他们那样,把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诠释得恰到好处。如果可能的话,我想演出现代的莎士比亚。”为了演好哈姆雷特一角,他苦练剑术、骑术。为了纠正其蹩脚的美国英语加澳洲英语的混合口音,他天天上课、读书,还戒了烟。梅尔回忆道:“在十四个星期的拍摄周期里,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多位演技精湛的着名演共同演出,磋切演技,收获实在太多了。”该片的制作费总计一千五百五十万美元,成为表现梅尔演技实力的最高力作,同时也将梅尔的演艺事业推向了颠峰。此时的梅尔·吉布森已身价千万,跻身于汤姆·克鲁斯凯文·科斯特纳、达斯汀·霍夫曼等一线巨星之列。成为继加里·格兰特、肖恩·康纳利之后第三代登陆好莱坞的超级海外巨星。
1991年,华纳影业和他签了四部影片的合约,酬劳总计为六千万美元。这其中包括了《致命武器3》及《永远年轻》等两部片子。此外原本预定和朱莉娅·罗勃茨合演的一部西部片,后来则不了了之。1991年11月,《致命武器3》正式投拍,这是部投资高达四千万美元的大手笔制作。与前两集相比,梅尔在片中添加了更多的即兴发挥和喜剧元素。1992年5月1日,本片同《未来战士2》一同在全美各大剧院上档,仅仅三日,就有三千八百万美元的票房进帐,成为当时影史又一部卖座巨片。1992年,梅尔自组“圣像工作室”(Icon),同年,推出由他亲自制作、主演的《永远年轻》,成为公司的开业作,该片的大获成功同时也为梅尔的导演之梦铺平了道路。“演而优则导”的例子在好莱坞的历史屡见不鲜,从罗伯特·雷德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到沃伦·比提以及1991年刚刚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凯文·科斯特纳均是集制片、导演、演员于一身的天才艺人,梅尔对此也早有准备,作为演员他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作为制片人他也熟悉台前幕后工作,而且在与三名着名导演的紧密合作、互相切磋中也使他对导演的工作有了相当的了解,所以他再从事导演工作可谓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1993年,他的导演处女作《真爱》拍竣杀青,梅尔自己评价道:“这部片子在某些地方好像有些希区科克电影的影子。”该片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梅尔则不惜破坏形象亲自上阵,扮演一位面部被严重烧伤,内心怀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教师。尽管该片做了充分的准备,剧情也相当感人,也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但票房成绩却不如预期。在随后的《赌侠马华力》中,他又以一个西部赌侠的形象与朱迪·福斯特及詹姆斯·加纳共同打造了一部诙谐幽默且充满斗智的西部赌片。接下来梅尔还在迪斯尼动画经典《风中奇缘》中为约翰·史密斯配音并一展歌喉,我们倒是发现他的唱功的确不算太差。1995年,梅尔迎来了其演艺生涯最为辉煌的一年,一部《勇敢的心》令其成为1996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的最大赢家,该片共获得了十项奥斯卡奖提名,并最终抱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化妆五项奥斯卡大奖,整个世界为之侧目,全能艺人“演而优则导”的历史也同时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想当初梅尔兴师动众开赴苏格兰高地时并不被人看好,甚至被媒体称为是一次“疯狂的、自杀性的拍摄”,因为对于那段美国人并不熟悉的历史,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没什么信心,甚至压根就不感兴趣。可是梅尔丝毫不为风言风语所动,他首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了苏格兰历史,仔细观摩了70余部历史影片,而后与剧作家一起合作反复推敲了脚本。在苏格兰的拍摄现场,他对任何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因而令影片呈现出极为完美震撼的视觉效果。在真实还原和再现历史的前提下,他也大胆的注入了一些商业电影中的娱乐元素,如春风化雨般赋予了这部传统历史影片以全新的艺术生命力。其卓越的执导才能令人折服,其酣畅淋漓的表演更是令人肃然起敬。此时的梅尔已傲然挺立于好莱坞之巅,达到了人神共羡,夫复何求的至高境界。紧接着推出的《赎金风暴》和《连锁阴谋》再度卖座鼎盛,更令其一时风头无二。1998年,《致命武器》的原版人马再度出击,倾力打造《致命武器4》,此时的梅尔已略显疲态,但摄于前集的影响,加之功夫皇帝李连杰的鼎立加盟,该片仍然取得了票房过亿的佳绩,名列年度卖座十强。次年,梅尔一改一贯的英雄形象,在《危险人物》中出演了一位死缠烂打一根筋的毛贼,影片的故事可谓怪诞且充满黑色幽默,梅尔的本色表演也绝对可圈可点,但也许是美国人无法接受大英雄的突然变脸,影片的票房成绩极不理想。此时,已经有人开始怀疑梅尔的声名还能支持多久。
再筑辉煌
然而,梅尔就是梅尔,在经历一段短时间的变奏之后,于2000年一口气推出了《百万美元酒店》、《小鸡快跑》、《女人需要什么》、《爱国者》四部风格和形式大相径庭的影片,结果《小鸡快跑》、《女人需要什么》、《爱国者》这三部商业影片均取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事实证明,梅尔·吉布森的巨星地位仍然固若金汤。同时,关于他的种种疑虑也统统不攻自破。
2001年,梅尔再次为自己放假,没有推出任何作品,尽管如此,在今年2月美国娱乐杂志《好莱坞报道者》评选的好莱坞明星权力排行榜上,梅尔仍然高居殿军席位。在“911”恐怖事件过后,好莱坞便开始努力打造战争题材的影片,志在恢复和重建大美国主义的民族自信心,于是乎一系列充斥着大国沙文主义的所谓励志战争片便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梅尔作为美国一代银幕英雄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与老搭档——曾担任《勇敢的心》编剧的兰德尔·华莱士再次合作,并由兰德尔·华莱士担当编导二职,结果影片果然不负众望,不但从众多的“911”综合症产物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成为继《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黑鹰降落》之后又一部集战争、史诗、动作、暴力、催泪与一体的极尽视听之娱的上佳之作。年初刚刚在《士兵宣言》中演罢超级越战英雄的梅尔,很快又为自己安排了另一份身价2500万美元的差事,那就是与灵异大师M·奈特·沙麦赖恩合作的《征兆》,结果该片在美国本土的票房居然达两亿之巨,成为梅尔在美国本土票房最高的影片。现在如果我们再用“明星”、“巨星”一类的词语来修饰这位在好莱坞演艺、导演、制作等各个方面均春风得意的46岁美国梦的成功典范已经显得有些不妥帖了。
梅尔·吉布森从影作品逐个数
夏日城市(澳洲风情画)
Summer City
出品年代:1977年澳大利亚Avalon Films
导演:克里斯多夫·弗雷瑟
主演:梅尔·吉布森、约翰·贾拉特、菲尔·艾瓦隆、史蒂夫·比兹雷、黛比·佛曼
IMDB评分:5.0/10 (65 votes)
这是一部全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低成本公路电影,描写四个年轻人离开悉尼,去经历一个狂放的周末假期。全片充斥着摇滚乐插曲,前半段描写的是灿烂、明亮的青春,后半段风格不变,改为叙述一件杀人事件,剧本的不连贯是显而易见的。导演克里斯多夫·弗雷瑟的表现也稍嫌生涩,致使整部作品的内容了无新意,惟一可取的就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实态。梅尔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个有着耀眼灿烂的金发,文静、害羞的角色,跟他日后的勇猛英雄形象大相径庭。 梅尔本人对这部片子的评语是:“连提都不想提起的超级烂片。”其糟糕程度可见一般。
提姆爱我
Tim
出品年份:1979年澳大利亚Pisces Proctions
导演: 迈克尔·贝特
主演: 派珀·劳里、梅尔·吉布森、欧文·柯兹、大卫·福斯特
IMDB评分:6.4/10 (298 votes)
梅尔·吉布森成名前主演的澳洲文艺片。改编自《刺鸟》女作家柯琳·麦卡洛的另一小说《提姆》,描述弱智青年提姆为中年寡妇作园丁时,两人产生了爱情,但不为世人所理解,提姆的父母尤其反应激烈。后来,两人突破重重难关,终于走进结婚礼堂。编导迈克尔·贝特用温婉平实的手法来注释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并没有趁机玩嘴头洒狗血,诚意可嘉。男女主角的演出也颇为贴切,能让人自然地感受到剧中人的心理感受以及社会上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是一部拍得不错的文艺小品。
狂人麦克斯(霹雳神探怒扫飞车党/冲锋追魂手/疯狂的马克斯)
Mad Max
出品年份:1979年澳大利亚Crossroads Kennedy Miller Proctions
导演:乔治·米勒
主演:梅尔·吉布森、乔安妮·塞缪尔、休·基斯-拜伦、史蒂夫·比兹雷
IMDB评分:6.9/10 (6338 votes)
麦克斯是位已婚的青年警官,他有一部叫做“拦截者”的巡逻车,取缔飞车党是他的工作。有一天,他出任务时,一个飞车党员意外身亡,他们的头目特卡达愤而想致麦克斯于死地,以报仇雪恨。结果麦克斯的同事“库斯”不幸被烧死。受到刺激的麦克斯,立即辞去警察的工作,带着妻子茱西和孩子们出去旅行,但特卡达一行人
⑸ 摄像脚本是什么
......估计就是分镜头之类的文本吧
就是你要拍什么东西,一张纸折一下,一边是演说词,一边是拍摄手法等。比如: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 从拍摄远景天空的云拉回近景绿草地上的花
⑹ “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网络名片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此曲已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另有,电影《春天的故事》和图书《春天的故事》。
目录
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欣赏
创作背景
相关问答
歌手简介
2、电影《春天的故事》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3、图书《春天的故事》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4、小说《春天的故事》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1、歌曲《春天的故事》 歌词欣赏
创作背景
相关问答
歌手简介
2、电影《春天的故事》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3、图书《春天的故事》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4、小说《春天的故事》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展开 春天的故事
编辑本段1、歌曲《春天的故事》
歌词欣赏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董文华演唱《春天的故事》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董文华 生活照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董文华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创作背景
1992年的春天,南方一条《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强大信息像长着翅膀一样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木林县,刚刚退居二线的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拿着报纸,被上面饱含激情的叙述震动了。深圳,那个他在1979年去香港探亲时路过的边境小乡,真的一眨眼就成了现代化的新都市了?一个念头再也挥之不去--要去看看,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他果真把家里仅有的2000元一把揣着南下了。 《春天的故事》演唱者董文华
走出深圳火车站的蒋开儒,一下子糊涂起来,这不是香港吗?回头一看,火车站大楼上分明写着“深圳”两个大字,还是小平的题字。噢,真是深圳!与13年前他路过的乡野一样的深圳比,真是恍若隔世。 假如不曾见过严冬的万物凋零,又怎会有看到春天蓓蕾绽放时惊喜?蒋开儒在小平同志刚刚走过的深圳大街上追踪着伟人的脚步,真切地感受着春天的声音。他的脑子里盈荡着一个场面--就在他去香港探亲的1979年,小平同志也在广东,听了省委一位领导同志的汇报之后,说:先在你们广东找一个地方,办一个经济特区,杀出条血路来…… 蒋开儒的心不断地被“杀出条血路来”这句话猛烈地撞击着。他当过兵,知道杀出条血路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小平是统率过百万大军的,绝不会轻易说这句话,说了,就意味着背水一战,意味着流血牺牲,意味着成败在此一举。蒋开儒的脑子里同时浮出一个画面:小平同志站在中国的大地图前指点江山,寻找着中国经济腾飞的突破点,寻找着创办经济特区的理想之地,他在中国的南海边找到了深圳,就在这个地方划了一个圈……这个感觉一出来,一首混着春天的馨香,唤醒了心灵深处热烈的共鸣和憧憬的歌词就如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春天的故事……" 1994年3月,又是一个春天,由团省委、省青联和省音协主办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掀起了一股热潮,成百上千首参赛歌曲涌向设在各市的分赛区。在深圳分赛区,蒋开儒作词、王佑贵作曲的参赛歌曲《春天的故事》落选了。 董文华 演唱《春天的故事》
蒋开儒、王佑贵有点沮丧,又不甘心让这首歌就此泯灭,思来想去,希望能找个高手“起死回生”。曲作者王佑贵想到了时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省青联常委叶旭全,这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当时已是活跃在深圳词坛的业余作家。 一个平常的日子,叶旭全热情地接待了两位贸然找上门来的词曲作者。在水库酒店420房,蒋开儒、王佑贵两人将落选的歌曲递给叶旭全,希望他能进行修改并予以推荐。叶旭全仔细一看歌词,心里就有底了,说:“确实是一个好胚子,修整修整可能有希望入选,我来试试吧。" 当时,叶旭全在深圳已工作了14年,可以说是与特区共同成长的一代人。这位喝东江水成长起来的农民儿子,亲身体验、目睹了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1992年小平南巡后深圳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感到以春天来引出、比喻这样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确别具一格。只是原作有点冗长,立意只着眼于深圳,还有一些词语表述不够准确,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挽救这首立意新、题材好却不无“硬伤”的歌曲,叶旭全立即着手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二度创作。他的原则是:精简结构、提升境界、去芜存真。 精简结构:把原歌词的三段改成两段,将7分多钟长的原歌曲缩短为4分半钟左右,消除了歌词的拖沓,利于传唱,更将两个历史性的时刻凸显出来。 提升境界:针对原歌词中只是就深圳说深圳写深圳的立意偏低之弊,把歌曲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去修改,让歌曲跳出唱深圳而唱全国。比如,将原歌词第一段“1980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划出特区一片”,改为“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时间往前推一年,把背景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紧扣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背景;将原歌词“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整首歌曲的立意从深圳一地提升至全中国的高度,从特区一事提升至改革开放的大业,内涵加深,境界升华。 去芜存真:将原歌词中一些政治上不准确,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进行重大修改,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使之更加贴切,更深刻。比如,将原歌词中“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写下宣言”改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因为用“南中国”来标示“南方”是不准确的,而用“宣言”来表述一位已交班的老领导人的言论,更是不恰当,改为“中国的南海边”和“诗篇”则更加妥帖。原歌词中用“你挣脱一穷二白的铁锁链,走进了乍暖还寒的春天”描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环境,“铁锁链”、“乍暖还寒”等词,很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致引出错误的联想,改为“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之后,则导向正确,气势磅礴,意境优美。 经过反复的推敲斟酌,叶旭全终于把《春天的故事》润色完毕,二度创作后的歌词结构完美、立意鲜明、用词精准、大气磅礴,赋予了新的内涵。 拿着新歌词,作曲家王佑贵又重下一番功夫。这首词在一些人的眼里有点“滑稽”。比如“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句话17个字,大白话似的。但王佑贵没有被这些说法所动摇。他用心去体味歌词,感到这样写真好,把一个很重大的政治题材生活化了,群众化了。17个字在作曲家的心中是一个段落,而不是一句,如果作为乐句来写就会很难。王佑贵每天都对着《春天的故事》歌词反复读,读着读着,感觉就出来了。他找到了适合老百姓平和心态的音高--它不是唱歌,它是说话,平和、亲切、感人。这就是《春天的故事》叙事的音乐主题。 王佑贵用音乐将不规则的词变成完整的乐段,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增强平和朴素、亲切感人的风格。谱曲时还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抹掉单独南方或北方的音乐风格。这看起来什么都不是,但什么都不是往往什么都是。 虽然只是一首歌曲,却有着史诗般的气势;它讲述的是大题材、大人物,同时它又如百姓家常话,真切细腻,令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和伟人重现眼前……几经锤炼,面目全新的《春天的故事》再生了。 叶旭全把二度创作后的歌曲直接交到了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此时,评委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评委认为,这是一首政治题材歌曲,唱的是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人,用“画了一个圈”和“一位老人”这样通俗的语句来写,不够严肃,不能选用。但另有两位评委却坚持认为,群众歌曲正是需要这种通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需要清新贴切充满深情的比喻,这首歌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春天的故事》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分岔口上。两位评委的据理力争,再一次使这首佳作走出了险被埋没的命运,在他们的坚持和说服下,其他评委也转变了看法,最后这首歌在广东“94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中独占鳌头,被评为金奖,一举成名。《春天的故事》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叶旭全自信这是一首属于时代的歌曲,是一首将政治和抒情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歌曲,应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于是,他想到了将歌曲拍摄成刚刚在中国落地不久的音乐电视--MTV。可是,当时他和蒋开儒、王佑贵都不富裕,而拍摄一个音乐电视片要十几万元! 叶旭全和曲作家王佑贵一琢磨,没有钱,那就自己动手筹,无论如何,也要把春天的故事唱响!于是,叶旭全回到老家东莞,找几个中学同学筹集款项,其中一个姓雷的同学听完这首歌后激动地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可能有机会从一个机修工变成拥有千万身家的老板!”当即决定拿出10万元支援叶旭全。其他几个同学也受到感染,纷纷慷慨解囊,很快筹集了16万元。 接着,歌曲传给了中央电视台的孟欣,传给了精于摄像的张国立,传给了名满全国的歌唱家董文华,打动了这些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他们不约而同自费从北京飞到深圳,现任广东团省委副书记的张春生也赶来了,大家一致表示要义务拍摄这部音乐电视片。 拍摄的策划、创意、脚本和文案制订在东莞金湖酒店里进行,总策划孟欣接连3天每晚策划到凌晨3点,北京的工作电话也追了3天;刚演完《宰相刘罗锅》的张国立义务当起此片拍摄的总导演,亲自参与分镜头的讨论和文案制作;歌唱家董文华日夜揣摩、练习这首歌,直到嗓子不适;张春生则将灯光、道具一并揽上身;叶旭全、王佑贵负责买矿泉水、买饭盒、拉电线,甘当勤杂工。 1994年10月,这部由孟欣总创意、策划,张国立总导演兼摄像,董文华演唱的音乐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12月,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一时间,《春天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红遍中国。后来,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获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以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音乐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金曲”. 董文华
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首歌曲传遍了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成为真正代表中国人心声和记录一个时代风采的歌曲,蒋开儒、叶旭全、王佑贵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中国音乐的史册。
⑺ 谁会做flash动画的,Flash文档尺寸:800*600 脚本: 场景中一个窗户,窗帘慢慢拉开,窗户外慢慢出现春天的
这个很效果很多地方都有的找一下吧
⑻ 春的春花图诵读脚本
春花图:
树上繁花(桃杏梨)、昆虫(蜜蜂蝴蝶)、树下的野花分别从树上的花、野花和小动物来来描绘春天到来的景色。
⑼ 有哪些BL的日剧吗
《御法度》
导演:大岛渚
演员:北野武、武田真治、浅野忠信、崔洋一、的场浩司、汤美斯雅、伊武雅刀
〔剧情介绍〕
时间是1865年,地点是京都,日本古都之一。
新选组部队的总部设在一间高大庙宇中,在训练大厅里,为考核新应征者的剑术,一场比武正在进行着。司令官近藤勇和他的中尉土方岁三在一旁观战,部队中最优秀的剑手冲田总司在考核着应征者。
有两个人被接收了:加纳想三郎,来自京都城市家庭的一位年轻英俊的剑手,和田代彪藏,一位前苦目族低级武士。
新选组是在三年前由德川幕府创建的,从全日本招募剑手,以控制越来越强大的激进派日本武士的行动,维护京都地区的和平。其主要目的是镇压反对幕府的革命运动。这支部队的军规突出地悬挂兵营的墙壁上。军规代表他们所处的境地:他们要受到军队准则的严格约束。
看了军规之后,田代问想三郎,“为什么你要加入新选组?”想三郎只是笑了笑。自从他们参军的第一天起,田代就一直被想三郎独特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第二天,新选组的一名成员因违反军规被处死了。近藤称想三郎为刽子手,这位年轻人平静地将犯人斩首,没有溅到自己身上一滴血迹。近藤很崇拜想三郎,说他“有勇气”。但土方岁三却觉得想三郎身上的勇气很特别。想三郎加入新选组的一个月后,他的美貌引起了众多传言,有人说“他还是个处男”,有人说“田代想向想三郎发起进攻,但他却一直在躲避田代", 还有人说,“想三郎还留着男孩儿式的发型,这说明他有同性恋倾向”等等。
一天,土方岁三让想三郎和田代一起进行比武。很明显,想三郎的剑术更加高超,但却不知为何软了下来,最后被田代打败。看着他们,土方岁三确信他们之间存在同性恋关系。
另一个男子也在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场比赛,他就是为想三郎而着迷的右泽度次郎。
秋天,近藤和几个同伴一起去反幕府运动的发祥地声讨这些叛民。在近藤外出期间,发生了一件意外,想三郎认识了伊能原三郎,新选组的领袖之一。
尽管新选组大部分是由激进的年轻男子组成,伊能却是一个年过四十,过着与世无争生活,性格独特的人。他与近藤,土方岁三和冲田来自同一个省份,在他们学习过的所有学校中学过击剑。同时伊能与近藤和土方岁三一样,同出自农民家庭。自新选组创建以来,伊能一直是其主要领导人。因此有传言说实际上是这四个人在统治着这支军队。但与其它三人不同的是,伊能的击剑术并不好。
一天,想三郎必须与伊能一起练习击剑,因为想三郎可以帮助伊能提高水平。他们的练习蹩手蹩脚地进行着。两个反幕府的武士恰巧从旁边经过,看到他们的动作使嘲笑道,“这就是新选组的部队吗?”
第二年,反幕府的武士们在一个名叫“生田家”的小客栈里举行秘密会议。新选组得知此事之后,对该客栈进行了突袭。新选组因此落下了一个“强暴团伙”的名声。想三郎后悔使新选组蒙受了耻辱。右泽利用他精神上的不安,迫使他与自己发展同性恋关系。
土方岁三命令想三郎了结此案,经过彻底的搜查,想三郎发现了一直在监视他们的两名武士。那个晚上,伊能和想三郎突袭了这两名武士停留的客栈。伊能受伤,想三郎额头部分被划伤。但他们最终被土方派出的援兵救出。
在新选组部队回到总部的路途中,田代与受伤的想三郎并肩而行,并一遍一遍地呼喊他的名字,引起了旁边右泽的嫉妒。
近藤在一个雪花满天飞的冬日回到了京都,而这时右泽却被谋杀了。在土方岁三的命令之下,山崎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却没能发现兇手的任何一点儿蛛丝马迹。春天,土方岁三下令山崎给想三郎找一个女人,因为近藤担心同性恋会在新选组成员中盛行。
山崎不断邀请想三郎去一家妓院,均被他谢绝。想三郎误解了他的意思,认为山崎想诱使他做错事。但一个月后,想三郎开始对山崎表示出友好。为了使自己远离魅力十足的想三郎,山崎给他介绍了一个妓女。由于坚信他对山崎的爱一定能够实现,想三郎拒绝了妓女,并因此引发了一场骚乱。当晚有人在山崎回家的路上对其进行伏击。他的反击击退了杀手,但后者在现场掉了一把刀子。山崎进行了调查,发现刀子是田代的。近藤决定杀死田代,他让想三郎执行此次任务并派土方岁三和冲田在暗中保护。
夜幕降临,土方岁三和冲田守候在河边,冲田提到,如果有任何人试图挡在近藤和土方岁三中间,这个人必须被处死。他给土方岁三讲述鬼神故事集"Tales of Ugetsu,"中一个同性恋片段。听着这些,土方岁三开始想象想三郎与几个男子之间的关系。
想三郎与田代在河边出现了,一场刀光剑影般的争斗开始了。被怀疑谋杀了右泽,袭击了山崎的田代喊到,“是你干的!是你偷了我的刀,并栽赃于我!”因为被出卖,田代最终激怒并向想三郎发起了攻击。田代把想三郎逼到了角落里,想三郎嘟囔着,“原谅我...”听到这话,田代软了下来,想三郎趁机将其砍死。
土方岁三和冲田在细雨中离开了现场。冲田在说完“我会记住我有事要做”之后就离开了。知道冲田准备杀死想三郎的计划后,土方岁三浑身上下产生了由一种不可明状的情绪,他狂暴地喊着“魔鬼魔鬼”,并疯狂地挥动着他的长剑。附近一棵樱花树慢慢地倒下了。
在雨中,土方岁三站立在散落满地的樱花之中。
两年之后,德川幕府败给了天皇军队,武士时代结束了,日本踏上了现代化的征程。
近藤勇被处死,土方岁三和伊能原三郎战死疆场,冲田死于疾病,在成立之后仅仅七年,新选组就拉下了它的帷幕。
资料来源:http://ent.163.com/edit/001016/001016_6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