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码盘
㈠ 怎样判断编码器的好坏
编码器判断是否损坏最简单的就是按正确的接线接好,如果AB没有脉冲输出就证明坏了,至于功能上的好坏主要是看多少分辨率的,就是所谓内部暗刻线的数量,分辨率越高的越好,不过价钱相对贵一些,再者就是质量上的好坏,建议不要买太便宜的山寨货,现在中国市场上用的日本货比较多,也有一些韩国的也不错,几大知名的PLC,变频器或是伺服电机的生产厂商都有编码器产品,至于选型你看好什么牌子了就在他们的官方网站上下样本和使用手册,当然也可以直接跟代理商要。
㈡ 编码器可以当开关用吗
1、编码器可以当开关用。
2、编码器(encoder)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3、编码器主要作用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
㈢ 编码器工作原理。
1.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
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90º的两路脉冲信号。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三种。
1.1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º,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1.2绝对式编码器
绝对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量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道,每条道上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数目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就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在码盘的一侧是光源,另一侧对应每一码道有一光敏元件;当码盘处于不同位置时,各光敏元件根据受光照与否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形成二进制数。这种编码器的特点是不要计数器,在转轴的任意位置都可
读出一个固定的与位置相对应的数字码。显然,码道越多,分辨率就越高,对于一个具有
n位二进制分辨率的编码器,其码盘必须有n条码道。目前国内已有16位的绝对编码器产品。
绝对式编码器是利用自然二进制或循环二进制(葛莱码)方式进行光电转换的。绝对式编码器与增量式编码器不同之处在于圆盘上透光、不透光的线条图形,绝对编码器可有若干编码,根据读出码盘上的编码,检测绝对位置。编码的设计可采用二进制码、循环码、二进制补码等。它的特点是:
1.2.1可以直接读出角度坐标的绝对值;
1.2.2没有累积误差;
1.2.3电源切除后位置信息不会丢失。但是分辨率是由二进制的位数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精度取决于位数,目前有10位、14位等多种。
1.3混合式绝对值编码器
混合式绝对值编码器,它输出两组信息:一组信息用于检测磁极位置,带有绝对信息功能;另一组则完全同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息。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角度(角速度)检测装置,它将输入给轴的角度量,利用光电转换原理
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或数字量,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工作可靠,接口数字化等优点。它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回转台、伺服传动、机器人、雷达、军事目标测定等需要检测角度的装置和设备中。
㈣ 日本三菱PLC控制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 (ProgramlnableLogicContr。11er,简称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
作的电子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面向工业环境由美国科学家首先研制成功的。它采
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
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
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是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
则设计的。PLC自产生至今只有30多年的历史,却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当
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PLC的主要特点
1)灵活、通用
在继电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控制装置是大量的继电器,整个系统是根据设计好的
电气控制图,由人工通过布线、焊接、固定等手段组装完成的,其过程费时费力。如果
因为工艺上少许变化,需要改变电气控制系统时,原先整个电气控制系统将被全部拆除,
而重新进行布线、焊接、固定等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PLC是通过在
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控制功能,若控制功能需要改变,只需修改程序及少量接线即可。
而且,同一台PLC还可用于不同控制对象,通过改变软件则可实现不同控制的控制要求。
因此,PLC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结构形式多样化,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
不同工业控制要求。
2)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绝大多数用户都将可靠性作为选择控制装置的首要条件。针对PLC是专为在工业环
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故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硬件方面,隔离是抗干扰
的主要措施之一。PLC的输入、输出电路一般用光电祸合器来传递信号,使外部电路与
CPU之间无电路联系,有效地抑制了外部干扰源对PLC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防止外部
高电压窜入CPU模块。滤波是抗干扰的另一主要措施,在PLC的电源电路和1/0模块中,
设置了多种滤波电路,对高频干扰信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软件方面,设置故障检测与
诊断程序。采用以上抗干扰措施后,一般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4万~5万h。
3)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PLC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编程,容易掌握。目前,PLC大多
采用梯形图语言编程方式,它既继承了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感,又考虑到电气技
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和应用实际,电气技术人员易于编程,程序修改灵活方便。这种面向
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编程方式,与汇编语言相比,虽然增加了解释程序和程序执行时
间,但对大多数机电控制设备来说,PLC的控制速度还是足够快的。
此外,PLC的1/0接口可直接与控制现场的用户设备联接。如继电器、接触器、电磁
阀等联接,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
4)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
PLC用软件功能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等部件,控制柜的设计、安装接线工作量大为减少。PLC的用户程序大都可以在实验室
模拟调试,调试好后再将PLC控制系统安装到生产现场,进行联机统调。在维修方面,
PLC的故障率很低,且有完善的诊断和实现功能,一旦PLC外部的输入装置和执行机构
发生故障,就可根据PLC上发光二极管或编程器上提供的信息,迅速查明原因。若是PLC
本身问题,则可更换模块,迅速排除故障,维修极为方便。
5)功能强
PLC不仅具有条件控制、记时、计数、步进等控制功能,而且还能完成A/D、D/A转
换、数字运算和数据处理以及通信联网、生产过程监控等。因此,PLC既可对开关量进
行控制,又可对模拟量进行控制。可控制一台单机、一条生产线,也可控制一个机群、
多条生产线。可用于现场控制,也可用于远距离控制。可控制简单系统,又可控制复杂
系统。
6)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
由于PLC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设备的新型产品,因而结构紧凑,坚固
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而且具有很好的抗震性和适应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能力。
因此,PLC很容易装入机械设备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较理想的控制设备。
2.PLC的主要功能
PLC是应用面很广,发展非常迅速的工业自动化装置,.在工厂自动化(FA)和计算机
集成制造系统(C工MS)内占重要地位。今天的PLC功能,远不仅是替代传统的继电器逻辑。
PLC系统一般由以下基本功能构成:
.多种控制功能
.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功能
.通信联网功能
.输入/输出接口调理功能
.人机界面功能
.编程、调试功能
1)控制功能
逻辑控制:PLC具有与、或、非、异或和触发器等逻辑运算功能,可以代替继电器
进行开关量控制。
定时控制:它为用户提供了若干个电子定时器,用户可自行设定:接通延时、关断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延时和定时脉冲等方式。
计数控制:用脉冲控制可以实现加、减计数模式,可以连接码盘进行位置检测。
顺序控制:在前道工序完成之后,就转入下一道工序,使一台PLC可作为多部步进
控制器使用。
2)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功能
数学运算功能包括:
.基本算术:加、减、乘、除。
.扩展算术:平方根、三角函数和浮点运算。
.比较:大于、小于和等于。
数据处理:选择、组织、规格化、移动和先入先出。
模拟数据处理:PID、积分和滤波。
3)输入/输出接口调理功能
具有A/D,D/A转换功能,通过1/0模块完成对模拟量的控制和调节精度可以根据用
户要求选择。具有温度测量接口,直接连接各种电阻或电偶。
4)通信、联网功能
现代PLC大多数都采用了通信、网络技术,有RS232或RS485接口,可进行远程1/0控
制,多台PLC可彼此间联网、通信,外部器件与一台或多台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处理单
元之间,实现程序和数据交换,如程序转移、数据文档转移、监视和诊断。
通信接口或通信处理器按标准的硬件接口或专有的通信协议完成程序和数据的转
移。如西门子57一200的ProfibuS现场总线口,其通信速率可以达到12MbPS。
在系统构成时,可由一台计算机与多台PLC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
控制网络,以便完成较大规模的复杂控制。通常所说的SCADA系统,现场端和远程端也
可以采用PLC作现场机。
5)人机界面功能
提供操作者以监视机器/过程工作必需的信息;允许操作者和PC系统与其应用程序
相互作用,以便作决策和调整。
实现人机界面功能的手段:从基层的操作者屏幕文字显示,到单机的CRT显示与键
盘操作和用通信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的分散和集中操作与监
视系统。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6)编程、调试等
使用复杂程度不同的手持、便携和桌面式编程器、工作站和操作屏,进行编程、调
试、监视、试验和记录,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程序文件。
㈤ 编码器如何编程
这个很简单啊,
用变频器+
编码器+
PLC,
就能实现啊,PLC
读取编码器的位移值,然后判断,让变频器
驱动电机转2圈,.。。。
依此实现你说的功能。
至于
蜡和麻轮都有损耗
的问题,最好是均匀的损耗,
好计算的!
㈥ 编码器有什么作用
编码器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来处理。
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在ELTRA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读数系统是基于径向分度盘的旋转,该分度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此系统全部用一个红外光源垂直照射,这样光就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光栅,称为准直仪,它具有和光盘相同的窗口。
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旋转编码器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号,这个信号要反馈给变频器,从而调节变频器的输出数据。
(6)可编程码盘扩展阅读: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三种。(REP)
光电编码器是利用光栅衍射原理实现位移-数字变换,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数字量的传感器。
常见的光电编码器由光栅盘,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组成。光栅实际上是一个刻有规则透光和不透光线条的圆盘,光敏元件接收的光通量随透光线条同步变化,光敏元件输出波形经整形后,变为脉冲信号,每转一圈,输出一个脉冲。根据脉冲的变化,可以精确测量和控制设备位移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编码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光电编码器
㈦ 编码器和传感器的区别
一、装置不同
1、编码器
编码器(encoder)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
2、传感器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二、分类不同
1、编码器
以编码器机械安装形式分类
(1)有轴型:有轴型又可分为夹紧法兰型、同步法兰型和伺服安装型等。
(2)轴套型:轴套型又可分为半空型、全空型和大口径型等。
2、传感器
按输出信号分类
1)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2)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3)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4)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三、功能作用不同
1、编码器
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
2、传感器
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㈧ 编码器的作用
编码器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来处理。
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在ELTRA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读数系统是基于径向分度盘的旋转,该分度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此系统全部用一个红外光源垂直照射,这样光就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光栅,称为准直仪,它具有和光盘相同的窗口。
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旋转编码器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号,这个信号要反馈给变频器,从而调节变频器的输出数据。
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
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㈨ 高清编码器的作用是什么
视频编码器,是指一个能够对数字视频进行压缩或者解压缩的程序或者设备。压缩和可能改变视频内容格式的过程,将模拟源更改为数字源。音频和视频都需要可定制的压缩方法。在压缩方面,目标是减少占用空间。只要是数字视频,就是需要经过视频编码器信号传输,更好地为视频直播提供技术实现。
视频编解码器是通过软件或硬件应用程序完成的视频压缩标准。
视频编码器:就是一个压缩的程序。
视频解码器:就是一个解压缩的程序。
高清编码器的作用
1、视频在没有压缩的情况下,由于正常的连接速度不够,视频内容将使许多人无法通过因特网流式传输内容。
特别是与流媒体相关的,视频编码器它通过互联网传输视频变得更加容易。这是因为压缩减少了所需的带宽,同时提供了高质量的体验。
2、视频编码兼容性。有时内容已经被压缩到足够的大小,但仍然需要进行编码以实现兼容性,尽管这通常被更准确地描述为代码转换。视频编码的过程有视频编解码器或视频压缩标准决定。
3、对于通过互联网的高质量视频流,H.264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编解码器,解码器是因为音频视频数据存储要先通过压缩,否则数据量太庞大,而压缩需要通过一定的编码,才能用最小的容量来存贮质量最高的音频视频数据.因此在需要对数据进行播放时要先通过解码器进行解码。
㈩ 编码器怎么编程
编码器编程: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编码器作用:
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来处理。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